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4 13:37:33

课程设计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范文篇1

关键词:粉体材料;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一、粉体材料工程课程设计设置的必要性

粉体材料工程是一门强调粉体的表征和制备以及粉末处理的科学和技术[1,2]。这里的粉体基本性质包括几何性质和力学性质。粉体处理加工过程包括制备、粉碎、分级、分离、输送、喂料、储存、转运、混合、造粒、计量、危害防治等[3]。目前开设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院校有中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沈阳理工大学、景德镇陶瓷学院以及合肥学院等。由于粉体材料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与人们的生活、生产、科研等联系紧密[4,5],由此,国内很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也开设了相关的课程。北方民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也开设了粉体材料工程及其课程设计。通过该课程设计,使学生综合运用粉体工程课程和其他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及相关实践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粉体材料加工的一些基本问题,了解粉体材料生产加工所需设备的原理和基本性能,选择设备的基本原则等,通过查找文献、标准、手册和查阅相关技术资料,培养进行科技调研的能力。

二、现有粉体材料工程课程设计的模式及其弊端

目前国内大多数相关粉体材料课程设计均采用设计可行性报告的模式,即撰写工业上年产若干万吨某粉体材料的可行性报告,包括了课程设计的目的意义,工艺流程和参数设计、设备选型、成本核算和效益分析、环境保护评价、参考文献和小结。一般要求学生完成设计说明书一份、生产工艺流程图一份、设备平面布置图一份。虽然这样的课程设计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关于粉体的操作单元及工业生产相关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训练,但这种模式仍存在以下弊端。1.相关只是停留在理论上,未能通过直接的实践掌握粉体各处理单元的关键问题。2.设计报告工作量大,需要查阅大量相关手册、标准和文献。3.设计形式单一,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粉体处理各环节的关键参数;不能将粉体的理论性质和操作处理单元有效合二为一。

三、粉体材料工程课程设计改革及实施方案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作者三年来的教学经验,拟对该课程设计实行如下改革:1.理论设计与实践相结合,给出课程设计的任务,根据对产品的要求,设计工艺流程,根据流程选择实验设备,制定设备的工作参数,并制备出产品。2.依托北方民族大学的省部共建粉体材料与特种陶瓷重点实验室、材料科学与工程部级教学示范中心、宁夏分析测试中心等,利用上述平台所具有的完备的实验设备与仪器,开展多样化的创新设计。具体而言,课程设计可采用如下实施方案:1.教师通过调研当地及周边地区粉体生产的厂家,了解粉体种类的市场需求,了解现有生产工艺,了解粉体生产和处理厂家困难和需要;结合现有实验条件制定课程设计的任务书。宁夏及其周边的粉体生产厂家有中色(宁夏)东方集团、艾森达新材料、丰联粉体、嘉丰化工等厂家生产的金属、陶瓷、氧化物、聚合物等粉体,产品种类多,质量好,工艺成熟,市场占有率大,可作为学生课程设计的参考。2.下达任务书,根据任务书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流程,工艺参数,选择适宜的实验设备,实施实验。依据所选用的粉体种类,选择合适的生产方法。化学法制备需要用到反应釜,机械破碎粉磨则需要用到破碎机和粉磨机等,如颚式破碎机、雷蒙磨、搅拌磨、高能球磨机等,分级与分离单元可采用气流粉碎机、造粒单元可采用喷雾造粒等。3.表征产品的几何性质和理化性质,对比不同工艺所得产品的性质,改进设计方案。粉体粒度、比表面积、形貌、成分/物相等性质依次采用激光粒度仪、比表面测定仪、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的等手段表征。依据表征结果,调整有关参数设置。4.总结产品性能和改进后的方案,完成课程设计报告、答辩。

四、粉体材料工程课程设计成绩评定

教师提供若干种备选课题,学生分组后分工合作完成。成绩的评定依据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参与度。每组成员4-6人,每人负责理论设计和试验的一部分,每位成员不但要保质保量完成自己所负责的那一部分,还需熟知全局的设计方案和实施过程。(2)设计任务完成程度。根据教师下达的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完成理论设计和产品制备,撰写课程设计报告,提交附件—工艺流程图和设备平面布置图。(3)课程设计报告撰写质量。依据教师提供的模板,课程设计报告格式须规范,语言、标点、图表、公式、参考文献等均参照《北方民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规范》;课程设计报告内容须完整,包括中英文摘要、关键词、目录、引言、工艺参数和流程设计、产品性能检测、数据处理与分析、结论、参考文献等。(4)实验方案创新性。查阅文献,了解所选粉体的发展现状和研究动态,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探究方案。(5)产品的性能优劣。所得产品是否达到任务书所规定的技术要求。如果未达到,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法。

五、结语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设计方案,使学生将粉体相关理论知识与粉体生产的实践环节通过直接的试验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掌握粉体各处理单元的关键问题。通过方案设计、实验室试制、性能检测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粉体产品生产的一般方法。同时通过查找文献和相关技术资料,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作者:海万秀 单位:北方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盖国胜.粉体工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周仕学,张鸣林.粉体工程导论[M].科学出版社,2010.

[3]张长森.粉体技术及设备[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课程设计论文范文篇2

一、课程设计内容改革

在课程设计中加强与实际应用的联系,积极引入科研成果,优化课程设计内容,力图反映信息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现状,使学生接触到学术发展的前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设计内容以打好基础、面向应用为原则,包括理论分析部分和自主提高设计部分,时域分析与变换域分析并重,信号分析与系统分析并重,连续系统分析与离散系统分析并重。在相关内容中,重点选择能够强化“信号与系统”重要概念和理论的设计内容。理论分析部分包括了“信号与系统”课程的核心内容——三大变换,以验证性仿真设计为主,旨在加强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包括:信号的产生、表示与变换、信号的频谱分析、系统的频率响应、卷积计算、信号的合成与分解、求解系统响应、拉式变换、Z变换、零极点分析和调制解调等。自主提高设计部分包含频分复用、抽样定理工程实用、音乐合成与分析、数字自激振荡器设计和应用、工频干扰滤除器设计、反馈系统与回音消除器设计、音乐回响与混响设计、音频加解扰器设计、无失真传输系统设计和分析,以及噪声滤除、信息提取、图像识别等等。采用Matlab软件、Simulink软件和Multisim软件以及三个软件相结合的设计和分析方法,使学生能够透彻理解相关理论和应用。同时鼓励学生从工程背景中提出问题,将课程设计的过程看作科学研究的过程,通过科研实例拓展信号处理的应用,开阔视野,拓展知识范围,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在设计中注重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延伸,突出基本理论的数学概念、物理概念、工程概念和拓展应用,实现原理、方法和应用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利用课程设计的有利机会,教师应注重基础课与后续专业知识点的结合,夯实基础,为扫清后续课程的困难创造条件,促使学生用辩证发展的思维看待基础课程的学习,形成发散思维。

二、重视过程管理的改革措施

“信号与系统”课程设计以学生自主设计为主,涉及若干知识点或几种研究方法的设计,强调学生在设计过程的自主性,在给定设计目的、内容和实验要求下,由学生自行拟定设计方案、编写程序,并加以实施。在设计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设计所需相关文献,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攻克难关的信心。例如,在设计过程中,学生需要使用Matlab函数来分析信号经过系统的响应。Matlab针对微分方程分析系统响应,只提供了lsim函数,用于分析和求解系统的零输入和零状态响应,但是这个函数只能对状态方程和状态变量的初始值进行求解。对于用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在解零输入响应时,首先要将系统的微分方程描述形式转换成状态方程的描述形式;其次,由于lsim要求输入状态的初始值而不是系统响应的初始值,需要由系统响应的初始状态推导出状态变量的初始状态,并利用矩阵方法解四元一次方程组。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教师既要激励学生勇于挑战困难,又要给予一定启示和指导,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敢于面对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树立挑战困难的信心。又如,在设计抑制工频干扰的陷波滤波器时,不仅要求学生完成较高的性能参数指标,而且要求学生用零矢、极矢去设计和分析。因为零极点分析是学生必须拥有的基本功,而每个零矢、极矢在编程时又是不同角频率参数ω的矢量,学生在编程时遇到了较大的阻力。学生在设计报告中多次写到通过解决问题获得了很大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对设计更感兴趣。通过课程设计的互动过程,教师可以充分了解教学各个环节,全面把握本课程的教学思想,全面了解学生的整体状况和特长,达到了因材施教,分层培养,促进优秀生、拔尖生脱颖而出的目的。自主提高设计部分的内容应该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去做,进一步将这部分内容形成文字或课件。学生学习后,分小组讨论设计方案,然后再完成设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建立有效的考核方法

探索更加适用、更加有效的考核方法,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更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本课程的设计中,改革考核方法,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检查与评定,把课堂表现纳入考核机制,对课堂积极思考、思想活跃的学生给予加分,活跃课堂气氛。改变以往的一次考核和答辩方法,在课程设计中采用两次答辩方式。现代大学生的学习特点是平时付出少,最后突击复习。考核方法的改革可以避免传统考核方式一考定胜负所带来的应试学习方法的弊病,对学生平时学习提出要求,给予压力,将最终答辩的压力变成了平时学习的警钟,同时也可避免学生平时不努力致使最后积重难返的后果。加强对学生设计过程的检查和督促,同时使教师更详尽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辅导。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采用三个环节的评价方式,包括平时设计及答辩,占40%,考核设计态度、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设计报告,占25%,给定格式样本,根据学生写作的内容、与标准符合的程度考核学生论述的逻辑性、严谨性、科学性,课程设计报告在年级内进行,只要剽窃字数超过一定数量,课程设计直接记0分;答辩,占35%,考核学生对设计和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在答辩环节上主要着眼于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明确给出优秀和及格的量化考核标准,体现课程设计考核的严肃性、公平公正性,有利于分析、检查、统计和评估课程设计教学效果,研究成绩分布与教学的关系,促进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促进课程设计教学的提高。在课程设计报告写作方面,对报告的内容、形式进行规范,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写作习惯。这些均为将来的报告和论文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完成设计报告时,还要求学生思考进一步研究的内容,使学生对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持续研究和探索,为申请大学生创新项目奠定基础。

