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费征管体系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3 08:14:53

税费征管体系

税费征管体系范文篇1

2012年各项税费收入目标是:财政总收入93813万元,同比增长21.5%,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1900万元,同比增长28.6%;社保费征缴率达到95%以上。全年重点抓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强基础,全面推进税收专业化管理,着力构建合理的组织体系

(一)建立税收专业化管理组织体系。按照省局、市局税收专业化管理改革要求和部署,调整、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构建专业化管理组织体系,建立“多元申报、专业评估、强化管理、重点稽查”的税收征管格局。按照“抓大、控中、协小”的思路,健全税源分级分类管理,实行重点税源集中精细管理、一般税源分区属地管理、零散税源社会协作管理。

(二)抓好税收与经济协调增长。严格执行组织收入原则,严肃收入纪律,加强收入督导,优化收入结构,提高收入质量,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严禁越权减免税,确保全面完成各项税费收入任务,确保税收增幅高于市平均水平。强化税收与经济联动分析,做好税收预警与分析平台建设,认真开展经济税收预测分析,构建科学的税收分析体系,提高收入管理质效,确保各项税费及时足额入库。加强税收待解专户和税收票证监管,确保票款安全。

(三)深化纳税评估。大力拓展税收评估分析决策系统应用,继续以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为主,选取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纳税人,认真开展纳税评估,“以评促管”,建立预警指标,健全纳税评估体系,推进纳税信用等级管理。深化完善房地产交易计税价格评估软件应用,全面加强存量房交易税收征管。

(四)完善分行业分税种管理。进一步完善行业管理办法,抓好建筑安装、房地产、交通运输“三大行业”税收精细化、专业化管理。强化货运业税收征管,认真做好货运纳税人年审及自开票纳税人日常监管,严格执行自开票纳税人开票“预警值”制度;加强代开票的审核及信息比对,严格代开发票管理。落实营业税起征点调整政策,进一步加强对独管户管理,切实做好税负调整和相关行业税收清理,规范未达起征点个体工商户管理与服务。上线运行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软件,全面实施分类管理,认真做好汇算清缴,严格招商引资、外来建安、房地产等企业所得税征管,不断夯实企业所得税税基。加强个人所得税征管,认真做好年所得12万以上自行纳税申报工作,重点加强对高收入群体、股息红利等个人所得税和股权转让税收征管。进一步加强与国税、国土、城建、交警、财保等部门的信息交换与比对,强化城建税、车船税、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等税种征管,严格招商引资企业、涉外企业和新办企业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监管,全面加强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

二、促规范,不断强化内部管理,着力构建严密的制度体系

(一)规范纳税服务

1、健全纳税服务工作机制和制度体系。推进纳税服务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纳税服务工作机制和制度体系。突出“一窗全能,分区服务,便捷高效”特色,进一步加强办税服务厅规范化建设,着力规范服务行为、服务语言、服务流程、服务标准、服务细节,按涉税事项建立办税流程模型,全面优化“一窗全能”办税服务模式。

2、全面减轻纳税人负担。注重以纳税人为导向优化征管流程和资源配置,进一步减化办税流程,精简涉税纸质资料,前移审批事项,降低纳税成本,真正做到“一次性”告知、“一次性”办结和限时办结。统筹安排税收调查和日常检查,避免多头重复检查,并试行涉税资料电子化采集。高度重视纳税人正当需求,建立健全收集、分析、满足纳税人需求的快速处理响应机制,进一步提升纳税人满意度。

3、扩大税收宣传与政务公开。突出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深化“面对面”税法宣传活动,及时编发税法宣传手册和《涉税事项告知单》,积极利用电视字幕、12366短信平台、网上纳税人之家等多种形式,全面开展涉税事项提示和税政法规宣传,深入开展税收宣传月活动,扩大受众面和影响力。注重事前预警提示服务,着重做好新办企业和税收新政策宣传辅导,积极构建“巡回宣传辅导+监控预警提醒”税收宣传服务模式,切实帮助企业减少或预防违法风险。认真落实政务信息公开制度,进一步做好地税部门涉税信息公开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办社保费和各项规费政策宣传专栏。

4、认真落实各项税收政策。认真落实个人所得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一系列结构性减税政策,严格执行扶持制造业、服务业、物流业和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全民创业,切实改善民生。牢固树立“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理念,深入开展服务项目建设责任制和“大企业直通车”等服务活动,切实做好“一对一”跟踪服务,及时开展差异化、个性化的纳税辅导,全力服务好招商引资和园区建设,做大做强骨干企业,不断培育和壮大新兴税源。

5、不断加强纳税人之家建设。着力加强纳税人之家建设,充分发挥“纳税人之家”的服务平台作用,拓展纳税服务渠道,重点开展新税收政策解读、民主评税、新办证纳税人税法培训;进一步完善“网上纳税人之家”网站功能,丰富网站内容,积极探索纳税服务社会化,努力为纳税人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纳税服务。认真落实《枝江市地方税费征收保障办法》,充分发挥社会资源优势,主动利用综治部门“两实”清理结果,以全面推行委托纳税人之家社区分会(街道)个人出租房屋税收为突破口,积极构建“政府主管,地税指导,社区实施,财政考核”的零散税源管理模式,推进社会综合治税。加强纳税人之家工作考核,将其工作完成情况和活动开展情况纳入《税收行政责任制》内容,按季对责任科室(局)和相关人员认真进行考核,将纳税人之家打造成“精品”和亮点工程。

(二)规范业务管理

1、推进“法治地税”建设。认真组织开展“六五”普法工作,全面开展“法治单位”创建活动,全力争创省级“依法行政示范单位”,重点抓好组织保障、制度建设、法制宣传教育、行政决策、行政执法和行政监督等六个方面工作,将其打造成2012年工作亮点。进一步完善税收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切实规范税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加强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及时预防和纠正执法偏差,规避执法风险。认真组织开展税收规范性文件清理,切实加强减免税和欠税管理。积极应用税务稽查软件,着力推进稽查规范化建设,着重抓好税收专项检查、重点企业检查和涉税违法案件查处,增强税收执法刚性,提高稽查质效。

2、进一步规范税费征管。修订完善《税费征管工作规程》,全面开展纳税人户籍、税源清理,规范运用税费征管核心系统等工作平台,加大征管质量按月在线考核力度,进一步夯实征管基础,规范税费征管。强化社保费征收主体地位,全面开展缴费户户籍清理,完善费源册籍,进一步推进税费“同征、同管、同查、同考核”管理,重点做好价格调节基金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征收。

3、深化税收管理软件应用。抓好省局五大平台综合应用和新开发软件的推广应用,及时启用零散税收代收平台,突出做好5万元以上税源数据库管理。积极利用TAS系统,深化信息数据综合分析应用。扩大网络发票、税控发票应用范围,强化其后续管理和服务工作,减少定额发票使用范围。全面推广电话预约和短信提醒办税,着力构建“刷卡缴税费、网上缴税费、批量扣税费、自主办税费”的多元化办税征缴模式。严格信息系统安全与保密管理,建立垃圾信息处理机制,集中开展一次全面的数据信息大清理,及时开展各类信息系统日常维护和数据存储备份,确保系统平稳运行。

(三)规范政务管理

进一步修订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办法,把税务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环节纳入制度管理,切实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全面健全制度体系。进一步加强公文传递、档案管理、信息宣传和调研工作,认真做好信访维稳、机要保密、安全值班、涉税舆情监控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推进平安地税建设。进一步完善机关后勤社会化管理,重点强化接待管理、车辆管理、环境卫生管理等后勤保障工作,按季对派遣员工、保洁绿化等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全面提高后勤服务保障水平。进一步加强财务和资产管理,严格经费预结算管理和支出监督把关,大力压缩“三公”经费,努力建设节约型机关。

三、严管理,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构建科学的考评体系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管理。全面执行班子建设的有关规定,重点落实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交心谈心和民主生活会制度,严格执行党组议事规则,积极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和创“五好基层党组织”活动,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着眼地税事业发展,加强年青干部培养、锻炼,对空缺职位推行竞争上岗。拓宽干部发展渠道,积极探索对工作绩效突出干部的制度性激励办法,既注重经济激励又注重政治激励,充分运用标兵能手评选、局长奖励基金等综合手段,激励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多干事。

(二)完善考评体系。一是科学定岗定责,解决好“做什么”的问题。强化科室之间的工作协调与配合,理顺交叉的、衔接脱节的,合理界定各部门职能;因事设岗,科学制定各岗位的职责,做到权责对等、分工合理、执行顺畅、监督有力。二是制定完善工作规程和流程,解决好“怎么做”的问题,防止工作中的缺位、错位、越位现象。三是强化评议考核,解决好“做得怎么样”的问题。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修订完善《税收行政责任制》,积极探索计算机自动考核,做到工作有记录、过程可监控、结果可核查、绩效可考核,实现对行政执法和行政管理的全程监控和人机结合考核。四是严格过错追究,解决好“做得不好怎么办”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健全岗位责任追究体系,严格过错责任追究,促进每位干部尽职尽责、认真负责。

(三)强化干部教育培训。以工作需求为导向,以省局、市局“网上税校”为阵地,灵活机动开展全员学习培训。鼓励干部参加注册税务师等“四师”全国统一执业技术资格和中高级职称考试,适时组织干部开展税收交叉检查、岗位练兵、分层次业务竞赛等活动,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大力培养征收服务、税务管理、税务稽查、纳税评估、文秘综合、财务会计等各类人才。

(四)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突出地税实践特色,积极开展“强服务、亮窗口、创一流”和“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争当“十佳地税工作者”等创先争优活动,大力培养、宣传各类先进典型,激发干部“比学赶超”。全面做好迎接省级“文明单位”检查验收和档案目标管理省特级复检工作,确保“两检两合格”。

(五)深化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谈话诫勉、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广泛开展读书思廉、网络传廉、典型导廉、文化倡廉、家庭助廉等活动。全面推进腐败风险预警防控体系建设,按照“制度+科技”的反腐倡廉新要求,将信息化建设与内控机制建设紧密结合,不断根据形势变化,动态校正防控措施,健全预警防控机制;强化执法监察检查,重点加强对财务开支、干部任免、大宗物品采购和基建改造、车辆维修管理,及行政审批等重点环节、重点岗位监督制约和风险防控,健全内控机制,及时查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做到有错必纠,违纪必究,促进干部廉洁从税,安全成长。

