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训练十篇

时间:2023-04-10 07:28:35

舞蹈训练

舞蹈训练篇1

一、舞蹈形体训练的含义

形体的基本内容包括体形、体态、体态语三个要素。体形是指人体的自然形状,即人体的外形特征与体格类型。体态是指人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某种习惯姿势,即人的站立、行走、坐卧、举止的身体姿势状态。体态语是利用身体的姿势、肢体动作、面目表情等作为传递信息、交流感情的辅无声语言。它是人们在长期交际中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自然肢体语言,伴随着有声语言用于交际中,是对有声语言的一种强化、补充和丰富。

形体可称作“静态形体”,体态可称作“动态形体”,两者既有关联又有区别,在一定程度上又会互有影响。总体看来:体形的状况更为先天和可观,而体态的后天可塑性则更大;体形主要反映人体基本状况,而体态主要反映人的修养及品位。

舞蹈形体训练是指通过运动训练对人站、坐、卧、走、跑、跳、支撑等基本动作进行科学的、美的训练。舞蹈形体训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以人体解剖学和人体运动科学为基础,以体育教学理论为指导,采用科学的方法,改变受训者原始、自然、粗犷的形体动作状态,提高人的运动机体的柔韧与灵活性,增强肌体的可塑性与形态美,逐步改善受训者的体态动作美。

以基础的美学原理为指导,培养受训者的审美情趣,增强其认识美、发现美、表现美,从而创造美的意识,逐步提高受训者的高雅气质和运用自如的形体技巧,塑造自我、表现自我优美形体的动作能力。

舞蹈形体训练是一门科学,它以人体科学理论为基础,美学原理为指导,是一种综合性的基本素质训练。简单来说,形体训练就是美的训练,即外形美与内在美的训练,它是改善运动肌体、增强体质、提高形体美与增强审美意识,将人们无意识的肢体活动演变成有意识的强身健美运动,从而获得更为健美的体格,优雅端庄的体态,匀称和谐的形体,举止潇洒的风度。形体动作训练是载体,是基础;美的意识是灵魂,二者不可偏废;美的意识只能在形体动作中去培养。

二、形体训练的价值取向

舞蹈形体训练备受广大学生的喜爱。这主要是因为:经过舞蹈形体训练的学生,改善了他们的体态,增强了美的意识,培养了创造美的思维,提高了发掘塑造自我、适应环境、表现自我的能力,养成了高雅得体的气质,在现代社会交往中这种美好的形体及风度气质总是受人欢迎,不仅给人以美感,令人亲近、羡慕,而且还会涵养个性与人格魅力,使人变得更富亲和力与征服力。他们往往拥有更多的自信,这对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获得较为理想的职业,增加获胜的砝码都有积极作用,利于人们把握身边的机会。另外,审美内容的社会化,使现代人普遍向往个高、健美、潇洒的形象,而那些个矮、偏胖、过瘦、形体不美的人也有这种个人向往。尽管他们在人格和聪明才智上并无欠缺,但外形的某种不足让他们在工作和社交中平添了许多烦恼。在社会的竞争中,他们往往更容易产生自卑,并因缺乏自信与勇气而处于弱势。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形体美现已成为当代青年培养美好风度和气质的第一步。试想,一个斜肩、塌胸、腆肚的人,装束打扮得再好也欠缺风度和气质。一个人的形体状况和大方雅观的举止,并不仅仅是个人的小事,还是一个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程度的反映,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整体国民素质的综合表现,是关乎民族和国家总体形象的大事。

舞蹈形体训练对学生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这是因为:舞蹈形体训练是集舞蹈、音乐、美育、体育为一体的新综合课程,其内容丰富多样,并能以其独特的形式营造特殊的课堂训练气氛,并使人始终处于快乐而富美感的运动中。优美的音乐,多变的节奏,人体通过各关节、各部位肌肉群的协调运动,创造出千变万化的舞姿与舞步,让参与者身心合一、陶情养性、展示自我、增进交流、促进协作、感情升华,在训练中陶醉于高尚的精神愉悦和美的享受。

开拓艺术思维,提高全面素质,增强就业竞争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这是开设形体训练课的基本目标,也是开设形体训练课的重大意义。多年的舞蹈形体训练教学实践,使笔者体会到,舞蹈形体训练课在宏观上看:一是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是一种知识、审美、趣味多方位的综合性探索;二是健美人体,美化人生,建立一定的良好的自我概念;三是能满足学生对强身健美的求知欲望,培养正确审美意识;四是有利于调动学生体能锻炼的主动性、自觉性和持续性;五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奋发向上、拼搏进取的集体主义精神,磨炼刻苦、顽强、坚毅的意志品质。从微观上讲:舞蹈形体训练,一能促进身体正常生长发育,使青年人个子长高;二能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使视、听、动觉等各感觉器官得到锻炼,提高脑中枢传导速度,从而使人思维敏捷,记忆力增强,智力得到发展;三能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运动可消耗血管壁周围多余的脂肪,使管壁富有弹性,口径增大,血流量加大,进而使心脏得到充分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起到积极预防疾病的作用;四能矫正骨骼的形态,使不良骨形在正确的压力、拉力下向正确方向发展,增强骨的弹性与坚固性;五是拉长肌肉线条使肌肉丰满、结实、匀称,从而达到改善人体线条使之美化的目的。

三、舞蹈形体训练的基本原理与内容形式

舞蹈形体训练作为一门课程,具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和逻辑体系。以改善学生的体型、体态、体质为目的,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上,阐明舞蹈形体训练的基本原理以及练习的内容和方法,并注意知识性、科学性、可读性、前瞻性的原则。

舞蹈形体训练的基本原理。首先让学生了解形体的含义;舞蹈形体训练的意义、目的、人物及要求;了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自我生理与心理特征以及人体解剖、运动生理的基础知识。同时,向他们灌输舞蹈形体训练的新理念,培养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并引导他们确立适合自我行之有效的舞蹈形体训练方法和目标。

2、舞蹈形体训练的内容是进行体能素质训练,这是基本功的训练,也是课前必备的热身活动。它涉及到肢体的各个部位:颈、肩、胸、背、手臂、腰腹、胯、腿部、膝关节、脚踝及跳跃的单一练习。通过局部到整体的综合训练,使学生身体的不同部位分别具有一定的开度、软度、延伸、收紧、放松、柔韧、力量、控制等,把身体的各部位充分“解放”出来,使之处于自控、自如的状态,才能顺利地进入舞蹈美感的训练。

3、舞蹈训练的主要方式。这部分的训练内容及方式多种多样,传统的有:芭蕾舞、社交舞、民族舞、校园集体舞;现代的有:现代舞、有氧拉丁健身操、舍宾、街舞等。曲径通幽,可适情、适时、适地、适人地选择合适的方式训练学生,以达到形体美的训练目的。

芭蕾舞。与一般舞蹈演员相比,芭蕾舞蹈演员的体态是最佳的。这源于芭蕾的形体训练。经过长期训练后,臀、腰、腹部肌肉得到了强化,形成了强有力的肌肉夹板,使腰部及躯干成异常挺拔的姿态。这是舞蹈演员体态美的重要前提。因此,对高校学生进行科学而系统规范的芭蕾形体训练,使学生获得挺拔、舒展的外部形象气质,可以说,这是任何方式的训练都无法代替的。

