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探析10篇

时间:2022-08-04 10:49:34

高中政治教学探析10篇

第一篇:高中政治课堂教学

一、课堂教学应“张弛有度”

高中政治新教材中的知识需要师生共同解构,“失度”课堂不但浪费时间,更让学生感到茫然。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取舍上、教学方法选择上、教学活动设计上应张弛有度。实践中,“度”即把握学生认知的“临界点”,让学生始终处于稳定的、主动参与课堂状态的标准。如教学“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课时,“张”的部分可给予学生宽松时间思考我国具有哪些传统文化(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并记录下来;而“驰”的部分则用师生讨论形式,总结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几种传统文化,如此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课文知识。

二、要加强与学生互动

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都会遇到这种尴尬局面:开课伊始学生学习热情很高,逐渐地,课堂陷入僵局,教师提问没人回应,组织活动不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慢慢成为教师一人的“独角戏”。一节“活”的课堂是时刻充满互动的课堂,不仅是每个个体之间行为的互动,更是个人思维互动。如何让“死水”变成“活水”,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保持互动热情,教师要懂得运用“问题”这个“武器”,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让提问为课堂注入活力。如“在文化生活中选择”一课中,可提问什么是健康的文化生活?什么是落后和腐朽的文化生活?其中二者又有哪些分类?最贴近我们生活的健康文化和落后文化分别有哪些?如此,利用这些问题,可有效加强师生交流,促进师生互动,从而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三、要用实例以“理”促“行”

如果说高中生通过政治学习实现“知行合一、言行一致”,那就代表着教育改革已经从应试教育成功转向素质教育。抛开教育是否能够成功转型,就学生自身而言,在明理之后如何将“理”运用到实践中,让“理”成为自己现实行为的标尺,让“理”指引着自己朝着正确方向前行,让他们最终学会运用政治观点积极解决现实问题,是政治教学的终极目的和最高境界。要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引入实例,用实例配合教材知识渗透,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明理”,以“理”促“行”,改变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在案例影响下成为具备良好道德品质的青少年。

四、要用活动活跃课堂

活动是一种活跃课堂氛围的“催化剂”,同时是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的重要媒介。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从而积极配合教师引导自主学习知识。如“生活处处有哲学”一课,这一课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哲学思维,让学生在生活中懂得用哲学的眼光看问题。这一课中,我设计了一个带有实践性质的“解题”活动:某企业招聘员工时对三个应聘者提出一个要求,要求他们三天内将梳子卖给寺庙的和尚。那么,假如你是应聘者,你该怎样完成企业提出的要求呢?此时我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对应三个应聘者,让各小组自由讨论后解答。当各个小组解答完毕后,再次延续问题:三天后,三个应聘者中,A卖掉了1把梳子,B卖掉了10把梳子,C卖掉了1000把梳子,那么,同学们能否知道三个应聘者都运用了哪些思路和方法吗?随即带领学生共同讨论,并得出结论。活动最后再次进行师生讨论,提取这个故事中隐含的哲学,即:哲学智慧是在我们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换言之,哲学智慧源于实践活动。如此,有效拉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启发学生思维,同时有助于教师打造高效课堂。

五、调动学生积极性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政治课堂应摒弃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教师需要努力让学生的脑、手、心都在课堂上动起来。认知心理学将学生学习视做认知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互动是学生认知的主要方法,包括与知识互动、与同学互动、与教师互动及与教学资源互动等。因此,高中政治课堂上,教师需要理顺课堂脉络,寻找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心的突破口,让多种多样的教学资源吸引学生参与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的课堂参与成为一种“惯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总之,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中有很多能启发学生心智、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内容,而将这些内容从教材中提炼出来,将其视作一种教学资源加以利用,用这些核心内容在课堂上营造“画龙点睛”的效果,体现课堂教学的“五味”,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也是提升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举措。

