体育科学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5:37:35

体育科学论文

体育科学论文范文篇1

一、扎实有效地开展学校体育工作

2015年学校体育工作以全面落实“全市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进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为工作重心,积极开展各项体育工作和改革。

1、继续推动学校考试评价机制改革,完善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制度改革。2015年我市继续加大体育考试的改革力度,本着让学生“动”起来的宗旨,我们通过基础调研、召开座谈、专家论证和大量的数据分析,开展中考体育学科的调整,将1分钟跳绳及篮球运球列入选考科目。将体育考试总分值加大到60分,并适当提高了评分标准。此项改革得到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一致认同,对推动学校体育工作起到了较好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2、开展全市中小学校阳光体育大课间(录像)评比活动。按照《关于开展全市中小学阳光体育大课间(录像)评比的通知》要求,4—5月份开展了全市中小学阳光体育大课间(录像)评比活动。共评选出一等奖3所,二等奖7所,三等奖10所;4个县区获得优秀组织奖,以及若干大课间活动自编操优秀创编奖、指导教师奖。开展全市中小学校阳光体育大课间(录像)评比活动,旨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推进我市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展示学校形象和精神风貌,促进我市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确保学生每天在校一小时体育锻炼得到有效落实,确保中小学大课间活动经常化、制度化。

3、开展“市阳光体育示范学校”的创建工作。为保证体育课时和活动时间,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为广泛宣传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好经验和好做法,树立典型,发挥先进示范作用,推动阳光体育运动广泛、持久、有效的开展,2015年4月,我市启动了“市阳光体育示范学校”的创建工作,2015年10月市教育局组织相关专家深入县区、深入学校认真开展验收评估工作,深入挖掘典型,推广先进经验,评选出19所“阳光体育示范学校。

4、加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力度。我市把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切入口,积极宣传,加强管理,认真实施。2015年教育部出台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新标准,我市认真贯彻实施,制定了2015年市《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方案,开展了2015年市《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的市级培训,组织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和上报工作,各地各校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工作积极性均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达到了预期的目的。2015年,我市《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上传率均达100%。

5、加强体育设施开放工作。2015年,我市市属各大专院校、中小学继续积极响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市属大专院校中小学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由各区政府负责统一领导和组织实施本区域内市属大专院校、中小学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2015年市区各开放学校共接待社区居民和青少年学生约22万人次进入校园健身锻炼,通过实施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工作,为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体育健身锻炼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做到让广大人民群众健身锻炼有场地、有器材、有保障,进一步推动了我市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

6、组织参加省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和全国第十二届学生运动会。2015年4月9日—11日,由省教育厅、省体育局、共青团省委组织的2015年省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在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举行,共有18支代表队参加本次赛事。市教育局高度重视本次比赛,由市教育局基教科牵头,教科所组织,与体育局密切联系,并派体育教研员参与组织,精心筹备参赛事宜,积极开展运动员选拔、组队和训练工作。在平时的训练中,各运动员能够合理安排好学习与训练的时间,各教练员积极解决好工作与训练的矛盾。参赛的各项准备工作高效有序。我市代表队继上届省中学生运动会取得优异成绩之后再创佳绩。我市代表队夺得男女团体总分第3名的好成绩,我市运动员获得了男子110米栏、男子4*400米接力、女子100栏、女子跳远和女子三级跳五项金牌。在本次比赛中,我市运动员表现出良好的竞技状态和精神风貌,被赛会评为“体育道德风尚奖”,更为可喜的是我市代表队的一位同学以优异的成绩打破了女子跳远和女子三级跳远两项赛会纪录。有两位同学将代表省参加全国中学生运动会。

7、开展体育科学论文评选活动。为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为繁荣学校体育学术研究、提高科研服务水平,实现学校体育的理论创新、知识创新、实践创新、技术创新,根据教育部《关于举办第十二届全国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的通知》要求,我市组织开展了中小学教师参加的全市科学论文评比活动,全市体育教师积极参与,各县区教育局精心组织,收到各县区和市直学校推荐的优秀论文数十篇,经过专家认真评选,遴选出10篇优秀论文参加全国评选,其中7篇入选全国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省共入选17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5篇,两位老师参加了全国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交流。

学校体育的其他工作:与体育局合作开展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会;配合体育局开展中小学校“校园足球”活动;开展体育传特校创建活动,推荐县二中申报部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开展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组织部分体育教师参加省市相关的培训活动等。

二、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管理,确保学校食品卫生安全

1、切实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教育。春季开学初,各学校集中开展预防流行病和传染病教育,提高普及师生预防疾病的知识和能力。同时,结合流行病发病时间情况,组织开展以预防春秋季节传染病为重点,全面普及卫生防病知识。为有效保障广大师生的健康,各校建立完善了传染病疫情监控与报告制度,随时了解学生出勤、健康情况,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及时隔离治疗并向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报告,同时逐级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做到了“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提高了对暴发疫情、不明原因疾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2、加强培训,做好学校疾病防控和食品安全工作。为加强全市学校卫生防疫和食品安全工作,提高学校卫生管理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保障广大青少年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市教育局联合市卫生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15年4月11日举办全市学校卫生防疫和食品安全工作培训班。各县区教育局(社会事业局)负责学校卫生工作的专(兼)职管理干部,各直属学校、安师大附中、附小、附幼负责学校卫生工作的专(兼)职管理干部、校医、健康教师、食堂管理人员等80余人参加了培训班。培训会邀请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疾控中心、市地方病防治站的专家详细地讲解了学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学校结核病防控与疫情处置、学校健康教育、学校血吸虫病防治、地方病防治、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等相关知识。

3、加强学校食品卫生监管,确保师生饮食安全。根据市卫生局、市教育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2015年市学校传染病防控与食品安全管理专项监督检查的通知》(芜卫监法〔2015〕7号)的安排,为切实加强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含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与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市卫生局、市教育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成联合督查组,于5月下旬对部分县区学校传染病防控与食品安全管理情况进行专项监督检查。完善了学校食品采购制度,严格控制食品来源,实行定点采购,建立完善采购索证、进货验收和台账记录制度,通过采购把关、进货核对等工作,确保食品来路清、质量好;通过规范台账记录行为,确保食品安全监管规范化、科学化,保障学校食品安全,严把学校食堂食品的准入关。

4、学校卫生防疫和食品安全其他工作:配合卫生部门开展人感染H7N9禽流感、结核病等传染病防控工作,开展含麻疹成分疫苗查漏补种暨入托入学新生预防接种证儿童保健手册插眼工作;配合食药监部门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配合市爱卫会开展第26个“爱国卫生宣传月”活动。

三、拓展艺术教育内容,搭建学生展示艺术才华平台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艺术课程。鼓励中小学校因地制宜创新艺术教育教学方式,探索简便有效、富有特色、符合实际的艺术教育方法,建立以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为导向的教学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切实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

举办艺术展演活动。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校艺术教学和课外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进一步丰富中小学校园文化生活,展示我市中小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学校艺术教育成果,根据《关于举办市2013-2015学年度中小学艺术节的通知》(教基〔2013〕69号)文件要求开展了主题为“共建美丽?同圆中国梦想”艺术节系列活动。艺术节先后举办了中小学生器乐大赛、“快乐童年”幼儿故事大王比赛、“感恩?梦想”少儿书画现场比赛、“乐享童年?畅想未来”幼儿舞蹈调演等比赛,共计四个大项、六个小项、十四个组别。通过比赛共有1092个集体和个人分获一、二、三等奖。市教育局开展了艺术节的表彰活动,大力激发青少年对艺术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艺术修养,引导他们向真、向善、向上、向美,集中展现青少年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营造了艺术教育氛围,为青少年搭建了施展艺术才华的平台,进一步推动学校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体育科学论文范文篇2

关键词:体育人文社会学学术论文评价质量方式方法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的政治,经济及人民生活方式等因素的改变,如首次成功取得奥运会的主办权,物质文明的提升,余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加快,大规模多渠道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都无时不刺激广大民众根据自身需要,同时响应政府号召积极投身于全民健身的热潮之中。由于这种需要的普遍存在自然促进了体育理论界的空前繁荣,据调查自2001年以来我国大陆地区围绕这个主题的论文平均以每年18.3%的速度递增,2004年我国大陆地区体育方面的论文约794xxx篇,其中人文社会学方向约63%。这样看来作为我们体育人对能取得这样成果是有理由骄傲的,可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三个问题。1.论文质量不高2.论文格式很不规范。很多教师缺乏对论文写作标准的认识。3.论文中论据的阐述说服力不强,引用的数据少,实例不充分。以上问题在人文社会学方向尤为突出。笔者认为存在以上问题和我们这个学科发展较快且不够成熟有很大关系,但同时认为因没有较权威的学术论文评价体系也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特撰写此文以探讨此方面的问题,以期抛砖引玉为本学科发展贡献一份薄力。

1:概念界定

概念是对莫一事物本质属性的高度概括。由其外延和内涵两部分组成。个人认为入一个事物没有确定概念或概念不明确都会影响到学科的正常发展,因此有必要再此重提一下相关概念。

1.1学术论文

学术通常是指专深而系统的学问,而论文则是指研究,讨论问题的文章。因此学术论文就是在科学领域表达科学眼觉得文章。从这一意义上理解,学术论文一般也可以称为科学论文。

1.2体育人文社会学

体育人文社会学是研究体育与人、体育与社会相互关系及其基本规律的学科群。它主要有体育社会学,体育史学,体育哲学,体育美学,体育经济学,运动休闲学等体育与其他社会学科相融合而成。

1.3质量是一组固有的特性满足要求的,从术语的基本特性来讲,它是满足要求的程度。

1.4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是对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判断。评价=测量(量的记述)或非测量(质的记述)+价值的判断

2.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特性及其论文评价难点

我们知道体育人文社会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之处在于前者是一个思想自由甚至是良心判断的成果。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主要集中在对人的活动以及作为群体人活动规律的观察和分析,因此,在很大意义上讲,我们可以说对体育人文科学学者及其学术成果的判断是主观判断;但是否我们可以说对于人文科学学者及其学术成果的判断不存在客观标准,我的回答是否定的,因为所有的学者及其学术成果的价值总是和他人及他人的学术成果相比较之下体现出来,换言之,是学者个体及其成果与学者总体及总体成果的相对位置相比较之下体现出来,也就是说,它存在一个相对的客观标准。所以个人认为体育人文社会学方向学术论文的特性及其评价特点是;

2.1不具有重复性,

2.2在很大程度上,也不具有直接意义上的客观性和实验性不能很快看出对现实生产力提高所产生的效能。

2.3选材范围的宽泛性,跨专业的专家级人才国内目前还比较短缺评价的权威性有待加强。

3.传统学术论文的评价方法及其优缺点

3.1以期刊整体水平评价该期刊上论文的水平。

3.2以特定论文的内在水平来评价该论文某一篇学术论文的内在质量是由其学术价值、创造性、科学性(人文科学论文可以不计此项)、实用性、表达效果等方面的水平决定的,针对科技论文和社科论文的具体情况,可以分别制定考核体系。

