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形象表现及语言艺术探析

时间:2022-10-20 04:09:51

人物形象表现及语言艺术探析

摘要:林海音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在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十分擅长将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以一幅生动的画卷形式展现在读者的眼前,并且在其诸多的文学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女性所独有的温情和细腻的一面,使得作品中充满了回味和余韵。在该次研究中,以林海音本人经历和《城南旧事》创作背景作为切入点,深刻分析了其中的语言艺术以及人物形象的表现。

关键词:林海音;《城南旧事》;人物形象表现;语言艺术

《城南旧事》作为林海音文学生涯中最为经典且具备代表性的作品,无论是小说本身,还是以小说为基础改编而成的电影作品,都带有十分显著的艺术感染力。存在于小说世界中的每一位人物都做到了各自形象的生动鲜明展示,对读者产生了十分强烈的吸引力。语言艺术和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展示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该文就针对这两方面展开相应的研究。

1林海音和《城南旧事》创作

林海音的本名叫作林含英,小名叫作英子,这名字与小说中主人翁的名字完全一致,这是一种最为真实的作者情感表达,但从小说的定义层面来看,两个英子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小说中的主人翁英子眼睛中存在的清澈是永远不会消失的,即便是在其生病的时候,这股清澈也依旧存在。并且在其眼睛中似乎透露着一种永远也无法让她真正满足的好奇,无论在观察什么东西的时候,都会以一种好奇而善良的眼神进行相应的审视,并且对主人翁英子来说,任何一个人都是好人[1]。由此不难看出,在主人翁英子的心里存在着一个属于自己的善良美好的小世界,也正是因为这一个善良而美好的小世界的存在,使得主人翁和一个陌生的小偷相互之间成为朋友,英子自身澄澈的目光和小偷脸上所带有的和蔼笑容掩映在草丛里,共同组成了一幅带有淡淡神秘色彩的画卷。而主人翁也时常会因为自己分不清好人和坏人而感到苦恼,而且正是因为在分辨好人和坏人上存在的糊涂,才使得主人翁看到了另一个世界。虽然说小说中的主人翁原型确实是林海音本人,但是艺术是来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林海音在创作《城南旧事》的过程中,并非是对自己真实的生活进行了搬运,而是进行了艺术化的创作。《城南旧事》创作于1960年,当时的林海音大约42岁。林海音3岁从日本返回台湾,5岁跟随父母到达北京,并且在北京生活了20多年的时间,直到30岁的时候,才再次跟随丈夫返回台湾.因此对于林海音的成长来说,北京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其他地方,同时林海音人生中各种重要的成长阶段,基本都是在北京所经历的。由此不难看出《城南旧事》可以说是林海音在40多岁重新回想自己少女时代而创作的一部作品,但又不单纯是对于自己少女时代的回忆,其中还融入了一个已经步入中年的女性经历诸多生活琐事之后所产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2《城南旧事》中的人物形象表现

