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基础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17:54:34

施工基础总结

施工基础总结范文篇1

1做好核电安装信息化管理的建设及各专业基础数据库建立

核电安装信息化是核电安装集约化、标准化、专业化的前提。本着“以人为本,让软件为管理服务”的原则,部署项目部施工服务平台,确定核电安装管理软件,在软件开发时需考虑到多个在建核电项目需要共同使用,其标配功能为通用性的;每个核电项目都有着其自身特点,故在单个项目中,就需要从自身特点出发,对公司原标配的信息化管理软件提出适应性修改建议,以优化操作流程、完善系统安全、深化或简化某些功能。项目部前期要组织各部门提前进行试用测试,定期召开软件适应性修改的讨论会,如管道施工模块,有些项目就存在现场预制和场外预制厂预制问题,需解决场内和场外管道预制信息区分和远程数据共享问题,从图纸分析、施工见证、质量计划的关连等都要进行分别对待。经过多次沟通和反复的测试,深化或优化某些功能,实现软件为项目施工服务。1)做好软件操作培训。软件能功完善后就要做好项目部员工各管理模块培训工作。一个管理软件能否很好地应用,除了取决于其功能是否完善、是否强大外,操作人员对该软件操作技能水平的高低同样会让软件功能“增强”或“削弱”。因此,在软件正式投用之后,多次安排各部门对项目部员工进行管理模块的培训工作,让项目部各位员工都能熟练操作各自相关的管理模块,从而减少了人为的操作错误,在使用中才能发现问题,进一步来完善软件,确保各位员工在操作管理模块时方便、快捷。2)做好各专业基础数据库建立在施工管理窗口建立起核电安装工程各EM包所需的完整、详细、准确的基础数据。在进行EM包基础数据规划时考虑了数据分析是为整个施工服务的,各专业EM包的基础数据必须尽可能全面,必须满足上下游及不同管理出发点的需要,要体现数据共享性。满足核电工程管理各模块(包括:物项管理模块、变更管理模块、焊接管理模块、质量管理模块、计划统计管理子模块等)的调用需要。由项目部技术部根据各EM包的特点,与项目部其他部门和施工队充分进行沟通后,明确各EM包各类图纸基础数据的分析流程及最小数据单元,编制了包括管道、电气、焊接、机械通风专业等各类图纸的分析细则,保证各EM包基础数据完整性、正确性、一致性。通过这些基础数据的流转,实现了各EM包安装数据的共享,实现了核电工程成本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的目标。

2创新技术管理新模式,实施技术计件管理

由于核电现场多处于偏远,交通、经济欠发达,施工生活环境较艰苦,项目前期招聘技术人员较困难,技术人员会严重不足,而技术准备工作在前期又是高峰期,刻不容缓,就需要在现有人力上在内部挖掘潜力,向管理要效率,我们在海南昌江核电就采取了技术部计件管理的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成效。在关键专业如焊接、管道、电气及机械通防实施计件绩效方案。依据参考电站的经验数据来对技术管理的工作量进行评估量化,将整个核电周期内技术管理工作按专业技术进行分析、归类、量化,统计出整个核电周期内技术管理工作的总工作点数,并以此为基础制定《技术管理工作计件方案》,计件绩效的合理设置及分配,来调动技术人员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缓解人力压力,稳定项目部技术队伍,根据该项目的实施情况,技术管理计件收到了成效。技术管理效果是显著的,项目周期节约人月数达499人月,提高工作效率20%。各项技术准备、现场支持、沟通协调等工作如期完成,为各施工队创造了条件。每个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显示提高,形成了良好的工作芬围,打破了大锅饭及做好做少一个样的状态,凝聚力大大增强,所有人都愿意做事,多做事。工作任务公开量化、做多得多,按劳分配,一切以“工作任务”为目标,统一思想,团结一致,随着每一天、每一件工作的认真完成,每个人的工作技能快速提高,达到了计件预期效果:计划任务目标按时完成,为施工创造了条件;人月数有效控制、员工收入显著提高;人员流失率有效控制,技术队伍稳定;员工工作技能显著提高,培养了技术人才;

3主动跟踪外部制约因素,为施工做好准备

在外部制约因素的跟踪上,采取主动的态度。对照四级计划,提前梳理上游图纸及技术文件供给情况,对设计到图计划不满足要求的及时与上游单位沟通,及时发起预警函。对供图滞后的和既将滞后的具体图纸及技术文件都进行了明确,保证图纸及文件供给满足施工要求。对不满足进度的我们的预警函为后续的索赔提供有力的依据。核电项目安装工程施工中,核级材料全部由甲主提供,核级材料其生产技术要求高到货周期长,故材料按时、按量供应是施工进度的保证。做好技术管理是材料管理的前题,技术管理阶段对材料管控有方,施工就能顺利开展也就减少了窝工,控制了安装成本。甲供材料工作涉及到施工单位技术物资部、甲方采购部、甲方施工部以及设计部等部门,因此项目前期就要与甲方共建大宗材料核对平台,明确各方责任及要求。通过所掌握的最新的订货量、到货量,对照甲方采购清单,将图纸分析最新材料信息及时与采购量进行匹配工作,得出订货不足、无订货和到货不足项,并以正式渠道及时发文告知甲方,督促甲方及时完成增订工作以及安排好到货的优先顺序,确保订货量满足需求量和到货量满足施工计划阶段期的需求量,为全面组织施工做好准备。

4做好内部技术管理

各专业组“建台帐”,如依据参考电站经验数据对技术准备工作提前进行梳理,形成各专业组“工作台帐”;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有代表性的、值得反馈的问题建立“问题台帐”,为后期总结收集素材;对施工过程中材料损坏、丢失、用错、正常损耗系统量不够等造成材料超量部分则建立“非正常材料用量台帐”;对重难点施工内容形成“专项台帐”。根据台帐来加强平日的监督检查管理。及时更新检查完成情况,这样大家都清楚近期工作目标。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图纸和现场施工所涉及的工程变更、现场修改、设计修改以及澄清文件数量特别多,工作量非常大,变更处理的快慢会直接影响到施工的进度。因此有时正式的变更走流程无法满足进度时我们就与上游方协商达成协议,确定了急件“设计草签”的特殊通道处理方式。大大提高了特急问题的处理速度。

5提前做好交工规划,规范过程文件的收集管理

工程交工资料是项目竣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场安装工作中,就要做好责任分工。交工组卷虽说是工程后期工作,但需提前规划,为提高交工资料组卷效率需从以下几方面的加强管理。提前规范各类记录的质量要求,加强施工记录人员的培训,强调记录的完整性、准确性、真实性、及时性。使在施工过程中所形成的记录符合交工要求;工程交工资料组卷规划要提前与上游单位进行沟通,明确组卷原则;加强质检部、技术部质量计划审核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把好内部一审、二审审核关,切实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将存在问题最大限度控制在尽可能少的范围内。不定期组织交工资料问题反馈会,根据错误记录产生数量、类型、频度进行总结,解析问题产生原因;提前明确各职能部门及施工队在交工资料中的职责,督促各部门、施工队及时完成以下交工资料的移交,确保移交资料满足交工资料的要求:a)质量计划关闭移交(各施工队主控);b)竣工图纸移交(技术部设计室主控);c)声像档案资料的移交、NDE底片资料的移交(质检部主控);d)焊接资料的移交(技术部焊接室主控);e)系统移交、加工件文件资料的移交(工程部主控)。f)材料验收资料移交(物资部主控)。

