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国内外制度探讨

时间:2022-05-21 03:38:47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国内外制度探讨

摘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2003年出台以来,给农民带来了医疗保障的效果,但存在不少的问题,导致没能达到这种互助共济的保障制度的预期。本文归纳了新农合制度存在的问题,农民的满意度以及新农合国际经验研究等方面的情况。总结我国新农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及为其今后的发展做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满意度;研究

一、新农合制度存在的问题

新农合制度自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成就和经验,但仍存在一些制约性的问题。为新农合制度顺利实行,保障广大农民的利益,总结了新农合推行进程中的不足之处。1.管理制度存在问题。黄聪、刘玲(2017)指出新农合管理制度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农民对新农合的认知不高。农民作为这项制度的主体,新农合的实际效用不能发挥与农民对此制度的态度有关。部分人存在侥幸心理,部分乡村干部宣传不到位。二是基层的监管机制存在漏洞,报销的过程监管不力,基层人员缺乏管理培训。三是补偿机制不完善。小病过度消费,大病报销比例低等问题严重。四是工作缺乏统筹。执行部门承担重任,其他部门不积极配合工作,药物管理不力。2.新农合多层级的委托关系存在利益纠葛。政府、基金管理者、医疗机构和参合农民这四个主体目标差异化,这导致了新农合实行的困难。首先,政府是这个制度的主要个体,政府对新农合的投入资金与管理对基层工作有直接影响。其次,医疗机构与基金管理者应该是权责分离的两个主体,如果两者不分离职责,就无法确保资金运行的公平,有失均衡,将会失去参合农民的信任度,直接影响制度的预期结果。(陈红胡旭廖俊2019)3.地区经济差异。因为地区的发展状况差异,医疗条件在落后农村地区资源匮乏,缺少基础设施和专业医疗人员。不仅如此,农村地区经济水平低,农民参与积极性不高,参合增加农民的经济负担,地方政府财政支持欠缺。医疗方面有报销范围小,费用不合理等问题。(陈雪梅2018)4.新农合多方面公平失衡。关于公平性的问题,目前新农合采取的筹资方式,按人头收取保费,与社会的公平性矛盾,在社会存在不平等的状态下,只有使最小受益者的最大利益实现,才能保证“弱者的公平”,并且,在医疗费用保障问题上,由于报销设置了门槛,导致医疗费用保障公平失衡。卫生所的数量在农村地区少,卫生机构建设不足,使卫生服务利用公平缺失。

二、农民满意度研究

了解农民对新农合的满意度情况,可以为评价新农合实施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2003年开始试点实施,运行至今已近16年。新农合制度在农村已基本实现全覆盖,得到了农民的认可,但由于在新农合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导致部分农民对新农合不满意。张霞(2017)指出农户对定点医疗机构的认可度影响新农合满意度,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医院设施,医院基础设施越好,就会给农民带来更好的就医体验。二是医生技术水平,定点医疗机构治病水平越高,农民越容易在看病过程中获得更高的满意度。三是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农户在就医过程中最看重的是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如果医护人员服务态度较差会对新农合满意度评价造成很大的影响。梁洪松(2017)通过对陕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认为新农合经办机构的管理制度和政策宣传和落实不到位影响农民对新农合的满意度。(1)管理制度存在不足,一部分农民认为一些新农合经办机构的管理制度存在不足,管理制度的不足导致机构的办事效率低下,当前农村居民并不十分满意于新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的办事效率。(2)政策宣传与落实不到位。农民目前所掌握的新农合知识并不充分,虽然他们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具体到新农合涉及的报销范围、比例和优惠政策等等,真正懂的人很少,导致当前仍有一部分农民认为经办机构并未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这必然会严重降低农民对新农合的满意程度。新农合实施以来,虽然新农合制度已逐渐为大众所认识和接纳,但是仍有一部分农民对新农合不满意,甚至有的人不认同新农合制度,这将影响新农合制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定点医院建设、供给医疗设施方面,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在资金、技术、设施等方面积极引入市场机制,使政府供给和市场供给有效结合起来;加大农村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医疗设施服务可及性,,完善医疗设施,;加强对医疗工作者的业务技术培训与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引入较高学历及有经验的医务人员,加大医疗工作者的培训和考核(张科,2019)。

