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保健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17:18:03

日常保健论文

日常保健论文范文篇1

【关键词】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因子分析

1引言

西藏地处我国西南地区边陲,其经济水平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西藏经济的发展,西藏城镇居民收入结构也逐年增加,与之相应的消费结构也发生了转变,论文将利用因子分析法将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中的八个指标作为因子对西藏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分析。

2西藏城镇居民总体消费现状及趋势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自1999年以来,西藏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都有了显著性提高,且二者一直保持正相关性,1999—2014年西藏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性支出由5306元增长到16721元,增加了11415元,增长了2.15倍。这16年间只有2002年和2006年西藏城镇居民收入出现了负增长,其中由于2002年处于西藏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高速发展期间,因此对于收入的下降没有对居民的消费造成影响。另一方面,表1说明:衣着消费逐年呈下降趋势,医疗保健呈下降趋势,这得益于国家城镇居民医保政策的建立和普及,医疗支出对于家庭的压力逐渐减小,同时相对于内部城市西藏居民的保健意识还是比较薄弱,因此医疗保健支出呈现出了下降趋势。

3基于因子分析法的西藏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论文利用SPSS进行因子分析,对1999—2014年的西藏统计年鉴西藏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共有八项指标进行分析,其中八项指标分别为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障、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其他商品和服务。通过SPSS计算出个消费指标间的相关矩阵,结果显示大部分变量之间相关系数较高,例如食品与衣着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875,同时食品与居住、家庭设备用品、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的相关系数均超过了0.79。所以我们认为西藏城镇居民的消费中的八项消费指标间存在多重共线性性,因此适合做因子分析。根据样本数据求解,可得两个因子的特征值均大于1,同时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3.885%。表2成分矩阵由于因子旋转前后的成分矩阵变化不大,则我们选取旋转前的成分矩阵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大部分的因子解释性较好。我们将“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其他商品和服务”称为第一基本因子,可以看出“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的载荷均大于0.9,这表明第一公因子对这几方面的消费解释较好,同时第二公因子对于“医疗保健”的载荷高达0.967,然而与其他七个消费因子负载小。论文中得出的成分矩阵与其他省份因子分析所得结果略有不同,例如苗俊红在《基于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的海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1]一文中得出,第一基本因子对于食品、衣着、居住等方面的解释性较好,因此称第一基本因子为基本需求因子,把另两类因子分别称为享受因子和医疗教育因子。但是论文中只有两类因子,并且两个因子所能解释的消费因子差距较大,但是笔者认为这与西藏独有的人文风俗有关,西藏人民热情好客,时常几名好友聚到一起喝酒唱歌,所以别的省份的享受型因子在西藏多为日常的支出。另外,由于西藏地区海拔高,气候条件恶劣,长期高寒缺氧,居民健康保健观念较弱,人们易患病,且治愈时间长,因此在做因子分析时“医疗及保健”会更容易独立地被一个因子所解释。

4结论及建议

通过以上对西藏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的分析,针对地区消费情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的建议。①提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收入是影响居民的消费结构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居民收入的增加,必然会促进消费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向更高的层次迈进。②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近年以来,医疗、教育、住房等价格不断走高,未来的不确定性增加,使得西藏地区城镇居民在消费的时候有所顾虑,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居民消费的积极性,因此,这就促使政府方面应该加快建立和完善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③引导居民合理消费,提升居民消费观念,使居民的消费结构朝着健康丰富、合理有益的方面发展。

作者:刘颖 单位:西藏民族大学

日常保健论文范文篇2

本学期的主要工作及成绩如下:

定期更换家长园地的内容,努力做好家长工作。每两周出一期家园联系卡,注重对幼儿的家访,平时更是不放弃与家长交流的机会。利用家长会、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等进行面对面的交谈,使得家长及时全面地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也使得幼儿园及早得到家长的反馈信息。尤其是小一班,作为双语实验班,做好日常工作及实验课题的同时,还为每位幼儿记录成长档案,一学期下来,各类记录累计达三千多份。本学期开家长一次,对家长开放半日活动一次,分组教学,每位教师均对家长上了公开观摩课,小一班在学期结束时还对家长上了双语实验汇报课,获家长好评。

带领全年级组教师认真制定各种计划,开学初。平时的工作能做到严禁按照计划进行。切实做好保教工作,保质保量地做好各项工作。为了上好一节课,认真备课,制作教玩具。保育员工作也一丝不苟,严格按照保育员工作细则做好卫生保健工作。

一直以来,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本年级组保教人员都十分重视幼儿的安全工作,经常抓,反复抓,确保幼儿的安全。

本学期年级组多位老师论文、活动方案获奖。钱芸《多途径引导幼儿在做中学中进行科学活动》韩瑛《科学教育活动中培养儿童的尝试精神》瞿祖平《科学合理地利用周边资源,积极参加各项教科研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三篇论文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组织的论文与活动案例比赛中获三等奖;何霞活动方案《沉浮蔬果》此比赛中获三等奖。钱芸《落下来啦》瞿祖平《小帮手》两篇活动方案在全省幼儿园科学教育评审活动中获三等奖;韩瑛、何霞荣获镇一星级科研型教师称号;钱芸的活动课《神奇的蓝色水桶》参加南通市的送教活动;年级组所有教师均获《信息技术与教育》考核合格证书。

不放弃任何锻炼、培养幼儿的机会。庆“六一”活动中,积极组织幼儿参加各项活动。踏踏实实进行好班级工作的同时。年级组三个班均帮助幼儿排练节目在影剧院登台上演,获得家长的一致好评,小一、小三的舞蹈还在文峰进行了专场演出。班组环境布置美化过程中,充分发挥家长作用,带动小朋友共同参与,使得班班在评比中获奖。

日常保健论文范文篇3

一、加强细节管理,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

细节决定质量,妇产科随机性强,平时工作习惯差,做护士长忙于日常事务,疏于管理,2010年将把精力放在日常质控工作,从小事抓起,将质控工作贯

穿于每日工作中,每周质控一到两项,形成规范,让科室人员也在质控中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减少懒散心理及应付心理,真正从方便工作,方便管理为出发点。另外发挥质控员及责任护士的作用,将一些日常质控工作交给她们,提高大家参与意识,动员全科人员参与管理,有效提高自我管理意识,提高科室管理的效率。

二、规范业务查房,提高查房效果

改变往年查房应付的局面,由管床护士负责病历选取,真正选取科室疑难病历,书写护理计划,责任护士负责讨论该病的疑、难点护理问题,集思广义,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达到提高业务水平,解决护理问题的目的。同时,讨论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学习专科疾病的知识,规范专科疾病护理常规,每规范一种专科疾病,便将此种疾病的护理常规应用于日常工作,逐步提高护理工作的规范性。

三、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整体专业水平

加强专科业务知识学习,系统学习妇产科学,围产期知识,新生儿复苏,产科急症护理及应急程序,全科人员参与,大家轮流备课,每月一次。并进行产科急证抢救演练,人人过关,提高应急能力及专科护理水平。

四、设计使用专科健康教育手册,加强健康宣教工作

设计专科健康教育手册,分为新生儿保健手册,产褥期保健手册和妇科疾病保健手册,将保健知识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形式表达,设计清新的版面,吸引病人真正去了解知识。同时规范科室健教内容,制作护理人员健教手册,形成一体化健教内容,科室备份,人人掌握,有效提高健康宣教工作。

五、申请护理科研项目,开展科研工作

已申请护理科研项目:中药贴敷促进泌乳的效果观察与研究。年内全面开展效果观察与研究,进行统计学分析,撰写研究论文,上报申请材料。并要求全科参与科研项目,学习开展科研的知识,提高各类人员整体素质及专业水平。

六、加强产房管理,完成日常各项工作及质控工作

日常保健论文范文篇4

一.教学方面

1.初三实施了每天一节体育课训练模式,近三年来中考体育成绩,全区名列前矛。

2.周六假日活动,是我们体育组的强项,开辟了田径、篮球、足球、乒乓球。上课都有专业教师指导,几年来,学生在兴趣方面提高很快,受到家长们的好评。这也是我们朱校长平时倡导的素质教育。

3.全组老师上好每一堂体育课,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的活动量。七八年级贯彻新课程标准理念,按兴趣、项目、性别进行分组教学,受到学生们的喜爱。

4.去年12月份在部级课题成果鉴定会期间,我组体育老师上了三节公开课,授课老师分别为邱海龙《人人争做体育小老师》;朱高老师《技巧垫上运动》;邱云海老师说课《篮球行进间上篮》,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同时制作成DVD于中国121学校体育网。

5.我校是性心理健康实验学校,陈静芝老师,采用自编校本教材,常年开足七八年级的青春期性教育课,各级领导经常来我校听课学习。

6.体育教案设计《我为世界杯齐呐喊》荣获*年宁波市创新教案评比二等奖。

二.教科研方面

1.德育课题《体育教师当好班主任的尝试性研究》在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二十一世纪体育发展研究》子课题立项。

2.近三年来,体育组老师在《体育师友》《体坛报》《体育科研》《体育院校学报》数十篇,多篇论文获奖。今年,陈静芝、邱海龙老师合写的论文《浅谈体育档案资料的分类与运用》荣获*区学校体育科研论文评比二等奖,同时入选到宁波市体育学科论文集。

3.去年12月份,我校成功举办了由教育领导、218专家、兄弟学校老师150多人参加的宁波市体育课题成果鉴定会。会上,我校课题《*区初中学生体质调查研究及对策》通过教育部专家评估鉴定,荣获全国一等奖,同时我校被评为全国体育科研明星学校,三位老师被评为全国体育科研先进个人。相关报道刊登于东南商报、*日报、*区教科网络、*区电视台。