有氧拉丁健身操。它是以有氧运动为基础,以健、力、美为特征,融舞蹈、音乐、体操为一体,通过徒手、持轻器械和在专门器械上进行操化练习,以达到健身、健美和健心的目的,并具有娱乐性和观赏性。健美操动作协调、流畅,有弹性,使练习者不仅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而且还能塑造健美形体,培养身体正确姿态,使学生从中得到了“美”的享受,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健美操音乐的特点是节奏强劲有力、旋律优美,能在短暂的时间里,产生烘托气氛,激发人们热情的效应。健美操在这种节奏鲜明、欢快热烈的乐曲伴奏下进行,其动作具有强烈的节奏性和力度的特点。无论是肢体的弹性、肌肉的力量,还是瞬间的控制,都充分展现出练习者的个性风格和强烈的感染力,能使学生释放心情,展现青春活力,培养自信再现青春光彩。

四、舞蹈形体训练的思路与措施

(一)舞蹈形体训练应遵循的原则

1、符合形体运动的规律。形体课必须符合学生的生理特征,有利于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有效锻炼身体,增强学生体质。并坚持理论指导实践的原则,坚持形象性、趣味性、审美性与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

2、科学、规范训练的原则。主要是指循序渐进原则、身体全面发展原则、合理的运动负荷原则及巩固提高原则。

3、舞蹈性原则。主要指学生在正确理解美的本质、美的内容与美的形式的基本含义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舞姿优美、节奏正确,并贯穿于教学始终。

(二)课程设置

首先,形体训练动作要营造一个培养美的环境。宽敞明亮、清洁整齐的训练场所。师生服饰规范,习惯良好;上体育课时的“快、静、齐”的集合整队要求和一丝不苟的严格训练,便于开展课堂的动态性教学与实际训练。

教学方法

本课程不是纯理论性课程,其核心是解决实践的问题。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加强体能训练,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同时,为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学形式以教师讲授、示范作为基础,同时,针对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进行小组教学和个别指导与之配合。在初始阶段进行的教学中,应特别强调动作的要领、特征,从局部到整体,重在找感觉,使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动作,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在学生初步掌握了一定的舞蹈实践后,教师可选择不同风格、不同节奏的音乐,去激发、调节学生的情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与兴趣性。

舞蹈训练篇2

关键词:幼儿舞蹈;启蒙;趣味性;练方法

一、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的繁荣发展,人们对人才综合素质的需求不断提高,而舞蹈也开始被更多人认识、接受和认可。舞蹈不仅仅是一门人体艺术,还可以反应出当代的社会人文和人们的思想、情感境界。因此,在进行幼儿舞蹈训练的时候,应该首先让学生对舞蹈产生非常浓烈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兴趣的推动下乐于学习,继而开始培养学生对舞蹈的鉴赏力、感受力和表现力。

二、幼儿舞蹈训练工作的核心内容

舞蹈是舞者通过以肢体动作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通过舞蹈动作的编排以及表演的情感,观众可以通过舞蹈来体会舞者的审美情感和理想。所以,舞蹈不仅仅是一个肢体动作或表演,更是一个艺术和心中情感的传达过程,情感是训练幼儿舞蹈的内在核心。因此,在训练幼儿舞蹈的时候一定要有情境交融。只有把情感和舞蹈统一起来,才能够通过形式优美的舞蹈表演,引起舞者和观众之间的情感共鸣,同时也能够引起观众的审美兴趣。在训练幼儿舞蹈的过程中,舞蹈教室应该不断加强幼儿在训练过程中的情感表达。教师应该不断和学生们强调,舞蹈的意义就是要把心里的情感转化为动作和表情。在训练幼儿的时候,对于动作的优美和协调性,以及身体的韧性训练也是十分重要。所以总的来说,舞蹈教学的每一个方面都不可忽视,各种因素都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形体,而这些影响可能会对学生造成终生的影响。因此一丝不苟、认真谨慎是舞蹈教师必备的素质。

三、幼儿舞蹈训练方法

(一)舞蹈的基本训练

幼儿舞蹈训练内容大多属于基础的训练内容,舞蹈动作比较单一和单调。幼儿舞蹈的基本训练内容主要可以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地面训练、把杆训练和中间位置训练。当学生们掌握了舞蹈的基本动作之后,就会开始引导幼儿学习一些高难度的舞蹈动作,如弧跳、下腰、下大腰等,进一步训练学生身体的柔韧性。下面是舞蹈基本动作训练的简单介绍:

1.地面训练。地面训练主要针对学生的头、颈和肩等身体部位的训练,如勾绷脚、卧姿踢脚和跪下腰练习等。经过这些训练,学生的身体能够得到比较自然且全面的活动,增强动作关节的灵活性,对其自身的身体发育十分有利。

2.把杆训练。把杆训练的训练活动量较大,主要包括压腿、绷脚擦地、小踢腿和大踢腿等,训练学生腿的柔软度和韧性,增强学生舞蹈动作的协调性和准确性。

3.中间位置训练。中间位置训练主要以跳、转作为训练的侧重点。跳、转在舞蹈基本功训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两项技术技能,但同时也是比较吃力的训练项目。

这些动作看似简单,但是对于幼儿未来的舞蹈学习道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帮助,教师必须要增强幼儿对这些单调的训练内容的学习兴趣,才能帮助幼儿深入地感受到舞蹈的乐趣。

(二)舞蹈教学

幼儿阶段的舞蹈教学主要内容包括集体舞和表演舞。其中表演舞是指部分学生参加用于演出的舞蹈,题材较为广泛、主题突出,有特定的内容、情节和角色,对于舞蹈队形变换和舞者舞蹈性要求较高,属于舞蹈教学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应该秉承着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教学作风,无论是什么类型的舞蹈,在排练的时候教师都应该与学生清晰解说舞蹈中的故事情节,提醒学生们在表演时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然后进行密集的训练。幼儿阶段舞蹈课程的形体训练能够对学生身体发育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教师一定要认真对待,对待幼儿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课堂训练效率。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增强自身的凝聚力,课余时间以朋友的态度和幼儿交心,和幼儿打成一片,消除学生对舞蹈训练的恐惧和厌恶,引导幼儿向乐观、自信方面发展,帮助幼儿完成训练过程中较为吃力的舞蹈训练内容,端正学习态度。

四、结言

幼儿开展舞蹈训练是十分重要的,能够有效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教师在训练幼儿的同时,教师自身必须具有一个健全的人格、优雅的气质,更重要的是具备优良的品行。通过在训练过程中向学生传递教师自身的无限活力和风范,让幼儿能够感受到教师从心底里散发出来从事舞蹈教育事业的自豪感,才能促使幼儿形成一个良好的舞蹈学习心理。教师的教育能力以及自身的教育心理能力是密切相关的,幼儿阶段的学生尚未定性,在学习过程中难免存在一定的玩性。所以在对幼儿进行舞蹈训练的过程中,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都需要有教师在身旁加以指导和辅导,这也是作为一名舞蹈老师最应该具备的一项重要品德。所以幼儿舞蹈教师应该一直勉励自己,鞭策自己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舞蹈教师,强化自身的舞蹈教学能力,规范舞蹈教学过程,为实现我国舞蹈教学科学化和规范化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晓明.幼儿舞蹈训练方法探讨[J].文教资料.2014(28).

