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质量评价论文

时间:2022-04-07 09:46:51

外部质量评价论文

一、德国职业教育外部质量评价

(一)评价综述

德国由16个联邦州组成,其职业教育外部质量评价按照类别,大致分为外部评价、质量分析和学校审查三类。其中6成以上州使用外部评价,“质量分析”和“学校审查”方法是在外部评价的基础上分别强调学校质量现状的分析以及学校现场巡查,其本质与外部评价相同。外部质量评价是德国职业教育质量的保障和工具,发展已经相当成熟,被列入各州教育法中。外部质量评价的优势在于:协助职业院校全面地评价其工作绩效,认识其优劣,明确改善需求,陈述具体建议并形成评价报告,并由学校与学校督导达成目标协议。

(二)评价特点

1.评价目标的导向性

外部质量评价立足于职业学校的自身发展,由其他学校的领导(被称为“净友”)组成评价团队,基于尊重、欣赏、支持学校长远发展的目的,辩证地审视学校,分析办学条件,对其工作的过程进行评价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而非对人进行评论或控制。评价目标的这种导向性使得学校愿意赤诚相见,袒露自身的缺点和困难,积极接受外部质量评价。

2.评价主体的协同性

一般由2到5人组成外部质量评价的主体,各州不尽相同,但评价团队均小而精,极具代表性,且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协同性。他们有的是来自于学校的评价者,有的是学校以外的评价者;有的是学校督导的代表,或是州学校质量开发研究所的代表。评价的结论是团队的智力成果,团队成员地位权利平等,技能高度互补。

3.评价标准的全面性

外部质量评价的标准均涉及“过程质量”和“绩效质量”。“过程质量”层面包括5个维度:学校管理,考查领导行为的质量、教师的专业化和学校文化;学习与工作条件;教育与培训过程;质量开发;合作。“绩效质量”考查学校工作绩效1个维度。评价标准的全面性体现在两结合上:一是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在评价中会考查不同课程专业教学法以及课程设计是否科学合理,评价深入教学设计的理念、教学过程的运行、教学对象的描述、教学效果和教学环境等;同时,学校工作绩效这一维度,又以利益相关方的满意度、学生的专业能力、个人能力和社会能力等为重要指标;二是软件与硬件相结合,高度重视学习与工作环境等硬件水平,对于职业院校的领导力、质量开发战略、校园文化和广大师生的学习氛围等软件水平也十分关注。

4.评价方法的科学性

外部质量评价的科学性体现在三方面:一是评价方法的多样化,通过观察、访谈,结合文本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广泛收集数据;二是评价方法的客观性,问卷的设计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设计了学生、教师、企业和家长等问卷;三是评价方法的人性化,考虑到不同群体的文化多样性提供多语种问卷。

5.评价报告的实用性

评价报告对所有评价标准都有细致分析,内容详实,主要分为学校优势和成就、存在问题与不足、学校未来发展的建议三大部分。评价理据充分、佐证材料充实、评价方法清晰,评价报告还用于全州职业教育评价结果的对比分析,为促进学校质量的发展提供指导。

二、美国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特点

(一)多样化

首先,评价主体包括教师自评、同行评议和学生评价,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其次,由于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以及课程的不同类型等因素,导致了不同类型评价量表及其指标的产生。以华盛顿大学为例,其学生课程评价表多达11种,分为大班教学、实验教学、大班讨论等。对不同的评价主体和不同课程使用不同的课程评价表,充分体现评价多样化的特点。

(二)人性化

人性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定量指标语言通俗易懂,贴近学生的语言,又在细微处折射出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二是评价量表指导语以生为本,除了学生与教师的基本信息,还设有与学生相关的问题。如对课程的兴趣、是否主修、选课原因、课程投入时间、期望得分等。

(三)系统化

评价内容覆盖教学全过程。全面评价教师课堂表现,注重课前准备、课后辅导等全方位评价。尤其注重考查教师的课后表现,如是否为学生安排足够答疑时间、是否及时回应课业咨询、是否合理布置作业、是否及时评定学生作业等等,普林斯顿大学、波士顿大学、斯坦福大学的评价均涉及此类问题。

(四)向生性

教学评价内容的向生性,是指评价项目不但检查教师的教学态度和行为,而且充分了解学生通过教学在各个方面所取得的进步。美国著名大学教学评价特别关注学生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注重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关心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希望等。如哈佛大学的评价问题涉及:教师的授课对你理解学科内容有帮助吗?加州理工学院问道:你愿意上这门课吗?斯坦福大学的评价问题涉及:教学内容能否引起你的创作灵感?

