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互动设计范文10篇

时间:2023-11-08 17:13:58

课程互动设计

课程互动设计范文篇1

一、居住空间设计网络平台的总体设想

居住空间设计网络教学平台构建的意义,是为了实现教学内容的前瞻性、教学形式的灵活性、教学时间的自主性、教学资源的集成性、教学过程的开放性、教学评价的公开民主性、学习过程的自我约束性、教学管理的时效性、教学研究的及时反馈,最终实现居住空间设计教与学的信息化、多样化、国际化。鉴于此,居住空间设计网络平台的总体设想如下。创建综合的居住空间设计的相关资源库,包括课程教学平台、课程资源库、交流互动平台。资源库包含设计名家库、优秀作品库、教学课件与教案库、室内设计历史资料库、网络资源链接、论文成果库等,丰富的资源可为学生自主学习居住空间设计。充分利用交流互动的平台促进交流,让学生敞开心扉,大胆说出设计构思,使师生互动良好、教学相长。

二、平台整体构架设计

网络教学系统的构建有其特有的原则,赛课(Sakai)软件的要结合网络教学的特点进行构架。居住空间设计网络教学平台在功能上包括教师主导模块、学生学习模块、资源共享模块、交流互动模块四大模块内容。

(一)资源共享模块。资源共享模块是由教师主导建立,但同时也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由教师和学生共同丰富、完善。学生在寻找资源的过程中也是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也是一种学习。这样可以弥补学生认知不够的局面、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下资源匮乏,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全面的资源,通过多种媒介来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资源共享模块是居住空间网络平台的“仓库”,扩展学生思维空间的主要途径。根据居住空间设计课程的特点,分为课件与教案库、设计名家作品库、传世室内设计作品库、优秀论文库、表达表现库、网站资源链接等项目。

(二)教师主导模块。教师主导模块是教师统筹安排教学内容的部分,教师要对居住空间课程进行整体设计,要创建教学大纲、实验大纲、教学日历、课程进度安排等内容,要让学生清楚时间节点,合理安排每个进度的时间。教师根据讲课进度布置作业、进行在线测试。可以通过访问统计以及学生的学档资料等模块了解和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课程管理监控。

(三)学生学习模块。学生学习模块主要是学档资料、学习博客、课程学习、作业投递箱四个部分。学生在个人的课程学习空间中,要先了解课程体系。对教学大纲、实验大纲、教学资源、日程通知要进行全面理解。学生要按照教师的课程设计完成相关课程内容学习,要及时把个人的学习进度和指导教师进行沟通。

(四)交流互动模块。网络的普及让交流更为多样化,也更为迅速,时间也较宽松,对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会有更好的优势,因此要发挥网络教学平台在交流互动上的优势,让学生大胆的提问。同时也要通过学生间互动交流,进行思想的碰撞,提高学习的效率,开阔学生的视野。居住空间设计网络教学平台要打造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教学交流部分。要做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互,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教师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互,学习内容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

三、结语

基于赛课(Sakai)教学软件所构建的居住空间设计平台是致力于将课程资源库、课程教学、交流互动整合一体的综合平台,它资源较为丰富,有较为前瞻的教师主导模块和学生学习模块,同时还实现了交流互动。

作者:刘照国 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水彩琴.英美文学网络教学系统的构建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

课程互动设计范文篇2

目前的网络课程教学大多过分重视教学内容的呈现,网上学习资源种类繁多,教学内容非常丰富,但却不能很好地体现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缺失了教学过程,淡化了教学环节和教学艺术。网络学习中的学生因缺少了教师的现场引导,缺失了课堂教学的过程往往会产生孤独感、挫折感,不能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不能准确选取学习资源,学习陷入盲目状态。因此,有必要科学地对网络教学过程进行系统设计,注重运用教学艺术消除网上教学环境的疏离感与隔阂感,在把握现代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重视教学过程的设计,为远程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信息化教学设计,要为远程学习者创设一个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笔者多年从事电大“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网络教学,教学中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特点从学习者的实际出发,利用信息技术对课程的教、学、测评进行了一体化教学设计。下表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WindowsXP模块的教、学、测评一体化教学设计实施方案:(见P15图)“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教、学、测评一体化教学设计是一个信息化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上,注重活动和过程的设计,每周的课程学习中都有与之对应的教、学活动,通过教、学活动的进行,逐步地达到教学目标;注重分工的设计,明确地划分了教师和学生的相应任务,这种分工使教师和学生都能明确各自应承担的任务,避免了相互依赖;注重过程评价的设计,在教学设计中,有相应的学习评价设计,学习评价采用CAI光盘的WindowsXP模块学习效果测试系统,学生可以自己检查学习效果。

二、优化课程教学资源的教学艺术

网上教学资源是开展远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网上教学资源的优劣直接决定远程教学的成败,在远程教学中要科学设计网上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发挥各种媒体技术的优势,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合理设计、开发、整合、优化各类教学资源。1.网络资源的有效性设计。网上教学资源能否体现它的教学有效性?学生能否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是每个课程责任教师在设计网上教学资源时应该考虑的问题。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网上资源的设计为例说明加强资源教学有效性的意义。“计算机应用基础”是电大专科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终结考试完全是无纸化上机操作。中央电大开发有相关的网络课程,能满足学生的系统学习。教学中突出的问题是历年来学生的上机考试通过率比较低,学生自学难度较大。为了加强资源的教学有效性,我们从三个方面进行教学资源的优化:第一,将中央电大的网络课程资源整合到省电大在线平台中,为学生提供一站式服务;第二,教学辅导内容有针对性,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辅导;第三,开发“计算机应用基础无纸化考试辅导”网络课件,运用屏幕录像技术直观演示考试模拟题的操作过程。由于在网络资源的设计上把握了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原则,所以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受到学生的好评,尤其是我们开发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无纸化考试辅导”网络课件,点击率非常高,加强了实践教学,大面积地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使全省各教学点学员都能从中收益。2.网络资源的交互性设计。交互性是新一代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教学资源的重要特征,也是有别于传统教学资源的主要特点之一。传统教学资源只能单向而被动地传播教学信息,资源主要表现形式是文本,而交互性的网络教学资源可以实现学习者对学习资源的主动选择和控制。设计网络教学资源要立足于整个课程,深入研究课程的重难点,尽可能的融入交互功能,学习者可以主动地进行选择资源,尤其对哪些实践性强的操作类课,在资源的设计中,应重视模拟操作和仿真实验课件的开发。我负责的“信息技术与信息管理”课程是山西电大开放专科的一门通识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面向应用的课程,考试为100%的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中实训任务占50%。远程学习者自学难度较大,教学中突出的问题是学生的实训任务得不到教师的有效指导,完成的实训作业多数不合格,教学中需要有针对性的加强实训教学。为此,我设计制作了具有模拟操作功能的实训教学课件资源,用屏幕录像、配音解说、实例演示、模拟操作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可演示、可模拟操作的实践环境,实现体验式教学。通过人机交互实现学习任务的有效完成。课件既做教具,又做学具,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让分散在各地的开放学员自主选择学习,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特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潜能。