舞蹈训练篇3

【关键词】舞蹈训练;形体训练

中图分类号:J7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7-0156-01

舞蹈训练离不开形体的训练,通过合理的形体训练,舞蹈者会达到身体形态的优化。身体优雅,举止得体,这都是积极形体训练的外延表现。在学习中,学生应充分重视形体训练对于舞蹈学习的重要性。教学者要设计科学的训练手段,组织学生提高身体的控制能力,达到美学效果。学员要刻苦训练,规范练习,坚持做到形体训练自觉性、优美性、实用性。一旦形体训练达到既定目标,相应舞蹈水平一定会提高,随之而来,舞蹈者本身的综合素质,气质面貌,舞蹈感觉都会上升一个层次。

一、舞蹈训练中形体训练的目标

(一)提高身体素质。舞蹈训练对于身体耐力的要求很高,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对于大强度的舞蹈训练是无法完成的。而在形体训练中就可以很好地完成这一目标,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

(二)身体姿态和外在气质的提升。通过形体训练,学生们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外在美的流露,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而且审美意识也会逐渐增强。

(三)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长期的坚持训练,会促使学生们坚强意志品质的形成,在训练中会遇到很多困难,通过克服困难的过程,培养了内在的优良品质。

(四)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舞蹈训练培养美感,形体训练是形成美感的直接表现形式。坚持训练就等于一直受美的熏陶,所以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会积极向上,乐观自信。

二、舞蹈训练中形体训练的意义

形体训练的组成内容包括体形和姿态的训练。舞蹈者完美的体形是长年累月坚持锻炼和保持的结果,它可以向人们展示外在的形象美。坚持形体训练的学生,必定气质优雅,体态标准,举止大方。长期的训练势必要付出很多艰辛,这对于学员的意志品质起到了考验,只有经受住考验的学员,他们才会变得坚强、自信、有担当。舞蹈是一门知识丰富的艺术学科,通过形体训练的学习,提高了的学生综合素质,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和眼界,大大加深了学生对于舞蹈的理解和悟性。形体训练是舞蹈学习的基本功,坚持不懈地科学训练,是学生能否在舞蹈领域取得建树的根本基础。

三、提高舞蹈训练中形体训练的可行性方法

(一)提高形体训练的设备投入。良好的训练场地和充足的设施是舞蹈练的保障。场地要足够安全明亮,卫生整洁,这是学员能否积极训练的基础。训练离不开音乐的使用,适时更新多媒体教学设备,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形体训练要依据因材施教原则。每一个舞蹈学习的学生先天条件和理解能力各不相同,舞蹈教师一定要对自己的学生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从而为学生设计不同的训练目标。舞蹈教师要善于观察,合理灵活地把握学生心理,做好科学的训练指导,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良性提高训练效果。

(三)形体训练要依据循序渐进原则。形体训练中,切不可盲目加快训练节奏。训练内容要贴合学生实际需求,强调规范,由易到难逐渐加深训练内容。舞蹈教师要把握住循序渐进的原则,形体训练的提高是需要点滴积累的,这是慢功夫。教师在训练中可以采取一些新型的训练方法,让训练不再枯燥乏味。学生训练信心和专注度提高了,训练效率也会相应提高。

(四)提高舞蹈教师的训练指导能力。舞蹈教师的训练能力是学生能否提高形体训练水平的关键。教师要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既能准确清晰地讲解形体训练的理论知识,又能根据教学内容,面对学生做好动作的示范指导。良好的训练需要兴趣的激发,兴趣可以促发训练的持久高效进行。无疑,舞蹈教师的训练指导能力是学生训练的保障,教师能力越强,水平越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越浓厚,训练效果就会显著提高。

(五)形体训练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人体机能和构造是具有生物规律的,形体训练要把握好这一规律。学生的柔韧性、灵敏性、协调性、力量性各不相同,舞蹈教师在训练中一定要利用好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相关知识,科学地指导和训练学生。科学的训练手段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可能会造成运动的损伤和训练效果的停滞不前。形体训练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要相辅相成,二者和谐同步不脱节。根据学生的不同身体素质协调一致地系统性训练形体,使学生形体训练更富有表现力,拓展学生的训练技巧和训练水平,从而促进舞蹈训练水平的总体上升。

总之,舞蹈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形体训练的重要性,科学合理地制定和实现目标,利用有效的训练手段丰富和提高训练水平,提升自身舞蹈能力,实现舞蹈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舞蹈训练篇4

舞蹈专业学生的综合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实。这对于舞蹈表现力的提高来说是十分不利的,没有丰富的综合文化知识,就难以了解作品的内涵,有感情的表现作品也就成为了一句空谈。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充分认识到提高综合文化修养的重要意义。教师应当主动的去学习一些和舞蹈、音乐相关的文化知识,使自己的知识库更加丰富。学生则应该树立对一些选修课的正确认识,学校方面正是考虑到了这方面的因素,所以设置了和专业相关的选修课,旨在帮助学生们扩大知识面,提高文化修养,但是之前却没有得到同学们的充分重视。越是高水平人才,越是综合性和丰富性的人才,这也是一个艺术匠人和艺术家的本质区别所在。

注重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和音乐素养的提高

作为一个舞蹈专业的学习者,从最基础的训练到完整的表现作品,音乐都是贯穿于适中的,如果能够具备扎实的音乐基础知识,很好把握音乐的风格、节奏和内涵,对于舞蹈者来说是有着具体大帮助作用的。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乐理学。这是音乐学习的基础,也是通往的音乐艺术殿堂的第一道大门,包含音高、音色、调式、和弦等等,都需要严格、扎实的掌握。其次是视唱练耳。拿到一段旋律素材,学生们应该能够大致的哼唱下来,对该段音乐进行初步的感受。

在训练时要注意应当以五线谱为主,辅之以钢琴等乐器,使学生的视唱练耳能力快速的提高。再次是音乐鉴赏。对不同时期和不同风格音乐进行鉴赏,是提高学生音乐理解力和感受力的基础。特别是对舞蹈作品中使用到的音乐,可以拿出来单独的进行分析,总结出该音乐的特点,然后再将其放回到舞蹈作品中进行复听,旨在帮助学生们形成一种审美感受。最后是音乐史。

为使舞蹈学生在音乐方面的知识更加丰富,可以系统学习音乐史。在音乐史的回顾中介绍各个时代、各种乐派,名家名著的艺术特点与艺术成就,使他们掌握不同的音乐风格,对音乐有更透彻的理解和认识。通过以上训练,使舞蹈学生增强音乐感受力、音乐理解力、音乐表现力等全面的音乐素养,有助于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进而使舞蹈表演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舞蹈训练篇5

一、学生的舞蹈意识得到了较大提高,基本功进步很快

通过软开度的训练,学员在韧带的软开度上有了显著的提高。在成品舞蹈的基础练习中,学生对音乐的节拍感,动作的张度,手臂四肢脊椎都有了一定的舞蹈意识,能较明显的表现出老师所想要的舞蹈风格。

二、学生能独立完成组合,而且完成效果较好

本学期按舞蹈计划实施教学,除了一些软开端的训练,同时也给学生们做了一些体能训练,例如一些腹背肌和腹肌以及大腿肌的能力训练。为下个学期学习成品舞蹈奠定一个基础。同时也学习了较多组合,学员能独立完成其中两至四个舞蹈组合,并根据要求尽量动作到位。每学完一个组合,都会组织观摩学习活动,请学生相互学习和展示,师生共评。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和欣赏能力,也使学生具备独立完成舞蹈的机会,加强了舞蹈学习的成效。

三、学生敢于大胆展示自我,舞台表现力较好

实践活动的目的就是通过表演性活动交流学习成果,促进学生自信心和舞蹈能力的发展。在集体舞的表演中也培养了学生相互合作的能力,学会与他人一起协调配合。

在工作中我也发现了以下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舞蹈在校内普及度不够,应该多组织一些活动,活跃校园气氛。

二、展示活动中学生的选择

在展示活动中,有的舞蹈人数要求达不到每人都上,这时教师会选择比较好的学生,剩下的学生就只能在旁边做替补。教师很很明显地感受到学生有受挫感的消极情绪。而有的舞蹈学生全上了,可总有那么几个怎么跳怎么别捏,指导下来问题还是很突出。这时如果是比赛性的演出会因此失分,所以为了成绩是该把这个几个学生刷下来,还是继续留在舞台上?

