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下大学英语教学课例研究

时间:2022-10-29 11:04:55

课程思政下大学英语教学课例研究

摘要:“课程思政”理念要求所有课程都肩负起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实现价值引领的使命。通过分析课程思政理念的时代背景,解读大学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辩证关系,结合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精选、教学设计的优化、教学空间的拓展以及教学评价的多维等进行课程思政的课例分析,实现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落地。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英语教学;课例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工作要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即所有学科教学的首要任务是立德树人;同时也是一种思维方法,即任何课程教学都肩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和责任。课程思政突破了传统学科的单向度、割裂性和线性知识进化论思想以及知识传授模式,在各种课程教育教学中挖掘隐性教育资源,传授有深度、有温度的知识,实现课程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因此,“课程思政”的实质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个环节,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既注重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又注重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突出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融通,实现立德树人的润物无声。[1]

二、大学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的关系解读

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强调,在教学中既没有“无教学的教育”,即只有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形成道德意识和行为,也没有“无教育的教学”,即教学中如果不进行德育,教学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而德育如果脱离教学,就是失去了手段的目的。[2]课程思政是大学英语教学的理念引领,也是新时代大学英语课程面临的重要课题。《大学英语》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也是一门中国文化传播课程,同样承担着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任。大学英语教学是课程思政的有效载体。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需要我们进一步强化“立德树人”的目标,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正如强调指出,要教育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3]。大学英语教师必须从“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三个方面全方位进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资源开发,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洋为中用”的思维,辩证地对待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和教育学生,除提高自身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外,要批判性地进行制度比较、文化比较、价值比较等,并在比较中坚持文化自信,从而实现大学英语的课程思政功能。