得分值列于表1。

表1

考察内容考察标准得分值

学术价值国际先进

国内先进

一般水平30

24

18

创造性有重要创新

有创新

没有创新25

15

5

科学性优良

中等

较差20

12

4

实用性优良

中等

较差15

8

4

表达效果优良

中等

较差10

6

4

3.3专家评议所谓专家评议,

4.学术论文的格式及其所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篇完整的学术论文应有:题目,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绪论,正文,结论,注释及参考文献集各相关部分组成

4.1.关于论文题目

题目又称题名、标题。论文题目的写作应具体确切地反映论文的内容及其研究范围和深度,应能揭示文中的重要内容和特定内容。题目切勿定得太大或太笼统,如:"浅谈小学体育中的素质教育",题目中的"体育"和"素质教育"范围很大,也很空泛,让人无从下笔。是体育教学?是体育教师?是教学主体小学生等等?是创新素质教育?艺术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还是其它什么具体的素质教育?这些都是作者所忽略的细节,也是最关键的环节。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科研的任务不是在于浅谈,而在于探索,研究它的规律与本质,因此结合上面两点,如果对标题加以限定,将研究范围层层缩小,使之具体明确容易把握,此题目改成"体育教学对促进小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初步探讨"相信意图会更明确,效果应该比前一个为好。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写一般性文章可以用的题目用来做论文标题。如:"课堂教学的新境界,新在哪里?"、"还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体验成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浅谈如何上好耐久跑一课"等等论文,从这些题名看,它反映的只是作者在体育实践中的反思、感悟与做法,严格来说不属于论文的范畴,评委从见到题名的第一眼起就基本把此类文章排除了。最后强调的一点是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为选定关键词、编制题录和索引等二次文献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综上所述,对学术论文题名的要求要做到四点:

4.1.1准确得体

论文题目必须能准确表达论文内容,恰当反映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即题要扣文,文也要扣题。这是撰写论文的基本准则。

4.1.1简短精炼

题目用词需要精选,字数要少。尽管题目的字数多少并无统一的"硬性"规定,但-般-篇论文题目不要超出30个字。

若简短题名不足以显示论文内容或反映出属于系列研究的性质,则可利用正、副标题的方法解决,以加副标题来补充说明特定的实验材料,方法及内容等信息,使标题成为既充实准确又不流于笼统和一般化。

4.1.3外延和内涵要恰如其分

命题时,若不考虑逻辑上有关外延和内涵的恰当运用,则有可能出现谬误,至少是不当

4.1.4醒目

虽然论文题目首先映入读者的眼帘,但仍然存在题目是否醒目的问题。因为题目所用字句及其所表现的内容是否醒目,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论文的效果。"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这句话并不言过。

(以上实例采用的我区市级参评论文,引用只是为了说明问题,更具说服力,别无他意!)

4.2.关于作者署名、工作单位和邮政编码

4.3.关于论文摘要

4.4.关于关键词

4.5.关于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英文摘要应在忠实原文的前提下,进行修辞炼句,使行文简洁流畅,避免汉语式英文。目前,在论文摘要及论文英语表达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即有相当一部分论文的英文摘要不是作者直接用英语语言思维构思写成,而是将中文底稿译成英文。这种用汉语语言的表达方式来套用英语,最易出现汉语英语(即chinglish)的错误。有的英译摘要,由于拘泥现成的中文结构,死搬硬套,译文往往僵硬绕口,读后令人不解其意。这种汉语式英语大大降低了传意功能。

4.6.关于引言

引言又称前言,属于整篇论文的引论部分。其写作内容包括:研究的理由、目的、背景、前人的工作和知识空百,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预期的结果及其在相关领域里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引言的文字不可冗长,内容选择不必过于分散、琐碎,措词要简练,要吸引读者读下去。引言的篇幅大小,并无硬性的统一规定,需视整篇论文篇幅的大小及论文内容的需要来确定。

引言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要避免引言与摘要雷同或成了摘要的解释。

4.7.关于正文

正文是一篇论文的本论,属于论文的主体,它占据论文的最大篇幅。论文所体现的创造性成果或新的研究结果,都将在这一部分得到充分的反映。因此,要求这一部分内容充实,论据充分、可靠,论证有力,主题明确。尽管国家标准对正文的内容末做统一规定,但对格式却有特别要求,尤其比较明确规定了图、表的绘制及引文等方面的要求。这也是在我区及市里的参评论文中表现比较突出的问题。(不规范)如:

4.7.1不用阿拉伯数字,末按层次标题编号。例如不同层次的标题用"1","1.1",,1.1.1",……依此类推,各层次的标题序号均应顶格编排,后空一个字,排标题。

4.7.2表格绘制不规范,没有采用三线表的形式(市论文报告会报告论文)。

4.7.3忽视了正文中引文的标注。引文是指在论文中需要引用他人已公开出版的著作或发表的论文观点。如果引用他人原话,必须加引号,如果是用自己的话转述他人的主要观点,则不必加引号。无论是直接引用不是间接引用,引文务必注明引文出处(用[1]、[2]、[3]…标注),其格式见下文的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4.8.关于结论

论文的结论部分,应反映论文中通过实验、观察研究并经过理论分析后得到的学术见解。结论应当体现作者更深层的认识,且是从全篇论文的全部材料出发,经过推理、判断、归纳等逻辑分析过程而得到的新的学术总观念、总见解。

4.9.关于致谢

在论文的末尾部分对曾经帮助过作者的有关人员和单位表示谢意。论文的致谢,实质上是作者署名的补充,涉及到被致谢的荣誉的权益问题,因而谢词要写得诚恳、有分寸。

4.10.关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在学术论文后需要列出参考文献。其作用有:反映出真实的科学依据:体现严肃的科学态度,分清是自己的观点或成果还是别人的观点或成果;对前人的科学成果表示尊重,同时也是为了指明引用资料出处,便于检索。

参考文献内容务必著录清楚全面,标点使用正确,末尾用"."号;文献名后用[M][J]等分别注明图书专著、期刊杂志等。

5.体育人文社会学方向论文评价标准的探索

综上所述,体育人文社会学作为一个社会学和体育学互相交融的学科,其学术论文评价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5.1论文自身所应达到的标准及其权重

5.1.1指导思想的正确性20%

作为社会学科的一部分,必须在学术指导思想上坚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只有这样才是一篇优秀论文的保障

5.1.2切实反映体育运动的时代性10%

在我国体育行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正不断走向成熟。时刻都会给人以惊喜,因此体育人文社会学方向的论文一定要紧扣时代脉搏,同人民大众站在一起随时准备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反映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的体育需求。

5.1.3所述论点的前瞻性20%

论文所阐述的论点是否触及到问题的实质,是否真切的把握到了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进而很理性的判断出事物可能发展的方向。

5.1.4采用论据的权威性10%

5.1.5写作目的的明确性10%

5.1.6写作内容的可读性10%

5.1.7写作结构的完整性10%

5.1.8轮定推理的严密性10%

5.2环境所给予的评价标准及相应分值

5.2.1第一层次:“四大检索工具”收录的论文。“四大检索工具”是指《科学引文索引》(《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工程索引》(《EI》)、《科技会议录索引》(《ISTP》),确定它们为第一个层次,分值为95~100。

5.2.2第二层次《INSPEC》、《CA》、《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收录的论文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统计源期刊目录》所收录的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分值为85-95。

5.2.3第三层次:其它国内期刊上正式发表的论文,分值为75-855

5.3所应采用的计量方法

为避免单独计量所造成评价标准的效度降低,兼顾评价标准的信度。个人认为应采取以上两种计量方法的相互加权。即以上两种方法各占计量总成绩的50%权重。

所得公式:总分=学术论文自身所的分数*50%+外界环境所的分数*50%

5.4所应采用的评价方式

评价体育人文社会学方向学术论文质量的方式应是:1)坚持成果形式评价和成果实质评价相结合、2)学者评定和期刊评定相结合、3)数量评定和质量评定相结合的“三结合”方式制定评价标准。个人认为这是针对不成熟学科的学术成果的暂时性的但不失其合理性的短期评价标准所应当坚持的原则

参考文献

[1]卢元镇.体育人文社会学概论高级教程[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体育科学论文范文篇3

[关键词]高校;职称评审;论文

高等学校实施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即职称评审)是对教师教学、科研等综合素质能力进行评价的方式之一。评审需要以高校教师已获得的各方面成果为依据,充分考虑教师的德、能、勤、绩等因素,对教师能否晋升高一级职务任职资格做出判定。而学术论文无疑是评价教师已获成果优劣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立一个公平、合理、人性化的学术论文的评定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资格评审中论文要求的现状

目前,在我省高校职称评审工作中对学术论文一般划分为以下3个级别:(1)权威期刊。在国家部委、全国学会(不含下属研究院、所和分会)、科学院所属研究所主办的学术刊物或相当上述级别的国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的科学论文;(2)学报级期刊。在部委及所属研究院(所)、全国专业学会及分会(不含省级学会)主办的学术刊物、大学学报上发表或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并收入论文集的科学论文普通期刊。学术刊物(须有国家或省有关部门批准的刊号或准印证)或在全国学术会议上宣读并收入论文集的科学论文。期刊级别由高到低依次为:权威期刊、学报级期刊、普通期刊。

我省在高校各个系列职称评审中对论文的级别、数量都有较为明确的规定。在晋升高一级职务任职资格时论文的级别和数量是否达到要求是教师能否晋升的必要条件,教师为了能够晋升高一级职务也必定会为此努力发表相应级别的学术论文这在很大范围内对教师起到激励的作用,激发了教师投身研究的热情,提高了教师发表学术论文的积极性。因此,以学术论文作为教师晋升职称的量化条件之一是教师资格评审中十分必要的一环。

二、评审中论文规定存在的问题

学术论文虽然能够较好体现教师的综合素质但以学术论文作为衡量教师能否晋升职称的一项标准却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学术论文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以刊物级别衡量论文学术水平高低的评价体系还有待完善。(1)刊物级别划分过于笼统。如不管是国际上公认的影响力极高的刊物或是国内影响力不高但主办单位级别较高的期刊都算权威刊物,在职称评审的论文规定中几乎没有加以区分。

仅以主办单位来认定期刊级别的方法不够科学。尽管一般认为期刊的主办单位等级越高其主办的刊物中论文的学术水平也越高,但是随着办刊方式越来越市场化,往往存在期刊挂靠主办单位、一个主办单位办多种期刊等现象。目前,我省一般认定全国性学会主办的权威期刊只能有一种,而现在这种挂靠和一单位多刊的现象就造成了刊物级别认定的困难,究竟认定哪一种期刊为权威期刊往往是由省教育主管部门指定,其公开性、科学性有待商榷。(3)对期刊单位主办的增刊、专刊、专辑等与其正刊在论文级别认定中没有完全区分。(4)刊物级别高低与论文学术水平不能完全划等号:级别高的刊物所收录的文章不一定就好,级别低的刊物所收录的文章不一定就差,仅以期刊级别认定论文学术水平高低的方法存在很大的不合理性。

