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5:34:09

课程建设总结

课程建设总结范文篇1

课程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基础,是教学建设中最基本的建设,它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是人才培养关键点和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只有加强课程建设,才能保证教学质觉。课程建设主要包括: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师资队伍与教研室建设;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组织与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系统建设。本文就高校课程建设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课程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链

1.搞好课程建设必须要提高认识。质量是高等教育办学的生命线。要提高教学质最,就要从教学的最基本建设———课程建设做起。课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学校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要充分调动教师积极开展课程改革和建设,教师长期在教学第一线毛作。其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经验丰富.了解学科课程发展的最新动态,担负课程建设的具体工作。因此,应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重视课程建设;,各部门领导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政策要倾斜,经费要保证。对课程建设卓有成效者要给子表彰和奖励,使他们自觉地参与教学改革,参与课程建设。教研空是按专业建立起的教学、科研基层单位,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教学任务完成的好坏,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研室的建设工作,取决于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对课程建设的投入。以教研室为中心,加强课程建设与教学管理,其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科研水平,促进学科的发展。要坚持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各课程负责人要按照合格课程与优秀课程基本条件和建设方向。详细写出课程建设的日标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应注重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把着眼点放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把课程建设深入到整个教学活动和课程体系中去,使教学的各项工作到一个高层次.优化组合成一个整体,使大部分本科课程的教学质量达到一个较高水平,形成较完整的反映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趋势的课程改革计划和可行措施,使课程改革和建设取得成效。

2.摘好课程建设要有明确的质员标准。高等教育质量是个多维的复合概念,其标准是适应性、多样性和发展性的统一。适应性是高等教育质址的本质属性,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是社会需要检验高等教育质量的基本尺度。多样性则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第二属性,是保持和传递人类已有的文明成果,也是培养公民素质,发展科学技术文化,满足社会对人才开发和应用等。要不断地总结、探索与实践,建立出一套操作性和针对性强的合格课程、重点课程、优秀课程建设的质址标准。经过统等规划,分期、分批建设,采取自评自建与集中组织审评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少数重点课程、优秀课程与合格课程相结合,深入研究教学改革,提高课程建设的功能和实效性。发展性是高等教育质量第三属性,是随着高等教育发展而变化,是适应性质址的衡址标准。既要继承传统,义要突破前规;要从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方面转变认识;要从课程的地位和作用,课程的特点和学科的横向联系上进行探讨;要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探索;要从传授知识、提高技能和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研究。使高教通过2——3年的教学建设,绝大多数的必修课程达到高水平,并创建具有特色的古内重点课程,使高教的整体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

3.搞好课程建设.要认真分析课程的现状。高等学校条件有的相对较差,需要建设的项目很多,我们必须根据课程的现状,结合高等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抓主要矛盾。对提高教学质员影响大的关键是课程建设.如对一些.环课率高,授课面广的土干课程,给予重点资助;从课程设置中确立一批覆盖面宽、直接影响学生理论基础与准本技能的公共课、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作为重点课程进行建设。加强篆础理论、墓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抓好专业主干课建设,以重点课程建设带动相邻的系列课程的建设。高校应设立课程建设与奖励专项基金,要把重点课程建设和优秀课程评选作为一项整体工作,坚持评建结合,以建为主。应以墓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对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具有较大促进作用的主干学科、主千课程为对象,通过“分期分批,立项建设,评建结合”,有计划地开展校级一类课程建设。在合格课程的基础上,争创评选省级优秀课程。

二、建设优秀课程,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要以优秀课程建设为中心,重视课程体系的改革和系列课程建设,建立新课程结构体系。

1.课程体系改革。要以培养目标为依据,结合专业特点、办学层次,招生规模以及各门课程在整个培养计划中所处的地位,制定出全校课程建设目标。对课程及其结构进行整体优化和改革,围绕知识、能力、索质协调发展这条主线,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新课程体系必须具有内容衔接紧密,交叉渗透,符合人才培养和教育客观规律的特征,并且在内容涵盖和组成形式匕体现学科课程及其内容的系统性。建立各课程群(包括公共基础课程群、基础课程群、专业基础课程群等)。在新的课程体系中,课程群由原有的课程、新设的课程与基本素质教育和专业课程密切相关的选修类课程构成。对专业课程进行分化、重组和新建。(l)课程分化—为适应高师教育学科高度综合又高度分化趋势。促进学科课程的分化;(2)课程重组—打破完全按学科设置课程的模式,在教学内容,理论知识和技能实践进行融合重组;(3)课程新建—根据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方针,新建一批新兴学科课程和边缘学科课程。

2.强化系列课程建设。系列课程包括主干课程和分支课程。以主干课程适应学科的发展,以分支课程适应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新兴学科和前沿学科。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作用。由他们参与开展各学科和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合作,切实解决系列课程之间的内容重复,前后衔接和专业课的内容更新等问题。.主干课程为必修课。分支课程为选修课、讲座等,加大选修课的比例。增加学生学习的卞动性、选择性和学习兴趣。各种选修课程的安排相对不集中在一段时问内,而是恨据专业需要和教育的不同阶段,分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利主干与分支课程间的相互渗透,形成主体交叉,有利于主干课程的发展和各课程的相互贯通。

3.合作建设课程是课程体系改革重点。要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就要加强素质教育,增设素质教育课程。目前文化素质教育的选修课课程建设是我校的薄弱环节,缺乏相关学科和师资。因此.我们要与综合性院校合作,加强我校的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选修课程的建设,并采取促建的办法,以校际间、学科间学术交流为主进行合作。通过与综合性或多学科性大学联合开课或交流授课,进一步丰富选修课教学内容,形成历史、哲学、社会科学、语言文学、艺术类和自然科学专业选修课。

三、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是高校课程建设的需要

建立一支素质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搞好课程建设的关键。教师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建立一支职称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教学科研能力强,热心教学工作,有敬业奉献精神的教师队伍,是促使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培养21世纪人才的可靠保证。我们要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列为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培养师资”的原则,制定和实施我校“人才培养工程计划”,设立主讲教授和主讲教师制。采用校内外培养并举,以校内培养为主的策略,加速教师的培养,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与能力。应根据《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工程,鼓励一部分中青年教师在投入教学时,给予时间上和精力上的保证。通过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规范教学管理制度,强化教师的敬业精神、竞争意识、责任意识和教书育人,建立一支业务过硬、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教学科研相结合的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重点抓好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提高,注意选拔培养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通过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发挥学术造诣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加强教学研究活动,将老教师的作用与中青年教师培养相结合,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通过学术活动。沟通信息,加强协作,更新知识,增进学科间的校际间的交流,通过校内外各种培训班培训,抓好教师的继续教育,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通过科学研究,促进教师科研思维能力,业务能力,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充实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授课质量;通过实行真正的教师聘任制,引入竟争机制,创造良好气氛,使广大教师积极承担教学工作。

