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问题初探3篇

时间:2022-05-06 09:38:01

高中语文教学问题初探3篇

第一篇

一、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析

1.教学理念陈旧、落后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得教学观念根深蒂固,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这些教学理念明显地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和教育的变化。有些老师目前还没有意识到新课改背景下教学理念更新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仍旧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注重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致力于让学生在考试中得高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2.课堂不生动,缺乏活力

语文涉及听、说、读、写各个方面,语文课堂应当是充满活力和兴趣的课堂。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受教学理念和升学目标的影响,语文课堂完全变成了死气沉沉的课堂。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学习非常被动,在课堂上学生忙着记知识点,整个课堂基本上演变成了老师讲、学生记的模式。

3.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将成为课堂的主体。这与以前的教学模式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原来的课堂上,以老师讲为主,学生缺乏参与的机会,而在新课堂中,将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赋予学生更多的发言和表现机会。

二、新课改背景下教学方法初探

1.更新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理应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教师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主的观念,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为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就应当放下架子,真正与学生平等交流,老师和学生不仅是师生关系,更是朋友关系。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应当适度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增加对学生的理解。

2.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化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普及。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就应当充分利用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比如:在讲授诗歌的时候,借助多媒体教学对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感情非常有必要。有些诗歌靠单纯的讲解、体会,有的时候学生很难体会出其中蕴含的感情和意境。在讲解唐代诗歌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借助网络,在网上下载《唐之韵》,这部视频里面的音乐、美景、讲解对学生的学习来说,作用非同一般。在朗诵诗歌的时候,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通过倾听标准化的朗诵,也可以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帮助学生学好普通话。

3.开展互动式教学

学生的学习是老师和学生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是单纯地靠老师讲或者是学生自己学习,这样都达不到教学的目标。因此,在课堂的授课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应当多互动,老师可以多提问,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还可以和学生就某一问题开展课堂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双方尽情交流,加强相互理解。

4.老师应当加强对学生指导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虽然处于主体地位,但并不意味着老师可有可无,学生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具体地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首先,老师应当引导学生课前做好预习工作,便于开展教学活动;其次,老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会利用课本中的各类注释,研究好课前提示和习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再次,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带着问题听讲和学习;最后,引导学生学会总结。通过老师的有效引导,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发生了许多变化,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制约着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对高中语文的教学方法做出调整,改变原来不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改革理念和课改目标的指导下,积极探究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方法,培养更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作者:张敏工作单位: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云阳中学

第二篇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三年时间短暂但是课业繁重,又有着升学的压力,课堂中基础知识的讲解、大量的应试训练就占据了很多的时间,能给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少之又少。课后,有着做不完的课后作业,无边的题海等着学生,还有大量的数理化辅导内容,学生也难以抽出足够的时间去阅读书目文章。另外,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于阅读没有足够的认识,认为阅读就是在浪费时间,对于成绩没有多大的影响,懈怠了阅读的恒心,即使是阅读也是看一些奇幻、武侠等刺激的读物,对于高品位的作品阅读量有限,达不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开展高中语文阅读

1.以学生的阅读兴趣为着手点

大文学家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不是强制”,高中语文阅读的主体在学生,只有将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出来,才能进行深层次的探究性阅读、创新性阅读。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利用文中的素材,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活他们的形象思维,满足学生好奇与求知的心理需求。例如在教授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时,可以先向同学们展示几张荷塘月色的照片,让同学们对于文中描述的美景有一个直观的感受,从视觉上体会月色下的荷塘那种宁静、优美。然后可以给同学们播放一些月色相关的轻音乐,如《月光奏鸣曲》、《卡布里的月光》等,让学生从听觉上感受月光的柔和、美丽。然后,在音乐的背景下,带着学生一起朗读课文,在视觉与听觉的双重感染下,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阅读兴趣的激发也是新课改提倡的追求目标之一,因此,我们要在教学中利用素材充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阅读成为学好高中语文的一个有效支点。

2.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真正的阅读就是让学生得以自我教育,这样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因此,在阅读的教学中要不断加强同学们的主体意识,让他们养成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习惯。在阅读学习中,要给予学生真正的阅读权利,老师要尽快从一个灌输者、教学者的身份转变,只是担任一个引导的作用,给学生更多的阅读时间与阅读空间。尤其是一个富有情节性的文章,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把握,自己去理解甚至去表演。如曹禺先生的《雷雨》,这是一个情节丰富曲折、人物形象鲜明的文章,老师可以让同学们自己去阅读理解,去发现文中那十一个“哦”所体现的周朴园的不同情感,如果有时间还可以让他们自己将文章表演出来,在角色的扮演中体会不同人物的性格,体会情节发展的跌宕起伏。

3.深化课内阅读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所以困难重重,就是因为高中的阅读教学不是单纯的阅读教学,是伴随着枯燥的文学分析和阅读训练的教学,让学生的在阅读的同时多了很多任务,自然影响学习的效果。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老师必须要转变教学的方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不同特点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学习《故都的秋》时,可以先让同学们说说自己印象中的秋天,自己见过的比较迷人的秋色,然后老师再带着他们去阅读文章,感受作者笔下故都的秋天。这样将阅读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让学生有一个更直接的感悟和更深刻的理解。