5..我校体育特色有关资料于全国各级各类体育网,达到资源共享,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内容包括体育课题研究、体育档案管理。学校体育特色图片新闻:于20*年第四期《*教育科研》封面首页。

6..邱海龙老师被评为20*年度区教育科研先进个人。

7.我校体育组,在东钱湖中学、望春初级中学两次全区体育工作会议上《如何开展体育科研工作》在大会上做了报告,受到钟老师和同行们的充分肯定。上学期,在校教科工作会议上做了《基层老师怎样搞好教育科研》的报告,这是一次很好的校本培训。

三.教研活动方面

1.校内周三体育组教研活动,不定期开展,组内关系融洽,教师配备老、中、青结构,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

2.区间兄弟学校的体育教研活动有:东海舰队子弟学校、横街中学、钟公庙中学、茅山中学,来我校进行体育交流活动。还有塘溪镇业余乒乓球队来我校进行教工比赛,促进我校教工的业余体育活动。

3.在分管体育校长钱老师带领下,体育组还开展了跨区的教研活动:北仑大榭中学、慈溪金山中学体艺组来我校进行教研活动,听年轻教师课、听取我校体育档案、体育器材管理、体育科研开展经验介绍。

4.20*年,我校承办了*区体育教研活动,期间有近100名体育骨干教师,观摩了大课间(球操),邱海龙老师上了一节示范课,受到兄弟学校老师的一致好评,同时荣获大课间操优胜奖。

5.近几年来,在校长室大力支持下,教研室重视下,我校体育老师参加各级培训的会议有:宁波市体育保健新课程现场观摩会;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保健》学科教师说课、上课评比活动;浙江省体育保健新课程现场观摩会;宁波市课改成果展示会;全国木球裁判培训会议;全国体育论文报告会;浙江省轮滑培训。

四.竞赛训练方面

1.我校足球队参加*年*区足球比赛中,荣获第四名。

2.我校女子篮球队参加*年区篮球比赛中取得第二名。

3.木球队,12月份代表*区参加在雅戈尔体育管举办的宁波市第二届木球锦标赛,取的了团体第五名好成绩。

4.在*区第十二届全运会上,我校荣获初中甲组第5名,团体第七名的好成绩。

五.群体方面

1.我校在*年成功承办了下应镇首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受到教辅室卢主任的表扬。也是对体育组的组织重大规模比赛的一次考验。

2.*年,体育组承办了迎接国庆,庆祝十六大,下应镇乒乓球比赛,同时我校被评为组织奖。*年,体育组承办了迎接元旦,培罗成杯篮球比赛,作好裁判和后勤工作,得到下应街道领导的肯定。

3.每年举行*中学运动会,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运动会项目和运动员参加人数上进行改革,受到师生们的欢迎。同时进行教工运动会,达到了师生同乐。

4.配合政教处,各类小型活动正常开展,如迎接国庆篮球比赛、*中学师生足球比赛等,迎接元旦拔河比赛等,极大提高了师生对身体锻炼的兴趣。

5..*、*、*学年被*区教育局评为区达标先进单位。在20*年度区体育综合考核评估中,被评为A级学校。

6.学生的日常两课两操三活动也常抓不懈,给学生以活动的时间,锻炼的机会,取保学生每天活动一小时。

7.坚持运动队日常训练:校木球队陶剑锋负责训练:时间每天3:30-5:00。足球队朱高负责;篮球队邱云海何宏明负责;田径队邱海龙负责;训练统一安排在周六假日活动。

日常保健论文范文篇5

论文摘要:我国目前已经进入老龄布七社会,人口老龄化发展千民决,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中医药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中医药教育中应重视的一些问题。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人口生育率在下降,而人的寿命在延长,世界人口正在加速老化,这其中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老龄化己成为21世纪不可逆转的世界性趋势。老年人是疾病的高发人群,现有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己证明,在相同基础疾病的情况下,高龄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高龄人群具有“三最”特点:即最高患病率、最高伤残率和最高医疗资源利用率。实现“老有所医,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理应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鉴于此,笔者从老龄化社会背景下谈谈中医药教育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老龄化社会背景下需要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保障老年人健康

祖国医学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中医药在防治疾病和重大疫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日益强盛作出了卓越贡献。老龄化社会下我国人口老龄化在医疗保障方面面临如下挑战:慢性病患病率高、老年人残疾率高、老年人医疗费用消耗大、病残弱老人的基本护理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我国卫生资源与卫生需求不成比例、资源分配不合理等,相对而言,中医药“简、便、效、廉”的特点,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卫生保健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表现在:一是中医药学在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的指导下,对老年人慢性病具有个体针对性极强的治疗,同时注重整体调护,有利于老年人慢性病的防治;二是应用中医药养生保健和中医药预防医学知识,中医“治未病”是祖国医学在为全人类保障健康方面始终重视的研究领域,从《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中医治未病的记载,加之目前我国大力鼓励开展中医治未病工程,这必将为提高老年人预防保健、自身养生水平和能力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三是中医药资源较为丰富,同时药材价格和诊疗费用相对较低,可以极大地缓解老年人医疗资源短缺的问题,同时还为老年人的卫生保健起到积极的作用;四是全国各省几乎都有中医药高等院校,每年培养大批的中医药人才,这些中医药学子能够普及到医院、卫生所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对于平衡我国卫生资源与卫生需求比例、合理分配资源具有积极的意义。

2老龄化社会背景下中医药教育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

2.1在中医药教育中重视的养生保健教育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所作的重大贡献之一。在中医药这座宝库中,与当前老龄化社会和大众日常保健关系密切的内容,是养生方面的知识。养生是健康之本,是幸福之源,更是快乐之门,懂得养生才是懂得人生。老龄化社会对整个国家的全面及深层次影响是相当大的,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特别是要满足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卫生保健的需求,面对老年人最高患病率、最高伤残率和最高医疗资源利用率的“三最”特点,目前培养的中医药学子即是2015年以后的中医师,他们毕业后走上医疗卫生岗位,要面对更大基数和更复杂的老年人“三最”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九五”攻关项目的资料表明,达到同样的健康标准所需保健投入与治疗费、抢救费用的比例为1:8.3:100,即如果在预防保健上多投入1元钱,将来就可以在治疗上少支出8.3元和可以节约开支100元钱的抢救费用[2],故而需要重视预防工作,将预防工作做到位,即做好中医药治未病工程,将极大地减少老年人医疗费用的支出。因此,在中医药教育中要高度重视养生保健,尤其是老年人养生保健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和培训。

2.2在中医药教育中重视对老年人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防治的教育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面临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老龄人口增多带来了许多相应的社区保健需求,而健康老龄化观点的提出,使老年人的医疗保健需求更需加强,如何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世界各国都在积极进行探索。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做好老年医疗保健,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减缓老年人的痛苦、延长健康寿命、改善生命质量。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老年人的疾病谱和临床症状也在改变,要不断发现、总结和完善老年病的防治规律,研究和认识高龄老人临床中出现的特殊症状。对于中医药教育而言,为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必须重视在中医药教育中的老年医疗保健的学习,如前文所述,目前老年人健康中影响较大的主要还是慢性病发病率较高的问题,故而要重视由于老年人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引发的老年人健康问题,掌握老年人的生理、病理和心理特点,运用中医理论,熟练处理老年人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问题。

日常保健论文范文篇6

【关键词】职称,申报,体会

职称评审工作是专业技术人员密切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关系到专业技术人员的切身利益,是人事部门一项非常重要的日常工作。在医院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的80%以上,随着职称改革的深化及相关政策的放宽,激发了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职称的积极性,现就如何做好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工作,谈谈自己的工作体会。

一、加强领导是做好职称申报工作的关键

职称是评定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能的重要标准,能促使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业务能力,进而带动一个单位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要加强职称工作的领导,把职称评审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医院要成立以院领导及各专业专家组成的综合审核小组,职称工作日常部门一般为人事部门,明确审核小组的纪律及职责,严格把好申报材料审核关,减少资料填报的错漏,保证材料的准确和真实为申报人顺利通过评审做好基础性工作。

二、增加职称评审政策透明度,及时将有关职称评审政策宣传下达

2.1人事部门要及时正确掌握政策,做好宣传下达

职称政策每年都会有一些调整:如从2001年开始卫生中、初级专业资格实行全国统考,针对学历的不同,报考初级和中级的任职年限作了一定的调整;2002年开始专业技术人员晋升要参加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从2005年开始增加一个模块的要求;从1999年起,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晋升副高要完成半年以上的下乡定期工作任务,从2007年起必须完成一年以上的下乡任务;外语政策进一步放宽,免考年龄放宽到1960年前出生者,取得A级(县以下单位人员为B级职称外语成绩合格证书不受证书有效期的限制;2006年起广东取消评职称条件中关于部级、省级和市级专业期刊划分的规定,论文数量要求原则不变,这是继进一步放宽申报职称的外语条件后,对评职称条件作出的又一调整。还有除了完成继续教育任务以外,申报中级以上职称的,要完成两门公修课等等。在信息索取方面,人事部门要掌握主动权,与医务科、科教科等相关职能科室提前作好协调沟通工作,妥善安排医务人员下乡和科研工作的开展。密切关注上级部门或媒介公布的有关政策,并通过院内网站、宣传栏、下发通知等多种形式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公布各级别职称在专业理论、专业工作能力、论文、科研等方面的要求,使专业技术人员能及时掌握政策的变化,对照自身条件申报职称。

