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新闻节目策划方法论文

时间:2022-09-30 05:56:00

民生新闻节目策划方法论文

[摘要]民生新闻在经过几年的过渡开掘后,现在已经呈现出琐碎化的趋势,导致观众产生收视疲劳。笔者认为,加强对民生新闻节目的策划是消除观众收视疲劳的关键所在。本文结合运城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第一时间》,从主动、计划、整合三个方面粗浅谈谈如何搞好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策划。

[关键词]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策划品牌

运城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第一时间》自2004年10月1日开播以来,始终坚持“关注民生、反映民意、贴近民情”的理念,运用百姓的语言,报道百姓的故事,让平凡普通人成为节目的主角,让观众在观看节目时产生深深的共鸣,实现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运城电视台收视率较高的栏目。但是民生新闻在经过几年的过渡开掘后,现在已经呈现出琐碎化的趋势。因为民生新闻关注的焦点是好人好事、官司纠纷、奇异现象、灾难事故、生活变化等里弄胡同琐事,观众在接受这些新闻时因为琐碎而容易产生收视疲劳。那么如何消除观众的收视疲劳?笔者认为加强对这些民生新闻节目的策划尤为关键。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要在众多的电视新闻栏目中取得较高的收视率就离不开策划。可以说,策划影响着电视节目的质量,决定着电视节目的成败。

策划就是出主意、想办法,就是对节目制作增加智力投入,让自己的节目有特色,与众不同,精益求精。新闻本身不能策划,但新闻节目需要策划。新闻节目的策划,就是按照新闻规律办事,根据要达到的宣传效果,按程序对新闻资源进行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规划,实现新闻资源的最佳组合和配置。比如在采访中,首先要明确的就是要报道什么、为什么报道、怎样报道的问题,即策划。策划在节目中承担了“思想引擎”的作用。

运城电视台《第一时间》栏目在开播两年时间内,一直保持较高的收视率而成为运城电视台的一个品牌栏目。它的高收视率来源于“民生”定位,来源于与百姓的贴近性,那就是“《第一时间》是咱老百姓自己的时间”。栏目为百姓说话,说百姓想说的话。栏目的新闻线索大部分来源于热线,而热线又大多是百姓群体中的个体问题反映,这就造成了记者疲于为百姓一个个地解决个性问题,甚至只是揭露一种现象,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不容易在百姓中形成媒体的公信力。有的记者甚至感到,没有热线就没有什么可拍的,造成稿源吃紧。这种现状,谈何保持品牌栏目的地位?为了保持栏目的品牌地位,打造精品节目,2006年,《第一时间》栏目成立了专职策划机构。该机构在每周一由策划主管组织召开策划例会,由栏目监制、监制助理、制片人、各值班主编、责编、热线主管、制作主管等人员参与,对栏目进行短期、长期以及具体选题的策划。

结合运城电视台《第一时间》的运行情况,笔者认为要搞好民生新闻节目的策划,基本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主动

也就是由被动应付变为主动出击。只要我们了解党委、政府在做什么,了解百姓在想什么、做什么,了解身边正在发生着什么,就可以根据这些情况有计划地、系统地去报道,就可以把题目做大、做深、做精。比如2007年运城市在大力创建旅游文明城市之时,运城电视台《第一时间》栏目组就利用“五一”长假,主动与渭南电视台合作,共同推出《“五一”黄金周特别节目:两地主播话旅游》,把两市的名胜古迹和风土民俗搬上对方的荧屏,让受众耳目一新。这种形式生动活泼、亲切新鲜。对秦晋两市观众来说,既开拓了视野,也增长了知识;对运城、渭南两个电视台来说,比学赶帮,互利双赢,的确是一着好棋。

二、要计划

年内我们要做几件大事、近期做什么、这一期节目做什么,对每一个选题以及节目体裁、表现形式,都应做出具体策划和长远设计。2007年5月至6月上旬,运城电视台《第一时间》栏目组就成功策划了“魅力运城黄河行”大型电视公益行动的报道活动,栏目将第一板块开辟出来,每天用8分钟的时间对“黄河行”的行进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纪实报道,共连续报道40天,报道总时长320分钟。这次活动是该栏目自开播以来,报道最集中、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连续报道,活动内容以“展示魅力运城”为主题,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集中展示了黄河风光、黄河风情以及黄河根祖文化,为拓展运城魅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也提升了《第一时间》栏目形象和社会影响力。这次活动的策划从2006年11月份开始酝酿,一直到2007年3月下旬定稿,历时长达5个月之久,期间经过多次风险评估和可操作性的反复论证。《第一时间》“魅力运城黄河行”标志着《第一时间》在组织、报道大型公益活动方面又打了一场漂亮仗,尤其是在节目策划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公务员之家

三、要整合

就是要对于一些热点新闻和同样来源的大量信息进行整合,根据新闻事件的重要程度来为受众选择安排信息,提炼出新闻的意义。同时根据宣传和报道的需要,加强策划,设立一些临时性的新闻专题,把相关的社会新闻信息综合开发,形成连续性和专题式的组合性报道,这样就可以消除受众对社会新闻平凡化、群像化、锁细化的刻板印象。这些常规性的组合或系列报道,不但在形式上克服了单独的一条社会新闻的琐碎感,更容易产生粘连效果,通过采编人员有创意的谋划和设计,更好地配置了新闻资源,扩大社会新闻的传播效果。例如2008年6月25日,奥运火炬在运城市传递,为了营造舆论氛围,运城电视台《第一时间》提前策划,推出了“喜迎奥运火炬”的系列报道,特别选取了运城市不同阶层的10个代表性人物,采访他们迎接奥运火炬的喜悦心情和所做的实际行动。2009年,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第一时间》特别策划了“激情岁月——记忆60年”系列采访报道活动,寻找采访了一批经历过新中国成立前后那段激情岁月的党员、干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商人等各界人士,让他们讲述一段发生在那段激情岁月里的故事,让广大观众一起重温那段岁月,感受那代人的精神风貌,体会共和国的成长经历,给当代青年人一定的思想启发。因为这两个采访活动组成了系列报道,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果。

从这些年新闻改革的实践看,新闻节目的策划在各种媒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凡是经过精心策划的新闻报道和宣传活动,都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全面提高了媒体的综合竞争力,成为争得受众的一种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电视研究.

[2]电视文摘.

[3]中国广播电视学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