作者:张烨剑 单位: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

第二篇:高中政治互动式教学策略

一、营造宽松的政治教学氛围,使学生们敢于发言

教学的过程也是互相学习的过程,学生们与教师进行互动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们敢于发言的勇气,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们敢于表达自己,才能更好地完成高中阶段的政治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给予学生们尊重与认同感,使学生们能在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完善自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们敢于开口,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课堂上动起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例如在教学中涉及到与共产党执政相关的问题时,教师不应当主观引导,而应当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见解。有一次,我在课堂中提出了关于官员贪污的问题,我鼓励学生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们对问题的看法各有千秋,对于贪污现象也是褒贬不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们的自主能动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通过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学生们敢于表达自己,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创造了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二、利用情境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求知欲,而且还有助于学生们深刻记忆和理解教学内容。教学中,教师应当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注重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对于时事热点的讨论应当付诸感情,进行情境再现,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演绎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激发学生们自主探索答案的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以辩论赛的形式来让学生们参与到教学中来,为学生们的政治学习增添活力,使学生们能自主实现角色转换,激发学生们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这样有利于学生能够在上课中有条理地分析问题,总结自己的观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当然,教师也要发扬教学中的民主精神,增加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使学生们能以最大的热情参与到政治学习中来。

三、对重点难点问题加强侧重,提高学生们对重难点的理解与吸收

学生们的政治理论基础各有差异,对政治教学的接受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使学生们能有效地参与到政治学习中,激发学生们自主参与的意识。对于教学中表现活跃的学生,教师应当加以鼓励,由活跃生带动相对内敛的学生以及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使他们能积极地参与到政治学习中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进步。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教师应当着重强调,使学生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加深对抽象概念的认识。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采取分组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分工合作,积极参与,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信息传递,集思广益,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总之,教师要化枯燥抽象的教学模式为多样化、生动化。在授课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们各抒己见,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之能够发挥自身的优势,使学生们学有所成。正如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所言“教师要充分解放学生们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使课堂效果更进一层。”四、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们对政治学习的深度理解政治是一门综合性和理论性都很强的学科,它通过抽象的观点来传递深刻的道理,进而对学生们的政治方向以及道德规范进行教育。但是,由于学生们并不能直观地理解这种抽象的概念,不仅教学难度大,而且也不利于培养学生们的自主思维。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将抽象的政治知识转变为学生们易于接受的具体化知识对于提升学生们的政治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运用在高中政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简化高中政治的抽象程度,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将时事以图文的形式表现出来;还可以运用情境教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去感受某种特定的情境。高中互动式教学模式强调实效性,这样有助于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可以使学生们敢于发言;利用情境教学,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政治教学中重点难点问题的分析,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利用现代化的先进教学手段,能够加强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

作者:陆召娣 单位:江苏省响水中学

第三篇:高中政治研究性教学

一、引导学生全面感知教材,确立研究的对象

高中政治每一单元后面教材的编写者都设计了一些旨在总结深化课堂的研究性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教师重视起来并且好好利用。但从实际调查看,有的老师对此部分内容或是简单复述单元内容,或是索性跳过去不讲不问,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研究性教学过程不能是教材内容的简单重复,更不是简单的移植,应该是师生对教材内容共同深加工、再创造的过程,需要师生携手对内容或扩展或简化或重组。教师既要引导学生梳理相关基本理论,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实现对教材基本理论和其内在逻辑体系的宏观把握。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定位研究的对象,并深刻研究已经确立的对象。比如:《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后面设置的探究内容:正确对待金钱。要想很好地研究这个问题,教师首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全面掌握货币的相关理论,梳理掌握商品理论、价格理论,同时还要补充拓展劳动价值理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树立劳动创造产品和价值的观点,从而确定有价值的研究问题: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这既引导学生深刻、全面掌握了本单元基本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科学预见性、探索性,实现了研究价值。