6做好项目的技术总结

只有不断实践总结才能更好地服务于项目。故在项目后期对关健工艺、施工方案及项目施工组织管理进行了总结,对经验及教训进行了解析,将项目管理有价值的管理经验用数字、文字、图片等记录下来,进行技术管理的积累,为后继核电提供宝贵经验。技术工作总结需提前进行梳理,提前规划不然项目后期人员离场此工作开展难度就非常大,主要措施安排如下:1)召开总结规划会,形成需做专项技术总结项,形成项目部技术总结编制计划;2)成立技术总结评审小组,制订技术总结格式规定、奖罚规定、评审管理制度;3)定期进行完成情况的跟踪落实。进行月通报公告;4)根据实际提交的技术总结,进行评审、奖罚;技术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希望本技术管理解析能为后续的核电项目施工提供参考。为核电项目的技术施工管理更上一层楼服务。

7做好技术人员的培养,搞好团队建设

施工基础总结范文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提升策略

在工程建设期间,应结合工程的特点及标准,保证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质量,避免影响工程建设质量的问题出现,对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为后续建设工程施工夯实基础。

1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意义

在建筑工程中,提升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十分重要。工程施工企业开展相关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科学合理的进行技术管理,不仅可以促使工程施工质量的全面提高,还能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性,节约工程施工的成本,并加快工程的建设速度,同时还能确保施工的安全性,使得每项工程都能顺利的实施,确保相关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2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责任制度有待完善。在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未能健全相关的技术管理制度,缺乏较为良好的管理模式和体系,没有明确具体的工作要求,这就导致在工程中很容易产生事故纠纷问题,对工程的进度产生影响,相关的工作不能顺利实施。且在施工的过程中,未能制定关于各项工作的管理制度,没有结合当前的工作要求和特点正确的进行指导,严重影响各方面的技术管理效果,难以进行质量、进度和成本的管理,导致整体的工作效果低下。2.2缺乏对施工技术的重视与管理意识。在具体的工作中,未能结合当前的工程特点和规律开展各方面的技术管理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施工管理工作效率降低,严重影响各方面的工作效果。在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中,没有根据当前的技术特点、要求和规范标准合理的进行施工技术管理,严重影响各方面的工作质量。2.3建筑施工技术人员专业水平低。近年来很多工程施工人员缺乏专业培训,缺乏相应的技术管理能力和专业能力,严重影响着各方面的工作质量。且在实际的工作中,未能形成正确的观念,没有总结出相应的技术管理经验,导致在日常工作中的技术管理水平降低。2.4缺乏对施工材料的管控。在技术管理的过程中,未能全面开展对施工原材料的管理工作,难以根据当前的工程特点和要求合理的选择施工原材料。在采购环节中未能针对材料质量进行检测,没有引进质量较高的原材料,甚至为了节约成本引进质量较低的材料,这就导致工程的施工建设质量降低,无法满足当前的工作要求。

3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策略

3.1完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责任制度。为确保相关的技术管理工作效果,应总结经验,树立正确的观念,遵循科学的规律,在相关的管控过程中,要求完善相关的工作体系,确保工程的质量符合要求,并使各种技术合理的融入到工程中,在合理进行技术管理的情况下,遵循质量管理的原则,总结相关经验,并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创新相关的工作机制。在技术管理期间应该制定相应的责任制度,明确各个项目中的技术管理责任。3.2增强对施工技术的管理意识。在工程技术管理的过程中,应树立正确的观念,总结出相应的经验,增强各方面的工作效果。在技术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制定出相应的质量管控方案,在每个施工环节中均应该切实的开展技术管理活动,在具体的工作中健全相关的管理体系,记录施工期间的各类数据信息,并合理的进行归档管理。在基础工作中应总结相应的经验,形成科学化的管控体系,按照建筑工程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的进行指导,统一标准全面提升各方面的工作效率,加大建筑技术的管理力度,优化整体工作模式。3.3聘任专业的建筑施工技术人员。要求在工程技术管理工作中,聘用专业的技术人员,培养技术人才,并且对施工人员进行教育培训,以此形成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3.4加强对施工材料的管控。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应总结经验,根据目前的技术应用特点和规律,正确开展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全面提升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水平,促使各方面工作的合理落实和严格实施。在原材料管理的过程中,应重视材料采购、使用环节的质量管控,在采购的环节中要求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检验,一旦发现其中存在问题,必须重新进行检查,以免影响材料的使用效果。在原材料实际使用的环节中,也应该重视对质量进行管理,采用动态化的质量检测方式和监督方式开展相关工作,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改善材料质量管理模式,为后续的发展夯实基础[1]。

4结语

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工作中,企业应树立正确观念,总结经验,根据目前的工程质量管理特点、需求和规律,进行技术管控,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并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管控,协调各方面工作之间的关系,总结相应的工作经验,以此提升整体管理效果,为建筑工程后续的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施工基础总结范文篇3

这其中,安全管理是最重要的方面,代表着整个施工企业的水平,是现代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可以实现对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等各方面的优化,使项目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基础上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实现最大的效益,并最有益于人类。

2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内容

2.1建立管理组织。并选择人员组建项目部机构,并赋予该机构相应的权利,以及要完成的项目任务,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制定管理规章以及施工制度。2.2制定生产目标。水利工程施工项目企业要根据合同设定施工计划,在相关工程师的核准基础上,对项目制定相应目标,包括阶段性目标和最后目标,内容涉及进度目标、质量目标、成本目标、安全目标等等,同时,施工现场还有发生各种各样情况的可能性,要做好组织协调和风险预估及管理,对项目施工的进展进行控制。2.3优化资源配置。水利工程项目实施需要很多的生产要素,主要有人力资源、材料设备、财务资金、技术等方面,施工方要按照一定的原创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综合利用并进行动态管理。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管理是施工目标的已实现的重要保证,企业要分析施工要素的特点,对配置情况进行优化的基础上进行评价,并不断改进。2.4组织合同管理。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的组织协调和合同管理以及各方面的管理工作,都是为项目目标进程服务的,这些协调不仅限于施工项目管理组织内部,同时还在于组织外部,组织与其他相关单位之间的关系。通过合同的组织管理,来实现对对项目的管理,顺利完成施工任务。2.5总结项目管理。从项目的发展来说,就管理的循环原来而言,项目管理必须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而对项目管理的总结是对项目管理过程中计划、执行、检查等的升华,在总结阶段,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经验总结、教训总结,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3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组织形式不合理。很多项目经理部门的组织结构无法适应项目的实施,组织形势不合理导致机构负责、消耗大、效率低,一旦项目实施过于专业化、技术化,经理部门不能及时改善相关机构,阻碍了项目的运行。3.2责任制不够明确。项目机构的组织形式不合理必然导致分工不明确、责任不明确,现实施工中,绩效考核制度的不完善是目前施工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规定做到位,然而利益的规定会非常模糊,导致了很多亏损现象。3.3固化现象严重。动态管理是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主要特征之一。经过二十多年的积累,项目经理部门对项目的施工和生产基本实现了优化管理和动态管理以及分类管理,将施工方、项目等分离、清晰化。可是,很多施工单位存在固化现象,施工人员、设备都比较固定,不利于施工项目的完成。3.4管理分工不明确。目前,管理层的分工存在很不不明朗的地方,主要的问题有两种,一是以包代管,任务项目承包后就不存在管理的问题;二是对项目管理部门采取行政干预,将项目经理部门看作是企业的下属。这些现象都造成了管理工作的正常运作。

4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

施工基础总结范文篇4

关键词:基础孔洞;拆除;模板

华电莱州二期项目2×1000WM机组工程位于山东莱州金城海北嘴村,南距莱州市里27km,西、北濒临渤海,是中国首座智能化电厂扩建工程。厂内设备基础存在较多的细长预留孔洞(其中送、一风机基础预留孔洞为240mm×240mm×1500mm),使用木模板支设的模板盒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拆除困难,而全厂基础预留孔洞约1300多个。为降低模板盒拆除难度,提高基础预留孔洞施工效率,特成立QC小组进行攻关,并取得良好效果。