舞蹈训练篇6

关键词:体育舞蹈;拉丁舞;训练内容;训练体系

体育舞蹈于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21世纪后,发展速度加快,逐渐得到了普及。但就当下我国体育舞蹈发展现状来看,体育舞蹈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仍然有着较大的差距,想要赶超西方发达国家舞蹈水平,仍需要经过不懈的努力,并需要对训练内容体系进行有效研究,更好地对舞蹈动作技巧以及相关文化进行分析,这样才有希望实现发展目标。

1体育舞蹈拉丁舞基本动作和基本技术训练分析

拉丁舞的基本动作和基本技术,是拉丁舞训练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整体能力的关键和基础。基本动作和基本技术反映了选手的专业素养,也是获取高分数的关键,在训练过程中,必须注重这2点内容。

1.1基本动作训练分析

基本动作是拉丁舞复合型动作组成的关键和基础,是拉丁舞学习的基础,在训练过程中,必须注重对基础动作的训练。基本动作的动作过程较为简便,并且容易学习。但是基本动作训练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动作的准确和扎实。基本动作的训练,让舞者可以更好地掌握各种舞蹈的风格和特点,并在简单的动作学习中,积累起一定的舞蹈素养,为学习高难度的舞蹈动作打下坚实基础。体育舞蹈拉丁舞分为5个舞种,每个舞种的基本动作不同,并且根据等级划分为铜牌、银牌、金牌动作以及金星1、2级动作。教练员在对运动员进行日常训练过程中,必须注重对运动员实际情况进行把握,有针对性地进行基础动作训练,让选手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拉丁舞的基本动作,并更好地理解拉丁舞的内涵。

1.2基本技术训练分析

基本技术与基本动作一样,都是学习拉丁舞的基础,基本技术是完成拉丁舞动作的关键和保障。在进行训练过程中,要注重动作完成时身体的运动方向、步伐、旋转角度必须正确,并且能够对身体进行有效的控制,保证起伏、髋部摆动、躯干部位的拉伸,都能够进行有效的衔接。拉丁舞的基本技术并不难,但是如何做到灵活控制,保证每一个基本技术在衔接过程中都能够灵活自如,这对于选手来说,则较为困难。因此,在进行训练过程中,教练必须要注重对这一点进行把握。拉丁舞具有一定的空间特征和力度特征。空间特征主要是指方向、身体摆动的弧度等;力度特征则主要指肌肉用力以及动作过程中产生的速度变化。同时,在进行拉丁舞表演过程中,舞伴之间的合舞,对基本技术要求更高,如何确保合舞的合理性,二者之间进行有效衔接,是拉丁舞舞者训练过程中,必须把握的一个重点内容。

2身体素质训练

身体素质训练是体育舞蹈拉丁舞训练体系中的重要一环。选手身体素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拉丁舞的竞技水平和竞技能力。拉丁舞舞者进行身体素质锻炼时,将注重以下5个方面内容,分别是身体柔韧性素质、耐力素质、速度素质、身体协调能力素质及力量素质。在进行比赛过程中,舞者在进行拉丁舞表演时,将会消耗大量的体力,若是没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将很难完成一些高难度的动作,这对于拉丁舞竞技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2.1身体柔韧性训练

柔韧性主要是人们在进行活动过程中肌肉、韧带的拉伸能力。身体柔韧性是人体运动的基本能力之一,它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拉丁舞舞姿是否优美、高难度动作是否能够有效完成。拉丁舞竞技过程中,若是身体柔韧性发挥不好,将会对选手的竞技水平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要注重身体柔韧性的锻炼。关于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把握:第一,着重训练肩、腰、腿、髋之间的柔韧性,将这4个部位作为主要的训练部位;第二,训练时可采用转、拉、振、踢的方式,锻炼身体各个部位的柔韧性;第三,锻炼过程中,要注重各个选手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这样才能获取更好地锻炼效果。

2.2耐力训练

身体耐力将直接影响到选手的比赛状态,若是耐力不足,到了后期,很多复杂性的动作将很难表现出来。耐力是选手身体素质好坏的一个重要体现,在锻炼过程中,也是较为关键的一个环节。耐力训练过程中,主要分为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2种,其中一般耐力主要是指正常耐力,即选手的新陈代谢情况;专项耐力则是选手完成某一高难度动作的持久力。专项耐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选手的竞技水平,在比赛中,对选手的成绩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在进行耐力训练过程中,选手可利用跳绳、长跑进行身体素质锻炼,增强一般耐力。在进行专项耐力训练过程中,就要根据动作对耐力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了。例如,选手在比赛中,需要完成较为复杂的套动作连接。这样,舞者表演过程中,每一种舞完成的时间要保持在3min以上,并且每一种舞的间隔时间应在25~35s之间。针对于这一问题,舞者在进行耐力训练时,可采取带着氧债训练的方式,提升自身的专项耐力。

2.3速度训练

速度训练是体育舞蹈拉丁舞在训练过程中必须切实把握的一个训练项目。拉丁舞舞者的速度,将直接影响到舞者的竞技水平高低。拉丁舞速度训练,将注重于反应速度训练、动作速度训练和位移速度训练3个方面内容。首先,反应速度训练,主要是让选手在进行表演动作过程中,能够快速反应,完成动作的有效衔接,在与舞伴进行合舞过程中,能够及时地进行合舞,保证动作的连贯性;其次,动作速度训练,要注重集体完成每一个动作的速度,动作训练是保证拉丁舞舞者舞姿是否优美的关键;最后,位移速度,主要是选手在进行舞蹈表演时,会以特定的速度进行位移,在合舞过程中,双方的位移速度,将直接影响到舞蹈的衔接。因此,在进行训练过程中,必须注重对拉丁舞舞者速度的训练,提升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从整体上提升拉丁舞舞者的竞技水平。反应速度训练,可以根据舞蹈的节奏进行训练,强化双方对节奏的把握,能够在合舞时,更好地进行动作衔接。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训练:对拉丁舞的一些动作进行改进,使动作速度更快一些;在动作完成之前,提前储备力量,更好地去完成下一动作;训练之前,将舞蹈动作难度加大,在实际比赛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提升动作速度。

