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课程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4 08:04:01

舞蹈课程总结

舞蹈课程总结范文篇1

不言而喻,课程设计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目的,遵循理论基础的辩证互补、为学生发展服务、系统性以及多元主体合作等课程设计原则,将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根本任务,合理构建课程结构。“音乐与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音乐舞蹈片段鉴赏,舞蹈动作训练,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与舞蹈的关系、掌握舞蹈动作的起源发展、了解中外舞蹈的文化知识也同样重要。要在课程设计中融入这些因素,并鼓励学生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开展实践创新活动。(一)明确课程设计目标。2017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首次提出了“着力发展核心素养”新要求,这为规范“音乐与舞蹈”课程结构设计,明确课程目标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首先,明确学生是课程目标设计的主体。“音乐与舞蹈”的课程目标必须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设计合理、操作性强以及能实现的课程目标。制定课程目标时,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摸底大部分学生的基础及学习能力,切不可把课程目标标准制定过高。在此基础上,可以拓展课程目标设计,分类设立课程目标,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在完成基础课程目标时,申请完成高一级课程目标,实现因材施教。其次,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融入课程目标设计。要从培养学生的审美认知入手,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体验、感悟与理解、把握,形成个人审美观念;要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入手,引导学生开展“音乐与舞蹈”专业技能训练,掌握舞蹈韵律实践能力;要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入手,引导学生通过课堂领悟,激发兴趣,拓宽思路,勇于创新。(二)合理设计课程内容。首先,要注重音乐与舞蹈的关系。众所周知,音乐在舞蹈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舞蹈的灵魂,无论是在作品的鉴赏中,还是舞蹈基本功的训练中,都应该强调音乐与舞蹈的关系,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理解。《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要求,根据舞蹈的节奏和情绪选配适合的音乐,根据指定或自选的音乐即兴舞蹈等等,都说明了舞蹈教学一定要以感受和理解音乐为前提。在课程内容设计中,必须注重音乐与舞蹈的关系,并将其贯穿教学全过程。其次,要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强调要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音乐与舞蹈”课程内容设计中,应充分注意到学生、教师、课堂氛围等多种因素,建构一个突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模式。要关注学生的性格特点与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要保持学生高涨的探究欲和求知欲,以便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要引导学生增长见识,勇于探索,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其三,要注重教学过程与方法的设计。注重教学的过程与方法就是强调要突破以教师讲、学生听这样的传统教学模式,形成学生与老师课堂互动合作的过程。教师是课程的引导者,要通过科学、合理以及贴近实际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掌握“音乐与舞蹈”理论基础,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到“音乐与舞蹈”课程的魅力。教师是课程教学的组织者,要注重优化教学方法,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参与到“音乐与舞蹈”课堂互动中,由注重教学传授向注重学生发展转变。其四,要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在“音乐与舞蹈”课程内容设计中,要注重音乐的感知、音乐的体验及综合艺术素养能力的培养。舞蹈通过音乐节拍、韵律、动作等表达人们的情感,与文学、美术等各诸多学科紧密相连,传授学生相关的理论知识,对学生理解和探索“音乐与舞蹈”课程起到重要作用。“音乐与舞蹈”课程又不同于其他课程,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加强技能训练。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帮助学生用身体感受舞蹈、探索舞蹈,通过艺术实践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美的探知,最终做到理解、发展和创新。(三)注重课程总结反思。要想教学出成效、达实效,就必须将学生对“音乐与舞蹈”课程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及时的进行课程的总结反思。教学重点难点有没有抓好,教学内容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活动是否需要改进等等。经常进行类似的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思维,以思促学,以思促教,在反思中不断成长,在反思中提升教学能力。

二、关于如何制定“音乐与舞蹈”课程评价标准

(一)注重学生思维过程评价。理性思维反映出一个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和表现过程,培养学生在“音乐与舞蹈”课程中的灵活思维,注重学生思维过程的评价,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核心素养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中,学生的言行举止都反映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要从中分析学生的思维方式与过程,辩证的评价学生。对思维过程中发散、创新、举一反三等思路给予鼓励,对暴露出的不合理、偏执、狭隘等问题要加以引导。这种评价模式既可以在维护学生自尊的情况下指出学生问题所在,及时纠正错误,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与舞蹈”课程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二)注重课堂实践过程评价。课堂实践是音乐与舞蹈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课堂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体会音乐与舞蹈的联系,掌握舞蹈表演技巧,进行音乐与舞蹈技术展示,将理论转换为实践,增强对课程的理解与领悟,提高音乐与舞蹈素养水平,增强音乐与舞蹈的发展潜力。所以强调学生的课堂实践,形成学生的实践评价,是“音乐与舞蹈”课程评价体系中的一项重要指标。(三)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学生作为“音乐与舞蹈”课堂的主体,应该让课堂成为自己的主场,意识到自己是主角,而非“观众”。在这种课堂模式下,学生要带着目标进行学习,在学习结束时对照目标进行自我评价。这种评价方法有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理清学习思路,掌握学习重点,达到在自我评价中反思,在反思过程中成长的目的。学生互评的过程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过程,也是相互学习的过程。在互评过程中发现其他学生的优势,取长补短,提升自我。(四)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是“音乐与舞蹈”课程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在过程评价中,既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评价,又要结合各教学模块的实践内容进行评价,还可以将课堂的互动、以及对音乐与舞蹈课程的创新等纳入过程评价。在过程评价的同时,将学期结束时的结果评价作为补充,形成一个全面的、综合性的评价。