1基础预留孔洞施工现状

电厂内设备基础存在较多的预留孔洞,而如何高效率地施工基础预留孔洞一直未能有效解决;特别是较小且深的预留孔洞施工难度更是成倍增加(一般设备基础预留孔洞均不大于300mm,而深度一般有大于400mm)。按照传统木模板支设的预留孔洞经常会出现倾斜、移位、挤压变形等难以拆除的现象,且在拆除这些孔洞模板过程中极易破坏预留孔洞,由此产生二次修复工序更是费时费工,甚至出现由于螺栓孔损坏或位移偏差造成的基础报废现象,损失惨重。根据调查发现,传统方案中预留孔洞模板一次拆除成功率仅为8.33%;一次拆除后残留物达到70.4%,拆除后基础孔洞损坏率为17.6%,拆模后模板盒损坏率为88%。

2设备基础预留孔洞施工新方案

2.1方案分析。为提高基础预留孔洞模板盒拆除一次成功率,降低模板盒拆除过程中预留孔洞损坏率,避免产生二次施工的费用,提高施工效率,对如何施工基础预留孔洞的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并提出4套方案进行分析(见表1)。根据对比分析,选择了最佳方案,即模板盒外侧包裹泡沫板。2.2模板盒外侧包裹泡沫板选择。(1)模板选择。相比于普通三合板,利用普通1.5cm厚模板,来制作模板盒,刚性、强度较好,可重复使用。(2)泡沫板选择。普通2cm厚泡沫板易损坏,抗压性能较差;利用普通2cm厚挤塑板来制作模板盒,抗压、防腐性能较好。(3)模板盒定制方式。模板盒可用木方或胶带固定,胶带固定虽然成本低,施工方便,但固定不牢固,一次性使用,清理困难;利用木条固定,可使用现场废料,固定牢固,可循环利用。(4)泡沫板固定方式。泡沫板可用胶水、薄膜加胶带或者刚定进行固定,利用薄膜加胶带方案来制作模板盒,成本低,固定牢固,无缝隙,施工方便。2.3方案实施。(1)制作模板盒。确保模板盒尺寸符合图纸设计要求,模板盒定制、加工牢固,泡沫板包裹密实。(2)模板盒安装。确保安装牢固,安装位置、标高准确,偏差不大于0.5mm,安装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3)浇筑混凝土。浇筑前进行技术交底,严格控制浇筑方式;严禁浇筑过程中踩踏模板盒;严禁振捣棒触碰模板盒;发现模板盒位置偏移,立即进行整改。(4)模板盒拆除。按照施工方案及验收程序进行施工,模板拆除严禁硬拉硬撬,避免损坏基础;模板拆除尽量保证模板盒完整,可二次利用;使用提前安装好的提手将模板盒提出;清理孔洞内泡沫板;对孔洞进行防护。对模板盒拆除过程进行检查发现,模板盒拆除后完好率达到91.7%,基础预留孔洞施工一次拆除成功率均达到目标值。

3结束语

施工基础总结范文篇5

我国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依据参考国家制定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等规范规程,结合施工拟建地的现场状况,重点论述现场的原始工程地质水文条件,以提供工程地基基础施工的重要数据参数。

1.1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原则问题

1.1.1勘察理论与工作经验的联系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所能够涉及到的基础理论内容主要包括工程地质理论、工程力学理论和土力学理论等方面,我们必须明确的是以上这些理论知识都是建立半科学和半经验的基础上的,而岩土工程勘察问题的解决过程通常都是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通过利用相关技术人员的自身工作经验并结合施工拟建地的实际状况,合理组织建立起一种相应的本构模型,充分合理地运用勘察参数,经过判断确定结果的一系列过程。可以看出,勘察理论与工作经验的紧密关联对于岩土勘察工程实践是非常关键的。笔者认为,勘察理论与工程经验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应具有同等的重要地位,相辅相成。

1.1.2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与设计工作

的交流沟通问题根据我国《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的要求内容,建筑施工工程在进行现场岩土地质勘察之前,必须收集附有详细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施工总平面图,施工现场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以及拟建工程的性质、规模、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和地基允许变形量等有关资料。笔者认为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与工程设计工作之间的沟通交流非常关键,在进行拟建工程施工现场的岩土勘察工作时,要事先通过于工程设计者进行思想交流和沟通,勘察技术人员要充分理解设计者的设计意图,并弄清拟建工程的特性特点,这样做就可以尽量避免出现勘察工作与设计不符的情况发生,同时使得勘察工作有的放矢,有利于勘察技术人员提供一个最为直接有用的结果。

1.1.3严格控制岩土勘察工作的等级划分

岩土工程勘察是一项比较严谨的工作,在对岩土土质进行勘察工作时,要充分考虑到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量布置的情况,以保证拟建工程的施工安全性、经济合理性。具体确定办法要按照国家制定相应的分级标准,严格控制确定拟建工程的勘察等级、地基基础的复杂程度等级、拟建工程的安全等级以及重要性等级等,通过了解拟建工程施工现场的各种等级划分,才能够做到严谨控制现场岩土勘察工作量的布置。

1.1.4岩土工程勘察展开工作的经济合理性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在满足了基本的规范规程要求之后,还需考虑利用最为经济合理地勘察手段和工作量划分以完成勘察工作目的和任务。展开勘察工作消耗经济成本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勘察技术水平的高低。能否做到既经济又合理的岩土勘察,应被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人员给予足够的重视。

1.2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技术问题

1.2.1现场地基承载能力的确定

我国针对确定施工现场地基基础承载能力的方法主要可以分为载荷试验法、理论公式法、规范查表法三种。通常我们在展开岩土工程地基基础承载能力的勘察主要是由载荷试验或者是由其他原位法、理论公式计算法、规范查表法结合以往总结的勘察实践经验等方法综合利用确定。一般情况下,由荷载试验确定的地基基础承载力是最直接的同时也是最精确的,不过因为对施工现场的岩土勘察往往都会受到一些诸如场地、工期和成本等影响因素所限制,所以在工程中的应用还是比较少的,仅仅在比较重要的高级建筑施工中才会被采用。而理论公式计算法确定承载力的办法,主要要求的是对现场土质的抗剪强度指标的准确测定,抗剪强度的测定在实际工作中也会受到很多人为方面的影响,造成误差的可能性相对较高。因此,理论公式计算法仅仅是作为在岩土工程勘察实践工作中的验兑参考依据。查表法是建立在工程经验法基础上的一种办法,其主要存在的问题在于我们所面对的岩土勘察情况往往会不尽常见,毕竟我们能够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总结到的经验有限,许多施工拟建地的地区土质并没有足够的经验数据,导致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只能模糊估计取值,无法合理地确定承载能力。

1.2.2岩土土质压缩模量值的确定

工作经验告诉我们,粘性土质的压缩模量值相对比较容易确定,主要是经过室内的土质压缩试验分析确定即可得到。而砂质土体的压缩模量值的确定就比较困难一些,既没有国家制定的相关岩土压缩模量值的规范,也没有指定具体的确定办法,通常只有通过标贯击数试验计算、查有关工具书直接给出经验值或利用变形模量换算等方法估算,能够确定的岩土质压缩模量值都比较模糊,且三种办法的确定值还是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因此,如何能够确定相对比较精确的岩土土质压缩模量值也是今后我们工程勘察技术人员所要重点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施工基础总结范文篇6