4.拓展课外阅读

课本上的文章毕竟是有限的,要想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必须要加强课后阅读。课后阅读是在开放的空间一种自觉的行为,是为兴趣而读为生命而读。笔者认为,高中生的课业压力比较中,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有一定的难度,老师可以从语文选修读本上选取一些文章让学生阅读,选修读本是与必修读本相配套的,是对必修读本的补充,里面的文章都是一个精挑细选的文章。例如学生在学习鲁迅先生的《祝福》时,老师可以选择《中国小说欣赏》以及《外国小说》欣赏中的一些文章当同学们在课后进行阅读,感受不同的小说情节安排的不同,人物塑造的差别。总之,新课程的实施给当今的高中语文阅读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老师必须认识到阅读教学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升、人文性的塑造的重要作用,转换自身的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强化课内外阅读。

作者:冯水成工作单位:肇庆市广宁县广宁中学

第三篇

一、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问题分析

实践中可以看到,虽然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实践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基于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知识传授,轻情感教育

在传统中国文化理念以及教育教学体制下,语文这门学科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历史、哲学以及人文和政治等领域,所以其蕴含的情感非常丰富,而且内容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从内容上来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用到的教材,通常会收录很多典型的、代表性的资料和文章,不仅可以令学生全面品位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也可以感受其中丰富的人文情感。然而从实践来看,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却严重忽略了这一点,轻文章情感体验、重文章结构梳理,剔除文章饱满的情韵,桎梏词义、段落的释义。在这种情况下,难以有效地实现感情上的交流与沟通,也无法实现学习中的共鸣,最终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率。

2.高中语文教学缺乏生活情趣

从本质上来讲,语文这门学科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它将生活中的点滴进行了深化和升华,因此语文与生活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联性。但从实践来看并非如此,当前国内语文教学过程中,高中生的日常生活通常都集中在学校,很少与社会相接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仍然是这个时代判断学生的重要标准。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导致其语言缺乏生活气息,没有灵气,似乎总是飘忽在现实生活之外,给人一种非常不真实的感觉。

3.严重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对于广大高中生而言,不同的学生其理解能力、学习能力以及接受能力,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比如,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通常在课堂上的反应比较快,而且思维也比较活跃,因此很多老师习惯性地将这些学生的反应作为全班学生的情况来对待,这种以偏概全的做法是缺乏科学合理性的,很容易导致部分学生因跟不上节奏而对学习产生厌倦感。比如,在《鸿门宴》一文教学过程中,对“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进行翻译时,有些学生能够很快并正确回答出问题,此时老师会一笔带过,但很多学生却没有明白其中的意思,进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二、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基于以上对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认为应当立足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思想重视,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学习积极性

在当前新课改背景条件下,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方式方法的教学,而不是简单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还要寓情于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探寻语文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应从根本上摒弃传统的教学思想理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性。比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该文的思想感情时,不能着急告诉学生苏轼想要抒发的情感,而应当先让学生去认识为什么没涉及三国中的其他英雄,单写周瑜;从其家庭背景、年龄和生平事迹等方面加以比照,得出周瑜怀才不遇的情感,可在故事中充分体会学习的满足感。

2.选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和设备,以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使课堂教学图文并茂,将原本抽象、空寂的知识内容形象地表达出来,可以正确地使用文字、图像等媒介将文字所包含的信息完好地展现出去,这样对激发学生学习、激发创新意识大有好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采用创作型培养法,布置学生写周记、写学习反思等写作训练,也可以开展例如小说创作、诗歌比赛等活动,都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基于高中生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教师应当为他们创造出足够展示他们个性的舞台,并通过语文载体,提高创新能力。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校时事、社会新闻等,使他们参与到创设活动,这样不仅使活动本身实现了创新,也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大有益处。

3.灌情铸魂,注味深质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情感是认知启发、发展以及维持的源动力所在,如果没有情感,那么就无所谓智慧,语文也就变得苦涩和乏味。正所谓情感如同沃土,知识就是种子,只有在沃土上的种子才能发芽、生长;高中语文也不是“无情之物”,只要高中语文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感情,引导学生体验语文教学内容、文章中的情感,才能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而这正是灌情铸魂的主要表现形式。陶行知曾言,生活就是教育,社会就是学校,任何脱离生活的教育之路都是走不通的。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教师应当将生活与课题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以引起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热情。比如,在《荷塘月色》教学过程中,可通过网络技术手段,收集相关图片和信息,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从这些资料中感受荷塘月色之美,将无形的美化为为真情实感,让学生感同身受,这便是注味深质的要求和体现。总而言之,虽然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水平有效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实践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因此应当加强思想重视和教学模式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作者:曹春义工作单位:甘肃省灵台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