论文规定中仅以第一作者或独立完成的文章作为职称晋升条件,对第二作者以后属名发表的文章缺乏评价机制。在当前的科学研究中,有许多的研究工作是在2个甚至多个合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如果将论文排名第二及以后作者的贡献排除,则有失公平。另外,通讯作者署名的文章在职称评审中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这与国际上衡量作者对论文贡献的原则不相符。在当前高校中,教师在攻读高一级学位时完成的科学研究论文通常在文章发表时会将指导老师作为通讯作者加以署名指导老师也往往对文章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那么通讯作者对文章的贡献就不应被忽视;相对的,作为被指导者的教师虽然其文章发表署名为第一作者,但是其对文章的实际贡献力则应相应有所减弱。只有考虑每一位作者对文章的贡献情况,才能将论文的学术水平充分反映为教师的实际能力。

(二)高校教师各系列职称学术论文规定单一化

目前,我省高校教师、科研、实验3个系列在职称评审中均依据闽教职改[1997]010号文件执行对科研和实验系列教师的论文要求也是参照教师系列同级别的论文要求,没有考虑这3个系列在职责要求、工作内容等方面的区别,混淆了高校教师不同系列职务之间的要求,不利于高校按需设岗和激发不同系列教师从事本职工作的积极性。

论文规定没有考虑文科、理科、工科等不同门类学科间的区别。对于高校的体育、艺术、美术等学科教师在职称评审中与其他学科教师采取无差别的论文评审规定不符合这些学科通常的评价标准。体育、艺术、美术类教师更应以其实践能力、技术水平、成果效益作为职称评审的条件,采取“一刀切”的职称评审方式抹杀了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区别,不利于高校各个学科的发展。

(三)时间要求的规定不够合理

在每年度的职称评审中均对论文的发表时间有所要求,即时间需在任现职后至申报当年的12月31号之间。但时间与拿到期刊的时间往往并不相同,这样尽管论文确定发表时间是申报的当年,申报教师取得期刊原件却有可能在次年职称评审会议开始之后。而在目前的规定中,若评审会议开始时无法提供期刊原件的论文不得作为当年的评审条件。这看似符合程序,却缺少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最终造成部分符合申报条件的教师因为期刊无法及时取得而错过了当年的职称评审。

当前的资格评审一般耗时较长,从资格申报到评审结束往往要花费半年甚至更长时间。而若申报者在这一段时间发表了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则该论文既不能用于本次申报,也不能在申报者本次晋升职称后用于下一次职称晋升申报。这种对时间上的规定不利于激励高校专业技术人员发表学术论文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改革论文评审要求的思考与对策

任职资格评审条件的量化是当前职称评审改革的重要内容,而教师所发表的学术论文作为评审的硬件之一普遍被认为是最为容易量化的标准之一。但从目前资格评审中论文规定所存在的问题来看,任职资格量化评审在建立合理的论文量化前提下还须进一步加强资格评审的相关体制建设。

(一)建立科学的学术论文评价体系

彻底改变仅以期刊级别判定论文质量的现行标准,建立科学、合理、可操作的学术论文质量认定评价体系。学术论文评价体系必须能够真实、准确反映论文的学术水平。对期刊级别的认定必须将期刊的主办单位、刊物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刊物是否被较权威的检索、索引所收录一并加以考虑。判断文章作者对论文的贡献力还必须充分考虑论文作者人数以及是否有通讯作者等情况。对论文学术水平的判断还可以参照论文的被引用率、论文是否被权威检索数据库收录、论文获奖情况等方面。

当然,我省高校教师职称评审还可以引入论文的量化赋分方法,即将论文划分若干个级别后分别赋以论文基准分,论文实际得分=(论文基准分+论文影响因子得分)×作者排名系数。这种论文量化赋分的方法可以作为资格评审中论文评价的一个模式,不过量化赋分应以科学的期刊级别划分方法为基础,分值计算还必须考虑论文引用率及通讯作者的贡献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制定有利于激励专业技术人员的论文量化赋分评价体系。

(二)细分不同学科、不同系列教师评审条件

对教师(包括教学型教师与科研型教师)、科研、实验等不同系列资格评审的论文规定应有所区别。评审教学型教师职称应相对弱化对科学研究型论文的数量要求,转而可以对教学、教改方面的论文提出一定数量和级别的要求,同时在资格评审中对教学效果及其他教学实践环节侧重评价,如可以对获得教学贡献奖励的教师在评审教学型教师时给予适当加分。对评审研究型和自然科研系列教师职称的论文要求可以适当提高,以突出显示研究人员从事本专业领域的研究水平,同时应对其承担各级别的科研项目立项及完成情况加以综合考虑,对承担重大科研项目条件突出者相应降低学术论文要求。对实验系列也应相对弱化论文要求,转而侧重对实验技能、实验方法、创新水平的评价。

另外,对于不同学科的教师应区分各自学科的特点,制定不同的论文规定细则。对于体育、美术、艺术等专业技术要求很强的学科应弱化职称评审的论文要求,转而侧重考察申报者专业技术掌握情况。

(三)建立以人为本的学术论文激励机制

职称晋升是当前高校专业技术人员激励的重要手段,而作为职称评审重要内容的学术论文评价也同样要以鼓励高校专业技术人员投身本学科研究、多发高质量论文为目的。

在晋升高一级职称的评审中,若申报者当前职称为确定而非评审晋升获得,则将时间要求定义为任现职以来是合理的。但若申报者当前职称为评审晋升获得,那么则会造成申报者在半年评审过程中发表的论文不能用于当前及更高一级职称评审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应将任现职当年的1月1日作为符合评审条件论文的起算时间。

只有将二者加以区别才能够较好衔接“申材料截止月31日”这一规定,才有利于全面评价申报者晋升高一级职称的论文条件,有利于调动高校专业技术人员发表高质量论文的积极性。

建立论文评价的事后补救机制。针对符合评审条件的申报者因部分期刊的印刷或出版问题致使刊物不能及时取得的情况,应同意该申报者参加当年的职称评审,并在评审会议中由学校人事部门对该申报者的论文情况向评委会做出说明。在评审会议结束之后,由学校人事部门负责审核该申报者期刊原件取得的情况。对于在日后确能提供期刊原件的申报者应对当年的评审结果给予确认,对无法提供期刊原件的申报者应取消其本次职称晋升资格并给予相应的处罚。

职称论文评价机制的改革归根到底仅仅是职称制度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高校岗位设置的完成必定要求改变当前评聘结合的职称评审模式。

职称的评聘作为高校一种自身的社会行为,不应受政府行为过多的干预。因此,改革我省职称评审制度必须注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对具备自主评审条件的高校完全下放职称评审权。(2)对不具备自主评审条件的新办本科和大专层次院校加强评审指导。(3)对研究型、研究专业型、专业技能型种类型职称,采用不同的评审模式:以评为主、以考代评、以辩代评、辩评结合等。(4)高校要尽快出台自主评审以及岗位聘任的相关规定。(5)完善岗位管理与考核程序,制定职称评审晋升及岗位竞聘的约束机制。公务员之家

无论是高校自主评审或是政府、社会组织评审,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中论文规定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都是关系职称评审顺利进行的重要内容。职称评审中的论文要求一定要以激励高校教师投身研究、提高学术水平为导向,按照分类管理、细化评价要素、量化评价指标的原则,最终建立一个公平、合理、人性化的学术论文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福建省教育委员会职称改革领导小组,福建省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一九九六学年高等学校教师

[2]左惠凯,李晓燕.完善高校职称评定中学术论文量化标准[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体育科学论文范文篇4

本人本年度主要担任武术专项班和跆拳道选修班的教育教学任务,共550个课时。下面我将本年度的工作情况向大家作简单汇报。

思想上,本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拥护和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遵纪守法,积极参与各项政治学习,关心时事,处处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忠于职守,服从领导,做到严于律己,为人师表,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行为规范。

教学上,本人坚持走“学-教-学”的道路,在学中教,在教中学。刻苦钻研,努力提高业务能力。积极研习教材教法,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认真备课。坚持理论联系实践,力求将自己掌握的学识与教材相结合,因地制宜。本着“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从学生实际出发,耐心而细致地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和树立终身体育思想。课后积极总结思考,与学生广泛交流,虚心接受合理意见,受到学生广泛欢迎。

科研上,广泛查阅体育期刊,敏锐把握体育动态,积极参与科研活动。本年度主持课题3项(省级1项,校级2项),参与课题3项;先后在湖南农业大学学报、军事体育进行学院学报、体育成人教育学刊、体育科学研究等期刊发表科学论文5篇(独著1篇,第一作者1篇,第二作者3篇);《ppp模式在高校体育教育投融资体系中的运用研究》获全国第八届大学生运动会体育科学报告会三等奖;主编出版著作2部。

另外,本人还积极参与学校体育竞赛工作,体制测试组织工作,学院迎评促建工作,新增专业申报工作,以及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的申报工作等,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由于任务繁重,常常要工作到凌晨一、二点钟才能休息,有时节假日也坚持在岗作业。

