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施工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17:17:08

桥梁施工论文

桥梁施工论文范文篇1

荷载裂缝产生的原因在于施工过程中,不加限制地堆放施工机具、材料;不了解预制结构受力特点,随意翻身、起吊、运输、安装,不按设计图纸施工,擅自更改结构施工顺序,改变结构受力模式;不对结构做机器振动下的疲劳强度验算等。

2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性质,当外部环境或结构内部温度发生变化,混凝土将发生变形,若变形遭到约束,则在结构内将产生应力,当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即产生温度裂缝。在某些大跨径桥梁中,温度应力可以达到甚至超出活载应力。温度裂缝区别于其他裂缝的最主要特征是随温度变化而扩张或合拢。引起温度变化的主要施工因素有:

(1)水化热。出现在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厚度超过2.0m)浇筑之后由于水泥水化放热,致使内部温度很高,内外温差太大,致使表面出现裂缝。施工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尽量选择水化热低的水泥品种,限制水泥单位用量,减少骨料人模温度,降低内外温差,并缓慢降温,必要时可采用循环冷却系统进行内部散热,或采用薄层连续浇筑以加快散热。

(2)蒸汽养护或冬季施工时施工措施不当,混凝土骤冷骤热,内外温度不均,易出现裂缝。

3收缩引起的裂缝

在实际工程中,混凝土因收缩所引起的裂缝是最常见的。在混凝土收缩种类中,塑性收缩和缩水收缩(干缩)是发生混凝土体积变形的主要原因。

塑性收缩。发生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后4~5h左右,此时水泥水化反应激烈,分子链逐渐形成,出现泌水和水分急剧蒸发,混凝土失水收缩,同时骨料因自重下沉,因此时混凝土尚未硬化,称为塑性收缩。塑性收缩所产生量级很大,可达1%左右。在骨料下沉过程中若受到钢筋阻挡,便形成沿钢筋方向的裂缝。

缩水收缩(干缩)。混凝土结硬以后,随着表层水分逐渐蒸发,湿度逐步降低,混凝土体积减小,称为缩水收缩(干缩)。因混凝土表层水分损失很快,内部损失慢,因此产生表面收缩大、内部收缩小的不均匀收缩,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致使表面混凝土承受拉力,当表面混凝土承受拉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时,便产生收缩裂缝。

4施工工艺质量引起的裂缝

在混凝土结构浇筑、构件制作、起模、运输、堆放、拼装及吊装过程中,若施工工艺不合理、施工质量低劣,容易产生纵向的、横向的、斜向的、竖向的、水平的、表面的、深进的和贯穿的各种裂缝,特别是细长薄壁结构更容易出现。裂缝出现的部位和走向、裂缝宽度因产生的原因而异,比较典型常见的有:

5.1混凝土保护层过厚,或乱踩已绑扎的上层钢筋,使承受负弯矩的受力筋保护层加厚,导致构件的有效高度减小,形成与受力钢筋垂直方向的裂缝。

5.2混凝土振捣不密实、不均匀,出现蜂窝、麻面、空洞,导致钢筋锈蚀或其它荷载裂缝的起源点。

5.3混凝土浇筑过快,混凝土流动性较低,在硬化前因混凝土沉实不足,硬化后沉实过大,容易在浇筑数小时后发生裂缝,既塑性收缩裂缝。

5.4混凝土搅拌、运输时间过长,使水分蒸发过多,引起混凝土塌落度过低,使得在混凝土体积上出现不规则的收缩裂缝。

5.5混凝土初期养护时急剧干燥,使得混凝土与大气接触的表面上出现不规则的收缩裂缝。

5.6用泵送混凝土施工时,为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增加水和水泥用量,或因其它原因加大了水灰比,导致混凝土凝结硬化时收缩量增加.使得混凝土体积上出现不规则裂缝。

5.7混凝土分层或分段浇筑时,接头部位处理不好,易在新旧混凝土和施工缝之间出现裂缝。如混凝土分层浇筑时,后浇混凝土因停电、下雨等原因未能在前浇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引起层面之间的水平裂缝;采用分段现浇时,先浇混凝土接触面凿毛、清洗不好,新旧混凝土之间粘结力小。或后浇混凝土养护不到位,导致混凝土收缩而引起裂缝。

5.8混凝土早期受冻,使构件表面出现裂纹,或局部剥落,或脱模后出现空鼓现象。

5.9施工时模板刚度不足,在浇筑混凝土时,由于侧向压力的作用使得模板变形.产生与模板变形一致的裂缝。

5.10施工时拆模过早.混凝土强度不足,使得构件在自重或施工荷载作用下产生裂缝。

5.11施工前对支架压实不足或支架刚度不足,浇筑混凝土后支架不均匀下沉,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

5.12安装顺序不正确.对产生的后果认识不足,导致产生裂缝。如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满堂支架现浇施工时,钢筋混凝土墙式护栏若与主梁同时浇筑,拆架后墙式护栏往往产生裂缝;拆架后再浇筑护栏,则裂缝不易出现。

5.13施工质量控制差。任意套用混凝土配合比,水、砂石、水泥材料计量不准,结果造成混凝土强度不足和其他性能(和易性、密实度)下降,导致结构开裂。

6桥梁混凝土裂缝的施工防治措施

6.1材料的控制

施工工艺是保证混凝土构件质量的关键、除施工的施工操作应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对原材料(钢筋、水泥、砂、碎石、水等)都应进行严格的抽样检验。对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对比试验.在高温下或雨后施工对砂、碎石应进行含水量实验,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6.2温度的控制

(1)改善骨料级配,采用干硬性混凝土、加添加剂等措施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拌和混凝土时用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热天浇筑混凝土时减少浇筑厚度,利用浇筑层面散热;在混凝土中埋设水管,通入冷水降温;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问,气温骤降时进行表面保温,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变化;施工中长期暴露的混凝土浇筑体表面或薄壁结构,在寒冷季节采用保温等措施。

(2)合理地分缝分块,避免基础过大起伏;合理地安排施工工序,避免过大的高差和侧面长期暴露。另外,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抗裂能力.防止表面干缩。特别是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对防止裂缝十分重要。应特别注意避免产生贯穿裂缝,出现后要恢复其结构的整体性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施工中应以预防其贯穿性裂缝的发生为主。

6.3非结构性裂缝防止措施

防止塑性沉降裂缝的措施有基础处理、支架搭设进行科学设计、严格施工.对支架进行全面积预压以消除非弹性变形;砼中加减水剂减少砼泌水,确保砼保护层厚度、砼施工时进行二次抹面。防止塑性收缩裂缝的措施有加强早期砼养护以降低砼中水份蒸发速率。方法是结构外露面覆盖麻袋、海绵等浇水湿治养护。防止温差裂缝的措施有合理安排砼浇注顺序及浇筑速度,在砼浇注的过程中消除部分温差。夏季施工时骨料要洒水降温.冬季施工时砼表面应覆盖保温。

防止干缩裂缝的措施有设计部门布设足够的控制裂缝的分布筋.施工配合比设计时减小水灰比.尽量增加骨料用量、增大骨料粒径.施工完成后加强砼的湿治养护。防止龟裂的措施有配合比设计时水泥用量不宜过多.振捣要密实而不过振,砼表面泌水及浮浆要及时清除并注意及时养护。

7结束语

在桥梁施工过程中,只要严格控制好材料质量、施工工艺、以及现场的施工管理,根据现场条件,材料特点,气温等多种因素,采取合理的措施,就能有效地控制裂缝的产生,确保工程质量。

