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商银行助推精准扶贫探讨

时间:2022-06-25 04:03:09

农商银行助推精准扶贫探讨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贫困一直是我国实现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扶贫工作对我国具有更深刻的现实意义和价值。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金融主体,农商银行对国家的扶贫工作具有不可推脱的责任和义务。银行的扶贫工作是国家所明确的重大扶贫工程之一,为了更好地推进该扶贫工程的进行,必须对农商银行在扶贫工作中的风险加以分析,找出原因,提出有效的对策加以规避,从而推动国家精准扶贫的实现。

一、农商行在助推扶贫中的作用

农商银行扶贫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主要体现于扶贫及脱贫工作的迫切性及重要性。在扶贫工作如火如荼进行的过程中,金融扶贫工作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银行通过制定相关金融政策、推出系列扶贫产品等可以实现对贫困对象的帮扶,助力国家脱贫工作的开展。(一)赋予扶贫目标以发展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重点主体在农民。响应国家扶贫工作的需要,农商银行针对农村贫困人口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推出系列金融产品以帮助重点扶贫对象实现脱贫。在实践当中,很多银行都推出了农村小额信贷产品来帮助农村贫困对象,主要是帮助想要发展却没有资金基础的农民主体。农村小额信贷政策的实施为农村贫困人口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提供资金支持,是一种创新性的金融扶贫模式,为金融扶贫工作的进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赋予贫困农民以新内涵的生存发展权。基于农村小额信贷政策所展现出的生机与积极作用,目前农村小额信贷作为扶贫工作中的重要手段已被广泛应用,有着深远的发展前景和意义。(二)实现政府、银行及扶贫对象在扶贫工作中的融合。农商银行在扶贫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为了达到精准的扶贫策略,不断地与政府进行沟通与交流,能够有效了解政府扶贫工作的具体要求和目标,从而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扶贫策略。此外,在扶贫对象对扶贫政策的认识方面,通过银行的政策宣传可以使扶贫对象对政府政策的认识进一步加深,简而言之,银行作为国家扶贫政策的重要帮手,能够为政府政策与扶贫对象之间搭建桥梁,使国家的政策有效落实,使人民积极配合政府的扶贫政策,实现政府、银行、扶贫对象之间的沟通交流,达到三方之间在扶贫工作中的有机融合。

二、农商银行助推精准扶贫中的风险及原因分析

从金融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讲,风险控制是银行自身工作中的底线和基础要求,作为金融主体的银行在从事任何一项工作的时候,都必须将风险控制放在首位,一旦在风险规避上出现问题,所带来的将是整个经济市场的动荡。农商银行的扶贫工作虽然以国家政策为引导,具有政策性,但是银行在金融扶贫政策的制定上仍然具有自主性,因此,金融扶贫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风险。(一)扶贫市场相对恶劣的信用风险。与普通的商业银行贷款不同,农商银行助推精准扶贫下的小额贷款政策具有政策性、优惠性,在考虑信贷利润、信贷数额的基础上,在信贷主体的审查方面是相对开放、宽松的,由此带来的信用风险是农商银行在扶贫工作中所不可避免的。相较于大环境下的贷款者的信用审查程序,政策扶持下相对宽松的信用审查给农商银行所带来的信用风险可能会导致银行资金的流失,银行的不良资产将会进一步增多,这对银行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造成这类风险的原因既包括重点扶贫对象的农村环境下相对恶劣的信用,即扶贫目标认为银行的支持是国家政策的要求下其所应得的,不愿意归还,另一方面的原因在于银行自身管理方面的问题,造成银行在扶贫工作中存在客户信息不对称,不能实现扶贫工作后的资金回转。(二)银行一味追求信贷数量造成的风险。在实践中,很多农商银行为了未来可见的巨大经济效益而一味追求贷款总量的增加,相应的放松贷款的审查与风险测评。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农商银行为了抓住国家优惠政策,大批向扶贫对象发放贷款,而忽视了风险管理工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首先,银行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在整个扶贫工作中缺乏系统的风险预测与分析;其次,银行在扶贫工作中组织结构的设置及人员的安排上缺乏融合性。在扶贫工作进行的过程中整个系统混杂无序,甚至多项程序相互杂糅,不能实现有效的对接,整个贷款流程不清晰。(三)扶贫对象产业投资失败造成的信贷风险。农商银行在扶贫工作中主要的扶贫对象是农村人口,更加具体来讲是缺乏发展资金的产业人才,因此,农商银行在扶贫工作中极大可能会面临扶贫对象产业发展失败情形下的信贷风险。大多扶贫工作的开展,银行都会以审查扶贫对象的发展可能性为基础,特色产业为基础的扶贫目标更能得到银行的青睐与支持,但是银行在这种情形下面临的产业失败的信贷风险也是不可预估的。农商银行在扶贫工作开展的进行中,往往缺少对扶贫对象产业发展的未来效益预知,这是使信贷风险扩大的原因之一。