三、结语

舞蹈课程总结范文篇2

【关键词】改革措施;幼儿教育;舞蹈

一、课时计划以及教学的原则内容

(一)教育指向具体。幼儿教育中的舞蹈因素很重要,目的是在毕业生从事本行业的过程中,可以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幼儿进行启发和初步教育。因为对基础教育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系统学习,学生们普遍表现出对于学习的欲望,以及对知识进行总结后动作要领规范的掌握和认知,可以完整流畅地表演各种风格的舞蹈,并且具有组织幼儿舞蹈教学与创编幼儿舞蹈的能力。(二)舞蹈基础课课程设置内容。1.基础部分。这一部分的课程,其核心内容是芭蕾基训以及身韵的基本了解。在这些课程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以及专业舞编中所需要的技术技巧。在课上还要学习人体解剖学的相关知识,如肌肉、关节在大量运动训练上的意义,以及人的身体不同部位的训练和运动路线,为日后的工作积累良好的经验。2.民舞课。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相关民族节日、活动也较多。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民族民间舞的编排也占有很大比例。从应用的角度出发,这一部分的教学主要涵盖维吾尔族、藏族、傣族、蒙古族等舞蹈。民族民间舞教学运用的是渐进式的组合模式,各民族民间舞教学上的动作组合逐步加深,循序渐进,一开始是单一的动作,最后发展为多种动作相互重叠,横向层次越来越多,纵向长度和气息不断延伸。3.深入实地的课堂教育课。幼儿舞蹈教学实践课的教材内容选自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考级等级教材1-3级、中国舞蹈家协会考级教材1-3级、民族民间舞考级教材1级。在学习教材内容时,不仅要学生掌握教材内容,还要在课堂中对幼儿进行实践教育,在课程的教学中,我们的专业目标是,让从事教育的学生可以组织好课堂,并对容易的肢体语言进行改编和变换队形,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方法。4.幼儿舞蹈创编课。幼儿舞蹈创编课要注重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因此在舞蹈创作上要克服和避免舞蹈成人化与专业化。在选取舞蹈题材时要考虑舞蹈对象是一群年龄偏小、自控力差的幼儿,所以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独立创编幼儿舞蹈的能力,把舞蹈基础课作为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中的重要基础课程。

二、教学改革后学前教育的新形式

舞蹈是一门有关身体的艺术,和我们平时说话是不一样的,舞蹈基础课主要的教学方法采用口传身授法,这就要求将来从事教育的学生具备较好的表达能力和领悟知识的能力,换言之,交际能力和情商是很重要的,可以对动作进行具体、规范的展示,还能够清晰准确地进行讲解,这是教师对于教育事业的尊重,也是对祖国花朵无限的负责。(一)基本功课程。身体的体能以及素质是这一门课程的中心,以芭蕾基训的基本概念展开去,辅以古典舞基训与身韵知识。在教学中要格外重视学生的软开训练等。身韵方面应加强气息控制训练,授课方法主要是讲授法、示范法。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做动作,还要让学生知道动作是如何做、发力点在哪里、怎么教、幼儿应该怎么学。学习了典型的新动作以后,可以有新的组合,课堂上直接要求专业学生进行辅助的训练和展示,其余学生可以对他们所展示的内容进行讨论,点评其优点和缺点。这样一来,学生既学会了怎么做舞蹈动作,又学会了如何教动作,怎样教动作。(二)实践课课程。实践课主要是指编导、编创课程,主要抓课后作业的讲授以及回课。比如说队形、短句子,目的是让学生对于步骤和技巧有较深层次的了解,也可以在实践中发现回课中的问题。这门课的主要目的,首先是要提高专业学生创编舞蹈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完成作业。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作,创作出有新意的舞蹈作品。学生们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想象,才能创造和改编内容,让幼儿教育的课堂更加丰富。

三、结语

舞蹈课程总结范文篇3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舞蹈课程;素质教学;综合教育教学水平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的不断革新,公众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的提升。体育舞蹈课程的开展,实现了体育课程中的提升身体素质理念和舞蹈课程的娱乐身心以及培养情操的理念的有效结合,可以有效的引导中职学校的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可行性探究,实现体育舞蹈课程教学理念在中等职业院校的教学工作开展进程中的有效应用,可以实现我国中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一、体育舞蹈教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探究

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可行性探究,首先应当明确体育舞蹈教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众所周知的体育舞蹈项目为“拉丁舞”和“摩登舞”,体育舞蹈的设计主要是根据人体的结构进行“力”与“美”的结合体现,与现代各种健身操存在着异曲同工之妙。当下体育舞蹈已经被广泛的推广于社会当中,成为了全民健身、娱乐、沟通交流以及增强体魄的重要方式之一。

二、进行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可行性探究的必要性思考

明确进行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可行性探究的必要性,是有方向性的探究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可行性的基本前提。在传统的中职体育教学课堂开展过程中,体育教师只是单纯的在教学课堂上引导学生重复各项运动动作,教学课程的开展严重的缺乏趣味性,不能在中学教学课堂上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并且也不能有效的满足当下的中学生在新时期的身心发展需求。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可行性探究,通过体育舞蹈课程的开展引导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积极主动的培养自身的情操和强健自身的体魄,可以有效的实现中职院校的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进行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可行性探究的必要性不容忽视。

三、进行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可行性探究

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可行性探究,根据体育舞蹈教学的开展内容和开展特点,可以将进行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开设的优势总结如下:

1、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增强自身体魄的健康意识

身体状况的良好保证,对于学生的成长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可是当下绝大部分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严重的缺乏身体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问题例如肥胖问题等,也日益凸显。在中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进程中,开设体育舞蹈教学课程,全面提升中等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课堂的开展的趣味性,可以有效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教学课堂开展进程中,并且形成良好的健康意识。

2、可以实现学生的情操的良好的培养

体育舞蹈教学的课堂教学氛围细腻而高雅,具有强烈的艺术气息,可以有效的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艺术的表达当中。当下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所面临的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都相对较高,体育舞蹈教学课堂的开展则可以良好的帮助他们调整心态,放松心情,逐步的形成良好的性格,养成良好的情操。

3、全面的激发了学生的艺术潜能,引导学生具备创造艺术的能力

体育舞蹈教学课程的开展进程中,教师可以有方向性的逐步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去鉴赏舞蹈艺术和表达舞蹈艺术,因而能够在这一过程中逐步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同时学生通过对于体育舞蹈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和思考,根据自身的艺术表达特点进行舞蹈表达方式的改善,也可以良好的锻炼自身的艺术创造能力。

4、培养了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和交际能力

中等职业院校在体育舞蹈教学课堂上,可以在练习体育舞蹈的过程中,进行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以及基本礼仪的学习。交流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提升,无疑为中学生日后在社会上的良好发展奠定了稳定的基础和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通过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可行性探究可知,体育舞蹈教学课程在中等职业院校的全面开展,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增强自身体魄的健康意识,实现学生的情操的良好的培养,全面的激发了学生的艺术潜能,引导学生具备创造艺术的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和交际能力[1]。体育舞蹈教学课程的全面开展,有效的强健了中职院校的学生的体魄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艺术潜能,真正的实现了中职院校的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四、保障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可行性的方式