2.2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积极申报,提前做好材料准备

过去的职称评定受岗位编制的限制,存在排资论辈的现象。职称改革后实行以考代评、考评结合,只要符合申报条件的人员都可以申报晋升,激发了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近年来职称评审政策逐步放宽,特别是在学历、外语方面,如以前申报正高职称须有本科以上学历,申报副高职称须有大专以上学历,大专学历的须从事专业工作20年以上。

现在不再有学历方面的要求;外语方面免考年龄,从2007年起,放宽到1960年前出生的专业技术人员,1961~1965年出生的,可放宽到40分;1956年前出生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职称免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因此,我们鼓励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学习,有计划地准备有关硬件,特别是年龄较大,外语能力较差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要轻易放弃申报机会,可以提前一两年参加外语考试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否则政策有所变动的时候,错过晋升机会。

三、职称工作日常部门树立服务意识,指导工作要到位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申报副高以上职称,要填写大量的表格,从2008年起,更增加了网上申报这一环节,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由于初次申报,对表格的填写要求不清楚,有的申报材料不完善,过于简单或画蛇添足的,人事部门要耐心细致做好指引工作,帮助申报人员能够更完整地完成表格的填写,正确如实地反映申报人的基本情况和专业水平。一般来说,每年的晋升表格虽然有所不同,但变化不大,在评审文件未下发之前,人事部门可先提供上一年度的表格,让有计划申报职称的人员作为草稿填写。因为每年从评审文件下发到提交材料,时间比较紧迫,这样可以争取更多的时间准备材料,也有更多的时间检查材料填报上的错漏,在时间上争取到主动权。

3.1指引申报人认真填写表格

强调每位申报人员应下功夫填好《()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人基本情况及评审登记表》,此表最直观并能全面地反映申报人的基本情况,是评委评议的参考物,一张表可反映出申报人在学历、工作经历、外语、计算机、理论考试、论文、业绩成果等各方面的基本情况。要求申报人填写此表要认真、谨慎,不漏填、不乱填,如实反映自己的真实情况供评委评审。在填写《专业技术评审表时》,要好好总结、提炼自己在专业、科研及培养下级人员中取得的成绩,不要把完成专业工作情况填成业绩成果。《专业技术报告》要侧重于专业技术工作方面的内容,不要泛泛而谈。

3.2建议申报人提前做好论文及科研成果方面的准备

提交的论文原则上应为第一作者论文,并按论文质量高低排序装订。建议申报人提前做好论文的准备,因为论文是申报人在专业技术经验的总结,应是逐步积累的,有些申报人论文准备不充分,如任现职周期5年,前4年没有,到第5年,一连发表几篇论文,这样做会有两个不好的效果,一是时间太仓促,不能写出高质量的论文,或即使是优秀的论文,因等候发表时间长而找不到高水平的核心刊物发表;二是有临时抱佛脚的感觉。不送不符合申报条件的业绩材料,宁缺勿滥。

四、政治思想工作落实到位

4.1对于暂时不符合申报条件但本人想申报的。目前政策规定,晋升卫生副高以上职称的人员,其论文、业绩成果、学历计算时间为申报当年的8月31日止,个别申报人的业绩超过时限仍然坚持申报,如不获批准会对人事部门有怨言;在下乡工作安排上,医院以大局为重,根据医院中心工作及支援单位的需要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技术人员下乡,有个别申报人会因下乡未能如愿安排,使申报职称延期,对医院的安排不理解;每当遇到这些情况,人事部门要及时做好思想工作,耐心听取他们的诉说,平心静气等解释有关政策,开导他们,只要思想政治工作到位,申报人都不会无理取闹。公务员之家

4.2对于上报评审不通过人员,我们要了解通不过的原因鼓励他们正视自己的弱点,努力创造条件争取第二年顺利通过。

参考文献

日常保健论文范文篇7

【关键词】健康危机;公共卫生;危机管理;社会治理

日本被国际社会公认为在公共安全领域做的最好的国家之一。这与其完善的健康危机管理体制密不可分。健康危机管理体制是日本危机管理体系的一个方面。健康危机管理是伴随着危机管理而产生的。根据《内阁法》第15条规定,所谓“危机管理”是指“当日本国民身体、生命、财产受到严重损害或者可能爆发紧急事件时,日本政府采取行动防治该类事件的行为”[1]。20世纪70年代以前,虽然有时会使用“危机管理”一词探讨关于日本国家安全保障的话题,但大多数情况下该词仍然属于商界常用词汇。直到第一次石油危机以后,“危机管理”的概念开始逐渐为日本政府所重视。自1995年的阪神淡路大地震起,危机管理开始迅速扩展到国家安全的相关领域。在公共卫生方面“危机管理”被具体称作“健康危机管理”。1997年1月9日,厚生省颁布了《厚生省健康危机管理基本指针》(后改为《厚生劳动省健康危机管理指针》下称《指针》)。该《指针》对于“健康危机管理”做了明确的定义,即“对由医药用品、食物中毒、传染病、饮用水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危害国民生命健康安全的事件,采取防止健康受损的预防活动、防扩散活动以及治疗等行为”[2]。从此以后“健康危机管理”开始作为公共卫生领域的行政用语被广泛使用。

一、文献综述

我国对于日本的健康危机管理(亦称公共卫生管理)的关注最早可以追溯到1983年。都康平在《公共卫生与疾病控制》杂志上发表了《日本公共卫生见闻》,主要在历史沿革、组织构架、作用等方面,对地方保健所、卫生研究所、神奈川县预防医学会进行了介绍。然而此时日本的健康危机管理体制尚未成型,因此都康平只是根据自身考察情况进行了简要描述。随着改革开放的力度扩大,中国对于日本的研究日益加深。2006年发表的《日本健康危机管理》中,王德迅从法律依据、体系运行、传染病防治3个方面解析了日本的健康危机管理。之后关于日本健康危机管理的论文鲜有问世。2020年在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学界积极响应“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建立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号召。《日本学刊》《日本研究》和《人民论坛》等杂志纷纷推出了疫情治理的专栏。在梳理这些论文之后,笔者将其大致归纳为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紧紧围绕健康危机管理体制来论述,但是侧重点各有不同。例如俞祖成的《日本地方政府公共卫生危机应急管理机制及启示》立足于日本的法规政策,重点介绍了地方保健所的功能,指出了地方政府采取了以地方保健所为核心的健康危机管理机制[3]。田香兰的《日本公共卫生危机管理的特点及应对》关注了从SARS到肺炎疫情日本的健康危机管理有何变化,之后作者指出了日本公共卫生危机管理体制具有法制化和程序化、专门化和科学化、系统化和信息化的特点[4]。周致宏、刘兵的《日本公共卫生体系的结构与疫情的应对》梳理了日本公共卫生体系形成和发展简史,并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管理体制、保障体制、国民教育、医疗体系与医疗保险对公共卫生的保障作用4个方面研究了日本公共卫生体系。最后,总结了日本应对疫情的状况,简要地总结了其经验和不足[5]。第二种类型是在论述日本危机管理体制时涉及到健康危机管理体制,但未作为重点来展开研究。王德迅的《日本危机管理体制机制的运行及其特点》重点对日本的危机管理体制进行了研究。胡澎的《日本“官民协作”的危机治理模式及其启示》从社会治理的视角出发总结了日本应对危机的经验,并结合中国的疫情防控指出了“官民协作”的防控之路[6]。李征的《日本突发事件危机管理探析》主要从防治自然灾害的角度,在组织原则、制度建设、技术保障、管控力量4个方面解析了日本如何应对突发事件[7]。从论文总量来看,目前我国对于日本健康危机管理体制研究的论文数量比较少。从发文时间段来看,主要集中于2020年。因此笔者认为对于健康危机管理体制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本文从形成原因、运行机制、体制特征3个方面,力求对日本的健康危机管理体制做较为全面的剖析,以期补充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为我国处理大型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提供些许参照。