税费征管体系范文篇2

税收管理理念发生深刻变革。统筹做好“两篇文章”成为税收征管工作主题,在大力组织各项税费收入的同时,地税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服务地方经济和纳税人发展。特别是2008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有效实施结构性减税,着力减轻企业负担,全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主动改革、积极求变、持续创新成为税收征管工作主旋律,为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形势和纳税人日益丰富的需求,税费征管模式、手段、方法等不断创新和发展,基层创造的新鲜经验层出不穷,征管工作与时俱进求,征管事业充满生机和活力。

税收征管机制不断完善。全面落实34字税收征管模式,推广“自行申报、自核自缴、查帐征收、重点稽查”的社保费征管模式。改进“集中征收”,积极推广网上申报,全面推进财税库银联网,实行批量扣税、刷卡缴税费、简易申报、简并征期等,为纳税人提供多元化申报和缴纳税费款的方式。探索试点“同城通办”、无区域征收。突出“强化管理”,以增强税收管理员责任心为核心,以过程控制为主线,深化税收管理员管事基础上的管户制,建立一种日常管理和专业评估相结合、分户管理和综合管理相结合、全程管户和环节管事相结合的管理模式。2004年,市地税局制定出台了《税源管理责任制管理办法》,详细规定了税收管理员管户责任与管事职责,实行重点税源重点监控,纳税大户专人管理,中小企业划片管理,零散税收部门协作管理,切实解决了“疏于管理、淡化责任”问题,这与2005年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的税收管理员制度相吻合。近年来,市地税局不断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将原税收管理员工作职责中的部分重要事项分解出来,以解决原税收管理员“眉毛胡子一把抓,事事都管,事事都管不好”的老问题,细化管户责任;把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政策执行情况的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收风险识别以及一些重点涉税事项的调查等交由专职管事税收管理员负责。构建协税护税网络,市地税局先后提请市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地方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车船税收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普通发票管理的通知》等涉税文件9份。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税收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要求工商、金融、财政、审计、公安、房地产、建委、交通运输等部门全力支持地税工作,共同做好地方税的源泉控管工作,初步建立了“政府领导、地税主管、部门配合、司法保障、社会参与”的社会综合治税模式。

税收征管基础工作不断夯实。加强制度建设,清理规章制度,修订完善税务登记、征管质量考核、延期缴纳税款审批、欠税公告、个体工商户定期定额征收等各项制度。加强户籍管理,全面换发税务登记证件。落实与工商、国税等部门的信息传递,强化动态监控,清理漏征漏管,登记户数由十五末的2.5万户增加到十一五末的4.8万户。加强个体税收征管,规范个体税收核定程序,改进核定方法,试行电子定税,最大限度防止核定的随意性。强化未达起征点纳税人的动态管理。全面推行有奖发票,自2003年起,市地税局先后两次简并发票种类、三次扩大有奖发票使用面,将原来按行业设计票种改为按开具方式设计票种,把原来62种发票简并为有奖定额发票、有奖统一发票和有奖税控发票三种,并率先在全省取消手工填开式发票,有奖发票成为我市发票管理的主体,有奖面扩大到营业税全部税目。国家税务总局从2010年1月1日起推行的简并发票票种统一式样工作,其内容与我市目前发票管理相吻合。同时,提高发票管理信息化程度,逐步将计算机管理链条延伸到发票印制、领购、保存、缴销等环节,建立发票真伪查询系统。

基层分局建设扎实推进。“十一五”期间,全市地税系统基层建设在标准化分局创建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和拓展。2007年省局提出要把基层分局逐步建设成“现代化分局”,全市地税系统迅速开展探索实践。2008年,省局正式作出在全系统推进现代化分局建设的总体部署,要求基层分局以“现代服务观念、现代管理理念、现代技术手段和现代人才结构”为目标,全面加强建设。市局结合实际情况,出台指导意见,制定五年总体规划、细化考核标准。各单位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制度,健全工作机制;认真谋划,精心部署,结合实际分解省局确定的总体目标,明确落实责任;加强调研指导,定期开展考核,督促整改并严格兑现奖惩;改善基层工作条件、征管装备和办税设施,加强基层人员培训,强化基层建设保障。基层分局和广大税干积极参与、全心投入、勇于实践,掀起了现代化分局建设热潮。2009年全市共有5个基层分局达到省级先进单位标准,9个基层分局达市级先进单位标准。2010年,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和效能建设活动要求,确定现代化分局建设主题是“创优•提效•减负”,要求基层分局做到“支部创先进、党员争优秀,分局提效能、企业减负担”。现代化分局建设已经成为全市地税系统加强基层建设的战略平台和重要抓手,在推进地税整体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全面总结和充分肯定“十一五”全市地税征管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差距在理念,思想需要进一步解放,观念需要进一步更新,创新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增强。制约在机制,无论是纵向联动、横向互动、社会综合治税机制都不健全,税费征管一体化体制也需要进一步落实。滞后在手段,信息化建设与先进市相比明显落后,征管工作应用水平有待提升。薄弱在管理,税源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程度不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各项管理基础,如发票管理、个体税收管理的手段、方式,需要进一步改进提高。风险须防范,税费征管行为的规范性需要不断提高,税收风险防范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二、“十二五”时期税收征管工作的主要目标

征管理念现代化。现代税收征管是一门科学,提高征管能力必须不断更新观念,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引进和消化现代最新管理理论,用现代管理理论武装头脑,形成自己的理论指导体系。

税源管理专业化。将税源管理对象按照行业、规模或两者结合的方式进行分类,实施专业分类管理;将税源管理事项在纵向上按照层级和权限进行专业分工,在横向上按照征管流程进行专业分工。

征管业务信息化。各项征管工作都要突出“信息管税”的思路,征管业务与征管技术实现高度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以征管业务为主导,驱动和引导信息技术在税收领域的深入应用和发展;积极应用各种现代科技技术,改进征管手段、征管方式、征管技术,以信息化促进税收征管现代化。

综合治税长效化。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和相关部门的配合协作,将综合治税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逐步建立政府领导、税务主管、部门配合、社会参与、法制保障的综合治税长效机制。

纳税遵从最大化。立足现有征管资源,对自愿遵从的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对不愿意主动遵从的纳税人,优化服务并加强预防管理,对刻意不遵从的纳税人,进行重点执法打击。

三、“十二五”时期地方税收征管工作主要举措

(一)完善征管基础

大力加强制度建设。根据国家税务总局规划,“十二五”期间《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发票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将陆续修订。要根据修订后的法律法规,制定或完善我市相关征管制度,如纳税评估办法、普通发票内部管理办法等。

依法规范基本程序。按照受理纳税人申报、纳税评估、税务稽查、法律救济等环节,优化税收征管基本程序。规范受理申报工作,对纳税申报表进行逻辑审核并采集信息。通过纳税评估,对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评估分析并进行相应处理,涉嫌税收违法的移送税务稽查。

全面提升基础工作。加强基础信息登记管理。利用税务登记和第三方信息,完善纳税人基础信息登记管理。对重点行业、重点税源,拓展基础信息登记范围,如重大建设项目的项目信息、关联企业信息等。改革普通发票管理。在简并票种统一式样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发票管理改革。在重点行业(如建筑业、销售不动产业)和较大规模纳税人中推行网络发票,除此之外尽可能推行税控装置,大量压缩定额发票。改进个体税收征管。充分利用外部门信息加强个体工商户的户籍管理,全面推行电子定税,保证核定公正、税负公平。个体户申报纳税在城区全面推行批量代扣,在农村全面推行简易申报、简并征期;对零散性税款征收使用纳税POS机,为纳税人提供方便、快捷的电子缴税业务。推行征管档案电子化管理。梳理各类征管档案,规范档案采集、整理、归档、移送、复核、装订、保管、使用、保密、查阅、销毁等管理程序,实施分类与分户结合的管理方法。推行征管档案电子化管理,提高征管档案应用水平。

不断提高管理效能。优化税务登记、发票领购、纳税申报、税款缴纳等办税流程,在保证执法质量、满足管理需要的前提下,对可要可不要的,一律精简;对需要保留的,一律优化,杜绝纳税人多次找、多头找、找多头的现象。

(二)加强税源管理

构建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以加强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实施信息管税为依托,以实行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以核查申报纳税真实性、合法性为重点,以规范税收征管程序和完善运行机制为保障,以建立和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为支撑,积极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优化服务,严格执法,不断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税收征收率。

探索税收风险管理。全面强化税收风险管理理念,将风险管理理念贯穿税费征管全过程。逐步规范税收风险分析识别、等级排序、应对处理等风险管理业务流程。探索建立风险特征库、指标体系、评估模型等,评估纳税人的税收风险等级。根据风险等级高低,配置征管资源、制定管理战略,找准管理切入点和着力点,提高管理的主动性和针对性,不断提高征管效能和纳税遵从度。

推进信息管税。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涉税信息的采集、分析、应用,以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完善信息采集。统一和规范信息采集标准,健全涉税信息指标体系。努力拓展信息采集渠道,有效获取第三方涉税信息。严格信息质量管理。按照“有数据就有数据责任人”的原则,建立健全电子数据录入、审核、修改、删除、存储、备份等各环节的管理制度,充分利用征管软件的数据质量监控功能,努力实现征管数据“零差错”。强化征管信息日常应用。在提高征管数据集中度的同时,提高数据共享度。建立和完善征管信息分析应用制度,进一步挖掘潜在税源、发现征管漏洞和薄弱环节,真正实现征管信息增值应用。

突出纳税评估。落实国家税务总局新修订的《纳税评估管理办法》,准确把握纳税评估在税收征管中的定位。通过计算机与人工相结合的方式,对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评估分析并进行相应处理。市、县局纳税评估工作要制度化、常态化,定期开展重点税源纳税评估。

(三)强化征管保障

完善征管机制。征管运行机制。以综合征管软件为支撑,进一步促进税收征收、管理、稽查各序列业务衔接、信息共享、良性互动;建立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互动机制。征管质量监控机制。完善监控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以信息化手段对全省征管质量状况进行监控分析,定期监控结果,指导各地加强薄弱环节管理,促进征管质量的提高。综合治税机制。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各部门共同参与、通力协作的综合治税机制,建立涉税信息交换平台,明确相关部门协税护税义务,进一步改善税费征管外部环境。

加强征管队伍建设。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根据税源专业化管理要求,调整税收管理员岗责体系,探索划分税源管理岗位等级,分别赋予不同能级的税收管理员,因才施用、人尽其才。培养专业化队伍。加快引进和培养数据监控分析、专业评估人才,建立征管分类人才库。加强基层征管查一线人员的培训力度,对专业队伍实施专门的培训计划。到“十二五”末,纳税评估人员占全市税收管理员比重达到5%。