程的可行性后,开展保障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可行性的方式探究,主要可以将确保中等职业学校顺利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方式方法总结如下:

1、应用因材施教教学理念,有针对性的选取课程内容

中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在开展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本着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学生的成长所需,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选定,进而有效的保障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2、确保教学设施的完善性和安全性

中职学校在开设体育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加大对于体育舞蹈教学开设的资金投入,确保教学设施具有较为理想的安全性,进而有效的确保学生在进行体育舞蹈课程学习时的安全性。开展保障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可行性的方式探究可知,中等职业院校在开设体育舞蹈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应用因材施教教学理念,有针对性的选取课程内容,并且确保教学设施的完善性和安全性,在有方向的培养学生的艺术潜能和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同时,确保学生的安全,进而才能使得学生真正成长为社会所需的综合素质人才,不仅可以促使我国的中等职业院校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理想的发展前景,同时也可以为我国社会提供更多优秀的人才[2]。

五、结束语

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可行性探究,首先应当明确体育舞蹈教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和进行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可行性探究的必要性,进而进行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可行性探究,并且思考保障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可行性的方式。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可行性探究,将先进的体育舞蹈课程教学理念的应用与中职院校的教育工作的开展有机的结合到一起,可以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稳定的基础和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作者:何听雨 单位:洛阳科技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舞蹈课程总结范文篇4

1我国体育舞蹈教学开展的现状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教育部开始重视在高中体育课中进行体育舞蹈的教学,所以很多高中都在体育教学中设置了体育舞蹈课程,为国家培养了许多的体育舞蹈人才。为了满足当前体育舞蹈教学的需求,应该提升体育舞蹈教师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通过长期的实践经验,我国的体育舞蹈教学方法已经形成了固有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体育舞蹈的发展,增强了体育舞蹈爱好者自身素质的提高。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舞蹈教学方法存在着很大的挑战。通常表现为学生舞蹈素养良萎不齐,在表演的过程中,舞伴之间存在着默契度不够的问题,对舞蹈音乐的反应能力和舞蹈动作的表现方面表现力弱。所以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实行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依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因材施教。

2研究方法

2.1观察法

高中体育舞蹈教师应该通过对专业的体育舞蹈教师上课过程的观察和国内外著名的体育舞蹈视频的观看,结合当前高中生的现状进行教学,总结出一套适合当前的教学模式,并应用到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体育舞蹈素养。

2.2比较分析法

通过对国内外体育舞蹈教学理念进行比较,对教学观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结合当前高中生的现状,作出了相关的评价,并制订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策略。通过对体育舞蹈信息的总结,为实现体育舞蹈的个性化教学模式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2.3归纳总结法

高中体育舞蹈教师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收集和实地调查的方式,总结出了个性化舞蹈教学模式,并付诸于实际的教学当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我国的体育舞蹈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

3体育舞蹈特征及其体现

3.1体育舞蹈的竞技性

体育舞蹈是重要的比赛项目,在国际比赛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其自身舞蹈的难度大和风格的独特性,成为了观众最喜爱观看的比赛项目之一。在比赛的过程中需要选手自身具备一定的专业技巧并展现规范的舞蹈动作,通过个性化的表演来获取评委的一致好评。

3.2体育舞蹈配合默契

体育舞蹈的呈现需要男女2个人共同配合来完成,因此需要舞者2人具备高强的默契度,在进行舞蹈的过程中不仅要使舞蹈动作保持一致,而在节奏、舞蹈风格和外形上要做到匹配,以此来完美地呈现舞蹈效果。

3.3体育舞蹈的风格独特

体育舞蹈的风格是由很多舞蹈因素构成的,所以在表现上呈现出难度大的特点,既要有深厚的舞蹈功底,在表现的过程中还需要具备强大的表演力。同时,体育舞蹈具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在表演的过程中,应该体现出动静结合、刚柔并济的特点。

4体育舞蹈个性化教学方法

4.1语言传授法

语言传授法主要是要求教师在进行体育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要给同学讲述口头传授舞蹈知识的方法,语言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表达手段,也是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是教学开展的基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通过语言传授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深刻的记忆,并很好地应用到实践当中。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当中应该注重学生情绪的培养,把自己对于体育舞蹈积极热爱的情绪传染给学生,通过有趣的教学形式,增加学生对于学习体育舞蹈的兴趣。教师通过讲解一些复杂体育舞蹈的舞步,教会学生2个舞伴之间配合的技巧,通过教师的动作示范,增强学生对于舞蹈细节处理的能力,示范后要求学生进行练习,有不明确的地方随时可以向教师提问,增强学生体育舞蹈的功底。

4.2练习法

练习法是高中体育舞蹈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具体的过程就是教师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和示范性动作的展示,让学生自行进行练习的过程,意在巩固学生的舞蹈知识,并通过练习增强表演的能力。其主要的练习方法有如下3种。

4.2.1循环练习法

循环练习法指渐渐地增加舞蹈的难度和运动量,并且由深入浅地完成每项动作,通过反复对一个动作的练习,使这个动作达到熟练的状态。

4.2.2比赛练习法

比赛练习法主要是在班级或者学校内部组织舞蹈比赛,通过赛前的准备工作,提升舞蹈的表现能力,让学生深入掌握比赛的技术要领,并巩固已经学习的体育舞蹈技术,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进行比赛练习的兴趣。

4.2.3分组练习法

分组练习法主要是把学生分成几个组,组成练习团体,让小组内部成员在一起进行舞蹈练习,练习的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可以进行自由探讨,并且互相借鉴和学习,吸取其他组内成员的优秀表现方法。

5结论

要想实现高中体育舞蹈个性化教学模式,必须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教师通过个性化教学法的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了正确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自身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并且制订相应的教学规范,充分培养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积极性和体育综合素质。