三、运用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教学艺术

课程互动设计范文篇3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当前学校教育制度在不断的进行改革,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为了向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更多有知识、有文化、有素质、有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工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么推动了,工业的发展,就是经济的发展,但是当前很多工业企业的发展依旧是墨守成规,产品的设计一直保持着传统的风格和样式,虽然保持传统是其一大特色,但是在日益紧张的市场竞争中,只有创新才会有出路。工业企业想要稳定、高效的发展,就需要进行改革,进行创新,引进大量工业设计人才。随着创新理念的应用,当前工业产品市场中,对工业设计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地增加,这为学校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会。如何提升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技能、素质,是教育教学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当前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相对陈旧。[1]工业设计专业有交情的实践性,在教学中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设计结合,才会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目前部分高校的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教学设备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与当前社会对工业设计专业的需求不同等等。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是为了向社会、国家培养优秀的人才,人才的培养,由学校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素质、知识、能力、结构等都是培养的内容。工业设计专业教学在人才培养中,大多是设置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理论知识的教学上,忽视了学生的动手、实践教学。工业设计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个专业,在教学中需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为创造实践教学、实践体验、实践参观的机会,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获取工业设计新的理念和想法,将自己的工业设计知识进行扩充,产生新的知识,充分地感受到工业设计的魅力。在工业设计专业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就需要将工业设计专业教学的方法进行革新、转变,将更多实用性强、效果好的教学方法应用在工业设计专业教学中,目前互动—探究型教学方法,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将其应用在工业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也应有良好的教学效果。[2]

2互动—探究型教学法的特点

随着经济市场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在不断地提升,为了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术、高能力的专业性人才,我国高校教育实施改革,转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当前的工业学专业课程教学中,引进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互动—探究型教学法。互动—探究型教学法,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使用互动—探究型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的进行知识的探究,进而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互动—探究型教学法是一种发现教学法,主要是为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知识,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互动—探究型教学法具有开放、合作、综合等多个特点,在工业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互动—探究型教学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一是互动—探究型教学法,将学生看作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学校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模式也发生着转变,教师将课堂教学的方法转变,互动—探究型教学法的应用,突出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进而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地获取新的知识,达到自我学习的目的。二是互动—探究型教学法,强调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在高校课堂教学中,互动—探究型教学法的应用,使得教学内容、教学选题、教学思维等等,都具有开放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具有开放性。三是互动—探究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提升学生的交流、合作、创新等能力。[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将工业设计专业课程引入,加强学生的互动、交流、合作,同时将学生的专业设计知识的交流行为进行规范。工业设计对人才的要求质量非常高,工业设计人员需要具有较高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设计表达能力以及协作能力等,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偏重理论知识的讲授,针对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其课堂学生则是偏重于学生的设计逻辑思维,针对学生的其他能力培养和锻炼较为忽略。应用互动—探究型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其他各方面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3互动—探究型教学模式的形成

互动—探究型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有诸多的优势,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需要如何构建互动—探究型教学方法,是每一位教育教学工作者需要探究的地方。互动—探究型教学方法的形成,需要将学生、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确定,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提供发挥其学习潜能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形成互动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在互动—探究型教学方法形成的过程中,构建一个平等、合作、和谐的师生关系非常关键,教师在教学中产生的作用不可小觑,教师对学生的期望、鼓励,会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和感染力,在教师的信任下,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思考。教师的鼓励,会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4]在互动—探究型教学方法形成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需要重新地定位,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一系列有利于学生学习、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的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互动,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对学生的团队和谐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开展互动—探究型教学,教师为学生选择探究的主题,组织学生学习的形式、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帮助和咨询,在探究教学中起到引导的作用。构建互动—探究型教学模式,需要教师精心的设计互动—探究的主题,有效的组织互动—探究活动。好奇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在教学中,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可以促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而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就需要看有一个良好的组织活动,在互动活动中,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互动—探究型教学模式的形成和构建中,要将互动、研究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并加强实践,对教学方法的效果进行评价,选择最佳的互动、探究型教学方法。在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中,因为该专业本身的实践性较强,所以应用互动—探究型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对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等的培养。

4互动—探究型教学法在工业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当前互动—探究型教学法受到广泛的关注,在高校工业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该教学方法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5]为了保证互动—探究型教学法在工业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可以充分地发挥其作用,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综合能力。需要从一个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优化教学内容、工业设计选题。在工业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社会生活系统等设计的原则需要保持一致,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从不同方面发现问题,从多方面、多角度认识问题,在互动—探究中,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思维创造能力,将自己的逻辑思维、设计理念、设计方法等融入的问题的思考研究中,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在工业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跟随时代、社会的发展,将教学内容丰富,同时不断地寻找新的教学方法。例如,拓宽教学课堂,实施产学研结合,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需要具有较多的实践机会,学校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提供参观、实践的机会,在对企业设计研发的理念、策略等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拓宽设计角度,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第二,完善工业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互动—探究设计过程。在传统教学中,课程教学评价,往往是进行的结果评价,并不能将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真实的反映出来,为了在互动—探究型教学法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工业设计专业课程的内容设计、选题,将互动—探究的过程、方法等进行确定,互动—探究过程设计的过程中,将重点放在学生思维的开拓上,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研究方法,掌握住不同的知识。同时还需要保证互动—探究过程设计,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互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对学生的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进行锻炼和培养。[6]互动—探究型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第三,加强互动教学,促进互动—探究型教学法的应用。教育制度的改革,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弥补,课堂教学的主体,由教师转变为学生,课堂教学由封闭转变为开放式。互动—探究型教学法在工业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通过互动—探究形成现场教学、互动教学、案例教学、团队学习等等,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互动教学,推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通过加强互动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课堂教学的气氛,为互动—探究式教学的实施提供条件和帮助,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5小结

课程互动设计范文篇4

大学英语课程设计包含的内容广泛,从课程目标到考核方式都需要进行详细的定义和规划,并指导后期教学的实施。因此大学英语课程设计是整个大学英语教学的灵魂和基础。而分层的思想则是将这一庞杂的任务分解成五个独立的方面,在每个方面关注不同的内容并更好地融入成果导向教育的思想,具体包括以下五个主要层次。(一)以终为始,确定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即是课程教学的终点,也是课程设计的起点。因此课程目标的确定便是大学英语课程设计的重要一环,因此作为课程设计的第一个层次,便已经体现了成果导向教育的思想。在确定课程目标的时候,首先需要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特点来定义最终的学习成果要求,比如期望学生将来在什么样的企业工作,能够承担什么责任和任务等;再依据“分层次”“个性化”和“校本化”的课程设计原则确定出具体的课程目标,比如将学生学习过程分解为基础英语能力提升和职场英语应用能力提升等进而确定学生在学习课程后能够识别什么,能够用英语来完成什么任务等,形成可以分级、可以量化的预期目标,最终汇总成大学英语课程目标。(二)自上而下,细化课程模块。大学英语课程模块的设计,模块之间应该是相互关联,互为补充的关系,同时还需要体现成果导向教育的思想。在模块设计的时候,需要以课程目标为起点,首先形成几个大的教学任务,比如根据课程目标确定基础英语教学任务和职场英语教学任务等,不同的教学阶段关注不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任务之下定义教学子任务或子模块,并根据“反向设计”的思想,依据顶层的学习成果和课程模块,自上而下将课程内容按照模块化的方式并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设计出教学模块,比如要考虑学生校园生活中常见的场景作为课程模块,如“参加社团”“运动”以及“旅游”等。教学模块可以具有递进关系,比如将学生由入学到融入校园以及最后学习过程的场景形成不同的模块,即可以体现教学的递进关系,也可以提升学习兴趣,最终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三)由点及面,定制课程体系。大学英语课程设计中的课程体系不仅要考虑由哪些教学模块构成,还需要考虑如何组装和扩展这些不同的模块,并按照模块重要性的不同分配不同教学课时。因此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中,需要对每个模块进行知识面的扩展。在教学体系的设计中要以每个教学模块为一个初始点,逐步向外延伸形成一个知识面的覆盖,比如在设计学生融入校园的“校园用餐”这个模块,要考虑“校园用餐”有哪些地方,在食堂或是饭店等,并以看图填词或者对话的方式来完成对应的内容,这样就形成一个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完整内容,并在设计中围绕最后的成果要求,要让所涉及的知识点能够最终为学生在企业中能够学有所用这个主题服务。(四)以动制静,设计教学方法。大学英语教学方法是大学英语课程设计的精髓,一个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而一个不适宜的教学方法则可能使得教学质量下降而难以达到教学成果要求。因此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中,应当以学生为中心,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为目标。而互动式教学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各种与学习有关的教学要素,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与发展,形成多角度、多层次、多方式、多主体的和谐互动,以产生教学共振、提高教学效果。根据当前教学方法改革的不断演进和实践,互动式教学方法在普遍的高职院校都有较好的效果和反馈,因此通过增强互动性教学内容,借用游戏教学法、翻转课堂以及任务教学法等多种互动式教学,可以更好地增强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达到课程设计目标。(五)统筹兼顾,增强过程考核。大学英语课程设计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则是大学英语能力水平的验证和考核,其目的是检测最后的教学成果是否到达目标。然而在以往的检测中往往依据最后的一次性考试来完成,这种考核方式既不能体现学生真实的水平,也不能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主动应用和学学英语知识。因此在成果导向教育的课程考核设计中,需要更多地在兼顾终结性考核和过程考核的同时,提升并丰富过程性考核内容,以更多的维度来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力情况,同时考核标准需要具有可测量、可分级的标准,来更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二、大学英语课程设计分层设计的案例分析