四、严格教学管理,开展教学评估

1.促进课程建设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教学管理部门要建立课程建设档案,认真研究,分析课程建设的鹅本情况、达标程序、成绩与问题。我校扩招后,虽然底子较薄,条件较差,但越要强化教学管理。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扎扎实实工作.大力整顿和规范我校教学管理,提高教学竹理水平和效率。加强课程建设和其它教学基本建设,通过教学督导、教学考评、教学检查观摩、教学追踪测评、教案检查评比、听课评课、听取学生意见、考试成绩分析和人员培训等一系列措施,从教学摹本环节抓起,加强教学质星监控严格教学管理,增强各课程的管理意识,强化教师的质址意识。在今后2-3年内,力争把我校各专业的80%主干课程建设成为校级优秀课程,30%达到省级优秀课程。

2.加快题库建设,建立严格规范考试制度。考试不仅能反应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能反应教师知识水平。在考试中围绕命题中心环节,能否真实反应教与学的情况,试题必须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准确性;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加强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在考试中要改变过去单纯的课程考试,逐步增加实践考试所占比例;加强考试管理,做到“三严”,即严格考试、严格考场纪律、严格评分标准;加强考试分析和考试监控。今后将采取购进题库软件与自行出题相结合,进一步扩增题库址,加快实施教考分立。在几年内完成主干课程和重点建设课程的计算机试题库和题卡建设,提高考试质量。

课程建设总结范文篇2

1.1项目建设目标

①在建设期内完成各项指标,通过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验收。②力争2年内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1.2项目建设思路

①总体思路:一切以提高学生技能为核心进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推动专业课程建设。②“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首先结合该院该学科的教师结构现状,制定“双师型”教师岗位责任及要求。其次制定相应的考核政策和激励措施,鼓励精品课程教师到生产一线参与顶岗实践,去收集、总结、引进现场最新的生产技术成果作为教学案例,保证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工程性,使他们尽快成为一流的骨干教师。③教学内容:必须与岗位标准相融合。课程内容主要分为以下9个模块:绪论;混凝土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受弯构件承载力计算;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受拉构件承载力计算;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预应力构件;11G101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④探求课程与行业一线的结合点,积极参与行业技能大赛。如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土建施工类专业学生“鲁班杯”建筑工程识图技能竞赛,重庆市建设工程造价行业技能大赛等。⑤教材建设:与课程建设相结合,开发《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教材。以理论够用、突出实践性为目标。平法识图是造价员、施工员从事工程施工、工程量计算必备的核心技能,目前在教材的编制上仍存在空白,多依赖11G101系列平法图集。无论从教学还是科研角度来看,建设新平法教材都具有很高的价值。⑥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及管理:开发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及校外实训基地,课内实践学时用以保证操作实训及课程设计,强化工程意识和专业应用技能,保证精品课程建设的水平和特色;开展与“五大员”相关内容的培训工作。⑦课程教改科研:围绕平法识图技能方面展开。⑧强化管理:通过制度改革,提高教师参与精品课程建设的积极性,将教师岗位责任制与绩效考核落到实处,把课程建设工作指标化,任务分解到人,建设经费分解到指标上,按计划时间表进行考核。

1.3项目建设进度

项目建设期三年,一年后进行阶段性验收,建设资金由学校提供。2012年10月该项目正式立项,2013年11月通过阶段性验收,后期将按照验收标准做好后续课程建设工作,包括视频、作业、试卷、FLASH等相关课程材料。

2总结

课程建设总结范文篇3

[关键词]在线开放课程;信息化教学;课程建设;模式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即慕课(MassiveOpenOnlineCourses,MOOC),是一种把教育扩大到课堂以外,免费为任何能够上网的人提供大学课程学习资源的课程教学形式。2012年以来,作为互联网和高等教育结合的产物,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迅速在世界范围兴起,这种新型课程及教学模式打破了教育的时空界限、学校的围墙,颠覆传统大学课堂教与学的方式。

一、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之现状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推进始于美国、英国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与此同时,我国开始密切关注其发展态势。在2015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中,提出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在线开放课程体系和课程平台,以“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为方针,立足自主建设,注重应用共享,加强规范管理,我国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得到有力的推动。目前,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取得了大力的发展,表现在:(一)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的数量急剧增长,慕课数量已居世界第一位。(二)在线课程资源的共享范围正在逐步扩大。(三)各省级教育部门和高校陆续实施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应用规划,在课程的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及相关配套机制建立等方面,不断做以尝试和突破。

二、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高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模式

教育部2015年的工作要点明确提出,在国际慕课大力发展的背景下,加快推进适合我国国情的“在线开放课程(即慕课)”和平台建设,推进课程应用,强化在线开放课程实施与管理,促进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全面推进教学方法改革,促进教学质量内涵式提升。高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立足于我国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以高等职业教育目标为出发点,结合高职自身教育规律及学生学习特点,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高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模式,具体来说:(一)在线课程建设以高等职业教育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核心课等为重点,辅之以各类传统文化课、创新创业课以及思想政治课等通识类课程。(二)课程建设应当融入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立德树人”教育思想,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接受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和树立。(三)高职教育强调学生实践技能的形成与培养,因此,课程的建设在体现系统知识点整合的同时,要强调课程的实践操作性环节,侧重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四)强调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体现课程的前沿、生动、趣味和新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五)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构建新型课程体系、课程框架、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强化线上与线下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六)推动课程资源的推广,同类课程实施资源共享,实现资源互通有无,互相学习,不断完善课程的建设和运行。

三、对高职财经类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思考———以《市场营销》课程为例

基于在线开放课建设规律和基本模式,结合我校在线课程建设的实践,以《市场营销》课程为例,对高职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进行思考和总结,归纳如下:(一)课程定位是基础。首先,高职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在线课程建设的定位也当加以区别。根据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教育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行业人才。基于此,高职在线课程建设应定位于“职业人”培养方向,培养符合职业职业岗位需求的职业能力;其次,课程的属性是通识课、公共课,还是专业基础课,或者专业核心课等。那么根据不同的课程属性定位,课程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课程内容、课程学习资源等,均应体现职业人培养的目标。其次,所建课程应明确国内外同类课程建设的现状,重点明确现有同类课程资源的不足与欠缺,避免资源重复建设而体现优势互补,课程资源互为补充。(二)课程建设师资团队是保障。以《市场营销》课程为例,课程建设团队成员均为长期从事《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或研究的人员,且年龄梯度、职称结构、知识结构层次递进、优势互补。因此,具有责任心与教学热情,了解学习对象学习特点和需求,且理论功底深厚、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团队是建设优质在线开放课程的首要保障。(三)课程教学设计是核心。可以说,课程内容与教学设计是在线开放课程的灵魂。科学合理、丰富生动的课程内容和教学设计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设置科学务实的学习目标,合理生动的教学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综合有效的学习评价。并对教学过程予以多样化的信息技术支持和辅助。以《市场营销》课程为例,根据学习要(下转第57页)求,分别设置理论目标与实务目标,教学设计上设置生动的导入式学习方式,以设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综合运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情景实训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组织和控制整体教学过程,增强互动性,并通过教师自评与学生多环节综合测评,对项目教学效果进行综合判定。(四)课程教学资源是辅助。完整、丰富的课程教学资源是开展在线开放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必要辅助。学生在系统学习主要课程内容的同时,参阅形式多样、典型生动的拓展学习资料,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强化学习逻辑性、调动其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也可使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全方位的融会贯通,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五)课程特色是亮点。如何在同类课程当中做到脱颖而出、与众不同,这就需要课程具备自身独有的特色。无论从教学内容选取、教学形式设计、教学资源辅助,还是技术手段支持,都可以作为课程特色体现的切入点,真正做到课程建设的专业化、精细化和优质化。最后,在线开放课程的开发与建设,需要给予合理的建设周期与经费作为支撑。课程建设完毕后,在学习平台上线运行,经过一定周期的完善,应当加以课程推广,以做到“建”以致用,并实施广泛的课程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谭园园,孙迦,朱露.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规范探讨[J].新西部(理论版),2015(01).