作者:刘颖颖 单位: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临泉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舞蹈课程总结范文篇5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以我校体育舞蹈专项课程建设为研究对象,从学科基础知识体系、专项核心知识体系、专项实践三个方面的融合与运用角度出发,从课程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活动方式、课程环境与支持体系、课程实践等方面进行理论构建。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归纳法。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课程观。本研究以“后现代课程观”相关研究成果作为我校体育舞蹈专项课程观形成的理论依据。具体理论内容为:(1)目标向过程的转向。(2)多尔的4R课程观,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与严密性。(3)“后现代课程观”在课程相关要素及其关系中的体现。即包括教师、学生、知识和课程本身以及这4个要素相互关系而产生的问题。研究中的体育舞蹈专项课程观认为,该专项课程应不仅仅一门技术的学习与训练,而更应通过运动项目文化的渗透和影响,起到对学生的体育教育与艺术教育,即“人”的教育作用。使学习者通过运动项目技术技能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与练习,梳理并形成自己的专项技术结构逻辑;通过对运动项目专项特征的深刻理解,获取更多有深度的文化知识;通过专项技术、艺术知识体系的科学理论化成果,将其他与训练、教学、编排、科研相关的知识进行贯通性学习和运用。最终通过该门专项课程的深入学习,获得技术科学、生活哲学、艺术审美、市场规律等方面的理解,让自己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具有较高综合素养的高等教育毕业生,并在此过程中收获探索、终身学习的能力。(二)课程目标。查阅各个专业院校培养方案、大纲、教案等文件可知,体育舞蹈专项课程的目标,一般被定义为以培养学生表演、教学、编排及科研能力为主,具体为参加体育舞蹈竞赛、进行体育舞蹈剧目编创、实施体育舞蹈教学与完成科研任务,这一包含我校在内。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来看,该培养目标在各个方面,均可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进行知识内容的更新,具体将在课程内容与活动方式中进行分析。从课程目标的影响因素:学习者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及学科体系来看,学生的剧目编排、教学设计为最终与社会实际需求接轨的能力。而表演能力则是学生作为理解专项特征最基本的,也是最原始的能力。毕竟,不会跳却会教的情况,实属少数。没有一定量专项技能实践身体动作的体验积累,也就无法对运动控制理论,对项目技术理论、对项目文化内涵有深刻的理解。而科研能力多为体育院校的培养目标之一,随着专业建设从体育类转入舞蹈表演类,大部分院校对科研能力的要求也转向了毕业作品的编创。因此,本研究认为体育舞蹈专项课程应以编排和课程设计能力为最终目标,以运动技术技能、艺术感受力为基础,其课程实施过程将以对学生进行体育与艺术观的教育为文化背景。(三)课程内容与形式。专项课程内容与形式,是本研究认为课程建设中最需要改进的部分。这也是课程建设中的知识体系部分。什么样的知识可以作为课程内容?正如斯宾塞的自问自答: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致的答案就是科学。文件显示,在美国学校体育国家标准中,达到高度认同的标准有7条,其中一条是“在学习和发展动作技能过程中,能够应用运动概念和原理”,这一标准是帮助学习者应用认知能力来辅助动作技能的学习和完成,这包括应用来自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生物力学以及动作技术的学习和表现的科学概念。但目前国内高校能够开设这一课程的师资却不足。运动项目在技术理论中的运动控制与学习原理、运动技术知识原理、运动表现理论、音乐结构知识等,均是以科学为基础的知识内容。而体育舞蹈作为舞蹈表演学科的艺术表达、内涵诠释、舞者个性、风格等方面,则是基于技术和运动科学理论之上的表演学、艺术学、文化学乃至哲学等人文学科复合集成知识。(四)课程环境与支撑体系。“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载体和体现,课程质量高低,实施是否有效,都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主要以就业为导向,实现社会的现实需要。专项课程建设实施的重要基础,则是每所学校的通识教育课程及相关学科的科学和人文学科氛围。这也对我校跳出技术技能的、狭窄的体育或舞蹈专项教学,提出了更加综合,更加符合高等教育质量整体层次提高的文化要求。我校开设的艺术学学科,必须以强有力的艺术学理论背景氛围为大学科的支撑,以此作为每个小专业发展的根基和源头。这需要大学科尽快创造并开始在艺术学领域多年的积累和沉淀之路,在此基础上,更要沉淀出本校对艺术学学科理解的特色发展主打方向,在专项课程建设中,具体实施,为本校学生人才培养提升质量特色,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五)课程实践与特色。在近一年大学一年级我校专项班的实践过程中,几乎每节课都在现有教学大纲和教案的基础上,寻求课程内容的创新点和内涵性。曾经枯燥、被动的专项技术训练课程,显得在课时上有不足,即讲解时间与学生自己练习,教师观察并进行动作分析,由此与学生共同深入技术动作质量或探索编排和设计,并体验各种可能性的时间会相互挤占。造成对教师凝练知识体系,提升教学能力的进一步要求,也对学生专注课堂,形成逻辑思维,自我训练和体验能力提出进一步要求。显然,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了,但却必须及时克制由于发散思维造成的过于重视“头脑风暴”,造成身体训练实践不足的情况。由于本项目在理论上试图以我校大学3年全部的体育舞蹈专项课程为建设改革对象,因此,目前尚未总结出实践过程的足够反馈资料。即,此项目的实施将在多大程度上,对专项学生的专项培养质量形成了具体哪些方面的促进作用。也就暂时无法验证其实施的影响作用。研究团队将在后续时间中,持续地进行探索和总结。以促成项目形成在实践方面的更显著成果和作用。该研究成果的特色在于,将知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相融合,将运动技术的科学原理与舞台表演艺术理论,整合成体育舞蹈项目专项课程体系的知识体系。可以说,对我校本专项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从而,也期待能够对其他专业院校相同及相近专项起到启发作用,将运动控制理论与运动技术训练相结合,试图将体育与舞蹈教学中的经验谈,转变为知识谈,将技术训练转变为人才培养与教育。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极大程度地从现有教育经历中获益。对我校专项课程建设中的课程构建理念是本研究的重要建树。体育教育专业中传统技术课程教学与训练,正经历着“体能”训练作为基础训练的渗透于改变;舞蹈表演专业中注重表演艺术性,但缺乏人体科学运动控制的相关知识,而本研究的课程理念恰以科学性为基础,以艺术性为目标,以最大程度的融合为目的。具体课程内容、形式、教学体系等均在此基础上处于可变化调整的灵活状态,因时、因人而异,即教学有法,法无定法。知识体系的不断更新与重塑也成为教学相长的最好说明。

三、结论与建议

舞蹈课程总结范文篇6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日子过得真快。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新课程培训及各类学习讲座。另外,还利用书籍、网络认真学习了音乐新课程标准、艺术教育新课程标准,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让自己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也催促着我不断学习。平时有时间欣赏各类舞蹈的排练和队形等使自己在舞蹈教学方面不断进步。通过这些学习活动,不断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了准备。