体育科学论文范文篇5

一篇科学论文的可读性是至关重要的,应当引起作者的高度重视.可读性是由如下因素决定的:1.研究工作是否取得了实质件进展,所得结论是否可靠,结果是否深刻和有启发性,如果是阶段性成果,它对后续的研究有什么指导意义,是否是重要发现的前奏.如果研究工作没有获得阶段性或最终的结果,就不应动手写论文,靠一个平淡的研究工作无论如何是写不出一篇好文章来的,因而也不可能是一篇具有可读性的文章.2.作者要对论文进行完整的构思,体现严密的逻辑思维,一项研究课题经过长期努力工作而得到结果时,就应当像艺术家构思一幅作品那样,一丝不苟.精雕细刻,对论文的论述方式,内容的取材,学术思想的解释,研究背景的介绍等等需要反复推敲,仔细斟的,以期作到论文的结论严谨,内容充实.论述完整.逻辑性强.如果作不到这一点,那么论文就很难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了.3.在论述方式上,要作到深入浅出,表达清楚.简练.专业术语准确,前后一致,语言要规范,生动.4.文字与插图恰当的配合.国内相当多的论文在利用图,表来生动地阐述学术内容方向还显不足,随着计算机三维可视化方法的普及,论文中采用彩图,立体图的趋势将会增加,这可以避免过多的文字说明,而且效果也比较好.5.论文的体例格式.虽然每一期刊都制定了能反映他们自己的风格和特点的体例要求,但大体上,学术期刊有一个共同的体例要求,读者对此并不陌生,不过真正认真照着去作的却不多,作者可能很少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学术期刊为什么要提出体例要求须知这不是可以随意对待的事.体例不仅保证了论文形式上的规范,也保证了内容上的可读性,恰恰就是这一点被许多作者所忽视了,其中,论文的标题.摘要和关键词这三者基本上决定了论文能否被期刊所采纳和能否引起读者的兴趣.进入《科学文献索引》的优秀期刊《ChinesephysicsLetters》(中国物理快报)一再申明:本刊特别注重文章的标题.摘要的编写.目的在于提高文章的引用率.标题应该清晰地描述文章的内容,又能反映与其他文献的区别.关于摘要,首先要求是对文章时主题及其所属的领域和研究对象给予简短的叙述,更重要,更严格的要求是对文章的理论或实验结果,结论以及其他一些有意义的观点给出情晰,明确,较具体的简要的叙述.可见这三者对一篇论文是能产生画龙点睛的效果的.国内有些论文的一个通病是喜欢包罗万象的,大而空的标题,接着又是言过其实,空洞无物的掖要.例如说一次观测就得出一个变化规律;一个算法就解决了一个NP问题,等等,罗列的关键词不能反映论文的中心议题,也不便于检索,这样就使得读者没有兴趣再读下去了,出现这样的结果,何谈沦文的可读性请看一下《Nature》在投稿指南第二条上对可读性是如何解释的:来稿应写得清楚.简练,以便让其他领域的读者和母语为非英语的读者能能够读懂.基本的但又属于专业的术语应作简明解释,但不要说教式的.在投稿之前请从事其他学科研究的同事对最终文稿在清楚易懂方面提供意见往往很有用.《Nature》杂志的编辑常常建议修改并重写论文的摘要和正文的第一段(即引言),...,并保证文章和图片对非该领域的读者明确,能读懂.这再清楚不过地说明了论文的可读性是何等重要,《Nature》杂志一再最终文稿在清楚易懂方面提供意见往往很有用.《Nature》杂志的编辑常常建议修改并重写论文的摘要和正文的第一段(即引言),...,并保证文章和图片对非该领域的读者明确,能读懂.这再清楚不过地说明了论文的可读性是何等重要,《Nature》杂志一再申明,论文是否利用最终决定权属于编辑部,凡不符合他们要求的稿件,毋需深人阅读即行退稿,道理很简单,在大量来稿的情形下,编辑不可能花太大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处理一篇可读性很差的稿件.谈到可读件,使笔者回想起在数学界流传很广的一件恢事.在本世纪之初,Hilbrt由于提出23个数学论题而名声大振,有人间他何谓一3个好的数学选题,Hilbert毫不犹豫地回答:清晨与你漫步时,能向你遇到的第一位行人用10分钟时问解释消楚的数学选题.可见简明,清楚,易懂是一篇论文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当然,《Nature》与《Science》不是专业杂志,他们特别重视论文可读性是可以理解的,那么,专业期刊是否就不必这样认真对待可读性问题呢,事实上,可读件是指读者在读过你的文章之后,能够明了你要说的什么问题,是怎样着手解决的,并不需要读者非得全面理解你的论文的全部内容,因此,专业期刊同样要求论文具有可读件,如果一篇论文由于可读性差而失去很多读者,对于期刊本身而言,负面影响将是严重的.

论文写作五要素之2:信息量

信息量是源于通信领域而逐渐普及成为大众与媒体频繁使用的一个词,将它与一篇科技论文联系起来,是指在篇幅有限的情况下,论文本身能向读者提供多少有关该论题的信息.笔者在《ChinesephysicsLetters》的投稿规范上看到,它是指"要尽可能多地给出有关研究的信息,尽可能少地运用investigate(调查),study(研究),disuss(讨论)等词,并举例作了进一步解释,如"Thecrosssectionis(6.25±0.02)就比"Thecrosssectionismeasured"包含更多的信息量.通俗地讲,读之前或许不知道,或者模糊不消或不确切的知识在读过该文之后不仅获得新知识,还消除了模糊不清或不确切之处,就说明这篇文章包含较多的信息量.简言之,当你读完一篇文章后获得的新知识越多,说明它的信息量就越大.显然,"多点测量"的信息量要比"6点测量"少得多,前者给出的是模糊的,不确切的信息,而后者则是清楚的.确切的信息.

现在,国内外一些著名期刊对论文的篇幅作了严格限制,这样作的意义何许呢显然新的学术思想,新的实验,新的发现......等等创新结果是决定论文信息量的关键,但是不可否认,篇幅的严格限制会促使作者想方设法删除那些与文章主题关系不大的或次要的内容,作者面对篇幅的限制,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重新构思论文的框架,选择最重要的素材,采纳最恰当的表述方式并对文字的叙述仔细推敲,这样作的结果,一般来说论文的内容充实了,(信息量上增加了,主题鲜明了,论文的质量也相应地提高了.

著名的国际学术期刊《PhysicalReviewLetter》的编辑首先对来稿从标题,图表,数学公式直到参考文献逐一计算所占的行数,总行数绝对个能超过46O行,否则即退回作者重新修改,精练内容到符合要求为止.篇幅虽少但内容不充实,论文包含的信息量太少则很难被编辑,申稿人认为是篇好文章,退稿是预料之中的事.

从上可知,限制论文篇幅隐含着对信息量的要求,只要作者认真对待,反复修攻,精练自己的叙述方式,就能够改善论文的质量,尤其是增加信息量在这方面值大家借鉴的是,Watson与Crick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在《Nature》上,只有约500字和一幅DNA的双螺旋图,就是Penzias和Wilsoh发现字宙大爆炸的3K背景辐射的技术观测论文也只有一页篇幅,而这两篇论文则使作者分别获得了诺贝尔生物医学奖与物理学奖.

论文写作五要素之3:参考文献

将参考文献列为评价一篇论文质量的标准之一,可能会使读者和作再感到惊奇,甚至产生异议,这并不奇怪.因为笔者认为,参考文献在一篇论文中的地位,以往是被大大忽视了.现在有了《科学文献索引》,就不难理解参考文献在论文中的重要作用了,由美国宾州的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forScientificinformation,ISI)倡导的按论文被引用的次数来评价研究成果的思想就产生了SCI,它除了收录论文的作者,题目,源期刊,摘要,关键词之外,还特意将论文所列的参考文献全部收录下来,这样就能把一篇论文同其他论文之间有学术意义的联系勾画出来,从而沟通了不同作者群体之间的学术联系,并进一步统计出期刊的影响因子(ImpactFactor),即某一期刊在连续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为A,第三年它被引用的次数为B,影响因子IF=B/A,意指该刊两年内所发表的论文在第三年彼引用的平均次数.它反映了该期刊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在不同刊物上发表文章其难易程度相差可能很大.可见参考文献对计算影响因子和评价论文水平所引起的巨大作用.

当然,有一些非常优秀的论文并不一定刊登在影响因子很高的期刊上,例如Lorenz的"确定性非周期流";Feigenbaum的"非线性变换的普适测度特性"以及Shannon的"通讯的数学理论",等等,用IF作为唯一衡量标准显然是不公允的,偏颇的.

对于作者来说,一项研究工作从选题开始就离不开阅读文献资料,在撰写论文时,一定要将你产生新的学术思想之前最重要的文献列举出来,说明当时的研究所达到的水平;在研究工作开展中,受哪些文献资料的启发,从哪些论文中获得了教益,促进了研究进度,属于这类的文献均应列出,写论文时应对论文涉及的学科内容进行检索,看看是否遗漏了重要的相关文献,有一个感人至深的事例,就是孟德尔(MendelJ.Gr)的豌豆杂交实验,他把从两年实验中总结出的杂交组合法则发表在"自然研究协会"的杂志上,几乎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他去世16年以后,三位有名的生物学家彼此独立地再次发现了他得出的组合法则,他们是荷兰人deVries,奥地利人Tschermak-Seysengg和德国人Correns,他们同在1900年递交了自己的论文,为慎重起见,又不约而同地各自查找了有关豌豆杂交实验的全部资料和论文,恰巧同时发现孟德尔早于他们30多年就发现了杂交遗传的规律,为了表示对前人的敬仰和尊敬,他们各自在论文中将该规律称作孟德尔定律,如果他们三人轻视论文中的参考文献,那么其后果将会多么今后世人遗憾啊!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总之,一篇论文所代表的研究只能起到承前启后孔作用,除了自己独立而创新的那一部分内容外,在论文中不必也不可能对涉及到的相关问题逐个详细论述,这时给出有关的参考文献,以说明结论,观点,数据的来源,读者如想深入了解这个问题就可查阅文献,这样一来,文献就成了自己论文的补充和完善,编辑,审稿人将根据论文中开列的文献消单初步判断该论文的水平以及作者对有关学科的背景知识水平,自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判断作者的科学道德,如果不是受文献检索条件的限制,你未能在论文中列出与你的研究密切相关的主要文献,读者,编辑和审稿人可能会看作是一种不良学风,这对你的事业可能会产生严重的损害.

参考文献的选择是一项极为严肃的事,它关系到论文的可信度和作者的声誉,论文的作者对所开列的主要文献均应认真阅读过,并向读者保证论文中某处引用的参考文献的确与该处的内容有关,文献发表的刊物,年代,卷号,标题,页码同样应核实无误,期刊的编辑人员花在这方面的时间和精力是很多的,但许多作者对此却了解甚少,采取了轻慢的态度.

国内学术论文在引用参考文献上存在以下问题

1,为了省事,转引二手文献,既不核对,自己也没有看过或浏览过,引用是否恰当,准确,一般则很少考虑.

2,只引自己的论文,这既是自负又是无知的表现,读者,编辑和审稿人认为只引作者自己的论文,说明作者的研究课题没有引起同行的关注,不属于热点课题,也不属于前沿课题,同时还认为作者对当前该领域各相关学科的进展不了解,起码很长时间没有查阅文献资料或阅读学术期刊了.对于这类论文国内编辑部一般采取十分宽容的作法,就是退请作者作补充,因为出现这类现象的作者有些还是学术界资深的研究员;国外这类现象很少见,遇上了自然是作退稿处理.

3,阅读的是中文文献,引用的是外文文献.以D.Marr的《Vision》一书为例,该书由于创立了视觉的计算理论而在国际上久负盛名,国内很及时翻译出版了中文本,成为从事生物视觉.计算机图像处理,机器人视觉研究的必读之书,遗憾的是,不少作者在中文期刊论文中却引了该书的英文原著,实际情况是,英国原著在全国没有几本,就是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也没有,那么许多读者是从哪里得到原版著作阅读呢,中文版是几位专家历经干辛万苦完成的一本语言流畅,表达准确,可读件很高的译著,当你从中学得了有用的知识后,为什么只引用英文原著,而不引用中文译著呢

4,引用文献中近三年之内的比例少,这自然和国内外文期刊少,同内读者获得外文期有较大时间滞后有关,随着Inlernet的发展,这种情况会得到改善.