三、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课例研究

推动“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改革,教师、教材与教法是实施“课程思政”的三大要素,三者互为补充,相互依赖。教师是课堂的引领者,是推进“课程思政”的关键,教材是挖掘思政育人元素的载体,而教法则是实施课程思政的途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必须要在教师、教材与教法上下功夫。[4]以下课例为《新视野大学英语3》Unit3AuderyHepburn-ATrueAngelinThisWorld。这篇文章是奥黛丽•赫本的人物传记,重点介绍赫本作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的职责和善举。以下从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选择、课堂组织形式以及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呈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过程。(一)设定教学目标,注重育人取向。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和贯穿始终的灵魂。崔允漷教授指出:“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上帝的宠儿”,“落入人间的天使”等,是时代赋予赫本的标签,而如何让00后的大学生对这一有历史感的人物不局限于浅层的认知,如何帮助学生对人物的“美”进行深入解读从而树立正确的“三观”,是教师进行课程思政的逻辑起点。基于此,设定教学目标如下:(二)精选教学内容,挖掘思政元素。要发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功能,教师要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从中提炼育人元素,实现以文化人,以美育人。教学主题是确定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切入点,体现作者写作的主要意图及其对文章中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基本认识和态度。[5]这篇传记较少叙述赫本演艺事业的非凡成就和美丽容颜,而是用大量篇幅介绍了她作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所作出的贡献。由此来看,教师通过重点分析“天使”的美丽与善良,让学生体会鲜活和饱满的赫本形象;同时,对其美德和大爱精神进行探究,使学生产生触动和激励,是本次教学活动进行课程思政的意义所在。聚焦语篇中的课程思政词汇表达,实现语言和意义的关联。文章在介绍赫本的善举时,选用的词汇为socialresponsibility,dedication等,彰显了她的仁爱。教师将这些语言点结合文本语境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同时还结合时政进行词汇的扩展学习,如报告中的Acountrywillbefullofhopeandhaveagreattomorrowonlywhenitsyoungergenerationshaveideals,ability,andastrongsenseofresponsibility.(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就是语言学习的优秀资源。同时,时事材料更应该作为语言教学的重要来源。如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中强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堪当大任的!PresidentXiJinpingpraisedChina’sgenerationborninthe1990sfortheirdedicationinthefightagainstthenovelcoronavirusoutbreak。新时代大学生不仅受到了总书记的激励和感染,语言也自然得以习得。通过多种形式的词汇拓展学习,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词汇的理解,感悟到“人间天使”的美丽与善良,更感受到了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课程思政效果润物无声地实现。(三)提升教学设计,追求育人无痕。教学设计是以帮助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学过程为目的,因为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产生有效的教学。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求教师在授英语语言知识的“业”的同时,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6]。因此,加涅“以态度为目标的教学实例”为本次教学设计提供了可行的理论支撑。如表2所示:1.课前活动:外在美之初体验。要求学生观看RomanHoliday《罗马假日》和BreakfastatTiffany’s《蒂凡尼的早餐》两部电影,初步了解赫本的性格和形象,并选取其中经典片段进行配音,学唱主题歌曲,让学生直观感受人物的形象美。2.课中环节:内外美之渐感悟。第一步,多模态教学情境创设,营造适切的教学基调。根据教材内容,教师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个体的认知、情感的体验。教师首先选取英文歌曲Yesterdayoncemore的视频,画面是赫本在电影“罗马假日”中的经典形象合集,配上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同时,教师选取暖色调的粉色作为课件背景,课件首页插入赫本经典形象的图片,一方面为课堂教学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同时,让学生在美丽的音乐和图片中享受人物的美好形象,激发他们对课堂学习的强烈热情。通过多模态的教学材料选择,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的高效。第二步,设疑导入,启迪学生的深度思维。教师围绕教学主题,制造悬念,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迪思维。本次教学中,教师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引导学生描绘“天使”的形象、特点、象征意义等,并聚焦“天使”的美丽和善良,启发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预测。这一设计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预设天使的美好形象,为师生共同开启对美好事物的认知做好准备。整合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语篇不是信息的堆积和罗列,而是有严谨的信息组织和段落拓展方式。教师需要根据课程思政的教学需要,分析作者的谋篇布局,启发和引导学生不仅要理解文本的逻辑推进,更要关注育人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教师提炼出文本中的对比信息,并通过教学示范,引导学生自我探索和发现,从而凸显人物美丽和善良的品质。这样学生在阅读中会聚焦目的性信息,形成清晰的阅读脉络,完成了阅读任务,实现了高效课堂教学。课堂展示,深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任务教学法”旨在走出“课堂小天地”,把社会引入课堂,把课堂延伸到社会[7]。