二、活动中关注学生提出的问题,挖掘学生的研究潜能

提问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内容之一。课堂上由谁提问、怎么提问也是不容忽视的。有的老师整堂课的流程就是教师设疑,学生讨论回答,表面看是研究性课堂教学,事实上非也,至多属于探究性学习活动,并没有从根本上脱离传统教学。研究性学习的提问需要培养学生主动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所以要求设计的问题具有探究的价值。如在进行“影响价格的因素”内容的教学时,我先用多媒体播放相关文字材料、视频材料,然后由学生提出问题,再由学生分组讨论形成结论。比如学生据老师展示的“2013—2014年我国智能电视价格战的概况”设疑:2013—2014年我国智能电视价格为何一降再降?我国智能电视价格出现“一击到底”的低价其根本原因是什么?学生讨论不难得出结论:价值决定价格。接下来学生针对老师展示的新闻报道“2014年6月以来的石油连续降价”和材料“我市今年桃子喜获丰收,7月桃子大量上市时价格降得一塌糊涂”设疑:石油连续降价和7月桃子大降价原因相同吗?给你的启示是什么?同样是降价,前者主要是需求降低,后者主要是供给增加所致,学生结合实际在讨论的基础上生成结论:供求影响价格。在这里学生自主设疑,自主讨论,教师引导点拨,学生在互动中生成知识,培养了问题意识、合作精神,有利于挖掘学生的研究潜能,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宏观把握事物的能力。

三、研究活动中让学生出演主角,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是师生同台演出的过程,但不是平分秋色,否则就有违素质教育的初衷。怎样做到让学生出演主角?首先教师自身必须实现角色转变,要由过去的知识传授型向学习促进型、知识引导型转变,实现由被动学习变为自觉学习,由初期的知识性问题思考变为探究性问题研究,主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潜力。针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内容,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研究,让学生去设计、组织、讨论、展示、评价,由于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学生积极性极高,结果远比我想象的更完美。课前学生对照下发的学案作了预习,政治课代表将教学内容进行了分工。上课开始,各组进行了热烈讨论,而后每个小组长代表本小组进行阐述,展示本组研究成果。代表阐述的同时其他同学可以随时质疑,代表也可以对全班同学进行提问。整节课气氛热烈而有序。我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释放出无可估量的潜能,着实让人刮目相看。可见,老师一定要多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亲身体验,为他们创造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探究性学习带给自己无与伦比的成功快感,进而养成一种探究性的习惯,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方式进入课堂,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彻底颠覆,要求老师由过去的施教者转变为研究型的学者。研究性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自己要做研究型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做研究型学生,关注过程和体验,大胆设疑,科学讨论,在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中生成结论,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学生。

作者:许刚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许中学

第四篇:高中政治多媒体教学

一、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政治课堂的应用

1.有利于学生获取外部知识

政治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相关,教师建立在政治课堂教学上,并不能给学生进行丰富的资源讲解。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直接和互联网进行联系,对学生进行多重的刺激,在视频、动画、音乐多种感官的综合作用之下,让学生形成长久的记忆。学生在政治课堂上视听结合,既能够形象地听到又能直观的看到政治知识,这样的教学效果远远高于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

2.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政治课堂上教师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写板书,若是本书涉及的内容太多,还要擦掉前面的再重新写,这样不仅浪费了课堂的时间,还对学生的认知结构产生影响。使用多媒体教学利用课件的次序性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教师提前做好了课件,只需要按照讲述的材料给学生呈现出来就可以,而且讲述课件的速度非常的快,极大的节省了课堂的时间,在课程结束之后还可以进行回顾,可以让学生形成完整的政治知识的框架结构。