(四)全面推进基层建设

丰富建设内涵。深刻把握现代化分局建设的本质要求是要以现代的理念引领地方税收工作,现代化分局建设必须紧扣时代旋律,时刻体现时展的要求。所以“四个现代”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特征、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目标和任务。不断调整、充实和完善现代化分局建设的阶段主题、具体内容和考核标准,把新的工作思路、工作要求和工作举措落实到基层。鼓励各单位大胆创新,以自己的实践来充实、丰富和发展“四个现代”。

税费征管体系范文篇3

一、必须充分认识加强煤炭税费征收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区煤炭生产及相关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煤炭产品及相关行业已成为我区的主要经济支柱,煤炭税费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大。2011年,全区完成财政总收入91.34亿元,其中煤炭税费收入就完成了17.99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19.7%。按照我区经济发展的规划,今后一段时期,煤炭产业仍将是我区经济发展的重点,煤炭行业税费收入仍然是我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中央已经明确提出要对资源税进行重大改革,改革的目的是惠及拥有资源的区域。因此,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地直各相关部门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抓好煤炭税费征收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高度重视煤炭税费的征收管理工作,为将要进行的资源税改革作好充分准备,进一步理顺征管体制,做到科学规范地征收煤炭税费,为促进试验区经济的稳步增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2011年底召开的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2012年全区财政总收入要增长15%以上,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以上。要完成这一目标任务压力很大,主要是因为今年经济发展还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一些新投资项目还在建设当中,对地方政府来说产生财税收入的效益不明显,对于已经在建和今年就要开工建设的机场、铁路,厦蓉、杭瑞等高速公路等建设的税收,省政府已经明确要求就地缴入省级国库,由省集中安排使用,这对我区今年地方财税政收入的增长有很大的影响。为确保完成今年的财税收入任务,我们必须立足现有税源,充分挖掘增收潜力。当前,最具有增长潜力的就是煤炭行业的税费,必须切实加强征收管理。

二、必须充分肯定煤炭产量远程监控系统等科技手段的运用实施对加强煤炭税费征收管理的重要作用

自我区煤炭产业开发以来,地委、行署高度重视煤炭生产及其相关行业的税费征收工作,多次出台关于加强煤炭税费征收的相关文件,对加强全区煤炭税费征收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煤炭产量的增长,产业的壮大,煤炭税费征收管理方式陈旧、管理手段落后、征收主体不合法、征管职能错位、税种征收不完整、收人情税等问题仍制约着全区煤炭税费的规范征收。

为了加强煤炭税费管理,堵塞征管漏洞,增加财政收入,近年来威宁县、赫章县、大方县、黔西县、金沙县、百里杜鹃管委会等县市区纷纷进行了积极探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11年5月,地委、行署决定在金沙县召开现场会,推广金沙县和百里杜鹃管委会在煤炭税费征收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各县市区积极借鉴先进经验,迅速采取有力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切实加强煤炭产量远程监控系统建设和运用,理顺征管体制,改进征管方式,煤炭税费大幅增长。

金沙现场会后,金沙县和百里杜鹃管委会针对实施科技管理中还存在的问题,切实加大创新力度,积极开发煤炭销售管理软件,将煤炭的产、销、存、去向等全部纳入了计算机管理,实现了“执法规范、源头控管、过程监控、成本降低、收入增加,社会满意”的良好效果。百里杜鹃管委会积极支持税务机关行使征收管理权,探索了“从价定率、源头控管、过程监控、三票比对(增值税发票、销售证明、运输货票),销向稽查的工作方式,将煤炭生产、销售中不同环节的税收、税种分别依照相关的税收政策进行征收,除了煤炭销售过程中产生的增值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费、地方教育费附加、资源税、销售合同印花税、企业所得税之外,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土地使用税、工薪个人所得税、煤矿转让过程中的各项税收、煤矿建设过程中产生的营业税也进行了征收,并将与煤炭生产、销售有关的所有费、基金等全部纳入了税收征管系统进行了的信息化管理,现正在积极探索煤矿红利分红的个人所得税征收工作。改定额征收为从价定率征收,既很好地解决了因煤炭市场价格变动而增加纳税人的负担或减少国家财政收入,又公平了税负,促进了企业的规范管理。

煤炭产量远程监控系统等科技管理手段的有效运用,不仅促进了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也有效地预防了干部犯错误。对此,2011年底省委宗源书记到我区检查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建设时,地委如培书记在汇报工作中予以充分肯定。

三、必须大力推行煤炭产量远程监控系统等科技手段,切实加强煤炭税费征收管理

2012年是试验区站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起点,迈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征程的关键之年,抓好煤炭行业税费征收管理工作、促进财政增收,事关重大,影响深远。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加强领导,强化协作,大力推行煤炭产量远程监控系统等科技手段,切实加强煤炭税费征收管理。

(一)转变思想观念。实践证明,我们的工作要发展、要进步、要取得成效,关键就是要树立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不墨守成规,敢于打破不适宜工作开展的旧体制、旧方法,敢于突破自我,才能推动工作的向前发展。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各有关工作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原有煤炭税费征收管理模式的弊端,积极树立科技兴税意识,敢于纠正不足,努力学习借鉴,积极运用科技手段,进一步规范全区煤炭税收征收管理,加强煤炭行业税源管理和监控,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大力推行煤炭产量远程监控系统,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措施,以科技手段为依托,全面提升全区煤炭税费征管水平,实现全区煤炭税费征管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

(二)加强组织领导。各产煤区要及时成立煤炭行业综合治税领导小组,负责对该地区煤炭税费征收管理工作的指挥、协调、监督,并明确专人协调落实各项具体工作;地税、国税、煤管等职能部门要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完善以推行煤炭产量远程监控系统建设为抓手的煤炭行业税费管理考核机制,认真组织实施考核。今天参会的各位分管领导回去后,要及时向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汇报今天会议的精神,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

(三)强化部门协作。地税、国税、煤管、电信等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完善信息共享制度,相互提出信息需求口径,相互定期采集、传递信息,综合提高信息使用效率和全面分析能力,为煤炭产量远程监控系统等科技手段的有效运用夯实基础。

税费征管体系范文篇4

要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跳出“黄宗羲定律”,必须从源头着手,改革原有的制度安排,实施制度创新。

一、农村税费改革的制度性缺陷

农村税费改革的基本内容可以大致归纳为三个方面:(1)通过取消三提五统、各种杂费、逐步取消劳动积累工、义务工,建立以税率提高的农业税以及农业税附加为主体的农村税制,可以简称为费改税;(2)通过中央和各级政府配套财政转移支付填补地方财政缺口;(3)村内兴办各种其他集体生产和公益事业所需要资金,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由村民大会讨论决定。这一改革无疑具有积极与深远的意义,税改之后,农民负担平均水平确实有所降低。但是,这并不能够掩盖其所存在的以下问题及制度设计上的缺陷:

1税费改革目的具有单一性和短期性。减轻农民负担是此次税改的根本目标,其他各种配套改革都是围绕减轻农民负担展开的。然而,农民收入低、负担重只是问题的一种表现,并不是农村社会的根本问题。农村社会的根本问题是发展问题。目前,中国整体经济生产能力过剩,农村劳动力回流,乡镇企业经营状况恶化,农民收入增长放缓,农业收入基本停滞,收入的地区差距十分巨大。税费改革必须以当前的形势为背景,不仅要减轻农民负担,改变税收累退性的格局,更要以转换政府职能,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要素流动,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作为基本目标。仅仅将“费”改为“税”不可能真正解决农村的根本问题。

2税费改革政策设计缺乏系统性。农民负担沉重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合理的制度安排,即:城乡二元结构下城市偏向的财政体制导致农村公共事业经费严重短缺;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导致乡镇机构行政管理费用膨胀;不完善的分税制导致地方政府特别是县以下政府财力入不敷出;城乡分割的户籍政策阻碍了城市化进程,使农业生产规模不经济等等。因此,单纯依靠财税体制的行政性调整不可能最终解决农民负担问题,农村税费改革决不能仅仅是规范农民与农村基层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费改税)或基层组织的行为(制止乱收费),而必须从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的联系上,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上,改革原有的制度安排,进行土地制度、分配制度、粮食流通体制、劳动就业体制、财税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及基层行政管理制度等方面的配套改革与制度创新。但现实则不然,本次农村税费改革政策设计明显滞后,缺乏系统性,经常是出现问题后再去寻找解决方法,致使农村税费改革进展缓慢,各种新问题层出不穷,效果不尽如人意。

3新的税制设计没有充分考虑、甚至是忽视了农民负担的累退性越来越强是构成农民负担问题的主要原因,却把农民负担问题看成是一个降低平均税负水平的问题,造成新的税负不平等。由于农村新税制在取消各种收费的同时,提高了农业税税率,但收入较低者在收入结构方面以农业收入为主,因此这部分农户更容易受新税制提高农业税率的负面影响。税费改革前,“三提五统”基本上类似人头税,农民的负担大体上是“人田各半”。改革后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摊丁入亩”的倾向,即税费直接与土地相联系,“税随地走”。这就使“离土离乡”、“离土不离乡”的那些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村人口负担明显减轻,而“老实巴交”种地的农民,特别是种田大户的负担加重,即所谓“多种地、多负担、多吃亏”。一些地方甚至还出现了改革后农民税负比改革前增加的情况。农业税费的负担金额与农民个人收入高低完全无关,收入越低的人,农业承担的税费占收入的比重反而越高;越是贫穷地区,贫困的农民越能感受税费负担的沉重。新农税设计方面的缺陷,加剧了农业税费在实践中具有的累退性质,成为农民间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的重要制度原因。这在客观上又鼓励了农民从事非农产业的倾向,内在地推动了农民的“抛荒”现象。

4税改强调了减少税负的绝对水平,却没有充分考虑建立健全地方公共财政体系,并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建立充足、高效的融资渠道。农村税费改革在规范县乡财政收支结构、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也给县乡财政套上了“紧箍咒”,使得县乡财政供给地方公共产品的能力大大减弱。从试点地区税费改革的实践结果看,本次税改并没有充分考虑基层政府的利益以及财政的可持续性,普遍存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缺口反而加大,乡村债务化解更加困难,县乡财政的收支矛盾趋于尖锐化,农村基层政权难以维持正常运转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所制定的改革政策和策略缺乏系统性,尤其是对如何确保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缺乏制度方面的可操作的保障措施。这也成为2001年税费改革扩大试点不得不暂缓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解决农村税费问题的出路