笔者将参考文献作为判断一篇论文质量的标准之一,相信会被越来越多的作者,读者,编辑同仁以及审稿专家理解和认同.论文写作五要素之五:署名与致谢

科技论文的署名是一件极其严肃的事,应按研究工作实际贡献的大小确定署名论文中的每一位作者均应对其论点,数据和实验结果负责任,其中责任作者还应当对读者的质疑有答辩的能力与义务.不恰当的署名既可能失去获得科学奖励的机会,又可能严重损害论文与作者的声誉.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Baltimore于1986年在他本人并不熟悉的,不知道有伪造实验数据的论文上署名,造成了恶劣影响,受到科学界严厉的谴责,论文被宣布撤回,他本人引咎辞职,因此,优秀科技论文的署名反映了作者的科学道德,应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一篇科技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在很多情况下是由一个研究小组完成的,至少包含了课题组的贡献,也包含了作者与同事,同行的学术交流与讨论,甚至向其他专家学者当面的或书面的请教.也包括经费的支持和工作条件的保障,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作者通过论文对自己的学术思想,研究进展提供过帮助的主要人员表示致谢是完全应当的,特别是在学术上,科学问题方面对自己的研究提供过帮助或得到过启发的人员,一定要向他们致谢(期刊论文不一定要书面致谢,靠参考文献或联合署名解决).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科学界出现了一次极不公平的诺贝尔奖事件,当时著名的女物理学家莱丝.梅特娜(LiseMeitner)对核裂变作出了重大贡献,由于出身犹太民族受到迫害离开德国后,她曾通过大量书信促进(实际上也指导了)奥托.哈恩(OttoHahm)进行实验工作,遗憾的是哈恩为了独得诺贝尔奖,未能向评委会提供这些内情,既未在论文中署上梅特娜的名字,也未向她致谢,终于将梅特娜排斥于诺贝尔奖之外,使科学界感到极大的震动,哈恩的品行将永远受到谴责.

论文的作者千万不要轻视致谢这件事,把它看成是可有可无的事,自已论文公开发表后,就用书面形式记载了你的科研成果,同时记下了你的科研道德,像哈思那样的事,无论它的档次多高,还是不出现为好.

以上五个要素,是一篇优秀科技论文必须具备的,至少是应当努力去实现的目标.编辑,审稿人实际上是与作者一起为实现这一目标在不懈地工作着,关键当然还是作者自己.

怎样撰写向SCI刊物投稿的论文

撰写科学论文的重要性:

科学论文是科研成果的主要产出形式.撰写科学论文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必须具有的基本功.

学习撰写科学论文是每一个研究生的必修课,但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学好.

什么是SCI论文

SCI(ScientificCitationIndex)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编辑出版的引文索引类刊物,创刊于1964年.分印刷版,光盘版和联机板等载体.印刷版,光盘版从全球数万种期刊中选出3300种科技期刊,涉及基础科学的100余个领域.每年报道60余万篇最新文献,涉及引文900万条.

进入SCI这一刊物的论文即为SCI论文.

SCI选录刊物的依据是文献分析法,即美国情报学家加费尔德提出的科学引文分析法.该分析法以期刊论文被引用的频次作为评价指标,被引频次越高,则该期刊影响越大.

在一定时期(通常是前两年)内,某一刊物发表的论文,被已经进入SCI刊物的论文所引用的总次数,除以该刊物这一时期内的论文总数,即为该刊物的影响因子.

ISI对全球的自然科学刊物进行考察,凡影响因子大于某一临界值的刊物,则可以进入SCI系统.

进入SCI系统的刊物分为两类,即内圈和外圈,前者的影响因子高于后者,前者称为SCI刊物,后者称为SCIsearch刊物.

SCI刊物还分为影响因子高区(大于1.105),中区(在1.105和0.422之间)和低区(小于0.422)3类.

衡量期刊特性的,除了影响因子外,还有及时指数(ImmidiacyIndex)和被引用半衰期(CitedHalfLife).

及时指数是指一种期刊当年发表的文献在当年被引用的次数与当年的文献总数之比.此指标表示期刊论文所述的研究课题在当前的热门程度.

被引用的半衰期是指一种期刊各年发表的文献,在当年被引用次数逐年累计达到被引用总数的50%所用的年数.

被引用半衰期反映期刊论文研究题目的延续时间,即期刊论文时效性的长短,或知识更新的快慢.

在选择投稿的刊物时,可以综合考虑以上各个指标.

SCI论文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科学研究也日益全球化,SCI论文是进行国际科学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使国际同行了解我们的主要渠道

发表SCI论文,可以向世界显示我国基础研究的实力,提高我国在世界科学界的地位.在世界著名刊物如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一篇重要文章,对于某一学科而言,其意义不亚于在国际体育比赛中取得一块金牌.

发表SCI论文的多少和论文被引用率的高低,是国际上通用的评价基础研究成果水平的标准,是招聘,提升,考核,评奖的重要指标.

就基础研究而言,在什么样档次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便具有什么样档次的水平,一目了然,一般不再需要鉴定.如果成果不是在国际知名的SCI刊物上发表,便很难被认为是国际水平的.

发表SCI或SSCI论文是地理与资源所基础研究领域博士生取得博士学位的必要条件.也是联系出国深造时使国外导师了解自己的最好方式.

好文章的起码要求:

Clear:思路清晰,概念清楚,层次清楚,表达清楚

Complete:内容完整,结构完整匀称,切忌虎头蛇尾,有始无终

Correct:科学内容正确(不出错),资料数据正确(数据可靠,可信),语言正确(无语法错)

Concise:论述深刻,充分揭示其科学内涵,使用定量方法

怎样撰写向SCI刊物投稿的科学论文

据估计,属于语言和写法方面的原因而退稿的,占30-40%;属于实质性内容的原因而退稿的,占60-70%.

为了有的放矢,应该首先分析向SCI刊物投稿命中率低,退稿率高的原因:

无新意,重复他人工作(国际刊物最欢迎的是具有原始创新性的工作);

有新的发现,但未能很好地提炼,升华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单纯的定性描述,缺乏定量的,理论的分析;

仅仅是区域性(Local)的工作,而不是具有普遍意义,可以推广到其他地方的的工作(General),即仅仅是国外方法在中国某一地区的应用,而不是提出新的方法;

文章组织得不好,文字功夫欠佳,国外审稿人难以看懂.

怎样使研究工作具有新意

采用新技术,新仪器对自然过程进行观测,取得新资料;对新资料进行分析,提出新概念;在新概念的基础上建立新理论.

用新的思路,理论或方法对前人取得的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得到新的结论.

立足于我国特有的自然条件(如黄土高原,黄河,青藏高原,喀斯特地貌等),发现新的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

对前人建立的模式或理论提出质疑,建立修正的模式.

怎样对观测资料进行提炼,升华

以新的理论,概念为指导.如地貌学的临界理论,复杂响应理论.

建立模型:经验统计模型;有物理基础的模型;模糊数学模型;系统动力学模型;灰色系统模型;分形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等.

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新概念,新方法,新理论.

在GIS平台上进行研究成果的集成与表达.

怎样进行文章的组织

文章的结构

语言

图表

提要:研究的主要科学问题和目的,方法,主要发现,结果,结论.应具有自明性.

关键词:准确,规范,不要太偏(否则会影响文章的引用)

前言:提出问题

介绍论文的背景,本领域的前人研究历史与现状,尚有哪些问题有待解决,进而提出本文研究的问题和目标.

方法(理论或观测技术)

所取得的资料(资料是如何取得的,对资料精度的分析)

分析与结果(逻辑推理,理论推导,建立模型,模型的验证);

结论.

语言:

使用严格的科学术语,不使用未经定义的似是而非的说法,对于自己首次提出的概念要给出明确的定义;

语言要准确,少用文学语言,切忌将科学术语生硬地译回到英语中去,使国外审稿人不知所云;

要有较强的逻辑性,推理要由充足的理由(已知的原理或事实的依据),不要做大跨度的跳跃.可以看一点逻辑学的书,包括数理逻辑,以提高思维的严密性.

写出地道英语论文的窍门:

多读,多记,多背,不妨采用小学生学作文的方法,多背一些句子甚至段落.

当语言掌握到一定程度时,可直接写出英文,而不要先写中文,再逐句甚至逐词翻译.只有能用英语思维的人才能写出好的英文.

多投稿,国外审稿人常会对语言进行修改,与你的写法对照,会有很大收获.

图表:

地图是地理学家的特殊语言,是地理研究成果的结晶.

用相关图,变化曲线,分布图来表示所取得的成果,比语言叙述要直观得多,而且也更加具有定量意义.

以表的形式列出必要的观测数据,国外审稿人对此很感兴趣.

不同类型科学论文的写法:

分类

(1)实验性论文

(2)报道性论文

(3)理论性论文

(4)综述性论文

实验性论文

1前言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数据)

4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5结论

报道性论文(报道某一项科学发现,这一发现不是通过实验,而是通过野外调查发现的)

1前言

2研究区概况

3对所发现的现象的叙述

4解释

5科学意义

6.结论

理论性论文(提出一项理论或计算方法)

1前言

2理论的提出(推导,证明)

3理论的验证(如理论模型的率定)

4理论的应用(算例,或应用意义)

5结论

综述性论文

综述某一领域中的最新进展,应该有述有评,而不只是前人工作的罗列;

要有综述者自己的观点和对他人工作的评价,指出不足之处和解决问题的设想;

应该归纳出几个热点或前沿问题,展开叙述,不要像记流水帐似的,面面俱到;

既要大量占有文献,又要有所取舍,突出精华,要对文献仔细消化之后再动笔,切忌机械罗列.

要有对未来发展的展望,对他人的研究起到指导作用;

尽量引用最新的工作,体现出时效性;

尽可能阅读原始文献,"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在SCI刊物发表文章的几点体会

立足于创新:新概念,新方法(技术),新资料,新发现,新理论."新"是一篇好论文的灵魂.

立足于我国特有的自然条件(如黄土高原,黄河,青藏高原,西南喀斯特地貌),发现新现象,提出新概念.

写好提要;

写好前言,特别是写好文献综述;

资料来源和观测方法要准确详细地交待清楚;

凡是引用他人的观点,事实,数据,均须注明出处;

要附上研究区的地图,文中提到的地名要出现在图上,不能遗漏;

寄回修改稿时,对审稿人所提的意见是如何修改的,要一一说明;未能修改的,要说明理由,得到审稿人的理解.