二、求实创新,认真开展教学、教研工作。

教育教学是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本学期,舞蹈组的老师们特研究开展了大、中、小班的常规舞蹈课。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舞蹈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舞蹈教学质量。

课前认真作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各班的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尽可能做到当堂内容当堂完成,课外加强基本功训练和舞蹈组合练习,使学生对舞蹈更有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舞蹈水平。另外,授课后根据得失及时写些教后感、教学反思,目的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同时,还积极和班主任进行沟通,解学生,改进教法,突破学法。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对于舞蹈课的教学,采用系统性、阶段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使每堂课都能让学生有收获。总之,不管在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活动中,都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力求让舞蹈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

三、任劳任怨,完成学校其他工作。

朱桂萍、范丹她利用课外活动和自己业余时间编排各类舞蹈,让学生能够充分显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对于学校布置下来的每一项任务,都能以最大的热情把它完成好,基本上能够做到任劳任怨、优质高效”

四、加强反思,及时总结教学得失。

反思本学年来的工作,喜看成绩的同时,也在思量着在工作中的不足。

舞蹈课程总结范文篇7

关键词:舞蹈教学;信息技术;资源;有效整合

随着近些年教学中对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实践研究也随之得到发展。然而,现阶段的研究主要处于形式层面,怎样有效整合课程,始终是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重中之重。因为教学训练环境、学科的特殊性,如何在舞蹈资源整合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是高校舞蹈专业教学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研究主要分析与探讨舞蹈教学中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

一、信息技术和舞蹈教学资源整合的原则

1、充分发挥多媒体传递信息新颖性与多样性,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作为比较特殊的一门艺术,舞蹈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也比较特殊,当前舞蹈课程教学中,应选择多元化课程教学方式,在舞蹈课程中推广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搭建一个丰富教育平台。而舞蹈多元化一方面在其舞台艺术、表现形式以及创作手法方面表现出来,另一方面也与其丰富文化背景有着直接相关性。多媒体音频播放与传统CD机、磁带相比,有着更为清晰的音质,学生在优美音乐中上舞蹈课同样能够享受到美,在感受音乐美过程中,学生也能够尽情展现舞蹈的美。

2、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传递形象性,不断揣摩与训练提升

学习舞蹈课程期间,学生一般不会像学习数理化那样提前预习,通常会在课堂中对教师动作进行模仿。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教授舞蹈视频播放给学生欣赏,知道学生以观看影音的方式预习舞蹈动作。若学生在课下未正确掌握舞蹈要领,通过影音文件就能够实现复习目的。首先,对舞蹈动作反复揣摩,提升舞蹈训练效果。通常舞蹈教学难点与重点会以反复揣摩舞蹈动作的方式解决,通过不断精放、回放以及定格观看多媒体视频,学生视野能够持续产生舞蹈形态,方便学生揣摩与记忆,影像资料就像是机械示范者,能够准确、无休止的对一个舞蹈动作进行重复示范,便于学生反复揣摩舞蹈动作,直到学生真正掌握舞蹈精髓;其次,创建信息资源库,共享多种资源。近些年,舞蹈种类呈现多元化,比方说,现代芭蕾、当代舞以及现代舞等。但当前的舞蹈欣赏教材只是提及以往作品,教学内容不能够与现展趋势相跟进,导致学生毕业后并不能够适应社会。而互联网技术增加了互联网舞蹈视频资料丰富性,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互联网共享程度。创建舞蹈信息资源库,学生就能够拥有舞蹈影像,有助于学生学习领域与视野的扩展。舞蹈信息资源库的建设一方面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节约舞蹈教学资源。

二、舞蹈教学资源与信息技术整合实践

在舞蹈课程教学中和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将一个良好平台提供给舞蹈教学,使舞蹈教学内容得以不断丰富,同时对学生学习舞蹈兴趣也具有激发作用,有助于提升舞蹈教学质量与效率。

1、适当应用信息技术

从根本上说,舞蹈教学存在其自身特有特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依旧需要学生刻苦训练才能提升其文化素养与舞蹈水平。所以,传统舞蹈教学依旧是舞蹈课程主导教学手段。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对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和传统教学结合方式进行不断探索,从而实现传统教学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互补目标。

2、适量应用信息

计算机可以对大量信息进行存储,很多舞蹈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会将关于该节课的材料尽数罗列,这种情况所导致的结果是大量多媒体信息出现在学生面前,琳琅满目的信息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窒息感,无法分清主次,不能够有效检索与理解所学内容。所以,舞蹈教学和信息技术有机整合期间必须注意材料引用适度性、典型性以及时代性,从而对学生智慧进行启发,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不断提升,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创新、发现与体验。基于信息技术的舞蹈课程教学,信息呈现比较迅速,舞蹈教师会在教学中不自觉提升教学速度,这样就很容易忽略课堂下学生思维节奏,对学生知识点消化理解产生影响,由此影响学生对舞蹈内容的巩固与复习。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教师所教内容必须具有实效性与间接性,将教学重点突出出来,同时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吸收与消化时间,从而提升舞蹈课堂教学效率。

3、重视学生参与性的充分发挥

信息化舞蹈课堂中应该消除传统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模式,应该将学生学习参与性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是学生自身创新能力得到不断提升,教学期间,教师应该尽可能的为学生留有充足交流与共享时间,从而实现主体、主导的完整统一。

三、总结

创新与变革以往舞蹈教学模式,对舞蹈教学质量提升新思路予以积极探索,利用信息技术对舞蹈教学创新与变革不断深化发展,认识与掌握与舞蹈相关的多媒体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在课程中。而且教育与艺术必须依托现代意识,有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舞蹈艺术教学完美配合,确保静态美和动态美相结合编织一个完美舞蹈境界。

作者:刘慧 单位:兰州城市学院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叶进彪.运用信息技术整合数学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有效性[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10(14):111-112.

[2]刘登明.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4,7(4):14-15.