关键词:工程测量;课程设计;教学改革;评价方案

《工程测量》课程是我院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面向土木工程、建筑学、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专业,本课程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工程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学会常规测量仪器的操作,了解测绘新仪器、新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同时熟悉地形图的应用,能够从事相关专业中的测量工作,具有使用各种测量仪器的的能力,更好地从事测量方面的工作,以便更加适应社会需求[1]。

1工程测量课程基本信息

1.1主要内容

《工程测量》课程主要内容: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测量误差、小地区控制测量、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及应用、建筑工程施工测量、道路工程测量、房屋建筑建筑物变形观测等[2]。该课程教学主体上分为两大模块: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主要教授学生测量基本理论与方法,实践教学主要是使学生正确熟练操作仪器并掌握相关的测量技能,具备解决工程施工能力。

1.2学时安排

我院的《工程测量》课程共48-64学时,3-4个学分,每学年有9个~11个班级授课,年修读学生300人以上。

1.3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工程测量》以建筑材料、建筑制图等课程为基础,同时又为建筑施工、砌体结构、地基与基础等后继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既是前面所学课程的延续,又是学习后续课程的基础,只有掌握了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并运用其它的专业和基础知识,才能熟练完成项目施工过程的技术指导和管理。

1.4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随着教学深入,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有:(1)学生没有吃透测量原理、不能很好的理论联系实际[3];(2)在实践操作中有诸多不合规范的操作习惯;(3)部分学生心态浮躁不得更适当的学习方法、不能潜心研究学术问题。例如:不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学习;(4)面对棘手问题不能够发散思维立足于新的视角合作的解决;(5)课程考核不能全面客观的反应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掌握程度[4]。2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设计思路课程体系与内容的改革围绕相关专业培养目标,以人才培养质量及人才全面发展、社会需求为导向,根据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特点和行业发展的新要求,不断探索和深化教学改革,做到课程体系改革与教学内容改革有计划、有措施、有特色的落实到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1)在理论教学上,教学内容吸取国内其他更高水平院校同行的先进经验;深入到社会项目上,与一线的技术员和专家共同探讨;优化和完善工程测量教学大纲,适当删减过时保守内容或者仅作简单讲述;(2)在实践教学上,积极加强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5];通过测量技能大赛、产学研结合等多种方法,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积极增加投入购置新型教学仪器设备,努力改善教学条件以满足教学要求;加强与生产单位以及测绘仪器销售商的交流;(3)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形成了以授课课件、实践操作录像等方法相结合的立体感官教学方法[6][7];严格要求学生遵守测量规范和操作程序、培养良好的专业工作习惯,提高学生们的专业素质;通过参加专业比赛,锻炼并检测学生的测量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测量专业知识;(4)另外,关注提高学生的“测、绘、算”技术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全站仪,了解GPS测量技术[8],学习CASS成图技术,让学生尝试结合EXCEL编写简单的计算软件;(5)在考试改革上,采用综合性笔试和平时性考核项目的多维度考核办法,不断探索优化更加客观的考核方式,以全面的反映出学生参与该课程学习的程度以及获得该课程总体知识、能力、素质综合成果的体现程度。

3工程测量课程目标

(1)掌握各类普通测量包括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和小区域控制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测量方法;并会正确规范熟练的使用各种常规测量仪器包括水准仪、经纬仪和全站仪;(2)会结合现行规程规范和选取合适的仪器,设计一般性的测量方案,并进行有效率的测量和内业处理包括建筑工程施工测量项目、建筑物变形监测项目。

4工程测量课程活动设计

4.1各类普通测量以分组比赛类型教学

下面以四等水准测量为例作介绍。(1)目的:使学生正确熟练的操作水准仪;使学生深入的掌握水准测量原理、四等水准测量的规范操作工序和规范的水准内业处理,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提高实操水平;(2)活动安排:水准测量原理、四等水准观测方法、内业处理流程、学生练习水准仪、普通水准测量实验,计划4课时;分组完成四等水准外业、内业,提交成果资料,计划2课时;成绩和总结,评定成绩并总结问题、分析原因,计划2课时;(3)评价方案:仪器操作与观测方法占30%,观测记录和内业处理占30%,观测记录和内业处理,占30%;小组总结报告占30%;出勤占10%。

4.2建筑工程施测量以案例分析来完成教学

下面以民用建筑施工测量为例做介绍。(1)目的:了解施工测量任务、特点及测设的基本工作;掌握测设点的平面位置的方法和施工控制测量的方法;掌握民用建筑施工放样流程;(2)活动安排:课堂讲解施工测量任务、特点及测设的基本工作,计划2课时;课堂讲解测设点的平面位置的方法和施工控制测量的方法,计划2课时;观看民用建筑施工放样现场教学视频,课堂提问学生,总结分析施工放样流程,学生完成案例分析学结,计划4学时;(3)评价方案:课堂提问占40%;民用建筑施工测量案例分析学结占50%;出勤占10%。

4.3建筑物变形测量以完成项目类型教学

(1)项目目的:使学生了解建筑变形测量的意义与重要性;理解建筑物变形测量的施测内容与测量方法;熟悉建筑物变形测量项目的整个流程;(2)活动安排:收集该项目相关的资料,了解此建筑物的变形情况,配置测量仪器,制定观测计划,计划2课时;布设水准点、观测点,做垂直位移测量,计划2课时;布设控制点和工作基点,做水平位移测量,计划2课时;处理数据,整理项目成果,并给出项目结论及建议,计划2课时;(3)评价方案:外业测量占30%;观测记录和内业处理占30%;项目总结报告占30%;出勤占10%。

5工程测量课程学习评价方案

理论考试内容围绕教学大纲进行,在学期末组织学生考试。其他考核项目在授课期间进行。制定如下考核方案:(1)综合性笔试,占总评成绩比重50%,评分标准依据参考答案评分;(2)小组数据和总结报告,占总评成绩比重10%,评分标准是水准测量占25%、角度测量占25%、距离测量占25%及小区域控制测量占25%;(3)建筑工程施测测量案例分析总结,占总评成绩比重10%,评分标准是民用建筑施工测量案例分析总结占50%,工业建筑的施工测量案例分析总结占50%;(4)建筑物变形测量项目成果书面材料,占总评成绩比重10%,评分标准是成果精度统计及质量检验结果占30%,变形测量过程中出现的变形异常和作业中发生的特殊情况汇总占20%,变形分析的基本结论与建议占30%,附图附表占20%;(5)课程论文,占总评成绩比重5%,评分标准是把握测绘科学前沿动态占40%,内容充实可靠占50%,论文形式要素正确占10%;(6)出勤,占总评成绩比重10%,评分标准是旷课、迟到、早退酌情扣分。

6总结

结合工程测量课程特色和学习目标,在非测绘专业的工程测量教学实施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分别从不同知识板块设计教学活动,并在课程考核上注重“多维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才能更加客观全面的反映出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以及获得知识、能力、素质等综合成果的量度,这样才能更好的达到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果,为社会培养出适应企业需求的技术型人才。

作者:许善文 唐小方 单位:广东白云学院

参考文献

[1]岑敏仪.土木工程测量[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颜为莉.探究工程测量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措施[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6):136-137.

[3]许善文.浅谈关于土木工程专业的水准测量实践教学方法[J].科技资讯,2016(3):118-121.

[4]陈晓刚,赵海云,林辉.MOOC背景下建筑类专业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策略[J].测绘通报,2016(4):128-132.

[5]田桂娥,吴长悦.测绘实习基地的建立与完善[J].山西建筑,2016(10):246-248.

[6]宋岩.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类专业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2):69-71.