二、高中政治和多媒体技术整合的策略

1.适应多媒体技术教学模式

将高中政治和多媒体技术进行整合,课堂的教学模式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政治教师要适应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习惯,从根本上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在政治课堂中应用的必要性。政治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多媒体操作能力,可以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制作课件,制作网页,搜索资源。教师只有提高多媒体的操作能力,才能够为学生顺畅地展示政治知识。尤其是政治教师要完善政治的资源库,实现课程和技术的有机结合,所以教师就要具备开发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的能力,将自己的真实体会制作成为政治课件,采取其他教师的精华之处,按照类别设置素材库、课件库、视频库、论文库、试题库。为了提高教师多媒体技术的操作能力,学校要不断地组织政治教师进行交流培训,在外出学习或者是校内交流讨论过程中,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了解。

2.丰富政治课堂的教学容量

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优秀的教学资源,让信息传播得更快、更新、更加及时。教师要充分的利用多媒体的特点,将最新的政治知识给学生展示出来,丰富学生的观点,扩充政治教学的容量。很多学生在学习政治的时候思维局限于教材当中,视野不够宽阔,利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缩减认知知识的过程,增加课外和课内的教学容量。教师要不断地为学生更新政治知识,审视国家的政策要求,让资源库中的政治理论具有实践性和时代性。教师要关注社会热点国家新闻,并让这些内容进入到课堂的讨论环节,让学生了解社会以及周边发生的大事要事,选取大家特别关注的实事进行讨论,丰富课堂的容量。

3.模拟真实社会生活环境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背景、图像、声音等各种优势,模拟真实的社会环境,丰富学生的认知。模拟了真实的社会环境,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成为主动的探究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之下,传统的沉闷的课堂教学模式也会变得轻松愉悦,教师和学生会逐渐构建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学习政治的最终目的就是加强应用能力,而多媒体在模仿真实环境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主体意识都会极大的提高,能够快速获取和社会生活相关的知识,丰富认知的手段。例如在学习小康社会建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借助多媒体,了解我国各地区小康社会发展的情况,认识到地区之间的差异,帮助不同的政府部门制定合理的措施,依据本地区的资源优势,开展经济建设。

4.创设合适的课堂教学情境

教师要充分的利用多媒体,紧密地联系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影响价格因素的时候,首先让学生进行思考,市场上猪肉价格变化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在学生讨论之后,教师让学生观看视频《猪肉大涨价》之后,丰富自己原先的理论,再进行重新的认知思考。教师在播放短片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良好的时间,不能占用太多的课堂时间,保证短片的质量,注重对学生的思维引导。在教学情境的营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使用形象的话语,来解决抽象的问题。例如在学习哲学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在多媒体上播放动画图,人生历程要经过幼儿、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的转变,这个发展的过程,就客观地反映了世界发展的本质。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有广泛的应用,政治教师要不断的探究政治和多媒体技术整合的方法,因利势导多种手段一起使用,让学生用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学习相关的政治知识。

作者:朱玲 单位:江苏省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第五篇:高中政治教学渗透立德树人理念

一、以德为先,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指的是对学生的尊重和重视,引导学生学习技能,带动学生积极地面对生活和学习。这种观念也是以一种“立德树人”理念的体现,教师重视学生和引导学生才会让学生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学习发展,从而才会加强自己对道德的重视,也才会去改善自己和提高自己。所以这样的教学方法是一种间接式的德育方法,学生通过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重视,才会不断反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素质道德。

二、鼓励学生去评价社会现象

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去理解一些教材知识点,教师常常会举出一些社会事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学生在了解完事例后便会形成对知识点的认识,从而进行相关记忆。举实例的方法也是一种非常好的“立德树人”教学法,教师在举例时可以不用说出例子反映了教材的哪个知识点,而是先让学生对事例做出相关评价,然后再结合教材进行总结。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为人民服务的政府”这一单元时,教师就可以根据“政府的职能”和“政府的责任”这一节内容来进行事例说明。比如:“一位老大爷为了生计在学校附近摆摊,而城管面对这个现象以殴打、掀摊等暴力手段来解决这种所谓的‘城市污秽’问题。同学们,你们说这到底是谁的问题呢?”针对这个实例,学生可能会针对“政府”和“大爷”两个角度进行评述。有的学生会说政府管理城市是政府的责任;有的会说大爷摆摊是违反城市管理条约的,应该受罚;有的也会说政府应该帮助大爷解决生活问题,而不是用暴力手段去伤害大爷。由此可见,每个学生都会有着自己不同的看法,每一种看法也折射了社会道德、人类品格等方面的内容,学生表述自己观念的过程就是认识自己、认识社会的过程,因此在这样的过程中,道德教育和素质培养也会通过学生对事例的了解以及对事例的反思体现出来。“德育树人”不仅可以通过教师的教授来实现,更能够通过学生的自悟和自省来体现,并且这种方式更能够强化学生的印象。

