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变革下艺术形态改变

时间:2022-08-24 03:42:58

时代变革下艺术形态改变

在时光的车轮驰行到今天,我们发现,彼此矛盾的各种物质和精神存在,都在当代舞台上拥有着自己的生存空间。它们杂混在一起,形成一道独特的共生景观。正是这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实孕育了当代中国艺术形态发展的多种可能性。数字时代信息的交流加快了整个社会的运转节奏,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联结方式。网络罩住了越来越多人的生活,旧有的田园牧歌式的悠然散淡已远离我们。

物质生存方式的改变浸染到人们的精神领域。此前作为支配社会精神生活主要内容的传统观念和古典情怀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当下时代这种新的物质与精神的现实改变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昔日远离人们生活进行训诫式的贵族艺术形态已逐渐被人们放弃。比如,大众化美术形态是今日美术生存的必要前提。平民化,是当下时代社会文化现实对美术的首要要求。这一要求影响了美术的题材选择、语言行式及精神诉求:日常琐屑生活场景及感受的大量入画,乃至某种程度的媚俗倾向的出现,都是现实文化逻辑使然。

当下时代这种新的物质与精神的现实是艺术题材变化的现实文化根据。物质现实的变化促使艺术创作者以多方面的准备,使大量新材料进入美术界语言范围。非架上美术形态的发展才真正获得了自己的实现根据与可能。装置艺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渐成主流、影像艺术的被大众接受,都与当下时代现实中新的物质生存方式的变化密切关联。随着对外开放的逐步展开,西方各种信息的涌入,对中国旧有的艺术形态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从多方面影响着当代的美术面貌,使当代美术开始摆脱工具主义命运,远离功利主义而回归本体,这是当代美术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

在逐渐宽松的文化生存环境中,当代艺术家能够以更健康的心态对待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影响,对本土艺术精神和西方艺术观念的继承、吸收、借鉴、取用甚至拿来都逐渐正常。而近10年的美术实践也表明,真正正常的交流不仅不会使我们与传统割断联系、成为西方的翻版;反而,自由的选择、对比还会更快地促使我们走出古老禁闭的神话,寻找到属于现代也属于自己的言说方式。文化环境的多样性意味着不同面目和性格的精神方式的共存,这使当代成为一个充满疑惑、期待的年代。当代美术作为时代精神的重要力量,怎样以自己特有的面貌为当代文化提供责任和力量,是时代的期待。随着经济开放政策的实施,当代的中国终于开始逐级地融入到这个世界。经济交流的频繁架起了通向世界的桥梁,也为文化交流带来了便利。更多的西方美术家和他们的作品有机会进入中国;更多的国内美术家有机会走出国门,去世界各地的美术馆研究西方美术史上的精品;更多的国际艺展和拍卖行中开始出现中国艺术家的身影和声音……当然,这种交流的畅通也给当代美术带来了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文化交流渠道的畅通为当代艺术家全面及时地了解世界美术的发展状况提供了条件。在对西方美术观念、技法的借鉴中,全面深入地研究是有选择地取用的必要前提。艺术家们在对当下现实的关注表现中运用的西方艺术手段与自己的现实情境间已有了更为恰当的融合;观念与技法的学习借鉴更为积极有效地表现了作品的内涵。这种艺术创作中学习、借鉴的自由境界的获得,的确得益于文化交流渠道的畅通给艺术家带来的更为开阔的视界。

艺术外部生存环境运作机制的引进。艺术活动中利益诉求的出现:市场经济的无孔不入、物质力量的强大为艺术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广阔的时代背景。而具体操作方式与运作模式的建立亦为艺术作品的流通和增值提供了可供依托的方式。艺术家的创作及作品进入市场曾一度引起美术界与批评界的激烈争论。艺术作品通过市场实现和确认自己的价值是现时代美术得以生存的唯一方式,也逐渐得到大家的认可。尽管不同声音的争论仍然存在,在推进的市场逐渐实践中,利益化与非利益化的创作行为和艺术作品都逐渐接近了自己适合的位置。也许这正是未来美术存在的合理格局和恰当方式。

曾有人认为:“中国艺术在当代之后发生了嬗变,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文化断裂的现象,而我们试图硬性给艺术归纳连续性,实际上也是徒劳。因为在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上一次又一次地遭到破坏。”事实上,经过对当代社会文化现实的梳理,我们清楚地发现,是转变了的中国社会文化状况的转变为当代美术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使之走上了较为纯粹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