桥梁施工论文范文篇2

摘要介绍桥梁施工中现浇盖粱的支架选用、主要施工注意事项、计算要点及改进措施。关键词简支桥梁现浇盖板支架1概述盖梁,也称帽梁,一般设于墩柱顶部,是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中的下部结构主要受力构件。墩柱顶盖梁,如采用现浇施工,其施工质量,不仅受控于混凝土配合比、浇灌方法,且与采用的支架紧密相关。只有选择了坚实的支架,使模板牢固、可靠,拼缝严密、接口顺直,能抵抗混凝土自重和施工荷载,操作人员能安全地进行各种施工作业,才能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杜绝模板漏浆、胀模等质量通病,杜绝模板支撑倒塌等安全事故。墩柱顶盖梁现浇施工的支架型式,主要有自落地支架式、抱箍挑架式和埋设托架式等。自落地支架,即在盖梁下部的地面上立支柱,搭成落地满堂支架,然后在支架上铺设模板,如图10抱箍挑架式,即在盖梁下的墩柱上套钢板箍,拧紧套箍的拼接螺栓,然后利用套箍搭设支架并铺设模板,如图3。埋设托架式,即墩柱上预留水平孔,待墩柱混凝土拆模并有一定的强度后,向预留孔中穿人钢锭,然后利用钢锭两端悬臂部分搭设支架并铺设模板,如图2。2各种支架的计算要点支架设计时,计算承受的荷载包括:模板自重、新浇筑钢筋混凝土重量、施工人员和运输工具重量、倾倒和振捣混凝土产生的荷载及支架自重等。2.1纵横粱的设计计算各种支架中,模板下、支架顶的纵横梁的设计计算大同小异,一般可将之当作简支梁计算。设计计算时,先初选构件类型(如方木、槽钢或工字钢等),再根据最大弯矩或最大剪力的数据,选择构件型号及截面,验算构件的挠度、弯曲强度和抗剪强度。2.2自落地支柱的计算自落地支柱可当作两端简支的轴心受压构件计算,先初选构件类型(如钢管、型钢或门式架等),再根据最大轴力的数据,按计算值选择构件型号及截面,最后验算抗压稳定性和水平联系杆的竖向间距(即水平联系杆的道数),并按构造要求设计扫地杆、剪刀撑、抛撑和缆风绳等。如盖梁离地面高度较大,所在地区基本风力较大,则应考虑风荷载,并核算选择抛撑和缆风绳。2.3抱箍的计算抱箍所能承受的荷载可由抱箍与墩柱之问的摩擦力平衡,其摩擦系数μ由墩柱面的平整度和粗糙程度而定,一般可取为μ=0.3—0.5。设计时应选择拧紧螺栓的数量,并验算其抗剪强度,同时应验算抱箍钢板的局部抗剪强度和抗挤压强度。2.4托架钢锭的计算预埋托架的设计,除选择计算纵横梁外,还应对埋设的钢锭的规格和截面积进行计算,核实其最大弯、剪力和支座处挠度。支架型式的选用,应结合现场设备及施工条件与盖梁的高度,还应保证现浇盖梁的施工质量和操作安全。3支架型式的选用条件支架型式的选用,应结合现场设备及施工条件与盖梁的高度,还应考虑经济成本尽量能就地取材,并应保证现浇盖梁的施工质量和操作安全。各种支架的适用情况和注意事项见表1。自落地支柱可采用钢管、型钢或门式架等,根据施工设备状况及荷载经计算选用;无论采用何种支架,施工时都应按计算挠度值设预拱度,并应搭设足够宽度的操作面(一般每边不小于1m)和周边护栏(高度不小于1,2m);各种支架的护栏边,都应满挂密目安全网,以防止高空坠落。4各型支架的优缺点及改进措施4.1各支架优缺点①自落地支架式结构简单,但在荷载作用下支架变形较大,耗用材料数量较多,文明施工管理工作量较大。②采用抱箍挑架式,在盖梁施工中下部仍可通行,不占地面工作面,便于管理,但抱箍挑梁中钢箍与墩柱之间的摩擦系数的取值难以掌握,依墩柱表面的平整度或粗糙度而异,施工时易发生抱箍滑脱事故,支架能承受的荷载不高。③埋设托架式虽然下部可通行,不占用地面工作面,易于文明施工管理,能承受荷载较大,支架在荷载作用下变形较小,但在埋设钢锭和施工受载时,墩柱混凝土需具备一定强度,施工后在墩柱中留下小孔,影响墩柱外观,施工后宜用微膨胀混凝土填塞小孑L及墩柱表面处理工作。4.2各种支架的改进为提高自落地支架的承受荷载,而减少变形或沉降,可利用万能杆件拼装成桁式支架。桁式支架可设计为满堂式,也可设计为柱梁式。对于在河岸上现浇盖梁,如土质条件较差,做适当压实处理并经采取措施后,也可采用自落地支架。如在地面上先铺木板或槽钢,或浇筑混凝土地板,以增大地基受压面积。对于水上现浇盖梁,由于桩基、系梁及墩柱施工时,已搭设了水上操作平台,因此可利用在该操作平台上直接搭满堂支架。但必须验算操作平台的稳定性和沉降量,慎重采用。一般简支梁桥中,在桩基与墩柱间都设计有水+‘平系梁,因而在水上与土质条件差的地面上,如盖梁与系梁的高差不大,可利用系梁作为受力底座,在系梁面上搭设落地支架。但系梁的强度必须经过计,必要时加大系梁截面或加配钢筋。在使用抱箍挑架式时,为预防施工荷载过大造成钢板箍滑脱,宜采用高强度螺栓和双螺母拧紧抱箍,也可以采用两层抱箍互相支撑的方法,或在抱箍底部预埋钢筋,以加强支撑。但预埋的钢筋在使用后应割,做好墩柱外观处理。如施工荷载不大,可在墩柱中埋设型钢,利用埋设的型钢搭设支托架。另外在埋设托架中,经钢锭。对于埋设托架式,也可将埋设钢锭与工字钢改为埋设牛腿,再在牛腿上搭设支架并铺设模板.5结束语在上海市政工程多年的施工实施中,各类型支架按实地情况经常选用,无论在保证工程质量及支架的设置经验上,虽获益匪浅,但当支架选定后,对一些重点的处理尤应重视。如自落式支架落于地面上的地基整平、夯实、扩大承力面,落于构筑物上对构筑物的核实补强;抱箍、托架式施工完毕后对墩柱外观的处理等。

桥梁施工论文范文篇3

[论文摘要]目前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施工而言,仍存在很多问题。对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及控制要点。

一、引言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由于其具有能充分利用材料的高强度性能,有效防止混凝土裂缝,减轻结构自重,增大桥梁跨径,刚度大行车舒适等优点。桥梁施工控制是桥梁建设的安全保证。为了保证安全可靠的建好每座桥梁,施工控制将变得非常重要。因为每种体系的桥梁所采用的施工方法均按照预定的程序进行。施工中的每一阶段,结构内力和变形是可以预计的,同时可通过检测手段得到各施工阶段结构的实际内力和变形,从而完全可以跟踪掌握施工进度和发展情况。同时施工控制也是桥梁营运中安全性和耐久性的综合监测系统。

二、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工序

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流程:锚具及钢绞线检验合格→预应力梁底模安装→非预应力钢筋安装→按设计坐标及高程焊接波纹管定位支架→安装波纹管及排气管→安装锚垫板及螺旋筋→预应力工程隐蔽验收→浇筑混凝土并养护→钢绞线下料编束→预应力钢绞线穿束→拆除模板→张拉设备及仪表配套校验→安装锚板及夹片→安装千斤顶→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张拉质量检验→预应力孔道压浆→切除多余长度钢绞线→封堵锚具孔→转入下道工序施工。

其中预应力孔道压浆宜在预应力束张拉完毕后尽早进行,一般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张拉完毕,停10小时左右,

观察预应力钢材和锚具稳定后,即可进行。

三、施工质量控制内容及影响因素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施工控制包括结构变形控制、结构应力控制和结构稳定性控制。线形控制就是严格控制每一节段的竖向挠度及其横向位移,保证成桥后的线形趋于设计线形;内力控制则是控制主梁在施工过程中以及成桥后的应力,尤其是合龙时的控制,使其不致过大而偏于不安全,并符合设计要求;桥梁的稳定性不仅包括桥梁的稳定计算,还包括施工各阶段结构构件的局部和整体稳定。

(一)预应力材料的质量控制

严把材料质量关,采用信誉好质量好的厂家产品。产品要有出厂合格证,质量检测报告,对到场材料进行检验,其强度、刚度、严密性及螺旋压接缝咬合牢度等各项指标均达到质量标准方可使用。加强对波纹管的保护减少对其损伤。减少电焊作业。在普通钢筋骨架成型后再铺设波纹管,用振捣棒振捣混凝土时,要避开波纹管,波纹管接头。用大一号规格的波纹管作套管,套管长20-30cm.管道接头在套管内要对口、居中。两端的环向缝隙用胶带封闭严密。