四、效果

“信号与系统”课程设计给予学生充分动手实践的机会,学生可以从设计中学习到信号与系统的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对所学知识获得感性认识和直观的验证,加深了对信号与系统原理的理解和掌握,为今后将其运用到实际的系统分析中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在基本题目设计过程中,学生认识了Matlab这个重要的工具软件,能够利用Matlab的强大功能,直观地认识信号的时域、频域的特性,通过图形去理解相关概念、理论的本身意义。通过设计,学生学习和掌握了Matlab的基本操作和信号处理指令,教师通过辅导、检查、答辩等环节,不断帮助学生纠正设计,对于时域、频域等重要基本概念学生在设计中得到了进一步的理解,掌握了系统的各种分析方法。在自主提高题目设计中,由于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以选题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程度的提高,起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课堂上的理论学习转向理论应用,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及毕业设计有重要作用。由于在设计任务要求中分出了层次,提出了更完整功能和高技术指标(超出“信号与系统”课程设计大纲范畴),激发出了部分学生探索新事物的热情,部分学生所完成的课程设计任务质量较好,具有一定的水平,少数优秀学生因此脱颖而出。教师能够负责任地做好答疑辅导、实验指导、考核等环节,使本次课程设计教学充分发挥作用。学生普遍对指导教师的工作满意,希望有更多的课程设计机会。课程设计对学好本专业后续课程很有帮助,对学生掌握本专业技术方法打下了良好基础。

五、结束语

经过几年的课程设计研究、改革探索和实践,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汲取新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信号及系统特性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分析问题等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不断地对“信号与系统”课程设计的内容设置、教学过程改革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与教学有效结合,将培养出更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本文作者:罗倩朱希安工作单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第二篇

1塑料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塑料模具设计课程设计目前的教学存在一些问题:课程设计一般都是由老师提供一些中等复杂程度的塑料制件分发给各组学生,并根据具体制件编制好课程设计任务书下达给学生,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模具设计。学生没有自主选择题目的权利,在被动状态下进行课程设计,造成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参加课程设计的学生人数多,时间只有一周或者二周,任务重。所以老师们一般都是将学生们分为4~5人一组,一组一个题目,通过大家的协同作用就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设计任务。如此一来就会有不少学生产生懒惰心理,不思考,不动手,最后抄袭别人的设计就可以完成作业。这样就违背了开设课程设计的初衷,无法达到课程设计的要求,同时也打击了那些付出劳动和汗水的同学们的积极性。塑料模具设计课程设计一般都是安排在塑料模具设计理论教学结束以后一周到二周内进行的。这段时间学生既要进行课程设计又要就要面临期末考试,所以学习压力比较大,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查阅收集处理相关设计资料,设计总是匆匆结束,使得学生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设计效果不理想。另外就是当学生在设计中运到所学的理论知识的时候,发现已经忘了,所以就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重新复习和学习。学生根据制件的结构和任务书的要求进行讨论分析,设计计算,确定设计方案,与绘图等,最终完成编写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及模具装配图的绘制(手绘)和模具成型零部件的零件图绘制(手绘)。这个环节中的的主要问题是模具装配图和模具成型零部件图的绘制一般都是采用手绘,学生们是第一次设计模具,对模具结构认识不够深刻,加上工程制图课程知识的遗忘和绘图能力的欠佳,所以在绘制过程中的图纸的修改量很大,图纸混乱不清,规范性、标准性差,甚至有的学生要重复绘制,加大了工作量,很难在规定时间完成作业。最后就是考核。一般老师都是根据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任务量、图纸、说明书和平时表现给出成绩,老师一般都是根据学生印象给出成绩,缺乏标准性和透明性,造成学生所得的成绩不公平,助长了懒惰学生的气焰,打压了真正设计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很好的区分在设计过程中贡献大的,具有较强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学生,造成学生心理上的不公平。如此多的问题,如何提高学生设计模具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如何培养出与时俱进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员?所以塑料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塑料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探索

2.1课程设计题目改革

课程设计题目改革主要就是将老师提供塑料制件的方式改为学生自由选择塑料制件和老师提供塑料制件相结合的办法。把选择权利还给学生,会给学生一个更大的选择空间,老师根据学生的制件结构提出设计要求。这样学生在选择制件的过程中就会大量分析制件结构对模具结构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对模具整体结构的认识,并能根据老师的要求分析讨论设计方案,再由学生自己根据设计方案进行计算、分析、比较,最后形成设计文件及设计图纸。同时也避免了老师们使用陈旧的设计题目,变学生们的被动设计为主动设计和创新设计,激发学生的设计兴趣。另外在同组内每个学生的设计要求也要区别,这样就可以保证同组不同题目。但组内成员设计模具的结构类似,既避免学生之间的抄袭现象,又利于组内讨论和学习,通过课程设计每个学生的设计水平都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2.2课程设计开设时间的改革

改革后我们将课程设计贯穿于整个塑料模具设计的教学中来。塑料模具设计理论课是将模具拆开一个系统一个系统的讲解,课程设计也要求学生们先设计模具的各个系统,这样我们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带着设计中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听课,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学习中尽可能积累设计中所需的资料,二者同步进行,有助于学生通过教学过程中模具的动画演示资料加深对模具结构的感性认识,为确定课程设计的设计方案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另外我们将课程设计延长为一个学期,学生能够充分的利用课外时间思考自己的课程设计中的问题,也有充足的时间和同学以及老师进行交流、讨论和优化所设计的模具结构,提高设计效果和学生的创新能力,也避免了学生的抄袭。这样使学生通过课程设计这个主线把所学知识有机的串起来,感受本课程各部分内容的有机联系,同时将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既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课程内容,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兴趣,大幅度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通过对课程设计时间的改革,学生的作业都能按时圆满完成,拖拖拉拉现象[4-5]。

2.3课程设计手段的改革

改革后我们要求学生先手工绘制装配草图和各个非标准零件草图,经反复修改结构合理后,再运用所学CAD软件绘制正式的模具装配图及零部件图。这样对于那些绘图能力不高的学生来说,大大降低了在正式图纸上的修改量,保证了图面整洁性和规范性。当然对个别CAD软件应用有难度的学生也允许用手工绘图。目前各个企业要求模具设计人员具有熟练操作CAD、UG、Pro/e等等软件的能力。所以对那些能够熟练运用这些三维造型软件的学生也提倡使用某一种软件进行三维塑料模具设计。因其整个设计过程处于三维空间,与真实模具结构吻合,所以三维实体造型法具有快捷、直观、生动和有效的特点,可以让学生直观了解各个零件之间的装配位置关系,深刻理解模具结构,能为学生创新潜力的发挥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激发了学生进行创新设计的兴趣。通过二者比较,发现采用三维设计软件设计时间短、出错少和答辩从容,比采用传统手段效果好。

2.4课程设计考核方式的改革

改革以后我们将课程设计的成绩分成图纸和说明书成绩50%,平时成绩20%,答辩成绩30%。其中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学生出勤,提出问题、看图改图等量化评定,同时降低平时成绩的分值,降低老师的主观性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另外加大答辩成绩分值,老师根据讲解情况、理论知识、回答问题等给出成绩,尽量避免抄袭的学生以次充好。同时答辩要贯穿整个设计过程,老师根据设计内容随时提出问题,要学生回答,作为过程考核,这样在设计过程中老师就能利用闲暇时间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学生也能通过问题弄清设计过程中要注意的一些细节及必须掌握的知识,避免在答辩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学生没弄清,答辩后可能也不会再去深究,达到课程设计的目的。当然老师也可以对平时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给予加分;对品行不端者,酌情减分;对严重违纪受到行政处分的学生,其最终成绩评定为不合格,要求其重修。

3结束语

我们的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所以我们实践教学就是要加强对我们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6]。使学生的知识结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对课程设计的题目、时间、手段和考核方式四个方面的改革,学生设计的的兴趣被激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塑料模具设计的水平明显提高。

本文作者:李莹莹彭琦郭福全范吉昌谢富春朱新军工作单位:洛阳理工学院

第三篇

一、我国校长培训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的培训课程在设计时对校长实际需求的关注不够

在对校长进行培训时,制定培训课程的往往是培训机构的专家或者是行政人员,由于工作经历受限和缺乏科学的分析手段,使得其只能凭借个人经验来认定参训者的需求。从而导致为了追求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和宏观性,而忽视了校长这一特殊群体的独特需要。

(二)在设计培训课程时过于重视理论知识

首先,培训机构及课程设计人员片面地认为只要校长能够掌握一定的科学理论知识,就会很好地解决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其次,校长专业化是在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呼声下被迫急速发展的,这就要求培训机构必须制定一套能够“批量生产”的培训课程体系,所以理论知识成为了这一体系中的绝对主角。最后,校长培训的任务大多数是由高等教育学校或者教育学院来承担,这些培训机构本身就具有比较浓厚的理论研究氛围,所以在培训中一切以理论知识为本是具有一定必然性的。

(三)未能充分凸显时代要求

相对于各个校长们零星分散地自我进行知识更新,统一进行培训的知识更新则更有优势。但很遗憾的是,我们的培训机构在设计培训课程时,并没有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设计的标准,课程显得老套呆板不能与时俱进。另外,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校长们的转型也在逐步完成。“专家型校长”与“研究型校长”为了适应现代的需要已经逐一浮出水面。而我们的培训机构却明显没有做好这种转型的准备,具有针对性的课程和培训内容相对较少。

二、课程设计理念

(一)采取多种取向相结合进行课程设计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融合多种不同取向课程来对校长进行培训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这种课程在设计时可以融合多种取向的不同优点和长处,从而使更多的受训者在培训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显而易见,糅合不同课程取向的培训课程可以有效改善知识本位取向独尊而造成的系列弊端和难题[1]。

(二)以校长专业化需要来设计培训课程

根据校长专业化发展来确定培训课程设计,这是提高校长培训层次与效果的关键步骤。对校长专业化发展做出一个系统的评估,从而根据评估结果来设计课程。虽然评估没有具体的固定模式,但我们还是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该尽可能全面地掌握校长们的专业发展需要和现状。其次,对课程目标进行筛选。最后,设计课程内容,确立实施方案。