2.4协调性训练

协调性主要是指体育舞蹈拉丁舞舞者在表演过程中身体各个方面的协调能力。在进行拉丁舞蹈表演过程中,身体各方面的协调性,对舞蹈表演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拉丁舞舞者在训练过程中,必须努力锻炼好身体的协调性。这样在进行表演时,才能展现出更好的竞技姿态。在进行训练过程中,要注重从以下几点进行把握:第一,训练时,各动作的选择必须具有较好的连接性,并且动作类型以及动作之间的相互组合,必须能够对舞者的协调性进行有效调试;第二,可以适当地更换舞伴,舞者的知觉就会发生较大的变化,通过磨合,可以更好地提升舞者的协调性;第三,在进行成套动作练习过程中,可以对个别动作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适应各种变化,提升机体的协调能力。

2.5力量训练

力量是拉丁舞者表演的基本能力,力量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拉丁舞舞者的速度、耐力等方面,力量使拉丁舞舞者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在进行力量训练时,要注重把握以下几点:第一,男选手可通过机械训练,并根据舞伴的情况,安排相应的训练强度;第二,女选手在训练时,要注重腰腹动力和静力性力量的训练;第三,舞伴之间要进行静力性造型练习,保证二者之间在表演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进行相互协调。

3舞蹈综合素质训练

3.1舞蹈整合能力

舞蹈整合能力主要是指对舞蹈动作的整合。如何将舞蹈动作优美的展现出来,将直接影响到舞者的表演效果。在进行训练过程中,可以通过各种舞蹈语言或是与拉丁舞有关的动作语言进行训练,让舞者在各种舞蹈的学习和熏染过程中,渐渐提升自身的舞蹈整合能力。

3.2音乐感受能力

拉丁舞舞者在表演舞蹈过程中,舞蹈的表演将与音乐进行有机结合。如何对音乐进行有效把握,是表演者展现出高水平舞蹈能力的一个关键。拉丁舞舞者只有更好地感受音乐,将音乐和舞蹈进行有机结合,才能够将拉丁舞的美感展现出来。在进行音乐感受能力训练时,必须匹配与拉丁舞的节奏相符合的音乐,让舞者更好地把握节奏,将舞蹈的节奏和音乐的旋律有机结合。

3.3舞蹈创编能力

舞蹈创编能力的高低,将直接表现出一个舞者的舞蹈表演能力。拉丁舞舞者必须要训练舞蹈创编能力,让舞者具有较高的舞蹈素养,在表演过程中,才能够展现出更好的一面。在进行舞蹈创编能力训练过程中,可以让舞者对舞蹈知识进行不断认知,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这样一来,才能够提升舞者的舞蹈创编能力。

4结语

在进行体育舞蹈拉丁舞训练过程中,必须注重舞者基本动作、基本技术以及身体素质和舞蹈能力的训练。这样,在进行竞技比赛中,舞者才能够展现出更加完美的一面。体育舞蹈拉丁舞训练内容体系的建立,要注重与选手实际情况进行结合,从实际出发,才能够更好地提升选手的竞技能力。

作者:王加敏 单位:闽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曲慧敏.浅谈芭蕾基训在体育舞蹈训练中的运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4(12):24,26.

[2]杨蘅.浅析拉丁舞的核心力量训练[J].体育世界(下旬刊),2014(3):128-129.

[3]韩伟.体育舞蹈拉丁舞训练内容体系研究[J].现代交际,2014(9):137.

[4]刘多.浅谈拉丁舞技术的基础训练方法[J].科技信息,2011(12):675,677.

[5]李珊.体育舞蹈拉丁舞专业选手艺术素质的研究[J].湘南学院学报,2010(5):108-111.

[6]杨德芳.拉丁舞训练对大学生自信心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J].群文天地,2012(15):218.

舞蹈训练篇7

人类为了用躯体去表现造型的美和运动的美,把人自身当作随心所欲的物体使用,在时空中找难度更高的平衡,以此来给自己给他人一种思想,一种文化,一种情感的展现。但这些要精心地去训练人体自身肌肉和神经系统,使之有一定运动能力和反应灵敏的现象思维。肌肉和神经系统的控制取决于心态以及正确的直立方式:呼吸和脑中的思维处在自然平衡和空无的状态下,神经系统才能松弛任由驾驶肌肉,使躯体去做更难的平衡和运动过程中的形体美。

人类的活动几乎都在直立中进行,但真正地做到直立运动这是很难掌握的。找到了直立是一种自信,更是一种享受。实际上,所有运动离不开直立,直立成为一个最基本的体态,在这一直立体态中,要寻找双脚重心的直立,还要找到单腿重心的直立,踮起脚尖的直立等等。舞者从静态到启动是一个很难把握的过程,因为重心由双脚转交给单脚一条腿上还需要上身躯体的配合。运动的美,在于力的表现以及肌肉的控制程度如何,尔后才能感觉到抬起的腿是否有力量,是否有弹性,是否显示出有生命活力的腿。直立的关键,在于关节控制程序如何。保持头、椎柱、胯、腿的垂直,重心在一条垂直线上,达到物理平衡的标准,这样方可避免人体的局部因紧张用力而致使运动时受伤和运动的完成欠佳。

在运动中保持直立感,来自于静态直立的基础训练。在艺术学校或业余舞学习班中,这一直立感的训练常常被忽视,有的甚至根本没有这一环节。实际上,在伴随着地面在进行着勾绷开直,尤其是仰躺在地面上的单勾绷脚,单吸抬腿,直的感觉才容易得多。要找到单腿既直又立的感觉,上把训练是最佳的方式,也是为中间练习和今后的舞蹈练习最重要的一环。在没找到双腿直立状态下就上把杆,过快的学习重心转移的训练,结果易导致坐胯。

舞蹈训练篇8

【关键词】古典芭蕾;基础训练;体育舞蹈训练;价值

古典芭蕾作为一项艺术,发展了近几百年,有着自身的完整体系及训练方法,对人在舞蹈上的训练更加科学、系统。借鉴芭蕾舞蹈的训练方式及教学方式来开展舞蹈体育训练,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体育舞蹈教学。

一、芭蕾同体育舞蹈艺术表现原则分析

古典芭蕾作为一个发展了几百年的艺术,对于提高人的身体机能及表现能力有着很大的助益,可以帮助体育运动员迅速地实现利用丰富的肢体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进而发展成为一种艺术塑造。芭蕾的身体技能训练可以以四字囊括分别为:开、绷、直、立。这同当前的体育舞蹈训练身体技能动作要求很相同。开即指的是完成芭蕾动作都要从肩、胸、骻、膝、踝等关节来左右均匀地由内向外的打来,在最大程度上保持身体的线条并扩展身体动作范围,增强身体的平衡能力和身体的灵活性。芭蕾的主要特点是突出贵族气质,这种标准的审美要求及训练方式使得芭蕾舞者达到了非职业舞者所不能到达的身体理想职业化。相比芭蕾舞蹈,体育舞蹈的“开”注重以身体中心为基础令身体前部肌肉群放松向外放射性的展开,涉及到的部位包括面部、颈部、胸部等。在进行舞蹈时,要求女舞者能够充分打开胸腔、打开四肢的动作,呈现出优雅的舞姿和线条。绷指的是每一个芭蕾舞蹈动作都能够将肢体的每一部门都保持绷直,尤其在膝、踝、趾、脊椎、颈椎等部位。而在体育舞蹈训练中虽然不强调保持所有的动作都绷紧,但是绷紧的动作还是相对比较多的。比如在伦巴、恰恰中,所有的站立动作,都会要求脚背绝对的绷直。在所有的动作中,为了保持肌肉的紧绷,对肌肉和关节都会有一定的训练,而起到延展身体曲线的效果。一些肢体末端的绷直,还能够促进手臂的延长从而帮助舞者在视觉上起到拉伸的作用,形成一种比较高挑的错觉。直指的是背部能够保持挺直,这同体育舞蹈中的要求还是很相同的。这种身体背部的挺直,能够有力地表现舞姿的优美,达到视觉上的美感。绷直不仅有利于保持体态的美感,还能够帮助在进行动态表演时保持重心,使根基更加稳定,帮助身体旋转和推动。立指的是头、颈、躯干和四肢能够保持整体,使得身体能够保持能量的聚集,达到重心的提升,从而实现气宇轩昂的美感,这种对于立的要求,在体育舞蹈中同样适用。所以运动员在完成每项动作时,都需要保持立的意识,保持完美的固定伸直姿态。除了这四个字之外,还有诸如轻、准、稳、美等字的要求。轻指的是舞者控制好动作的起跳和落地,给人以轻盈自如的感受。准则指的是保证每次动作能够达到要求,保证舞姿的路线和位置准确到位。稳就要求舞者每个动作都不拖泥带水,能够保证每一个动作动时不拖沓,静时够稳。而美就不言而喻了,任何舞蹈的初衷都是给人以美的感受,达到视觉的美感。因此就需要运动员不但要有基本功,还要能够把学到的东西融入美的艺术表现,将美学原则贯穿到每一个舞姿当中。