二、日本健康危机管理体制形成的原因

日本健康危机管理体制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一系列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不断刺激下,日本政府通过反思教训总结经验逐渐形成了现有体制。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一)传染性疾病肆虐。据厚生省的资料表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日本国民最大的死因在于因细菌感染的疾病。其中主要包括“全结核”“肺炎以及支气管炎”“胃肠炎”。1935年,以上三种死因死者的总数占死亡人口的32.8%[8]。二战战败后,由于大部分军人被遣返回国,与此同时大量患有传染性疾病的军人涌入日本国内。加之日本战后初期国内医疗物资匮乏,各种传染性疾病开始在国内肆虐。其中最具危害性的是极易损伤日本青年人的结核病。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政府开始向各地派驻防疫官在进行实地指导的同时,在驻日盟军司令部的指导和协助下开始进行预防接种。并且在1948年制定了《预防接种法》,随后又在1950年制定了《狂犬病预防法》;1951年制定了《结核预防法》和《检疫法》。逐渐奠定了二战后日本防疫体制的基本框架。(二)环境公害事件频发。在20世纪60、70年代,日本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是伴随着经济的腾飞,日本国内的环境问题也日趋严峻。据统计,在1964至1975的11年中,日本更是出现了8次较为严重的公害事件[9]。其中1964年,在新潟县境内的阿贺野川出现了第2次水俣病。这次环境污染给当地居民健康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被称作日本的四大公害之一。为了保护国民的身体健康,防止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1967年日本制定了《公害对策基本法》。紧接着又在1968年分别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止法》《噪音规制法》。虽然已经预先制定了法律,但是在1970年东京、神奈川县、千叶县等地依然发生了“光化学烟雾”的公害事件。为了彻底整治环境污染问题,日本次年成立了作为中央行政机构的“环境厅”(现称环境省)统管环境保护、预防公害的工作。为了配合环境厅的工作,日本又制定了《自然环境保全法》《化审法》等一系列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在环保理念的推动下,日本通过不断地立法,整治环境问题,逐渐为国民创造了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三)“药害”事件威胁国民身体健康。“药害”也是威胁日本国民身体及生命安全的重大隐患之一。所谓“药害”通常包括两个方面。既包括非人为行为引起的不良反应,也包括人为过失导致的其他负面药物作用。从1948年至1997年,49年间日本共发生了10起大规模的药害事件[10]。其中,1962年发生的“反应停”药害事件导致日本约2200名胎儿患上了“海豹肢体症”。该药物是由当时西德开发研制,主要用于治疗妇女的妊娠反应,据称能够有效缓解孕期女性的恶心呕吐症状。上市初期被誉为“孕妇的理想选择”。但随着畸形胎儿的大幅增加,“反应停”的毒副作用才逐渐被人们了解。另外一起较为严重的药害事件是于1985年发生的“药害艾滋”。虽然当时美国专家通过研究后已经明确表明使用未加热处理的止血剂可能会有感染艾滋病的风险,但是在血友病专家和相关制药公司的推荐下,日本的医疗机构依然对血友病患者大规模使用了未经加热处理的止血剂。造成了当时日本约有4成血友病患者(约2000人)感染上了艾滋病病毒。更糟糕的是由于病情的告知延误,因此发生了二次甚至三次感染的惨剧[11]。经历此次“药害艾滋”之后,日本社会对医疗卫生部门的轻率行为和厚生省的监管缺位大失所望。该事件过后,厚生省为了时刻警醒自身要对国民健康负责任,严防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在官厅正门附近立上了一块“誓言之碑”[12]。除此之外,日本还将药害防治深入到国民素质教育中。2010年厚生劳动省医药卫生局与文部科学省合作,举办了旨在为了防止药害再次发生的教育研讨会。会后日本决定从次年开始每年向全国初中3年级学生发放与药害教育相关的教材。(四)平成时代新型健康危机出现。平成时代,日本政府通过不断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和法制体系的建设,在防治传染病、公害问题、药物滥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自然灾害的频发性和不确定性依然威胁着日本。1995年1月17日,日本发生了里氏7.3级的阪神大地震,造成了6434人死亡,43792人受伤。此外由于冷战结束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人员和货物的全球性流动也变得更加活跃,与此同时健康危机出现了新的类型。例如对于输入型新型传染疾病的防控是日本政府相关部门所面临的新课题。除此之外,恐怖主义也对国民生命安全构成了新的威胁。1995年3月20日奥姆真理教在东京地铁3条线共计5辆列车释放了沙林毒气,共造成13人死亡,6000多人受伤。这次邪教份子发动的无差别恐怖袭击震惊了日本社会。日本政府在连续经历了天灾人祸惨重代价后,愈发重视防控突发性重大危机,特别是直接关系到国民的健康危机。1996年,在首相官邸设置“危机管理中心”;1997年政治改革会议后,决定责成厚生省负责健康危机管理工作,同年厚生省颁布了《厚生省健康危机管理基本指针》(后改为《厚生劳动省健康危机管理指针》)。1998年在内阁官方设置“内阁危机管理监”,负责辅佐首相进行危机管理。随后各级地方政府也在厚生省的指令下,先后制定了地方性的健康危机管理体制。由此日本的健康危机管理体制初步成型。

三、日本健康危机的预防与应对机制

自然灾害的频发促使日本产生了以应对自然灾害引发的健康危机为雏形的管理体制。公害事件、药害事件、食品安全事件、无差别恐怖袭击等非传统性健康危机接连侵袭日本社会,在“刺激—反应”模式下,日本逐渐完善了健康危机管理体制。(一)日本健康危机的预防机制。日本的健康危机预防机制由国家和地方共同协作构成。国家层面主要体现在内阁和厚生劳动省的联动。地方层面主要为都道府县的卫生主管部门、地方保健所、地方卫生研究所协同应对。在国家层面,主要是在内阁和厚生劳动省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旨在危机发生时能够做出快速反应。1997年5月1日的行政改革会议以强化内阁的危机管理能力为议题进行了意见汇总。改革目标是准备在内阁官房设置主管危机管理的官房副长官等级的职位,并且强化内阁情报收集、汇总、分析能力,充分发挥内阁在应对危机初级阶段时的作用,使得首相在面对突发事件发生时,迅速拥有指挥及监督的权力。沿着上述既定目标,1998年4月1日,日本在内阁官房设置了“内阁危机管理监”一职。作为常设性机构处理日常性国家危机事务(除国防事务)。同年4月9日,成立了内阁安全保障危机管理室。为了配合内阁在国民健康方面的防护工作,1998年厚生省设置了“健康危机管理官”;每月定期举行健康危机管理调整会议和干事会;在厚生科学课设置“健康危机管理对策室”作为厚生省健康危机管理调整会议的事务局,对于潜藏或已发生的健康危机进行研判并制定相应措施。2001年2月14日,厚生劳动省首次颁布了《厚生劳动省防灾工作规划》(下称“规划”)。依据《灾害对策基本法》第36条第1项规定,厚生劳动省每年都会根据施行效果对该规划进行重新修订。目前最新版规划(2019年9月30日修订)共包括6篇。其中,第1篇灾害预防对策、第2篇灾害应急对策、第3篇灾后复原、复兴对策等内容为防治健康危机做了详细的预案[13]。2003年11月21日的内阁会议还通过了《关于政府对紧急事态采取的初期行动应对体制》[14]。该决议对紧急事态的信息汇总、人员的紧急集合、相关阁僚的协商、安全保障会议的召开、对策本部的设置等6个方面进行了具体规定。在危机状态下,内阁危机管理监根据事态召集相关人员到内阁危机管理中心紧急集合,对危机信息进行汇总的同时,在官邸对策室设立官邸危机管理中心。在地方层面,依据《地域健康危机管理指南》,首先地方厚生(支)局依据相应法律对本辖区内的所有涉及公共卫生安全领域进行重点监控[15]。其次,地方厚生(支)局依据中央省厅的指示,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做好健康危机管理应急预案的制定工作。其中主要包括明确地方危机管理中的责任主体、医疗物资的储备与管理、医疗人才培养、健康危机管理演习等各个方面。再次,该文件强调加强地方保健所与地方卫生研究所的合作。为了避免辖区内的石油化学联合企业、有害化学物质制造厂、机场、核电站等设施在发生事故时引发重大的公共卫生危机,地方保健所需要根据都道府县的地域防灾计划,制定假想危机发生时的避难手册并负责向民众分发。地方卫生研究所主要负责调查研究、实验检测、研修指导、公共卫生情报的收集分析及供给。它的设置能够帮助地方保健所有效地监测食品安全、水源、空气等领域;特别在预防和检测传染病方面,地方卫生研究所还负责向地方保健所职员或市町村的有关卫生部门人员提供研修机会,帮助地方培养医疗方面的人才。(二)日本健康危机的应对机制。健康危机状态下,地方保健所会在第一时间对受灾状况、疑似原因、对策状况、医疗供应等情况进行信息收集并上报。在收集方式上,主要有3种。第一,可以利用EMIS(广域灾害急救医疗情报系统)在网上直接进行相关信息收集,第二,所内的情报担当通过与警察、消防、医疗等协作机构之间保持密切沟通来获取相关信息;第三,地方保健所直接向健康危机事发地派遣人员进行考察评估。在信息传递上,所内职员接收到有可能发生健康危机的情报后,即使情报的真伪未定,且不论是否处于工作时间,都需要联系保健所所长或者所属部门课长;所长依据收集来的信息向都道府县的本厅汇报目前状况以及后期的应对措施。如果出现重大健康危机时,要求保健所与本厅时刻保持沟通协调。为了确保在信息传递时,不遗漏重要细节,所长可以向本厅的卫生主管部门的负责人直接汇报。如果所长在接到本厅的应对指示后,对于该指示抱有疑问,有权向本厅相关部门的责任人进行质询、确认。在信息处理方面,都道府县本厅的卫生主管部门,一方面会将保健所传来的报告迅速准确地向厚生劳动省的主管部门汇报。另一方面会将信息进行综合整理,尽量避免因健康危机牵涉多个部门,而导致各课对地方保健所进行重复询问,保证其在处理危机中能够集中精力保持高效。如果出现各课频繁咨询的状况,保健所可以对本厅的卫生主管部门提出交涉。在信息方面,通过媒体及时向国民危机现状、应对策略、避难通知以及注意事项等;同时开设电话咨询或窗口咨询作为补充手段。当健康危机得到有效管控或者消除之后,政府会通过媒体安全通告,快速解除限制,以使国民的情绪能够稳定下来,尽快回到日常的生产生活之中。在应对机制中,最重要的是明确责任主体、指挥系统以及任务分工。日本依据行政层级,将应对机制的责任主体划分成两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国家,第二层面是地方。若健康危机规模较大时,地方决策系统在国家总体决策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措施。若发生区域性健康危机时,一般由地方决策系统快速采取措施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在国家层面,以首相为最高指挥官,内阁官房负责总体联络协调。在内阁官房下,内阁危机管理监会根据危机的程度,召集相关官员、相关领域专家等人士到官邸危机管理中心紧急参会。与此同时会成立官邸对策室或对策本部,对于相关信息进行研判。此外,厚生劳动省还专门设置了健康危机管理对策室作为常设性机构,处理涉及民众健康的日常事务;除了定期的健康危机管理调整会议外,在健康危机发生时须召开紧急会议。在地方层面,当危机发生后,通常厚生劳动大臣会根据危机状况指示地方设立现场对策本部,以便于与首相官邸的对策本部在政策调整方面能够及时协调。主要由地方保健所所长进行现场指挥和管理。根据《地域健康危机管理指南》的规定,健康危机状态下地方保健所会在应对机制、信息把握、原因调查、医疗支援等方面进行快速反应。地方保健所所长会根据现状立即向都道府县的本厅进行汇报并有权请求转入非常时期体制。在非常时期体制下,地方保健所所长作为处理危机的主要负责人;负责制定对策方案,与其他相关机构联系协调,向本厅汇报以及向事发地派遣人员等。地方的其他机构应该配合保健所进行行动。除此之外,所长还会指派所内职员担任不同的职位,负责参与危机管理。所内职员分为总务担当、情报收集担当、实地对策担当、所内对策担当、宣传担当、服务提供担当。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所长还可以向都道府县的本厅请求派遣支援。在紧急状态下,全体成员需共同参与危机治理。地方保健所与市町村保健中心、地方精神保健福祉中心相互协作,不仅为老弱残障人士提供物资保障,同时积极疏导民众受灾后的心理。保护国民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可以说是健康危机管理的首要目标。为此,日本还对健康危机易受害者进行了分类,并且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制定了不同的救护措施。例如针对身体无法自由行动且在家中接受医疗的居民,市町村会通过平时的上门医疗服务为线索掌握患者基本信息,并负责组织人员帮助瘫痪在床的人士、高龄人士和残疾人士有序避难。地方保健所负责向市町村提供轮椅或其他物资帮助。避难后的医疗服务可以与医师协会以及地方医疗机关共同商讨实施。在孕妇和儿童避难时,市町村在保健所的协助下应该向孕妇和儿童提供奶粉、尿布以及奶瓶等必要的应急物资。不仅物资上提供帮助,同时还注重民众的精神健康。考虑到避难后,受灾民众的心理上可能会产生不安,或者为了尽早掌握受灾民众的精神状况,保健所和市町村保健中心等机构合作,医生和保健员会开展巡回式健康咨询。地方保健所和地方精神保健福祉中心等机构相互配合共同关注受灾民众的心理健康问题。例如针对受灾民众和救护人员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PTSD)展开治疗。