(二)预应力张拉前的准备工作

对力筋施加预应力之前,应对构件进行检验,外观尺寸应符合质量标准要求。张拉时,构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等级值的75%。当块体拼装构件的竖缝采用砂浆接缝时,砂浆强度不低于15Mpa。对预留孔道应用通孔器或压气、压水等方法进行检查。端部预埋铁板与锚具和垫板接触的焊渣、毛刺、混凝土残渣等应清除干净。应采用先穿束的方法时用压气、压水较好。钢筋穿束前,螺丝端杆的丝扣部分应用水泥袋纸等包缠2-3层,并用细铁丝扎牢;钢丝束、钢绞线束、钢筋束等穿束前,将一端找齐平,顺序编号。对于较长束,应套上穿束器,由引线及牵引设备从另一端拉出。对于夹片式锚具,上好的夹片应齐平,在张拉前并用钢管捣实。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

(三)施工控制影响因素

桥梁施工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使施工实际状态最大限度地与理想设计状态(线性和受力)相吻合。要实现上述目的,就必须全面了解可能使施工状态偏离理论设计状态的因素,以便施工实际有的放矢的有效控制。

(1)结构参数。结构参数是控制中结构施工模拟分析的基本资料,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结构参数主要包括:结构构件截面尺寸、结构材料弹性模量、材料容重、材料热膨胀系数、施工荷载和预应力或索力。

(2)施工工艺。施工控制是为施工服务的,反过来,施工的好坏又直接影响控制目标的实现。除要求施工工艺必须符合控制要求外,在施工控制中必须计入施工条件非理想化而带来的结构制作、安装等方面的误差,使施工状态保持在控制之中。

(3)施工监测。检测是桥梁施工监控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检测包括应力检测、变形监测。因测量仪器、仪器安装,测量方法数据采集、环境情况等存在误差、所以,结构监测总是存在误差。

四、控制施工质量的要点

1.张拉前检查混凝土抗压强度,要求不低于C40级,张拉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有关规范执行。张拉采用双控,即应力控制和伸长量控制。

2.施工中如因千斤顶工具式夹片磨损造成夹持不紧,出现滑丝,处理方法为压力机立即回油,更换工具式夹片,检查锚具锥孔与夹片间是否有杂物,清除锚垫板喇叭口内混凝土重新张拉。如果仍有滑丝现象,则应对钢绞线、锚具进行重新检测,对千斤顶油压表进行重新标定,确保今后万无一失。

3.由于波纹管破损而漏浆,造成钢绞线与混凝土握裹,引起摩擦力过大。处理方法:反复多次张拉并持荷一段时间,以克服摩擦力过大的影响,预制T梁时应注意及时清孔。

4.由于孔道摩阻而使伸长量偏小,处理方法:在开始张拉时把钢绞线拉到5.0MPa,再回油至油压表读数为零,然后分级张拉,并按规范要求进行超张拉,这样得出的张拉伸长值满足设计要求。

5.张拉过程中随时观测梁的上拱度和梁体的侧向变形,避免梁体变形过大而产生裂纹,并及时观测各项数据,以便今后设计、施工时作参考,做到心中有数。

五、结束语

预应力张拉工艺是桥梁预应力构件施工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张拉应力及伸长量的控制,会直接影响预应力结构使用寿命,因此在预应力施工中,要充分做好张拉前的准备工作,在张拉过程中不要盲目追求数量,一定要按技术规范操作,以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效尧、朱新实,预应力技术及材料设备,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

桥梁施工论文范文篇4

桥梁施工课程在构建桥梁专业知识体系及培训学生施工实践技能方面均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由于该课程知识结构的特殊性、教学条件及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使得桥梁施工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桥梁施工技术与材料发展、施工机械及设计理论等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目前随着新材料、大型专业设备及新结构体系的不断应用,使得桥梁施工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但现在的桥梁施工课程教材知识更新严重滞后,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及时跟踪前沿技术尤为重要。

第二、桥梁施工实践性强,但桥梁施工课程知识体系主要围绕着实际工程中具体的施工方法、流程、设备使用等方面展开。因此,对于没有经过专业实习的学生而言往往觉得形象模糊、概念空洞。

第三、桥梁施工课程内容涉及面广。桥梁施工涉及到桥梁类型、施工方法、设备、材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组织管理等各个方面,知识点繁杂众多,且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性及关联性不强,使得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梳理和掌握难度加大。针对桥梁施工及组织管理课程特点,为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实现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目标,对课堂教学方法及实践性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一、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

(一)逆序三“W”教学法

三“W”教学法是一般目标教学的传统方法,所谓三“W”即what、where、why。针对某一知识元素,首先介绍概念,即wha,t在清楚概念基础上再介绍它的应用,即where;最后讲解该知识元素的应用条件及存在的问题,即why。三“W”教学法具有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等特点,易于教学实施和学生的掌握,但如果多次重复应用也存在着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等问题,影响教学质量。结合桥梁施工知识特点,在传统三“W”教学法的基础上,适当调整三“W”的教学次序(见图1),可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加深知识元素记忆的目的。以下介绍两种逆序三“W”教学法的案例。

图1逆序三“W”教学法示意图

以桥梁施工临时设备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要求知识点为例。普通方法为首先介绍强度、刚度、稳定性的概念,然后介绍哪些施工设备需要满足这些条件,最后讲解为什么要满足这些条件。针对这一知识点,将三“W”的次序调整为why、what、where,即先介绍近年来国内外大型桥梁的施工事故,配合多媒体图片播放,同时,特别强调事故原因、损失情况及事故处理。当学生兴趣激发起来后,再回过头来介绍造成事故根本原因的设备强度、刚度、稳定性概念及应用等问题。

以前支点施工挂篮知识点为例,教学实践中将三“W”的次序调整为where、why、what。首先回顾三角挂篮、梁式挂篮等普通梁桥悬臂施工挂篮结构形式、作用原理等,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为斜拉桥设计挂篮,以此引出前支点施工挂篮知识点的适用条件(where)。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由于不清楚前支点施工挂篮概念,往往会错误的选择三角挂篮、梁式挂篮等。通过故意引导学生“犯错”的方式,激发学生探知答案的热情,然后解释为什么(why)普通挂篮不合理、斜拉桥结构特点,最后提出前支点施工挂篮结构构造、工作原理及使用条件(what)。通过对于三“W”的次序调整及灵活应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克服顺序教学法的僵化呆板,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及学习热情。使得在每个知识点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都有思考、理解和探知的环节,进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二)情景教学模式实践

情景教学模式通过在课堂上形成自由宽松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模拟环境下论文从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探索者。让学生在探索式学习中,激起求知欲望,敢于质疑,训练思维内力及实践技能。根据桥梁施工课程实践性及参与性强的特点,结合工程实践选取典型案例,设置情景教学模式。情景教学模式可以采用分组式或集中式两种形式。所谓分组形式即先由教师介绍知识元素及相关工程背景,然后将学生分组并扮演相应角色,进而展开自由的分析讨论,最后再由教师讲评。而集中情景形式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成为角色的双方,由教师的提问引导学生的思考及讨论,最后在教师的启发下形成正确结论。以下为情景教学模式下的两个教学案例。公务员之家

在讲授扩大基础基坑开挖验收知识点时,相关内容包括基坑验收内容、检测手段、质量标准、施工单位需提交的资料及相关单位等。该知识点信息量大、内容繁杂,采用一般教学方法难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采用分组式情景教学模式时,将学生分为5人一组,分别扮演参建单位的建设、施工、监理、设计、质检单位代表,虚拟召开某桥扩大基础的基坑验收会。按照真实会议流程,由扮演监理的学生主持会议,有扮演施工方代表的学生介绍坑验收内容、检测手段及需提交的资料,而其他人根据该学生汇报情况及质量标准进行讨论评判,最终得出验收结论。由于所扮演的角色很可能是自己未来的职业或相关行业,可以此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学生的介绍、讨论中,实现书本知识与实践能力的联合,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实现了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集中式情景模式将教材知识要点投射到实际工程背景中,形成施工案例,在师生共同思辨气氛中得到最终结论。在讲授采用冷却水管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知识点时,要让学生明白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的产生原理及冷却水管的作用机理。采用集中式情景模式时,教师以施工方作为自身角色向学生提问:“为节约建设成本,是否可采用PVC管材作为冷却水管?”让学生从监理及设计角度对该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在集中式情景模式中,师生关系由传统的教与学关系转变为可以平等对话的施工与监理角色关系,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