施工基础总结范文篇7

[关键词]高速公路;工程施工;计量工作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及建筑技术的创新,高速公路工程施工期间,需要积极开展计量工作。对于这方面高速公路工程施工提高了重视,施工计量工作的开展,主要是针对工程建设相关合同及计量规范等为基础,积极对实际施工进行工程量审核,同时将工程量计算数据进行分析,积极为分付工程款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施工计量工作其审核结果可作为项目成本控制及资金应用重要参考条件。高速公路施工计量工作对高速公路施工具有重要影响,保证施工计量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高速公路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施工单位及工程监理单位对施工结果评估的准确性。

1高速公路工程施工背景介绍

某省为更好地发展城市化建设,从A市至B市拓展高速公路建设,该高速公路为II公路施工项目。该项目涉及范围非常广泛,本身包含很多小型项目,同时为尽快完成公路修建,其工期确定时间比较紧张,为高速公路施工带来一定的难度。高速公路施工期间,注重工程计量工作的开展,工程计量是高速公路施工单位顺利展开公路施工的重要保障,利用科学合理的施工计量,帮助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单位对进度款项申请进行调整,采用位移方式,保证施工计量的准确性与及时性,为高速公路工程施工期间拨付工程款提供依据。主要针对该工程为研究背景,对高速公路工程施工计量工作展开研究,及时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探讨。

2工程计量

高速公路施工期间,其施工过程的控制以及综合性评价非常重要,这个过程被称之为工程计量。所谓工程计量,主要是对高速公路工程施工中工程款的运行进行管理。高速公路施工工程计量对于期间产生的各种费用、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质量等进行科学监管,并且利用特定的计量方式展开计量,工程计量对高速公路施工至关重要,是保证公路施工质量的重要基础[1]。工程计量过程中,需结合公路施工为基础,进行全方面的建设义务与权利展开科学划分,同时明确权责,采用系统的程序化管理,保证工程计量的准确,同时规范公路工程施工。公路工程施工复杂多样,需多种施工技术,公路施工期间,安排专门人员对工程进行检验,相关建筑部门针对工程检验方面提出很多规定,所以专门检验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签订的合同规定执行检验工作,选择适当的施工方案,保证工程计量的精准度,同时确定计量单位,规划计量内容与范围,选择适当的计量方法等。在此基础上还需积极询问监理工程师对于工程检验的建议,保证公路工程施工能顺利、安全的完成施工,计量准确公正、客观及时。支付与计量之间的项目不能出现问题,仔细检查分析,保证其不存在任何隐藏问题,尽量杜绝复检行为出现,或计量期间出现超检、漏检等现象,这样都会为后期的质量埋下隐患[2]。

3高速公路施工计量工作运行程序介绍

对计量工作而言,计量质量直接对工程施工质量产生影响,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完善工程施工的重要条件。工程计量期间,须遵循基本的计量程序,首先进行工程计量申报,申报过程之后进入到现场测定计量中,紧接着认真填写相关的工程计量报表。3.1计量申报。开展计量工作期间首先需要进行计量申报,计量申报需要承包人为主体,及时对需要计量的目录及现场进行总结,同时填写现场核查表。核查表填写完成之后,进入到驻地的总监办进行质检资料工作办理,根据检查的具体目标为基础,不断对资料进行核对,对是否完成、没有完成等方面进行现场检查,承包人应结合现场核查表数为基础计算申请表单,计算申请的中间计量单等,还应去驻地办进行签证,得到签证之后去总监办,确认签字后进入项目办程序[3]。3.2现场测定计。量现场测定计量期间,需要双方都到场,承包人与监理人,监理人对统计的计量结果进行考察与修复,保证计量结果准确,详细确认之后承包人与监理人双方签字。3.3详细填写工程量相关报表。工程量报表的填写环节十分重要,工程量计量报表填写需要如下程序。承包人提出计量申请,或监理工程师发出计量通知等→承包人提交相关计量资料→监理工程师对资料进行仔细审核→监理工程师结合上报资料为基础,及时检查其中的计量结果是否符合规定(是予以通过、不是予以否定)→监理部门与承包人之间形成共同合作关系,对计量工作共同承担,同时计量结果准确统计分析→承包人如果对计量结果没有任何异议申请填写中间计量表→承包人对计量结果存在异议→监理工程师进一步对计量结果进行检查并且记录,没有异议谈些中间计量表,存在异议监理工程师与承包人共同计量,直到结果没有异议为止。

4计量规则

对于高速公路施工计量,需要遵循相关规则才能顺利计量,对其中土石方的量计量期间,计量单位为m3,计量需严格按照施工图纸为基本标准,利用总量为基础,科学控制施工计量,如果工程设计期间,施工方案或设计图纸等出现调整或改善,承包方需要及时向上申请,对设计予以改进完善[4]。这期间一定要注意,必须保证投资方与监理方全部审核统一、签字之后才能进行修改,并且开展相关的计量工作。公路施工中,计量必须按照全方面核实规定为基础,注重计量内容的搭配,如果设计期间需要进行大范围的变更,承包单位必须申请重新进行施工设计调配,如土石方施工计量期间,如果土质存在问题,或路基建设期间出现不可抗力因素等,不能正常进行施工填筑,这期间就需申请重新设计施工方案,得到批准之后重新投入到计量工作中。

5高速公路工程施工计量工作存在的问题

如今,我国城市化建设脚步不断加快,工程都是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以工程具体情况为基础,依托招标手段,获取工程施工文件,获得公路施工权。制订公路施工方案期间,须按照签订的合同条款为基础,从中保证工程计量工作的顺利,准确性、及时性均需要充分体现出来。高速公路施工工程涉及范围及施工量巨大,所以受影响因素也比较多,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工程计量期间,经常会出现清单项目不准确,计量不合理等现象。包含漏计、错计等问题,甚至还存在计量资料不够齐全、重计问题。以上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工程计量的速度,甚至为工程资金的正常流通造成阻碍或制约,导致工程施工项目不能正常施工。5.1业主方。业主方工程施工计量中,较易出现问题的地方主要在施工设计方案方面,施工设计方案不够合理,设计人员并没有深入到施工现场进行地质勘察,或到施工现场之后,地质勘察质量不够达标,对于其中的精度以及深度等勘察不够全面。施工图的设计与实际工程量计量中,清单工程量不一致,导致工程计量期间出现严重的归类或计算等错误。业主方面对公路工程施工的质量及施工进度关注过多,工程计量方面重视不够,计量数据资料等不能及时上报到有关部门,同时审核批复索赔等存在问题,对于工程计量的变更或缺项单价等处理不到位,造成严重的阻碍。5.2公路工程施工单位。公路工程施工单位,是推动高速公路在工程快速施工及发展的重要动力,施工单位最终目的为获利,正因如此,一些施工单位过度重视经济利益的获得,就忽略了其中的影响因素,盲目加快工程施工速度,没有及时进行工程计量,对于施工期间产生的各种变更索赔等信息避而不见,加上本身重视不足,缺少一定的处理手段,后期工程变更完成后,进行工程计量,对相关计量手续等进行办理。索赔条款掌握不够充分,不能正确得到相应的工程计量补偿。