学生只有借助较为真实的语境,才能实现自主学习,达成积极的学习效果。教师采用“任务教学法”,以“你眼中的赫本”为主题,要求学生根据兴趣选择话题,课外收集文献与资料、阅读或观影、小组讨论等,一周后进行小组课堂演示。准备过程中,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进行话题以及展示形式的选择、资料收集与文稿撰写、PPT制作、口头汇报等工作,并按教师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四)拓展教学空间,注重良性互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灵魂在于,教师在教学中有机融合中国文化、历史、哲学等方面的相关素材,让选题和素材走近学生,实现教书和育人的自然融合。在完成文本解读、学生对人物有较为深刻的印象之后,教师进一步提出“你心中的天使是谁?为什么?”旨在引导学生对“天使”形象有更为宽泛的跨文化意义。教师要求学生在一分钟之内将想到的人物填写到腾讯文档,并即时收回。以18级信管专业为例,调查显示,学生有38个组别通过个人或小组确定的“天使”人物,涵盖科技、政治、体育等34个个人或团体。根据课程思政时效性原则,教师选取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作为“天使”人物,要求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课后准备,之后选取代表进行3分钟的主题演讲。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将主题教学与课程育人紧密结合,提升了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时代感,潜移默化地给学生以人生启迪,同时提高了语言课堂的教学效果。通过课前主题人物探究、课上师生互动交流、学生课堂展示、课后深度探索等环节,教师帮助学生对一个有历史感的人物从感性认知到深度解读,并将教学元素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营养,实现了育人育心。(五)评价教学效果,实现思政落地。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要将学生的认知、情感、价值观等纳入其中,结合同行及专家评价、教师反思等进行评价,体现评价的人文性、多元性[8]。1.学生视角的多维评价。对学生认知的评价。哈罗德•帕尔默指出,理解一种语言是如何运作的与学会如何使用这种语言之间存在着重大的差别。通过语言这一载体,学生对于文本语言使用的特点、文本推进的思路以及主题提炼等能够形成严谨的知识体系,是判断学生认知能力是否形成的重要表征。学生S:老师通过给出关键词让我们到文中寻找答案,一处处对比使我们感同身受……当我们勾画出这么多鲜明的对比时,赫本的天使形象愈发清晰起来,短时间内就走进我们内心。通过任务教学,学生的认知水平得以升华。学生S:在课上学习赫本与课下搜集袁老材料的过程中,我认识到自己平时的眼界太窄了,例如对赫本的美德不知,对袁老的博爱梦不晓,没有深入其中去研究去感悟。通过这次的课堂,每位同学都会在心中播下一颗种子,这颗种子可能代表善良,可能是博爱,可能是无私,但它长成参天大树时,将成为最美的天使。对学生情感的评价。学生G:歌曲演唱环节,我选择了《蒂凡尼的早餐》中的“Moonriver”。确定曲目后,经过反复不断地发音以及曲调练习,深入揣摩赫本的内心与情感,我们也仿佛走进了赫本的一生。对学生价值观的评价。课程思政教学最重要的指向是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和塑造。学生S:他(袁隆平)没有绝世的容颜,甚至活脱脱一个庄稼人,可就是这个“90后”的老人,迈着坚定的步伐,一步步地把中国人从饥饿的泥潭中拖出来,并且怀着一颗博爱之心,梦想让杂交水稻惠及全球。他没有英俊的脸庞和伟岸的身躯,可当我们谈起袁老,总是怀着敬佩与尊重。也正是因为他的卓越贡献,“共和国勋章”这一荣誉实至名归,他足以配得上“天使”二字。价值观的塑造,还需要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思想共鸣和情感认同。如学生L回应:在对“天使”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后,老师也向我们抛出问题“你是否也能成为自己心目中的天使?”是的,或许在赫本的衬托下我们的所作所为都显得微不足道,但这就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已经达到的共同目的:大家认识到了与极度美好的差距,之后不断反思不断改变,这对所有人都是一个积极的引导性问题。2.同行及专家的评价。学校督导专家对本次授课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教师“以轻松愉快的方式让学生们享受到学习的快乐,教师成为真正的知识的传授者、兴趣的激发者、素养的提升者,学生也从中受益无穷,他们终生都会享受到良好品质蕴藉而成的红利。”[9]同行评价也是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的重要参考。教师W:这堂课教学效率高,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思维活跃,气氛热烈。如,在让学生描述心目中的天使时,学生口头回答、小组课堂展示、诗歌朗诵等多样化的学习任务让课堂鲜活生动,锻炼了学生不同层面的能力。3.教师自我反思。课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进行了反思,自己通过观看赫本主演的电影、纪录片、演讲、采访等,以及阅读相关的影评,对人物在经过了最初的感性及浅层的“美丽”的认知之后,能感受到赫本由外及内的美丽、善良等特点。各个教学环节,从输入到输出,从显性到隐性,从知识传递、能力培养到思维启迪,从教书到育人……都精心打磨。

四、结语

大学英语课程受众广,学时长,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能够将单向的线性知识与广博的人文知识和思维能力提升相结合,充分利用课程的隐性教育资源,在知识传授中注重价值引领,做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帮助学生拓展国际视野,教育学生坚定中国立场、面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展现中国新形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01).

[2]郑永廷.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国程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7(01).

[3].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

[4][6]杜刚跃,孙瑞娟.高校英语教学“课程思政”有效策略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2019(04).

[5]张秋会,王蔷.浅析文本阅读的五个角度[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6(11).

[7]夏纪梅.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8]许涛.构建课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N].光明日报,2019-10-18.

[9]学校文科教学督导组,“站上讲台,就是生命在歌唱”[N].德州学院报,2019-12-10.

作者:宋辉 马应心 单位:德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