在关于财税体制与农民税负关系的各种讨论中,往往将财税体制的缺陷当作一种既成事实,而没有分析其形成的深层根源。目前中国的五级政府在财政职能分配上有一个明显异于发达国家的特性,即越低级的政府所承担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越沉重。分税制改革以来,随着财权的不断上移和事权的不断下移,县乡财政面临越来越大的收支平衡压力,并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短缺、地方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弱化和农民负担累年加重的重要制度原因。仅仅将“费”改为“税”非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反而使问题进一步凸显和尖锐化。因此,农村税费需要系统性的革新,其根本出路在于建立长期稳定、科学合理的农村税费制度和地方公共财政体制。

1实现地方基层政府的职能转换

目前税费改革的最大矛盾是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也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使得地方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面临严重困难。从表面上看,地方基层政府正常运转的困难似乎是农村税费改革直接造成的,但从深层次上看,恰恰反映了基层政府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不合理状况。县乡政府机构设置和人员安排上的弊端是导致其运转困难的根本原因,也是农民负担不断加重的重要因素。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措施是将农村税费改革与政府机构改革与行政体制改革结合起来,在积极推进税费改革的同时,大力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转换政府职能。因此,应结合农村税费改革试行精简政府级次,进一步转换政府职能,譬如可以将乡级政府转为县级政府的派出机构,将地级政府定位为省的派出机构,以求大量精简非必要的机构和人员。这样,我国政府级次能够得到有效精简,职责也较易廓清,有利于减少行政运转经费,减轻公众负担。

2重新建构农村税费体系

(1)调整税费改革的目标,建立税费改革的前期、中期和远期三级目标体系。减轻农民负担作为税费改革的前期目标或当前目标,从各地税费改革的实践看已初步实现;税费改革的中期目标是对前期改革的成果进行巩固,对改革措施进行完善,对改革经验进行总结,建立税改向远期目标过渡的机制,这一目标大约需要2-3年;税费改革的远期目标即最高目标是在我国最终建立起城乡统一的税费制度,这一制度应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具有一致性,到2010年这种城乡统一的税费制度应初步建立起来。建立税费改革的中长期动态目标体系,一方面可以避免政策实施的短期效应,从根本上规范基层政府行为,另一方面不至于使税费改革游离于整个国家市场经济制度建设的系统之外,使之成为规范农村利益分配关系的长期稳定的制度。

(2)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税制。农村税费改革,其根本问题应是农村适宜征收什么样的税,以怎样的方式征收。这需考虑效率、公平以及征税成本等多方面因素。西方财政理论认为,地方最适合的税种首先是受益税或使用税,其次是对不流动的要素征税。我国现行的农业税没有体现税收与受益的对等,不具有收益税的性质。它对农业产出征税,导致农业部门和农业从业人员的边际税率远远高于非农业部门,成为农民在社会中不平等负担的根源,激励农业生产要素流向税负更轻的非农产业。现行费改税改变的仅仅是原有费的征收数量和方式,并没有改变农业税收的性质,甚至在数量上还有加大农业税的趋势,因而也就不可能消除农业税原有的不公平和扭曲效应。农村最适合的征税对象应是土地本身和一些不具有流动性的财产。西方典型的地方税种是财产税。如何设计对效率影响最小的并具有公平性的农村税费体系,均等化农业和非农业的税收负担,既是税费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税费改革的方向。

(3)完善征管措施,规范征管行为。现行农村税费体系需要的是一次根本的革新。但就目前现实而言,统一城乡税制、均等化税负的设想在短期内难以实现。当前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征管,巩固税费改革的成果,建立税改向远期目标过渡的机制。一是对税改中所造成的计税土地不实、计税常产过高、计税价格过高等问题积极加以纠正。二是建立规范的征管制度,实行纳税通知制度、纳税登记制度、纳税公示制度、纳税期限制度、完税凭证制度等,对违反制度的事和人应建立惩罚机制。三是应规范征管行为,建立社会监督机制,对所征税费应实行归口管理,杜绝一切变相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

3建立和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税费征管体系范文篇5

回首200*年,是分局极具挑战性的一年,也是我们全体干部职工奋力拼搏取得重大成绩的一年。一年来,在县局和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县局工作的总体要求,分局干部职工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以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认真学习、查找问题抓整改;以税费精细化管理为中心,强化征管、依法治税、创新思维;以爱岗敬业的进取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真抓实干,团结拼搏,使各项税收收入任务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年入库税收收入4177万元、社保费收入996万元,圆满地完成了县局分配的各项工作目标。我们主要作了以下工作:

一、认清形势,在强化认识上求突破

今年的税费计划增幅之高、任务之重、完成难度之大在我们分局是前所未有的。×分局是个点多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面广(原六个乡镇)战线长、税源差的农村分局,各乡镇部分个体户纳税意识淡薄,市场疲软,经济环境差,主体税源煤炭行业生产不稳,2005年煤矿无一户正常运行转,全年共停产达6个月之久,百分之七十的矿县、县政府要求整改,整改期间不许出煤,整改期限为2年,加之煤炭监控站、卡撤销以后,30%的煤矿产量难以控制,分局骨干税源严重滑坡,面对这样严峻的税收形势,分局班子统揽全局,审时度势,正视现实,理清工作思路,采取了强有力的收入工作措施,提出了向征管要税源,向改革要税源,向考核要税源,有效地弥补了主体税源的不足,努力做到三个到位,实现了税收收入总量和质量的提高。

首先,确保思想认识到位。思想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思想不解放,认识上不去,必然导致顾虑重重,患得患失,放不开手脚,思路不明确,必然缺乏奋斗目标和工作动力。为此,分局多次召开收入工作专题会,客观分析税收形势,摸清税源现状,充分认识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号召大家克服困难,坚定信心,顽强拼搏,努力工作,打好收入攻坚战,以完成收入任务的实际行动来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树立地税部门的形象。使大家进一步坚定了抓收入、促进度的信心和决心,以饱满的精神、高昂的斗志投入到了税费征管中,为完成税费收入任务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其次,确保任务落实到位。年初,我们在上级未下达收入任务之前,不等不靠,提前安排任务,牢牢抓住组织收入的主动权。同时,我们按照县局分配的任务基数,对2004年度的税收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了分析,找出了税收增减变化的因素,并以此为依据,对各组2005年税费任务进行了分解,再由征收组分解到专管员和纳税户,实现了千斤重担众人人挑。

其三,确保工作措施到位。一是加强领导,由我负责分局全面跟踪,包保一组和综合组税费收入工作,由副局长×××同志负责包保三组税费收入工作,由副局长×××同志负责包保三组税费收入工作。工作细化到月,月前详细做规划,月中认真搞征收,月末扎实抓入库,做到税收任务一月一安排、一月一检查,一月一考核。二是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年初我们制定完善了《机构管理制度》、《车辆安全管理制度》、《支部学习制定》等十二项制定和六项岗位职责。使人人责任明确,任务明确。

二、分兵把守,在强化责任上求突破

扎实的工作作风是我们完成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结合当前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我们查找分局征管中存在的不足抓整改,把精力集中到征收上,把本领用在征管上,把责任放在行动上。

(一)在强化责任上下功夫。一是合理进行岗位轮换。分局根据干部工作能力、政治素质,对辖区干部进行了调整,对分局部分干部进行了岗位轮,从而促使了干部爱岗敬业的精神,提高了工作责任心。二是税费任务下达后,分局及时与各组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状,分局在县局考核分局税费任务的基础上进行了二级考核,将收入任务完成情况与征收人员、包组人员的奖金挂钩,按月考核,连带奖惩,形成了全员抓收入、保进度的局面,极大的调动了干部职工完成任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求各组及时掌握税源变化情况,合理完成税收任务,做到进度不空档,淡季不短收。

(二)在征收管理上下功夫。在征收管理上我们首先是加大对煤炭行业的税源管理。今年煤炭行业自撤销三个站卡以来,纳税人申报税收与往年同期比大幅度下降,生产产量无从摸清,纳税人申报入库降到历史最低点。针对征管现状和煤炭行业管理的情况,综合组组长王建忠同志迅速反映情况,分局立即抽调得力人员,加大了煤炭行业的征管力量,人员到位以后,×××、×××等同志采取“三定、一跟”的方法,即:“三定”就是对生产产量大的煤炭开采业户实行定时查看煤炭的库存情况,定时查看煤炭开采业户雇佣工人情况,定点守候掌握生产情况。“一跟”就是跟踪调查煤炭的销售价格。煤炭行业管理人员历经了千辛万苦,承受了种种压力,克服了种种困难,通过严查细管,打破历史记录,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入库税款150万元,为分局完成全年税收任务做出了巨大贡献。其次是开展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入库税款35.5万元。最后是开展电子定税工作,分局按照县局电子定税工作要求各组征管人员加班加点丈量纳税人经营面积,整理纳税人典型调查,测算纳税人经营细数,按照电子定税要求进行了采集,上报和录入。使分局征管质量、税收任务都取得了双丰收。

(三)在完成任务上下功夫。税收收入是衡量税收工作的重要标志,完成税收收入任务是整个税收工作的中心,只有布置没有完成,等于空谈。我们在加强重点税源监控的同时,抓大不放小,对重点税源与零星税源、大税种与小税种一视同仁,最大限度地限制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一是规范了税收秩序。对农村零星税收和三个乡镇集贸市场的税收进行严格征管,共组织入库税款41.2万元。二是对企业欠税加大了征缴力度,先后对东巩镇加油站、煤管站、自来水厂、巡检电瓷厂、羊角山茶场、肖堰镇水泥厂等单位进行了清理检查,查补税款24.6万元;三是加强发票管理,实行以票控税,组织入库22.3万元。四是对交通运输行业和建安行业进行了清理结算,查补税款3.8万元,有效地防止了税源的流失。通过分局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可喜成绩,圆满地完成了全年税费任务。

三、多方配合,在强化执法上求突破

针对分局在征管过程中存在的难点、热点、重点问题,我们对症下药,采取措施,加大执法力度,确保了出色完成各项任务。

(一)多方配合。一是与辖区内的各工商管理部门加强配合,及时了解掌握个体户的增减变化。二是与辖区内的国税管理部门加强配合,及时沟通煤炭行业的生产销售情况。三是与土地及房管部门配合,及时了解涉及两税事宜。四是与广播站配合,把新的税收政策及时在东巩镇新闻媒体上进行滚动宣传。