(三)课程设计要富有弹性

专业化的校长培训要根据校长们的不同实际情况来设计培训课程,这就需要在课程设计时应该具有弹性。在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可根据参训者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采取高层理论建筑与基础课程相结合的设计;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设计;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设计等等。在这种多形式、多组合、多内容的教学课程中,使得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情况的参训者们都能收到良好的培训效果。

三、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

这里的发展性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符合社会的发展性要求,另一个是符合教育发展性的要求。首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要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参训校长们能够掌握现代的教学管理方式,具有竞争、发展意识,使培训课程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其次,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教改等发展的需要,使培训课程不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更要适合我国教育事业这一特殊行业的发展需要,最重要的是符合校长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二)整合化原则

在对校长们进行专业化培训时,课程的设计应该采取多元化、整合化等手段,避免课程过于单一,只注重一个方面的培养。作为专业化的校长,应该从精神、知识、能力和意识上全面发展,全面专业化。这样校长们通过培训可以在日后的工作中既能解决技术层面的问题,又可以解决管理上的问题;既可以运用理性的思考来完成工作,又可以从人本精神出发协调各个环节。

(三)层次性原则

在设计培训课程时,切忌“一刀切”式的教育,应该注意到校长的不同层次、不同需求。有的校长是刚刚晋职的,有的校长是业务需要提升的,还有些校长是常年从事校长工作,已经成为骨干,他们则需要进行知识更新。所以在课程设计时就应该区分层次,可设计出职资格培训、提高培训和骨干研修培训等不同课程。

(四)灵活性原则

各个校长都是学校的一把手,在学校的日常工作中起到决定性作用,所以这就造成了校长参加培训时当面授课时间短,缺勤率较高,参加培训时间不固定等问题。这些问题一方面要靠培训机构的行政力量来解决,同时也应该在课程设计上有所照顾。

(五)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原则

中小学校长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基层领导人,这些校长面临的问题往往是实际性的,理论性不强,这就要求我们培训机构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应注重实际性和可操作性。为提高培训的实效性,避免课程目标定位太高,理论性太强,课程内容太广,缺乏研究深度等弊端,应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2]。

四、课程设计模式

(一)确定培训目的

首先,在确定培训目的时要考虑的是社会因素。在现代教育中,学校已经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如地方的经济条件、政治环境、民族人员构成和当地风俗习惯都可以影响到教育体系。那么我们在确定培训目的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其次,要考虑到受训者本身的因素。如受训者的年龄、学历、民族、性别和任职年限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受训者参加培训后的效果。最后,应该考虑培训者本身和培训机构的因素。在制定培训目的时,应该考虑培训机构自身是否能够完成这项培训目的。如培训教师的能力、培训教师的数量和培训机构的条件等等。确定一个切合实际的培训目的,不但指向参训者,同时也应该指向培训者本身。

(二)确定培训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可以分为三大类:知识类目标、能力目标和精神目标。知识类目标是指理论知识类体系,它包括知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理解和思维能力,具体化为校长的教育科学、管理科学和社会科学等相关知识。能力目标是指自身技能掌握,主要包括行为、习惯、运动及社交能力,具体化为校长在日常工作中的管理能力、协调能力、领导能力和沟通能力等。精神目标是指情感类非智力因素的心理品质,包括思想、观点和信念等,具体化为校长的意志力、冒险精神和责任心等。基于以上的不同目标可以在课程设计时,有所侧重地设计课程,这样可以使参训者的各个方面得到提升[3]。

(三)选择培训课程类型

培训课程的类型主要包括: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核心课程。这三类课程的侧重点是有很大区别的,学科课程主要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活动课程则侧重于参选者的切身体验,以及与此活动相关的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核心课程则侧重于社会需求和教育需求的课程。不同的课程类型都有自己的课程设计理论、基础和需求,培训机构可以根据培训的层次、时间、参选者的实际情况和培训机构的能力等方面选择不同的培训课程类型。

(四)课程形式的选择

课程设计论文范文篇3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职;德育;传统课堂模式

近年来,因为种种客观原因导致中职学校招生困难,中职学校纷纷降低招生门槛,这样虽然有利于增加生源,却使学生的质量大打折扣。大部分进入学校学习的学生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学习问题,主要表现为对学习信心不足、学习能力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者产生厌学的情绪,严重地影响了中职学校的教学效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转变教育模式,分析翻转课堂的概念与授课环节,利用先进的教育进行德育课程的再教育非常必要。

一、翻转课堂的概念和授课环节

翻转课堂也可称作颠倒课堂,其主要内涵就是重新分配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手中。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进行授课,学生学习的内容需要在课后利用视频、播客、电子书和在网络平台上与同学讨论完成。大量课堂的时间被节约出来,用来学生与教师共同研究解决地域化或全球化的挑战以及其他现实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对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翻转课堂的授课环节可以分成三大部分:第一,课前准备环节,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共同为课前准备自主学习的资料。从国外已有的教学经验来看,学习的资料大多由教师负责准备。在我国,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让课前学习资料不再仅仅局限在视频上,为学生增加了音频、电子书、图片等指导工具。第二,课堂活动环节,这一环节是对学生课前学习的检验。在翻转课堂上,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课堂活动对知识形成系统的构架。教师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完成对问题的研究。第三,课后复习环节,翻转课堂的课后复习与传统课堂的课后复习工作不同,在复习时更加注重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程度,而并非从掌握知识的程度来判断,也更加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对他人的评价。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应用

1.转变教师教学角色。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的思想和教学方法已经根深蒂固,主要表现为:思想上的专制性、统一性与权威性;方法上的封闭型、重复型与记忆型。为了使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快速适应现今社会,教师团队必须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不断适应翻转教学的要求,完成课堂上教学角色的转变。在翻转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自学,在课堂上对知识进行再次探索,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知识的储备,更好地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问。教师在翻转课堂上是辅助者、引导者,其责任是在课堂上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答疑,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2.开展多渠道的课堂活动。翻转课堂教学是由美国引进的,中职教师可以分析国外的应用经验,结合自身情况开展翻转课堂教学。例如,在克林顿•戴尔高中,教师每周会创建三个5~7分钟的教学视频,让学生在家观看,并记下遇到的问题;在课堂上,教师会着重讲解多数学生存疑的问题,并且当堂辅导学生,对学生的作业给予及时反馈。我们可以借鉴这一宝贵经验进行中职德育教学。例如,在进行德育授课前,教师将学习的内容拍摄成微视频,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模拟德育对话的情境以及加深对内容的理解。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对活动中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不断提高中职德育的教学水平。3.利用信息技术辅助翻转课堂。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广受好评的教学手段,利用信息技术就是将书本上的文字和理论性知识,通过多媒体技术,以视频、音频、文字、图像等形式表现出来,这种教学方式能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加快学习的速度,因此,对如何选择信息化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提出了较高要求。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并不等于把传统教学的内容进行压缩,而是在应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对学习环节中的理论性知识进行信息技术的处理。例如:翻转课堂要求教师在课前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图文并茂地向学生讲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社会主义荣辱观内涵等,使课件更加生动形象。

三、在中职德育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的课堂设计

1.课前预习设计。教师对翻转课堂课前预习的把握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1)微课的设置。教师通过多媒体手段将需要教授的德育知识制作成微课,借鉴网络上优秀的视频与音频,对自己的微课进行丰富。将知识点进行细化,严格掌控微课的时间,把每一部分的微课时长控制在10分钟左右,可以避免学生因为时间过长而对微课内容失去学习的兴趣。最后将制作好的微课视频上传到学校公共网站,便于每一个学生进行学习观看。(2)设置课前练习题,在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后,教师可以根据学习的内容进行有针对的习题的练习。在设置练习题的时候,教师还要注意,习题的设置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对微课内容进行吸收,还要引发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思考。习题方式可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设置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题目,习题的设置要注重层次,让学生可以根据难易程度进行选择,可以增加学生练习的积极性。(3)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学生在进行微课与习题环节之后,已经对德育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平台,例如:在微信上建立讨论组,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疑问,寻求答案,通过解答其他学生的问题,加深自己对德育知识的理解。2.课上内容设计。教师在进行德育授课时,首先要为学生设立一个“共情场景”,即学生与教师之间能够共同进行互动的场景。这种活动必须紧贴教学内容,只有让学生身临其境,才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共鸣,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其次要注重对学生潜能的激发,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教师要客观地看待每个学生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尤其是德育教育没有明确的标准答案,教师就更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对德育教育的理解。例如: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工作,在学习“道德与法律”课程时,通过小组开展模拟法庭的方式,让学生对法律运作程序进行了解。教师要严格把控课堂,引导他们正确地进行学习,避免学生出现偏离主题或者消极对待的情况。最后教师要对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进行着重讲解。教师要对学生在课前学习中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不断地深化知识点,让学生尽可能地掌握知识,开阔视野。以“习礼仪、讲文明”的课程为例,教师通过对知识点的讲解,规范学生的礼仪并组织学生进行演练和纠错,不断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能力。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到相关的历史博物馆参观,让学生学习礼仪的发展演变过程。3.课后复习设计。课后复习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学生提供分享学习成果的机会。因此,教师要合理地布置复习任务,避免占用学生过多的课后时间。例如:某高校的教师为了节约毕业学生论文修改与校对的时间,利用网络直播,对学生进行论文指导,学生进入教师建立的直播间,就可以与教师互动。教师通过镜头,向学生展示他们作业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整改意见,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时间的浪费。中职德育的教育也可以利用这一方法,教师通过直播平台,对学生作业中有欠缺的地方进行重点讲解,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收看。在课后的复习阶段,教师要避免布置大量的写作作业,而应采取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布置作业。例如:教师为学生布置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分析心理疾病患者的案例,进行书面总结,并在课上进行汇报,与同学和教师进行探讨,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结论

本文主要阐述了教师应如何利用翻转课堂对中职德育课堂进行升级,提高中职学生的德育观念和自身的综合素质。笔者发现,从转变教师在德育翻转课堂中的教学角色、开展多渠道的课堂活动、利用信息技术辅助翻转课堂等方面着手,能够有效地增强中职学生的德育观念与德育责任。因此,教育者还应加大这方面的研究力度,进而为中职的德育教育提供指导或参考,这对促进新时期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利敏.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中职护理专业药物学基础的教学设计———以青霉素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7(5):35-36.

[2]韩慕佳.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说课设计———以毕业晚会新闻报道Premiere字幕设计制作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53-54.