6改善高速公路工程施工计量工作的相关建议

6.1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高速公路建设期间,工程计量工作的开展需要完善的管理体系作为基础,保证工程计量的顺利进行,结合工程施工具体情况为基础,积极对管理体系进行优化改革,保证高速公路工程施工计量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工程计量管理体系中,积极采取精细化管理模式,全方面对工程量所有细节进行准确仔细的计量,尤其是施工计量工作中支付管理体系,科学划分计量中的任务,保证工程计量工作的顺利进行。精细化管理模式下,将公路工程计量任务进行科学划分,确定详细的管理内容,并且对其中的工作程序及计量标准等进行规范,保证工程计量数值的准确。针对公路施工中路基施工来讲,其经常出现桥涵基坑挖取问题,造成计量支付出现问题,或土方沉降问题等,都会对计量支付产生影响。6.2加大计量支付管理力度。不断加大支付计量管理方面的力度,提高度这方面的重视。针对公路工程施工来讲,计量清单其支付管理需要遵循相应的原则,不断探索适当的方法。全面对施工图纸进行掌握,清楚了解所有条款内容。施工人员签订的所有施工合同,均须清楚记录,认识到账目管理的重要性,保证工程计量支付工作能够更加顺利的开展。工程计量人员必须对建筑情况全面掌握,没有落实相关工作前,计量工作人员及时将信息进行汇报,尤其是涉及到的工程量。选择书面的形式承包给业主及监理部门。工程计量支付体系中,若出现问题须及时采取措施对其处理,及时防治问题恶化,坚持做到防患于未然。6.3按照计量具体程序开展工作。计量工作的开展,须按照相关程序为基础,填写中间交工证书,监理工程师根据中间交工证书展开认真详细的计量审核工作,保证在不同的问题基础上,对其进行签字。中间计量表填写期间,保证工程实际勘察及测量等准确,并且公式核算认真,信息准确、全面。

7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高速公路工程施工计量工作的开展,不断完善其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具体施工需要为基础,积极从管理程序及支付手段等方面进行优化,提高工程计量质量,为高速公路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天飞.高速公路现浇桥梁支架施工质量及安全控制分析[J].四川水泥,2017(7):271.

[2]周帅.高速公路工程计量支付的现状与改进研究[J].低碳世界,2017(15):227–228.

[3]廖腾达.高速公路工程施工计量工作的加强措施[J].交通世界,2017(10):134–135.

施工基础总结范文篇8

【关键词】地基处理;地基结构设计;桩基础

建筑地基处理具备复杂性、严重性、困难性的特点,实际工作中,需依照不同区域地质条件不同合理设计地基结构并选择地基处理技术,以确保地基施工过程的安全性,使其达到最佳的建设预期。地基施工中,结合施工需求合理选用DCC灰土挤密、碎石桩结合强夯等地基处理技术,有利于地基处理效果强化,为建筑上部施工提供更有利的施工条件,同时发挥提高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及经济性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建筑地基处理及结构设计要点进行系统性总结。

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优化选择是确保建筑地基工程质量的关键,正式施工前,结合建筑工程设计方案、施工现场勘查结果,选择最佳的地基处理技术,将现阶段建筑工程施工常用的地基处理技术总结如下:1.1排水固结技术。排水固结技术多用于建筑工程软土地基的处理,主要是由于软土地基中土壤含水量较高,通过排水固结可显著提高地基荷载能力及稳定性。使用排水固结技术进行地基处理时,需在地基内设置排水系统,排水管道多纵向安装,以借助地基上部建筑结构施加的压力,促进软土地基内多余水分充分排除,提高地基荷载水平。实际工作中常将排水固结技术与强夯技术结合应用,以实现更优的地基加固效果,在强夯过程中,土壤内水分也可有效排出。若采用该结合技术方案,需重点关注夯击深度及频率的选择。1.2DCC灰土挤密技术。DCC灰土挤密技术需与深层强夯技术结合使用,地基经强夯处理后,使用螺旋钻机将灰土注入土体当中。灰土成桩的同时进行强夯作业,不断锤击桩基扩大桩径,使灰土与桩尖土充分融合,形成稳定性更优的复合桩。为有效削弱地基的湿陷作用,在实际施工中需适当调整打孔结构,以防止地基变形,提高其荷载能力。有实验表明,使用DCC灰土挤密技术最高可将地基承载能力提升至原来的7倍,扩大地基深度5~40cm[1]。但需要注意,该技术应用存在限制条件,其作用效果在湿陷性黄土地质条件中的发挥更为充分,而在其他地质条件中作用并不明显,因此需根据建筑工程所在地的实际情况酌情选择,图1为DDC灰土挤密施工灌注桩剖面。1.3碎石桩结合强夯技术。地基处理中将碎石桩与强夯技术相结合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地基荷载能力及强度,确保排水固结作用效果发挥到最佳。施工过程中,依照碎石桩分布位置使用专业机械进行强夯施工,合理控制冲击力大小,将碎石桩充分击散,促使碎石不断挤入周围土层当中,提高周围土层中碎石密度。该技术施工要点在于强夯环节的把控,要求严格控制强夯深度、轻度及频次,避免出现过大的夯击误差反而影响地基稳定性。其中,夯击强度可依照夯击深度、地基实际荷载能力、土壤条件等确定,夯击深度则需要根据土层厚度、湿陷性等级进行确定,图2为碎石桩结合强夯技术施工流程。1.4换土垫层施工技术。换土垫层施工技术对建筑工程所在区域的地质条件有严格要求,若施工当地地质层较薄,可选用该地基处理基础。换土垫层施工技术原理为,将原本的软弱土地基及不良土层替换为密度高、强度大、抗腐蚀加压缩能力强的矿渣、碎石、灰土等材料,以提高地基综合性能。该技术在使用时需结合建筑工程建设要求及地基基础特点,科学确定各类换填材料的配比,通过机械作业法将换填地基夯实,保证其充分承担来自建筑上部结构的荷载及地震作用。1.5注浆法施工技术。注浆法施工技术在当前建筑工程地基处理中应用非常广泛,其原理为改变土壤原本结构而发挥加固作用。注浆法的施工设备相对简单,主要设备为钻机和注浆机械。地基处理过程中,在目标区域安装钻机,并使用高压灌浆设备箱土层内灌注化学浆液,以改变原本的地质结构,强化地基。1.6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及粉喷桩处理技术。水泥粉煤灰碎石材料硬度大,是一种非常坚固的建筑施工材料,将其与粉喷桩相结合,可形成复合型地基,以提供更强的稳定性和荷载能力。该地基处理技术可有效解决基层液化问题,提高建筑地基稳定性,以应对泥石流、暴雨等极端自然现象。水泥粉煤灰碎石桩与粉喷桩相结合,能够将来自地上的荷载合理传输至地下深入,以有效削弱地基承受的冲击荷载,减少地基沉降。1.7强夯技术。强夯技术属于地基处理的一类基础技术,其直接利用专业设备,对土层做夯击处理,以强化软土地基的平整度及荷载能力。强夯施工过程中会引发较大的噪声,且会提高施工区域地基坍塌的风险,因此该技术目前多与其他地基处理技术结合使用,且多被用于远离居民区的建筑项目当中。1.8堆载预压技术。堆载预压技术利用沙土向软土地基进行加压,通过固结沉降,促使软土地基的强度达到建筑工程建设要求。预先度软土地基进行堆压处理,可有效降低建筑后期发生地基沉降的概率。在使用该地基处理技术时,需重点做好堆载材料选择及荷载计算工作,若荷载过大,会导致地基结构受过度破坏,或荷载过小,无法有效发挥预压作用。综合看来,堆载预压基础施工操作便捷,地基加固处理效果优良,因此有着较广的适用范围。