(二)以查促管。结合分局征管状况,首先是开展重点检查,主要是煤炭行业,检查煤炭开采业户22户,其中查出问题8户,入库税款30万元、滞纳金3万元、罚款19万元、合计入库52万元。其次是开展行业检查,组织专班对分局交通运输行业、建筑安装行业、集贸市场进行了清理检查,累计检查482户,在这次清理检查过程中,其中查出问题41户,入库税款2.8万元、滞纳金罚款0.5万元,合计入库3.3万元,清理漏征漏管户26户,补办税务登记26户,通过检查起到了“以查促管”作用。

(三)上下协作。在县局联合办的支持下对拒不履行纳税义务的纳税户进行了清理打击。东巩镇街道个体户但某从事美容美发半年之久,税收管理员多次催缴,下达执法文书,但某据不履行纳税义务,并当众撕毁执法文书,造成极坏影响,分局通过政策宣传,除缴清税款和罚款外,为消除影响,本人自愿写出检讨张贴于纳税大厅窗口处和人员集中的地段,以此警示他人。分局在加大执法力度以来,真正起到了打击偷、逃、骗、抗税的行为,进一步规范了税收秩序,受到了纳税人的一致好评。

四、从严管理,在强化考核上求突破

税收从严管理,强化考核是税务工作永恒的主题。根据省局提出的“依法治税、从严治队、科技加管理”的工作思路。分局按照省局的要求,主要从税收管理上、征管考核上寻求突破。

(一)征管质量考核,实现了传统考核向现代化考核的转变

征管质量考核是传统考核向现代化考核的重大突破。对此,我们深有感触。过去,我们一直用传统的思想和办法来考核高科技配置下的税收征管,不仅难度大、效率低,而且产生的考核数据不全面、不真实,考核工作既费时又费力,基于这一认识,为了全力推进征管质量考核,我们以税收信息化为依托,以局域网为载体。一是加大投入,以推进税收信息化建设为前提。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采取“三压一保”(即压缩办公费、招待费、会议费支出)的办法,配置办公自动化设备。县局又及时巡检、肖堰两地开通了局域网。二是应用征管软件,以计算机管户为基础。征管质量考核通过计算机实现,考核的数据来源于计算机,产生于计算机。要保证考核的全面性和真实性,就必须将所有纳税户纳入计算机管理。针对分局农村纳税户多、小而分散的实际情况,我们按照市局电子定税的管理要求,对分局辖区所有纳税户纳入计算机管理。目前,分局实现计算机管户达985户,基本与实际应税户相对应。

(二)征管质量考核,实现了征管质量提高和税收增长

通过运用征管质量考核体系,为我们七分局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实现税收稳步增长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05年,分局征管质量各项考核指标登记率、申报率、滞纳金加收率、入库率、处罚率分别达到99%、98%、99%、98%、95%,比上年明显提高。税收收入比上年增长19.3%,为税收收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入的稳定增长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三)征管质量考核,构建了高效、公开、规范、廉洁的新机制

由于征管质量考核不断的完善,更加科学化、透明化。实现考核以来,有效的解决了征管力量不足,考核手段落后,效率低下等老问题,促进了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广大地税干部的工作热情,增强了工作责任感,变以往领导“盯着干、催着干”为现在的“主动干、自觉干”,改变了过去税干“揽户不管户、管户不收税”的现象。实现了由原来的“人管人”过渡到“机器管人”,制约了权利膨胀和集中,提高了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水平,促进了分局党风廉正建设,提升了地税机关和地税人员的形象。

(四)严格考核,奖惩兑现

要使征管质量考核达到预期效果,就必须建立健全各类岗位职责体系并严格考核,奖惩兑现、奖罚分明。为此,我们首先制定了一系列的岗位责任制体系,以保证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如《申报率考核办法》、《停复业管理考核办法》等一系列制度。使各岗位都明确自己干什么、怎么干,以及不作为或作为不当怎么办。考核起来,处之有据,罚之心服;其次,分局按照岗位责任制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制定了百分制考核目标,对工作不认真、不负责的同志,奖勤罚懒,处罚坚决不手软,按照岗位责任制的有关奖惩办法严格执行,做到一月一考核,一月一兑现。

税费征管体系范文篇6

关键词:税费改革政府行为制度环境

农村税费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继、家庭承包经营之后农村的第三次重大改革。改革的措施被高度概括为“三个取消,一个逐步取消,两个调整和一项改革”:即取消屠宰税,取消乡镇统筹款,取消教育集资等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用3年时间逐步减少直至全部取消统一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调整农业税政策、调整农业特产税征收办法,规定新农业税税率上限为7%,改革村提留征收和使用方法,以农业税额的20%为上限征收农村附加税,以替代原来的村提留。其目的主要是通过对现行农业和农村领域的税费制度的改革和完善,规范农村分配制度,理顺国家、集体和农民之间的分配关系,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村生产力。但是,每一件事情都有其两面性,税费改革也不例外。解决税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关键在于政府。因为政府是公共权力机构,公共权力的直接对象就是公共问题。

一、政府应认识到税费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而实施配套改革

税费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涵盖社会、经济和政治,涉及国家、集体和个人。农村税费问题乃至整个“三农”问题的解决,并非一两项改革措施就能解决,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涉及政府组织结构、财政收支体制、地方公共品供给机制以及行业管理体制等多方面的关系,每一个环节配合不当均可能使改革前功尽弃。因此,政府对农民的税收负担如何减轻、税收的累退特性如何扭转等问题必须结合当前农村经济的整体情况和结构性特点来分析,不能就事论事,更不能将改革的目光单纯地局限在税收体制之内。

1.政府要加快基层机构改革

基层政府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和权力腐败是导致农村税费改革陷入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减轻农民的财税负担,使政府的运行机制从强制性管理向提供服务转变已成为当务之急。在机构改革中,我们应主要围绕精兵简政、转变职能、加强服务、开展竞争等方面下工夫。通过机构改革,基层政府各部门及留用人员完全能够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决策、管理、服务的任务,为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找到真正的突破口。

2.政府要推进财政体制改革

在目前的财政体制下,县乡政府的财权和事权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是不少地方农民负担沉重的主要原因。改革财政体制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减轻农民负担的角度看,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是把基层政府应当承担的各项公共服务开支纳入规范的财政预算体系,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这就离不开从实际出发调整农村基层政府的财权和事权,离不开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二、政府应加强相关的软环境建设,主要是制度环境建设

政府要依法行政,保障税费改革落到实处,就要全面清理整顿现行税费法规。对行业主管部门各自为政已出台的政策应进一步规范、统一,防止以依法征税为名而使农民总体负担失控。

1.政府要规范税制

依法治税,规范农业税收征管。严格规范农业税的征收工作,严禁收税不开税票或打白条、生产费用与农业税混征、搭车收费等行为。按照程序下达依法征税的法律文书,使征收行为规范化,以便取得司法支持。建立农业税到村户的档案管理,土地变动时档案也要及时调整。切实加强农税征管队伍建设,提高农税征管人员的政策水平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广泛宣传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特别是农业税收的法律法规,树立依法纳税模范典型,从而提高农民依法纳税的自觉性。

现行农业税收制度已失去税收效率原则,基层农税工作难于开展,并且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农业税收效率越高,越是经济落后的地区农业税收效率越低。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村各类合法和非法的收费搭了农业税收的“便车”,经济越落后,农民收入越低、税费负担越重,税费征管成本越大。事实上,现今完全意义上的农业生产普遍存在亏本经营的情况,农民之所以能够生存,主要依靠来自外出打工等非农产业收入的支撑。因此,创办农村经济实体,解决农民非农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才能从整体上提高农业税收效率。

改革现行农业税收制度,取消各类农产品税收,改为对生产和经营农产品的农业产业化经济实体征收农产品销售税,该税的纳税不再是独立分散的小农户而是农业上层市场组织——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各类以农产品为对象的公司或企业。这一改革显然能改善目前农税征管困难的状况,提高农税征管效率。同时,由于农产品缺乏需求价格弹性,这一税收主要由农产品的消费者承担,从而间接减轻了农民的纳税负担。2.政府应积极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制度改革和改变农村公共品的供给机制

现代税制的两个重要标志就是税收的无差别性及纳税人的民主。可是,目前我国以农民身份征税的情况依然存在,农民的权利也一直是被忽视的领域。因此,在下一步的税费改革中,一定要把农民的权利放在重要的位置,在向农民征税的同时要给予农民相应的权利,只有这样,才能将税费改革顺利地推行下去。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方面,我国现行的是制度内和制度外两种公共品的供给方式,制度内的公共品供给主要是指以税收作为筹集资源的主要方式,而制度外的公共品供给主要是指以非税收收入作为筹集资源的主要方式。要改变这种公共品供给机制,必须将大部分的制度外公共品供给纳入制度内,这样才能提高公共品的使用效率,满足农民的切实需求。

三、税费改革以后应防止农民负担反弹,跳出“黄宗羲定律”

政府有关部门不但要把关口,而且要着眼建章立制,加强经常性制度建设,更重要的是要从源头抓起,防患于未然。

1.堵住“管涌”

对“一事一议”的筹资、筹劳,一定要明确上限,制定严格的议事规程,严禁固定收取费用。对有关规费,要公布收费依据和标准,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对有关生产经营性收费,要强调自愿,必须在一定范围统一收取的,要制定详细且可操作、可监控的约束管理办法。对规费和生产经营性收费,均应加强行政监管,明确有关违规责任和处罚办法,并切实加强监督检查。

2.清淤疏浚

要下决心“消肿”,减人减事减支出。这是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确保农村税费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推进这项工作,既要坚定不移,加大力度,又要周密部署,谨慎操作。从此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减少阻力、“长痛不如短痛”等方面考虑,国家可一次性(当然可分为几年划拨)拿出一大笔钱,用于有关的分流安置工作。村级干部原则上都实行交叉任职,可否参照四川省的做法,不管大村小村,一律按不超过4个人补贴。

3.加固“堤防”

尽快将成熟的政策上升为法律,对可能出问题的“口子”筑起一道坚固的法律屏障,这是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和监管工作“溃堤”的最强有力的武器。在继续建立健全有关政策的基础上,加快农村税费改革的立法工作,该制定的制定,该修改的修改,该废除的废除。

通过配套改革,认真规范村级“一事一议”等筹资筹劳制度,防止成为新的乱收费口子;实行政企、政事分开,管好经营服务收费,防止变相加重农民负担;要谨防部分地方截留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借机将农民不合理负担合法化。只有配套改革搞好了,相关措施落实到位了,农村税费改革才能顺利进行,农业、农村、农民才能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四、建立完善的农业支持制度