舞蹈课程总结范文篇8

关键词:体育舞蹈;高校;教学方法

只有具备了科学的教学方法体系,才能保障我国体育舞蹈教学的教学质量,体育舞蹈本身是一门非常受欢迎的运动健身项目,近年来在我国的发展也非常迅速。当前我国对体育舞蹈教学方法体系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应该对体育舞蹈教学中的经验与教训进行总结,对体育舞蹈教学的现状进行改善,构建科学的体育舞蹈教学方法体系,对体育舞蹈教学进行指导。

1体育舞蹈教学方法体系

体育舞蹈的教学方法应该包括教学任务的完成手段和教学任务本身两个主要部分。具体来说,体育舞蹈的教学方法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对体育舞蹈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掌握,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安排、指导和启示,并要求学生进行思考、观察和练习。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还要着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思想和品质[1]。

1.1体育舞蹈教学的自身特点

要构建体育舞蹈的教学方法体系应该对体育舞蹈教学的自身特点有所掌握,由于体育舞蹈本身具有较多的种类,这也使其具有灵活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内容。体育舞蹈本身具有社交性和自娱性的特点,其具有明确的艺术规范、严格的动作规范和赛场规则,具有竞技性、健身性、表演性和娱乐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这些特点有所体现。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该尽量结合舞步和音乐,指导学生通过舞步来表现音乐的内涵。同时体育舞蹈讲究男女配合,在训练的过程中要发挥男生的领舞作用,要求男生能够通过领舞来传递和表达信息。在初期教学时可以采取男女分开的过渡期教学,然后再进行交换舞步练习,最后进行男女合舞练习。

1.2体育舞蹈的认知过程

体育舞蹈的学习要经历从模仿到创造的过程。学习者先要学习单一的基本动作,在掌握一定数量的单一基本动作之后才能对其进行组合,从感性知识过渡到理性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必须总结和归纳所学的技能,并具备一定的逻辑能力、总结能力和推理能力。学生必须以某一项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为基础,才能学习新的知识技能。在对教师示范的体育舞蹈技能进行模仿和熟悉之后,才能以此为基础进行创造[2]。

2当前体育舞蹈教学方法体系存在的问题

2.1体育舞蹈教学方法脱离人才培养目标

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体育舞蹈涉及的学科包括美学、音乐学和舞蹈学,既有理论知识也有技术结构。而且国际体育舞蹈的发展趋势也会影响体育舞蹈教学。然而当前使用的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相对比较机械,体育教学的内容未能得到及时的更新与丰富。一些体育舞蹈教师甚至只能通过网络、录像带来学习体育舞蹈,然后再按部就班地传授给学生。这种机械的教学方式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难以对教学质量和效果进行保障。

2.2体育舞蹈教学方法过于职业化

当前一些体育舞蹈教师往往围绕着如何将学生培养成为技能水平高的职业体育舞蹈表演人才来进行教学,对职业化体育舞蹈教学训练的模式进行了借鉴,这种教学方法的弊端也非常明显。造成学生不能对理论知识进行掌握,具有较低的技能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而且这种教学方法没有体现体育舞蹈的美育功能,不能使学生通过体育舞蹈的学习来感受心灵的愉悦。

3构建体育舞蹈教学方法体系的具体措施

构建体育舞蹈教学方法体系能够改善体育舞蹈教学方法过于职业化的问题,提高体育舞蹈教学的质量,从而促进体育舞蹈项目的健康发展。

3.1体育舞蹈教学方法体现的理性方法分类

理性方法分类是体育舞蹈教学方法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包括课程评价、课程实施、课程目标和课程编定几个层面。立足于体育舞蹈的课程教学目标,对体育舞蹈的教学方法进行分类。在体育舞蹈教学总目标的前提下,还可以设立若干数量的分目标,针对各分目标的不同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例如某次体育舞蹈教学中,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分目标,那么就可以选择启发式教学法、诱导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如果某次体育舞蹈教学将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作为分目标,那么可以选择舞蹈欣赏法、表演法、示范法等教学方法。如果某次体育舞蹈教学将要求学生掌握某个基本动作技能作为分目标,那么就应该将示范法、模仿练习法结合起来。立足于体育舞蹈的教学内容,对体育舞蹈的教学方法进行分类。体育舞蹈的教材内容,可以分为竞技性体育舞蹈和大众性体育舞蹈两个主要部分,各个舞种都有不同的发展渊源和风格特点,教学方法和教材内容相互制约。为了使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准确、快速的理解,教师应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来对不同的教材内容进行教学[3]。立足于体育舞蹈的教学计划对体育舞蹈的教学方法进行分类。体育舞蹈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计划是单元式计划,连续的课时计划能够组成相互关联的单元式计划,而若干个单元式计划就能够组成全年的教学计划。

3.2体育舞蹈教学方法体现的实践方法分类

现代教学理论对于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非常重视。因此体育舞蹈的教学方法体系应该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

3.2.1教师的教法

在体育舞蹈教学中教师的教导法又可以分为程序教学法、预防和纠错、完整与分解法、语言法和直观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完整与分解法运用得最为普遍,这也是因为体育舞蹈中具有很多组合动作和单个动作[4]。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此时可以运用启发法、发现法和诱导法等教学方法。在对技术套路进行学习时,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基本技术情况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学生通过编排套路动作,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模仿法和正反对比法也是比较实用的体育舞蹈教学方法,使用模仿法时,教师能够通过自我形象来影响学生,包括体育舞蹈技能、自身形象气质和行为方面的影响。而用正反对比法能够使学生更为直观地掌握舞步中的难点,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

3.2.2学生的学习方法

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进行积极的学习,对各种体育舞蹈的技能进行认识和掌握。学生可以应用重复练习法、强化练习法、念动练习法、变换练习法、完整练习法、分解练习法、对镜练习法、比赛法、舞蹈欣赏法、测验法等多种学习方法来进行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将明确的学习目标确定下来,提高自身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独立学习。同时也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积极学习体育舞蹈的理论,在训练的过程中要学会尊重舞伴,积极参加各种比赛。

4结语

体育舞蹈项目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广泛欢迎,其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舞蹈技能,还能够对学生的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社交能力等各方面能力进行培养,有利于学生放松身心,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要进一步提高体育舞蹈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就必须对体育舞蹈教学方法体系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构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体育舞蹈教学方法体系,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

作者:唐红兵 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体育学院表演系

参考文献:

[1]王焕利,王春丽.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方法体系的构建研究[J].体育世界(下旬刊),2014(3):81.

[2]杨绅.体育舞蹈教学方法体系的构建研究[J].大家,2011(8):71-72.