三、农商银行助推精准扶贫工作中风险规避的对策研究

农商银行在进行金融扶贫的过程中,面对各种可能出现的信贷风险,应当建立积极有效的管理体系加以应对。正确认知当地的贫困状况,合理推广金融产品、建立合理的风险管理体系是目前农商银行在助力国家扶贫工作中所要加以完善的。(一)建立完善的担保体系以应对信用风险。政府为了脱贫工作的完成,赋予整个金融主体以资金帮扶的义务与责任,却没有考虑银行扶贫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面临的扶贫主体失信所带来的风险。面对相对恶劣的信用环境,为了保证金融扶贫工作下银行的效益及金融市场的稳定,政府作为政策的发起者,必须对银行加以政策支持,在信用担保方面弥补因扶贫对象信用问题而带来的风险。实践当中,政府应该提供固定的担保资金,一方面保证扶贫对象资金需求的满足,另一方面保证银行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于银行扶贫工作中信用风险的现实化,银行可以政府资金实现担保,获得效益,这样可以为银行扶贫工作的进行免除后顾之忧。(二)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及组织体系。鉴于扶贫对象分散的地域性特征,农商银行在进行扶贫工作的过程中,很难事无巨细地把握所有扶贫对象的基本信息,再加上农商银行在扶贫工作中自我评估不足而一味增加资金支持帮助贷款,扶贫对象的数量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在这种形势下实现对扶贫对象的信息管理必须依靠银行自身管理体系及评估体系的完善。简单来讲,银行内部必须建立科学的决策体系、风险评估体系、组织管理体系,形成各部门之间权责分明,相互衔接的工作流程,以避免因银行自身工作不足而带来的风险。(三)实现产业评估,科学化解风险。农商银行在扶贫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对扶贫对象资金投入的产业政策以及趋势不明,因扶贫对象产业发展失败所带来的资金不能收回的信贷风险,必须针对性地实现对相关产业的评估预测,科学合理的发放贷款。首先,在对扶贫对象发放贷款时,农商银行应当实现对相关信息的知悉,了解扶贫对象资金投入产业的相关政策,通过对政策支持的剖析,评估银行扶贫工作中资金支出的回报几率;其次,银行应当与扶贫对象所在地的基层部门进行对接,实现扶贫对象的精准对接,通过以基层管理部门为中介,能够实现对扶贫对象从信用到产业整体上的信息掌握;再者,农商银行可以建立产业评估小组,对扶贫目标产业进行发展形势的预估,银行可以聘请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来分析产业发展的效益,从而为银行准确实施扶贫,制定合理的扶贫产品奠定基础。

综上,农商银行在助推国家扶贫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国家扶贫工作中占领着重要的地位,有着极高的价值。在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之际,必须更加关注银行在国家扶贫工作中的重要性,面对金融扶贫工作中的各种风险,国家必须对农商银行加以相关支持引导,农商银行自身在顺应政策要求的基础上也要完善自身的管理体系,建立风险评估体系以及产业对接体系来科学的规避风险,实现助推国家扶贫工作与金融市场稳定的双重目标。

参考文献:

[1]成晓毅,刘旭超.次贷危机对我国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的警示——基于结构中介理论的分析新金融,2010(07):41-44.

[2]袁玥.我国政府金融扶贫模式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3]张平.中国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作者:孙沙沙 单位: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