农业保护的负面影响已为国内外众多农业实践所证实。农业保护不仅扭曲了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造成资源配置低效率和消费者福利损失,而且易于引发国际贸易摩擦、加重政府财政负担等问题。应充分利用WTO规则中的“绿箱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建立完善的农业支持制度,首要的是把现有的农业局、农科所、农技站等所有为农业服务的部门、机构依效率原则合并构建农业支持系统。制定农业支持政策的主体应是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县级政府具体实施。农业支持政策的内容主要包括:加强农业科研、技术推广与培训的—般性政府服务:加强政策性的农业金融体系和保险制度建设;加快农村区域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促进以市场机制优化配置资源的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加强对农田基本建设和环境生态保护的支持;建立健全农村信息网络系统;加强病虫害防治、农产品质量检验,促进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等。

主要参考文献:

税费征管体系范文篇7

[关键词]税费改革政府行为制度环境

农村税费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继、家庭承包经营之后农村的第三次重大改革。改革的措施被高度概括为“三个取消,一个逐步取消,两个调整和一项改革”:即取消屠宰税,取消乡镇统筹款,取消教育集资等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用3年时间逐步减少直至全部取消统一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调整农业税政策、调整农业特产税征收办法,规定新农业税税率上限为7%,改革村提留征收和使用方法,以农业税额的20%为上限征收农村附加税,以替代原来的村提留。其目的主要是通过对现行农业和农村领域的税费制度的改革和完善,规范农村分配制度,理顺国家、集体和农民之间的分配关系,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村生产力。但是,每一件事情都有其两面性,税费改革也不例外。解决税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关键在于政府。因为政府是公共权力机构,公共权力的直接对象就是公共问题。

一、政府应认识到税费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而实施配套改革

税费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涵盖社会、经济和政治,涉及国家、集体和个人。农村税费问题乃至整个“三农”问题的解决,并非一两项改革措施就能解决,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涉及政府组织结构、财政收支体制、地方公共品供给机制以及行业管理体制等多方面的关系,每一个环节配合不当均可能使改革前功尽弃。因此,政府对农民的税收负担如何减轻、税收的累退特性如何扭转等问题必须结合当前农村经济的整体情况和结构性特点来分析,不能就事论事,更不能将改革的目光单纯地局限在税收体制之内。

1.政府要加快基层机构改革

基层政府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和权力腐败是导致农村税费改革陷入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减轻农民的财税负担,使政府的运行机制从强制性管理向提供服务转变已成为当务之急。在机构改革中,我们应主要围绕精兵简政、转变职能、加强服务、开展竞争等方面下工夫。通过机构改革,基层政府各部门及留用人员完全能够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决策、管理、服务的任务,为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找到真正的突破口。

2.政府要推进财政体制改革

在目前的财政体制下,县乡政府的财权和事权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是不少地方农民负担沉重的主要原因。改革财政体制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减轻农民负担的角度看,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是把基层政府应当承担的各项公共服务开支纳入规范的财政预算体系,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这就离不开从实际出发调整农村基层政府的财权和事权,离不开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二、政府应加强相关的软环境建设,主要是制度环境建设

政府要依法行政,保障税费改革落到实处,就要全面清理整顿现行税费法规。对行业主管部门各自为政已出台的政策应进一步规范、统一,防止以依法征税为名而使农民总体负担失控。

1.政府要规范税制

依法治税,规范农业税收征管。严格规范农业税的征收工作,严禁收税不开税票或打白条、生产费用与农业税混征、搭车收费等行为。按照程序下达依法征税的法律文书,使征收行为规范化,以便取得司法支持。建立农业税到村户的档案管理,土地变动时档案也要及时调整。切实加强农税征管队伍建设,提高农税征管人员的政策水平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广泛宣传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特别是农业税收的法律法规,树立依法纳税模范典型,从而提高农民依法纳税的自觉性。

现行农业税收制度已失去税收效率原则,基层农税工作难于开展,并且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农业税收效率越高,越是经济落后的地区农业税收效率越低。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村各类合法和非法的收费搭了农业税收的“便车”,经济越落后,农民收入越低、税费负担越重,税费征管成本越大。事实上,现今完全意义上的农业生产普遍存在亏本经营的情况,农民之所以能够生存,主要依靠来自外出打工等非农产业收入的支撑。因此,创办农村经济实体,解决农民非农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才能从整体上提高农业税收效率。

改革现行农业税收制度,取消各类农产品税收,改为对生产和经营农产品的农业产业化经济实体征收农产品销售税,该税的纳税不再是独立分散的小农户而是农业上层市场组织——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各类以农产品为对象的公司或企业。这一改革显然能改善目前农税征管困难的状况,提高农税征管效率。同时,由于农产品缺乏需求价格弹性,这一税收主要由农产品的消费者承担,从而间接减轻了农民的纳税负担。

2.政府应积极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制度改革和改变农村公共品的供给机制

现代税制的两个重要标志就是税收的无差别性及纳税人的民主。可是,目前我国以农民身份征税的情况依然存在,农民的权利也一直是被忽视的领域。因此,在下一步的税费改革中,一定要把农民的权利放在重要的位置,在向农民征税的同时要给予农民相应的权利,只有这样,才能将税费改革顺利地推行下去。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方面,我国现行的是制度内和制度外两种公共品的供给方式,制度内的公共品供给主要是指以税收作为筹集资源的主要方式,而制度外的公共品供给主要是指以非税收收入作为筹集资源的主要方式。要改变这种公共品供给机制,必须将大部分的制度外公共品供给纳入制度内,这样才能提高公共品的使用效率,满足农民的切实需求。

三、税费改革以后应防止农民负担反弹,跳出“黄宗羲定律”

政府有关部门不但要把关口,而且要着眼建章立制,加强经常性制度建设,更重要的是要从源头抓起,防患于未然。

1.堵住“管涌”

对“一事一议”的筹资、筹劳,一定要明确上限,制定严格的议事规程,严禁固定收取费用。对有关规费,要公布收费依据和标准,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对有关生产经营性收费,要强调自愿,必须在一定范围统一收取的,要制定详细且可操作、可监控的约束管理办法。对规费和生产经营性收费,均应加强行政监管,明确有关违规责任和处罚办法,并切实加强监督检查。

2.清淤疏浚

要下决心“消肿”,减人减事减支出。这是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确保农村税费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推进这项工作,既要坚定不移,加大力度,又要周密部署,谨慎操作。从此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减少阻力、“长痛不如短痛”等方面考虑,国家可一次性(当然可分为几年划拨)拿出一大笔钱,用于有关的分流安置工作。村级干部原则上都实行交叉任职,可否参照四川省的做法,不管大村小村,一律按不超过4个人补贴。

3.加固“堤防”

尽快将成熟的政策上升为法律,对可能出问题的“口子”筑起一道坚固的法律屏障,这是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和监管工作“溃堤”的最强有力的武器。在继续建立健全有关政策的基础上,加快农村税费改革的立法工作,该制定的制定,该修改的修改,该废除的废除。

通过配套改革,认真规范村级“一事一议”等筹资筹劳制度,防止成为新的乱收费口子;实行政企、政事分开,管好经营服务收费,防止变相加重农民负担;要谨防部分地方截留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借机将农民不合理负担合法化。只有配套改革搞好了,相关措施落实到位了,农村税费改革才能顺利进行,农业、农村、农民才能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四、建立完善的农业支持制度

农业保护的负面影响已为国内外众多农业实践所证实。农业保护不仅扭曲了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造成资源配置低效率和消费者福利损失,而且易于引发国际贸易摩擦、加重政府财政负担等问题。应充分利用WTO规则中的“绿箱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建立完善的农业支持制度,首要的是把现有的农业局、农科所、农技站等所有为农业服务的部门、机构依效率原则合并构建农业支持系统。制定农业支持政策的主体应是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县级政府具体实施。农业支持政策的内容主要包括:加强农业科研、技术推广与培训的—般性政府服务:加强政策性的农业金融体系和保险制度建设;加快农村区域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促进以市场机制优化配置资源的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加强对农田基本建设和环境生态保护的支持;建立健全农村信息网络系统;加强病虫害防治、农产品质量检验,促进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等。

主要参考文献:

税费征管体系范文篇8

综上所述,今年系统内的工作较多,创先争优、效能建设、文明创建和征管、服务、信息化等工作要统筹兼顾;下半年组织收入难度较大,房地产宏观调控、可清欠税款空间趋小、个税起征点提高等对收入增长提出全新挑战;各单位要以本次会议召开为契机,将相关要求传达好、贯彻好、落实好,在税源专业化管理、纳税服务体系构建、税收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狠抓落实、务求实效,确保税费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全面推进税收管理转型升级。下面,我主要讲四点意见。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持续注入新活力。

风险管理、遵从管理、人本管理等现代管理理念和手段的引入,正影响着我们的思维行为方式,并由此引发了税收征管模式、纳税服务创新和税务资源配置的重大转型。对此,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理性思考、积极应对,将管理、服务、信息化放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进步、促进管理转型升级的时代大背景下通盘谋划,立足新形势、拓展新载体、运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统筹做好思想动员、示范引导、制度完善、创新激励等工作,激发系统广大税干的工作激情和创业潜能,营造风清气正、奋发进取、争先进位的良好氛围。

二、认清形势,理清思路,瞄准锁定新目标。

当前,我市正处于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形势喜人、形势逼人、形势催人。我们既要正视挑战,增强风险意识与忧患意识;又要抢抓机遇,增强发展意识与责任意识,认真做到五个“坚定不移”。

一是坚定不移地推进依法治税。树立公正、公开和文明执法就是最佳服务的理念,正确处理好规范执法与组织收入、当前利益与长远发展的辩证关系,严守依法治税和廉洁从税“两条生命线”。

二是坚定不移地推进信息管税。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强化数据应用,优化资源配置,完善税源监控,加强业务与技术的深度融合,建立信息化税源管理体系。

三是坚定不移地推进基础立税。在建立制度规章、强化税源管理、完善硬件网络、搭建软件平台等方面下苦功、作实功、练内功,夯实工作之基,为征管、服务和信息化工作提供发展后劲,增添发展活力。

四是坚定不移地推进创新兴税。创新是地税事业前进发展的不竭动力。要大力提倡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在工作中敢于创新、乐于创新、善于创新,在创新中攻克难题、打造精品,实现突破。