舞蹈课程总结范文篇9

关键词:舞蹈;线上教学;学期教育

手机应用程序《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底,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2.32亿,较2018年底增长312万,占网民整体的27.2%;手机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1.99亿,较2018年年底增长530万,占手机网民的23.6%。通过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手机在线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坚果云、腾讯会议、超星学习通、中国大学慕课、钉钉、小红书、好视通会议、QQ课堂等一系列成熟、稳定的手机应用程序(Application)受到不同年龄层次教育对象的青睐。通过文献分析,目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网上学习资源与课堂教学的联动性还不强,需要教师有效地分析整合与综合利用,因此,笔者就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线上线下课程有机结合方面做些粗浅探究,旨在为线上线下相互融合的舞蹈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一、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线上教学的困难

首先,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钢琴、声乐等艺术类课程学习处于启蒙与认知阶段。尤其是舞蹈课程,学生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很多舞蹈专业知识,需要教师教授,单纯通过录播教学视频或精品慕课资料学习,对于高师学前教育部分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舞蹈线上教师需要教学根据教学大纲,针对不同授课对象,选取合适的教材因材施教,这对于教师教学资源整合、教材选取、教学水平提出了挑战。其次,舞蹈课程属于技能课,授课需要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教师点评纠正、学生再练习,经过多次反复练习,学生肌肉形成记忆,才能掌握要点,达到训练效果。那么,线上舞蹈课最大的障碍就是教师不能手把手纠正学生的动作,只能通过观看学生提交的视频作业,再用文字、语音等方式指出学生的不足,进行指导。例如,舞蹈课基本功训练部分,需要教师面对面、手把手不断点评纠正学生训练时的不足之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要点,避免在训练中受伤。最后,因网络速度、设备硬件等原因,导致线上直播课上很多学生的动作和音乐不能同步,影响了学生之间的讨论与学习,也影响到教师对学生动作点评的成效。还有学生因为网络速度慢或卡顿,导致退出程序,再次进入网课后,就会落下一部分学习内容,继而跟不上进度。笔者通过总结与分析舞蹈线上课程教学,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线上教学进行了初步设计。

二、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线上教学设计

舞蹈课程线上教学的设计主要运用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机制,在互联网环境下,教师事先给学生提供以视频、文本、PPT等内容为主的学习资料,供学生提前预览,通过观看学习资料,将预览过程中存在的疑问带到课堂上与同学和教师进行探讨。同时通过舞蹈直播课与录播课合二为一的形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方便,也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挖掘他们的求知欲,使得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适当拓展学习内容,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可以通过反复观看视频与线上交流而得到有针对性的解答,继而获得提高。(一)课前准备。找到适合线上教学的手机应用程序,注册并登录,建立自己所教的课程,笔者采用了“超星学习通”应用程序,建立了幼儿舞蹈创编、学前教育舞蹈(古典舞身韵部分)、学前教育舞蹈(民族民间舞蹈部分)课程。在建立课程中,要创建教授的班级,让学生下载“超星学习通”应用程序,分享创建的各班二维码,让学生通过微信扫码进入需要学习的课程当中。(二)课前分享。舞蹈教师以电脑、手机为主要传输媒介,通过线上课程教学的手机应用程序上传与本堂课相关的课程内容简介、章节、PPT、教案、相关舞蹈视频等资料。提醒学生提前阅读与观看,让学生对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进行初步了解。例如,通过课程内容简介让学生知道幼儿舞蹈创编是什么;通过章节的分享,知道每节课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通过观看幼儿舞蹈作品,明确学好幼儿舞蹈创编的意义。课前不同资料的分享,主要是让学生提前预习要学习的内容,能快速融进线上教学,提高线上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三)课上教学。舞蹈教师通过线上教学的应用程序,打开课程中的直播界面,运用语言描述、身体示范等方式,进行直播授课。运用选人、群聊、排麦等界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线上抽查,教师在线上对学生进行点评与指导等有效反馈,提高学生在家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同时可进行任务分组,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完成学习任务,探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四)作业布置与课后答疑。教师布置作业,设置交作业的时间。学生录制练习舞蹈动作的视频,上传作业,教师对学生的不同问题进行点评,指出存在的问题,对重难点进行解析。笔者选择了“坚果云收件箱”,其优点在于学生无须安装软件,可以通过链接提交作业,能设置作业上交的截止时间,避免拖拉,教师批改完作业后,可以通过链接分享,供学生查看。

三、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线上课程教学模式的运用途径

(一)直播与录播课的结合。上直播课时,网速等因素会影响学生线上学习的效果。线上录播则可以解决这一难题,教师提前将本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提前录制好,并用文字讲解重难点,在直播运分享线上视频,供学生在线学习,这样既方便学生记忆、保存,也便于以后的复习。但录播课不能直接观察、监督学生在学习时段的学习状态。因此,录播课要与线上直播课相结合,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舞蹈线上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1.在线上教学中融入舞蹈作品赏析。舞蹈作品赏析是最直观、最生动的舞蹈知识传递,在欣赏舞蹈作品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舞蹈作品的形式、舞种、内容、主题、内涵等进行解析。讲授必要的不同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特点、作品创作的背景、不同舞蹈作品的源流、舞蹈名人等舞蹈知识。舞蹈作品赏析能提高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水平,教师在线下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与举例也会比较生动、直观。无形之中就强化了学生对于不同舞种的舞蹈风格、舞蹈体态、表达情感、表现形式等的认知,在进行舞蹈组合练习与剧目排演时,思考自己在舞蹈中要怎样呈现,加强舞蹈的表现力。2.再线上教学中融入舞蹈生理学与心理学知识。通过线上教学,讲授舞蹈生理学知识和舞蹈心理学知识,引导学生感受舞蹈的美、培养美的感受力与表现力、塑造完美人格,有利于学生全方位发展,这也是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开设舞蹈课的最终意义。(三)线上与线下双向考核。1.平时考核。可以利用手机应用程序,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段上交视频、图片、文件等形式的作业。这种考核形式大大节约了上课检查作业的时间,为课上讨论和拓展知识提供了更多的可能。线上无法解决的问题,可在课堂上继续现场讲解。2.期末考核。采用线下考核和线上交流的形式。线下考核要有现场视频记录,教师将考核成绩及评语上传至手机应用程序,以便学生课后反思。