四、日本健康危机管理体制的特征

健康危机进行立法。日本由于自然灾害具有频发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因此成为了世界上较早注重制定专门法律,防治自然灾害的国家。目前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法律体系。按内容与性质可以划分为5大类。分别为基本法律、与灾害预防相关的法律、与灾害应急对策相关的法律、与灾后重建、复兴、财政金融措施相关的法律、与人员组织相关的法律,共计67部(截止到2017年3月)[16]。大部分法律都与灾害引起的健康危机管理有关系。其中,1961年制定的《灾害对策基本法》是日本防灾以及救灾应急的根本性法律。它对日本的防灾工作规划、情报收集与传达以及受灾时的应急措施等方面都做了明确规定。除此之外,日本还制定了《灾害救助法》《核能灾害特别措施法》等一系列法律、并且在《消防法》《警察法》《水防法》《自卫队法》等的配合下,实现了对灾害引发的健康危机的全方位防治。另外,20世纪90年代以来3次大型地震灾害促使了健康危机管理体制日臻完善。在阪神淡路大地震后,1996年厚生省健康政策局下发了《关于充实强化受灾初期急救医疗体制》的法规[17]。该文件总结了阪神淡路大地震中的经验与教训,强调日本今后在应急临时医院的扩充、广域灾害急救医疗情报系统(EmergencyMedicalInformationSystem:EMIS)的提升、保健所灾害医疗功能的强化、与有关部门合作运输伤者能力的增强等方面多做努力。东日本大地震一周年之际,2012年3月21日厚生劳动省医政局再次下发了《关于充实强化受灾时医疗体制》的法规[18]。该法规强调在应急临时医院的建设方面,具体应该从设施的抗震性、EMIS的情报、水和食物的储备、接纳医疗救援队的具体机制等角度进一步细化。同时指出在医疗体制供应方面,以日本医师协会的医疗救援队为主,同时与大学附属医院、日本红十字协会、日本看护协会等多家机构进行情报共享、相互协作。2016年熊本地震之后,2017年7月5日厚生劳动省向地方下发了《关于大规模灾害时保健医疗活动体制的整备》[19]。该文明确指出为了方便保健医疗队伍的派遣调整、保健医疗活动的情报共享,将派往灾区的医疗队与保健医师进行一体化管理,取消派遣调整本部,设立了保健医疗调整本部。通过不断调整和细化应急医疗卫生体系,日本在防治由灾害引起的健康危机上日趋成熟。其次是针对非灾害引发的健康危机的立法。非灾害引起的健康危机主要表现在传染病、食品、药品及医疗用具的有害性、公害问题、恐怖袭击等方面。从总体上看,日本在非灾害引发的健康危机管控方面,制定了多项专门对策,几乎覆盖到了国民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其中包括感染症对策、食品卫生对策、兽医卫生对策、生活卫生关系对策、水管对策、药物及剧毒物对策等。而且每项对策之下都有具体的法律与之对应。例如感染症对策下包含了5部法律。分别为《感染症法》《预防接种法》《结核预防法》《狂犬病预防法》《检疫法》。除此之外,1997年《指针》的出台为健康危机信息收集、对策决定过程、对策本部设置等事项做了具体的规定。该《指针》为日本健康危机管理体制的构建,提供了法律框架。另外,针对药害、传染病、饮用水及食物安全等健康危机易发领域,厚生劳动省分别制定了《医药品等危机管理实施要领》《感染症健康危机管理实施要领》《饮用水健康危机管理要领》《食物中毒健康危机管理实施要领》。在此基础上,日本各级地方政府分别制定本地区的地方性法规。在地方保健方面,为了进一步突出地域保健所在处理地方健康危机中的指挥协调作用,日本于1994年对原有的《保健所法》进行了修订,并更名为《地域保健法》。1994年12月,厚生省又出台了《地域保健政策推进的基本方针》,旨在促进地方保健对策的顺利实施和综合推进,并且之后又进行了多次修订。2002年1月颁布了《地方厚生(支)局健康危机管理实施要领》,对督促地方进一步落实、做细危机治理具有重要作用。总而言之,多年以来日本政府根据出现的新型危机,不断完善健康危机管理的法律体系。在原有法律基础上,注重反思经验总结教训,积极推进法律的修订,以使其能够适应社会不断地变化。特别注重各级政府部门及相关机构在应对危机中的权责界定。(二)应对健康危机时各部门密切配合。在中央层面,通过1997年的行政改革会议后,日本内阁的危机管理能力得到了强化。首相可以在内阁会议上,就有关政策或方针等提出议案,保证了首相在危机发生时的指挥权。内阁危机管理监的设置,使得应对国内突发危机变为日常性工作,确保了中央层面对于信息的把握和早期措施的实施。在内阁危机管理监的统领下、危机管理担当(内阁官房)与防灾担当(内阁府)以及厚生劳动省等其他省厅能够实现相互协调共同应对。在地方层面,以地方保健所为中心,消防、警察、地方卫生研究所、医疗机构等多部门相互合作。在信息收集、信息交换、协同应对等方面,通过多部门协同合作的方式,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地对危机做出多方位的科学评判。保健所、日本医师协会、地方卫生研究所、日本中毒情报中心等机构相互协作,一方面可以迅速获得健康危机的专业性评估及对策建议,为决策提供了充分的理论支撑,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警察、消防部门的加入增强了管控危机的执行能力。在必要情况下,地方医疗机构、医师协会、市町村、都道府县本厅等机构在接到地方保健所的请求后,需在诊疗时间的延长、病床数的保证、救护所的设置等方面提供帮助。当大量受害者集中涌入区域内的医疗机构时;或由于受灾,医疗机构本身受到损毁而功能降低时;或者区域内的医疗机构无法继续收治受害者时,本厅的急救医疗担当部门有义务协助地方保健所,以协调周边地区的医疗机构能够收治受害者。在受害者的运送方面,重症患者或需要特殊治疗的患者,保健所在做好生命维持医疗工作的同时,可以向本厅的急救医疗担当部门提出申请,使用由厚生劳动省提供的配备医生的直升飞机,或是通过自卫队的协助进行远距离运输。(三)地方保健所发挥着主体作用。在非常时期体制下,地方保健所拥有较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为了提供保健指导、普及医疗卫生知识、增强民众体格,日本于1937年制定了《保健所法》开始设立保健所,向国民提供医疗服务。二战战败后,随着日本新宪法的制定,确保国民生存权和提高生活品质成为了国家的责任和义务。因此为了进一步改善公众卫生状况日本于1947年修订了《保健所法》。之后,经过1994年的再次修订后形成了《地域保健法》。这次修订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突出地域保健所在处理地方健康危机中的指挥协调作用。例如所长可以依据健康危机的状况向都道府县的本厅报告,并判断是否需要转入非常状态。转入非常状态后,所长可以根据规定获得处置健康危机的指挥权,快速地进行人事任命,建立应对机制。在执行方面,地方保健所通过与相关机构合作提升了决策的准确性和执行力。由于地方保健所人力有限,不能完全应对健康危机。因此要想将上级指令落到实处,地方保健所必须要与地方其他部门进行深度合作。譬如地方消防、警察、医疗等机构在地方保健所的指挥协调下,各司其职提高了处理危机的效率。另外,由于地方保健所所长具有专业性知识,作为处理地方危机的协调者和指挥者,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能够有效避免“外行”领导“内行”的局面。可以在短暂的时间里,最大程度地避免健康危机的扩大或蔓延。同时在信息收集和汇报方面,所长可以直接向上级进行报告,同时当对上级指令存疑时也可以对上级的指示进行质询确认。在处理健康危机时,最重要的就是争取时间快速反应。这样的信息传递方式提高了传输效率。(四)注重地域医疗人才培养。在应对健康危机中,医疗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医疗人才队伍的强弱与危机防治能否成功密切相关。目前日本的医疗人才分布不均衡,地方医疗人才较为短缺,是健康危机管理的潜在短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日本政府采取了诸多措施。首先,通过优惠措施从源头上培养和留住更多医疗人才。例如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尽量扩大招录本地区医学生的名额。或者对于留在县内工作的学生免除学费的同时,给予一定的补贴。其次,政府注重发挥国(公)立医疗科研机构对于地方医疗人才的培养的促进作用。不仅在危机发生时依靠国(公)立医疗科研机的研究,为决策提供理论性支撑;在日常生活中还会要求医疗机构发挥自身科研优势帮助提高地方医疗卫生人员的能力。因此国立感染症研究所、国立保健医疗科学院、地方卫生研究所等机构都会有计划地向地方医疗人员提供研修的机会。特别是增强化验、检疫等方面的知识,使地方医疗机构在传染性疾病和食品安全方面能够进一步提高检测、监控能力。但是随着日本社会的变化,国(公)立医疗研究机构也面临着新的问题。以地方卫生研究所为例,由于严峻的少子化和老龄化的整体社会趋势,从人员构成来看,科研队伍日趋老化,年轻科研人员的补充明显不足。其次,由于政治改革后,科研资金被削减,致使地方卫生研究所的科研经费减少、人才吸引力降低,不利于科研活动的开展。由于各地的差异,因此各个地方卫生研究所在实力上也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况。