[3]金照娣.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服务礼仪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以“蹲姿礼仪”课堂教学为例[J].科教文汇,2015(4):96-98.

课程设计论文范文篇4

“气藏工程”课程设计是石油工程专业继“石油地质”、“测井解释”、“石油经济学”、“油层物理”、“渗流力学”、“油藏工程”、“天然气工程”、“采油工程”、“数值模拟”等课程之后的一门专业课的课程设计,它是石油工程专业主干课程“天然气工程”、“油藏工程”的扩展和补充,也是石油天然气地质与石油工程各相关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的综合运用。其目的是巩固和深化所学课程的知识,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课程知识,以及生产实习所获得的实践知识,对特定的气藏,进行气藏工程设计,达到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锻炼;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通过这门课程设计,使学生学会比较全面和辩证地分析与处理实际的工程设计问题,同时逐步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通过气藏工程设计,接受油气藏工程师的初步训练和工程意识的培养[6]。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气藏工程”课程设计是石油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而又新的课程,该课程基本要求如下:(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于学生平时所学知识都是分门别类和抽象的,与实际应用还相差甚远,如何把这些知识结合起来,并应用于生产实践,学生需要一个理论联系实际和锻炼工程能力的学习环节,课程设计便是实现这一目的的良好机会。(2)举一反三。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气藏,因此,通过一次课程设计,不可能解决所有的工程问题;但是世界上也没有完全不同的两个气藏,每一个气藏工程设计都要经历类似的步骤和程序,气藏工程设计的方法和原理都是相通的,因此,任何一个气藏的工程设计都能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的训练。(3)宏观和整体把握。气藏是一个深埋地下而无法进行直接观察和描述的地质实体,人们所说的气藏都是根据各种间接资料所描绘出来的概念模型。资料有多寡,思路有不同,方法有迥异,因此,不同时间、不同人做出的气藏工程设计也必将有所不同,“气藏工程”的课程设计并不要求学生拘泥于局部的细节,而是要求学生对设计有一个宏观和整体把握。只要设计思路正确,设计最大限度地使用了现有资料,并灵活运用了所学理论和方法,设计就是一个好的设计,课程设计也就达到了预期的目的[6]。学生通过设计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了解和掌握气藏工程方案编制与工程设计的目的、意义和作用。(2)了解和掌握工程方案编写与工程设计的基本内容、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3)基本掌握编写气藏工程方案与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和编写规范。(4)完成一个具体气藏的“气藏工程方案编写与工程设计”基本过程实践训练。

三、课程设计内容的选择与规划

1.设计对象的选择。课程设计是一种新型的实践教学类型,设计前的一些理论教学或实验教学,其内容相对单一,而“气藏工程”课程设计更加注重的是理论与方法的综合,理论与实际研究工作的有机结合;其中要特别强调对学生进行主体性、系统性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培养;同时强调对日常工作规范与工程规范的考核等[2]。课程设计的目的之一是加强理论教学与油气田工作实际的结合,也就是要让学生将所学过和掌握的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油气田工作实践中来,因此我们在选择设计对象时应注意选择有代表性的气田,同时兼顾到实际设计时的可操作性和实施难度,另外留给学生一定的可发挥性或想象的空间。根据我们课程组教师长期与油田科研合作的经验与认识,选择了新疆THN三叠系凝析气藏作为课程设计的主要对象。该气田满足以下3个条件:(1)THN气藏是一个凝析气藏,构造相对简单,但又具有边水驱动,曾经是所属采油厂的重点油气藏,具有较强的代表性。(2)经过勘探与试采,已完钻了3口井,动静态资料相对比较丰富,而且这3口井分布于气藏的高、中、低部位,相邻的同一主力层系的气藏已有较长的生产历史,更有丰富的资料与经验可以借鉴。THN3井完钻时,已打开含水层,具有一定的水体动静态资料。因此选择THN气藏作为设计对象,有利于学生开展研究工作。(3)THN气藏还处于试采阶段,完钻的井只有3口探井与资料井,相对较少,气藏开采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或矛盾在现阶段还没有完全暴露出来,同时气藏具有边水,因此将该气藏作为设计对象,既可以保证具有一定的工作难度(例如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凝析油和水体的影响,难度较大),但同时也便于学生具体操作,和给学生留置了较大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想象空间。

2.设计内容的规划。“气藏工程”课程设计是石油工程专业主要专业课之一,是一门综合性与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因此课程设计内容必须体现教学重点与难点,重视将“石油地质”、“油层物理”、“天然气工程”、“油藏工程”等专业课的知识体系融入到工程实践中,强化工程设计基本能力的训练,达到综合训练目标———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资料的认识与分析,资料的合理运用,开发方案的合理设计等。“气藏工程”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以下4个部分:(1)气藏评价,包括气藏基本地质特征、气藏构造及断裂特征、储层特征、气藏流体性质及渗流特征、气藏类型等气藏的主要地质特征分析,气藏的储量计算与评价,形成气藏的概念模型,分析气藏(井)的产能,进行初步开发可行性研究,为开发方案的编制提供依据。(2)气藏工程研究,这是课程设计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气藏开发原则、开发方式的确定、开发层系的合理划分、气藏井网及井距的计算、合理采气速度的确定,以及开发井网的布署、气藏废弃压力及采收率的确定、开发方案的主要技术指标计算与预测等。(3)气藏开发方案经济评价,这部分相对而言可以做得比较简单一些,因为学时有限,以及石油工程专业的学生这方面的知识接受得较少。主要内容包括一些经济基本参数的测算、开发投资的效益测算等。(4)最优开发方案的推荐,主要结合经济评价结果,通过对气藏工程设计形成的几套开发方案进行综合对比评价,提出推荐方案。这部分最好是能进行气藏数值模拟,方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四、课程设计的运作方式

课程设计一般采取老师集中与分散讲解、辅导与学生自己设计的方式进行运作,但主要以学生自行设计为主,以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设计安排有序进行,既有开发地质、油气藏工程方面研究的老师,也有经济、数值模拟等方面的老师,进行课堂与课后辅导答疑。在设计的第一天上午,主要是对学生分组,分批次地老师集中讲解交代设计的内容、可供参考的主要技术方法、思路,提供的资料剖析、设计进度安排以及设计过程中的要求及注意事项等。自此以后,每天上午轮流有老师在固定的教室集中辅导答疑,可以集体回答或讲解一些可供参考的技术方法与思路。每天下午则以学生自行设计为主,老师只是答疑解惑,如涉及到一些比较集中的大的问题,也可以临时安排集中讲解答疑。

五、成绩考核课程设计的成绩评定包括平时情况、撰写设计报告及考试三部分。

1.平时成绩的考核。因为学校专门为课程设计安排指定了固定的教室,因此原则上要求所有参加课程设计的学生每天到教室,指导老师可以对设计情况进行不固定时间的随机抽查与人员考勤考核。

2.设计报告的编写。课程设计的总体原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分组进行设计,也可以单独进行,但最后的报告编写必须独立完成。报告要求规范、整洁,内容必须完整,图表清晰规范。报告按老师指定的格式规范采用专用纸张进行编写。

3.考试。在课程设计的最后一天,进行笔答闭卷考试,考试内容主要涉及对此次课程设计过程中所提供的资料的理解情况,以及考核主要设计内容的设计方法与结果,还有就是有关课程设计的一些建议或收获。考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杜绝在做设计时不认真、敷衍行事,以及报告撰写时抄袭的情况。这样,只要学生自己相对独立地认真完成了课程设计内容,以及比较充分地理解了老师所提供的设计所用的参考、基础资料,那么通过考试应该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4.成绩评定。根据学生提交的设计方案、设计图表、设计报告和考试试卷成绩,参考学生出勤情况、工作态度、文明作风等,综合加以评定。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计分。具体评分参考标准为:报告、试卷及平时成绩分别占总成绩的30%、60%和10%。其中每一大项还拟定了具体的评分细则与标准[5]。

六、课程设计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及改进设想

1.设计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通过近几年对课程设计的指导,发现总体情况较好,但也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部分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准备和重视程度不够。由于这门课一般安排在大学四年的最后半学期的刚开学时间段,后面紧接着将进行其它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工作,所以时间较短,一般仅有2周的时间,因部分学生贪玩、或忙于考研或找工作,或平时在理论课学习过程中投入就不足,从而导致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对部分概念、基本理论与方法不熟悉或不清楚,遇到不清楚的概念或方法,大多就直接问在场的辅导老师,主动查阅教材或参考书、论文的较少,也就是一遇到问题就问。另外部分学生对设计不够重视,或不假思索,不自己动手,照抄照搬同学的报告或往年已经毕业同学的报告,结果考试时就露馅了。

(2)部分学生报告编写不够完整或采取的方法不正确。部分学生以时间紧为借口,编写的报告往往不完善,缺少一些基本的内容,例如相当部分学生报告中根本没有井网的布署内容,或没有设计出最终的完整开发方案,更不说几套方案了。还有部分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采用的方法不正确,结果设计出错误的东西来,例如,照搬油藏开发的东西,对THN气藏设计出注水开发井网来了。又例如部分同学对THN中油组气藏地质资料等没有完全理解、分析,没有认真参照开发层系的划分原则,将THN中油组划分出了几套开发层系来。

(3)部分报告空话较多,缺乏较详细的分析。较普遍的问题在于,在报告编写过程中,比较缺乏有力的图、表佐证,或者有些同学在设计某个内容时画上一两幅图表就完事,不找出其特征和进行描述,不对其分析,从而导致写出的报告空话较多,无实质内容,或只是将课程设计指导书中提供的资料照抄过来即了事,缺乏自己的设计、设想,更谈不上创新了。

2.进一步完善课程设计的几点设想。针对上述在前几届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经过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为了面对和解决暴露出的问题,更进一步完善“气藏工程”课程设计,形成了以下几点设想:

(1)必须使学生重视课程设计。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尽量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课程设计的重要性,必须使他们认识到课程设计不仅是为了检验学生对平时理论课教学中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方法的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认识和分析基础资料,学会依据设计题目的要求,自己去筛选资料,学会查找资料,合理充分运用资料,提出自己的具体工作思路或研究方案,并付诸于实践,通过课程设计学会用学到的理论与方法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更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基础。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主观能动性。在进行课程设计之前,所有学生已经进行过相关课程的理论学习,基本具备了开展“气藏工程”设计工作的条件;但由于学生平时所学知识都是分门别类的,比较抽象,这与实际应用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如何让学生把以前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结合起来,并充分应用于生产实践中来,这需要一个理论联系实际和工程能力锻炼的学习环节,“气藏工程”课程设计便是实现这一目的的良好机会。同时,课程设计的最大目的之一实际上就是对工程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培养,也就是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或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课程设计应该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设计的积极性与兴趣,这样方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课程设计的动员及准备阶段,教师将重点强调课程设计的重要性或意义、基础资料的合理运用及主要任务的布置,同时在设计的第一天下午主要是让学生熟悉资料,思考、讨论课程设计的一些基本思路、工作内容或目标。在正式开展课程设计时,每天下午可以安排一定的时间让一些学生代表总结上一天的工作,谈谈下一步具体设想,然后教师可对学生的设想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再提出教师的具体意见和建议。在具体设计时,经常出现的一种状况就是,虽然有教师的讲解、辅导、答疑,但仍然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学生在面对诸多资料及实际工作设计时还是多感到无从下手。为此,这就需要老师进行及时细致而又耐心的指导,因材施教,注意启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引导学生充分分析问题,通过自己思考或与同学的讨论、查资料的方式,尽量自己去找问题的解决途径或办法,实在解决不了的情况下,老师才告诉解决办法或答案。这样就能避免在设计时学生过于依赖教师而丧失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气藏工程“设计经历的步骤、程序和内容要求都大致类似或相同,一些方法和原理是相通的或者是可以借鉴的,但任何一个气藏的工程设计需尽量让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训练目的。实际上课程设计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同时考虑到一些气藏工程方法本身就存在多解性或不确定性,所以为了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设计中我们尽可能让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想法,即使是不可思议甚至错误的都没关系,如果给学生“框死了”,就会使得一些学生照搬照抄,其设计或描述可能就会千篇一律。而对于学生设计中表现出的错误或明显不足,指导教师应该单独给予提醒、耐心解释和纠正。

(4)注意宏观和整体的把握以及方法和过程的注重。一般地,“气藏工程”设计的基础资料比较多,教材与参考资料上可供利用的方法也比较多,但学生之间肯定是存在个体差异的,照理说,每个学生进行设计的思路或方法也应该有所不同,因此“气藏工程”的课程设计并不要求每个学生拘泥于局部的细节,只要把握住了宏观与整体即可,所以在设计指导书中,我们主要提供的只是一个参考的提纲和一些参考书目与资料的推荐。我们往往看重的是学生探究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过程,因为有时候,方法和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只有这样,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在研究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七、结束语

课程设计论文范文篇5

关键词:工程测量;课程设计;教学改革;评价方案

《工程测量》课程是我院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面向土木工程、建筑学、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专业,本课程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工程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学会常规测量仪器的操作,了解测绘新仪器、新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同时熟悉地形图的应用,能够从事相关专业中的测量工作,具有使用各种测量仪器的的能力,更好地从事测量方面的工作,以便更加适应社会需求[1]。

1工程测量课程基本信息

1.1主要内容

《工程测量》课程主要内容: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测量误差、小地区控制测量、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及应用、建筑工程施工测量、道路工程测量、房屋建筑建筑物变形观测等[2]。该课程教学主体上分为两大模块: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主要教授学生测量基本理论与方法,实践教学主要是使学生正确熟练操作仪器并掌握相关的测量技能,具备解决工程施工能力。

1.2学时安排

我院的《工程测量》课程共48-64学时,3-4个学分,每学年有9个~11个班级授课,年修读学生300人以上。

1.3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工程测量》以建筑材料、建筑制图等课程为基础,同时又为建筑施工、砌体结构、地基与基础等后继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既是前面所学课程的延续,又是学习后续课程的基础,只有掌握了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并运用其它的专业和基础知识,才能熟练完成项目施工过程的技术指导和管理。

1.4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随着教学深入,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有:(1)学生没有吃透测量原理、不能很好的理论联系实际[3];(2)在实践操作中有诸多不合规范的操作习惯;(3)部分学生心态浮躁不得更适当的学习方法、不能潜心研究学术问题。例如:不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学习;(4)面对棘手问题不能够发散思维立足于新的视角合作的解决;(5)课程考核不能全面客观的反应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掌握程度[4]。2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设计思路课程体系与内容的改革围绕相关专业培养目标,以人才培养质量及人才全面发展、社会需求为导向,根据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特点和行业发展的新要求,不断探索和深化教学改革,做到课程体系改革与教学内容改革有计划、有措施、有特色的落实到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1)在理论教学上,教学内容吸取国内其他更高水平院校同行的先进经验;深入到社会项目上,与一线的技术员和专家共同探讨;优化和完善工程测量教学大纲,适当删减过时保守内容或者仅作简单讲述;(2)在实践教学上,积极加强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5];通过测量技能大赛、产学研结合等多种方法,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积极增加投入购置新型教学仪器设备,努力改善教学条件以满足教学要求;加强与生产单位以及测绘仪器销售商的交流;(3)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形成了以授课课件、实践操作录像等方法相结合的立体感官教学方法[6][7];严格要求学生遵守测量规范和操作程序、培养良好的专业工作习惯,提高学生们的专业素质;通过参加专业比赛,锻炼并检测学生的测量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测量专业知识;(4)另外,关注提高学生的“测、绘、算”技术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全站仪,了解GPS测量技术[8],学习CASS成图技术,让学生尝试结合EXCEL编写简单的计算软件;(5)在考试改革上,采用综合性笔试和平时性考核项目的多维度考核办法,不断探索优化更加客观的考核方式,以全面的反映出学生参与该课程学习的程度以及获得该课程总体知识、能力、素质综合成果的体现程度。

3工程测量课程目标

(1)掌握各类普通测量包括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和小区域控制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测量方法;并会正确规范熟练的使用各种常规测量仪器包括水准仪、经纬仪和全站仪;(2)会结合现行规程规范和选取合适的仪器,设计一般性的测量方案,并进行有效率的测量和内业处理包括建筑工程施工测量项目、建筑物变形监测项目。

4工程测量课程活动设计

4.1各类普通测量以分组比赛类型教学

下面以四等水准测量为例作介绍。(1)目的:使学生正确熟练的操作水准仪;使学生深入的掌握水准测量原理、四等水准测量的规范操作工序和规范的水准内业处理,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提高实操水平;(2)活动安排:水准测量原理、四等水准观测方法、内业处理流程、学生练习水准仪、普通水准测量实验,计划4课时;分组完成四等水准外业、内业,提交成果资料,计划2课时;成绩和总结,评定成绩并总结问题、分析原因,计划2课时;(3)评价方案:仪器操作与观测方法占30%,观测记录和内业处理占30%,观测记录和内业处理,占30%;小组总结报告占30%;出勤占10%。

4.2建筑工程施测量以案例分析来完成教学

下面以民用建筑施工测量为例做介绍。(1)目的:了解施工测量任务、特点及测设的基本工作;掌握测设点的平面位置的方法和施工控制测量的方法;掌握民用建筑施工放样流程;(2)活动安排:课堂讲解施工测量任务、特点及测设的基本工作,计划2课时;课堂讲解测设点的平面位置的方法和施工控制测量的方法,计划2课时;观看民用建筑施工放样现场教学视频,课堂提问学生,总结分析施工放样流程,学生完成案例分析学结,计划4学时;(3)评价方案:课堂提问占40%;民用建筑施工测量案例分析学结占50%;出勤占10%。

4.3建筑物变形测量以完成项目类型教学

(1)项目目的:使学生了解建筑变形测量的意义与重要性;理解建筑物变形测量的施测内容与测量方法;熟悉建筑物变形测量项目的整个流程;(2)活动安排:收集该项目相关的资料,了解此建筑物的变形情况,配置测量仪器,制定观测计划,计划2课时;布设水准点、观测点,做垂直位移测量,计划2课时;布设控制点和工作基点,做水平位移测量,计划2课时;处理数据,整理项目成果,并给出项目结论及建议,计划2课时;(3)评价方案:外业测量占30%;观测记录和内业处理占30%;项目总结报告占30%;出勤占10%。

5工程测量课程学习评价方案

理论考试内容围绕教学大纲进行,在学期末组织学生考试。其他考核项目在授课期间进行。制定如下考核方案:(1)综合性笔试,占总评成绩比重50%,评分标准依据参考答案评分;(2)小组数据和总结报告,占总评成绩比重10%,评分标准是水准测量占25%、角度测量占25%、距离测量占25%及小区域控制测量占25%;(3)建筑工程施测测量案例分析总结,占总评成绩比重10%,评分标准是民用建筑施工测量案例分析总结占50%,工业建筑的施工测量案例分析总结占50%;(4)建筑物变形测量项目成果书面材料,占总评成绩比重10%,评分标准是成果精度统计及质量检验结果占30%,变形测量过程中出现的变形异常和作业中发生的特殊情况汇总占20%,变形分析的基本结论与建议占30%,附图附表占20%;(5)课程论文,占总评成绩比重5%,评分标准是把握测绘科学前沿动态占40%,内容充实可靠占50%,论文形式要素正确占10%;(6)出勤,占总评成绩比重10%,评分标准是旷课、迟到、早退酌情扣分。

6总结

结合工程测量课程特色和学习目标,在非测绘专业的工程测量教学实施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分别从不同知识板块设计教学活动,并在课程考核上注重“多维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才能更加客观全面的反映出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以及获得知识、能力、素质等综合成果的量度,这样才能更好的达到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果,为社会培养出适应企业需求的技术型人才。

作者:许善文 唐小方 单位:广东白云学院

参考文献

[1]岑敏仪.土木工程测量[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颜为莉.探究工程测量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措施[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6):136-137.

[3]许善文.浅谈关于土木工程专业的水准测量实践教学方法[J].科技资讯,2016(3):118-121.

[4]陈晓刚,赵海云,林辉.MOOC背景下建筑类专业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策略[J].测绘通报,2016(4):128-132.

[5]田桂娥,吴长悦.测绘实习基地的建立与完善[J].山西建筑,2016(10):246-248.