下面将以一个实践案例来说明,在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通过分层设计的方式来完成大学英语课程设计。(一)背景介绍。1.该高职院校为一所港资职业院校,学校具有两大特点。第一是香港项目合作多,因此教学方式方法很多可以有机会借鉴和学习香港高校教学;第二是地理位置较好,学生可以很方便地获得实践和实地学习的机会,因此学校在教学中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现场学习的机会。2.入学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差,且英语能力差异较大,大部分学生英语能力处于无法进行对话和沟通的水平。3.大部分企业更多的希望学生具有实际应用能力而不是学术研究的能力,希望学生能够阅读英文资料或可以进行简单的商务对话。(二)分层设计的应用和具体步骤。1.课程目标需要以终为始在大学英语教学课程目标的设计时需要采用以终为始的方法,所谓以终为始即是首先要明确教学的愿景是什么,以愿景展开形成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并最终形成各个阶段的子目标。就该院校而言,结合其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其愿景则是培养一批可以在生产、服务和基础行业直接进行工作并被企业认可的人才,因此就此特点要求学校培养的大学生在职场中可以进行简单英语沟通并可以读写基本的英语邮件和使用说明书等,同时还需要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满足企业发展需要。有了这样的教学要求和目标,便可以设计不同阶段的课程目标,比如在大一阶段提升学生基础英语应用能力,重点提升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等比如常见的问候以及问题咨询等;在大二阶段则提升学生职场英语应用能力,包括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信息处理能力等,比如协作完成接待方案,读写常见的商务广告、商务信函等。2.自上而下的课程模块设计。课程模块设计是一个逐步细化的过程,首先根据课程目标要求在不同的阶段需要定义不同的课程任务,本案例首先根据课程目标要求把大学英语划分为基础英语和职场英语两个阶段,然后往下划分课程任务和模块。比如在基础英语课程设计阶段将课程分为四个模块包括了学生“适应校园生活”“融入校园生活”“在校园提升自我”以及最后的“学生校园总结”。定义好了各个教学任务模块后,再往下就需要对各个模块进行场景设计,比如针对学生“适应校园生活”模块,需要考虑几个常见的场景包括自我介绍、认识朋友、校园问路以及参加社团等,在设计这些教学模块的时候还需要考虑是否对后期的教学成果有所帮助。在本案例的设计中,经过这些筛选就可以很好设计出以成果导向教育的教学模块。3.由点及面完成课程体系。在确定好了各个阶段的模块,就要依据模块由小到大,由粗到细来完成各个章节内容。因此需要以模块场景为原点,逐步向外延展出每个章节的内容。比如在确定了学生适应校园生活中任务中的学生旅游场景,本案例首先选择了本地城市的地标或名胜作为起点,既可以让学生感兴趣,同时也可以将课程内容和现实生活结合,更能体现英语应用的这个宗旨。然后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中还加入旅游问路、结伴同行以及名胜介绍等生活场景,并以图形、广告甚至视频的方式来完成教学课程,不但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多样化,还围绕以“提升大学生日常英语应用能力”这一成果需求为中心,为最终的成果需求服务。4.教学方法需要以动制静。大学英语教学方法尤其是在高职院校中日益趋向互动式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活跃教室氛围,更能够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教学内容;同时互动式教学方法在提升学生应用能力并达到教学成果预期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因此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需要根据各个教学内容融入各种相对应的互动式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到达课程目标,并为教学成果服务。在本案例中,在学生“注册社团”的内容中采用任务教学法辅助游戏教学法,可以让学生通过简单的游戏来完成社团配对,并分解任务帮助学生用英语完成社团注册。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可以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5.考核方式要统筹兼顾,并提升过程考核的比重。在设计考核方式和级别方面,需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进步和过程,形成一个多维度的考核方式,而不是只用单一的终极考试来区分学生能力水平。在实践中发现将学生能力水平进行分级,并针对不同级别的学生定义不同的考核方式和考核级别即分层考核。比如在学生加入社团活动这个模块,在考核方面针对优秀学生可以考量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创作社团英文海报,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考量学生是否能够识别海报中的信息和内容,通过不同的考核分层,可以更好地帮助不同能力学生的自我提升。同时在最终考核中把过程性考核的比重加大至50%及以上,可以更全面地展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力水平。

三、分层设计实现课程设计的意义

成果导向教育的理念是当前教育变革的一次重大尝试,而课程设计则是实现成果导向教育的重要步骤,因此大学英语课程设计是整个教学的重要一环。本文通过研究和实践发现分层设计对于大学英语课程设计具有以下几个重要作用。(一)分层设计使得课程设计的过程更能体现成果导向的思想。把成果导向教育的理念更加深入的融入课程设计中,对完成课程教学目标并到达预期教学成果具有重要意义。(二)分层设计可以简化课程设计的过程。其还使得课程设计的每一个层次具有一定的内在逻辑性和关联性,从局部形成整体,保证了课程设计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三)分层设计是一种比较新颖的课程设计方法。其在分层过程中即考虑了院校自身特点,学生能力水平同时还考虑了当前社会企业需求,更能体现现代教育的变革方向,对完成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东梅.成果导向教育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校园英语,2017(22):59.

[2]邓海燕.采用互动式提高英语教学效果[J].中国高等教育,2014(23).