五、结语

日常保健论文范文篇8

关键词:医学,中国传统;组织文化;建设路径

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中医药逐步登上国际舞台,中医药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日益频繁,成为象征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的本质与灵魂,2017年以来,随着《中医药法》的确立与实施,国家对中医药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在近代中国医疗发展的进程中,中医药文化的传承载体已由传统的个体行医者转变为现代企业架构形式的中医院[1]。中医药文化与中医院文化建设关系密切、相辅相成,因此要想继承和传播中医药文化必须要充分借助和利用中医院平台,做好中医药文化宣传工作,塑造良好的中医药形象,为提高我国中医药文化软实力做准备。

1概念阐释

1.1文化软实力。“软实力”的概念最早由约瑟夫•奈教授提出,最初他认为软实力包含用来吸引他人的文化、应用于国内外的政治价值观以及合理且具有权威的对外政策[2]。国内学者熊正德认为文化软实力包含三方面:第一形神兼备,由精神与物质在文化领域结合形成;第二虚实相生,由意识形态融入于文学创作之中进而产生经济效益的过程;第三软硬结合,由国家硬性指标加以评价并反作用于政府政策之中[3]。文化软实力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党的报告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当代大学生更应带头肩负起这份责任,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断奋斗。1.2中医药文化软实力。中医药文化是体现中医药特色与灵魂的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要件。何谓中医药文化软实力,简言之便是蕴藏于渊源深厚的中医药文明之中的价值吸引力、知识生产力和社会影响力。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民族宝库的钥匙,南京中医药大学于2017年与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共同创办中医孔子学院,中医孔子学院的诞生不仅寓意着中医药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同时也寓意着中医药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高。

2淮安市中医药文化软实力建设现状分析

2.1淮安市中医药历史文化背景。江苏中医素有“南推孟河,北数山阳”之说,淮安市地理位置独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中医药学发达,是青莲岗文化和“淮医学派”的发源地。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刘平曾在《淮医对中国医学发展的贡献》中写道,“在淮安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中医文化积淀非常深厚[4]”。淮医起源于西汉初期,形成于清代中叶。期间吴鞠通和“山阳医派”使得淮医登上了中华医学的巅峰,发展于清末明初,传承弘扬于新中国[5]。从2009年开始,淮安开始重视淮医品牌,以“惠民、健康、人才、品牌、发展”为主题,连续多次举办“中国•淮医”文化节。“中国•淮医”文化节的顺利举办,壮大了淮安医学人才队伍,成功地叫响淮医品牌,提高了淮医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了整个淮安地区的影响力[6]。组委会先后收到中华医学会、国家卫生部监督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等贺电100余份[7]。由此,淮医声名鹊起,得到了政界、学界的广泛认同,文化内涵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实。2.2中医药文化价值吸引力。中医药文化价值吸引力体现在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选择并利用中医药服务的情况。鉴于淮安市中医院是全市唯一一所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本研究以淮安市中医院的门(急)诊量来体现中医药文化价值吸引力,诊疗患者越多,其中医文化的吸引力就越强。2013~2017年《淮安年鉴》显示,淮安市中医院5年间的门(急)诊量总体呈上升的趋势,分别为2013年16.86万例次,2014年21.02万例次,2015年25.53万例次,2016年20.13万例次,2017年22.55万例次,平均诊疗患者为21.22万例次/年,2015年诊疗患者人次达到最大值,2016年出现短暂下降,与2015年相比降低了5.4万例次。由此可见2016年淮安市中医院积极鼓励副主任医师以上的专家去基层坐诊这一措施发挥了良好的作用,诊疗患者人次的降低,减少了患者的就医等待时间,有利于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此外,根据2015-2019年《江苏统计年鉴》所载明的数据显示,5年间江苏省平均单个中医医院的诊疗患者量为36.64万例次(表1),与之相比淮安市中医院的诊疗量明显偏低,这可能与院内基础设备设施和医务人员的数量有密切联系。2.3中医药文化知识生产力。本研究中医药文化知识生产力主要体现在淮安市中医院论文的发表和相关专利的申请数量方面。在论文的发表方面,查找时间限定为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23日,作者单位限定为“淮安市中医院”。在万方数据库中共检索到440篇文章(表2)。近10年淮安市中医院发表的论文数量呈波动上升的趋势(表2),年平均发表的论文数为44篇。2017年和2018年淮安市中医院发表的论文数量有明显增加,共计145篇,这与该单位2016年申报的省第五期“333工程”科研项目、省医学科技奖、省中医药科学技术奖、省卫生计生委科研等各级各类课题20项密切相关。但2019年度淮安市中医院仅50篇,与2018年相比减少25篇。在专利申请方面,查找时间限定同上,2015年淮安市中医院首次申请专利《芪术养生保健袋泡茶及其制备方法》,同年淮安市中医院引进13名医学博士、硕士,医院硕博士总数达到65人,为专利的申请奠定了人才基础,此后每年该单位都保持一项专利的申请,表明在中医药文化的建设中,淮安市中医院在2015年以后开始慢慢注重中医药文化的知识产权保护,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引导创新、鼓励创新积极性的作用。2.4中医药文化社会影响力。中医药文化的社会影响力主要体现在淮安市中医院近几年在社会上的文化作品,其中主要包括面向群众的讲座、义诊、义教等志愿服务活动。淮安市中医院是全市唯一一所非营利性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是江苏省中医院“战略联盟医院”、上海龙华医院“姐妹医院”和“程氏针灸”临床研究基地,是淮安市中医药研究所、淮安市肛肠病诊疗中心,承担着市内中医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主要工作。2011年以来,淮安市中医院围绕推广中医药的主题,开展“蒲公英行动”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在“蒲公英行动”中,志愿者们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通过讲座、直播、电视台报道和维护运行微信公众号等方式[8],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做好当代中医药的科普工作,使人们感受到中医药文化的魅力,有效地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新媒体影响力。2016年,淮安市中医院与市内多家医疗单位共建医联体(医疗集团),完成所有科室与各成员单位的对接工作,与集团成员单位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培训20多次,2017年7月7日淮安市中医院医疗集团举办“第二届中医药理论与技能竞赛”,对市内的中医人才给予了理论和实践技能上的肯定。为响应国家号召,院内多位专家更是积极参与基层卫生机构的工作,定期到基层医疗机构坐诊、查房,开展必要的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在医疗卫生机构中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力。为回馈患者,淮安市中医院到乡镇、学校、企业、社区等举办义诊、讲座,发放宣传材料,在现场为患者提供针灸、推拿、刮痧等中医药特色医疗服务。这些行为受到了大众的一致好评。2018年1月15日,正值流行性感冒的高发季节,淮安市中医院走进长征小学开课,教孩子们用中医方法进行预防,带领孩子们辨识简单常用的中草药,体验刮痧、穴位按摩等中医特色疗法,对照中医模拟人,“手把手”教他们使用保健穴位,演示正确的七步洗手法等。2018年11月12日,淮安市中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接待了一批特殊的体检人群,他们都是来自社会各行各业的“劳动模范”。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近年来,该中心将中医特色体检整合到日常体检中,项目多、功能全、有特色,还在体检后的健康指导中融入了中医“治未病”理念,可以为受检者提供科学可靠的养生保健方式方法和中医药特色疗法,提升了淮安市中医院的综合能力,增强了其对社会居民的影响力。

