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民歌艺术风格与演唱特点

时间:2022-09-10 11:21:50

东北民歌艺术风格与演唱特点

摘要:东北民歌是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东北地区艺术文化的重要展现形式,是极富代表性的民族音乐,它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丰富了东北文化的大环境的同时,也使中国的民族音乐更加绚烂多彩。本文以东北民歌《回娘家》为例,分析与阐述关于东北民歌的艺术风格与演唱特点,从而对东北民歌进行直观的探究。

关键词:东北民歌;艺术风格;演唱特点;《回娘家》

东北民歌,其不仅展现了地域性这一特点,同时也与当地的人文生活相融合,在东北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中衍生出的东北民歌别具一格。东北民歌作为东北文化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了东北的传统文化,更是与人文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展现了东北人民直率爽朗的性格,同时也反映了东北的社会生活与风土人情,这也是东北民歌深受大众喜爱并得到广为流传的重要原因之一,它对于东北人而言不只是一种艺术形式,更可以说是一种文化习惯,也是一种无可替代的精神生活的必需品。

1东北民歌的发展进程

1.1东北民歌的文化背景。东北地区是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这3个省的统称,同属东北平原,山环水绕,土地肥沃,是我国重工业发展的重要基地,也是我国的重要粮仓供给之地,在社会生活、风俗习惯、语言特点上大致相同。对于东北人而言,将不得不提到一词——“闯关东”,因为有很大一部分东北人是从河北、山东等地区闯关东过来之后留在东北的,在曹宝明《闯关东与东北性格的形成》的一文中对于“闯关东”是这样定义的:“道光咸丰年间,由于战争紧迫,加之中原地区天灾不断,迫使一些破产农人不顾清政府的条文规律,纷纷出关过边北上东进地闯入东北,而清政府此时也无心或疏于对边关的把守和管理,于是从那时开始数以千万计的中原人来到东北谋生,历史上被称为‘闯关东’”。[1]1.2当今东北地区主要的民歌类别。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这片黑土地上孕育出的不只有东北人民的热情、直率、重情、助人的性格特征,同时在这片热土上经过时间的洗礼与文化的沉淀,演变出了独具东北地域文化色彩的民间歌曲。在庞大的东北民歌体系之下,又包含了汉族民歌、回族民歌、满族民歌、蒙古族民歌、朝鲜族民歌、锡伯族民歌、赫哲族民歌在内的多民族民歌,其中以汉族民歌居多,在这其中又包括号子、小调、情歌、诙谐歌曲、儿童歌曲、叫卖调等一系列类别。从东北地区实际的生产生活看,又衍生出大量的劳动号子,如码头工人号子、渔民号子等等。其次,小调这一种类别是东北民歌当中数目最为庞大的,也是流传以及传唱度最为广泛的一种曲目类型,一直到现在在东北地区的各地方剧院剧场,甚至是在街头小巷之中,依然可以听到东北小调蔓延在东北的各个角落,每逢节假日时分,那些有演出的剧场剧院甚至一度出现一票难求的场面。除此之外,无论是上至七八十岁的老者,还是下到七八岁的孩童都可以或多或少哼上几句东北小调,由此可见,东北民歌在每一个东北人的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而东北的民歌也是在众多各民族地区被继承与弘扬得比较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东北民歌的艺术特征与曲式结构——以《回娘家》为例