敢于向权威刊物投稿:

不少杂志欢迎来自中国的成果;

国外审稿人的意见颇多真知灼见,即使退稿,对你也有很大启发;

档次越高的刊物,审稿人的水平越高,有新意的成果越不会被埋没;

体育科学论文范文篇6

西部地区科技期刊办刊存在的问题

西部地区科技期刊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短板,受到约稿难、关注度小等问题的困扰.西部地区科技期刊的发展离不开期刊主管部门的支持,新疆师范类高校科技期刊的发展也是刚刚起步,高校教师大多以学校科研激励为目标,对西部地区科技期刊投稿热情不大,针对全国科技知名专家的约稿更是困难,而自然科学论文科研时间长,编辑约稿往往需要更长时间[11~13].西部地区大部分科技期刊办刊思路就是简单地编辑加工稿件[14~15],等稿发表.科技期刊栏目设置以高校学科为基础,来稿以本校教师为主,编辑人员主动约稿意识不够.随着西部地区高校的快速发展,西部地区科技期刊应转变办刊理念,借鉴内地高校科技期刊成功办刊经验,主动策划,科学设置栏目,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与专家学者交往,通过他们约高质量高水平的稿件.高校科技期刊的栏目设置多以高校自然科学学科为基础设置,如新疆师范大学科技期刊(自然科学版学报)系综合性刊物,自然科学学科包括数学、物理、计算机、生物、化学、地理、旅游、环境、体育等学科,发展不平衡,科技期刊刊发文章反映出学校优势学科为数学、地理、体育三个学科,但其他学科稿件少.科技期刊应该立足学校优势学科设立重点栏目,打造品牌栏目[16].西部地区高校科技期刊编辑人员较少,如新疆师范大学、伊犁师范学院等院校的科技期刊专职编辑较少,且编辑人员岗位流动性大,而科技期刊编辑的培养需要较长的时间,尤其是科技期刊编辑大多需要5年左右的工作经验才能较好地胜任工作.因此,科技期刊需要不断培训工作人员,为科技期刊提高质量奠定基础.科技期刊的知名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影响因子,办刊通过特色栏目来提高知名度,通过栏目主持人扩大约稿范围.西部地区科技期刊应注重与各大期刊数据库保持联系,加强西部地区科技期刊的推荐,使内地学者了解我们西部地区科技期刊的办刊思路,栏目特色,逐步提高科技期刊的知名度[17].

西部地区科技期刊办刊策略

如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依据《新疆师范大学2011~2015年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精神[18],栏目设置要服务于新疆师范大学“十二五”战略重点,主要刊发新能源新材料研究、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网络信息安全与信息技术应用等方向的学术论文;另外,还要大力支持干旱区湖泊环境演变实验室、新疆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生物学实验室、新疆多民族体质健康与评价实验室等的发展.西部地区科技期刊调整自身办刊定位,转变编辑办刊理念,向内地科技期刊学习,发动本校各学科知名专家加强对西部科技期刊的支持,与他们多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向他们多约稿,通过学校专家向外辐射,将约稿范围扩大到疆内外其他高校,争取更多的优质稿件能在西部科技期刊上发表.对重点栏目实行约稿,力争每期都有1~2篇约稿,稿件要结合新疆自治区党委提出的现代文化引领,科技、教育支撑,工业现代化、城镇现代化、农牧业现代化发展战略,解决新疆大发展理论及实践问题.根据“十二五”战略重点、重点实验室和优先发展学科的具体研究成果不定期组成专题研究,如:环境与资源研究、新疆多民族体质健康研究和理论物理研究等栏目.及时报道相关重点实验室和优先发展学科的研究成果和动态,其他学科根据每期栏目稿件具体数量,对不同栏目进行一定的调整或合并[19].加强西部地区科技期刊管理,规范稿件审稿制度,实行匿名审稿,严把稿件质量关.如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每年出版四期,每期约25篇论文,论文约稿和基金稿件数量占40%以上,刊物页码压缩至108页,封面重新设计,内页重新设计要美观大方,保证刊物出版质量,切实作好编辑各项工作.积极发挥编委会力量,通过编委与校内知名专家多联系,通过校内专家向校外辐射约稿范围,加强与内地科技期刊的联系,促进期刊影响因子的提高,切实提高办刊质量.西部地区科技期刊还应多借鉴内地高校的办刊经验,积极参加相关的学术交流,与专家学者交往,通过他们约高质量的稿件.

本文作者:刘会强周春丽工作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论文范文篇7

关键词:阳光体育;教学模式;高校

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身心都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阳光体育作为一种全新的体育理念,被人们所熟知,高校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无法满足阳光体育的要求。阳光体育教学模式主要模式就是让学生多开展室外体育教学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在阳光下掌握体育知识,提升学生对于体育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加健康的成长。从阳光体育的发展情况看,高校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阳光体育当中来,提升体育教学的实效性,发挥体育本身的魅力。

一、高校体育教学模式问题

(一)教学目标单一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目标集中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在该目标的引导下,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与教学质量评估也自然而然的注重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以及考察,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也会有意的加强身体锻炼,可是身体锻炼并不是体育教学的唯一目标,这就导致了高校体育教学进入到某种教学误区当中。与此同时,很多学生认为学习体育课程只是为了能够获得学分,这种错误的观念造成了学生心理素质、终身体育意识的缺失与淡薄。

(二)教学形式落后

很多高校体育教师在设置体育教学内容的时候,过分注重体育锻炼以及体育教学动作的完成,并且集中于某一项体育项目,没有能够对学生开展系统化的体育项目教学。同时,体育课程上很少会出现体育理论教学,体育教学内容亟待完善。从体育教学方式上看,当前体育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通常采取教师演示、学生照做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很难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教师之间难以产生良性互动,使得教学目标难以充分实现。

(三)教学评估体系不完善

高校体育教学评估体系的设置不够完善,多元性不足。比如,对于学生的评价工作,当前所实行的评价体系一般是将学生能否完成体育运动指标作为评判的标准,缺少对于学生体育活动参与性的评估。从教师评价层面看,当前评价体系更加注重体育教师论文数量以及课题级别等内容的评估,体现不出体育教学工作的初衷,无法对教师起到良性导向作用。

二、阳光体育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

传统观念是影响阳光体育顺利实施的根本原因所在,为此,高校领导需要从思想上提升对于阳光体育教学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秉承阳光体育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体育教学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在体育学习当中的主导作用,体育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不单单需要向学生讲授体育教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此同时,教师需要注重提升户外锻炼游戏的应用频率,提升学生对于户外运动以及体育的兴趣,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二)丰富体育教学形式

在阳光体育背景下,高校需要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的核心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提升教学的质量。高校要结合不同的地域以及文化特征,创新传统教学模式。此外,高校还能够根据潮流的发展动向,在体育教学中引入健身以及休闲类的运动,保证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师还可以将课堂搬到户外,通过组织各类篮球比赛、足球比赛以及运动会等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可以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确保学生安全,并对学生给予一定的指导,不单单能够显著提升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增进感情。

(三)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传统教学评价体系过分关注学生的体育成绩,忽视了对学生意志、品德以及学习态度等综合素质的评估,这对于学生而言是不公平的,同时也违背了阳光体育运动的意愿。在阳光体育背景下,教师不能仅限于对学生体育竞技成绩的评估,还应该对学生身体素质以及身心发展情况展开全面的评估,保证教学评价内容多元化与丰富化,有效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

三、结语

阳光体育更加关注户外运动的开展,使得体育教学能够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所以,高校需要以阳光体育理念为基础,对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丰富体育课堂教学方法,引入全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完善,探索出一条满足阳光体育教学的路径与方法。

参考文献:

[1]黄喜燕.从阳光体育运动视角下探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教学模式的构建[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3):4-4.

[2]赵增明.阳光体育视域下高校体育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26):5-6.

[3]孙亮亮,董立,佘涛."黑箱理论"视阈下高校阳光体育开展审视与立体式阳光体育长效发展模式构建[C].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学生运动会暨科学论文报告会.2012.

体育科学论文范文篇8

20*年,我省学校体育卫生与艺术国防教育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以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为目标,全面推动学校体卫艺和国防教育工作的开展,在全处同志团结协作、共同努力下,按照原定计划,圆满完成了20*年的工作任务。

(一)学校体育工作

1、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推进全体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与省教育电视台合作,在全省各市地开展了“阳光体育大擂台”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10月26日,按照教育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在济南市成功举行了*暨济南市“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冬季长跑”起跑仪式,进一步推动了群众性体育活动的深入开展。

2、积极配合北京奥组委和省体育局做好20*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工作。经过我们认真组织选拔和推荐,代表我省教育系统的6名火炬手和数百名护跑手参加了火炬在山东境内的传递,取得了圆满成功。

3、组织开展了全省中小学体育优质课评选工作,并在此基础上上报参加部级评审,获得一等奖5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9名的全国最好成绩。

4、组织有关专家对各地、各高校推荐的优秀体育骨干进行了审查,经过公示后确定其中的122名考生为合格考生,为今后我省参加全国性大学生体育竞赛活动储备了人才。

5、重视对体育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积极配合师范处在鲁东大学组织了全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年初组织举办了全省教育系统健美操裁判员培训班,经过考核21名教师获得了国家一级健美操裁判员资格,50名教师获得啦啦队国家中级评判员资格;11月中旬举办了*《第三套全国中小学生系列广播体操》培训班,来自全省17个市及16所普通高等体育师范类院校的体育教师参加了培训,为《第三套全国中小学生系列广播体操》在我省的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6、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学生体育竞赛工作万无一失。年内成功组织举办了20*年*“学校杯”中学生运动会、*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大学生五人制足球联赛、中国高中篮球联赛*比赛等一系列学生体育赛事,有力地促进了学校课余训练与竞赛工作的开展。

(二)学校卫生及健康教育工作

1、积极开展各类培训及研讨活动,举办了全省青春期教育师资培训、全省中小学骨干校医培训、全省高校医院管理工作研讨会、全省中小学生近视防控师资培训等。进一步提高了学校卫生工作人员素质和水平,为做好学校卫生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2、开展了全省学校卫生专项检查指导工作,以教育厅的名义和*卫生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全省学校卫生专项检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与卫生厅联合组成了三个督查组,分别对烟台、临沂、德州等7市的学校卫生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检查。切实加强学校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规范学校卫生及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确保了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年内未发生卫生重大安全事故。

3、继续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进校园活动”,组织专家对部分市重点县学校进行督导检查。学生对预防艾滋知识的知晓率有明显提高。

(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

1、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并做好了参加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的各项准备工作。

2、举办了首届高校美术专业基本功大赛和第三届高校音乐专业基本功大赛、全国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山东选拔赛,举办了全省第三届大中专院校服装模特大赛及第六届中小学音乐、美术基本功比赛等。

3、依托山东艺术学院等高校开展了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充分发挥厅艺教委作用,举办了首届全省艺术教育论坛,第十三届中小学生绘画书法大赛(山东赛区),举办了中小学教师技能培训,完成了20*年全省学生艺术水平考试工作;组织了高校音乐、美术院长协作会等。