[2]王友富.从“3号文件”看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发展趋势[J].中国大学教学,2015(07).

[3]张宇鹏.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J].高教纵横,2015(02).

课程建设总结范文篇4

关键词:江苏省;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考核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2014年参加公共体育课程考核的学校为研究对象,对中国药科大学、金陵科技学院、江苏警官学院、江苏城市职业学院等30所本、专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关于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论文,阅读有影响力的期刊、学报作为支撑,收集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的文献,进一步了解分析高校体育课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2.专家访谈法

对参与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考核的评估小组领导、成员进行走访,以面谈的形式进行,深入了解各高校体育发展情况。

二结果与分析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根据《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程建设的意见》和《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考核工作的通知》的要求,2014年江苏省教育厅对江苏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进行考核和评估,5月份参与考核的院校10所,12月份参与考核的院校20所,其中考核优秀2所,合格24所,有4所高校未达到合格标准。由此得出,大部分高校在体育课程设置是达到标准规定,评定等级为优秀的高校应发挥示范作用;评定等级为合格的院校应根据评定专家提出的问题及时寻求解决措施,争取达到优秀标准。未达到合格标准的高校应对照《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程考核标准与办法》结合专家给出的意见,认真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整改方案,采取强有力措施,切实解决公共体育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上报整改情况后重新考核。公共体育考核中高校体育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总课时数不足

通过查看各高校体育教学大纲,发现本科院校学时数基本满足,但高职院校由于学制短,大部分学校达不到要求,没有充分重视体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学校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验课、实训课学时数所占比例较大,这样就缩短了学生公共体育必修课的时间。

2.课程内容安排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新《纲要》规定: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打破原有的系别和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大部分高职院校还是继续传统的基础体育课,体现不出高校体育教学特点。

3.早锻炼、课外活动效果不理想

新《纲要》明确提出:将课外体育、校外体育、运动训练纳入到体育课程中来,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联系的一体化课程结构。能到达到规定的次数的学校很少。学生课外活动中,受场地、器材等因素影响学生锻炼积极性,同时学生课外活动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指导。

4.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师业务培训质量不高

由于各个高校发展情况的不同,在师资结构中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问题,教师的年龄上,部分高校青年教师过多,在实际教学中缺乏经验,从而影响教学质量,针对这种情况,有针对性的加强青年教师业务培训的机会,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加强自身综合能力,从而使学校的教师职称结构趋于合理。在师资培训中,各高校教师培训后没有将先进的理念应用到教学中,没有将所学知识与同事分享,导致培训知识的流失。

5.场地和器材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目前,江苏省教育厅对高职院校进行办学水平的评估,全面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和体育场馆的建设,高校体育场地、器材是高校体育工作正常开展的保证,各高校体育场馆建设受资金制约显得滞后。各高校场馆、器材都是为教学工作准备,课后场馆的关闭导致学生没有活动的空间,降低了场馆的利用率。学生器材的使用多半从器材室登记后借用,部分高校器材设施的缺乏导致学生活动无法开展,严重影响学生课外活动的积极性。

6.评估结果与高校课程建设效果的持久性

高校评估期间各个指标都达到标准,评估工作完成后,部分高校对公共体育课程建设的重视度不高,导致评估前的各种问题逐渐暴露出来,由此可见,必须大力加强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的持久性和稳定性,重视高校体育运动的发展,强化高校体育课程建设力度。

三完善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的发展对策

(一)加强对体育课程建设的重视度,落实教学学时数

体育作为教育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参与体育活动促进学生体质的增强,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加强领导对体育课程建设的重视度,才能直接解决学生锻炼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各高校应逐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明确职责,保证学校体育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同时,加强课堂教学检查力度,明确督导小组进行监督,确保各高校体育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课时数得到落实。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学生为本

高校体育运动的开展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考虑学生是否容易掌握并符合学生的心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与时俱进,开发特色课程,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逐渐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三)完善早锻炼和课外活动制度,提高课外活动效果

早锻炼和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身体素质提高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各高校应将体育场馆资源最大化利用,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学生早锻炼应有相应制度保证,并根据学生出勤和锻炼效果不断完善早锻炼制度。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是体现校园活力、展示青春的一面,是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基础,学校课外活动应形式多样化,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保证相应场地、器材、安全等方面,学院应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重视课外活动的重要性,为学生课外锻炼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优化教师结构,注重教师的业务培训

高校教师数量和师资配备情况直接影响整个教学任务的完成,各高校应招收高水平、高学历的体育人才。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老教师不断引导、传授教学经验,提高青年教师综合实力。教师业务培训结束后应进行总结并分享培训技能,共同提高业务水平,使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得到提升。在业务水平提高的同时,教师应多关心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新理念,培养教师体育教学创新能力。在这方面,不仅要提高体育教师的学历层次,而且要在其心中树立“自我教育,不断提高”的理念。

(五)加强场馆设施建设和利用

江苏地区高职院校学生上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足;(2)室内外的场馆偏少;(3)室外场地的安全度。有效的解决措施如下:(1)加强学校领导重视度;(2)校企合作模式,争取企业的投入;(3)发展学校特色运动项目,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在场馆建设与素质教育培养新型人才的困境中有所突破和创新。

(六)加大高校体育课程建设考核力度,确保效果

为确保高校体育课程建设工作的进一步稳固和发展,江苏省教育厅应加大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考核工作力度,让各高校重视并将积极投入到公共体育课程建设中来,并根据《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程建设的意见》要求,对照考核标准,进一步加强公共体育课程建设。评估结果为优秀的学校应发挥示范作用;考核为合格的院校应总结经验,继续完善提高,对考核未通过的院校,应按照标准积极整改重新迎接新一轮评估。争取顺利完成考核。同时在考核结束后,省教育厅应不定期对各高校进行抽查,确保各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的落实和进一步发展得到落实。

参考文献:

[1] 陈佩辉.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现状分析及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24(4):114-117.