三、让“德”在生活实际中表现出来

德育是新课程标准教育理念下的重要部分,教师在教育学生规范道德、提升素质时也要鼓励学生去践行这种“美德”,在生活实际中体现出自己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具备哪些具体的美德和素养。比如在学习完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一课时,教师更加得要求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去践行“集体主义”精神,去关注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等内容。学生也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在上学和放学的途中不要闯红灯过马路、在校园内遇见老师同学主动打招呼、节日里主动问候自己的家人、周末帮助自己的父母完成家务等。这些行为都是各种“美德”的体现,所以教师通过教材内容的表述,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去积极践行,体会理论的实践内涵,这才是政治教学的最终目的,即学生能够从实践中体会到教材知识点的用意,并且在生活实践中规范自己的行为能够提升自己的社会素质和道德观,这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总结

结合新型教育理念,政治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政治学科的学习能够形成自己正确的道德观、能够端正自己的生活态度、能够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最终成为一个道德素质高尚、人文情操优秀的人。所以“立德树人”理念作为一种新型教育理念,对高中政治教学的发展起着非常重大的促进作用,值得各位教师去思考。

作者:李一峰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第四中学

第六篇:高中政治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

一、人文精神的概念

人文精神是一种人类的自我认识和反省,能够区别于其他物种,是人类所特有的属性。人文精神一说最早出现在文艺复兴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普遍指人类对于人性、真理、生活的追求。它体现了人类的自我关怀,是人类对于自己的尊重。人文精神是人类不断进步中所凝聚出的思想结晶。虽然世界上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存在一定差异,但它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存在于这个世界,一切以人为本,是一种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标志。

二、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意义

高中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是重点培养的对象。作为国家的接班人,将承担起民族复兴的艰巨使命。人文精神能够为生活、为生命的指出前进的方向,是一门高深的生命哲学。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人文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一种目光长远的表现。学生毕业后,不论是战斗在各个领域的精英,还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芸芸众生,人文精神都将对他们有所帮助。在一个人漫长的生命中,人文精神会成为人的旅途向导,在一个民族的发展史上,人文精神是整个民族立足于世界的重要支撑。所以,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意义非凡。

三、高中政治教学与人文精神的现状

现在高中政治教学中一般都不会注意到人文精神培养这一块,日常教学纯粹是为了政治教学,基本不会考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人文精神。高中政治教师虽然或多或少了解人文精神,但是碍于最终高中的限制性,都会把精力都花在考纲内容的讲解上。而作为学生,整天在学校学习各种学科,对于人文精神接触较少,缺乏一定的认识,很难明白人文精神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教师和学生都忽视了人文精神,导致了在现代高中政治教学人文精神培养的空缺,这种现状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导致学生对自我,对世界的不够了解。问题普遍存在,需要做出改变,寻求突破。

四、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

(一)做好课前备课工作

在课前预先熟悉一下课本内容,发掘出隐含在课本中的人文部分。磨刀不误砍柴工,在课前花时间为学生准备好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人文精神元素。切记一定要和当堂课的内容有关,在引入时要自然,万万不能生搬硬套,给学生一种为了引入人文精神而特意引入的感觉。像“生活与消费”“、生产与发展”等一些章节,本身与人文并没有多少明显的联系,在这些章节的讲解中如果过于追求人文精神的渗透,强行扯太多人文因素,会给人以一种喧宾夺主的感觉,反而影响了正常教学的效果。