2.1以儿童视角进行表现。《城南旧事》这部作品中,主人翁英子作为整部作品事件叙述者和参与者,自身是一个6岁左右的小姑娘。作者借助儿童的视角,很好地向读者对民国时期北京南城的风土人情做出了全面的展示,主人翁英子自小聪明机敏并且热爱读书,自小的愿望就是可以订购一整年的《儿童世界》[2]。作者在实际的创作中,从主人翁上小学前的时间写起,直到其小学毕业为止,以一个完整的儿童视角目睹并复述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和普通生活中的平凡人物。主人翁英子本身生长于一个知识家庭,其性格天生开朗并且自信。并且在小说的描写中,对于英子的童真童趣做出了形象生动的刻画,比如,他在观察骆驼吃草的时候,自己的牙齿也会不自觉地动起来,这种描写在展现主人翁自身童趣的同时,也会让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英子在日常的生活中还十分善于学习和观察,他将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煤块称为乌金墨玉,这样一个充满美感的名字是其平时从墙上的黑字中读来的。这种细致的描写,使得英子纯真活泼的人物形象得以全面地展示在读者眼前。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英子虽然自身年龄较小,但是个性较强,并且对于世界都拥有自己的主观意向和思考,在观察身边的人物和事物的时候,都会用心进行感悟和判断。在英子的行事过程中,一个最为重要的出发点是爱。也正是因为英子自身具有这样聪明活泼的性格,才使得她为秀贞找到了亲生的女儿,也为兰姨娘找到自身合适的归宿奠定了性格基础。英子本身不但善于察言观色,其内心也充满着对于其他人的关爱和责任。书中的“厚嘴唇”是为了供弟弟上学迫不得已而去做贼,在这种情况下英子无法分辨出“厚嘴唇”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但是这里对于好人坏人的分不清也恰恰展示了英子自身对爱的包容和理解[3]。但英子终归是一个孩子,她无法对于这些问题给出很明确的答案,所以在英子幼小的心灵中产生一种写出一本可以分清天和海、疯子和贼的书籍。由此也不难看出发生在“厚嘴唇”身上的变故,给英子自身幼小的思想带来了巨大的变动。小说也正是通过英子自身的感受及其变化,来吸引和牵动着读者的心。2.2以女性视角进行表现。在林海音的创作生涯中,始终对女性的命运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并且在创作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也通常会使用女性视角对世界进行感知,并且在表现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成年女性视角也在其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林海音作为一位在五四精神洗涤下成长起来的女性,对于女性的命运保持了高度的关注,同时也展示了对旧中国妇女悲惨命运的极大同情。《城南旧事》中秀贞这一人物形象可称得上是女性悲剧命运的代表人物。秀贞与住在自己院中的大学生思康相恋,但思康在回家之后就仿佛人间蒸发,但秀贞始终等待着思康的回归。更为悲剧的一点是,秀贞在生下思康的孩子后,这个孩子就被秀贞父母彻底抛弃,自此秀贞才成为了大家口中的“疯子”。虽然最终秀贞得以和自己的孩子团聚,但最后娘儿俩仍旧是遭遇事故去世。但是,秀贞的这些行为在小说中的英子妈和家里的帮佣宋妈看来,仅仅是一个谈话的资本,也并未对秀贞的遭遇产生任何的怜悯和同情之心。或者可以这样说,在她们的认知里,女性的存在是卑微甚至于毫无意义的。这也很好地从另一个侧面展示了封建社会对于女性的迫害。这种从女性视角出发进行的人物形象展示,不但使得小说中时代背景下的人物形象变得更为饱满,并且对于书中女性人物的悲剧命运也做出了全面的展示。