3淮安市中医药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中医药文化价值吸引力有待提升。淮安市中医院诊疗患者次数的直线上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地区中医药文化价值吸引力越来越强,但就诊疗患者总量来说,明显低于全省中医医院诊疗量的平均水平,中医药文化价值吸引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一方面,淮安市中医院中医从业人员的中医理论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普遍不高,诊治患者所需的时间较长,每天诊疗的患者总量有限,中医药文化的传播速度受限。另一方面,中医院的医疗资源有限,基础设备设施不完善,中药见效缓慢这一观点早已深入人心,这导致多数患者在就医时倾向于选择仪器设备更加先进的西医医院,这既不利于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同样也不利于中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如何重新塑造中医药的形象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3.2中医药文化知识生产力严重不足。从论文的发表和专利的申请的数量上来看淮安市中医院的中医药文化知识生产力存在波动,总体来说并没有显著的提升。究其原因,首先由于中医院的知名老中医将工作重点常年放置于临床实践,无闲暇时间和精力进行经验总结;其次中医院的医务人员未受过系统的科研论文写作训练,在论文的写作方面缺少理论知识的支撑和指导;再就是淮安市中医院每年能够申请到的科研课题数量较少,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撑;除此之外由于缺乏中医药文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淮安市中医院在2014年之前从未申请过专利,2015年至今也仅有4项专利的申请,申请专利的数量较少。知识生产力是中医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必须要求医务人员在重视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知识生产力的提高。3.3中医药文化传承和传播方式有待改进。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流派纷呈,是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其中淮安山阳医派无疑是中医文化的一抹绚丽的色彩,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山阳医派的历史可追溯到2千多年前的汉朝,历代以来各大文学家如枚乘、吴鞠通、韩达哉等人为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留下了多篇医学经典,本应被通读的著作却很少被当代人知晓,这些可归咎于淮安市中医药文化传承与传播的形式过于单一,内容过于专业化以及缺乏统一的质量衡量标准。因此,对提高中医药文化价值的社会认同、传承和传播效果造成了严重的阻碍[9]。实现中医药文化价值,创造新的中医药理论体系,需要依靠新的传承方式与传播机制,设计合理的制度,建立科学的利益共享体制,充分调动社会各团体的积极性[10]。

4提升淮安市中医药文化软实力对策与建议

日常保健论文范文篇9

我园建于某年月,现开设个教学班,共名幼儿,其中三个大班人,三个中班人,四个小班人,一个托班人。教职员工人,其中正副园长人,教师人,后勤保育人员人。整个教职工队伍朝气蓬勃,素质优良,善于学习,勇于拼搏。

我园始终坚持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认真贯彻幼教法规,以管理促规范、以教科研求发展,保教并重,依法办园,如今巳走出了一条强劲发展之路。现将我园这方面的主要工作向诸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依法办园,奠定了我园蓬勃发展的基础

我园始终坚持依法办园的管理方针,在幼儿园管理上认真贯彻好三个湛法规。一是认真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按法规所规定的班额办班。目前,我园每班班额均符合无锡市教育局下发的锡教基()号文件精神的要求。(具体内容见后);二是我园认真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始终坚持实施幼儿素质教育,绝不举办以赢利为目的、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各类兴趣班;三是认真贯彻《教师法》,我园根据幼教文件要求配备了充足的保教工作人员,我园大力争取政府的支持,教师待遇逐年提高。四是认真贯彻上级政府的幼教文件精神,园长、教师均持证上岗,园长和教师都为合格学历。目前,我园中专,大专占,明年将有人本科毕业。

我园按法规办园,幼儿园发展迅猛。某年幼儿园刚成立,我园便通过了江阴市合格保健室验收,科研课题在无锡市教科所立项;某年初通过了江阴市一类优质园验收,某年中期为江苏省幼教年会代表团提供了参观现场获得高度评价。某年通过了省示范园验收。

二、教师素质良好,保证了我园良好的教育质量

我园狠抓教师素质,要求教师做到“师德好、素质高、观念新、业务精”。

⒈思想上做到敬业奉献、与时俱进。

“敬业奉献”是我园良好园风的体现,“与时俱进”是二实幼永立时代改革前沿阵地的保证。我园班子人员从我做起,讲奉献、讲学习,始终起着模范榜样作用,在日常工作中不摆架子、不说空话、不唱高调,注重“润物细无声”的移情教育,把思想教育融于点点滴滴的日常生活中。我园组织教师学习优秀教育工作者典型事例,开座谈、作讨论。三八妇女节时开展“现代幼儿教师形象设计”比赛,五四青年节时开展进行“爱的奉献”演讲比赛,多姿多彩的活动帮助教师夯实了敬业奉献的思想素质。“比奉献、讲学习”的精神在幼儿园尉然成风。二年多来,我园一位教师被评为江阴市教育先进工作者,二位教师分别被评为市“三爱”模范教师,二人被评为开发区“少儿先进工作者”,幼儿园被评为江阴市先进学校、获江阴市巾帼示范岗位荣誉称号。

⒉业务上做到技能高、观念新

我园有的放矢通过多种途径来夯实教师专业素质。一是健全激励机制,把教师基本素质的考核纳入奖惩机制。每学期,我园每位教师都要进行弹、唱、说、跳、画、写、特长的考核,进行教育水平、班级管理的综合考评,整个幼儿园形成了你追我赶、互相促进、教师年年有提高的可喜局面。二是多练兵、常比武,提高教育教学技能。我园经常组织教师开展“说课”活动,研究教育策略;定期组织专题研究公开活动,总结某一类活动的教学方法。我园鼓励教师间互学互比交流沟通,年级组学习、业务学习、定期的课题组学习雷打不动,幼儿园经常开展教学观摩、环境观摩等活动,让教师们彼此的教育思想互为看得见;同时我园注重为教师提供自我展示的舞台,让其演绎创新理念,展示亮丽风采。通过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的交流比武活动,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技能。

我园通过多种形式帮助教师学习新《纲要》、《陶行知教育思想》,组织开展了相应的心得、论文评比活动、教育理念演讲活动;幼儿园不定期印发《教师自培材料》,组织教师进行自我培训学习,帮助教师了解最新教育信息,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在业务学习时,总是留下宝贵的十分钟时间,或交流新经验,或提出热点问题,民主交流,群策群力,使好经验得到及时推广,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我园对青年教师培养作了具体规划,每个教师根据园部要求与自身实际制定了相应的“个人成长计划”。二年多来,十多位教师在片、市级公开活动中频频亮相,一位教师在全市作数学教学讲座,二十多篇论文分别在市、省级刊物上发表或评比获奖。

⒊对待幼儿做到“爱心、有心和让其开心”

一是爱心。我园每个教师都富于爱心,爱心关怀每个孩子。我园有几位福利院的孩子,瘸腿、弱智,教师常常给予更多的关爱;我园一位幼儿的父母在交通事故中双双亡故,全园教职工及家长纷纷献上一片爱心,自发捐款七千多元。生活在二实幼的孩子是最快乐幸福的,因为这里有教师无微不至的关爱。

二是有心。教师注意用心了解幼儿,抓住幼儿情况的第一手资料。我园坚持入园新生调查、家访,用好家园联系册,做好寒暑假日幼儿生活调查工作。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能做好有心人,注重观察,能深入了解幼儿的兴趣所在,能根据幼儿的兴趣点、需要点有机地调整教育教学内容,让幼儿在富于弹性的一日生活中轻松快乐地学习。

三是开心。只有教师富有“爱心”,工作“有心”,才能使幼儿“开心”。我园提出教师要有活泼开朗的个性,给幼儿有一个活泼开心的幸福童年。我园特别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幼儿实践活动,让幼儿有动手的机会,让幼儿有交流的机会,让幼儿有表现的机会。我园保证幼儿每周都有四十五分钟的幼儿活动时间,以年级为单位开展综合活动,例如卡拉、讲故事比赛、朗诵会、童话剧表演、远足、联谊、参观、社区活动等,大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爱好、培养了幼儿的实践能力和交往能力、潜移默化地训练了幼儿的心理素质。平时我园以幼儿为主体,开展小竞赛、小辩论,小记者采访、自助餐、自娱自乐活动,幼儿的交往能力、口语表达力都得到了有效提高,幼儿个性变得越来越活泼开朗了。我园的餐前一刻钟,采集了许多幼儿活动的花絮,幼儿自娱自乐,更是大大激发了幼儿自我表现的热情。看到幼儿活泼开朗地沉浸在每一项活动中,家长齐口称赞,放心与满意之态溢于言表。他们的赞誉无形中为我园作了有力的宣传,许多的家长慕名而来,不断把孩子转入我园。

三、注重教育科研,树立了我园良好的品牌

我园充分挖掘潜力,以环境为切入口,大胆实践研究,在课题研究实践中取得较好成绩:

⒈加强投入,创设了幼儿语言发展支持性硬环境。

我园紧紧围绕语言大环境这一切入口,做足文章。在显性环境方面,我园进行了大量的投入,注重抓好两个点:一是园部整体环境,二是活动室中语言的区角设施。围绕着课题研究,对幼儿园环境进行了有机调整,投入五万多元,建成了幼儿语言活动中心,使幼儿有了一个听听、说说、讲讲、看看、演演的语言专用活动室。同时,每班教室添置了一些现代化的教育设备。例如:视频演示仪、大量图书,因地制宜建构了许多语言区角,例如表演区、视听区、阅读区等。