制作精良、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是桥梁施工课程中重要的教学手段。通过大量图片展示,可以使学生了解实际的施工情况,对机具设备、施工方法及材料等形成清晰直观的感性认识。对流程复杂、概念抽象的施工方法、施工设备的工作过程等,可以通过动画的形式加以展示,如钻孔灌装桩的施工流程、移动模架的工作原理等。施工动画的类型主要包括:简单的flash图形动画以及大型3D动画。图形动画具有制作简单、生动直观、概念清楚等特点,一般播放时长3~5分钟;大型3D动画一般制作精美、效果震憾,多为具体桥梁的施工建设全过程,时间为10~20分钟,在实际教学中可采用剪辑播放或集中播放形式来控制播放时间。

多媒体教学方法的正确运用及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恰当结合是确保桥梁施工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多媒体教学方法作为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补充和发展,具有信息量大、直观清晰、易于接受等特点,但如果使用不当往往适得其反,产生所谓的信息化“填鸭式”教学效果。因此在桥梁施工课程教学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多媒体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手段的相结合,加强师生交流与互动,恰当的配合板书和简单图形,避免形成“报告式”教学模式。

第二、多媒体教学方法适度运用,控制好信息传递的量及速度,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及空间理解认识信息,并及时地回应反馈信息。

第三、多媒体课件的艺术性,在满足课件内容的结构性及系统性要求同时,需注重课件设计如幻灯片平面布局、图文比例、颜色搭配等问题,确保信息的传递及接受过程中线路畅通,避免造成学生学习过程中视觉及心理疲劳。

二、实践性教学模式探索

桥梁施工课程是与工程实践贴合得最为紧密的课程之一,在培养学生基本施工技术理论的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和未来职业角色所面临的组织协调能力等。但仅通过课堂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效果并不理想。有人认为读了一学期的桥梁施工,还不如在工地呆一星期学的东西多,这样的看法虽然片面,却也发人深省。桥梁施工课程合理引入教学实践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在现有教学条件下,施工课程教学实践环节的实施模式及质量控制措施,是实现实践性教学的前提和保证。

施工课程教学实践环节必须具有可操作性,且便于管理。考虑到课程安排、工程环境及学生个人安全等方面的问题,集中组织学生大规模的参观实习难以实施,而且实习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必须转变传统工地实习的组织形式,结合学校现有条件,探索灵活多样、便于实施的课程教学实践途径。

第一、充分利用学校在交通建设领域的地缘优势,建立多个实习基地,学生可以利用寒、暑假或节假日参与内业资料整理、测量等相关工作。

第二、以本校本科生导师制度及班主任制度为平台,引导学生参加与工程实践密切联系的科研项目如施工控制、桥梁检测等。

第三、鼓励学生利用寒、暑期参加桥梁建设项目的实地调研。另外还应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采取有效手段,避免在实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施工课程教学实践环节必须引入约束评价机制,便于质量控制。实践环节作为桥梁施工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发展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实习质量,需要从约束评价机制入手。在以往单一的课业考试评价方法基础上,增加实际环节评价指标,综合考察学生施工理论及实践操作能力。

桥梁施工论文范文篇5

1.1施工准备

完备的前期准备是完成施工的重要保障和支持,在桥梁伸缩缝施工之前,工程技术人员及施工人员应该完全熟悉图纸和施工操作规范,明确施工步骤和施工注意事项,对施工中用到的施工器械和材料进行统一检验,保障其质量符合施工要求和标准。技术人员检查、验收伸缩缝异型边梁的平整度、顺直度和缝体间隙是否合格,确保无误后在投入使用。工程施工中用到的机械设备确保齐全,过桥必须足够坚固,数量充足,保证过往施工车辆顺利通行,保证施工顺利进行。此外,还要确保施工中用到的辅助材料齐全,比如防止污染路面的帆布、塑料布、草苫子等。

1.2切缝、开槽

在切缝施工之前,必须对桥面的沥青面层进行现场检测,确保伸缩缝所在位置的沥青面层的平整度符合伸缩缝施工要求,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扩大切割面的宽度。如果检测结果显示沥青面层平整度符合施工要求,需要对路面进行返工处理;如果沥青面层的平整度符合伸缩缝安装施工要求和标准,然后按照施工图纸设计的标准宽度开槽和切割,之后对切割后的缝隙进行清理,包括缝隙内材料凿除、缝隙两侧凿毛、清洗填料、用高压泵清理槽口及构造物内异物,确保在伸缩缝安装施工过程中的足够清洁度。

1.3伸缩缝安装

伸缩缝出厂前应对其进行全面检查,确保伸缩缝装置的尺寸、宽度、规格等参数符合施工图纸设计的要求和标准,在伸缩缝装饰上标示出吊点位置,避免其在吊装时吊点不准确造成的伸缩缝变形。当伸缩缝的规格过大或者过长而不方面一次性运输时,应分段运输,注意运输过程中的合理性。伸缩缝运达施工场所后逐一检查其是否变形,是否符合施工要求,确认合格后避免露天存放。安装过程中,根据桥面连续长度及温度环境等因素来调整按照参数,在厂家提供的夹具控制下保证伸缩缝宽度的合理性。定位伸缩缝前,应检查其顺直度偏差在3mm以内,平整度偏差在2mm以内,伸缩缝顶面与路面高差在2mm以内。确保伸缩缝中心线与梁端中心线重合,伸缩缝梁端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线,之后用2cm以上厚度的钢板铆焊,焊接顺序为先顶面后侧面,最后底面。由中间向两端调整伸缩缝顶面标高及纵向直线度。

1.4伸缩缝焊接

对伸缩缝装置进行焊接施工时,采用U形钢筋加固,并确保后期伸缩缝同梁体链接牢固,确保锚杆同梁端预埋件间的焊接总拉力等同于伸缩缝型钢间焊接总拉力,焊接质量要保证焊缝饱满、链接牢固,焊接工艺中应尽量采用浅接触以保证焊缝长度不低于10cm。单侧开焊并严禁漏焊和跳焊。若焊接过程较长或者焊接环境温度变化较快,应在焊接完成单侧后立即焊接另一侧的主要部位,便于将约束伸缩缝的约束力解除;焊接的顺序应该是焊完一侧再焊另一侧,避免两侧同时焊接;伸缩缝焊接完成后应及时用气焊切出临时固定用的卡具、定位角钢等。

1.5混凝土浇筑

在对模板刚度、拼接效果进行检验并确保其支撑牢固、拼缝严密后再进行混凝土浇筑,这样能够使混凝土浇筑的质量符合要求,不会出现跑模和漏浆现象。混凝土浇筑前应将槽内杂物用清水清洗干净。为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抗冻以及耐酸碱腐蚀性能,应尽量在浇筑用的混凝土中添加高强度纤维。用胶带封死型钢上表凹槽,避免混凝土落入。采用对称浇筑工艺,重点灌注伸缩缝内部及下方和桥面、型钢顶面交接部位,之后采用插入式振捣棒自伸缩缝两侧同时振捣,直至混凝土振捣密实为止。

2伸缩缝施工质量控制

施工前应对施工图纸进行最终确认,伸缩缝的定位放线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桥面铺装完毕后用无齿锯将桥面凿除并保证切缝符合要求,整个施工过程要确保施工现场干净清洁,避免污物污染造成的施工质量不合格。施工过程要确保温度环境的想适应性,伸缩缝材料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伸缩缝缝体的按照要保证在外界温度5~20℃之内,严格控制伸缩缝不同位置出现正负误差。技术及监管人员要认真负责,严格要求施工人员按照设计好的安装程序和操作规范进行施工。施工完成后,经现场试验和监测,伸缩缝及混凝土强度均达到开放要求后才允许车辆通行,避免产生早期损伤。

3桥梁伸缩缝安装注意事项

桥梁施工论文范文篇6

荷载裂缝产生的原因在于施工过程中,不加限制地堆放施工机具、材料;不了解预制结构受力特点,随意翻身、起吊、运输、安装,不按设计图纸施工,擅自更改结构施工顺序,改变结构受力模式;不对结构做机器振动下的疲劳强度验算等。