三、对我国高职教育评价体系的启示

外部质量评价是德国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秘密武器,美国大学之所以能培养出世界顶尖级的创造型人才,离不开先进的内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我国高职教育评价体系可以借鉴德国和美国的先进经验,双管齐下,内外兼修。

(一)完善我国高职教育外部质量评价体系

1.实现评价目标的鉴定性向导向性转化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外部质量评价并非以学生成功为目的,学校发展为本位,缺乏对学生及其学业质量的关注,主要还是以鉴定性评价为主,奖惩色彩明显。由于外部评价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与否,影响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为了顺利通过评价,有的高职院校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和时间来应对,有时甚至影响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导致有的高职院校抵触外部质量评价,想法设法隐瞒问题与困难,避重就轻,自评报告离客观公正相距甚远,使得评价难逃形式主义,偏离了改进的宗旨。国际上最新的第四代评价理论认为“共享责任胜于分配责任”、“赋权胜于剥夺权利”,办好高等职业教育是利益相关者的共同责任,不能单纯地将责任归于学校。因此,我们有必要借鉴德国的外部质量评价经验,注重学校的自身发展,重视评价报告的指导作用和激励作用,使评价报告内容详实、理据充分;制定目标切实可行、可持续;所提建议具体明确、操作性强。评价报告的导向性、实用性也便于各地区教育主管部门从宏观层面掌握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为现代职业教育的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2.实现评价主体的评价组向评价团队的转变

我国高职教育外部质量评价的主体也注重多样性与代表性,一般由熟悉职业教育的其他学校领导、专任教师以及行业企业专家组成,大约5到8人。评价人员构成的并非团队,而是评价组。其区别在于:一是追求的目标不同。团队注重协同合作,评价报告建立在所有成员的共识之上,是集体智力成果;而评价组的评价报告一般是单个成员意见的集合;二是互动性不同。团队成员讲求互动配合,在评价过程中权利相同、地位平等,积极发表意见和看法;而评价组的成员缺乏发表意见的积极性,往往只是例行公事的配合;三是技能不同。团队成员专业性强、与时俱进、技能高度互补,而评价组成员其技能可能是随机的。

3.实现评价标准向挖掘高职院校特色转变

从评价标准上来看,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外部质量评价往往遵循预先设定好的高度统一的质量标准,评价以标准为纲,容易导致千篇一律办学模式的负面效应。而评价是为了改进和激励,办出高职院校的特色。学校的办学特色、教育满意度等外在表现通过教学理念、课程开发、教学设计等内在微观层面和校园文化、学习氛围等软实力产生效用,得以体现。但我国高职教育外部质量评价对微观教学层面和软实力并未关注。因此,可以借鉴德国的经验,引导高校将工作的重心由宏观转入微观,将评价的重点由硬实力转为软实力,挖掘高职院校的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

4.发挥不同评价方法的长处

我国高职教育外部质量评价也注意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采用了观察法、访谈法、文本分析法和现场巡查,但问卷调查法主要对用人单位、学生和家长等主体进行实施。第四代评价理论认为,评价主体间权力平等,共同参与评价。可向德国学习,为不同评价主体设计独具特色的调查问卷,调查对象增加教师。因为教师对教学过程和学校现状有着亲身感受,设计科学的调查问卷,有效收集信息和数据,并进行深入分析,能弥补其他评价方法的不足,也能凸显评价人文化的特征,有利于克服管理主义倾向。

(二)完善我国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1.注重共性与个性的结合

我国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价表主要分为理论类和实践类两种,难以满足多种类型课程的需求。而美国著名大学是先由学校层面制定评价指南,再由各院(系)根据自身专业的特点编制评价表。如哈佛、斯坦福大学除了每个学院的评价表不同以外,他们每个专业的评价表也不尽相同。教学评价还考虑到教师的类别,在评价实习教师、助教等人员时所使用的评价表就与正式授课教师的表格不同。我国高职院校可以在结合本校实际的基础上,借鉴美国高校的做法,注重共性与个性的结合,使评价既能体现学校的共性要求,同时结合各专业的特点,克服一张评价表评价多门课程的弊端。

2.注重由课堂评价向教学全过程评价的转变

我国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价往往只评价课堂教学,忽略对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实施尤其是课后辅导的评价,与美国的教学全过程评价差异明显。容易误导教师认为“只要把课上好就行,不必在其余时间花费精力”。但良好的教学效果,实则离不开课前的精心准备与课后的辅导和讨论。美国著名大学之所以能够培养出世界顶尖级的创造性人才,就是因为他们一直严格坚持“师生交流,共同探究”的教学原则,强调通过完整的教学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态度。]

3.注重由关注教师表现向向生性转变

我国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价对于学生在教学中取得的进步甚少提及,评价内容仅仅考查教师的教学表现。2010年高职版《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仅有1条“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强”与学生的学习行为有关,分值小于5。在美国大学里广泛持有的评价观点是,只有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取得了多方面的明显进步,才能判定教师的教学是成功的。我国高职院校可以借鉴美国这一做法。

4.注重评价内容的语言描述贴近师生

我国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价其评价表的内容描述语言多属鉴定性质,且概括程度较高,容易将评价主体和被评价者置于对立位置,也不便于学生理解和作出相应判断。如“教学效果好,学生收获大”、“备课充分,讲课认真”、“遵时守纪,严格要求”等容易导致学生对这些较为笼统的概括作出模糊的评价。而美国大学相比我们就要显得人性化多了,语言描述贴近学生,且操作性强,值得我们借鉴。

作者:林海燕单位:广东文艺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