课程互动设计范文篇5

关键词:大班环境;互动式教学;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财务专业的核心课程。随着教育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财务管理教学的需求,在大班授课的环境下,怎样才能与学生进行很好的互动,是教师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因此,对财务管理教学课堂进行改革是非常重要的。

一、互动式教学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运用

所谓的互动式教学就是学生作为主体,教师以引导的方式启发学生学习,使学生和教师共同的参与到课程的的教与学当中。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互动式教学:

1.师生间信息公开与相互监督

为了提高财务管理教学的教学质量,信息公开和相互监督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公开教学的资料和信息,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途径和方法重点强调,学生会更加容易的掌握学习课程的方法,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提高其教学以及学习的质量。比如国外的“课程概要”的方法,在上课之前,教师需要公开以下基本信息:第一,教师的姓名、电话、办公时间以及地点;第二,教材的目录以及要用到的材料;第三,课程摘要和教学目标;第四,教师的教学方法;第五,评价标准。除此之外,还要把每次上课用的教案公布在校园网上。公开教案是互动式教学的关键,教师可以在教案上列出每节课的上课时间、教学计划、需要的材料、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预习的内容等。通过信息公开的形式,使学生由被动式学习变为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以及监督教师的积极性。这种监督的形式,不仅能加强建设教师的队伍,还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2.教学过程互动

财务管理课程的实践性比较强,不应该仅仅按照教材进行教学,应该按照对专业人才的需要,使学生的素质以及知识达到全面的发展,由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为注重能力的提升。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师所讲的,连互动的机会也是有限的,并且只有少数的人能够参加互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应该贯穿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以下两种互动模式:第一,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者讨论的形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且说出自己的意见。另外,也可以采用课前准备与课后作业的形式,引导学生对课外资料进行查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网络互动教学模式。传统的课堂受到条件的限制,不能全面的进行互动,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互动,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二、大班环境下财务管理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

互动式的教学思想不仅能够提高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效果,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引用的能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设计:

1.课程目标

在互动式教学思想下,课程的目标就是要注重学生对于实践的体验,从而提高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应该把日常的生活带入课堂。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应该更加注意课程设计的实用性和仿真性,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进来,并且有一种真实的体验感。教师还应该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财务管理课程的学习和实际应用。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创业计划大赛、财会信息化大赛以及暑假实习等各种活动,使财务管理知识在实践中得以应用。

2.课程设计

对于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课堂内容。教师应该根据财务管理模块的内容,对财务管理的教学内容实行模块化的设计。对于财务管理的教学内容,不能仅仅依靠课本,要结合理财知识的需求以及现实中的财务事件,提高财务管理知识的应用性和实际性。第二,开放式的课程教学资源。财务管理课程与社会实践联系比较紧密,特别是其价值观念,能够丰富学习者的理财知识并且完善其知识结构。所以,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资源不仅仅局限于课后习题、模拟训练以及案例分析,还应该包含一些与之相关的财经案例,以及对财经时事的分析和理解。教师和学生还可以通过通讯工具保持联系,达到知识共享,使学习没有地域上的限制。第三,教学方法。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对于积累知识而言,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并不是最适合的,还是应该更多的使用讲授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储备够一定的知识以后,再运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这样,起到的效果会更加好。

3.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是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关键环节。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互相平等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见,根据学生的建议积极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资本理论和利润分配理论,就可以采用教师讲授的方式,并且对学生进行提问,实行小组讨论的方式。而对于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筹资决策和投资决策等,可以以学生为主,在讲授之前,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如果遇到需要研讨或者是学生主讲的内容时,要提前布置下去,学生应该准备相关的课件,在交流过程中派一位代表,讲解课程内容。但是,大班教学一般都是70人左右,分组会比较多,学生在讲完之后会对其他组讲的漠不关心,对学生掌握知识非常不利。所以,教师可以要求每个组都准备,以抽签的形式决定哪个组讲,并且要控制好内容的量。

三、结束语

在大班教学环境下,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是非常重要的。财务管理课程的学习,对于以后的企业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市场营销中,因此,教师在教授财务管理课程时,一定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模式,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使教学效果达到更好。

参考文献

[1]李卫娜,穆敏丽.大班环境下互动式教学的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研究[J].商业会计,2014(,24):121-122.

[2]汪健.独立学院财务管理课程互动式教学的实践[J].北方经贸,2011(,3):88-89.

课程互动设计范文篇6

一、循序渐进教学法

在整个机械设计课程的学时内,循序渐进教学法被贯穿始终,归纳起来大概有几个层次:第一层次,汉语为主,英语渗透;第二层次,汉英结合,不分主次;第三层次,英语为主,汉语为辅。这三个层次体现了学生对双语授课模式接受的渐进性。在开设课程之前,基于前期从事机械设计课程讲授的经验,对机械设计课程内容的讲授规律进行了总结:一般来说,对一种常用机械零件设计方法的介绍,在讲授上分为概述、零件失效形式分析、零件设计计算方法及其他设计注意事项四个步骤。概述主要讲授零件的结构特点、应用场合等,之后介绍该零件经常出现的失效形式,然后介绍针对失效形式的该零件的设计计算方法,最后给出设计注意事项。有了对讲授规律的认识,可以有针对性地使用循序渐进式的教学方法。

在课程讲授前期,考虑到专业课程本身的难度和学生对双语教学模式的不适应,主要以汉语为主讲授每种零件的失效形式分析和设计计算方法部分的内容,在讲授零件概述和设计注意事项部分以及讲授过程的衔接上采用英语表达,目的是使学生逐渐接受并适应双语讲授模式。这个过程约占整个课时的1/4~1/3。在此期问,汉语和英语的使用比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个使用英语的时间渐增的过程。学生基本适应双语教学模式后,进入循序渐进的第二层次,即汉英结合,不分主次。该层次在讲授每种零件四个部分的内容时均采用英语讲授,在专业词汇、重要计算公式、图表和重要推导过程、例题、设计方案上穿插运用汉语,汉英结合的使用比例由教师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掌握。循序渐进的第层次,“英语为主,汉语为辅”是对第二层次的延伸和提升,是向全英文授课的靠拢,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是否实施要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师资水平决定,可在二者水平较好的情况下进入第层次。

二、互动教学法

在对学生初期的双语学习状况进行了解后发现,学生掌握的情况并不好,由于英语应用水平的差异,有不少学生甚至出现了对设计方法的理解错误。针对这种状况,为了改进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互动教学法被用来尝试改进教学质量。互动教学法是高校英语教师在讲授大学英语课程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授课方法。

该方法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双方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形成师生之间有目的、有组织,但又平等而自由的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观摩、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教学方法。互动教学法着重营造的是一种平等、自由、互动的教学氛围。在这种教学氛围下,每个学生都可以踊跃发言,充分参与到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来。该方法可以较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变教师单纯讲授为群体参与,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改善了教学质量。应该引起重视的是,互动教学不应是盲目的、没有准备的随意聊天或神侃。在机械设计课程的互动教学中,我们意识到若没有明确的目的和良好的准备组织,师生互动很容易陷入无人发言的尴尬境地。因此,对互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形式的设计是其中的关键。在讲授零件的概述部分时,介绍的内容一般为该种零件的类型、应用场合和零件特征等。这对于已经初步具有机械制造理论基础的大三学生来讲较为熟悉,可预先请学生准备生活中能够见到的零件应用案例,课堂组织形式可采用分组交流、学生讲解自己准备的PPrr和动画等。以齿轮设计为例,可请学生自己列举生活中齿轮的应用案例,尝试自己总结齿轮的结构特点,整个过程尽量采用英语口述,这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

失效形式分析,该部分内容会遇到较多的专业词汇,教师要根据零件特点进行启发引导,多采用问答交流的互动形式。如齿轮的失效形式,可在铺垫部分工况条件的情况下,请学生自己用熟悉的英文表达出失效结果。注意学生在给出结果时并不要求一定要使用准确的专业词汇,教师在肯定和补充学生回答之后,顺水推舟,给出描述该缺陷的专业词汇,有水到渠成之效,避免了单纯枯燥的专业词汇讲解。如齿轮的“BendingFatigueandFracture”失效形式,可在描述齿轮工作状况之后,启发学生给出结果。有学生用“Broken”、“Crack—ing”来描述,则证明学生已经理解了这种失效形式。设计过程的讲解和其他设计注意事项是传授知识的重点,要遇到大量的公式、图表和计算。这两部分的互动内容可选择公式的简单推导和查图表给出参数值等内容,组织形式可采用多组讨论竞赛的形式。如在齿轮的力计算中需要根据“Widthfactor”查图表得到“Mountingfactor”,可请各组讨论后均给出一个,之后由教师总结,再给出正确的查图表方法。如此一来,枯燥乏味的查表和公式计算因为具有了小组竞赛性质而富有趣味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多媒体技术教学法