⒉提升理念,创设了适宜幼儿语言发展的软环境。

在语言课题的研究中,我园除了正常的语言教学活动,还多途径构建让幼儿听、说、讲、演、看的氛围和机制,比如,幼儿故事会、作品表演、餐前小喇叭﹑睡前故事﹑快乐动画等,引导幼儿开展人际交往活动,注重为幼儿创设富有情趣的各种适宜性刺激,在宽松的氛围中,让幼儿充分动手、动口、动脑,得到语言的练习机会和迁移运用。良好的语言环境,幼儿不再单纯地为说话而说话,不再被动地接纳教师教授的语言知识,他们是主动探索并积极参与与作用的语言加工创造者。

环境创设显特色,引来了省内外幼教工作者的观摩,山东、扬州、浙江、南京等各地幼教界人士纷纷来我园参观,给予了高度评价,省幼教学会理事长唐淑、南师大虞永平教授、无锡市教育局魏祖成特为我园题词。江苏卫视、江阴电视台、江阴日报、《儿童时代》对我园的教育与环境分别作了宣传报道。

⒊家园协同,建构了幼儿语言一体化大环境。

家长是幼儿园教育的合作伙伴。我园注重向家长做好宣传工作,争取家长的理解、配合、支持,倡议每个家庭为幼儿创设良好的亲子阅读环境。我园提出了幼儿家庭阅读一、二、三工程,制定了幼儿家庭小书房的创建标准,倡导家长建一个“幼儿家庭小书房”,让幼儿有一个阅读的环境;至少订二份幼儿杂志,让幼儿有阅读的书籍;父母每天有分钟的时间与幼儿一起“看看、讲讲”,让幼儿有阅读的时间。每到十一月份我园就刊登幼儿杂志名称及代号,鼓励家长到邮局订购。我园创办了以家长为阅读对象的月刊类辅导材料《彩虹报》、开展了幼儿家庭“小书房”星级验收活动,这些活动都曾得到过家长的普遍支持。

四、建构坚实的保育平台,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在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方面,我园倡导教师、职工人人有责;倡导保教合一,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我园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了《无锡市幼儿园教育常规》、《江苏省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实施细则》,通过有效落实幼儿卫生保健各项工作常规,幼儿园卫生保健质量得到了常态达标,具体来说能做到“三个原则”、“四个严格”、“五个认真”。

⒈教师讲求“三个原则”。一是安全原则。我园教师始终把“安全”根弦绷得紧紧的,在各项工作中、幼儿活动各个环节中始终确保安全第一;二是锻炼原则。我园建有科学的幼儿一日生活制度,教师注重利用周围环境中一切有利的自然因素,开展各项幼儿体育锻炼活动,保证幼儿每天户外活动不少于二小时,户外体育活动不少于一小时。三是教育原则。在幼儿课程中,教师注重有机地围绕重点热点问题对幼儿进行卫生保健知识的教育。例如:在“非典”抗击战中,我园教师因势利导,把这一社会主题纳入了幼儿课程,开展了“让非典远离我们”的生成课程,引导幼儿创编了许多有关抗击“非典”的儿歌,创编学唱了预防“非典”的歌曲,园内开展以非典为主题的教学比武活动。在这一主题过程中,幼儿了解了许多预防“非典”的知识,学会了关注生活、关注人类的生存。

⒉工作讲求“四个严格”。一是严格进行制度化管理。根据实际情况,我园制定了《二实幼保健手册》,人手一本,做到个个职责明确、各司其职。二是严格执行环境卫生制度,坚持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三是严格执行消毒制度,能认真做好日常消毒和防病隔离工作,做到餐具毛巾、活动室、午睡室天天消毒,玩具、图书定期消毒;四是严格执行过关检查制度,做到严把购买关,幼儿用菜每天专人检查过称,发现不符合卫生要求及时退换。

日常保健论文范文篇10

论文摘要:以劝说策略理论和言语行为理论为依据,对报刊广告的劝诱性特征做语用分析。结果表明,报刊广告具有权威代言、个性认同、寄予关爱、张扬优点和不定对比等语用特点。

一、引言

在人际说服中,说服者的策略直接影响说服的效果;说服的方式影响着说服的客观效果。阿伦斯(Axens)认为,“广告是由可识别身份的倡议者,通过各种不同媒介用公开付费的方式对产品(包括商品和服务),或主意进行非面对面的信息交流活动。广告从本质上而言具有说服性”(1996:7)。广告既是人类的一种交际活动,又是一种过程。

语言不仅能用来提供信息、表达观点,而且还能用来行事。我们说的每一句话都会对言语受众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采用拉尔森(Iarson)(1986:6)的定义。他认为,劝说是“由信息提供者和信息接受者通过使用符号共同创造出的一种识别或调整状态。”

本文依据阿伦斯的广告定义,从2003年8月至12月的《中国商报》和《国际商报》上选取材料。数据收集后,以拉尔森的劝说理论为指导,采用定性方法,归纳出广告说服特征的类型。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劝说特征及其有效性,提高广告受众的分辨认识能力,丰富言语行为理论和语言认知理论,和外语学习者的言语认知能力的提高。

二、数据呈现

1.权威代言

(1)第一批由国家卫生部批准的保健食品,卫食健字(96)第002号。……荣获联合国“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二项金奖。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质量检验协会、中国保健消费基金会3项评选认定其为优秀科技保健产品。

(2)大宝化工制品有限公司秉承了……的产品风格。大宝漆已荣获BQR,CQR,IS091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2.个性认同

广告主总是力图通过对广告受众个性的认同,以达到其广告诉求的目的。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里,是以天下之优为己任者的钟爱之地……奥迪A6豪华行政版皆以无懈可击的豪华高标准,与成功者身影相随,形神相契。

(2)北京商之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致力于为现代企业管理成功人事提供权威的管理图书信息及优质、快捷的购书服务……

3.寄予关爱

(1)即使口水渍枕套洗得干净,你愿意贴在自己脸上吗?,,,,二多人多次睡过的卧具,

你再接着继续睡一次,这如同“别人穿过的内裤,洗了你接着穿下去”,难受!

(2)TCL力推“健康洗衣”概念。TCL公司近日推出健康卫士系列洗衣机,……在洗衣过程中,“臭氧活性因子”……通过穿透和破坏吸附在衣料上的霉菌、细菌、病毒细胞,达到除菌、消毒一举两得的洗涤效果,……在不经意间即可完成洗衣、除菌、保健一系列工作。

4.张扬优点

(1)Mazda6特有……共6面安全气囊,开创同级车的新防卫等级,给您坚实保护;……整合型主动安全系统,将安全的积极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2)给赛瑞克思30秒,让品牌如影片经典传播只有30秒,一惟独赛瑞克思Cerlx

5.不定对比

(1)北京海润螺旋藻片不含淀粉。您是否在食用劣质螺旋藻产品?1.陈旧原料;2.片剂坚硬(淀粉片);3.腐败变质、劣质产品;4,经高温营养差。优质产品:墨绿色、无异味、片剂松软、未经过高温

(2)杭州传化涂料有限公司……形成绿色环保内外墙乳胶漆、全无苯健康型木器漆等产品。公司在同行业率先通过IS0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上面的分类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广告是广告主为了尽可能传递美化自己产品或服务的信息,以获取最大利益的劝说性活动。

三、数据讨论

1.权威代言特点的分析

数据表明,报刊广告常以政府、同业权威性机构所授予的荣誉称号作为说服广告受众的重要策略。在2.1例(1)中,“第一批由国家卫生部批准的”和“荣二项金奖”;例(2)中,”大宝漆已荣获BQR,CQR,IS0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根据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一个人在说某种话的时候,他还表示有其他含义。因此,权威机构的认证等都是为了增加自己的广泛认可度。

2.个性认同特点的分析

广告主利用对受众个性的认同,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同类归属感,并以此作为从众性冲动的依据。在2.2例(1)中,首先引用名句“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让购买者“以天下之优为己任者”自居,自然“与成功者身影相随”;例(2)中,“现代企业管理成功人事”将购买此类图书者归人成功或意图成功者之列。这样,受众的个性在最大程度上得以认同,心理上获得满足。

3.寄予关爱特点分析

广告主喜欢强调他们产品或服务对受众的关爱,力图拉近和潜在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以促使他们购买其产品或服务。正因为如此人们时常将此看作广告主夸大自己产品和服务的行为。但是如果不这样,广告又何以能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呢?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对话亦如此:一个人说的话更具吸引力,听众则更易接受他所讲的内容。2.3例(1)里“别人穿过的内裤,洗了你接着穿下去’,难受,’;例(2)中的“在不经意间即可完成洗衣、除菌、保健一系列工作”。这些都体现了广告主的人文关怀,令受众在心中产生共鸣。

4.张扬优点的特点的分析

广告主会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彰显其产品或服务的优点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2.4例(1)中“开创同级车的新防卫等级,给您坚实保护”和“将安全的积极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将该车在安全性能方面的优点和对车主的关爱彰显无遗;例(2}里“给赛瑞克思30秒,让品牌如影片经典传播,只有30秒”既揭示出电视广告的时间单位,更突出自己能在如此短短的30秒内所能起到的决定性作用。

5.不定对比特点的分析

广告主使用对比策略是为了表明,他们所广告的产品比同业其他的更具优势。在2.5例(1)中用劣质螺旋藻产品的特点与优质产品的特点作比较,最终是为一个潜在的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