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创作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时间:2022-04-09 10:50:28

舞蹈创作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一、舞蹈创作中典型形象的塑造

在艺术创作中塑造典型形象必须比一般艺术形象具有更高的概括性,这就意味着典型形象不是孤立的,只有在真实典型的社会环境中塑造典型形象才能使整个作品具有典型性,典型环境是艺术作品塑造典型形象的基础和前提。在舞蹈创作中,肢体语言在叙事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从这点考虑,利用一些外在的音乐和舞美手段营造更具典型特色的舞台环境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可以使作品中的典型形象既具有概括性又具有新颖性,把作品整体的典型性体现得淋漓尽致。我国舞蹈艺术史上曾经产生了大量杰出的典型形象,如舞剧《红色娘子军》中的吴琼花和洪常青、舞剧《一把酸枣》中的酸枣和小伙计等。这些都是我国舞蹈作品中深入人心的艺术形象,都是受到封建社会压迫并坚持斗争的典型人物形象。这些舞剧中,在塑造具有独特个性的人物形象的同时,都围绕着人物形象选择了恰当的典型环境,在那种封建社会残酷压榨、劳苦百姓深受迫害的典型环境下,更突出了艺术形象典型化的斗争精神和解放精神,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成为经典的舞蹈艺术形象。典型形象不仅是艺术作品成功的标志,同时也渗入了人类的精神生活,形成了“经典”的艺术作品,典型形象的塑造要与典型环境的营造融为一体,才能突出作品整体特色的典型性。

二、舞蹈创作中典型细节的刻画

典型细节是塑造典型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指那些对于深化主题、刻画人物、发展情节、显示环境等最具有表现力的一切富有特色的细节。舞蹈典型细节是对生活中的细节进行提炼之后所创造的能够揭示事物本质意义和思想内涵的典型化的细节,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更好地体现了作品的艺术意蕴,一个舞蹈作品艺术意蕴的典型化也就更能突出作品整体气质的典型性了。在舞蹈中,无论是舞蹈语汇、舞蹈构图的典型细节还是舞蹈音乐、舞蹈服装,以及舞美灯光的典型细节都决定着一个舞蹈作品的成功与否。舞蹈《孔乙己》从舞蹈语汇上来讲,充分体现出了典型细节的刻画,很多舞蹈动作都从生活中提炼而来,富有极强的典型性,很多典型的滑稽动作都深刻地体现了主人公的畏缩、害怕、绝望无助的心境。在舞蹈的第一段中,有一个典型细节:舞蹈演员身体面向后,全身半蹲着呈蜷缩状态,并不时地用左脚搓着右小腿。创作者对这个典型细节的捕捉,成功点明了主人公的社会地位,使观众一目了然了解了作品的人物背景。如果没有这种典型细节的出现,也就很难刻画出鲜明的艺术形象。《孔乙己》中服装和化妆上的设计,也都是捕捉了现实生活中的典型形象进行了有效的加工和提炼,都是典型细节在作品中的体现。舞蹈典型细节是编导综合运用多种艺术手段把自己心灵活动的成果外化为可以直观的、感性具体的艺术呈现,是创作主体经过心灵外化的物质存在,是对生活中的细节进行提炼之后所创造的能够揭示事物本质意义和思想内涵的典型化的细节。也就是这些典型细节的恰当运用,才能体现出舞蹈作品的整体意蕴,在典型细节的贯穿下,使作品的意蕴得到提升,出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艺术效果,从而突出地体现了作品整体气质的典型化,更贴切地与欣赏者进行交流与互动。

三、舞蹈创作中典型性与真实性的完美结合

真实是艺术的生命。在艺术创作中不能反映真实生活本质的作品是不会在观众心中得到认同的。我们塑造艺术形象一定要在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基础上展开,对客观生活加以艺术概括,在大量的生活素材中发掘典型的艺术原型,再经过艺术加工和虚构,创作出具有较高典型性的艺术形象来。在舞蹈的创作过程中,塑造一个艺术形象要坚持真实性与典型性的完美结合。舞蹈创作的构思过程其实就是艺术形象典型化的过程,舞蹈是通过人体程式化的、具有韵律感和雕塑感的动作来表达创作主体的思想情感,对现实生活中的人体动作进行照相式的模拟或拼凑并不是我们所强调的真实性,我们强调的是在尊重社会生活本质的基础上追求艺术的真实性,使艺术作品在具有鲜明个性的同时又具有普遍性,成为观众心中所“熟悉的陌生人”。这就需要典型化的艺术创作过程,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塑造出具有典型意义的艺术形象。舞蹈《祥林嫂》就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进行加工、提炼和虚构的,使观众感到舞蹈形象贴近生活真实的自然美,又在真实的基础上塑造了一个典型的人物形象,这个形象身上集中了封建社会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不幸遭遇和性格特征,具有典型的普遍意义,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从而唤醒了观众的欣赏热情。因此,在舞蹈创作中,典型性和真实性的完美结合是提高作品艺术性和审美性的关键。

总而言之,任何艺术创作中无论是典型细节的刻画、典型形象的塑造还是典型环境的创造,都是为了能让作品更具有典型性,能受到观众的认可和喜爱。所以,致力于舞蹈作品的创作,我们就更不能忽视典型化手段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正确认识典型性的重要意义,把舞蹈艺术的优势与典型化的创作意识相结合,创作出更多符合时代审美和大众需求的舞蹈作品,更好地为社会大众服务。

本文作者:陈晨工作单位:北京市通州区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