机械设计课程所涉及到的学科基础课程较多。会出现大量的概念和名词术语、公式和图形图表、计算和符号代号,这些内容往往还跟学生之前学习过的专业基础课程相关。在采用双语教学时,如果把上述内容全部转换成英语,学生根本不能理解,同时也会给教师控制教学时间带来影响。这时,应灵活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来规避这些不利因素。

在双语授课时,可将重点概念和名词术语同时用中英文显示;将教材中的公式和图形图表反映在多媒体课件中以使其表示的更清晰;将机械零件的工作过程用动画动态地显示。这些多媒体效果形象生动,辅以中英文对照说明,图文并茂,相得益彰,既提高了课程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容易理解讲述的内容,又为教师节省了板书时间,在有限的学时内传递更多的信息量。例如在齿轮设计方法授课中,引入教学动画和齿轮实际工作录像来形象地说明齿轮的点蚀和轮齿折断等失效形式,辅以清晰的实物图片和中英文说明,可使学生对齿轮的几种失效形式的双语表达印象深刻。因此,在机械设计这门专业课的双语授课中,要尽量避免教师“照本宣科”式的平铺直叙,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以达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教学气氛的目的。

四、教学方法评价

上述对三种教学方法的论述是我们进行机械设计双语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实际授课过程中,我们还采取了课后定期交流、问卷调查等形式,及时地收集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意见和建议,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在对教学方法的师生交流中,大部分同学对上述三种教学方法持积极肯定的意见。匿名问卷调查显示,有83-3%的学生对互动教学法有较好的认同,认为互动教学对机械设计双语课的理解有很大帮助;有63.3%的学生认为循序渐进教学应停留在第二层次,给出的原因主要是限于自己的英语应用水平;认为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对双语课的理解有很大帮助的占86.7%;没有同学选择“帮助不大”选项。学生同时也对教学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补充。例如,有同学提出互动教学法的互动形式能否再多样化一些,如参与教具的实验与演示过程等;教师对学生采用英语的启发和引导应该再多一些;在多媒体课件中可增加一些原汁原味的英文朗读,尤其是部分专业词汇的发音。还有同学提出,重要的设计方法还是应该采用汉语讲授,以免理解不了英文表述产生理解歧义。这些意见和建议对于实施双语教改有重要的意义,敦促我们做出更好地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课程互动设计范文篇7

一、汉语教学慕课的总体情况分析

我们搜索了coursera、学堂在线、华文慕课、好大学在线、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的汉语慕课,发现截止到2018年11月已有26门③课程上线,制作院校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国立台湾大学等。详细数据见表2。汉语教学慕课2014年开始在coursera上线,最早的汉语慕课是北京大学的“汉语入门”,自2014年以来,陆续有26门慕课上线,其中2018年新上线的课程最多,达到9门,是有汉语教学慕课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慕课发展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势头。目前上线的26门慕课,可以分为四大类课程:语言要素类课程、汉语综合类课程、专业汉语类课程和HSK专项课程(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语言要素课主要集中在语法课上;专项课程主要专门为HSK设置的课程;专业汉语课程主要是商务汉语课;综合汉语课程最多,主要是初级汉语教学课程,其中面向零起点学习者的课程有6门。上述四类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上有较为清晰的界限,语法类课程是属于语言知识类课程,商务汉语有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HSK课程主要围绕HSK大纲展开,而汉语综合类课程具有第二语言(外语)教学课程的代表性特征,是语言教学类课程中的典型代表。本文选取面向零起点学习者的基础汉语课程为分析对象,一是因为这类课程是典型的第二语言教学类课程,同时这类慕课数量较多;另外这类课程教学内容相近、同质性强,具有可类比性,所得出的分析结论,具有代表性。