二、古典芭蕾基础训练在体育舞蹈训练中的应用

(一)在体育舞蹈训练中应用古典芭蕾的基本功教学训练。基本动作是舞蹈的重中之重,所以在进行体育舞蹈训练时,可先借鉴芭蕾舞蹈的基本训练方法来进行训练,练好基本功,掌握体育舞蹈的精髓。古典芭蕾的一些动作主要由跳、转、跳转结合和连接动作构成。这和体育舞蹈动作中的动作要求也是不谋而合的,体育舞蹈运动中,对于转和旋转有着很高的要求,而转的形式也比较多,诸如“行进转”、“轴转”、“平转”等。而体育舞蹈通常为两个人同时进行,对于两人的“内圈转”和“外圈转”有着严格的要求。为了达到一定的训练目的,可以将芭蕾的转体训练方式应用到体育舞蹈训练中来,也可以在掌握了芭蕾转体动作之后,结合实际情况,就体育舞蹈的技术标准来达到训练目标。

(二)在体育舞蹈训练中应用古典芭蕾的技巧训练。任何的艺术都有一定的技巧性,对于芭蕾学员的要求更加高,因此在掌握了芭蕾的技巧训练之后,再来学习体育舞蹈就更加容易了。学习芭蕾舞蹈时,重要掌握的技能为旋转技能、跳跃技能、双人舞托举技能等,还要额外的表现出比较高的艺术素质及艺术气质,以及比较好的乐感、舞蹈感、自信能力等。一个好的芭蕾演员必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学员只有经过比较长时间的训练,经过很多刻苦的训练才能够达到完美的曲线及体态动作。而在体育舞蹈中,必须要求身姿挺拔,抬头挺胸而达到体育美及艺术美。除此之外,学员还要能够完成对于速度、力量、柔韧等方面的要求,达到完美的艺术表现。

(三)在体育舞蹈训练中应用古典芭蕾的乐感训练。舞蹈和音乐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为了达到比较高的艺术美,学员必须能够有良好的乐感。音乐可以为舞蹈增加灵动性,达到有声有形的境界,而一个好的芭蕾舞者必须能够达到将两者相互融合。因此,在培养学生学习舞蹈是,就要培养学生的乐感和音乐感知力,完美的完成每一个舞蹈动作。当前教师在教授学生进行体育舞蹈训练时,并不注重舞蹈同音乐的结合。教师的艺术素质也比较低,自身的艺术涵养并不够,对学生音乐的培养并不完全,所以培养学生练习舞蹈时并不能够起到舞蹈同音乐结合的引导。为此教师可以引荐芭蕾舞乐感的培养方式来进行乐感的引导,补充我国舞蹈教学的疏漏。这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乐感达到舞蹈同音乐的有效统一,还能够帮助完善我国舞蹈教学体系。

(四)在体育舞蹈训练中应用古典芭蕾的形体训练。舞者的形体训练时舞蹈训练的基础,一个完美的体态能够帮助学员在舞蹈过程中达到比较好的形态美。为此,在进行舞蹈训练时,一定要保持身形挺拔、气宇轩昂,达到舞姿的流畅和优雅,体现出舞蹈的美感。芭蕾训练中对于高雅和绅士风度的体现比较注重,借鉴芭蕾舞蹈的形体训练来进行体育舞蹈训练对于学院气质的培养以及行为动作灵活优雅的提升大有益处。

(五)对于今后教学的意见。当前的体育舞蹈教学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并不同于以往的纯技术教学思想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艺术教学所占的比重,将艺术教学纳入课程设计和教学思考中来。提升教师的自身艺术修养,将动作艺术表现力提升到基本的教学课程中来。

三、结语

总而言之,体育舞蹈训练既是一门技术课程,又是一门艺术课程,为了达到其艺术的范畴,就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能够拥有必备的艺术素养,借鉴古典芭蕾的训练方法,为学生设计一个可以兼备形体、乐感、技巧的课程,帮助实现运动员的舞蹈修养。相信随着更加完善的教学体系的形成,未来的体育舞蹈训练会变得更加专业,不但能够培养人的形体和内心,还能够将二者升华。

参考文献:

[1]黄冬赟.古典芭蕾基础训练在体育舞蹈训练中的意义与实际运用[J].魅力中国,2014(22).

[2]胥春华.浅析古典芭蕾训练对提高体育舞蹈表现力的作用[J].体育时空,2012(3).

[3]王芃,曹卫东.芭蕾基础训练在高校体育舞蹈专项课教学中的运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6).

[4]王涓屹,田原,施伽玥.浅析芭蕾基础训练在体育舞蹈训练中的价值[J].体育时空,2014(24).

舞蹈训练篇9

关键词:少儿舞蹈;基本功;训练

一、现状分析

少儿舞蹈训练是以人体为工具,通过人体动作的语汇,表达一定思想感情的动态艺术。与成人舞蹈训练不同,少儿舞蹈的旋律更欢快明朗,是根据少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编排的。儿童舞蹈训练有利于发展少儿智力,促进少儿道德养成,培养少儿意志品质等特点。各初等学校和舞蹈专业学校必须要认识到少儿舞蹈训练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少儿舞蹈艺术的健康发展,让少儿从小就重视舞蹈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少儿对舞蹈的感情以及提高其舞蹈欣赏力。

二、少儿舞蹈基本功训练的侧重点

1.加强少儿舞蹈基本动作的训练

身体训练(基本功训练)是打好舞蹈功底的基础,要注重少儿四肢、躯干以及肩、腰、腿、跨等部位的训练。由于舞蹈动作高度美化和规范化,所以必须要有严格的训练程式,讲究训练节奏和技巧。要注重压腿训练,打开少儿腿部关节的韧带;要注重压肩训练,打开少儿颈肩部关节韧带;注重少儿腿、脚、背部训练,使少儿形成良好的形体和优美的动作;适时合理地加强少儿舞蹈的把杆训练,要特别根据少儿身体的特点,循序渐进地训练,把握好训练尺度;要训练少儿劈腿基本功,拉伸少儿腿部韧带。