[2] 吴洁,王欣.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现实缺失及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44(7):78-80.

[3] 刘士友.实施高等学校体育课程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32(18):175-180.

课程建设总结范文篇5

[关键词]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建设;保障措施

1引言

课程是教学建设的基础,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建设是在培养商务英语专业人才过程中,有效落实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商务英语是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简称商贸职业学院)开设不久的专业,所以要将商务英语创办成为课程观明确、课程目标清晰、课程结构完整、课程活动多样的专业,需要进行大量的教学实践和总结。商务英语具有应用型交叉学科的特点。这就需要在进行课程建设时,以学生的职业发展作为重心,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作为课程设置的两个基本点。以“一个重心,两个基本点”来进行我院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建设,将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培养符合岗位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本文拟从专业课程建设目标、专业课程建设包含的几个方面以及保障措施来阐述商贸职业学院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建设思路。

2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建设目标

商贸职业学院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力求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将建设更优的课程体系、重视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出发点。为了提高语言能力,学生必须巩固已学的基本词汇和语法知识,系统地掌握商务英语的基本词汇及表达方式。在专业适用领域,学生要了解相关的商务知识,熟悉各种商务活动和商务英语有关行业的基本术语及其内涵,了解涉及国际贸易、经济等领域的基本词汇,并熟悉其意义;要掌握各种不同类型的商务文书(例如商务信函、备忘录、商务报告、企划书)的写作规范和格式,了解他们在商务活动中的作用;掌握商务交流中的技巧和礼仪,建立有效的沟通。更为重要的是要把所学英语语言、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知识等运用到实际的商务环境中,练习和提高英语沟通技能,掌握设计、组织和完成商务模拟活动的技能,发挥团队精神,培养协调合作的能力。

3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建设的主要方面

(1)课程结构建设

商务英语专业以培养具备英语语言技能和专业商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以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出发点,来进行课程结构的设置。为了职业素质的提高,分别设置综合素质和文化素质课(如计算机基础、应用文写作等课程);为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可以从三个方向进行课程设置,分别为职业基础能力课、职业核心能力课、职业实践能力课;同时还应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专业核心课程应包含《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外贸函电》等课程。通过设置该课程结构,在开展教学及教法研究时,会更加有针对性,并对下一步精品课建设打下基础。

(2)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商贸学院商务英语专业需要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一个学历高、年轻化、极具发展潜力的教学团队能够胜任专业与课程建设任务。要加强梯队建设,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和课程负责人的作用,提供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保证教学和科研投入,提高学术自主发展能力,加强后备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的选拔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为课程建设储备人才与力量。学院应进一步鼓励教师参加岗位技能资格认证,建立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提供条件鼓励教师外出交流学习、提升学历,使专兼职教师素质不断提高,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要在专业课程建设过程中强化教学方法改革,倡导启发式、讨论式、情景式、问题式以及协作互动式教学方法。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鼓励教师学习和利用好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创办有个人特色的微课堂或网上课程。可以利用在线平台增加师生互动,当堂内容及时消化,课后疑问及时解决。在实践教学方面,要把课程小论文、课外实践、社会调查等环节纳入课程教学内容。还可以采取实训作业、实训设计、案例分析、上机操作、岗位模拟训练、顶岗实习、企业实习等形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实行统一鉴定考试的专项技能课,必须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鉴定考试并取得相应的等级证书。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除了在课程设置上安排实训课,还应建立商务实训室进行仿真操作实训,更贴近于工作环境,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融合。通过优化课内、强化课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根据培养方案制定考核标准,切实保证各个环节的教学质量。

(4)考核方法改革与试题库建设

课程建设中也应注重建立“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加强过程性考核,形成性考核和技能考核;加强对综合素质的考查。探索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有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型学习。目前商贸职业学院已经开始推行综合性的考核评价方式,商英专业未来会推行过程性考试、论文考试等多种考试模式,强化机考、网考,完善现有各专业必修课试题库建设。除了考试方式的多样性,也要注重考试的时效性,分阶段进行测试可有效地反映学生的学情,及时反馈教师教学信息,督促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4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建设保障措施

(1)加强制度保障

①教学管理制度课程建设的顺利进行需要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依据学院的教学管理制度,制订出更细致的、更符合商英专业发展的制度,如听课评课制度、过程性督查制度及教学质量检测评估制度等。②实习实训制度实训课作为商英专业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其他课程而言,更需规范和管理。合理、可行的实训制度可以使实习实训的教学环节有组织、有计划、有考核、有落实,保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③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为了进一步维护和稳定教学工作秩序,加强对教学过程的动态监控,充分调动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商务英语专业需要实施教学质量保障监控机制,对教学管理及教学全过程的各个环节的质量情况进行监督控制与评价,包括专业定位、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的跟踪等,科学地鉴定教学质量的全面状况,并提供反馈信息,促进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2)加大经费支持和教学条件建设

建立课程建设专项资金,本着择优扶持、重点建设、分期分批的原则,在经费投入上保证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着重支持精品课程建设。根据课程建设计划给予课程建设的分阶段投入,并根据课程评估结果,合理安排建设经费。组织教师参加教学研究立项,促进广大教师积极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和研究。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教学条件建设,拓宽课程教学资源,优化多媒体教学条件,及时更新多媒体教学设备,改善课程教学条件。

(3)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把商英专业课程建设工作作为教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对教师在课程建设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作为教学成果表彰奖励。对评选的校级精品课程,提供一定建设经费,并给予配套经费资助和重点支持。 综上所述,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建设应将商务英语专业知识的传授和英语语言技能训练有效结合,充分体现商英专业复合型的特点,不仅会使商英教学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也能够让商英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合理。根据该专业课程体系,学生将具备扎实的语言能力,以及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商务知识。在实践中,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岗位中,符合中高级技能人才培养要求。

参考文献:

[1]黄冬梅.我国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历程[J].学园,2014(4).

课程建设总结范文篇6

【关键词】病理生理学;精品课程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是汇聚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使学生得到最好的教育,并在更大的范围内使教学资源得到共享的一项教学创建活动,其宗旨是培养满足国家和地方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精品课程建设是深化高校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学水平整体提升的重要手段[1]。自2003年4月开始实施以来,精品课程建设极大地推动了高等院校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对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2]。如何更好地建设“一流师资队伍、一流教材和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是我们病理生理学系全体老师的工作重点。我校病理生理学课程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在精品课程建设上取得了一些经验,在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同时也发现了不少不足之处。本文将总结我们在建设病理生理学精品课程中的经验和体会,更好地深入推进学科精品课程建设。