(四)学校国防教育工作

1、召开了20*年度学校国防教育工作会议暨学校国防教育协会一届五次、二届一次会议,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结合贯彻落实学生军事训练规定,对新一年的工作进行了部署,会后组织部分高校武装部长赴湖南、湖北、安徽等地学习考察,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

2、与济南军区、省军区积极配合,对重点高校军训重点保障,并积极协调驻鲁各兵种部队解决全省学生军训帮训官兵、枪支弹药等问题,受到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联合检查组的充分肯定。

3、与省军区商定联合批准十五所中学为国防生生源基地;在高校国防生培养、学生参军、拥军优属等方面与军事部门积极配合,主动参与,得到军事部门好评。

(五)舆论宣传

编辑出版《山东体卫艺教育》12期,根据形势要求,调整编辑人员,改革版式,充实内容,增强了宣传交流的时效性,加大了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了体育、卫生、艺术、国防教育工作的影响。

二、20*年主要工作要点

20*年,我省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和国防教育工作要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实施素质教育和建设人力资源强省的要求,认真落实中央7号文件精神,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艺术素养为目标,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为核心,全面推进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和国防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学校体育工作

1、进一步深入贯彻执行中央7号文件和*委、省政府的贯彻实施意见精神,*年重点放在对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贯彻执行7号文件情况的专项督导检查上。各地要按照教育部制定的专项督导细则要求,周密部署,扎实工作,力争以一流的工作业绩迎接教育部的专项督导检查。

2、加强对体育教学和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建设的指导和检查,进一步提高和优化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积极推动“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面向全体学生,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终身锻炼习惯和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认真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和数据上报工作,继续抓好初中升学体育考试工作。

3、认真做好*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中学生运动会代表团的组建、参赛等工作,组织好省内参加中运会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的征集、评审、申报工作,力争在中运会和科报会上取得优异成绩。

4、积极协调省教育厅师范处做好农村中小学骨干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配合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做好高水平运动员、优秀运动员招生工作;争取与省教育厅基教处配合,建立与全省高中学籍管理系统数据库对接的全省学生运动员注册管理系统。

5、指导、规范学校体育协会的工作,完善协会的运行机制和各项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协会作用。年内适时召开协会理事会,总结协会换届以来的工作,研究、部署今后工作,同时根据工作需要做必要的人事调整。

6、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深化我省学校体育竞赛制度的改革。年内除了组织好全国大、中学生篮、排、足球联赛*比赛之外,拟举办多项学生体育赛事,同时协助省体育局做好十一届全运会的承办工作,以及第二十二届省运会、第十一届省中运会的筹备工作。

(二)学校卫生及健康教育工作

1、按教育部及我省对学校体育卫生专项督导评估方案的要求,督促我省中小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迎接学校体育卫生专项督导检查。

2、认真学习贯彻《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制定体检收费标准、全面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3.落实《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开展近视眼防控宣传工作,改善学生学习环境,普及眼保健知识与新眼保健操,创建有效预防和减缓学生近视发生、发展的学习环境。

(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

1、以教育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开展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调研的基础上,召开我省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现场会,制订我省加强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意见,确保农村中小学艺术课程开课率,推动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2、根据修订的中小学艺术教育示范县(市、区)、示范学校标准,验收一批省级艺术教育示范县(市、区)、示范学校;复查历届艺术示范县(市、区)、示范学校。

3、根据《教育部关于举办全国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的通知》,举办*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积极宣传、广泛发动,扩大参与面。

4、进一步加强艺术教师队伍建设。与有关处室配合,举办声乐、舞蹈、美术等师资培训班,重点加强艺术教师基本功训练,提高其教学能力和水平,建立全省艺术教育骨干教师人才库。

5、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委员会专家咨询指导机构职能作用,调整机构,完善制度,依托其举办学生艺术水平考试、各类艺术竞赛活动,举办大型艺术教育论坛、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组织国际、省际艺术教育交流与合作等。

(四)学校国防教育工作

1、贯彻实施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联合颁布的《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与军事部门密切协作,探索我省学校国防教育工作的新思路,与省军区联合制定有关政策、规定,进一步规范学生军训工作,使之制度化、规范化。

2、与有关部门协调,加强军事理论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继续举办大中小学军事教师、军训专干培训班,组织全省军事理论评课活动,举办军事理论课多媒体课件展示及有关教学观摩活动。

3、继续举办各种形式的大中小学国防知识竞赛活动,利用八一建军节、国防教育日等节日,举办丰富多彩的宣传庆祝活动,加大对国防教育的宣传力度。

4、召开学校国防教育工作年度会议暨学校国防教育协会二届二次会议,总结经验、表彰促进、部署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国防教育协会作用,利用协会开展外出参观、教材建设、理论研讨等多种活动。

5、配合军事部门,继续做好高校国防生培养、大学生参军、拥军优属等工作,并进一步扩大成果。

体育科学论文范文篇9

为了加快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步伐,国务院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工作”[1],之后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强调“应在专业教育基础上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2],并成立了高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专门指导各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各项工作。为贯彻落实各级政府创新创业教育指示的精神,适应21世纪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院校正逐渐由单一的专业教育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转变,全国高校体育院系也不例外,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方法正在向课堂教学及实践教学环节渗透。随着高校规模扩大,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市场需求趋于饱和,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由于学科专业性较强,体育专业学生相比其他大学生就业问题更多、更难、更大。三峡大学是省属地方综合性大学,并非全国“211”或“985”工程院校,体育专业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为解决这一突出问题,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以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为此,我们积极探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方式新方法,提出了以“专业术科融入创业教育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体育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

2具体做法与过程

2.1更新观念,营造重视创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只有思想观念真正转变,行动起来才能自觉和迅速”[3]。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创业教育成功的关键,调查表明,起初教师对创业教育并不十分认可,相当部分教师对创业教育不了解。针对教师长期以来形成的单一就业教育观念,我们采取了宣传学习国家有关高校实施创业教育方针政策;结合当前体育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低水平徘徊的严峻现实,聘请有关毕业生就业单位劳动人事专干作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报告;剖析某些院校消减体育专业的典型案例,进行专业危机和职业危机教育等等。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的教育转变活动,使教师逐步认识到,创业教育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又一新的有效途径;就业与创业教育结合不仅对学生、社会、国家有利,而且对高校自身和教师个人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2.2全面分析体育专业创业教育现状,提出学院的发展对策,制定改革实施方案

为了使我院的创业教育教学实践改革科学合理取得实效,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体育院系创业教育现状调查,对我国同类院校的创业教育有了比较全面了解,调查表明我国高等院校体育院系普遍存在教师创业教育观念较弱,学生自主创业人数比例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课程设置滞后、实践基地和师资力量不足、管理和经费投入无力等问题[4],因此我们认为我国高等体育院系现有的单一的教育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行业需要和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专业教育可以与创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学院提出了“拟定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合理设置体育专业课程新体系、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术科、创建‘校企联姻’的实践基地、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等发展对策。学院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创业教育教学实践改革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

2.3以科学原理作指导,由点到面,逐步推进创业教育教学改革

“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具有较强创业实践能力的创业型人才”[5],创业教育的根本就是培养创业型人才,具体表现在人才的创业精神和能力及创业综合素质的培养上,也就是说创业精神、意识、能力和综合素质是检验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为能达到这个目标和标准,应对原有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并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认为改革或重新构建不能脱离专业教育或把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割裂开来,新模式的关键在两者的有机融合上。首先我们以科学的原理为指导,借鉴了生物学“彼此互利地生存在一起的‘共生’”[6]原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就类似这种生物共生,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发展,我们运用“共生”原理拟定了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方案,新增了创业教育内容,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走出了第一步。其次是我们在乒乓球、健美操和篮球等专业术科教学中开展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尝试。具体做法:一是在课堂上教师培养学生创新理念、灌输创业知识,使学生对创新理念和创业知识有初步认识;二是对术科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探寻术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的新路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分析了影响学生创新的因素,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流程,营造自由创新环境,学生课堂上自觉动脑动手,创新理念得到了实现。如采用“角色变化学习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品格,由学生自己设计和实施完成规定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与任务,即使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学生也可以在挫折和失败中获得知识与力量。教学方法的改革不仅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同时还造就了学生创业品格。第三是构建了“体育教育专业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模式”[7]。创业能力和素质必须在实践中才能得到锤炼和固化[8],实践环节是创业教育的重点,我们针对这一重点进行了实践模式创新。遵循实践认识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发展规律,构筑了多维度、多层次的“4级平台+模块”实践模块支撑体系,构建了具有体育教育专业特色的创业教育实践活动模式,拓展了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渠道,为我院其它专业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施方略。现在“体育教育专业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模式”已在其它专业得到推广。第四是实施“人文与体育素质提升工程”,着力提升学生创业综合素质。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大学生创业基本素质为核心,以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主创业为目标的教育活动,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素质教育[9],因此创业教育中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可忽视。改革实践中,我们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了《大学语文》、《基础写作》等有关课程,引导学生重视人文素质的习性,提升人文素质修养;开展了“双素质提升工程”,其中人文素质培养方面要求学生在大学4年写100篇日记、听20场报告、读50篇名著,并围绕“双素质提升工程”,开展演讲、辩论、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与热情。第五是建立了新的专业术科教学评价体系。改变了术科考试以技术达标为主的传统考试方式,把实践态度、过程和结果纳入专业术科考评之中,弱化技术达标,重实践认识过程。例如在乒乓球专业术科中试验,在专业术科总成绩评定中增设了创业实践部分内容,分数占总成绩的30%~40%。这种专业术科教学评价体系得到学生拥护和同行好评,广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得到增强。

2.4理论研究与实践并进,促进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

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同时加强理论方面的研究,申报学校、省级课题立项。经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理论研究获得了的阶段性成果。1)形成了“四全教育和双向适应”的创业实践指导思想。在不断改革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了“四全教育和双向适应”的创业实践指导思想,“四全教育”即“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贯穿大学四年全过程、融入专业教学全环节和素质教育全方位”;“双向适应”即“学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从市场中来;用高校创新创业理念指导市场,回到市场中去”。2)构建了“4级平台+模块”创业教育实践模式。“4级平台+模块”即第1级为校园创业实践平台,由课堂教学、课外训练、体育俱乐部、体育竞赛、课题研究、社团活动6个模块组成;第2级为行业创业实践平台,由实习基地、校企联姻、顶岗实习、体育公益服务和体育属性企业5个模块组成;第3级为非行业创业实践平台,由非体育企业群体指导、非体育营销企业、非体育服务企业、非体育生产企业4个模块组成;第4级为自主创业实践平台,由小型体育俱乐部、体育用品小商店、小型体育指导培训中心和非体育小企业4个模块组成。从第1级校园创业实践平台打牢基础到第2级行业创业实践平台巩固提高,再到第3级非行业创业实践平台锻造磨炼,最后到第4级自主创业实践平台实际应用,使整个大学期间创业教育实践活动过程呈“阶梯式”向上发展,下一平台是上一平台的基础,上一平台以下一平台为条件,彼此互为联系不可分割。3)形成了较为丰硕的理论成果。围绕创业教育实践研究,学院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改革课题组,课题组先后公开发表相关论文近20篇,其中体育类核心期刊近10篇,多篇论文参加了国内高层次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交流。《体育专业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研究》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另一项成果《高校创业型体育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通过了省级鉴定,由教育部体育指导委员会成员组成的专家组认为,该项成果在国内同类研究中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居领先地位,其中“体育专业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模式”的构建填补了国内同类院校在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中的空白。