二、初级汉语教学慕课分析

在六门汉语基础课程中,本文选择四门面向零起点学生的汉语慕课作为考查对象,这四门课程是:北京大学的“汉语入门”、清华大学的“清华对外汉语”、北京师范大学的“汉语初级口语”和北京语言大学的“功能汉语速成”。这四门课程中,“汉语入门”和“清华对外汉语”是2014年推出的早期汉语教学慕课,这两门课程2018年被评为部级精品课程,是汉语教学慕课标志性课程。另外两门是2018年新上线的初级汉语慕课,四门课上线时间间隔4年,对比分析能够发现汉语教学慕课的发展趋向。“汉语入门”目前正在coursers平台上正处于开课期,“清华对外汉语”慕课目前在华堂在线上是自主模式。“汉语初级口语”目前在学堂在线平台上开课,“功能汉语速成”目前在中国大学MOOC上正在开课。四门课程的设计者或主讲教师都是既有学科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教学经验、教学效果良好的专家型教师,这四门慕课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课程设计者(授课教师)对汉语教学的认识。我们分别在coursera、华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注册了上述四门课程,考察了课程的构成模块和组建逻辑、视频内容、练习及测验,分析了学习者论坛中的讨论主题及讨论帖。通过对这四门课程分项考查,我们发现这四门课程的组构方式基本一致,结构化程度较高:主体由视频,练习(测验)、论坛三个版块组成。学习内容是一系列相关联的日常生活常用的话题,比如自我介绍、谈饮食、谈爱好等。我们进一步分析了四门课的模块,对其中的视频和练习部分进行了重点分析。我们发现四门课的视频组构模式基本相同:包括展示语言项目(对话、表达方法等),然后对这一语言现象进行解释,最后举例练习这一语言现象,也有的慕课附加情景模拟视频。详见表4。上述四门课程,都是面向汉语零基础的学生开设的,以话题为纲,教学内容基本一致,但每一课内部的构成不同,“汉语入门”、“清华对外汉语”和“功能汉语速成”是纵深向组构:复习旧课———学习新课———练习。而北师大的“初级汉语口语”是并列性组构:每一课由会话、语音语法、汉字、文化知识并列组成。在视频长度上,“初级汉语口语”的视频长度为10分钟左右,而其他三门课的视频在4分钟之内。“清华对外汉语”和“功能汉语速成”有真实情景模拟对话,“清华对外汉语”在真实情景模拟部分设有“汉语学习小贴士”部分,在模拟的真实情境中交流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等。下面我们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交互形式三个方面对四门初级汉语教学慕课进行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反映在课文的讲解和练习部分,在汉语教学慕课中,教学内容主要反映在视频中,练习测验部分进一步强调了课程的重点内容。上述四门课程涉及的内容同质性强,但在学习内容上有不同的侧重:“汉语入门”的内容包括初级汉语对话、语音语法知识;“清华对外汉语”在汉语初级对话、语音、语法知识以外增加了汉字知识;“初级汉语口语”教学内容比较全面,语音知识、语法知识、文化知识、汉字知识内容丰富;“功能汉语速成”的内容包括初级对话,语音语法知识以及模拟情境对话。四门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呈现出3个特点:1.重视基础汉语知识,特别是语音、语法知识。2.重视口语表达,课文都是以对话方式呈现的。3.除“汉语入门”不学习汉字以外,“清华对外汉语”、“功能汉语速成”和“初级汉语口语”课程中都包括汉字学习。在练习、测试部分,题目的形式都是客观题,评价方式是平台自动化评分。有听录音,选择正确的声调、选择正确的汉字,根据情景完成对话等题目,多为感知型的训练,运用型的练习较少。练习的内容主要是对视频中学习的语言知识进行复习,课程设计者希望通过练习,加深对语言知识的学习、加强记忆。测验的目的在于测试学习者对于特定知识的掌握程度,并非是沟通技能。从课程内容和练习内容、形式上看,这四门初级汉语教学慕课相似程度较高:首先学习汉语基础知识,然后通过练习和测试强化学习成果。(二)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环节,汉语教学慕课教育目标的准确定位是课程设计的灵魂。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并不一定与课程设计者主观设定的教学目标一致。我们可从课程内容、课程安排以及练习内容的综合分析上,客观地了解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经过对四门课程的考查我们发现这四门汉语教学课程在视频中进行展示、讲解、示范汉语基础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展教学,然后通过练习和测试来强化知识的获得,反映出课程设计者希望学习者理解基础汉语句法、语音,了解汉字和文化习俗,记忆和理解初级汉语的常用对话。根据布鲁姆的教学目标的分类理论,这四门汉语教学慕课的教学目标,在认知领域处于记住和理解层次,布鲁姆认为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记忆/回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个层次,在这六个层次中从下到上是一个从低阶思维能力向高阶思维能力转变的连续体。其中回忆(Remembering)指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相关知识。理解(Understanding)指从包括口头、书面、图像等交流形式的教学信息中建构意义⑤(洛林安德森,2009)。教授陈述性知识的课程,比如语法知识类课程的教学目标可以定位于记忆和理解的认知层次,而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并不是简单地输入、存储新语言信息和对原有记忆的简单提取,而是根据认知图式和当前的教学活动进行重新建构,这不是简单复制而是再创造⑥(刘壮,2005)。因此语言教学课程在认知领域应该达到“应用”的层次,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习者具有在现实生活中自由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⑦(赵金铭2008),语言课程应该通过教学活动促进语言知识向语言能力转化,培养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对于初级汉语课程而言,培养学习者的口语交际能力更为重要。线下的语言教学课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多种口语交际模拟活动,学习者之间协作完成真实的任务,教师及时做出反馈,学习者在反复练习、对反馈调整之后,达到语言应用的目标。目前的汉语教学慕课的教学目标还未达到促进学习者运用语言的层次。(三)互动模式分析。互动是教学方法中的重要一环,反映了课程设计者对学习的认识,交互是任何一种学习环境(面对面的课堂教学环境,同步\异步在线教育或者混合式模式)中的基本要素。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发现,第二语言的高度互动是学习者获得语言的关键,最有效的高度互动又来自系统科学的任务设计、教学组织及实施⑦。与传统的网络教学课程相比,慕课的特点是平台能够为学习提供互动和反馈支持,基于平台技术,课程设置了论坛(讨论区)供学习者和教师、学习者和学习者之间进行互动。在上述四门课程中,都有讨论版块,“清华对外汉语”和“汉语初级口语”除讨论区以外还设有Wiki板块。“功能汉语速成”讨论区设有老师答疑区、课堂交流区、综合讨论区、留学生讨论区、对外汉语教师交流区五个子版块。四门课程的讨论区中,“汉语入门”的论坛中内容比较丰富,目前可以查到4年以前的讨论帖,有教学助手回答学生问题、批改学生的作业,也有学员的互评的内容。比如第三周的论坛中有135条主题帖,发帖时间是2014到2018年10月15日,论坛中的主要内容是询问与本课学习相关的问题,反馈在学习中遇到的疑惑,有社区助教解答问题、批改作业等,互评、提问、回答都是以书面的方式进行的。目前学堂在线平台上的“清华对外汉语”是自主学习模式,学习者的学习时间相对分散,没有统一的学习进程,论坛上的内容几近空白;正在开课的“汉语初级口语”和“功能汉语速成”论坛上的内容也相对较少。总的来看,四门课程中“汉语入门”论坛中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及学习者和助教之间互动相对比较活跃。但其互动内容也多属于提供书面答案、学生书面作业反馈等内容。其他三门课程同伴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都比较少,慕课平台的技术优势没有得到足够的发挥。而在反馈部分主要是基于机器自动评分的反馈形式,或者由助教、老师提供书面答案。穆尔⑧(1989)按照远程教学的特点,把远程课程的交互方式分为三种:学习者和学习内容的互动、学习者和学习者的互动、学习者和教师的互动,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及学习者和教师之间的互动被称为社会性互动。现有的汉语教学慕课的交互方式,主要以学习者和学习内容交互(自主学习)为主,社会交互性不强。学习者与学习内容的交互对于知识型课程较为合适,与培养语言交际能力为目标的课程,匹配度不高。作为语言教学慕课,课程设计上应根据二语习得规律,安排教学活动。语言习得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在第二语言习得模型中,语言从输入到输出包括五个阶段:感知输入、理解输入、吸收、融合、输出,输入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输出⑨,其中互动反馈是学习者重要的知识来源,在互动过程中,经过协商、重述和反馈才能吸收和融合新的语言知识,才可能转化成输出,从目前的四门汉语教学慕课看,交互模式比较单一,过程性反馈活动设计不足。通过以上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交互模式的分析,我们认为目前的汉语教学慕课是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知识的呈现、讲解、示范形成刺激,学生通过选择答案对刺激源作出反应,计算机根据答案给出提示予以强化⑩,课程中体现的主要是认知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三、汉语教学慕课的思考与展望

课程互动设计范文篇8

成立于1919年德国的魏玛包豪斯学院,是现代设计的发源地。包豪斯学院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它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现代设计教育发展而建立的学院。其中“艺术与技术的统一”的设计理念,开创了独立于专业设计的设计基础课程,而这门课程主要是训练学生努力寻求和探索新的造型方法和理念。这种设计理念深深地影响着现代设计和设计教育。现代设计教育中的“基础课”,是从包豪斯学院有关课程延续而来的。包豪斯基础课程学科的设置,体现了艺术设计的各个方面的严谨,通过对点、线、面、体等抽象艺术元素进行研究,在抽象的形、色、质的造型。包豪斯基础课的发展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约翰•伊顿通过对具象和抽象形态的观察训练、及对传统绘画进行分析,帮助同学获得感知、再现、组织、想象等全方位的形态认识、视觉感受而培养其创作能力。伊顿的课程表面看上去有着固定形态教学框架模式,但对于学生的训练手段却是丰富多样的,不拘泥于限制或特定的表现手法。从不同视觉角度切入以达到教学目的,既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个性与特点,也有助于保持课程自身的灵活与开放性。就像他所说,基础课程的目的在于“将内心沉睡着的创造潜能激发出来”。第二阶段以莫霍利•纳吉,约瑟夫•阿尔伯斯为主要代表,倾向于在训练中引领学生进行更为理性、科学的思考方式上去。训练的重点在于对新技术、新媒介的探索与把握,目的是“为了发现那些和谐形式的奥秘所在。”

二、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构成基础教学的现状

高职学院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不用于专业艺术院校。高职学生没有任何美术基础,结构素描构成基础是引领学生真正踏入艺术设计的必经之路,是今后专业设计课程的基础学科。专业艺术院校在基础课的教学更注重理论知识与技法,通过笔者几年的教学发现,对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过多的理论知识对于他们是枯燥、乏味、没有兴趣。与此同时,在专业设计课程如广告设计、包装设计、装帧设计、CI设计等教学中,最基础的构成知识就像是从来没有学过一样,运用不到设计中。造成了构成基础与专业设计课程在互动上出现很多的问题。如何使基础课程与专业设计课程有效的链接与互动,达到教学目的,是专业设计教师们在探讨的课题。