1优化师资队伍,注重师资培训

建立一支结构稳定,素质高的一流师资队伍是学科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3]。我们教研室注重优化师资队伍和师资培训,整个教师队伍的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本教研室共有教师9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6名,讲师2名;取得博士学位8名,博士在读1名。针对新进的青年教师实行青蓝工程结对,由高年资教师作为导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一对一培训,要求青年教师跟班听课,学习生理学、生物化学等相关医学基础课程,参与学生实验的全过程,反复练习基本实验操作,完成实验报告。教研室组织集体备课,青年教师必须通过试讲才能参加教学工作,并安排主任听课或教师互相听课,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弥补不足。本教研室7名教师先后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进行海外研修,提升专业素养。通过有计划的教师培训,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也有很大程度提高。所有教师达到双语授课的水平,在学校、学院组织的授课比赛中多人获奖。本教研室一直坚持教研与科研两手抓,近几年,教研室老师主持或参加了国家、省级、市级及校级教研或科研项目多项。

2编写教学大纲,更新教学内容课程

教学大纲是以纲要的形式规定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的、任务、知识范围、教学进度、课堂时间安排、实践环节、教学方法等。教学大纲为课程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提供了基本保障,也是教师编选教材、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由于本校把病理生理学作为必修课程的专业众多,不同的专业学生要求不同,学习侧重点有所不同,安排的学时也不尽相同。因此,病理生理学教学首先要有一个因材施教、切合实际的教学大纲以适应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我们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与编写了病理生理学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教学大纲,精心制作病理生理学教学多媒体课件和电子教案,并运用于教学。教师还通过教研和科研,及时把研究成果、相关领域的研究前言知识融入病理生理学教学中,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做到教学和科研资源共享,使学生学习病理生理学课程过程中了解科研发展动向,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病理生理学课程的教学水平。(1)理论课教材的使用与建设。病理生理学理论教学过程中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八版“病理生理学”教材。为了帮助和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本系室自编病理生理学实战练习。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配合使用双语教材。还应用网络教学综合平台(通大教学网bb.ntu.edu.cn/),及时了解学生反馈,促进师生互动,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2)实验课教材的使用和建设。根据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由本系室教师自编的实验教学教材《病理生理学实验指导》、《病理生理学实验报告》。并由本系室教师自行录制了《病理生理学学生实验课VCD光碟》。

3不断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近年来,本系室组织进行了一系列病理生理学理论与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试行。(1)传统的课堂教学结合网络教学[4]。建立病理生理学教学网站,网络信息平台实现了视频课堂、多媒体课件、实验教学视频等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为实现实验时间、空间和内容的多维度开放,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为学生学习提供一个更好的平台,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为本系室在教学方面拥有一定的知名度。(2)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法用于病理生理学教学。病理生理学的PBL课是以讨论形式进行,4-5学时,每6-8学生为1组,4个小组为一个教学班。教学宗旨是以病例为先导,让学生带着问题学,结合实际学,使学生加深对疾病本质的认识,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PBL教学模式着重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学习知识与运用知识的同等重要性。(3)“导师制”教学法应用于病理生理学教学[5]。安排教学经验丰富、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担任实验班本科生的导师,课外指导学生的理论学习和科研实践。促进师生共同进步。(4)基于团队的学习(TBL)教学法用于病理生理学教学[6]。TBL更强调以团队为基础,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以教师为引导,提倡在学习过程中的互动和讨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创造性,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5)病理生理学双语教学课程建设[7]。通过双语教学,增加学生专业英语词汇,培养学生专业英语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能以英语为工具阅读有关专业书刊,获取专业信息,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巩固和提高教师们专业及专业英语水平,了解国外最新学术动态,适应病理生理学国际交流的需要。

总之,通过此次创建校级精品课程工作,我们充分认识到精品课程建设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协调,虽然我们在病理生理学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不足之处,如精品课程建设与推广之间还存在一段距离;双语教学的比重和质量将有待进一步提高;实践性教学环节中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徐苗苗.质量工程背景下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12):39-40.

[2]王玲华.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20(64):66-68.

[3]柳礼泉,陈宇翔.精品课程建设与一流教师队伍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07,28(3):77-81.

[4]胡亚娥.构建病理生理学教学网站初探[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6):18-19.

[5]胡亚娥,周爱玲,茅家慧,刘霞,施海燕,朱燕,李小青.导师制在本科生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2,20:25.

[6]胡亚娥,刘霞,茅家慧,李小青.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模式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科技视界,2016,21:64.

课程建设总结范文篇7

1.1对创业教育课程建设认识不全面创业教育课程对高职院校学生和老师来说都很新鲜,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才刚刚起步,有的高职院校教师认为创业只能是就业指导的一个方面,有的高职院校教师认为创业教育就是组织学生参加创业计划大赛等等。这种功利性的创业教育思维造成很坏的影响,当前人们功利性的创业教育理念主要表现在:一是创办企业论,即认为创业教育就是高等学校教会学生创办企业或开办公司;二是第二课堂论,即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开展第二课堂的创业实践活动,包括创业计划大赛,创业企业家和创业风险投资家论坛,组织学生参观成功企业,创办科技园、创业园或孵化器等。

1.2创业教育课程成熟度低。目前,高校有一部分人在做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方面的探索,但是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课程体系。从学科角度看,创业教育是众多学科的综合,但是我国当前还没有设置创业学专业,学科地位边缘化,这直接导致创业课程缺乏专业支撑,不能发挥学科优势。目前主要以选修课为其主要形式,课程成熟度低,教师讲课基本上单枪匹马,各自为政,没有学术梯队,缺乏后劲。

1.3创业教育课程师资力量薄弱。目前,我国尚未形成比较系统、成熟、具有一定特色的创业学理论,创业需要专业、系统的指导。创业教育不仅需要有创业愿望学生及相关领导重视创业教育,更需要能够有效地开展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创业指导老师。应该说高职院校创业指导教师极度匮乏,教师主要是先前从事管理类教学或从事学生辅导员或就业工作指导的老师。这类老师绝大多数无创业经验,属于创业教育的理论型老师,很难有效对学生创业过程中的遇到具体问题进行指导。

2.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思路

创业理论教学是创业知识概述,以注重学生创业意识的激发以及创业者心理素质的培养为教学目标设计创业知识教学模块。创业模拟是创业模拟演练,通过项目驱动(任务驱动)方式开展模拟演练课程,并最终以形成创业计划书设计教学模块。创业实践是创业实战训练,以学院现有的大学生创业园和创新创业实训基地为支撑,以各类高职创业竞赛为平台,逐步形成教师或教师创业团队带领学生自主创业项目的选择、评价、计划、开办和推动的模式,实现师生共同参与自主创业“教、学、做”全过程的目的。因此本文选取创业模拟演练模块开展设计,分析该模块的基本目标、知识要点和学时安排。

3.“模拟公司”互动化实习方式的创业演练课程的整体设计

2009年2月,盐城纺织技术学院根据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统一部署,结合学院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实际需要,利用“中国创业实习网”网上架构的一个第三方实习平台,开设《创办企业实习》课程,学生从创业团队的组建、运营管理到运营总结模拟创业过程,积累创业经验,增强创业能力。盐城纺织技术学院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由此正式拉开序幕。