2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性质,当外部环境或结构内部温度发生变化,混凝土将发生变形,若变形遭到约束,则在结构内将产生应力,当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即产生温度裂缝。在某些大跨径桥梁中,温度应力可以达到甚至超出活载应力。温度裂缝区别于其他裂缝的最主要特征是随温度变化而扩张或合拢。引起温度变化的主要施工因素有:

(1)水化热。出现在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厚度超过2.0m)浇筑之后由于水泥水化放热,致使内部温度很高,内外温差太大,致使表面出现裂缝。施工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尽量选择水化热低的水泥品种,限制水泥单位用量,减少骨料人模温度,降低内外温差,并缓慢降温,必要时可采用循环冷却系统进行内部散热,或采用薄层连续浇筑以加快散热。

(2)蒸汽养护或冬季施工时施工措施不当,混凝土骤冷骤热,内外温度不均,易出现裂缝。

3收缩引起的裂缝

在实际工程中,混凝土因收缩所引起的裂缝是最常见的。在混凝土收缩种类中,塑性收缩和缩水收缩(干缩)是发生混凝土体积变形的主要原因。

塑性收缩。发生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后4~5h左右,此时水泥水化反应激烈,分子链逐渐形成,出现泌水和水分急剧蒸发,混凝土失水收缩,同时骨料因自重下沉,因此时混凝土尚未硬化,称为塑性收缩。塑性收缩所产生量级很大,可达1%左右。在骨料下沉过程中若受到钢筋阻挡,便形成沿钢筋方向的裂缝。

缩水收缩(干缩)。混凝土结硬以后,随着表层水分逐渐蒸发,湿度逐步降低,混凝土体积减小,称为缩水收缩(干缩)。因混凝土表层水分损失很快,内部损失慢,因此产生表面收缩大、内部收缩小的不均匀收缩,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致使表面混凝土承受拉力,当表面混凝土承受拉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时,便产生收缩裂缝。

4施工工艺质量引起的裂缝

在混凝土结构浇筑、构件制作、起模、运输、堆放、拼装及吊装过程中,若施工工艺不合理、施工质量低劣,容易产生纵向的、横向的、斜向的、竖向的、水平的、表面的、深进的和贯穿的各种裂缝,特别是细长薄壁结构更容易出现。裂缝出现的部位和走向、裂缝宽度因产生的原因而异,比较典型常见的有:

5.1混凝土保护层过厚,或乱踩已绑扎的上层钢筋,使承受负弯矩的受力筋保护层加厚,导致构件的有效高度减小,形成与受力钢筋垂直方向的裂缝。

5.2混凝土振捣不密实、不均匀,出现蜂窝、麻面、空洞,导致钢筋锈蚀或其它荷载裂缝的起源点。

5.3混凝土浇筑过快,混凝土流动性较低,在硬化前因混凝土沉实不足,硬化后沉实过大,容易在浇筑数小时后发生裂缝,既塑性收缩裂缝。

5.4混凝土搅拌、运输时间过长,使水分蒸发过多,引起混凝土塌落度过低,使得在混凝土体积上出现不规则的收缩裂缝。

5.5混凝土初期养护时急剧干燥,使得混凝土与大气接触的表面上出现不规则的收缩裂缝。

5.6用泵送混凝土施工时,为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增加水和水泥用量,或因其它原因加大了水灰比,导致混凝土凝结硬化时收缩量增加.使得混凝土体积上出现不规则裂缝。

5.7混凝土分层或分段浇筑时,接头部位处理不好,易在新旧混凝土和施工缝之间出现裂缝。如混凝土分层浇筑时,后浇混凝土因停电、下雨等原因未能在前浇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引起层面之间的水平裂缝;采用分段现浇时,先浇混凝土接触面凿毛、清洗不好,新旧混凝土之间粘结力小。或后浇混凝土养护不到位,导致混凝土收缩而引起裂缝。

5.8混凝土早期受冻,使构件表面出现裂纹,或局部剥落,或脱模后出现空鼓现象。

5.9施工时模板刚度不足,在浇筑混凝土时,由于侧向压力的作用使得模板变形.产生与模板变形一致的裂缝。

5.10施工时拆模过早.混凝土强度不足,使得构件在自重或施工荷载作用下产生裂缝。

5.11施工前对支架压实不足或支架刚度不足,浇筑混凝土后支架不均匀下沉,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

5.12安装顺序不正确.对产生的后果认识不足,导致产生裂缝。如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满堂支架现浇施工时,钢筋混凝土墙式护栏若与主梁同时浇筑,拆架后墙式护栏往往产生裂缝;拆架后再浇筑护栏,则裂缝不易出现。

5.13施工质量控制差。任意套用混凝土配合比,水、砂石、水泥材料计量不准,结果造成混凝土强度不足和其他性能(和易性、密实度)下降,导致结构开裂。

6桥梁混凝土裂缝的施工防治措施

6.1材料的控制

施工工艺是保证混凝土构件质量的关键、除施工的施工操作应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对原材料(钢筋、水泥、砂、碎石、水等)都应进行严格的抽样检验。对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对比试验.在高温下或雨后施工对砂、碎石应进行含水量实验,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6.2温度的控制

(1)改善骨料级配,采用干硬性混凝土、加添加剂等措施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拌和混凝土时用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热天浇筑混凝土时减少浇筑厚度,利用浇筑层面散热;在混凝土中埋设水管,通入冷水降温;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问,气温骤降时进行表面保温,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变化;施工中长期暴露的混凝土浇筑体表面或薄壁结构,在寒冷季节采用保温等措施。

(2)合理地分缝分块,避免基础过大起伏;合理地安排施工工序,避免过大的高差和侧面长期暴露。另外,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抗裂能力.防止表面干缩。特别是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对防止裂缝十分重要。应特别注意避免产生贯穿裂缝,出现后要恢复其结构的整体性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施工中应以预防其贯穿性裂缝的发生为主。

6.3非结构性裂缝防止措施

防止塑性沉降裂缝的措施有基础处理、支架搭设进行科学设计、严格施工.对支架进行全面积预压以消除非弹性变形;砼中加减水剂减少砼泌水,确保砼保护层厚度、砼施工时进行二次抹面。防止塑性收缩裂缝的措施有加强早期砼养护以降低砼中水份蒸发速率。方法是结构外露面覆盖麻袋、海绵等浇水湿治养护。防止温差裂缝的措施有合理安排砼浇注顺序及浇筑速度,在砼浇注的过程中消除部分温差。夏季施工时骨料要洒水降温.冬季施工时砼表面应覆盖保温。

防止干缩裂缝的措施有设计部门布设足够的控制裂缝的分布筋.施工配合比设计时减小水灰比.尽量增加骨料用量、增大骨料粒径.施工完成后加强砼的湿治养护。防止龟裂的措施有配合比设计时水泥用量不宜过多.振捣要密实而不过振,砼表面泌水及浮浆要及时清除并注意及时养护。

摘要:本文对混凝土桥梁施工裂缝的种类和产生的原因作了分析,供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关键词:桥梁施工;施工裂缝;施工质量

桥梁施工论文范文篇7

关键词:公路桥梁;维修加固;项目管理;具体措施

1国内公路桥梁维修加固项目施工管理现状

1.1公路桥梁维修加固项目施工管理体系。现阶段,随着一系列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的落实,我国已经建立了省、地、县三级公路桥梁维修加固项目施工管理体系,且相关制度取得了较理想的落实效果。我国针对公路桥梁维修加固项目所构建的施工管理体系中涉及了桥梁维修加固后的状况信息、评价分析和养护决策等内容,并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利用了国内外先进的知识、技术体系,包括桥梁结构工程、桥梁评价体系等。1.2公路桥梁维修加固成果。21世纪初,交通部针对当前公路桥梁实际,提出了排除国内一切干线公路危桥的阶段性目标,在各级公路管理部门和地方财政的支持下,公路桥梁维修、改造和加固资金规模也有所增长,在充分的资金条件支持下,我国于2013年首次实现了全国公路危桥总量与比重的双下降。同时,相关单位在多年的工程实践中不断总结了桥梁施工管理理论知识和经验,制订并落实一系列关于公路桥梁维修加固项目的施工管理理论体系和技术规范。大量工程实践证明,一些国内独立开发的关于公路桥梁维修加固项目的技术和规范等,有效提升了公路桥梁的施工质量管理效率,从而创造了安全的车辆、行人通行环境。