三、“构成基础”教学与“专业设计”教学的互动

笔者根据学院对课程设置的调整,以及几年的教学经验积累,在二者的互动有新的探索。高职学院对于构成课程体系由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两个部分组成,其中平面构成解决二维空间造型,即在长、宽的范围内的造型问题,其重点是二维平面表现形式美的组织与构成方法;色彩构成解决人在色彩认知和心理感受的前提下,运用色彩要素的搭配获得审美价值的原理、规律﹑法则和技法等问题。构成基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设计思想、方法,决定了其教学效果。进行课程设计时,我们将今后的专业课程融入基础教学课程中。举个具体的实例,构成基础“重复构成”知识点是相同或近似的形态和谷歌连续地、有规律地、有秩序地反复出现,在图中可以呈现出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在作业中,我们以某化妆品粉底液广告设计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运用“重复构成”进行创作。由于媒体的传播,学生们对于这类广告见过许多,在创作的思路上比较局限,但是对于“重复”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有的同学是不同瓶子的重复组合,也有用“涂抹”的方式进行重复组合,拼图的重复组合等等的思路。其中有一个同学的设计思路将基础课与设计课程结合起来,设计思路——粉底液将女性的肌肤会变得更好,肤色更加均匀,看上去很有活力,于是设计的点是以“鸡蛋壳”为基础元素,通过不同的五个颜色鸡蛋壳表现不同颜色的粉底液。在教研活动课程讨论的时候,我将这个学生的设计作业做简单介绍,所有教师对于这种将基础课程与专业设计课程融合在一起教学方法,很赞成和认可。认为在最初期即大一的第一个学期,建立学生专业的立体的课程思想。明确高职三年要学的各个专业课程,通过构成基础这门课程,引导学生养成观察、思考、创新的一种习惯。构成基础的各个知识点均可以用专业课程内容进行理解,并做成相关的作业。同样在色彩构成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主要是以广告设计课程的图形为主,广告设计的色彩运用丰富,是培养学生色彩搭配很好的课程之一。

四、“构成基础”教学与“专业设计”教学互动的重要性

1.有利于“专业设计”课程的基础教学

专业设计课程教学中,基础课在前专业课在后,教师在上构成基础的时候应该使学生明确所有专业设计的学科都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构成基础课程是为专业课程最基础的内容,是创作的切入点,如广告设计、包装设计、CI设计中都会运用重复、渐变等的知识。

2.有利于立体思维的建立

新时代的大学生,是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的一代。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更需要,除了有横向的思维能力,也要养成纵向的立体思维模式。使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认识到构成基础学科是所学专业的基础,比如CI设计,对于标志的设计,可以运用构成基础原理进行相应的设计;广告创意课程,可借鉴构成基础的韵律进行想象,以完成图形的设计……从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立体思维的能力。

3.有利于建立学习兴趣

课程互动设计范文篇9

数字媒体艺术包括传统艺术形式的数字化和新的艺术形式,传统艺术形式的数字化主要指产品以数字化方式表现,如数字报、电子书、电子杂志等。新的艺术形式主要指建立在二维、三维动画技术、视音频和网络技术上的艺术形式。数字媒体技术涉及计算机程序语言、数字图文技术、视音频处理与合成技术、虚拟空间展示技术、网页设计等。广告设计包含了艺术性和商业性,具有艺术审美和技术呈现的特点。广告设计的主要任务在于有效地传达服务或者商品信息,构建企业和商品品牌形象,促使消费者购买。数字媒体时代媒体的交叉性和融合性给予了现代广告设计更大的表现空间。互联网与手机的普及使广告设计表现更丰富、操作更简便。基于数字媒体环境研究广告创意能拓展广告的表现形式和传播途径,如创建数字报,甚至是创建交互式的数字报刊阅读平台,用户可以直接在信息板块上点击广告信息,与相关企业或者个人交流,也可以增加数字报刊的收益,这样的数字报刊广告在创意上体现了数字媒体艺术与技术的特色,传播效果好且成本低,还能创造利润。从我校广告设计实践教学来看,广告设计实践教学不够全面,学生没有全面掌握数字化传播环境下的广告设计方法,文化底蕴、广告学专业素养、媒体传播理论都比较欠缺。另外,要鼓励并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学问结合、勤于实践的学习习惯。可将数字媒体艺术和技术的相关理论融合在广告设计的实践教学中,结合市场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学生的广告设计实践应用能力。可由学生自己组建模拟广告公司或者创建推广平台,由学生们自己负责相关职位,指导老师进行指导并组织学生一起对完成的项目进行评析,如我校学生创建的微平台‘鬼才密码’,通过微信、微信公众号等进行广告信息的传播。课程考核方式也需要改革,可分为3个部分,即平时实践设计项目、广告设计理论知识转化能力、期末广告设计项目。

广告设计实践教学应重点放在复合型广告设计人才的培养,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我校广告学专业开设课程包括广告学基础理论课程、广告设计实践应用课程和辅助课程。广告学基础理论课程重点讲授广告学概论、广告调查、广告心理学、广告美学、广告文案、广告策划与创意、广告管理与法规、市场营销等;广告设计实践应用课程重点讲授数字图文设计、多媒体广告设计、影视广告设计等;辅助课程讲授文学写作、传播学相关课程。可见,广告学基础理论比较扎实,但在广告设计实践应用方面跟不上社会发展,应在数字媒体环境下重新构建广告设计实践应用课程体系,适应数字媒体时代的发展。广告设计实践应用课程应该包括数字印刷与出版、数字图文广告设计、数字音视频广告设计、数字绘画应用、网页设计、数字动画广告设计及虚拟现实应用。数字印刷和出版中,桌面出版系统DTP逐渐实现了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和由纸张向电子出版、多媒体出版发展,广告设计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进行全流程的数字化管理,学习电子报、电子书、电子杂志、多媒体出版中的广告设计策略。数字图文广告设计应考虑图文在各种数字媒体中的应用与转换。数字图文处理和数字音视频是相关联的,数字影视广告设计中很地方就需要数字图文设计技术和数字音视频设计技术。数字绘画与数字动画广告设计关系紧密,需要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数字绘画也常用来制作广告招贴设计和广告插画。互动广告设计成为现代广告设计新趋势,数字媒体环境下,互动广告具有虚拟性、互动性、审美性、娱乐性和引导性的特点。互动广告涉及更加丰富的广告学、心理学、艺术学、文学、计算机科学等知识。

互动广告应该包含相关媒体技术互动和广告心理互动两点,与展现互动广告的媒介及其媒介上的表现形式相适应。广告心理互动应通过广告内容引导消费者购买心理,使消费者也产生广告设计中呈现的相同心理。广告在数字媒体上的互动多是通过受众的行动参与,获得认知并促进商品销售。如在Flash广告设计教学实践中通过Actionscript语言可以进行更复杂的广告交互设计,需要学生掌握如何通过元件和AS语言展示、控制广告设计中的内容、节奏与互动,也可以通过Flash制作网站广告、手机广告,结合网页设计技术展现虚拟现实环境。数字媒体时代广告设计实践教学中的各部分课程是相互关联的,广告设计教学要实现广告理论与设计实践并行。既要有广告理论课程的支撑,也要考虑数字媒体时代广告设计的特点,增强学生的广告设计综合素质,培养懂市场、擅经营、能设计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作者:严卿方 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谢晓昱.数字媒体艺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课程互动设计范文篇10