五是坚定不移地推进人才强税。干事创业,关键在人。要从地税事业长远发展的高度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教育培训,注重素质提升,培养造就一批与管理转型、服务升级相适应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形成人才辈出、活力迸发的生动局面。

三、突出重点,探索创新,奋力实现新跨越。

(一)以“四化”为重点,推动征管工作再上新台阶

当前,税源专业化管理、现代化分局建设、普通发票信息化管理和个体税收社会化管理是税收征管的四大重点工作,要立足实际,突出特色、统筹谋划、协调推进。一是按照“先点后面、循序渐进”的原则,抓好管理理念更新、征管方式改革、业务流程再造、人力资源重组等工作,逐步探索出适合我市税源结构和征管实际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二是牢牢把握“四个现代”的本质要求,丰富内涵、扩展外延、加快速度、挖掘深度、加大力度、拓宽广度,推进现代化分局建设向纵深发展;三是依托“普通发票监控管理系统”,强化部门协作,扩大税控装置和网络发票的覆盖面,加大对发票开具器具服务商控管,营造发票大监管氛围;四是在强化营业税征管、推进国地税联合定税的基础上,从资金、政策、制度等方面加以保障,建立覆盖街道、社区和乡村的协税护税网络,积极探索个体税收社会化管理新路子。

(二)以纳税人合理需求为导向,全力构建纳税服务新格局

构建广覆盖、全方位、立体式纳税服务体系,既是促进征纳和谐的客观要求,也是管理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一是围绕一个目标。以提高纳税遵从度为最终目标,坚持强化管理与规范执法、优化服务并重,促进税法遵从。二是满足两个需求。提供多元化申报和个性化服务、强化税法宣传和纳税咨询、切实满足纳税人多样化涉税需求;依托信息化手段,着力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确保申报数据合法真实,满足税务机关税源专业化管理需求。三是整合三个平台。以办税服务厅标准化建设为突破,推进办税大厅、地税网站、12366服务资源整合和信息高效共享,打造“三位一体”式服务平台。四是健全四项机制。建立健全纳税人维权机制、服务评价监督考核机制、征纳沟通机制和大企业税收分类管理和服务机制,进一步完善税收服务体系。

(三)以数据增值应用为重点,努力实现信息化建设新突破

一是以征管软件、办公软件、专业税收软件等为载体,深化涉税数据分析应用,最大限度地挖掘数据价值,持续增强信息化的支撑力、助推力,为税收征管、纳税服务提供数据支撑。二是以新一轮机构改革为契机,加强信息化队伍和机制建设,开展各类技术培训和全员信息化达标考核,提升全系统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按照省局信息化工作考核标准,明确责任,逐条落实,力争进入全省先进行列。三是以安全运维体系建设为抓手,强化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教育,建立安全保障和运维管理体系,确保信息系统平稳运行。

税费征管体系范文篇9

[关键词]税费改革;制度缺陷;地方公共财政

农村税费改革是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继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之后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和制度创新。它是在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负担日益加重和农村社会矛盾日渐突出的宏观背景下提出来的,其根本目的是解决农民负担过重问题,规范农村分配关系从安徽省及全国其他试点地区情况看,本次农村税费改革虽然在减轻农民负担、规范税费管理体制、稳定税负水平、简化征税方式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由于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加重农民负担的旧体制因素政策设计存在严重的制度性缺陷,因此改革过程中引发了诸如农村基层政权机构运转困难,农村中小学经费得不到保障,农村公益事业难以为继等方面的问题如果没有配套措施和对当前改革方案进行适当调整农村税费改革将很难持续,且农民负担客观上存在反弹的可能性。对此应高度重视,因为类似现象曾在中国历史上多次重演,即每一次税费改革在短暂减少税费之后不久,各种税费问题又回潮,并涨到一个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从而导致所谓的“黄宗羲定律”。

要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跳出“黄宗羲定律”,必须从源头着手,改革原有的制度安排,实施制度创新。

一、农村税费改革的制度性缺陷

农村税费改革的基本内容可以大致归纳为三个方面:(1)通过取消三提五统、各种杂费、逐步取消劳动积累工、义务工,建立以税率提高的农业税以及农业税附加为主体的农村税制,可以简称为费改税;(2)通过中央和各级政府配套财政转移支付填补地方财政缺口;(3)村内兴办各种其他集体生产和公益事业所需要资金,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由村民大会讨论决定。这一改革无疑具有积极与深远的意义,税改之后,农民负担平均水平确实有所降低。但是,这并不能够掩盖其所存在的以下问题及制度设计上的缺陷:

1税费改革目的具有单一性和短期性。减轻农民负担是此次税改的根本目标,其他各种配套改革都是围绕减轻农民负担展开的。然而,农民收入低、负担重只是问题的一种表现,并不是农村社会的根本问题。农村社会的根本问题是发展问题。目前,中国整体经济生产能力过剩,农村劳动力回流,乡镇企业经营状况恶化,农民收入增长放缓,农业收入基本停滞,收入的地区差距十分巨大。税费改革必须以当前的形势为背景,不仅要减轻农民负担,改变税收累退性的格局,更要以转换政府职能,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要素流动,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作为基本目标。仅仅将“费”改为“税”不可能真正解决农村的根本问题。

2税费改革政策设计缺乏系统性。农民负担沉重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合理的制度安排,即:城乡二元结构下城市偏向的财政体制导致农村公共事业经费严重短缺;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导致乡镇机构行政管理费用膨胀;不完善的分税制导致地方政府特别是县以下政府财力入不敷出;城乡分割的户籍政策阻碍了城市化进程,使农业生产规模不经济等等。因此,单纯依靠财税体制的行政性调整不可能最终解决农民负担问题,农村税费改革决不能仅仅是规范农民与农村基层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费改税)或基层组织的行为(制止乱收费),而必须从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的联系上,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上,改革原有的制度安排,进行土地制度、分配制度、粮食流通体制、劳动就业体制、财税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及基层行政管理制度等方面的配套改革与制度创新。但现实则不然,本次农村税费改革政策设计明显滞后,缺乏系统性,经常是出现问题后再去寻找解决方法,致使农村税费改革进展缓慢,各种新问题层出不穷,效果不尽如人意。

3新的税制设计没有充分考虑、甚至是忽视了农民负担的累退性越来越强是构成农民负担问题的主要原因,却把农民负担问题看成是一个降低平均税负水平的问题,造成新的税负不平等。由于农村新税制在取消各种收费的同时,提高了农业税税率,但收入较低者在收入结构方面以农业收入为主,因此这部分农户更容易受新税制提高农业税率的负面影响。税费改革前,“三提五统”基本上类似人头税,农民的负担大体上是“人田各半”。改革后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摊丁入亩”的倾向,即税费直接与土地相联系,“税随地走”。这就使“离土离乡”、“离土不离乡”的那些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村人口负担明显减轻,而“老实巴交”种地的农民,特别是种田大户的负担加重,即所谓“多种地、多负担、多吃亏”。一些地方甚至还出现了改革后农民税负比改革前增加的情况。农业税费的负担金额与农民个人收入高低完全无关,收入越低的人,农业承担的税费占收入的比重反而越高;越是贫穷地区,贫困的农民越能感受税费负担的沉重。新农税设计方面的缺陷,加剧了农业税费在实践中具有的累退性质,成为农民间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的重要制度原因。这在客观上又鼓励了农民从事非农产业的倾向,内在地推动了农民的“抛荒”现象。

4税改强调了减少税负的绝对水平,却没有充分考虑建立健全地方公共财政体系,并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建立充足、高效的融资渠道。农村税费改革在规范县乡财政收支结构、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也给县乡财政套上了“紧箍咒”,使得县乡财政供给地方公共产品的能力大大减弱。从试点地区税费改革的实践结果看,本次税改并没有充分考虑基层政府的利益以及财政的可持续性,普遍存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缺口反而加大,乡村债务化解更加困难,县乡财政的收支矛盾趋于尖锐化,农村基层政权难以维持正常运转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所制定的改革政策和策略缺乏系统性,尤其是对如何确保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缺乏制度方面的可操作的保障措施。这也成为2001年税费改革扩大试点不得不暂缓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解决农村税费问题的出路:建立长期稳定且科学合理的农村税费制度和地方公共财政体制

在关于财税体制与农民税负关系的各种讨论中,往往将财税体制的缺陷当作一种既成事实,而没有分析其形成的深层根源。目前中国的五级政府在财政职能分配上有一个明显异于发达国家的特性,即越低级的政府所承担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越沉重。分税制改革以来,随着财权的不断上移和事权的不断下移,县乡财政面临越来越大的收支平衡压力,并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短缺、地方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弱化和农民负担累年加重的重要制度原因。仅仅将“费”改为“税”非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反而使问题进一步凸显和尖锐化。因此,农村税费需要系统性的革新,其根本出路在于建立长期稳定、科学合理的农村税费制度和地方公共财政体制。

1实现地方基层政府的职能转换

目前税费改革的最大矛盾是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也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使得地方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面临严重困难。从表面上看,地方基层政府正常运转的困难似乎是农村税费改革直接造成的,但从深层次上看,恰恰反映了基层政府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不合理状况。县乡政府机构设置和人员安排上的弊端是导致其运转困难的根本原因,也是农民负担不断加重的重要因素。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措施是将农村税费改革与政府机构改革与行政体制改革结合起来,在积极推进税费改革的同时,大力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转换政府职能。因此,应结合农村税费改革试行精简政府级次,进一步转换政府职能,譬如可以将乡级政府转为县级政府的派出机构,将地级政府定位为省的派出机构,以求大量精简非必要的机构和人员。这样,我国政府级次能够得到有效精简,职责也较易廓清,有利于减少行政运转经费,减轻公众负担。

2重新建构农村税费体系

(1)调整税费改革的目标,建立税费改革的前期、中期和远期三级目标体系。减轻农民负担作为税费改革的前期目标或当前目标,从各地税费改革的实践看已初步实现;税费改革的中期目标是对前期改革的成果进行巩固,对改革措施进行完善,对改革经验进行总结,建立税改向远期目标过渡的机制,这一目标大约需要2-3年;税费改革的远期目标即最高目标是在我国最终建立起城乡统一的税费制度,这一制度应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具有一致性,到2010年这种城乡统一的税费制度应初步建立起来。建立税费改革的中长期动态目标体系,一方面可以避免政策实施的短期效应,从根本上规范基层政府行为,另一方面不至于使税费改革游离于整个国家市场经济制度建设的系统之外,使之成为规范农村利益分配关系的长期稳定的制度。