3.1“模拟公司”互动化实习方式

“模拟公司”起源于50年代的德国,在人为的仿真环境中模拟经济活动的组织,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场所和组织形式。根据产品和服务项目的不同定位,学生自主组建模拟公司,然后在一个仿真的办公环境里,充当公司的雇员与其他模拟公司人员进行仿真的企业商务运作与管理行为的模拟。学生在模拟公司的各个部门(包括行政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采购部、市场调研部、商务部等)的轮流实训,使得真实企业里的商务活动和管理行为均能得到充分的模拟。模拟公司互动化实习方式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它具有职业性、合作性、自主性及实操性等特点。

3.2课程目标

创办企业实习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创办企业实习模拟演练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让学生进行虚拟创业与公司活动的综合实践,建立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管理的观念,以适应基于现代技术环境与科学管理条件下的创业活动,学会运用管理理论知识,借鉴和运用国外先进经验来分析和解决创办企业中的可能遇到的问题,为今后的创业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3.3课程内容

创办企业实习基于创业的基本过程和核心工作任务,在“中国创业实习网”的虚拟经营环境中,借助指导老师的辅导有计划地形成和修订自己的商业计划,通过8个创业实训项目引导学生进行创业模拟体验全过程的训练,强调实操性、实务性和实用性,涉及创业过程中需要完成的主要工作任务和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创办企业实习模拟演练课程的整体设计包括8个单元,36个课时。团队组建实训项目(6学时):组建模拟公司团队,公司组织架构及团队建设方案制定;市场调研实训项目(6学时):选择公司目标客户群,并进行目标客户群的需求分析,确定细分市场,制定营销策划方案;创业计划实训项目(4学时):创业计划书的编制,开业准备的基本方面;银行业务实训项目(4学时):开立临时账户、开具银行征询函、银行贷款业务、会计事务所验资;工商注册实训项目(4学时):企业(公司)名称预先核准、订立公司章程、办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实训项目(4学时);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金缴纳、报税查询2、运营交易实训项目(8学时):公司介绍、装饰店铺、商业信息、产品、交易管理;岗位总结(2学时):要求学员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对“模拟公司”运营结果进行总结。

3.4课程的特色与创新

3.4.1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实现课程教学方法的互动性与实践平台综合性

“模拟公司”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信息管理技术,引入大学生在实验教学活动中的竞争机制、游戏机制、互动机制、评估评分机制、自主实践和创新平台。“模拟公司”通过仿真的工作环境,将学生带入到实际的工作中,边学边用边记,学生可以在整体的教学环节中都保持一个高度认真的学习状态,从而自然达到更高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

3.4.2以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作为课程建设核心目标

“模拟公司”互动化实习方式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历经公司创建和经营整个过程,一方面消除了学生对创建公司的神秘感和畏惧感,另一方面,又树立了学生的创业意识,懂得了如何把握发展的机会,增强了成就自身事业的信心。课程同时要求学生结合实际、结合自身的经验和自身的专业找出或总结出创新思维的案例,在课堂上和其它同学一起分享,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4.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实施保障

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缺乏社会经验、资金与人脉,创业必定存在很多困难与风险;创业教育可以为学生创业团队在项目选择、市场分析、制定计划、市场营销、财务分析等方面提供咨询服务,帮助学生选择最合适的方法来实现创业的目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必须具有一定的保障作为基础。

4.1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创业教育课程成熟度

学科地位的边缘化造成了创业教育的执行标准不统一和受重视视程度不高的现象,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尽快明确创业教育的学科地位,设立创业教育学科,促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体系的有机融合,使高校对创业教育的具体执行有据可依,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下,进行课程设置、师资建设和学生培养。只有这样高职院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的目标定位才会清晰,创业教育课程成熟度才能得到提升。

4.2加快创业教育专兼职师资队伍培养步伐

创业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需要系统、专业的指导,创业教育课程建设需要能够有效地开展创业教育的一线创业指导老师。我们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专职老师应加大进修培训力度,对国内外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有较深层次的研究,能针对学生实际创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辅导;具有企业高层管理经验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兼职老师队伍应相对稳定以增加教学经验。

4.3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课程建设总结范文篇8

关键词:成果导向;研究型课程;人才培养

2019年,教育部了《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全面开展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推行课程改革理念,强调“两性一度”要求,实施科学考核评价。在高阶性方面,强调打破传统授课思维,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在创新性方面,要求将科技前沿引入课程,适当开展研究型、项目制授课;在挑战度方面,对学生提出更高要求,以帮助学生达成预期学习成果。研究型课程的改革思路正是与一流课程建设不谋而合,是实现一流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自2006年以来,北京理工大学(以下简称学校)逐步推进“研究型教学”模式改革,陆续支持建设了二百余门精品研究型课程。2016年,为进一步提高课程质量,启动了“基于成果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在教学计划、课程大纲、考核评价等各个环节按照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对课程整体进行改造和重塑,通过立项建设和教改研究,推动课程的持续改进。2019年,为进一步规范“研究型课程”的建设与运行,研制了基于OBE理念的研究型课程认证标准,并进行了首批课程认证。2020年,学校“绿色能源飞行器总体设计”“信息系统安全与对抗技术”“生产计划与控制”等多门研究型课程获评首批部级一流课程。多年的教改实践结果表明:研究型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批判性、颠覆性思维及从事创新研究的综合能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结合一线教学管理工作的实践,以北京理工大学研究型课程改革为例,基于“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工程教育认证理念,就高校一流课程建设提出以下思考。