2.加强少儿心理素质的训练

在少儿舞蹈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少儿心理因素,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加强少儿心理训练,能够避免少儿在舞蹈训练中产生自卑心理和紧张胆怯的情绪。在少儿舞蹈训练中,要强化少儿心理训练,调动训练情绪,采用身心交融的训练方法,更好地促进少儿舞蹈基本功教学。

三、加强少儿舞蹈基本功训练的新思路

1.要做到音乐和舞蹈的视听结合

在现实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少儿对音乐的感觉能力和欣赏能力。培养少儿对舞蹈音乐的感受力要加强其音乐欣赏,激发其对舞蹈音乐的兴趣。必须要做到音乐和舞蹈的视听结合,提高其音乐欣赏水平,对少儿进行音乐舞蹈欣赏教育。鼓励少儿理解舞蹈所表达的感情和培养对配乐的欣赏,选用适当的舞蹈教学方法对幼儿进行舞蹈教育,提高其舞蹈技能。

2.要充分激发少儿对舞蹈的兴趣

在少儿舞蹈训练中,应特备注意舞蹈选材的趣味性,根据少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编排舞蹈,充分调动少儿的兴趣和积极性。少儿舞蹈编排必须要做到通俗性、直观性和动作技巧简单易学相结合,具有轻松自如的灵活性表现形式。少儿舞蹈的趣味性能充分激发儿童学习舞蹈的兴趣,吸引少儿注意力,培养少儿审美能力。要做到舞蹈动作的趣味性,必须要做到少儿在舞蹈过程中的主动性与舞蹈趣味性相统一,还要和少儿情感体验相联系。只要少儿提高舞蹈兴趣,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舞蹈学习中。

3.注重少儿舞蹈内容,体现丰富多彩的生活

教师在选择少儿舞蹈题材时,必须根据少儿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确定舞蹈内容。由于少儿具有生活丰富多彩、情感复杂多样等特点,儿童舞蹈内容的多彩性必不可少。可以利用神话传说、童话寓言、童幻世界中山水风雨为内容设计少儿舞蹈内容,塑造生动鲜明的形象。要拓展少儿舞蹈题材,使少儿舞蹈形式多样化,还应当多采用歌舞、歌舞剧、小舞剧等体裁,使儿童舞蹈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绚丽多姿。

4.针对忽视基本功现象,扎实做好少儿舞蹈基本功训练

目前的少儿舞蹈教育中,忽视基本功训练的现象很普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杜绝这种现象,使少儿舞蹈事业回到正轨。少儿舞蹈基本功训练中存在的问题表现在:少儿过早参加舞蹈训练,舞蹈基本功周训练次数比例较少,忽视辅助练习等。针对此,幼儿舞蹈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少年早期舞蹈基本功的训练,使少年舞蹈演员学会正确使用身体姿态和提高其舞蹈审美能力。扎实做好少儿舞蹈基本功工作,培养其标准身体姿态、掌握舞蹈器械的能力,提高其舞蹈基本功底,有助于发展各种身体素质及提高动作质量。要彻底扭转这种局面,必须做到:加强少儿舞蹈理论建设,用舞蹈基本功训练理论指导舞蹈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重视少儿早期舞蹈基本功的训练,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少儿舞蹈基本功;加强职业舞蹈教练员的业务培训。

参考文献:

[1]董桦.浅析儿童舞蹈艺术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 (1):61-62.

[2]韩吟.浅谈民间舞蹈在少儿舞蹈中的重要性[J].大家,2011(12):60-61.

[3]李蓓.浅析舞蹈教育在五大领域对儿童发展的促进作用[J].山东社会科学,2011(S2):243-244.

舞蹈训练篇10

关键词:舞蹈教学;美感培养;训练

0 前言

美感培养训练是舞蹈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更是学习舞蹈的重要训练方式,通过美感培养训练可以真正地感受到舞蹈中的情感,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美,懂得舞蹈动作中的美丽,并促使学生在跳舞中,将自身的心灵与舞蹈之间相互的结合,以此加深对舞蹈的理解。刚刚接触舞蹈的学生通常需要学习众多的舞蹈基本功,而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逐渐的引导学生,让学生懂得舞蹈动作中的美感。对于新的舞蹈动作学习,首先应从美感培养训练着手,让学生逐渐熟悉舞蹈的基本功,以此加快对舞蹈动作的掌握;并在教师的反复带领下学会欣赏舞蹈的各个动作,将自身的身体与舞蹈之间相互的结合,以此更好地诠释舞蹈动作。

1 舞蹈教学与美感培养训练

现代教育要求关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实施美育与德育,逐渐培养学生的艺术气质,以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舞蹈作为美育教育实施的一种方式,审美是舞蹈教育实施的中心,因此培育具有审美能力的学生是舞蹈教育实施的重要方式。故此在舞蹈教学中进行美感培养训练,让学生在舞蹈欣赏中感知舞蹈动作与表演的魅力,并在训练下逐渐学会审美,并进行舞蹈创新。从当前舞蹈课堂实施情况来看,不论是初步接受舞蹈学习的低年级学生,还是已经具有一定舞蹈基础的高年级学生,舞蹈教学中都难以脱离“美”这一主题,在舞蹈课堂中美的表现力是丰富的,通过舞蹈来结合学生的动作与表演,以此更好的感受舞蹈的艺术感,更好的诠释舞蹈动作中的美感。[1]

在舞蹈课堂中学会欣赏美是学习的基础,学生只有真正地意识到舞蹈的美,才能将自身的舞蹈动作与表演之间相互的结合,并在旋律中逐渐探析适合自己掌握舞蹈动作的方法。但美感训练并非是课堂中的欣赏教学,而是在舞蹈课堂中各部分之间的组合,通过美感培养训练从而开启舞蹈学习之旅,因此美感培养训练始终贯穿于整个舞蹈课堂。

2 舞蹈教学中的美感培养训练

2.1 在基本功中能够强化美感意识

从教学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不同阶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差异,因此教育应抓住学习的关键点,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以小学舞蹈教学为例,此阶段的学生较为活泼好动,而且在学习基本功时则多为基本功,而为了突出表演的效果,教师会将更多的训练注意力放在基本功练习上,很多学生感受不到舞蹈学习的趣味性,因此舞蹈表演也自然缺少了灵魂。[2]实际上这一阶段的孩子可塑性较强,为了深化落实舞蹈的美育功能,教师应在基本功训练中增加美感培育。但舞蹈基本功学习较为艰苦,这就要求教师要发挥好先导的作用,而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进行舞蹈的游戏教学。例如即兴舞蹈游戏,教师随意的播放相关音乐,学生可结合播放音乐的类型选择合适的舞蹈,教师也可适时增加一些难度,适当的规定学生可以选择的舞蹈种类,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跳舞。