2不同地基处理技术对比

表1总结了常见建筑地基处理技术的分类及适用条件,可供建筑工程地基施工活动参考。建筑工程地基处理技术的选择除结合施工当地的地质条件及施工条件外,还需重点关注技术操作的经济成本。在同一施工条件下,选择不同的地基处理技术可能给施工成本、施工进度造成不同的影响。因此综合适用条件、使用成本等因素,对不同地基处理技术的优缺点进行总结,以指导地基处理技术选择工作的科学开展。(1)强夯法因施工流程及使用设备简单,无须额外的施工材料支出,因此其在众多地基处理技术中有着较高的经济性,其成本一般可较桩基类处理技术低2~4倍。(2)钻孔压浆桩技术多被用于填土、粉土、粘性土、砂土等地基当中,可提供较相同尺寸预制桩更高的承载能力,施工效率较普通桩高50%左右,因此经济性较强。(3)钻孔灌注桩的适用范围较广,单桩承载力高,相较于预制桩,其涉及的钢材成本更低,因此有利于施工总成本的控制。相比强夯类技术,其还具备施工噪声小的优势,若建筑项目处于市区内部,可优先选择该类方法。(4)砂垫层法同样具备施工流程及设备简单的特点,但由于过程中需使用大量垫层材料,考虑到材料运输成本的控制,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若施工场地附近存在材料供应点,可优先选择该方法。(5)排水固结法的工艺流程相对复杂,所需的施工设备众多,对施工场地要求较大。以上特点导致排水固结法的施工周期延长,并带来更高的施工成本,需慎重选择。

3结论

总之,建筑地基处理及基础结构设计对于提高建筑整体质量来说至关重要,实际工作中需结合施工现场条件及建筑特点合理选择地基处理技术,以此来保证地基强度及荷载能力达标。另外在选择具体的地基处理方式时,应兼顾有关方法的经济性,使得地基处理发挥出最高的综合效益,在施工条件相同时优先选择钻孔灌注桩、灰土挤密或综合性地基处理技术,以帮助降低施工成本、缩短施工周期。

参考文献

[1]周帅.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探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9):46-47,50.

[2]赵保丽.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基础设计解析[J].中国住宅设施,2019(12):44-45,62.

施工基础总结范文篇9

更要有规范的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思想、行为、组织、方法,努力将自身工程质量管理系统建立起来,才能解决后续的公路工程施工质量问题。

2公路工程施工质量问题特征

2.1公路工程施工质量问题的复杂性

公路工程的施工过程涉及多个方面,所以其相关的施工质量也需要将各方面都协调好才能保证整个公路工程系统质量。只关注某一点或某一个方向,不能把控全局,就很容易造成系统工程质量问题。从这一方面来说,公路工程的质量管理过程是复杂的,相应的引发公路工程施工质量问题的因素也非常复杂,从而造成对这些公路工程质量问题相关的性质判断、问题分析、结果处理的复杂性。举个简单例子:地质勘察工作不到位、路面基础施工问题、图纸设计问题、道路铺设材料问题,都有可能造成公路工程出现质量问题,严重者可能会引发道路交通事故。可见,在工程建设问题上存在同一个表现形式由不同原因引发的现象,所以在出现公路工程质量问题时,必须在认真调查、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复杂的诱因进行合理判断,只有明确问题本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1]。

2.2公路工程施工质量问题的严重性

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问题有轻有重,轻者引起工程成本上升,重者引发安全事故,甚至留下隐患,在日后公路的使用过程中引发重大交通事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因此,无论是从经济效益上来说,还是从工程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上来说,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都应该得到重点关注,应努力避免因为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问题引发的工程成本增加或工程隐患的遗留,为我国道路交通的安全使用做好最基本的保障。

2.3公路工程施工质量问题的多变性

公路工程施工质量问题都是在公路使用过程中逐步凸显的,也就是说,随着使用周期而发生了质量问题的,最明显的就是公路路面的裂缝问题,它受到当时当地环境温湿度的密切影响。温湿度适宜裂缝消失,不适宜裂缝显现。在对公路工程施工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时,还要结合公路工程施工质量问题的多变性,考虑质量问题出现的条件,在处理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将此类问题修正到可控范围内。

3公路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分析

3.1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不遵从正常建设程序

公路工程建设需要经过可行性研究、规划审查、环评等各种评价审核、勘察设计及审查等繁杂手续后,才可进入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但是,在现实过程中出现不论证不调查,最基本的地质勘察工作都没做到位就仓促上马,施工过程中人为因素控制工程质量,不能严格按照相关工程建设标准操作等现象,这些具体问题都给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留下不少质量隐患甚至后果严重[2]。

3.2公路工程建设相关地质勘察、设计工作不过关

地质勘察工作作为各项建设工程的基础项目,需要经过初次勘察、详细勘察等流程。初次勘察是在可行性报告、建设方案基础上对初选公路路线进行勘察,主要任务是结合公路工程地质的条件选择最优的路线解决方案,并编制初步设计所需全部工程地质资料;详细勘察主要是依据相关的公路工程建设原则、设计方案、技术参数,针对公路线路进行详细工程病害勘察,采集完整的公路工程地质资料,对初次勘查资料进行补充核对,明确重难点路段的地质特征。由此可以看出,公路工程地质的相关勘察工作是公路工程施工的基础,若勘察工作不够细致,不够准确都会给施工提供错误的参考,进而引发一系列质量问题。在公路工程的设计阶段,出现设计方面问题,如考虑不全面,设计结构不合理、计算不准确、关键部位设置不严谨,都会在后续的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引发一系列的质量问题。

3.3公路工程建设中的地基处理不到位

公路工程中对软弱土、冲填土等出现不均匀状况的地基处理不当或未进行处理,都会引发严重的质量问题,所以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要重视地基处理问题,根据当时当地的现场情况,结合相关技术标准以及设计措施综合考量,将公路地基处理好,以保证公路工程施工质量。

3.4公路工程建设中使用的建筑材料不过关

公路工程建设过程周期不定、场地不定,对需要使用建筑材料管理如果不到位的话也容易出现因为建筑材料不合格所引发的质量问题,如:水泥保存手段不合理,导致水泥受潮失效甚至过期,这就会使得在后期进行配比时出现配比错误,进而影响工程使用的混凝土性能不足。

3.5公路工程建设中存在施工工艺和管理问题

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还有很多质量问题是由于工程施工、管理问题造成的,比如:由于参与建设施工人员不熟悉图纸或根本就不按图纸进行施工,导致各类结构性问题的出现,甚至出现不按照相关操作规程、标准规范施工的情况;又或者施工管理系统不健全,缺乏相关人员、制度等进行专业化管理,不重视施工工艺的技术交底和施工质量的检查验收等问题。这些都会导致公路建设工程存在质量问题[3]。

4公路工程施工质量问题解决措施

4.1认真处理

公路工程施工质量出现问题后,相关的后续问题处理也要认真对待。在质量问题发生后,应立即组织力量进行调查处理,确定质量问题的影响范围、发生原因、问题的性质,然后进行相应的分析处理,找出问题所在,确定发生问题的环节,认真进行补救。处理结束后,根据相关操作总结经验;对于部分质量问题无法或者不需要进行补救的,如建筑工程出现错位,此类问题纠正困难大而且还会引起重大损失,所以要联系相关单位专家进行论证,在保证不影响工艺和使用要求情况下就可以不做处理;对于部分轻微性质的质量问题,如路面的麻面,若可通过后续工程的弥补,在此就可以不做处理。但是,总体上来说对于质量问题,要针对现场施工情况进行客观分析,结合相应的计算、论证才能确定处理方案,且不可盲目想当然地进行操作,要避免掩饰问题或扩大问题。

4.2认真检测

公路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处理完成后,要通过正规的手段和机构进行检测鉴定,确保相关的质量问题经处理后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问题处理后,通过检查验收来确定是否还留有质量隐患,相关的检查验收仍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规范进行,通过不同途径获取较为准确的数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质量问题处理达到效果;而对于现场工作检查验收不能满足要求的,要借助专业机构、仪器、人员进行正规检查检测。

4.3认真总结

对于已经出现质量问题的公路工程,要在正确分析、认真总结的基础上,妥善处理质量问题,降低损失减少引发事故的隐患。在质量问题处理完成后,要适时总结经验教训,努力在以后的建设施工过程中避免同类问题的频发;同时,注意结合公路工程的实际工作条件,认真分析总结,为后续工程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5结语

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会碰到各种类型的质量问题,要认清各类型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结合相关工程工作经验进行处理。重要的是在质量问题处理完成后,要形成系统完整的书面资料,包括质量问题的原始资料、相关的实测参数、质量问题的分析、问题处理的依据及方案、最终的处理措施,以及相关的检查验收记录或检测试验报告、质量问题结论总结报告等,为以后的生产工作提供细致参考。

作者:杨永强 单位:甘肃路桥第三公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董霖.公路工程施工中的技术要素以及质量控制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7):250-251.