[6]宋岩.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类专业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2):69-71.

课程设计论文范文篇6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强化办学特色,促进“五个对接”,即“专业与职业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广告专业课的教学主要是以让学生获得毕业证书和广告相关的证书为主要目标,课程以得到成绩并且合格为准,即使有实训课,也是针对证书考核的要求来训练学生的。这种纯粹为了应试的教育方式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片面与分裂。很多学生虽然得到了证书,甚至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但是并没有成为一名合格的广告从业人员,因为在实际工作中,广告工作复杂多样,不是学生平时学习的零碎样板。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广告策划》课程的重要性,结合企业工作过程的广告岗位能力要求,从能力、知识、素质三方面来构建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真正掌握广告从萌发需求到广告效果评估等专业知识。同时,在实训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尽可能培养出面向不同岗位群,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一定知识、技能,并具有一定基本专业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高级应用型广告专门人才。

1.能力目标。能上网搜集不同形式的广告;能为某产品做一份广告策划书;会欣赏具有优秀创意的广告,能进行简单的创意与设计;能编制广告的费用预算表;能运用简单的计算机软件制作简单的平面、音频、视频广告;能对某一广告的效果进行评价。

2.知识目标。理解广告的基本知识,包括广告的概念、形式;掌握广告调查与策划的工作流程,并书写广告策划书;了解广告创意与设计的常用方法;掌握广告的收费方式与费用预算编制方法;熟练掌握广告中的制作方法;理解广告效果测评的内容、指标、方式等;了解广告监管的相关法律法规。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行为习惯,对事物敏锐的洞察能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良好作风;培养学生在公众面前独立演讲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内容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的《广告策划》课程的内容设计是以工学结合、任务驱动的课程设计为指导思想,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其内容的选取由“知识”变为“工作”,进行以“够用”为基础,“实用”为目的的内容安排。本文从执业所需求的能力开始,主要分析了欲从事此岗位所需掌握的技能,营造出“工”、“学”交融的学习情境,并分别阐述各种技能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和一些基本素质要求。整个课程设计来源于工作过程,充分体现高职教学的实践性和职业性,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满足学生就业与发展的需要。

(一)课程内容设计的理念和思路

职业教育是为了工作而学习,《广告策划》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就是广告策划,而广告策划是企业通过广告创作脚本体现产品特性和品牌内涵,并以此促进产品销售的学科。其教学应与广告创作过程(客户说明会、提案会议、创意发展、正式提案、调查与修正、执行制作)紧密关联。

1.以提高学生的市场部、策划师、创意总监等岗位职业能力为重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统一,实现教与学、学与练、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训的有机结合,最终实现工学结合。

2.加强校企合作,充分体现基于在工作中学习的设计理念。探索人才订单培养的教学模式,根据各个岗位与订单式培养协议要求安排各相关学生的教学内容,把学生划分在不同的广告班级,可以以地方、企业、或者不同岗位来命名,如山水班,就是以学生实习的企业名称来命名的。合肥山水空间装饰成立于2002年,并于2012年升格为山水装饰集团。经过多年的努力,山水从最初的室内装修公司发展成为中国领先的家居装饰、家居产品和服务的供应商。订单培养能使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广告公司等企业的工作,为毕业生实现零距离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着力岗位仿真实训,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以真实的项目和任务为载体来设计实训过程,进行高度仿真模拟和训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真实训主要是以轻松活泼的形式,让学生自由组合,分成若干个小组,不同的小组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销售人员、策划人员、人事管理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等工作岗位角色;模拟各个岗位的操作流程,最终使实训课程体现实践性、开放性、应用性。

(二)以“够用”为基础,“实用”为目的的课程内容安排

本课程以企业接收广告订单为主线,按照广告创作完成的整个流程的先后顺序来组织教学内容,即把《广告策划》课程教学内容分为7个模块:广告认识模块、广告市场调查模块、广告策划模块、广告设计模块、广告制作模块、广告模块、广告效果评估模块。前2个模块对应企业市场专员岗位,广告策划、广告设计模块对应创意与策划专员岗位,广告制作、广告及广告效果评估这3个模块对应编辑人员的岗位。广告认识模块的目标是学生能够掌握现实生活中各种广告的类型,明确传统广告与新兴广告的差异,能对不同种类的目标顾客设计出有针对性的广告宣传渠道。达到广告认识模块的职业能力目标所涉及的课程内容包括:市场营销学、经济学、商务谈判学等职业能力。广告市场调查模块的目标是学生能够掌握广告市场调查的对象、方法,能独立完成问卷的设计、发放、回收及统计工作;能对调查问卷表现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达到广告市场调查模块的职业能力目标所涉及的课程内容包括: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消费者行为分析等职业能力。广告策划模块的目标是学生能够掌握广告策划的程序;能独立完成从发现广告机会到确定广告目标、形成广告内容的工作。达到广告策划模块的职业能力目标所涉及的课程内容包括:客户投诉处理、推销学、消费心理学等职业能力。广告设计模块的目标是学生能够形成宽广的文化视觉,具有创新精神。在满足顾客需要的同时,结合社会反应,力求设计作品对社会有益,在满足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提升社会的审美能力,概括时代特征,反映真正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达到广告设计模块的职业能力目标所涉及的课程内容包括:营销心理分析、组织行为学等职业能力。广告模块的目标是学生能够学会如何更高效地广告。企业产品在很多情况下都需要广告来推广,比如:提升产品的覆盖面,提升产品的美誉度。而这类广告的形式既有软文又有硬性广告,都是共同表达企业产品的广告信息。企业广告信息是广告推广的重要环节,企业要实现推广的显著效果,就得更高效地广告信息。实现广告模块的职业能力目标所涉及的课程内容包括:公共关系学、沟通实务等。广告效果评估模块的目标是学生能够了解广告效果评估报告的内容,掌握广告评估的方法,以及广告评估对企业的借鉴意义。广告人员每年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进行调查研究工作,更确切地说,他们在设法查明广告费有哪一半浪费掉了,哪一半在起作用,某一则或一组广告是否达到了其预期的效果。在整个广告活动中,效果评估占有重要的地位。只有靠效果评估,广告主才有改进广告的指南针,广告公司才能选择最好的诉求,创作最有说服力的信息,选择最恰当的媒体及媒体组合,达到预定的广告目标。达到广告效果评估模块的职业能力目标所涉及的课程内容包括:沟通实务、营销心理分析、组织行为学等。

三、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就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除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之外,还强调采用任务驱动法、角色体验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使用,让学生身临其境,在模拟的工作场景中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

(一)任务驱动法

以任务为驱动力,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模拟的工作过程中,几乎在每个单元中都设置有任务。比如,在“广告调查”学习中,教师首先给学生一个问题:在电脑游戏中,背景里出现的可口可乐的巨幅照片是不是广告?创设一个学生经常遇到的情景,让学生带着可口可乐的照片是不是广告,为什么播放可口可乐的照片等这些问题去学习,学生之间可以进行讨论,教师给予指导和修正。

(二)项目导向法

在学习“广告策划”这一项目时,教师提出一个关于需要完成的广告策划案例。比如,“蒙牛特仑苏99个更好计划”的案例,然后提出“怎样通过广告留住你的顾客”等问题,让学生思考广告策划的特点。在稍后阶段,学生分组作业,要完成这个项目,必须小组成员积极配合。通过这种讨论交流,学生之间取长补短,更主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完成全部工作任务,体验到完整的工作流程。(三)角色体验法角色体验法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了解到真正从事一个工作所需掌握的知识。比如,在学习“广告设计”这一项目时,学生分成6-7人的小组,各自扮演业务、策划和创意人员。各小组讨论,模拟从顾客到广告公司提出诉求,企业召开创意征集大会,审批创意到最终创意的和反馈的全过程。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在角色体验完成之后,每个小组派出一位代表汇报本组工作完成的情况,总结优劣得失,最后由教师和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并给分。

(四)情境教学法

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结合校企合作单位红府超市的便利条件,应用教练策略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从广告诉求到广告的实操过程,切实为红府超市制定有吸引力的广告作品。从而提高业务技能,积累实践工作经验。本课程除了为学生提供一个理实一体的学习环境之外,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在学生开动脑筋的同时,掌握潮流资讯,了解广告界的最新动态,从而保证良好的学习效果。这种方法寓教于乐,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验广告工作的全过程。

四、以就业能力为标准设计的课程评价

课程设计论文范文篇7

关键词:机械综合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教学资料

目前,机械电子技术在国民经济中有着重要作用,机械电子产品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因此,对于广大本科院校,培养高素质的机电工程类专业人才成为迫切任务。为了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等技术人才,学校在学生的培养计划中不断增加实践环节的课程和学时[1]。机电综合设计是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电方向学生在学完所有的理论课和基础课后,完成的一次大型课程设计[2]。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将所学课本理论基础和实践相结合,并且融会贯通、综合运用到课程实践中[3],进一步提高学生独立设计能力,从而培养成为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1机械综合课程设计的总体流程

机械综合课程设计被安排在大学学习的第七学期放假前这个时段进行,即在机电专业方向所有理论课程学习之后、毕业设计开始之前,集中利用两周时间进行大型的机械综合课程设计[4]。机械综合课程设计的流程如图1。(1)宣讲机械综合课程设计的目的,与以往基础课及理论课联系,总体设计流程,课程设计验收要求。(2)以学生自主选择的原则,分派机械综合课程设计的题目,保证每一位同学的题目不同。(3)学生根据自己的题目,确定自己的总体方案。(4)进行转速的分配,如果转速分配满足要求,接着进行下一步,如果不满足要求进行重新设计。(5)设计出各轴以及齿轮的比例关系,确定传动的简图。(6)验算零件的疲劳强度,需要使用效率,以及各方面的性能指数。(7)完成各零部件设计,包括电机选型,主轴选型,传动选型,轴承选型等。(8)按照设计的尺寸,手绘A1图纸的装配图。(9)整理设计过程,撰写说明书。(10)把所有资料准备好,参加答辩。