关键词:数字媒体时代;广告设计;受众导向;互动式广告

在数字媒体时代,广告市场已经形成一种以受众为导向性的趋势,受众会根据不同层级的需求主动搜索广告信息,广告商通过将信息整合,为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链接性和信息管理的即时性,有效地扩大了广告宣传的效应,而新的广告制作方式在互联网平台的推动下应运而生。H5互动式广告为受众带来了全新的视听感受和互动式体验,受众既是广告信息的接收者又是传播者,“广告+社交”成为互动式广告新的传播模式。文章针对数字媒体时代广告设计的特点展开分析,进而探索数字媒体时代高校广告设计教学的改革发展策略。

一、数字媒体时代的广告特点

1.受众导向下的互动性。随着数字媒体时代的到来,广告设计进入受众导向模式,即受众会根据自己的需求主动搜索信息。传统意义上的受众变成了广告信息的搜寻者、品牌信息的搜索者、需求信息的者。在受众导向下,广告已经不再是单向的传播,而是一个“双向的、互动的、参与式的、数据库导向的”沟通行为。在数字媒体时代,这更像是一项有针对性的服务。如我们经常逛的网店,当我们在其中频繁搜索一样物品时,就会出现相应的推送。我们可以关注自己内心有所期待的品牌,也可以便捷地获取相似品牌信息作为对比,这种品牌与受众之间双向互动式的广告设计已成为数字媒体时代广告推送的新方式。2.品牌信息的整合性。品牌信息的整合性是数字媒体时代广告设计的特点之一。以往的广告常以一种“偷袭”式的姿态出现在受众面前,如,人们在打开网页时会有广告画面突然弹出。这种广告推送模式虽然可以快速吸引受众的眼球,达到广告宣传的目的,但是缺乏有效的针对性。前文中曾提到,广告的一大特点是受众导向下的互动性,这种互动是开放的、多元的。在数字媒体时代,人们会根据自己的需求主动搜索信息,这种行为往往呈现“碎片式”的特点。如,对于同一件商品,受众A关注的是产品设计,受众B关注的是产品性能,受众C关注的是价格因素,如果要同时满足三位受众的需求,广告设计者需要将这些因素进行整合并全面呈现出来。3.信息服务的链接性。信息服务的链接性是广告供给者需要关注的问题。如果说传统广告持续性较短,那么数字媒体广告则是通过人们的主动搜索获取信息,无论人们通过什么样的媒介平台搜索信息,都需要提供相应的链接以展示搜索者所需要的广告内容。信息服务的链接性是与广告相一致的配套内容,这些都是当前广告设计教学发展的必要因素。4.信息管理的即时性。信息管理的即时性,也是数字媒体时代下广告设计需要关注的重要因素。新媒体时代对于广告的获取是由受众掌握的,广告不再是一种静态的信息内容,而是受众在一个动态的搜索过程中获得的,不同个体获取的信息要求也不同。这就要求广告商在对产品信息进行整理的同时,还要能够即时广告信息,从而全面提供广告服务。

二、数字媒体时代广告设计教学的挑战分析

1.“产”与“学”的不和谐性。在数字媒体时代,广告设计教学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产与学的不和谐之处。当前,部分高校开设的广告学专业在一定程度上依附于其他专业,这导致了广告学专业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如:工商管理专业下的广告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广告营销理念和市场意识;艺术类专业下的广告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广告设计能力;新闻传播类院系下的广告学,侧重于在宏观基础上广告设计战略的讨论与思考;等等。这些内容看似丰富且合情合理,但广告学始终依附于其他学科,广告本身的意义未能充分展示出来。广告是营销和传播的结合,应在营销的背景下讨论传播,彰显广告拉动内销、塑造品牌的内在价值。数字媒体时代下高校培养的广告人才,应符合时展的需求。然而,部分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2.学校未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实践机会。近年来,部分高校广告教学的课程设计以及课程发展都未能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网络信息环境下,数字媒体广告模式得到了充分发展,市场对于广告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因此,对于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知识的更新和实践操作能力尤为重要。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开设的广告课程设置不合理,理论课程设置较多,实践操作课程教学时间偏少,真正的实践时间仅安排在最后的一个或半个学期,学生整体的实践能力较低。3.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现状。在数字媒体时代,广告设计是营销与传播的结合,也是艺术设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换言之,学生如果仅仅掌握广告设计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操作和灵活运用的能力,如广告设计技巧、电脑软件操作等方面的能力,那么其设计的广告作品会显得比较空洞,难以让受众产生内心的共鸣。目前,部分高校的广告设计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这导致一些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不足。4.广告学习难以向数字化延展。讨论广告设计艺术化与技术化的关联性,需要关注广告设计艺术性与技术性的结合。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有人文艺术素养,还要能顺应时代变化和市场发展的需求,学会将传统广告设计方法与新技术表现结合。广告设计课程的教学不能局限于以往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将新的媒介技术、技巧融入课程教授,将艺术与技术有效结合,并向数字化设计方法延展。

三、数字媒体时代广告设计教学改革的路径探讨

1.广告教学系统性的新构建。要想在数字媒体时代实现广告设计教学的发展,各高校需要进行课程的系统性再构建,全面推动新时期教学工作的开展。前文已述,我国高校当前的广告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广告教学需要达成系统性的构建,并在这个系统下合理规划课程教学时间。教师要把握整个教学中实践与理论知识的比例,进一步梳理与设定广告设计课程,把握核心课程与辅助课程的主次关系,根据实际情况更新广告教学体系。在核心科目设定好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设定相应的辅助课程,对于一些不重要的辅助课程,可以通过选修课的形式设定,重点增加课程实践时间,全面推动教学工作的发展,为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提供机会,帮助学生掌握学科重点,避免因专业设计技能学习的不足而带来的困扰。同时,数字媒体时代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更高,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教学知识外,还需要具有实际指导能力和设计能力,可以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指导学生。2.课程教学内容融入新媒体技术。随着移动终端、互联网的发展,微信等即时通信设备和社交应用的普及,人们观看广告的行为习惯和媒介使用习惯随之改变,人们对于手机的依赖越来越强,“广告+社交”成为互动式广告新的传播模式。H5互动式广告的受众不再被动地接受广告信息,而可以主动地选择信息并与之产生互动,用户之间的转发形成了多对多的传播方式。互动式广告不仅能传达产品信息,而且可以增加用户黏度,为受众带来乐趣和满足感,这种新的交互式体验方式将成为未来广告发展的新趋势。因此,教师有必要在课程教学中增加手机界面设计和交互设计课程的知识点,将新媒体设计技巧与技术手段融入广告设计实践,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设计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广告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3.为学生创设实践机会。为学生创设实践机会,既可以改善以往教学模式下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又可以顺应瞬息万变的网络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利用图形设计、版式设计等案例或项目使学生进行简单的练习。在课堂之外,教师需要不断地进行资源拓展,主要有以下几种渠道:安排学生到报社、电台等实习。实际上,电视台、报社、网络公司(站)、广告公司、印刷厂、生产企业、销售店面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广告设计实践的场所。学校可以与企业达成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专业院系可以为学生建立校园实训工作室,为学生提供场地搭建广告工作室。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广告设计大赛,这类比赛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设计能力和专业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实践知识。学校可以邀请广告行业的一线工作人员进入校园分享经验,全面拓展学生的广告设计思路,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

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推动了整个社会信息获取与更新方式的转变。因此,广告设计专业要想进一步发展,就需要顺应时展的需求。广告设计专业教师需要结合数字媒体时代的特点,全面更新教学模式,建立更完善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王芳.高职《广告设计》课程改革与实践综述.品牌(理论月刊),2011(Z1).

[2]于洋,杨海鹏,管志翰.高职院校广告设计教育现状的思考.都市家教(上半月),2011(3).

[3]黄露,汤晓山.应用型广告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新闻爱好者,2010(2).

[4]于雪,刘爽.新媒体环境下的广告设计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