3《城南旧事》的语言艺术分析

3.1人物语言特色十分鲜明。《城南旧事》这部作品中所用的语言自然且亲切,同时带有十分优美的意境。在作品中出现惠安馆,在宋妈、英子妈以及英子爸的口中分别被称为惠难馆、灰娃馆、飞安馆,分别体现出了宋妈对于苦难的深刻体会,英子妈对于娃娃的熟悉及英子爸暗示学生远去3种不同的内心感受,这些带有情趣的语言描写,也对秀贞“发疯”的实际原因做出了暗示[4]。英子在和秀贞交流的过程中,对于自己出生的日子的描述,英子说出的是青草长起来、绿叶发出来,出生在不冷不热的春天,这些充满童趣的优美语言描述,很好地展示了英子的自豪及自信,同时这也是英子美丽生命和童年的全面展示。作为主人翁英子最为喜欢的一本书,《我们看海去》在英子反复的朗诵阅读中,为英子带来了睡在云上的感受,大海本身就是一种十分容易给人带来深邃想象的存在,而英子自身心灵童年就如同浩瀚无边的大海一般无忧无虑。同时,英子在面对颜色一致的大海和天空时,产生了分不清大海和天空的问题,并且对于太阳是从蓝色的大海还是蓝色天空中升起地产生了疑问。这种问题的出现也是童年独有好奇的反应,更加是一种心灵层面诞生的发现。而在小说中讲述收破烂的人的故事的过程中,我们看海去这几个字反复出现,就如同收破烂人的被捕,只是一抹暂时存在于生命中的黯淡,而从蓝色大海上缓缓升起的那一轮金日就是美好未来的反映。3.2京味语言的广泛使用。对于林海音来说,北京的生活经历带来的影响远远要超过其他地方,在林海音20多年的北京生活中,当地独有的人文习俗等逐渐融入林海音的精神世界中,导致《城南旧事》这部作品中浓厚的京味也成为其中一大特色。作品中所用的地道且带有生活气息的北京口语词和儿化词,对人物形象、性格和生活场景做出了全面的展示,使得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如同真正置身于当时的北京城一样,其中所使用的包括碎催、胳肢窝、蝎虎子、吊死鬼等在内地道北京口语词,这些口语词都是来源于民间底层人员的日常生活中,十分质朴有趣,使得书中的人物形象因为生活气息的浸润变得越发生动形象,向读者全面展示了地道浓郁的北京风情。除此之外,作为北京话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语言文化,儿化词也得以在《城南旧事》中广泛应用,如半空儿、洋画儿、模样儿等,可谓是在书中随处可见,这些儿化词的使用,使得文章语言变得更加通俗易懂,在强化语言表现力的同时,将人物性格做出了更进一步的凸显,真正将读者带回了20世纪的北京城[5]。3.3语言十分雅致流畅。纵观林海音自身的文学作品,其中最为重要的审美价值就是可以将自身的情感思想融入作品的人物中,作品中人物自身的喜怒哀乐可以和作者本身的情感做出完美的交融,情调和意境的融合使得整个作品呈现出一部温情脉脉的艺术氛围,并且作品中的很多语言都变得十分雅致流畅。使得作品中的情感超越了一般首先而成为小说作品中的主要叙事线索,并且也成为整个小说艺术的真正核心。除此之外,在抒情一般的女性叙述语言中,还存在着一些来自儿童的天真无邪的声音,在作品中作者将故事情节做出了刻意的淡化,很好地打造了叙事语言的特性,使得故事中原本的激烈情节因为抒情语言的加入而变得逐渐淡化。《城南旧事》开篇的文字描述,就为人们带来一种充满童真的意境。作者以自身童年的生活回忆作为基础展开相应的叙述,将一个儿童在起床过程中听觉和视觉的感受做出了全面的描述,很好地刻画了一个天真无邪的儿童形象。同时这一段文字描写也是作者记忆中在北平生活的情景,即便历经几十年的沧海桑田,依旧在作者的心头萦绕。《城南旧事》分别对5个离别的故事进行了相应的描述,但是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并不会被十分浓厚的悲情氛围所笼罩,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作者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使用了雅致流畅的叙述语言,很好地将故事中存在的悲凉感觉进行了消融[6]。作者以自己文字来抒发自身的情感,通过文学创作将存在于自己回忆中遥远的北平城南童年生活记忆进行复述以及凝固,并在字里行间透露出了一股淡淡的哀愁。3.4语言中带有暗示主旨的意象。在林海音的文学作品中,其语言中存在着诸多带有暗示主旨的意向,并且最具备代表性的两种就是花和大海。但是作者笔下描写的花并非发挥的是托物言志的作用,而是将不同类型的花和人生经历做出全面的结合,以便为读者更好地展现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城南旧事》中有一个故事是《爸爸的花儿落了》,作者通过借助夹竹桃花,很好地表现了离别的主题。自家院子里夹竹桃花的散落,也就向读者隐喻地宣布了作者自身温暖而无忧无虑的童年世界即将逐渐消失。院子里夹竹桃花的花开花落也象征着主人翁父亲的生命旺盛阶段以及结束,并且在开头的叙述中将花这个暗语主旨的意向引入其中。书中描写到带着夹竹桃花就如同爸爸看见你上台一样。在这个故事中,小英子参加小学典礼的进程和父亲去世带走了主人公无忧无虑的童年,是两条主要的叙事线索,在夹竹桃花真正落下的时候,也就真正意味着主人翁曾经赖以生存的美好童年世界离自己远去,通过这种父亲钟爱的夹竹桃花的散落隐喻父亲的离世,这种叙事方式很好的淡化了故事中浓厚的悲伤色彩,即便是文章结尾的描述存在着一定的感伤之情,但却并没有展现出绝望的感觉。这不但是很好地将作者自身对于童年生活的美好眷恋,也暗示了作者进入了成年阶段的生活。

4结语

《城南旧事》作为林海音文学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之一,无论是小说作品还是改编而成的电影,都对人们产生了十分强烈的感染力,而且在小说的人物形象展示中,作者通过儿童和女性视角做出了分别的展示,作者在这个过程,也很好地怀念了自己曾经美好的童年生活,并且也对当时社会背景下对于女性的压迫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而其中人物语言的个性鲜明、京味语言的广泛使用,雅致流畅的语言描述和暗示主旨意象的使用,也正是这部作品语言艺术的关键所在,同时这也是对读者产生吸引和感染力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吴玉珍.淡淡的乡愁———思乡、离别等主题在电影《城南旧事》中的呈现[J].戏剧之家,2020(19):122,124.

[2]赵彦芳.散布于北平角落的《城南旧事》———“重读红色经典”之五[J].博览群书,2020(6):23-28.

[3]黄依婷,曹子馨.重读吴贻弓的诗意美学———以《城南旧事》为例[J].戏剧之家,2020(11):89.

[4]侯雅倩.从小说到电影———漫谈《城南旧事》散文化叙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20,36(4):45-47.

[5]李慧颖.《城南旧事》小说与电影叙事艺术比较[J].学语文,2020(1):64-65.

[6]尚东玲.《城南旧事》中宋妈悲剧形象及其成因分析[J].现代交际,2019(22):124-125.

[7]潘樱子.泪痕红浥鲛绡透,世情薄———《城南旧事》女性悲剧命运中蕴含的女性意识[J].传播力研究,2019,3(29):10-11.

作者:保尔江•欧拉孜 单位:乌鲁木齐职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