2机械综合课程设计丰富便捷的资料体系

机械综合课程设计,目前的问题是市面上没有相关的配套资料供学生查阅。目前在市面上供学生选型的手册,为某些公司单独所有的技术手册,然而,这些资料只是对公司的客户提供。所以编写了相关资料,供学生查阅,整合了学生所需要的所有零件的选型手册,以及选型的步骤与方法相关的论文。节省了学生在图书馆查阅与网上查阅的时间[5]。编写了四本参考资料,如下图所示,主轴选型囊括了主轴的设计与选型,还包括了整个系统的设计图册的参考图案。最后还有其他院校的设计说明书完整版,供学生参考。传动件选型包括了滚珠丝杠的选型手册,线性导轨的选型手册,联轴器的选型手册。电机选型这本册子包括了步进电机的选型,FANUC伺服电机的选型。轴承选型,包括的精密轴承的选型,以及轴承选型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包括了角接触球轴承,圆柱滚子轴承,以及单向推力角接触球轴承。这四本书基本囊括了学生在设计选型当中的资料需求[6-7]。

3机械综合课程设计完善的实施方案

学生在两周的毕业课程设计期间,工作量必须充实,同时学生也能够按时完成。课程设计综合了前面所学的机电一体化,工业机器人技术。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制图,等知识。老师把控学生课程设计的节奏,通过两天查一次全体学生的进度,并且,随时等候学生的提问。采取网上回答和办公室现场答疑相结合的方法,随时解决学生的问题,保证学生按时完成课程设计[8]。改革机械综合课程设计学生成绩组成方式,增加答辩成绩。平时表现占百分之三十、答辩成绩占百分之四十、课程设计说明书和图纸书写状况占百分之三十。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学生在课程设计中存在抄袭现象,增加答辩成绩是在答辩过程中辨别谁掌握了相关知识。平时成绩包括学生的考勤状况,答疑询问,中期检查中课程设计进度,学生表现等。

4结论

最后教学实践表明,依照提出的机械综合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理论与思路,学生相对于上届在图纸及说明书有明显提高,平均成绩相对于上届学生有明显上升,学生也表示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获益良多。改革后的机械综合课程设计,以“创新,实用,实践”为指导思想,不仅能够使学生将所学课本理论基础和实践相结合,并且融会贯通、综合运用到课程实践中;而且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独立设计能力,从而培养成为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石云霞,王新华,陈彩凤.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改革探索[J].科技资讯,2016,(30):91-92.

[2]张燕燕,康红伟.《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4,12(3):101-103.

[3]陈爱华.实验教学体系改革探索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3):54-55.

[4]彭三河,周思柱,冯进.“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8(3):74-76.

[5]林躜.三维设计软件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8):343.

[6]胡兴志.CDIO模式下的机械—安全综合人才培养模式浅析[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1):111-115.

[7]苗耀华.从常见带式输送机传动方案探讨机械创新设计[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3(3):42-46.

课程设计论文范文篇8

(一)平面设计职位信息主要内容

平面广告设计(海报);标志VI设计;包装设计及装潢设计;网页平面设计;书籍、杂志、报纸的编辑与排版;各种宣传印刷设计。

(二)平面设计职业素养主要内容

具有良好的美术功底、手绘草图;创新能力;团队精神;服从管理;工作积极主动;沟通能力强;心理健康等。

二、平面设计职业工作过程

(一)承接设计任务

承接设计任务时需要沟通能力强;具有亲和力;应变能力;思维敏捷;对客户提出的要求能够快速理解和分析,调动自身所有的知识和技能为客户解决问题,在接受设计任务时往往会遇到许多难题,怎样处理和解决需要设计师的综合能力,这需要不断的积累实践经验和不断自我完善的学习方法。

(二)收集相关信息与资料

收集相关信息与资料需要有很强的捕捉新鲜和不同特点的能力,通过收集信息和资料的过程也是激发设计创意灵感的过程,经验丰富的设计师会在这个阶段中总结收集信息资料的不同特点和挖掘解决问题的方法,为设计创意的实施铺垫原创素材。

(三)设计创意

设计创意的表现主要依靠设计师手绘草图的功底;也有人说电脑更好的表现创意,凡是在设计行当中经验丰富的设计师普遍认为用徒手绘制出创意表现草图更能完好的体现设计师脑子中的原创性启发,与客户沟通最便利。电脑容易让人有依赖感,各种素材充斥网络,令人眼花缭乱,其诱惑力强于独立原创性的思考,抄袭和拼贴的痕迹很强,是设计创意之大忌。设计创意包括图形图像的创意、文字字体字形的创意、色彩色调的创意、版面构成的创意等创意工作。是设计师艺术素养和操作技术的娴熟程度等综合素养的体现,更是设计师的创造力的体现,没有创新就没有设计。

三、电脑艺术设计职业教育“基于工作过程”课程设计的改革探索与研究

(一)根据平面设计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对课程进行设计

1.对职业岗位的体验与认知是职业教育学习的驱动力

在职业教育之前首先必须要进行职业准入制的教育,职业岗位的体验与认知让新入学的学生开始不断地注入职业的理念,强化职业技能的认知。其次才能进入职业教育阶段,再次与企业合作使学生逐步进入职场,成为一个职业人。就高职院校的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职业教育来说,新入学的学生对平面设计职业的认知几乎是零,不知道应该学习什么,未来职业生涯是什么样的,即使学过美术基础也是达不到平面设计职业能力的要求标准,学生的学习是在盲目的,无目标的状态下进行的,没有学习的驱动力,更谈不上学习的兴趣,教师在很短的课程内只能教授一些软件技术操作,而更重要的平面设计职业素质教育往往被忽略或是空白,学生的职业能力不能提高,其结果是适应不了企业用工的需要,形成了平面设计职业教育的致命缺陷。提高学生对平面设计职业的认识与职业素质是职业教育的首要课程,也是最重要的入职前教育阶段,职业岗位的体验是对职业岗位性质的认知是最好的途径,让学生下到校企合作的企业中进行体验生活,聘请企业专家或是管理者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教育,与企业中的设计师们一起进行设计活动,主要任务是观察和记录不同设计工作过程步骤、方法和所需要使用的软件工具,体验设计师的工作环境和与客户的沟通技巧,基本掌握设计流程和需要的技能,在体验期间学生要融入企业文化和工作状态之中才能真正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在未来的专业课程学习阶段明确学习目标和方向,产生学习的驱动力,才能真正成为一名能力强的职业人。学校与企业共同协商教学时间安排、教学内容、培训教师(设计师)、学生考核评价标准等进行课程设计,这个阶段是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教学方法。

2.根据平面设计职业工作技术特点进行课程分类

通过职业准入制阶段的职业教育和与企业接触,学院随时了解到职业岗位的能力与素养的要求标准,制定和调整更新职业教育课程的内容,已达到符合职业岗位技能的标准要求,为企业输送合格的职业人才。这里我们通过对平面设计职业岗位技能标准的调研,与企业合作共同总结了平面设计职业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进行课程设计改革,力求通用性和实用性。

(1)绘画基础课程是培养平面设计职业人才的基础造型能力的培养是通过绘画基础课程训练才能够提升,我们知道绘画基础好的设计师能够很好地把握设计元素的表现力,给人以美感,能够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也不排除有少数人没有绘画基础也可以从事平面设计工作,他们对平面设计感兴趣并去研究它。但大多数设计师是经过很好的专业训练,因此,绘画基础课程是培养平面设计职业人才的基础。绘画基础课程主要完成两大块的学习任务:一是对形体结构及彩色的把握,主要应用于创意阶段的图形图像结构;版面结构;色彩运用等。二是速写的能力提高,主要应用于与客户交流;勾画创意草图;创造创新能力;完成原创设计的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对形体的创造力,在塑造形体训练过程中就要加进形体与形体之间的合成结构,也就是把两个形体合成一个形体过程的训练,这就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进而达到创造性的表现。

(2)设计基础课程是培养创造能力和掌握运用形式美法则的必经之路创造力、创新力是设计师职业生涯的生命力,设计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没有创造就没有设计,在设计工作中先人为我们总结了众多的形式美法则,这些规律为设计师提供了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设计基础课程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产生原创的设计作品,使设计作品注入生命力。主要完成对图形图像设计的理解(平面构成);色彩设计(色彩构成);成型设计(立体构成)三大构成基础,重点学会用图形图像讲述与沟通,进行信息传达的能力。

(3)电脑平面设计技术课程是现代平面设计职业的必备设计工具主要任务是学习计算机设计软件,并如何使用这些设计软件进行设计与制作样品,除掌握手绘草图外,还要掌握平面设计软件的使用。现在科技的飞速发展,设计软件已经达到了能够随心所欲进行创意设计,已经分不清你是否经过专业训练的人,有些所谓的设计师依赖于计算机设计软件的特效、字体、摄影图片以及网络的丰富素材,而丢弃了设计的原创性,机械运用设计软件这些功能,设计出来的作品往往是与设计内容主题要求不相符,素材的拼贴效果非常明显,这也使得平面设计行业的设计水平在不断下降的原因。真正的设计师是让计算机设计软件成为一种工具,为自己的原创创意服务,软件中的各种效果使用是依据原创的需要,素材的选择也是为原创服务,不是依赖于在素材中寻找灵感创意,要想设计出与众不同、内涵寓意深刻的设计作品,就必须在原创设计能力上下功夫,这是平面设计职业能力的体现。

(4)电脑平面设计应用课程是让现代短板印刷设备和网络成为设计师的帮手主要任务是把学到的设计软件技能力,应用到为设计创意原创性服务,要了解到设计项目本身就是一道难解的题,设计师的职能就是解题的人,你如果是高手的话,那就是设计创意原创性和设计软件技能高度融合,现代设备和网络变成设计师的帮手,设计师不是现代设备和网络的傀儡。通过教学项目案例的实际操作,按照工作过程的程序,利用行动能力导向的教学方法,达到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就是告诉学生如何去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知识,独立思考,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学会不断完善自我的能力。并利用平面设计工作室的特性,配备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兼职、校企师资力量,共同设计学习情境按照真实的工作环境进行模拟实训,使学生达到身临其境的工作状态,进而达到企业用人的标准,当学生在面对各种职场时,没有陌生感,能够快速适应岗位工作的需要。电脑平面设计应用课程主要涵盖目前平面设计职业主要设计内容有平面广告设计(海报、路牌、灯箱、展牌展架、菜单、名片等);标志VI设计(各种公共标识、形象标志、VI形象设计手册);包装设计(包装盒、箱、瓶、罐等);书籍装帧设计(杂志、报纸、样本、说明书、书籍等);室内外装饰设计(家居);网页设计(界面、图标、按钮、广告条等)。