研究型课程建设的意义

研究型课程的建设高度符合教育部关于一流课程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在“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中,三者相辅相成,“价值塑造”依托于课程整体教学效果实现,若“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效果不佳,“价值塑造”也无法实现,故研究型课程改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研究型课程教学模式是通过课程高阶性和挑战度来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之高度参与,将课程思政、知识学习、实践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课堂上,采用基于项目开发、案例分析、专题研讨等形式,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构建知识结构、锻炼思维能力、实现人格培养。研究型课程是基于研究性学习的课堂形态,其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设计,在课程内容编排、教学策略设计和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多是依靠教师个体的教学技巧。加之讲授方式程式化、实验过程程序化、作业试题标准化、答案评判单一化等现象,传统模式大大降低了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知识结构之后的举一反三的能力,导致“高分低能”的现象严重。研究型课程建设的困境学校在开展研究型课程立项、申报和认证的过程中,多轮次组织名师研讨,深入总结共性问题,迭代推进课程的持续改进。如果授课教师在课程的设计和讲授中表现出对工程教育认证理念理解不透、对新形势下教学改革政策了解不深、对教学资源和师资团队调度不够等原因,将不利于课程建设的推进。1.课程教学目标设计不准确。课程教学目标应写明在学完本课程后学生能够掌握什么知识、获得什么能力。具体表现在:描述长篇大论,动词使用不准确,教学实践无法抓住重点;“知悉”“理解”“了解”等弱动词的过度使用使得课程设计高阶性不够;教学目标设计不清晰,或过于弹性化,无法落实与评价。2.课程教学策略针对性不强。教学策略应描述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方法与手段。具体表现在:策略设计未能实现教学目标与课程内容相互对应,教学目标较宏观,导致无法落实;教学策略过于追求“研究性”的形式,课程内容缺少理论知识的讲授环节;教学策略缺乏对原课程中系统性的知识结构甚至能力训练要点的全面覆盖,导致学生对知识内容一知半解。3.课程考核评价对持续改进支撑不够。课程考核应针对课程预期学习成果进行逐条设计,并且通过评价佐证学生学习效果,即预期学习成果达成度。具体表现在:课程考核没有针对教学目标逐条设计,导致考核评价过于笼统;仅仅用课程平均分和优良率来作为教学效果达成情况的证明,缺乏针对性;用个别学生的总结和感悟无法支撑课程教学达成度等。基于成果导向的研究型课程改革是破局的关键研究型课程集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综合应用于一体,以团队式、讨论式、项目式等形式开展教学,既强调理论学习,也强调理论应用,更强调在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中完成有深度的研究性学习,旨在通过“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培养学生创造性、批判性、颠覆性思维以及从事创新研究所需要的综合能力。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基于OBE理念的研究型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教师为中心”的思维定式,在教学设计上必须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维模式。课程应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只有教师牢牢把握课程的主导地位,明确自身在课程进程中的引导作用,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2.围绕预期学习成果为核心。研究型课程改革应以能力产出为导向,围绕预期学习成果为核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以及评价体系,并基于产出导向的评价进行持续改进。课程要求理清课程目标、教学策略、考核评价、持续改进等各个环节课程要素,而课程目标、教学策略、考核评价三者更是关键要素,只有三者设计得当,才能通过持续改进不断提高课程质量。3.持续改进不断提高课程质量。研究型课程改革归纳起来有两个要点:一是课程在设计、实施、评价、改进四大环节上聚焦预期学习成果;二是通过持续改进不断提高课程质量。持续改进的具体做法,可以按照“说要清楚、做要对齐、证要齐全、改要有据”四个方面开展相应改革与实施。教学设计具体包含:准确地描述学生在学完课程后能做些什么;设计课程内容、教学策略、考评办法并实施教学,帮助学生达成预期学习成果;收集学生学习成果达成的证据进行评估;应用评估结果改进和加强课程。此外,还要注意在课程、课程组、课程体系的不同层次上,做好预期学习成果的协同设计和评价。

基于成果导向的研究型课程“北理实践”

近年来,学校实施“寰宇+”计划,激励学生学精学深,促进学生有价值的成长。为此,学校以高质量课程改革为抓手,构建科学、先进、有特色的课程体系,鼓励高水平教师引领本科教学改革,产生了一批具有影响力和示范性的教学团队和教学成果,形成崇尚教学、追求卓越的文化氛围。北京理工大学研究型课程建设,紧密契合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的建设目标。研究型课程已成为提升教师教改动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推动专业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抓手。学校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理念组织研究型课程立项、认证,过程中涌现出一批认证理念完备、专业特色突出、教学团队成型的优质课程,归纳总结,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特点:1.简洁、精准地设计预期学习成果,坚持“学生中心”。预期学习成果的完成主体是学生,重点是活动和任务中的表现,而非活动或任务本身。精品的研究型课程应从“能力、知识、态度”三方面来构建:能力,即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时能够达成什么目标;知识,即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时应该理解、掌握的课程内容;态度,即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时对课程整体的评价和看法。2.灵活、得当地组织教学策略实施,坚持“产出导向”。基于OBE理念打造研究型课程,特别强调研究性教学而不是灌输式教学,课程效果应是学生学到了什么,而不是教师教了什么。教学策略应注重个性化设计,要求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制定灵活的教学方案,关注每位学生成长。例如:在“工程测试技术”课程中,教师设计了“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以2名~3名学生组建1个小组,由3名教师共同承担研究性教学任务。组织学生以项目为牵引,对测试项目进行分解,自主应用专业知识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课程突出了三个特点:纵向贯通,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由浅入深;横向交叉,打破学科专业的边界,突出工程知识整合运用;情感融合,培养交流沟通、团队合作能力,增强工程实践经历。3.定性、定量相结合开展考核评价,坚持“持续改进”。支撑教学效果最基本的证据应该是对每一位学生的每一项预期学习成果达成情况和学生整体达成情况的评价。教学效果只有以预期学习成果达成情况作为支撑证据,才能说明所承诺的预期学习成果是否达成,这也是OBE理念的核心要求。例如:“飞行力学”课程考核评价采用了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办法,教师研制了各项预期学习成果的评价点和定性评价标准,实施了针对课程整体和学生个体的预期学习成果达成情况评价方法。课程通过对学生自评满意度、课程满意度和评价达成度的综合分析,研究教学双方在投入、期望和最终结果上达成的相对平衡性。最后,通过学生对课程整体的相对满意度和满意度溢出值分析,进一步了解教学双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而强化课程的持续改进。总之,基于成果导向的研究型课程改革要牢牢把握“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工程教育认证理念,课程应以预期学习成果为核心,并将其贯穿于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一门优质的研究型课程,应坚持“学生中心”,能够简洁、精准地设计预期学习成果,并一以贯之;坚持“产出导向”,能够灵活、得当地组织教学策略实施,将教学目标落实于教学过程;坚持“持续改进”,应开展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考核评价,多维度考量学生学习成效。

参考文献:

[1]张军.建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新范式[J].中国高等教育,2020(Z3):18-20.

[2]于歆杰.一流课程的两个边界[J].中国大学教学,2019(3):45-47.

[3]朱元捷,刘畅,刘媛,等.基于OBE理念“金课”持续改进的研究与实践[J].北京教育(高教),2020(5):58-60.

[4]白艳红.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目标的形成性评价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9(12):60-64.

[5]王永泉,胡改玲,段玉岗,等.产出导向的课程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3):62-68,75.

[6]刘畅,林海.以OBE理念探索一流本科建设的实现路径[J].教育评论,2018(8):33-36.