施工基础总结范文篇10

1.水利工程大坝基础常见问题分析

针对国内水利工程进行总结分析,总体上看,坝基岩石的强度一般较高,与混凝土重力坝大体具有一致的建设标准,受断层影响,施工中需要加强质量问题控制,分析如下。第一、软弱夹层状况分析,该夹层中,力学性能相对较小,抗剪强度仅为0.23-0.33,变形模量也仅为0.02-0.04GPa。相比于周边岩体的力学参数,明显偏低,导致坝基整体抗压能力较差。第二、坝基渗漏状况分析,水利工程中,坝基的岩体抗渗效果一般较好,根据当地地质状况,对F1、F2层需要进行贯穿坝基控制,该环节中裂痕、渗漏问题较为常见,需要引起重视。第三、岩体错位状况分析,大坝建设施工中,岩体强度高,但是变形模量小,两岸的拱座岩体中,软夹层较多,易发生错位等质量缺陷。

2.基础开挖环节分析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一般地处偏僻山区,受周边岩层风化状态等影响,其结构、断层面等存在诸多不同,对大坝的稳定性影响较大,尤其是潜在地震区域的坝基选址中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2.1开挖方式

大坝基础开挖一般为台阶式处理控制,其宽度、高度需要综合坝体的抗滑性能、安全性能分析,为了实现基础开挖与对应标准匹配,设计中,需要将坝基面进行上斜一定角度,一般为7度,实现坝基的稳定状态。此外,针对泄洪期间雾化的状况,为了避免雾化导致的岩石侵蚀,需要进行边坡开挖施工期间的有效处理,避免后期安全隐患。

2.2开挖高程

基坑开挖环节中,若两岸高程坝的高度过大,需要根据基岩施工性能等进行河床改进,若间隙夹缝过大、裂痕明显,会引起后期基面风化。其具体表现为:表面岩层的裂痕加剧、完整性降低。对大坝建筑使用的岩体需要进行合理选择,如岩体的岩性、完整性、风化厚度等等。针对河床溢流坝区间而言,需要在开挖高层上进行高度控制,一般为65m左右,对两岸挡水坝的距离需要进行增加提升。

2.3地质缺陷问题分析

坝基施工中,断层、软夹层状况较多,处理时,需要根据实际状况进行对应分析,一般借助掏挖处理。断层开挖中,需要延伸至坝体外界3-4m。对软弱夹层进行掏挖作业中,需要将深度进行合理控制,一般深延至软夹层的1-2倍,针对断层交汇区、夹层密集区等进行重点监督管理。

3.坝基渗流问题分析

3.1防渗帷幕的设计选取分析

水利工程中,防渗帷幕为较为常见的排水设置,一般将将其置于坝基上游灌浆位廊道位置处,需要与坝肩、山体进行合理的顺延方向控制,达到合理蓄水位、地下水水位交接145m处时停止,一般帷幕长度为549m。帷幕施工中,需要保证排列形式为“一”字形,其位置处于二道坝基的灌浆廊道处较为合理,可根据山体走向进行扩大延续,长度为30m左右,且需要控制防渗总长在295m之内。水利施工中,防渗帷幕的设计原则分析如下:河床坝基位置透水率应为q2Lu,坝肩、山体和水垫塘透水率应为q4Lu。一般情况下,工程的防渗帷幕为单排孔的形式,河床、右岸需要保证沿着河流的方向进行孔的定位,借助固结灌浆法进行防渗帷幕施工,孔深一般不低于13m,其原因在于提高坝基岩体的抗渗效果。灌浆操作中,孔多为垂直方向设置,间距2m。根据国内水利工程项目的总结分析发现,河床、右岸一般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能,其他部位的透水性一般。为此,可借助悬挂法进行防渗施工,坝基帷幕需要在30m以上较为合适,且封闭帷幕深度不低于16m。施工处理中,需要根据实际状况进行灌浆的孔段设置,采取对应的孔内循环灌注、分段钻灌的方法控制。浆材等需要保证型号规格满足施工要求,一般选5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进行帷幕施工,表层施工中,灌浆压力一般为1-2倍普通部位的数值。

3.2基础排水的设置分析

水利施工中,大坝的基础排孔作用较大,是降低坝基扬压力的关键设置。为了满足坝基扬压力需要,一般基础排水孔需要设置在帷幕后,根据水垫塘状况、附件形式等进行封闭排水孔处理。封闭抽排设置区域内,一般纵横设置3排排水孔,保证封闭排水效果良好。设计排水口时,需要根据参数变化进行处理:孔径范围为90~113mm,孔距3m,斜孔角度为75°。辅助排水孔的设置中,一般为垂直设计,对应孔深根据帷幕的60%左右进行改动处理,封闭排水孔深度为12m,辅助孔深9米。坝基的渗流处理中,分析后发现对应软弱夹层的抗渗破坏力较低,临界渗透比不超过6.2。因此排水孔的设置中,一般需要进行软夹层的避让处理,防止渗漏状况的发生。3.3设计方案的选取坝基渗漏问题对整体工程项目的危害较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设计中,根据坝基消力池稳定性进行方案设计,对渗漏量、渗漏系数等进行合理选取,实现软弱夹层的合理控制。河床渗流的特点如下:高处低、稳定性差、水头高,导致设计工作的难度较大。针对水利工程状况,排水方案的选取较为关键。

4.特殊地基的新工艺分析

水利工程的特殊性、重要性增加了大坝的施工难度,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安全施工等要求,需要对大坝的施工工艺进行全面掌控,水利工程地域广、分布范围大,加强对特殊地基的研发讨论,实现特殊地基的新工艺控制具有重大价值,具体分析如下。

4.1强透水层的防渗分析

水利工程中,其地基施工中的强透水层包含砾石、卵石,需要进行开挖清除处理,接着进行混凝土、黏土的置换操作,填充后形成截水墙。其次,借助冲击钻进行大孔径孔的钻取,填充黏土、混凝土后进行防渗墙的建立,还可以借助高压喷射灌浆的方法施工,对应建筑处水泥防渗墙。

4.2可液化土层的分析

水利工程中,大坝的地基施工常见可液化土层的状况,其处理方法分析如下:第一、分层振捣,保证压实性良好;第二、对科夜话土层进行立砂井、灰土桩设置;第三、开挖后填充高强度的物质;第四、对混凝土进行可液化土层的封闭施工。

4.3软弱夹层的处理分析

软土夹层主要特点:含水率高、透水性差。导致水利工程中该基础土层中含水率甚至高达70%,抗剪强度较低,其处理方法总结如表1所示。

4.4坝基涌泉状况处理控制方法分析

对于现代水利工程而言,坝基涌泉的危害较高,土坝受管涌状况影响,导致坝体自身稳定性下降,对应混凝土浇筑较为关键,一般借助能排则排、能堵则堵的方法进行控制。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