2公路桥梁维修加固项目施工管理的内容

(1)制定公路桥梁维修加固项目施工管理目标和管理计划。项目施工管理计划和目标是拟定相关施工标准要求,并预测达到全部要求所开展的工作,是保证公路桥梁维修加固项目施工管理工作展开的依据。(2)项目施工管理工作说明。工作说明的内容应包括施工管理工作的描述、施工管理工作中采取的技术手段以及施工质量的控制和保证措施等。(3)项目施工管理检测结果。公路桥梁维修加固项目施工管理的检测结果可作为项目管理工作评估的分析依据,便于针对不同结构型式、跨径大小的公路桥梁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具体解决措施。如表1所示。

3公路桥梁维修加固项目施工管理措施的落实

3.1技术管理的角度。(1)项目管理人员应结合维修加固施工图纸以、现场实际及施工资源现状(人员安排、材料供应、资金投入现状、设备运行实际)等,去优化工程中的每一道工序,并做好施工组织规划工作。(2)结合公路桥梁维修加固项目的特点和施工条件,就所需采用的施工工艺做好技术准备工作,尤其是培训施工人员对施工工艺、施工材料特性的熟练程度,以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3.2材料管理的角度。(1)公路桥梁维修加固项目管理人员应安排专人专职负责施工材料、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包括材料设备的采购(租赁)、进场、发放等环节。(2)对于即将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设备,要严格按要求清点造册,结合项目施工进度控制材料的出库发放工作,或者构建完善的材料跟踪使用机制,以免材料浪费或丢失。(3)重视检查成品或半成品材料的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等;对进场材料进行质量检测,由建设、监理和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共同取样送检,在三方检测结果均合格的情况下,才允许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使用。(4)根据现场进度和施工需求对材料的进场顺序、堆放位置等进行优化。3.3现场施工的角度。由于公路桥梁维修加固项目现场情况较为复杂,诸多影响因素均会造成项目出现进度落后和质量欠佳的现象,故该类型项目施工不宜采用机械性的进度管理措施,而应根据项目施工实际进行灵活调整。在公路桥梁维修加固项目施工中,每一道工序和流程均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范和标准进行,坚决杜绝暴力施工、盲目施工等现象,以保障整个公路桥梁维修加固的施工质量。3.4施工安全的角度。从近几年发生的公路桥梁事故来看,缺乏完善的安全保障措施和安全预警体系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安全管理是公路桥梁维修加固项目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安全责任制度,结合国家有关规范和标准落实安全保障措施,尤其要注重对现场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的教育,规范施工人员的施工行为,以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对施工质量造成的影响;针对脚手架、起重吊装等工作应制定详细的安全实施方案,力求安全施工、文明施工。3.5加强业主单位与施工单位的沟通协调。通过建立两个工作小组的方式来完成公路桥梁维修加固施工管理工作,一组由业主单位、监理单位和供货单位组成,主要负责桥梁加固的材料设备采购、技术手段落实和施工等问题;一组由业主单位、承包商、监理单位和当地的交通行政部门组成,主要负责项目施工期间周边交通的协调和管制等工作。为了保证项目施工管理工作落实的效果,在公路桥梁维修加固施工完成后,可聘请第三方对完工的项目进行检验、验算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与计划目标相对比,尽量缩小实际目标与计划目标的差距。

4结语

总而言之,在公路桥梁维修加固项目施工中,施工管理工作的落实可以从技术管理、材料管理、现场施工管理和安全管理等角度入手,有利于提高项目的施工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韩长兴,韩琳.浅析桥梁管理养护中的加固维修方法[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3,30(6):85-87.

[2]邹泽西,陈云海.斜拉桥施工维修加固全过程控制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14,31(4):100-105.

桥梁施工论文范文篇8

1.1预应力混凝土简介

预应力混凝土是目前国内桥梁工程中应用非常普遍的一种结构类型,其具体是指结构在承受外部荷载之前,预先采用人工的方法,使结构内部产生出一种应力状态,从而让结构在使用阶段中产生拉应力的区域先承受压应力,由于两种应力可以互相抵消,所以能够进一步延缓结构裂缝的出现速度,有利于提高桥梁结构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这样一来桥梁结构的耐久性也会随之大幅度提升,显著延长了桥梁的整体使用寿命。

1.2预应力混凝土的优点

通过对大量工程实践进行总结后发现,预应力混凝土具有如下优点:

1)在桥梁工程中,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应用,能够明显改善使用阶段的性能,结构的受剪承载力显著提高,卸载后的恢复能力也大幅度增强。

2)能够使钢筋的耐疲劳获得一定程度的提升,结构的自重比普通钢混结构轻很多。

1.3预应力混凝土的不足

虽然预应力混凝土的优点非常明显,但在工程应用中发现,这种结构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加入了预应力施工工序,从而使得整个施工过程变得更加复杂,施工难点较多。

2)施工质量要求较高,施工中细微的差错,均会对施工质量造成影响。

3)施工设备专业性强,施工成本较高。

2桥梁预应力工程的工程施工难点及技术措施

通过对大量应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桥梁工程进行分析后发现,在预应力施工中存在一些难点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处理不当,那么便会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整体质量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到桥梁工程的质量。鉴于此,必须对预应力工程的施工难点予以足够的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加以解决处理,借此来提高预应力的施工质量。

2.1工程施工难点分析

大体上可将桥梁预应力工程的施工难点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进浆堵管。如果金属波纹管在加工制作、运输、安装的过程中出现变形、开裂等情况时,则会在混凝土浇筑时引起成孔的预应力管道变形,这样一来很容易造成进浆堵管的现象。由于连续梁钢筋既多且密,从而导致预应力管道的安装比较困难,致使线形控制的难度增大。

2)张拉力控制。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张拉力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施工过程中较为突出的难点问题,若是控制的不好,则会对桥梁的整体质量造成影响。张拉操作时,需要对张拉力和预应力筋的伸长量进行同时控制,其中张拉力是重点控制对象,而预应力筋的伸长量则是对张拉力准确与否的校核。通常情况下,张拉力的计量均以1.5级油压为准,但在计量过程中却容易出现一定的偏差,同时,部分张拉操作人员由于并未接受过专业系统的培训,进一步增大了误差的出现几率。在单束张拉时,误差的出现还相对少一些,多束张拉时,由于弹性模量值选取的不准确,从而使得对伸长量的控制不到位,这样一来便会对张拉力产生较大的影响。

3)滑丝、断丝。在钢筋张拉时,经常会遇到滑丝或是断丝的情况,由此会直接导致钢筋本身的受力不均匀,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构件达不到设计要求的预应力。通过对一些预应力桥梁工程进行调查分析后发现,引起滑丝和断丝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钢丝束的存放条件较差;编束时处理不当,造成钢丝束交叉混乱;锚具尺寸存在偏差;支撑垫板严重倾斜等等。

2.2相应的技术措施

1)针对进浆堵管这一施工难点,可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a.要严格控制波纹管的加工制作质量。所有的金属波纹管除了要满足现行JGT3013规范中的规定要求之外,还应当与设计要求相符,同时要确保接缝严密、不漏浆,管身的强度足够。

b.波纹管运输过程中,不得与其他材料混运,以免运输过程中出现挤压导致波纹管变形。存放波纹管时,下方应当用木板垫平,并用防雨布将波纹管覆盖起来,避免受潮锈蚀。

c.安装前,必须对波纹管进行复查,确保管子外形完好,无变形、扭曲等问题后方可安装,一经发现问题,必须及时更换,严禁使用存在质量缺陷的波纹管。

d.波纹管安装后,要做好保护措施,避免电焊火花溅到管子上烧伤管壁,不得在波纹管上踩踏或是堆放重物,以免引起波纹管变形。

2)针对张拉力控制这一施工难点,可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a.为了避免大马拉小车的情况发生,选择张拉机具时,必须充分考虑匹配性的问题。如千斤顶的最大顶推力应当为设计张拉力的1.2倍~1.5倍之间,选用压力表时,则必须注意读数误差对张拉力的影响,通常最大读数应当为设计张拉力的1.5倍~2.0倍。

b.在对张拉力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千斤顶所施加的压力一般都是按照与之相配套的液压泵压力表读数通过换算得出的,两者之间属于线性关系,为使张拉力得到有效控制,可在施工操作正式开始前进行校验核对,施工时,顶、泵、表三者应当配套使用。同时,还应当在施工前对张拉操作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两端张拉时应当匀速同步进行,当张拉至各个控制应力点时,可作适当停顿,并由现场技术人员对钢筋的伸长量进行测量,待两端张拉力同步后,再继续进行升压。

c.在对钢筋进行锚固的过程中,必须先对伸长值较大的一端进行锚固,由于此时另一端的应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需要对张拉力进行补充,保证两端的应力平衡。