(二)把人文精神和教材内容相结合

人文精神在高中政治教材中其实有很多章节都有明显的关联,把人文精神和教材内容的结合起来其实并不难。像讲到“公民的政治生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些内容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恰恰以人为本就是人文精神最主要的三大内容之一。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本身就和人文精神密不可分,只是在编辑教学文本时把人文精神收敛了一些。高中政治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挖掘,发现课文中的人文部分,把人文精神和教材内容良好的结合起来。真正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给学生灌输人文主义思想。

(三)鼓励学生在课后学习人文精神

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只是一部分,一定要鼓励学生在课后自己主动去学习人文精神。其实现在的高中生,绝大多数对人文精神知之甚少。在课上被动的学习一些皮毛并不能达到良好的人文教育效果。教师在课堂上应最大化地激发学生对人文精神方面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地去查找资料,进一步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人文知识感到渴望时,才能更好地在高中渗透人文精神。

(四)开展人文精神主题活动

在正常的教学进度下,基础年级的课时还是有一定程度的富余,教师完全可以在学期中间挤出一两节课专门用来开展一些人文精神主题活动。举办活动,正好符合年轻人好动好热闹的特点,教师督促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让学生学得开心,学得轻松。有规律的尽可能多展开一些这类活动,形式要多样,保持对学生的吸引力。学校领导要鼓励政治教师多多开展此类活动。人文精神的培养的实施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教师要对人文精神有充分的理解才能当好指导者的角色,学生要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学校领导方面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三方共同努力,推动人文精神在高中政治教学领域的普及和渗透。

五、结语

人文精神听起来很飘渺玄乎,但是它是每个民族特有的灵魂面貌,它凝聚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高中政治的教学内容,主要就是介绍、分析、研究各种近现代政治巨人的思想精神。在高中政治教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本来就应该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每一个环节之中。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应该明白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性,并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认真实践、拓展。

作者:陈宜锋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建平中学

第七篇: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政治的课堂上引入生活化的教学,能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识、社会规律或是生活技巧,通过不同于常规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学生会对政治科目产生兴趣。这样,学生便能更加投入到课堂上来,也能获得更多的课外知识,学生学习的动力会越来越强,形成良性循环,提高学习成绩,提升学习能力。

2.提高学生融入社会生活的能力

在高中政治课堂上融入生活化的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提升成绩,还能让学生融入社会生活的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课堂内容与生活内容的接轨,能让学生对课本所讲的理论知识和教师补充的社会实例进行结合思考,在具体例子的参照下,学生会对理论知识有个更深刻的理解。当学生自己融入社会的时候,他们便会更好地将理论知识结合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来,以提升自己社会生活的能力,而避免走更多的弯路,因此,在高中政治的课堂上生活化教学,能很好的为学生的社会生活提供帮助。

3.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高中政治课堂上的具体的生活化教学,是将许多人生道理和价值理念实体化,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和学习,通过这种学习方式,他们能更好地将课本所学的正面的东西应用到实践中,培养其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4.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引入生活化的高中政治课堂能摆脱以往上课时的沉闷,那些生活化的内容可以极大地促使学生融入课堂,让教师和学生产生心灵之间的交流,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如此一来,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就极大地提高了,而教师上课时也就有了很大的动力,教师与学生双方的正面的积极的摩擦,碰撞出学问的火花,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在高中政治课堂上融入生活化教学,这是一项能为学生带来巨大帮助的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它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让学生融入社会生活,提升对社会的认知,养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作为一名高中政治课教师,我们应当将课堂融入生活,将生活融入学生的内心,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新一代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教学质量也能得以提高。

作者:张桂平 单位:江苏省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第八篇: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研究