三、新农合制度国际经验研究

不同国体、政体、不同经济形式和发达程度不同的国家,都在研究适合自己特点和实际情况的医疗保障制度。分析不同国家不同的医疗保障模式及其特点,对于我国不同省区选择适合本地区特点和经济发展程度的新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美国医疗系统中,政府为一些弱势群体提供医疗服务,如为65岁以上老人和残疾人提供的联邦医疗保险、为穷人和居住在边远农村地区贫困人口提供的联邦医疗救助、为未达到医疗救助条件的贫困家庭儿童提供的国家儿童健康保险计划、为退伍军人及其家属提供的联邦医疗以及为印第安人供给的医疗服务。(张贤木、聂志平,2017)1997年,英国布莱尔政府出台了《新医疗服务系统》(NewNHS)以及随后的《社区保健法案》(CCA))主张以合作代替竞争,服务整合步伐明显加快。其服务体系NHS一直承担着保障英国全民公费医疗保健的重任,遵行救济贫民的选择性原则,并提倡了普遍性原则。此外,英国积极实施农村全科医生激励计划,保障全科医生在服务量不足的情况下获得最低薪水,解决了留住农村小型社区医生的难题。(魏来、张亮,2012)德国在1972年颁布了《农民医疗保险法》,之后在1994年、2005年分别进行了修改。改法针对对象为农村医疗,明确了农村医疗救助的对象、项目及其中政府的责任等,使德国医疗走上法制化道路。巴西针对农村地区推出了特定的医疗健康保障计划,称之为“家庭保健计划”,于1994年开始实施。并且巴西政府为了鼓励医疗工作者走向农村、走向偏远地区而制定了激励机制,该制度对我国农村社保的建设具有一定借鉴意义。(丁宏术,2017)泰国在已推行的“健康卡”基础上开展全民健康保险计划,又称“30铢”计划,最终实现了医疗保障覆盖95%以上人口的目标。“30铢”计划,承诺用仅相当于人民币6元的价格建立一个覆盖全民的健康保险制度,改善居民卫生健康状况。(张禄生、李彬,2009)总结根据上述文献综述,新农合制度在实际的操作中存在了几点不足之处,与新农合目标存在差异,主要是在管理方面缺乏监督,各级关系分工不明确,地区存在经济差异,在各方面的公平失衡。除此之外,新农合的主体是农民,农民对新农合的满意度是检验新农合实施效果的理论依据。而影响农民对新农合的满意度的因素有基础设施和经办机构办事效率。对比分析国外医疗体系和社区医疗模式发现,一些发达国家在医疗制度上具有法制化、政府投入力度大等特点,个别发展中国家重视疾病预防,监督制度也比较完善。不论发达国家抑或发展中国家,其农村医疗制度也均有不足之处,对我国新农合制度的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在我国新农合的发展中,政府应当增加农村医疗的投入、重视基层医疗保健和护理、完善对农村医疗服务的监督等措施。提高新农合为农民服务的效用,保障广大农民的利益。

参考文献:

[1]黄聪,刘玲.谈新农合管理制度[J].湖北中医杂志,2017,39(11)

[2]康伟立.精准扶贫中新农合大病医疗保险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06)

[3]陈雪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现实问题浅析[J].市场论坛,2018(11)

[4]方菲,胡勋峰,刘冰.农村合作医疗公平的实现:新农合与医疗救助的有效衔接[J].理论观察,2018(11)

[5]张科.仙桃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满意度调查[J].现代农业科技,2019(03)

[6]梁洪松.陕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7(36)

[7]张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户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J].石河子科技,2017(05)

[8]丁宏术.德国和巴西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7(03)

[9]张贤木,聂志平.英美新三国社区医疗服务模式及借鉴——以农村空巢老人医疗服务为视角[J].老区建设,2017(18)

[10]魏来,张亮.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农村医疗服务整合特点与启示[J].中国卫生经济,2012,31(11)

[11]张禄生,李彬.泰国“30株”计划对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启示[J].医学与社会,2009,22(03)

作者:陆晶晶 袁蝶 刘纯芹 李鑫 单位:中华女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