3)针对预应力工程中滑丝和断丝这一施工难点,可采取以下技术措施进行解决处理:

a.在现场施工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对材料的检验工作,从源头上控制好材料的质量,另一方面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操作规程进行施工操作,避免操作不当引起滑丝或是断丝的情况。

b.若是滑丝和断丝情况在顶锚之前出现,则必须立即停止张拉操作,同时使千斤顶回油,并及时查明滑丝和断丝的具体原因,再将已经断掉的钢丝束或是损伤的夹片更换成新的,然后方可继续进行张拉施工。

c.若是在顶锚之后才出现断丝或是滑丝的情况,则可采取如下方法进行处理:先按照预先设定好的张拉状态将千斤顶安装就位,然后对钢丝束进行张拉操作,钢丝束在受到拉应力而伸长的过程中,夹片会稍微被带出一定的距离,此时可以使用钢钎将夹片卡住,并使千斤顶回油,与此同时钢筋也会随之相应回缩,由于夹片被钢钎卡住,其便不会与钢丝束同步回缩,随后千斤顶进油,如此反复直至夹片完全退出为止。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退夹片的过程中,钢丝束的张拉力不得超过其本身极限张拉应力的0.8倍,如果钢丝束已经出现断丝,则必须及时更换,重新张拉之后再进行锚固。

3结语

桥梁施工论文范文篇9

现今,在高墩柱桥梁的施工过程中多采用的是翻模和液压式滑模施工两种施工工艺,对于在高墩柱桥梁的施工过程中采用何种施工工艺则需要结合施工环境以及其他一些影响因素来综合决定的。文章将主要对翻模施工工艺中的混凝土施工中的一些施工要点进行介绍。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按照以下施工原理进行施工: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在第一层墩柱与第一道系梁采用整体浇筑的方式,而后在系梁顶上设置相应的施工缝,在完成以上步骤后需要将第一层的墩柱模板进行拆除,同时需要保持第一道系梁模板固定不变,将拆卸下的模板翻模至第二层的墩柱进行固定,为后续的浇筑提供模板,使用此种方法可以有效的减少对于模板的需求,可以使模板多次利用。

2高墩柱桥梁混凝土施工中质量控制

高墩柱在桥梁的质量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由于采用的是混凝土浇筑的方式,一旦出现问题将无法采取补救措施,因此,在高墩柱的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高墩柱的施工质量。下文将就高墩柱施工过程中采取的一些控制措施进行介绍:

(1)对于高墩柱桥梁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混凝土的的拌合和运输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混凝土水泥的拌合需要采用混凝土搅拌站按照相应的砂石与混凝土的配比进行拌合,确保施工质量,在混凝土拌合完成后需要采用水泥罐车进行水泥的运输作业,当水泥运输进场后进行垂直方向的运输可以使用塔吊或者是水泥泵车来将水泥混凝土输送到位,同时需要在高墩柱的墩身中间安置串桶1道,来确保混凝土浇筑时不会产生离析现象,在进行高墩柱柱身时一次浇筑高度要达到8米,同时为了避免出现混凝土的离析现象需要在浇筑混凝土时将混凝土的自由倾落高度控制在2米以内。

(2)完成了混凝土的运输后需要及时进行高墩柱柱身的浇筑,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时首先需要先将模板内清理干净,确保不会有杂物混入其中,同时需要确保砼接头的湿润。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及时进行振捣,来将浇筑后的混凝土中的气泡去除,避免为后期的高墩柱的质量造成影响。对混凝土的振捣需要采用的是插入式的振动器,同时振动器的移动距离不应超过振捣器工作半径的1.5倍,同时在振捣时需要与模板之间保持最少5cm的距离,避免振捣器与模板之间产生碰撞,在进行振捣作业时需要将振捣器插入水泥混凝土中至少10cm以上,同时在振捣时需要一边振捣一边提升振捣器。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是分层浇筑的,一般每层浇筑约40cm,每浇筑一层就需要及时进行振捣工作,在进行振捣时需要遵循“快插慢拔”的原则,对于其中的钢筋骨架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进行振捣时需要避免碰撞钢筋骨架与模板,同时在进行混凝土振捣时需要遵循先四周后中间的振捣顺序,同一区域的振捣一般持续20s左右,振捣时需要确保振捣区域没有气泡产生且混凝土不再降低、混凝土表面泛浆为止。同时为了避免出现高墩柱松顶的现象发生,需要对墩顶进行二次振捣或者是浇筑到柱身的顶端时,将高墩柱柱顶的表面浮浆清理干净。同时在浇筑砼的过程中,需要时刻检查模板的固定情况,如果发现模板出现松动、变形等现象时需要立即处理,避免造成其他问题。

(3)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需要做好对于混凝土外观的控制,要做到外光内实,保证高墩柱的强度和匀密性。要做到高墩柱的外光内实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做好对于原料的控制,水泥、砂与碎石和外加剂等不能改变。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采取细微调整砼的配合比,即维持一定数量的水泥用量,略增加砂石含量,稍减用水量,同时延长砼的模内养护或者是加大水泥的用量,恰当的控制塌落度等具体的措施,增加砂率的过程中还应注意到砂率应当与砂石的特性相关,在混凝土的配比中最佳含砂率是指在满足砼质量的同时还可以满足高墩柱对于易性的要求。同时为了更好的调节砼的均匀密实度质量可以通过对细骨料进行调节来达到效果。这主要是由于在混凝土的拌合中需要足够的水泥砂浆。而当减水剂掺量不大的情况下,砂率通常需要提高1-2个百分点,不仅砼浇捣塑性明显改善,砼成型后粗骨料被砂浆包裹覆盖层厚度均匀,砼表面光滑内里结实。为了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在混凝土的搅拌和运输的过程中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物料的计量要准确、混凝土的搅拌要彻底、混凝土的塌落度要稳定,如果未能做好以上三点,将会使混凝土拌合物出现砂浆分布不均匀,混凝土表面出现离析、泌水现象。由于高墩柱的高度较高,因此在混凝土浇筑时主要采用的是分节浇筑的方式,同时控制好每节混凝土顶面高度可以保证相邻两段墩身接缝良好,而当混凝土浇筑到最后一节时,需要使得混凝土的浇筑面要高于模板的顶端,浇筑完成后需要将顶端抹平抹齐,从而方便后续凿毛后的清理工作。高墩柱中的凿毛工作,由于高墩柱混凝土浇筑时需要采用搭建模板分段浇筑的方式来完成混凝土的浇筑工作,而为了确保上下两节之间的混凝土的有效结合,需要待混凝土凝固后对混凝土的表面进行凿毛作业,凿毛作业过程如下:在凝固的混凝土表面将浮浆凿掉,待发现其中的石子后继续凿深1-2cm后即可使用风枪等将混凝土表面的残渣吹掉,而后用水将其表面冲洗干净即可。完成了凿毛作业后可以继续进行下一节的钢筋绑扎做作业,而前一节混凝土凝固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强度后即可进行拆除,在拆除的过程中第一道系梁模板不动,将其作为第二层墩柱模板的持力点,而对第一层模板采用将葫芦挂在塔吊上的方式来完成模板的拆除、吊装,同时与第二道系梁模板进行拼接、安放。在完成模板的拆除后应立即对其表面进行清理工作,在完成清理后在表面继续涂抹脱模剂来供后续使用。在高墩柱的建设过程中为了保证墩柱的垂直度,应当及时做好墩柱的测量工作,检测其各项尺寸,而后将所测得的误差在下一节墩柱的浇筑施工中加以修正,同时在完成了模板的安装固定后需要使用恢复的轴线坐标点来对模板上口进行定位,而后使用拉缆风绳进行模板的固定工作,而后继续对模板外侧的相应尺寸进行检测,如果发现数据超差则需要及时对模板进行调整固定,来确保高墩柱的建筑质量。完成了混凝土的浇筑后应及时对其进行养护作业,在混凝土表面覆盖草垫并适时进行浇水,整个养护工作需要持续7天以上,而如果高墩柱的养护工作是在冬天进行,则在以上养护措施外还需要注意对混凝土进行保温,使混凝土能够在一个较为合理的温度下进行凝固,确保钢筋混凝土的质量。