1.新课程改革对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新课程改革对高中政治课程教学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即教学从生活出发、教学要服务生活、教学要高于生活。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内容与知识要符合生活逻辑,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思想精华,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及其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观能动性。思想政治教学要从生活出发,力求将政治理论知识与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与文化生活联系在一起,进而引导学生通过政治知识认识和了解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相关的生活现象。高中政治教学要服务于生活,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政治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解决生活问题。高中政治教学还要高于生活,不但能够直观的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还应该使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变成对生活的提炼和对生活的超越。

2.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比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发现,目前高中政治学科的生活化教学虽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显著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但仍然未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解决。①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目标存在偏差,无法实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价值目标、态度目标的兼顾;②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内容过于单调与简单,不能体现政治生活教育的升华;③高中政治生活化教育的方法运用不当,没有完成学生主体地位的转变,并且生活化教学被简单的变为生活现象举例;④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评价片面化,多数仍为“知识本位”、“成绩本位”的老式评价方式;⑤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存在形式化倾向,误解了生活化教学的真谛,降低了生活化教学的效率;⑥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够,并且学生的主体性也未体现,造成学生对高中政治课学习的主动性不足,缺乏生活化教学的配合。

(2)原因分析

首先,由于高中政治教师对中西方生活化教育理论的挖掘和总结不够、缺乏完整而独立的教学理论体系以及理论研究与经验总结的形式不对,造成高中政治教师对政治生活化教学缺乏足够的理论体系。其次,生活化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分数的提升效果不明显,造成学校层面对政治生活化教学重视不足,比如高考成绩为唯一的衡量标准、重知识传授、轻学生体验、功利思想严重导致出现形式化倾向等。再次,由于学生长期生活在家庭与学校之间,缺乏足够的生活经验,这也导致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难度大大增加。最后,由于新课程改革推行时间相对不长,并且高考政策的导向性不足,导致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条件不充分,比如生活化教学的课程资源不足、高考制度制约等。

3.高中政治生活化教育实施策略

(1)加强高中政治生活化教育理论研究虽然新课程改革提出了高中政治生活化教育的思想和观念,但由于相对时间不长,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社会对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理论研究还不够,这严重制约了政治生活化教学的发展。首先,加强生活化教育理论研究,把握高中政治生活化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打下坚实的生活化教学理论基础。其次,由学校、政治教师、学生参与共同构建完善的生活化教学理论体系,包括理论依据、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教学技能等。最后,对平时的高中政治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和研究,从更深层次挖掘实践经验的理论内涵,使其上升到理论层面。

(2)优化高中政治生活化教育模式高中真正生活化教学模式是核心问题,也是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关键,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①实现教学目标的生活化,包括知识目标生活化、能力目标生活化、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生活化;②实现高中政治教学内容生活化,包括教学内容要注重生活实效性,利用社会和生活热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政治教学内容还要注意与高中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以增强教学的亲和力与说服力,此外还要使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能够直观的展现和解决学生内心的矛盾和问题;③实现高中政治教学过程生活化,主要实施内容包括课前观察生活,课中创设生活情境,课后布置作业,向生活延伸;④实现高中政治教学方法生活化,比如小组讨论法、生活体验法、问题探究法、生活实践法等;⑤实现教学评价生活化,需坚持民主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多元化原则等。

(3)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和管理原则,倡导全面的教学考察方法,注重学生在政治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模式。其次,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感兴趣与熟知的生活现象与问题,始终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

(4)创造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外部条件立足于高中政治教材,向更丰富的生活化的教学资源拓展和延伸,为生活化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政治教材中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并适当的补充生活化的教学资源,使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在国家教育层面,改革和完善高考制度,使高考与新课程改革统一起来,按照新课程改革标准命题,按照新课程改革标准考评。此外,高校招生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能简单的以成绩为唯一选拨标准。

作者:秦婷婷 单位:江苏省高邮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