课程建设总结范文篇9

关键词:土木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建设

1课程建设背景

高校实验室既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专业技能的重要场所,又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素质的重要基地[1]。实验室安全工作是学校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土木类实验室涉及的安全知识非常广泛,缺乏系统、全面的讲授,学生很难深刻理解和掌握。另外,在实验中不常涉及的安全注意事项等也比较容易被忽略,难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科技事业支持力度的加大,高校实验室建设水平也得到显著提高。同时,各高校为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相继开设了多种类型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必修课或选修课。例如,针对学生实验室安全意识薄弱及安全教育不足的问题,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等一大批优秀高校开设实验室安全教育类课程,引入实验室安全教育考试系统,建立实验室准入制度等[2-6];清华大学自2004年首次开设实验室安全学课程后,运用“互联网+”教育的方法,学生通过在线观看,学习和掌握了实验安全知识和技能,该课程对于提高理工科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具有显著效果,促进了实验室和校园安全[7];青海大学对全校新生开设1学分的实验室安全通识教育必修课程,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危险化学品管理、仪器设备使用方法、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与急救、实验室废弃物的安全处理等[8]。调研发现,目前各高校开设的实验室安全教育类课程通常为通识性的安全教育,且主要偏向化学化工、生物医药类实验室,而专门针对土木类实验室开设的安全教育课程相对较少。土木实验室除了具有其他类实验室常见的安全问题外,也具有自身特点:首先,土木实验室涉及的仪器通常为土木大型精密设备,如高刚性岩石力学系统(见图1-a)、岩石直剪试验系统(见图1-b)等,这些设备操作相对复杂且需要团队协作完成相关试验内容;其次,土木实验室中也会涉及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如叉车、行车等。如果不了解这些大型仪器设备和特种设备的安全特点,操作不当,会造成严重后果。

2课程建设意义

浙江省岩石力学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下设多个面向教师及研究生的科研实验室,如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尺寸效应实验室、高刚性岩石力学系统(MTS815)实验室、岩土水力学实验室、非饱和土三轴测试实验室、深部硐室结构模拟实验室、恒阻大变形锚索(杆)静力拉伸实验室、深部T-P耦合气体逸出实验室、岩体多场耦合效应实验室、高性能制冷型红外热成像系统实验室等。另外,面向本科生教学的土木教学实验室还有土木工程基础实验室、土木工程与工程管理实验室等。由于不同类型的实验室在用途方面存在差异,因此不同类型的实验室安全防范特点和措施也不相同。目前,高校中重科研、轻安全的思想依然存在,部分师生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不足,安全技能欠缺[9-10]。虽然各高校会定期开展实验室安全检查和安全教育工作,但仅停留在例行检查、举办讲座等层面上,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11-12]。针对以上情况,为进一步落实《关于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意见》和本校印发的《绍兴文理学院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绍兴文理学院师生安全素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等文件精神,在课程思政背景下,结合高校土木工程人才培养要求和土木实验室特点,开发土木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十分必要。在学生初次进入实验室之前,以“课堂讲授+线上慕课+专题讲座+线下实践”的四位一体混合式教学模式,分阶段、分层次、分类别进行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是学校安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推进实验室安全教育创新、深化实验室安全教学改革、提高实验室安全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13]。

3课程建设方案

3.1课程建设思路

课程思政的本质是将专业教育中蕴含的隐性思政元素显性化,将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想价值引领相结合,并在专业知识传授过程中着重强化主流价值观的倡导与引领[14]。实验室安全教育属于高校安全教育的重要方面,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目的是一致的,教育主体是相同的,教育内容是相关的,两者的教育目标都是为了培养符合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15]。本课程建设要结合课程思政的要求与方法,围绕课程设置、课程组织形式、课程目标、课程教学内容、课程团队建设、课程资源建设、条件保障等方面开展建设研究。

3.2课程建设方法

第一,将实验室安全教育融入实践育人全过程,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优化实验室安全教育内容,改善实验室安全教育方法,强化教育者的大局意识和协同意识以及培养被教育者敬畏生命、科学严谨的学习和工作态度。第二,对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典型案例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力求发现一些共性的、规律性的经验,做到有点有面,点面结合,防止以偏概全,充分挖掘案例的经验教训。对相关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建设情况与创新教育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相关经验,进而制订和完善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第三,针对土木实验室实际,创新安全教育形式,提高实验室安全教育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强化线上、线下教学深度融合,注重引入“课堂讲授+线上慕课+专题讲座+线下实践”的四位一体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团队建设,组建优秀教学团队。

3.3课程建设阶段

课程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和纽带,为了给学生提供合理、有效、优质的课程学习资源,提高课程建设质量,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课程建设可分为课程规划设计、课程组织实施、课程资源建设、课程实施改进等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相关任务如图2所示。

3.4课程建设重难点

第一,课程建设重点。一是分析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土木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的新要求、新目标,为土木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向;二是高校土木实验室安全教育模式的构建与解析,课程体系建设和具体步骤的分解,包括课程设置、课程组织形式、课程目标、课程教学内容、课程团队建设、课程资源建设、条件保障等方面,为具体实践做客观指导;三是在课程思政理念下分析土木实验室安全教育与其他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区别与联系,结合高校土木实验室的独特性、专业性,制订合适的土木实验室安全教育要求标准和教育内容,研究建立“课堂讲授+线上慕课+专题讲座+线下实践”的四位一体混合式教学模式及土木安全教育效果反馈与考核机制,强化教育效果。第二,课程建设难点。一是对高校土木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建设现状中存在的问题缺乏深刻认识,如何对课程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新标准做出深层次反馈;二是由于土木实验室的特殊性,课程的组织形式及授课内容的精准把握需要更多研究分析;三是如何构建符合我国国情、校情的,符合广大受教育者支持的安全教育课程及配套保障机制,做到内容实用、考核全面、科学合理、准确可靠。

4结语

课程建设总结范文篇10

师资学校重视基础课程的建设和教师梯队建设,注重培养年轻教师,鼓励青年教师继续深造。具体做法是安排年轻教师与主讲教师同讲该门课,授课期间同时备课,共同研究课件、教案、习题,使之深刻体会该门课的特点与精髓,树立精品课的教学理念,形成精品课教学梯队;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以利于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效果明显。教师利用网上精品课程资源,互相学习、借鉴、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学、教、研相结合,促进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和学术水平、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精品课程的主讲教师队伍在职称、年龄、学历结构等方面的组合都比较合理,教师的科研、教学能力较强,这些都为课程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加强精品课程的教师队伍建设,为课程组成员提供更多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近年来,精品课程的教学队伍中不断有教师获得学校资助的国内外进修或参加国内各类教学科研交流会议的机会。学校还注重优化精品课程教学团队结构,聘请行业、企业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强化技能训练环节的指导工作。我校4门校级精品课程均聘请了行业、企业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使我们的教学在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改进教学方法,更新精品课程教学手段

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强化创新型教学方法理念,突破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思维方式把学生培养成为自主学习、自主研究型创新人才,一是构建设自主学习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营造互动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增加课堂信息量。学校多次组织教师技能大赛,既展示了教师教学水平、也起到了相互交流、借鉴、共同提高的作用。还通过教学教风建设、教学专项检查和教学研究活动,督查促进了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鼓励教师采用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的灵活多样的先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学校配备了能满足教学需要的多媒体教室、专业计算机房以及相应的模拟实训软件系统。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推进多媒体、网络媒体的建设,要求在课程网络上建立友好界面的,美观大方的课程专题内容、提供课程教学大纲、实践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习题集、案例集、相关信息以及参考文献等等。为学生提供平台,让学生接触到大量的优秀教师资源和优秀教材资源,并能够使用到优秀的课件,体验先进的教学方式,获取大量的学科前沿信息。使学生的知识面更为宽广,能更快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完善管理机制,强化精品课程管理,在对精品课程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