2.2 更好地权衡美感训练与舞蹈动作规范

舞蹈动作有着严格的要求,每一个动作都将直接影响整个舞蹈表演的效果,因此必须严格按照舞蹈规范去练习,以期促使整个舞蹈表演的连贯性。舞蹈动作的连贯性必须与美感训练之间相互关联,并分别从舞蹈的动作的节奏,以及舞蹈动作的力度等各个方面进行考量。以节奏为例,音乐节奏与舞蹈节奏之间的配合是舞蹈表演的基础,舞蹈学习中还需注重将自己的情绪与舞蹈之间相互的结合。对于基本功扎实的学生,教师可摆脱传统的基础式教育方式,将美感训练与音乐结合,规范每一个节拍的动作要领,分析舞蹈的背景,清楚的认定舞蹈风格,以期更好地将舞蹈展现出来。在美感训练中让学生逐渐感受到音乐旋律的不同情感,从而进行审美教育,更好地把握舞蹈动作中体现的风俗人情,以及时代特色,这也是舞蹈学习的精髓。例如内蒙古舞蹈的憨厚豪迈,新疆舞蹈的热情与活力,朝鲜族舞蹈的沉稳与灵动,这些都是舞蹈学习所必须掌握的要点,在教学中只有把握好这些特征与精髓,才能更好地理解舞蹈动作中的美感。此外,在训练中,还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舞蹈不仅仅是模仿,而是要在舞模仿中最后进行自我创新,在学习某一风格舞蹈时教师要注重培养的学生的作品意识。例如让学生谈谈对此舞蹈作品的认识,以及你认为该舞蹈作品中最应该注重的部分,譬如碎步动作,碾步动作等。

2.3 将美感训练与舞蹈精细动作相互结合

美感训练是舞蹈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美感训练不仅仅是为了记忆,而是为了对舞蹈进行二次创作。美感训练不同于欣赏,虽然两者同样是舞蹈课堂的同一种教学方式,但两者的出发点有着一定的差异。美感训练并不是指观看到的舞蹈动作,而是在观看的过程中加入想象,将脑海中的画面与舞蹈相互的融合,让舞蹈修补脑海中的想法,进而促使舞蹈成为一种具有情感的表现方式,这也是学生审美能力提升的过程。[3]但个体对于舞蹈的情感体验不同,因此审美也将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应让学生在舞蹈精细动作中去探寻答案。舞蹈动作直接反映出了人们的情感生活,更可以深刻地感受到蕴藏在舞蹈动作背后中的真善美,而舞蹈精细动作则是更加细致化的表达方式,其将会直接影响到舞蹈表演的节奏连贯以及动作流畅性,因此分析舞蹈精细动作也是探求美感的过程。舞蹈的律动性是舞蹈精细表达的重要方式,通过肢体动作之间的各种联系以此细腻地展示出个体演示舞蹈动作中蕴含的深刻内涵,每个动作都要结合自身的体验与情感,以便于突显舞蹈的艺术性,在自我内涵提升的过程中,更可以陶冶情操。实际上,舞蹈精细动作的美感训练是其连续两个动作之间的衔接过程,但在舞蹈教学中,教师普遍会忘记了动作之间的有效衔接,进而使得学生舞蹈动作较为僵硬。例如在传统舞蹈中的身韵,这些都是精细动作美的展现过程,若缺乏精细动作的流畅衔接,那么舞蹈的艺术性也就不复存在。而为了提升精细动作的教学效率,教师首先可从最简单的舞蹈动作开始,将所有的舞蹈动作进行拆分,先选取其中一段进行训练,让学生随着旋律逐渐参与舞蹈表演中,教师在一旁观察学生动作的连贯性,此种方式一方面可降低舞蹈学习的难度,另一方面可帮助学生熟悉每一个精细动作,促使动作与舞蹈节奏之间更加连贯。

2.4 注重舞蹈美感训练中的“舞韵”与“乐感”

舞蹈表演难以脱离音乐,因此保证舞蹈表演与音乐之间的相互配合至关重要。“乐感”就是在舞蹈中感受到舞蹈的旋律,让音乐更好的衬托出舞蹈动作的美感,“乐感”的学习必须结合教师的指导,教师可以在日常的训练中让学生去聆听音乐,只有感受到音乐中所代表的情感,才能使得舞蹈更加具有精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赋予学生更多的时间与思考,通过聆听与想象,让学生明白何为“乐感”,以及如何更好地表带出“乐感”的真正含义,让舞台更加具有气氛的,让整个观众感受到舞蹈作品中的音律美。除了即兴“乐感”训练外,教师还需注重“舞韵”的培训,所谓“韵”就是一种美感,其要求舞蹈者必须更好地掌握舞步的节奏以及运动的路线,配合相关动作之间,以此更好保证舞蹈动作的流畅性,“舞韵”训练的前提是舞蹈动作的规范与肢体之间的协调感,感受到每一个动作与整个舞蹈表演之间的关系,如呼吸、眼神等。

2.5 在美感训练中探求真知

实践是检验真知的唯一方式,舞蹈学习也是如此,教师只是舞蹈教学中的引导者,而更多的美感感受则需要学生自己在实践中自行摸索。正所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这需要舞蹈表演者花费众多时间来实现的,美感训练中学生应充分的发挥主动性,更应在日常中自行去探索,在课后运用的实践来检验自己是否真正地理解了美感,是否真正可以用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应用到舞蹈表演之中。而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空间,教师也可相应组织学生参加舞蹈艺术实践,并为学生争取到更多的舞台表演机会,让学生多多上台表演,享受到舞台表演的魅力,以此将自身更好的一面展现在大众面前。此外也可结合学校相关活动表演,让学生之间自己进行舞蹈编排,教师可以在一旁进行指导,将更多的主动权交于到学生手中,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舞蹈学习不是一种任务,而是展现自我的一种重要方式。

2.6 舞蹈美感训练与素质教育的相互结合

舞蹈是一种艺术的表现手法,美感是舞蹈表演中最不可获取的重要因素,其中的每一个动作都凝结了世间的情感表,通过曼妙的舞姿,更好的展示出艺术者对于舞蹈真谛的演绎。情感的流露不在于世间的长度,而是是否可以用心的感悟,因,但舞蹈并非仅仅是一种单因素的艺术表演,舞蹈表演必须与音乐,舞台等多种因素之间相互融合。譬如在《我爱你祖国》等作品是,要舞蹈与音乐相互结合,以此来充分地表达出人们对于祖国的热爱,表达自身对于祖国的深切情感。由此可见,舞蹈并非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播的载体,在舞蹈教学中还需与素质教育之间相互的结合,以此,结合文学,艺术等多重建设为一身,更好地塑造舞蹈的传承与创新作用。

舞蹈教学的美感训练是想借助对于学生的舞蹈美感体验,升华其对于舞蹈“美”的理解,并最后将这种“美”的表现方式展示出来,以此深化的刻画出内心中的神情,将美运用肢体语言来表达出来。这就要求舞蹈教学要不仅重视舞蹈表演,更要将文化内化,让学生加以对其吸收,如将学生分组,给予小组学生一课题,让学生自主寻找相关音乐并亲自编排舞蹈,以此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舞蹈表演与素质教育之间的结合。

3 结语

美感培养训练在舞蹈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故此教师应注重美感培养训练体验的方式方法,不断创新,首先关注学生的舞蹈基本功,严格遵守舞蹈动作规范,在此基础上,将美感训练与舞蹈精细动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舞蹈的“舞韵”与“乐感”,以此增加学生的美感认知,在此基础上,将舞蹈美感训练与素质教育之间相互的结合,通过舞蹈创新,加深学生对于美的理解,以此将“美感”体验转化为字在的一种能力,更好地诠释舞蹈表演的深刻情感。

参考文献:

[1]宓钟琪.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美感方法研究[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3(02):39-41.

[2]甘艳.师范院校舞蹈教学中美感训练的研究探讨[J].舞蹈时空,2014(23):165+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