四、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开展线上线

下混合式教学的优势首先,手机线上教育应用程序具有整合和优化学生学习时间与空间,以及提高学习成效的作用,它能使学生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来学习,学习又不受地域空间限制。其次,手机线上教育应用程序成本低,使用便利,普及率高,其通信技术也相对完善,能够满足当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对线上教学辅助平台的要求。第三,手机线上教育应用程序互动性较强,可以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与生师互动,包容了多种形式的讨论方式,有助于学生及时通过这一渠道解决学习上的问题。第四,日常需要的教学材料,如音频、视频、图文信息、链接等资料,都能通过手机线上教育应用程序上传,与学生实时对接,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移动教学的需求。

五、结语

手机线上教育应用程序是传统线下教学的有力补充,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线上舞蹈教学赋予舞蹈教学新的生命力,辅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增加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相信随着“互联网+”教育技术的深入研发,在未来的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其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在目前的研究与实践领域中仍存在许多诸如有效的学习资源较少、信息传播缺乏系统性、网络不良信息的过滤缺乏、学生学习自觉性难以把握等不足,要使手机线上教育应用程序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还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体验和总结中,不断完善教学的各个环节,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丽华,许红梅.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结构整合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9):156-159.

[2]吴丽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生活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课程为例[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9,21(6):6-10.

[3]李斌.基于微课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7(4):87-89.

[4]陈美志,陈济川.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线上教学探究[J].当代音乐,2020(1):36-38.

[5]马小强.教师如何做好线上教学[N].中国教师报,2020-03-11(12).

[6]陈大伟.线上教学的几个注意事项[N].中国教师报,2020-03-11(13).

舞蹈课程总结范文篇10

关键词:体育舞蹈;教学;体育院校;非技巧性

技巧性即体育舞蹈教学中一些技术性较强的动作,学生舞蹈的能力等,而非技巧性顾名思义,就是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与技巧无关的学生其他素质,品德道德、气质审美、修养等内容的培养,通过分析体育院校体育舞蹈课程现状,提出课程存在的问题,可以解决问题,明确非技巧性培养措施,提升体育舞蹈教学中体育院校学生非技巧性培养水平。

一、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学现状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需要从教学任务与教学安排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教学目的任务主要体现在基本技术技巧,即理论知识的讲解,学习的舞蹈种类多且系统,理论教学较好,也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是在非技巧性培养方面存在不足,忽视了学生气质修养、审美情趣、道德品质以及社交能力的培养,无法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另一方面,教学安排,目前大部分体育院校的体育舞蹈课时安排较小,在有限的学时内,很难完成教学的计划,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够理想。

二、体育舞蹈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学制与学时的差异,各大体育院校针对体育舞蹈课程安排的学时与学制不同,大部分学制是四年制,但是也有部分院校是三年制,大部分学校从大一就开设体育舞蹈课程,也有的学校会从大二开始讲解课程,可见,学制与学时存在较大差异是体育舞蹈教学中的问题。第二,高校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将社交舞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体育舞蹈专业的教学内容主要为社交舞,社交舞作为一种竞技体育舞蹈,与国际标准交谊舞并未较好的结合,致使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不够全面,影响了体育舞蹈教学质量。第三,课程任务、生源以及课程目标存在的差异,各高校将体育舞蹈作为主修课程,主要是由于对舞蹈的热爱以及对舞蹈浅表的认识,因此,在课程目标制定、课程任务设定,生源情况、教学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三、体育舞蹈教学中体育院校学生非技巧性培养措施

(一)确定教学目的

体育舞蹈教学的主要非技巧性培养措施就是确定教学目的,一般情况下,体育舞蹈教学课程的内容集中在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技巧,忽视了非技巧培养的重要性,只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技术基础,未注重学生道德、审美、气质的培养,因此,培养非技巧性素质尤为重要,确定教学目的任务势在必行[2]。确定教学目的任务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注重学生身体素质与技术基础,体育舞蹈的核心就是身体素质与技术基础,在进行非技巧培养时也不能忽视对身体素质与技术的训练,需要提升训练水平,为学生审美、气质修养的提升创造有利的条件。第二,注重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体育舞蹈的表演与技术技巧存在较大的关系,同时也离不开舞者的心理素质,应变能力等,通过实战,能够较好的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应变能力,降低舞者表演时的紧张感与焦虑感,使学生在不小心出现失误时能够合理的应变,实现学生非技巧性素质培养。例如,在体育舞蹈表演过程中,会有许多人观看,表演者很难不紧张不焦虑,但是,经过多次的实战练习,表演者能够,慢慢克服这种紧张焦虑,从而发挥出更佳的水平。

(二)人才培养目标

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定位,可以体现学校认为素质要求与目标,培养高素质,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达到理想的人才培养效果。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注重非技巧性素质的培养,加大培养力度,有效进行人才培养。加大培养力度,可以重视学生非技巧性素质培养,增加课时,安排专门的课程讲解舞者应具备的气质与修养,培养高素质人才。第二,转变观念,使学生意识到非技巧性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以免学生过分注重技术与身体素质,只是进行基本功及技巧性练习,过分重视高难度动作,忽视了自身的修养与气质,影响了学生整体气质的提升。

(三)完善教学内容与方法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完善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体育舞蹈教学也是如此,需要完善教学内容与方法,需要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完善教学内容与方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艺术气质的提升在于艺术的熏陶,因此,需要体育舞蹈学生在进行训练的同时也进行体育舞蹈鉴赏,通过鉴赏舞蹈,感悟舞蹈者需要具备的非技巧素质,从而明确努力的方向,提升自身的舞蹈素养。第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需要意识到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天分、努力、气质都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针对性训练,达到提升学生气质的目的。

(四)合理的教学安排

体育舞蹈教学难度大,内容较多,难以掌握,需要进行合理的教学安排,保证课程安排的合理性,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合理安排教学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理论课程的安排,理论课程所占比例较小,需要注重理论课程的比重,不能安排过多理论课程,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第二,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加大实践教学力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非技巧素质,培养综合型高素质体育舞蹈人才。

四、总结

体育舞蹈教学逐渐成为体育院校的重要课程,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进行非技巧性培养,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更能够适应社会需求,提升体育舞蹈能力与水平,进而促进学生更为长远的发展,不断的提高学生社会竞争力。

作者:赵斯文 单位:吉林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