(5)平面设计师素质能力培养课程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平面设计师素质能力培养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职业道德,相关的法律法规,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平时作业展示,相互学习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形成竞争;参观专业设计展览,领略前沿设计动向;参加各种技能大赛,以赛促学求发展;请专家走进校园讲学,引入新的设计理念;走访相关院校进行横向学术交流;利用校内的社团活动,增强组织、协作的团队意识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电脑艺术设计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设计

电脑艺术设计职业教育课程设计是基于平面设计工作过程的程序进行设计,教学项目来源于校企合作的企业,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是校企联手制定,教学任务也是由教师与企业设计师共同承担,授课实训地方在学院或在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首先是一个客户角色,讲授项目的要求、标准、注意事项等;其次是课堂上的组织者、技能的教练员和质量的评判员的等角色。学生通过教学做的教学过程,能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提高解决和处理问题能力,如何收集相关信息,分析信息,找出解决的方法,制定计划方案,方案修订和执行,从中寻找正确解决的方案,并积累设计经验。

四、课程考核评价

(一)学生之间自我评价

学生自我评估是对自己设计水平重新认识的过程,学生之间评价是促进相互学习的过程,取长补短,借鉴他人的优点,来提高自己的不足之处,培养自律、,增强自我学习和感悟理解力,自己给自己打分数,也能检验学生的自身品德和设计师应具备的谦虚、不骄傲,不自负,高尚的情操。

(二)教师对学生的综合评价

教师在实训的过程中不断进行阶段性的考察,观察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团队意识、工作认真态度、勤于思维、活动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因素进行评价,对实训项目过程进行监督、指导。

(三)行业技能取证评价

学生参加行业的职业技能证书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水平的最佳途径,也是检验学校职业教学质量水平高低的尺度,也是学生进入职场时,已经达到职业教育标准水平的一种证明,招聘时企业还会参考这个证明来安排职位。

课程设计论文范文篇9

本文作者:闫新豪工作单位: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药物化学课程标准是以(教高[2006]16号)精神为指导,参考了同类高职院校药物化学课程设置,根据我校药学专业教育的实际情况,经多方讨论总结形成的。通过理论与实际应用有效结合来实现,准确把握本门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和地位,教学设计、方法、手段的选择必须以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与国家规定的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岗位要求相一致。课程教学目标和组织与学院大力发展的职业教育、创办职业教育特色相匹配,体现职业教育、技能教育、工学结合等办学理念。

课堂提问平时作业占期末总成绩的15%,在教学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结合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好知识的动力。只有有了探究知识的欲望,才能自觉地学习并学好。比如在讲吗啡时,可以先告知学生吗啡来源于婴粟而婴粟是一种。学生会产生疑问,怎么可以用来治病?为什么?在使用过程中有无限制?引起学生探求答案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易学易记以药物结构为主线,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逐步学习、理解、掌握识。分析药物的结构特点(有哪些特征基团),由药物的结构分析药物的性质,由药物的性质分析药物的稳定性,由药物的稳定性分析药物的贮存原则,由药物的结构分析药物的构效关系(图1)。通过图示学生能产生联想同时能产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如阿司匹林的思维导图(见图2)。对于分析阿司匹林的结构,找出其特征基团:酯键和羧基,酯键对应的性质是易水解,羧基对应的性质是显弱酸性,由于易水解产生含有酚羟基的水杨酸而易氧化,与三氯化铁溶液显紫色。没有水解的阿司匹林结构中无酚羟基则没有这两个反应,此反应可鉴定阿司匹林是否水解。阿司匹林易水解,稳定性较差,所以需密封、防潮保存,避免水分的侵入,避光,减小光对它的影响。在其结构中具有游离的羧基,对胃肠道有刺激性而产生不良反应,如对羧基进行结构修饰,使其成酯、成盐或成酰胺,可避免不良反应的产生。这样环环相扣,使学生增强了分析问题能力,加深了记忆。

注重启发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举一反三采用启发式进行授课,把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变虚为实,变抽象为具体,以解决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如在讲述解热镇痛药章节时给出案例:一个两岁的小孩被她心神错乱的母亲送到急诊室,她告诉大夫孩子大约吃了半瓶对乙酰氨基酚片,洗胃后,医生推荐口服5%的乙酰半光氨酸,问对乙酰氨基酚的代谢途径怎样、产生何种毒性、为何使用乙酰半光氨酸进行急救?此案例必须掌握对乙酰氨基酚的结构、代谢途径、作用机制等重点知识,才能正确的解答案例中的问题,因此通过案例的分析讨论,使同学们对各种重点药物的结构、理化性质、代谢途径、药理作用及如何应用等难点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能够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4]。重视多媒体教学,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5],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药剂学涉及操作车间和很多制药机械,学校不可能具备所有的设备,因此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制备集图片、文字、声音为一体的课件,全方位展示制药企业的车间设计、设备结构及工作原理,使不易口头表述清楚生产过程能够通过课件演示变的一目了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设计在90分钟(2学时)的理论教学中,10分钟的教学导入、5分钟的知识链接、10分钟的教学互动、50分钟的课堂教学、15分钟的课堂结束总结。在实验教学中,把全班学生分为10个小组,每组4人开展教学大纲实训项目。

课程设计论文范文篇10

1.1课程设计思想

笔者经走访一些企业、学院畜牧兽医专业的毕业生,涉及饲养技术员、农户支持技术员、化验室检测员、业务员等岗位,学生均表示动物生物化学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在工作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应用,如化验室检测员需要掌握相关的生化指标检测技术,以进行疾病的诊断;饲养技术员、客服专员和业务员等岗位则更需要坚实的动物生物化学理论知识,以解答农户的技术咨询和新疫情的分析与判断。

1.2重组教学内容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知识的构成方式与实际运用的方式相似程度、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成正比。为了开展行动导向教学,结合学院动物生物化学课程开课40学时,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将理论知识体系按照由易到难来编成(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与能量代谢、机能生物化学)3个项目,其中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项目设3个子项目(核酸、蛋白质、酶等);物质与能量代谢项目设5个子项目(生物氧化、糖代谢、脂代谢、蛋白质代谢和核苷酸代谢等);机能生物化学项目设2个子项目(水与无机盐代谢、酸碱平衡)。对各项目中理论性太强且实践应用不多的内容进行删减,以便于教师教、学生学。

1.3配套案例

为顺利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共设计了34个与动物疾病防治、时事案件、人类健康相关的生物化学教学的案例。如根据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项目的特点设计了农药中毒与急救、人体8种必需的氨基酸及功能介绍、镰刀型贫血病、疯牛病、克雅病、蚕豆病———G6PD酶缺乏等12个教学案例;针对高考设计了物质与能量代谢项目吊瓶班、减肥药的危害、低血糖与休克、牛羊营养代谢病、糖尿病-糖代谢紊乱等19个教学案例;机能生物化学项目设计了产后瘫痪急性缺钙、血红蛋白尿症缺磷等3个教学案例。这些教学案例将物质在动物体内微观的代谢过程变得宏观可见,且与身边的案例相联系,既加深了学生对生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4实训内容

根据学院现有的实训条件及各班开展动物养殖的情况,将本课程的实训内容分为基础验证性实验项目、综合分析性实验项目和探究创新性实验项目(3个模块)。1)基础验证性实验项目以掌握基础技能为目的,包括“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和“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2个任务)。2)综合分析性实验项目以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提高专业技能为目的,包括肝脏中酮体的生成与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测定、无蛋白血滤液的制备、动物血糖测定等(4个任务),基础验证性实验项目和综合分析性实验项目均为课堂教学任务,在课堂完成。3)探究创新性实验项目为学生能力拓展项目,开设牛乳中蛋白质的提取与鉴定、不同饲养条件对动物血糖的影响(2个任务),由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项或自选题目进行科学研究,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相关资料,自行设计试验方案,最后撰写科研论文,为今后的毕业论文研究和撰写打下基础,提高学生探究兴趣和创新能力。

1.5考核方法改革

为更全面地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本课程的考核分为纪律成绩、平时成绩、实训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四个方面。纪律成绩考核上课出勤率、平时成绩(课堂提问和作业成绩)、实训成绩(实训操作、实验报告成绩)、期末考试为笔试。课程综合成绩评定的比重分配为:学习纪律成绩占10%,平时成绩占15%,实训成绩占30%,期考成绩占45%。

2动物生物化学基于行动导向法的网络教学资源库开发

行动导向法教学模式需要大量的教学资源支持才能顺利地开展,为此学院开发了基于行动导向法的动物生物化学网络教学资源库,既方便教师开展教学又利于学生自主地进行个性化学习。

2.1“教”资源开发

资源库将教学内容重组为3个教学项目和10个子项目并结合各自子项目开发多媒体教学素材,内容包括教学详案、教学课件、图片助学、上课录像、案例分析、项目测试等内容,教学课件和案例分析均图、文、动画并茂,将教学的重点难点采用生动的Flash动画模拟,再配以真实场景的教学录像和相关的图片素材,表达生动、丰富的知识,创设形象、仿真的教学情景,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知识视野,为教师在课堂展开丰富多彩的教学过程提供了直观、有效地帮助。

2.2“学”资源开发

为方便学习者按学习需求灵活地查询知识,资源库将图片资源、名词解释、虚拟空间、录像资源、测试中心等重点教学资源单独设置模块。配套的教学录像为学生提供了跨越时空的现场教学资源,其他分专题的录像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可直接观摩学习的教学资源。此外,资源库设置自主学习、实训基地、拓展资源等模块为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补充资源,如执业兽医资格证的复习考试资料等,为扩大学习者的知识面和今后的专业提升与发展提供切实地帮助。

2.3自我评价资源开发

为了能让学习者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资源库为每个教学项目设计了题型多样的项目测试,方便于学生按项目测试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单独设计的测试中心为学习者提供了模拟试题和综合在线测试题目,以检验对整门课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课件还为自主学习者设计了巩固习题和答案,方便学生检查自学效果。

2.4辅助管理平台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