3结束语

桥梁施工论文范文篇10

关键词:桥梁施工;施工裂缝;施工质量

1前言

桥梁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裂缝。裂缝的出现不仅仅影响工程质量甚至会导致桥梁垮塌。混凝土开裂经常困扰着我们桥梁工程技术人员。其实,如果采取有效的施工措施,很多裂缝是可以克服和控制的。为了尽量避免工程中出现危害较大的裂缝、少出裂缝,本文尽可能对混凝土桥梁在施工过程中产生裂缝的原因作较全面的分析、总结,以方便施工中做出行之有效的控制办法,保证工程的质量。

2荷载引起的裂缝

荷载裂缝产生的原因在于施工过程中,不加限制地堆放施工机具、材料;不了解预制结构受力特点,随意翻身、起吊、运输、安装,不按设计图纸施工,擅自更改结构施工顺序,改变结构受力模式;不对结构做机器振动下的疲劳强度验算等。

3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性质,当外部环境或结构内部温度发生变化,混凝土将发生变形,若变形遭到约束,则在结构内将产生应力,当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即产生温度裂缝。在某些大跨径桥梁中,温度应力可以达到甚至超出活载应力。温度裂缝区别于其他裂缝的最主要特征是随温度变化而扩张或合拢。引起温度变化的主要施工因素有:

(1)水化热。出现在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厚度超过2.0m)浇筑之后由于水泥水化放热,致使内部温度很高,内外温差太大,致使表面出现裂缝。施工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尽量选择水化热低的水泥品种,限制水泥单位用量,减少骨料人模温度,降低内外温差,并缓慢降温,必要时可采用循环冷却系统进行内部散热,或采用薄层连续浇筑以加快散热。

(2)蒸汽养护或冬季施工时施工措施不当,混凝土骤冷骤热,内外温度不均,易出现裂缝。

4收缩引起的裂缝

在实际工程中,混凝土因收缩所引起的裂缝是最常见的。在混凝土收缩种类中,塑性收缩和缩水收缩(干缩)是发生混凝土体积变形的主要原因。

塑性收缩。发生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后4~5h左右,此时水泥水化反应激烈,分子链逐渐形成,出现泌水和水分急剧蒸发,混凝土失水收缩,同时骨料因自重下沉,因此时混凝土尚未硬化,称为塑性收缩。塑性收缩所产生量级很大,可达1%左右。在骨料下沉过程中若受到钢筋阻挡,便形成沿钢筋方向的裂缝。

缩水收缩(干缩)。混凝土结硬以后,随着表层水分逐渐蒸发,湿度逐步降低,混凝土体积减小,称为缩水收缩(干缩)。因混凝土表层水分损失很快,内部损失慢,因此产生表面收缩大、内部收缩小的不均匀收缩,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致使表面混凝土承受拉力,当表面混凝土承受拉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时,便产生收缩裂缝。

5施工工艺质量引起的裂缝

在混凝土结构浇筑、构件制作、起模、运输、堆放、拼装及吊装过程中,若施工工艺不合理、施工质量低劣,容易产生纵向的、横向的、斜向的、竖向的、水平的、表面的、深进的和贯穿的各种裂缝,特别是细长薄壁结构更容易出现。裂缝出现的部位和走向、裂缝宽度因产生的原因而异,比较典型常见的有:

5.1混凝土保护层过厚,或乱踩已绑扎的上层钢筋,使承受负弯矩的受力筋保护层加厚,导致构件的有效高度减小,形成与受力钢筋垂直方向的裂缝。

5.2混凝土振捣不密实、不均匀,出现蜂窝、麻面、空洞,导致钢筋锈蚀或其它荷载裂缝的起源点。

5.3混凝土浇筑过快,混凝土流动性较低,在硬化前因混凝土沉实不足,硬化后沉实过大,容易在浇筑数小时后发生裂缝,既塑性收缩裂缝。

5.4混凝土搅拌、运输时间过长,使水分蒸发过多,引起混凝土塌落度过低,使得在混凝土体积上出现不规则的收缩裂缝。

5.5混凝土初期养护时急剧干燥,使得混凝土与大气接触的表面上出现不规则的收缩裂缝。

5.6用泵送混凝土施工时,为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增加水和水泥用量,或因其它原因加大了水灰比,导致混凝土凝结硬化时收缩量增加.使得混凝土体积上出现不规则裂缝。

5.7混凝土分层或分段浇筑时,接头部位处理不好,易在新旧混凝土和施工缝之间出现裂缝。如混凝土分层浇筑时,后浇混凝土因停电、下雨等原因未能在前浇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引起层面之间的水平裂缝;采用分段现浇时,先浇混凝土接触面凿毛、清洗不好,新旧混凝土之间粘结力小。或后浇混凝土养护不到位,导致混凝土收缩而引起裂缝。

5.8混凝土早期受冻,使构件表面出现裂纹,或局部剥落,或脱模后出现空鼓现象。

5.9施工时模板刚度不足,在浇筑混凝土时,由于侧向压力的作用使得模板变形.产生与模板变形一致的裂缝。

5.10施工时拆模过早.混凝土强度不足,使得构件在自重或施工荷载作用下产生裂缝。

5.11施工前对支架压实不足或支架刚度不足,浇筑混凝土后支架不均匀下沉,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

5.12安装顺序不正确.对产生的后果认识不足,导致产生裂缝。如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满堂支架现浇施工时,钢筋混凝土墙式护栏若与主梁同时浇筑,拆架后墙式护栏往往产生裂缝;拆架后再浇筑护栏,则裂缝不易出现。

5.13施工质量控制差。任意套用混凝土配合比,水、砂石、水泥材料计量不准,结果造成混凝土强度不足和其他性能(和易性、密实度)下降,导致结构开裂。

6桥梁混凝土裂缝的施工防治措施

6.1材料的控制

施工工艺是保证混凝土构件质量的关键、除施工的施工操作应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对原材料(钢筋、水泥、砂、碎石、水等)都应进行严格的抽样检验。对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对比试验.在高温下或雨后施工对砂、碎石应进行含水量实验,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6.2温度的控制

(1)改善骨料级配,采用干硬性混凝土、加添加剂等措施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拌和混凝土时用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热天浇筑混凝土时减少浇筑厚度,利用浇筑层面散热;在混凝土中埋设水管,通入冷水降温;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问,气温骤降时进行表面保温,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变化;施工中长期暴露的混凝土浇筑体表面或薄壁结构,在寒冷季节采用保温等措施。

(2)合理地分缝分块,避免基础过大起伏;合理地安排施工工序,避免过大的高差和侧面长期暴露。另外,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抗裂能力.防止表面干缩。特别是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对防止裂缝十分重要。应特别注意避免产生贯穿裂缝,出现后要恢复其结构的整体性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施工中应以预防其贯穿性裂缝的发生为主。

6.3非结构性裂缝防止措施

防止塑性沉降裂缝的措施有基础处理、支架搭设进行科学设计、严格施工.对支架进行全面积预压以消除非弹性变形;砼中加减水剂减少砼泌水,确保砼保护层厚度、砼施工时进行二次抹面。防止塑性收缩裂缝的措施有加强早期砼养护以降低砼中水份蒸发速率。方法是结构外露面覆盖麻袋、海绵等浇水湿治养护。防止温差裂缝的措施有合理安排砼浇注顺序及浇筑速度,在砼浇注的过程中消除部分温差。夏季施工时骨料要洒水降温.冬季施工时砼表面应覆盖保温。

防止干缩裂缝的措施有设计部门布设足够的控制裂缝的分布筋.施工配合比设计时减小水灰比.尽量增加骨料用量、增大骨料粒径.施工完成后加强砼的湿治养护。防止龟裂的措施有配合比设计时水泥用量不宜过多.振捣要密实而不过振,砼表面泌水及浮浆要及时清除并注意及时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