3改革的效果

3.1创业教育有机地融入专业教育之中,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创业教育的难点是如何使之有机地融入专业教育之中,我们运用“共生”原理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把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之中,使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践证明,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之后,不仅未影响专业教学与学习,而且还促进了专业发展,也使创业教育获得了更快发展,同时还产生了比任何一种单一形式都大的效应。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升,近几年三峡大学的“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我院每一届都榜上有名,这在学校其它学院并不多见;校园体育文化活动蓬勃开展,体育专业的学生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角色。

3.2建设两级实践基地,拓展创业实践空间,突破了创业教育实践瓶颈

创业教育归根结底是一种侧重于实践的教育,实践课是获得一手经验和体会的最佳途径[10]。创业教育的重头戏是实践教育,实践需要基地,而基地建设问题一直是制约实践教学的瓶颈。在改革实践中,我们建立了校内和校外两级实践教学基地,校内包括“课堂教学、课外训练、体育俱乐部、竞赛组织、课题研究、社团活动”;校外涉及行业与非行业基地两大类,包括“校校基地、校社基地、校企基地、校政基地、校军基地”,较好解决了创业教育实习基地单一、触及层面狭窄等问题,近3年新增实习基地近20个,遍布全国十多个省市自治区。

3.3加强实践管理,形成了“三二二一”创业教育保障机制

学院结合实际,制定和完善了“三二二一”制度和机制,即“三”类教学管理制度,包括学籍学分管理、日常教学管理、创业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等;“二”方面的师资培养计划,包括创业指导教师培养和创业教育研究团队等;“二”个层面的激励政策,包括学生创业激励和教师创业研究与指导激励等;“一”个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评价体系,包括学生学习成绩评价、学生创业实践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教学科研评价和教学管理评价等,保障机制的建立较好地促进了改革目标的实现。

3.4在本校得到了全面推广,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

体育科学论文范文篇10

关键词:O2O混合式教学;超星学习平台;大学体育课

1、引言

体育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体育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这对大学体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唤起学生对体育课的浓厚兴趣,更要提高课堂内外学生的积极性,以此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运动技能。为了顺应时代的浪潮,高校体育教师需要改进以往的教学方式,采用新一代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如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教学领域提供了诸多便利,在线教育应运而生,成为最受人瞩目的新型教学形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线教育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教育研究者们便开发出混合教育,将课堂的分为线上、线下两个部分,即O2O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教育效果,更能促进体育教学信息化的发展。

2、大学体育教学现状

在介绍O2O教学模式之前,我们先来探讨一下大学体育教学现状,解决为什么要进行教育模式改革,放弃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问题。首先,传统体育教学忽略了兴趣培养。传统教育理念认为大学体育教学以运动技巧为核心,以竞技性性运动为重点。这导致体育教师更加关注运动技能的知识讲授,而严重地忽略了大学生运动意识、锻炼习惯以及兴趣爱好的培养。同时,学生没有完全意识到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对体育课的认知仅停留在课堂的动作学习当中,运动时间仅限于课内,没有养成锻炼的终身意识。其次,传统体育教学的教学内容已经落后于时代。通常,大学体育教学内容是根据体育教学目标来选择,并与学生的发展要求结合在一起,通常是以体育知识和运动技巧的形式。过去,体育教材的内容仅限于文本知识,但由于体育课的实践性质远大于理论知识,不能仅依依靠教材来呈现所有的教学内容。此外,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教评不科学、客观。教学评估的任务通过结合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实际学习结果进行评估,能为学校的重大教学决策提供相关参考资料,并确保教学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活动的相关性。以往的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评估主要根据既定标准评估学生身体运动成绩是否达标,例如1000米跑的用时、足球带球过桩用时、打门得分数、篮球偷懒进球数等,这些对每个学生都适用的标准却忽视了学生自身之间存在的差异,仅仅只是关注与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运动成绩相关的学习结果,而忽略了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心理领域的客观评估,造成学生学习成绩高但是却不热爱运动,在课外不进行运动的问题,有着明显的弊端。传统教授评估的唯一主题是利用学生的体育分数评估他们的身体能力,这不能表现出来学生所学体育知识有助于提高其身体素质。总之,教评中不科学不仅会使教评工作本身失效,还会降低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热情。传统体育教学模式难以解决以上问题,因此,如今许多大学开始将目光转向于混合式教学。

3、O2O混合式教学模式概述及其引入大学体育教学的必要性

当下,O2O混合式教学非常流行,它可以将传统学习方法的优势与网络学习的优势相结合,从而产生“1+1>2”的效果。通过搭建移动学习平台,学生可以轻松地进行教学活动,包括选课、考勤、成绩查询、作业提交以及评教,这些教学活动都简化了教学流程并保持了对学生的持续考察。首先,高校混合式体育教学模式可以将教学内容可视化。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下的体育课主要通过教师的现场动作示范以及详细讲解来进行授课。学生根据老师的演示和讲解来掌握相应动作的基本知识和要点。这种教学模式在面对一些特殊运动的教学时具有较强的局限性,学生只能通过肉眼来观察而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以及复现相应运动的内涵,更无法将一系列的连贯运动分解成单独的动作。例如在进行网球的发球教学时,此动作连贯而迅速,学生很难同时观察网球的运动轨迹以及手掌、手腕、整个躯体的动作,而一旦老师讲连贯的动作分解开来,更会造成姿势不标准、不实用的状况。此外,混合式体育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通常情况下,一堂完整的体育课包括训练前的准备运动、理论讲解、动作示范、实际演练以及课堂总结。体育老师不仅要向学生讲解很多理论知识,还要在课堂进行多次动作示范。即使所有的体育老师都接受过专业又系统的长期教学培训,但是他们在身体机能、理解能力、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甚至是在不同时间的身体状态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老师们无法做到每个示范动作都非常标准、细致,这些不确定性便对体育课的有效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利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来解决这些问题。教师依靠移动教学平台来上传教学视频,为学生提供复杂技巧的解释和高标准的演示,以帮助他们更快地解决学习问题,并帮助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进行研习。

4、基于超星学习平台的O2O混合式大学体育教学设计分析

4.1超星学习平台简介

在开始教学模式分析之前,先来介绍一下本文的“主角”:超星学习通。超星学习通是超星集团针对于“互联网+”时代下人们学习的需求而开发的一款多功能个性化移动学习软件,亦是知识传播、分享平台。它利用超星海量图书、期刊、报纸、视频、原创等资源,集知识管理、课程学习、专题创作于一体,为学习者提供一站式学习体系,集成了学习、知识分享与社交的功能。除了这些学习软件所具备的基本功能以外,超星学习通更是将网络教学功能和课堂互动插件整合在一起,实现了移动教学、直播课堂和多屏互动的先进功能。

4.2混合式体育教学模式设计与分析

混合式大学体育教学设计应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教学内容相关资源的开发。老师需要适当地将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如慢跑技巧、颠球技巧、瑜伽动作等,并着重于解释其中困难的动作。同时,需要考虑到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并根据学生们的实际需求创建个性化的教学清单,以此来丰富教学资源。其次,构建以超星学习通软件为载体,以校园网为传播渠道的学习平台体系。在课前将相关的教学工作和课业内容发送到学习平台。在此过程中,将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相结合,分析课程的每一步的具体细节,将重难点进行预先剖析,并且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活动备选方案,使学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定制自己的体育课。再次是主要是针对习惯于课前预习的学生,他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自主预习。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有一点了解,并进行提前训练。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将不同的教学内容之间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搭建科学的内容结构,以此上传相应的体育资源。例如,将微课进行编号、命名,并入课程资料里。同时,设置教学背景栏目,并入运动的发展历史、名人故事、国际赛事与奖项等知识。混合式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应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及时调整移动学习平台上的网课以及线下课程教学之间的比列,不能一蹴而就,在建立移动学习平台并上传网课资源后便对学生的学生状况不管不顾。这样,学生可以在上课之前便进行自主学习,更好地完成老师所分配的任务并掌握关键的知识点和技能,确保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内容。还有是线下课堂教学阶段,是混合式体育教学模式里最为重要的一环。与传统教学模式相同,混合式体育教学模式的课堂也是面授的形式。不同的是,学生在正式上课之前便通过移动学习平台对本节课程的教学有所了解,因此他们可以花费大量时间来进行实际运动,学生们可以有效地对相应技巧进行练习,也可以接受老师更多的一对一指导。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由于课堂进行更多的一对一指导而变得更加有效。在课堂结束之前,教师应尽可能得收集本堂课学生们所出现的问题,参考学生们的具体表现,制作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辅导微课,确保在课堂没有学好的学生还能在课后进行巩固学习,提升教学质量。最后是教学评价阶段。在混合式体育教学模式中,学生自评、互评,以及老师的阶段性评价和期末考试是检测课程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除了与学生的课后交流外,教师还需要反思并总结整个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自身进行客观的评价。此外,学生也对教师进行匿名性评价,并且和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一致,也是阶段性评价和总评相结合。阶段性评价可以使老师在收到学生的反馈之后,实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的意见作为教学计划的一部分。通过这样复杂、多元化的教评,让学生在运动的技巧水平合格的基础上,能够从内心接受这项运动,并养成锻炼的习惯;而老师自身的教学能力也能有进一步的提升。

5、结束语

混合式体育教学运用现代网络技术为高校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最大程度地发挥高校体育教学的作用,调动学生的运动热情,并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主动能动性。但在大力发展混合式体育教学模式时,高校体育教师也应不断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的锻炼习惯。

参考文献

[1]李潘英,吴耀成.新形势下“互联网+”体育培训产业发展情况研究[J].商讯,2021(12):143-144.

[2]王鼎.网络教育背景体育线上与线下“共生”之思考[A].陕西省体育科学学会.第一届陕西省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优秀论文集[C].陕西省体育科学学会:陕西省体育科学学会,2021:5.

[3]杨琦.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高校公共体育线上教学模式的探讨———以洛阳师范学院为例[J].四川体育科学,2021,40(02):117-119+124.

[4]孙海勇.高校体育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模型构建[J].体育风尚,2021(04):169-171.

[5]江小燕,朱海飞.体育教学直播模式探究———以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为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1,29(04):66-67.

[6]赵鑫.疫情下高校体育线上教学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1(07):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