(2)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税制。农村税费改革,其根本问题应是农村适宜征收什么样的税,以怎样的方式征收。这需考虑效率、公平以及征税成本等多方面因素。西方财政理论认为,地方最适合的税种首先是受益税或使用税,其次是对不流动的要素征税。我国现行的农业税没有体现税收与受益的对等,不具有收益税的性质。它对农业产出征税,导致农业部门和农业从业人员的边际税率远远高于非农业部门,成为农民在社会中不平等负担的根源,激励农业生产要素流向税负更轻的非农产业。现行费改税改变的仅仅是原有费的征收数量和方式,并没有改变农业税收的性质,甚至在数量上还有加大农业税的趋势,因而也就不可能消除农业税原有的不公平和扭曲效应。农村最适合的征税对象应是土地本身和一些不具有流动性的财产。西方典型的地方税种是财产税。如何设计对效率影响最小的并具有公平性的农村税费体系,均等化农业和非农业的税收负担,既是税费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税费改革的方向。

(3)完善征管措施,规范征管行为。现行农村税费体系需要的是一次根本的革新。但就目前现实而言,统一城乡税制、均等化税负的设想在短期内难以实现。当前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征管,巩固税费改革的成果,建立税改向远期目标过渡的机制。一是对税改中所造成的计税土地不实、计税常产过高、计税价格过高等问题积极加以纠正。二是建立规范的征管制度,实行纳税通知制度、纳税登记制度、纳税公示制度、纳税期限制度、完税凭证制度等,对违反制度的事和人应建立惩罚机制。三是应规范征管行为,建立社会监督机制,对所征税费应实行归口管理,杜绝一切变相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

3建立和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当前地方基层政府的收入问题已成为农村税费改革的最大阻碍。税费改革通过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在使农民较大幅度减轻负担的同时,必然会导致其他利益主体受损。一方面,县乡财政增长无望,平衡困难。另一方面,县乡财政支出却呈刚性增长的态势。近几年,国家关于财政支付人员的工资增长和福利改善的政策不断出台,客观上加大了财政平衡的难度。这一矛盾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农民负担反弹的可能性就会存在,减轻农民负担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我国农村税费改革面临的财政缺口,客观上需要通过建立和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来解决。要求转移支付的最重要理由是外部性的存在。地方政府提供的某些公共产品具有很大的正外部性,如果没有相应的补偿,这些产品的供给就会陷入不足的境地。例如义务教育的外溢性极强,很多在农村接受教育的孩子,目的就是为了摆脱农村贫困落后的环境背景,进入发达省市就业生活,使得地方政府承担了义务教育的成本却无法获取相应的教育收益。而农村税费改革后,由于取消了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切断了县乡政府教育经费的筹资渠道,财政压力剧增,使得本已脆弱的义务教育更是难以为继。因此,中央和省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负有极大的责任,加强中央和省级政府对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是解决农村教育经费短缺问题的根本途径。同时,转移支付还可以调节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实现地区间的均等化。农村税费问题涉及公平和效率。农民税费负担沉重源于不合理的制度安排及由此引起的农村税费制度的不公平。农村税费改革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应以建立农村地方公共财政为目标,以效率和公平为标准,完善相应的配套制度,革新整个农村税费体系,以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税费征管体系范文篇10

关键词:税费改革政府行为制度环境

农村税费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继、家庭承包经营之后农村的第三次重大改革。改革的措施被高度概括为“三个取消,一个逐步取消,两个调整和一项改革”:即取消屠宰税,取消乡镇统筹款,取消教育集资等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用3年时间逐步减少直至全部取消统一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调整农业税政策、调整农业特产税征收办法,规定新农业税税率上限为7%,改革村提留征收和使用方法,以农业税额的20%为上限征收农村附加税,以替代原来的村提留。其目的主要是通过对现行农业和农村领域的税费制度的改革和完善,规范农村分配制度,理顺国家、集体和农民之间的分配关系,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村生产力。但是,每一件事情都有其两面性,税费改革也不例外。解决税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关键在于政府。因为政府是公共权力机构,公共权力的直接对象就是公共问题。

一、政府应认识到税费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而实施配套改革

税费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涵盖社会、经济和政治,涉及国家、集体和个人。农村税费问题乃至整个“三农”问题的解决,并非一两项改革措施就能解决,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涉及政府组织结构、财政收支体制、地方公共品供给机制以及行业管理体制等多方面的关系,每一个环节配合不当均可能使改革前功尽弃。因此,政府对农民的税收负担如何减轻、税收的累退特性如何扭转等问题必须结合当前农村经济的整体情况和结构性特点来分析,不能就事论事,更不能将改革的目光单纯地局限在税收体制之内。

1.政府要加快基层机构改革

基层政府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和权力腐败是导致农村税费改革陷入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减轻农民的财税负担,使政府的运行机制从强制性管理向提供服务转变已成为当务之急。在机构改革中,我们应主要围绕精兵简政、转变职能、加强服务、开展竞争等方面下工夫。通过机构改革,基层政府各部门及留用人员完全能够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决策、管理、服务的任务,为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找到真正的突破口。

2.政府要推进财政体制改革

在目前的财政体制下,县乡政府的财权和事权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是不少地方农民负担沉重的主要原因。改革财政体制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减轻农民负担的角度看,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是把基层政府应当承担的各项公共服务开支纳入规范的财政预算体系,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这就离不开从实际出发调整农村基层政府的财权和事权,离不开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二、政府应加强相关的软环境建设,主要是制度环境建设

政府要依法行政,保障税费改革落到实处,就要全面清理整顿现行税费法规。对行业主管部门各自为政已出台的政策应进一步规范、统一,防止以依法征税为名而使农民总体负担失控。

1.政府要规范税制

依法治税,规范农业税收征管。严格规范农业税的征收工作,严禁收税不开税票或打白条、生产费用与农业税混征、搭车收费等行为。按照程序下达依法征税的法律文书,使征收行为规范化,以便取得司法支持。建立农业税到村户的档案管理,土地变动时档案也要及时调整。切实加强农税征管队伍建设,提高农税征管人员的政策水平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广泛宣传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特别是农业税收的法律法规,树立依法纳税模范典型,从而提高农民依法纳税的自觉性。

现行农业税收制度已失去税收效率原则,基层农税工作难于开展,并且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农业税收效率越高,越是经济落后的地区农业税收效率越低。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村各类合法和非法的收费搭了农业税收的“便车”,经济越落后,农民收入越低、税费负担越重,税费征管成本越大。事实上,现今完全意义上的农业生产普遍存在亏本经营的情况,农民之所以能够生存,主要依靠来自外出打工等非农产业收入的支撑。因此,创办农村经济实体,解决农民非农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才能从整体上提高农业税收效率。

改革现行农业税收制度,取消各类农产品税收,改为对生产和经营农产品的农业产业化经济实体征收农产品销售税,该税的纳税不再是独立分散的小农户而是农业上层市场组织——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各类以农产品为对象的公司或企业。这一改革显然能改善目前农税征管困难的状况,提高农税征管效率。同时,由于农产品缺乏需求价格弹性,这一税收主要由农产品的消费者承担,从而间接减轻了农民的纳税负担。2.政府应积极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制度改革和改变农村公共品的供给机制

现代税制的两个重要标志就是税收的无差别性及纳税人的民主。可是,目前我国以农民身份征税的情况依然存在,农民的权利也一直是被忽视的领域。因此,在下一步的税费改革中,一定要把农民的权利放在重要的位置,在向农民征税的同时要给予农民相应的权利,只有这样,才能将税费改革顺利地推行下去。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方面,我国现行的是制度内和制度外两种公共品的供给方式,制度内的公共品供给主要是指以税收作为筹集资源的主要方式,而制度外的公共品供给主要是指以非税收收入作为筹集资源的主要方式。要改变这种公共品供给机制,必须将大部分的制度外公共品供给纳入制度内,这样才能提高公共品的使用效率,满足农民的切实需求。

三、税费改革以后应防止农民负担反弹,跳出“黄宗羲定律”

政府有关部门不但要把关口,而且要着眼建章立制,加强经常性制度建设,更重要的是要从源头抓起,防患于未然。

1.堵住“管涌”

对“一事一议”的筹资、筹劳,一定要明确上限,制定严格的议事规程,严禁固定收取费用。对有关规费,要公布收费依据和标准,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对有关生产经营性收费,要强调自愿,必须在一定范围统一收取的,要制定详细且可操作、可监控的约束管理办法。对规费和生产经营性收费,均应加强行政监管,明确有关违规责任和处罚办法,并切实加强监督检查。

2.清淤疏浚

要下决心“消肿”,减人减事减支出。这是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确保农村税费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推进这项工作,既要坚定不移,加大力度,又要周密部署,谨慎操作。从此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减少阻力、“长痛不如短痛”等方面考虑,国家可一次性(当然可分为几年划拨)拿出一大笔钱,用于有关的分流安置工作。村级干部原则上都实行交叉任职,可否参照四川省的做法,不管大村小村,一律按不超过4个人补贴。

3.加固“堤防”

尽快将成熟的政策上升为法律,对可能出问题的“口子”筑起一道坚固的法律屏障,这是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和监管工作“溃堤”的最强有力的武器。在继续建立健全有关政策的基础上,加快农村税费改革的立法工作,该制定的制定,该修改的修改,该废除的废除。

通过配套改革,认真规范村级“一事一议”等筹资筹劳制度,防止成为新的乱收费口子;实行政企、政事分开,管好经营服务收费,防止变相加重农民负担;要谨防部分地方截留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借机将农民不合理负担合法化。只有配套改革搞好了,相关措施落实到位了,农村税费改革才能顺利进行,农业、农村、农民才能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四、建立完善的农业支持制度

农业保护的负面影响已为国内外众多农业实践所证实。农业保护不仅扭曲了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造成资源配置低效率和消费者福利损失,而且易于引发国际贸易摩擦、加重政府财政负担等问题。应充分利用WTO规则中的“绿箱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建立完善的农业支持制度,首要的是把现有的农业局、农科所、农技站等所有为农业服务的部门、机构依效率原则合并构建农业支持系统。制定农业支持政策的主体应是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县级政府具体实施。农业支持政策的内容主要包括:加强农业科研、技术推广与培训的—般性政府服务:加强政策性的农业金融体系和保险制度建设;加快农村区域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促进以市场机制优化配置资源的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加强对农田基本建设和环境生态保护的支持;建立健全农村信息网络系统;加强病虫害防治、农产品质量检验,促进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等。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