东北地区的各民族民歌,其艺术风格均有着自己的民族色彩,但就其他地域文化风格而言,它有着东北地区自带的那种粗犷、奔放、热辣、豪爽的艺术特征。这也与东北的社会环境,以及东北人的直率幽默性格特点十分吻合。小调也是东北民歌曲种中流传最为广泛的一类,其他耳熟能详、传唱度比较高的,还有如《放风筝》《小看戏》《月牙五更》等作品。如本文作为示例提到的东北民歌《回娘家》,就是一首非常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东北小调民歌,这首作品属于东北民歌中趣味性十足的一首,其歌词生动写实、诙谐幽默,它描写了一段在过完春节之后,姑娘姑爷一起回娘家的生动画面,其歌词描绘了一幅让人忍俊不禁的场景。这首作品反映了东北人民丰富的生活情趣与日常生活,是一首属于辽宁营口盖县的东北小调。东北民歌的特点固然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联,然而任何地区的民歌都与该地区的少数民族的风格存在一定的相互借鉴和相互交融,东北民歌亦是如此,它与周边的蒙古族、满族等北方少数民族相互吸取,从而形成了其特有的民歌风格。东北小调《回娘家》共有5段歌词,其曲式形式属于分节歌形式,2/4拍,节奏较为欢快明朗,调式调性属于D徵六声加变宫调式,[2]六声、七声调式是东北民歌中非常常见的一种调式,反而用五声调式的较少,其目的性在于运用六声、七声可以加强旋律的力度,结构更加饱满。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2.1通过旋律展现其艺术风格。这首作品充分展现了东北民歌小调的特点,其旋律轻松活泼,曲调朗朗上口,展现了劳动人民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容质朴亲切,曲调优美,充分地体现了浓郁的东北地区的生活气息与艺术感染力。第一,就旋律而言,《回娘家》在跳进上,旋律上出现了六度、七度的大跳(见谱例1)。而这种大跳在东北民歌中是非常常见的,这种创作手法可以让歌曲旋律线条更加跌宕起伏、热烈奔放,与东北人民的爽朗、豪放、不拘小节的性格吻合。第二,方言特征也是较为重点的一方面,旋律中出现了多次的#do,这也是东北民歌常见的一种形式(见谱例2)。这里出现的临时变化音并非为转调,而是一种游离性的变化音,属于色彩性装饰音的范畴,纯粹为了演唱风格的色彩音,然而出现这种音乐形式,与当地说话的方言有着很大的联系,因为辽宁省的方言属于东北三省中方言变化最大、语调最为复杂的一个省份,可分为辽东、辽西、辽南、辽北地区,说话声调不尽相同,所以对民歌风格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从而丰富了旋律的色彩性。第三,装饰音的大量运用,旋律中也出现了多处滑音,使整首作品更加活泼俏皮、生动有趣,在演唱的时候也会有特定的唱法,也是属于东北民歌中色彩性的装饰音的一种。2.2通过节奏展现其艺术织体。也是采用了东北民歌多用的大切分的节奏型(见谱例3),除此之外,八分附点音符、四分附点音符、八分休止符加八分音符的节奏形式也是比较常见的节奏型,在这首作品中更被体现得淋漓尽致。配合东北方言,使节奏更富有跳跃性与趣味性,也更加符合东北民歌活泼俏皮的艺术风格。2.3通过歌词表达其艺术内涵。歌词的内容随性活泼,通俗易懂,诙谐幽默,为多段体分节歌的形式,歌词通常为三段体或五段体的较多。同时,歌词中运用东北方言的词句较多,因为本身东北的儿化音也较重,例如“串门儿”“大八件儿”“风丝儿”“杨树林儿”等等,在反映东北人民生活欢愉场景的同时,也更加充分地体现了东北民歌幽默风趣的特点。

3东北民歌的演唱特点——以《回娘家》为例

在旋律上,除了多次出现大跳创作手法之外,东北民歌中还运用了许多润腔,如花舌音、波音与滑音等,并用运用了丰富的衬词与衬句来营造戏剧化的氛围。如果说旋律、音级、调式、曲式等要素构成了东北民歌的架构,那么润腔就是东北民歌的灵魂。因为润腔的作用并非仅仅是对旋律而言的,它还渲染了情绪,更加表现了东北民歌的表现力和张力,可以更深刻地表现出东北民歌独树一帜的音乐特征。很多装饰音上会加入附点式唱法,即使谱面呈现的是没有附点,实际演唱时也要加入附点式唱法。除此之外,如上文提及的东北方言中的儿化音很多常常一带而过,但其音调通常是向上的,《回娘家》中的虚词“儿”字使用上滑音。这亦是润腔修整音调的功用。滑音作为润腔的一种手段,一方面帮助旋律唱腔表达了语调,对语调、儿化音等方面都有很好的表现;另一方面也形成了特定的风格韵味,后鼻音的表现既有浓郁的东北味,又能表现出《回娘家》的意境和情绪。正因为如此,在用民族声乐的方法演唱东北民歌时,虽不可能十分强调鼻腔共鸣,但在这些需要用滑音作特别装饰的时候,亦能表现出东北方言的特色以及东北民歌的情景气氛。所以在演唱东北汉族民歌时,除了要准确把握作品的整体风格之外,[3]演唱时的表情和动作对更好地演绎润腔也起到推动效果,如东北汉族民歌中的有些润腔表现出活泼、俏皮的音乐形象,在演唱中若能将歌曲人物的眼神、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配合东北语言和润腔来演绎,则能更好地诠释出东北民歌特有的地域风情。

4结语

东北民歌形象地展现出了东北地区人民的豪放、豁达和热情的性格特点,同时也是东北地区加强传承与发展的民族艺术形式之一。东北民歌不仅显现了一个民族和地区稳定的内在传统文化特质,同时对于东北民歌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准确把握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更要以此为根基,不断创造它更加独特的文化内涵,并将其传承与发扬。

参考文献:

[1]曹宝明.闯关东与东北性格的形成[N].协商新报,2007-12-25(00F).

[2]王凤贤.中国民间歌曲集成(辽宁篇)[M].中国ISBN中心出版社,1995.

[3]单丹丹.对东北汉族民歌润腔的思考[D].上海音乐学院,2012.

[4]刘艳玲.东北民歌演唱中润腔技巧的文化语言学解读[J].音乐大观,2012(01).

[5]宁彤.东北民歌的演唱技巧与风格[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8.

[6]赵德山.东北民歌与东北民俗文化研究[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2(4).

作者:宿辉 单位:上海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