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主流媒体建设技术支撑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4-14 02:48:39

新型主流媒体建设技术支撑现状及对策

【摘要】在“全程”“全息”“全员”“全效”这四全媒体相互影响、无处不在、无所不及的新型传播生态中,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技术创新驱动愈发明显。本文结合对常州广播电视台技术建设现状的调研和区域性新型主流媒体建设目标,提出了“移动优先谁当先、智慧广电怎么干、高质融合怎么办”三问及对策思考,为城市台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建设新型主流媒体提供参考。

【关键词】媒体融合;新型主流媒体;先进技术支撑

目前我国城市常住人口已经占全国总人口近一半。作为党委政府的舆论工具、城市社会的信息传播中心和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台在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中所肩负的责任重大。本文通过对常州广播电视台技术建设现状的调研及对策思考,为城市台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建设新型主流媒体提供参考。

一、常州台先进技术支撑建设现状

广电是高投入、重装备行业。先进技术支撑,硬件靠钱,软件靠人。常州现代传媒中心2012年底启动广电工艺设施建设以来,截至2015年9月,累计投入资金近1.2亿元。无论是广播电视制播网还是演播/直播、传输发射、总控和互联网办公系统,当时在国内城市台都堪称一流。最近五年来,本着一体化布局、集约化管理,技术口组织架构也逐步优化,由最早的电视制作部、广播技术部、发射部、技术办、传输部、事业开发部、中波台等七个部门,先后经过三次调整,整合成目前的技术中心和资产办两个部门。常州台也是在全国较早将广播电视制作、演播、传输、发射等四个原本单独运行的部门,整合成了广播电视二合一的复合运行中心,既避免人员冗余,也提高了运行效率。(一)规划前瞻,硬件先进。2013年底,常州台整体搬进现代传媒中心后,制播条件全面提高。1.前瞻智能传播,构建互联互通的全台制作网和策采编发一体调度的全媒体指挥平台按照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理念,搭建了互联互通的全台制作网络,也就是全台融媒体技术平台,主要有新闻制播系统、共享演播室系统与审片中心、宣管办(总编室)业务系统、主干媒资管理系统、网络电视台、电台系统、广告综合业务系统、集中收录系统、播控系统和全台交互平台。平台以资源统一调度及共享为基本运行模式,以完全的非线性流程——采、编、制、播、存、管为业务主体。常州台融媒体技术平台项目还获得了2015年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创新二等奖。2015年6月,常州台在全国城市台率先建设全媒体新闻指挥平台,利用本台已有的新闻、媒资资源,整合原有软硬件资源,纳入融合生产平台统一管理,实现全媒体新闻策采编发的统一调度。指挥平台集线索汇聚、选题策划、指挥调度、稿件编辑、视音频节目制作、GPS定位、数据分析等业务环节于一体,融合台内外各频率、频道、微信、微博、APP、3G/4G、网络订阅等信源,实现全媒体传播的统一部署。该平台助推了全台内容生产的供给侧改革和与之相应的组织架构面向全媒体融合传播改革,在台内构建起了全媒体初步融合协同生产的立体传播体系。2.前瞻移动优先,构建以手机台为核心的移动传播平台和基于无线数字电视为基础的城市移动接收平台2012年常州台推出了以“无线常州”为名的手机端APP,也是常州首个全媒体移动平台,主要包括新闻资讯、政务信息、直播点播、爆料、天气、路况、公交、票务、违章查询、电话查询、交通出行、二维码扫描等功能。本着“资讯达人、视听专家、便民服务”宗旨,2016年5月升级成全新的常州手机台,主要以视音频资讯为主,外加直播、互动、报料、同城、圈子等功能,更加突出为用户提供丰富的音视频内容和直播互动活动,以及政务、民生服务,提升用户的体验感。2015年成立的常州广电无线传媒有限公司主要以无线数字电视技术为核心,整合公交移动电视、地铁屏、楼宇屏、社区屏和出租车屏等资源,通过以DTMB技术为核心,采用数字推送技术、终端管理技术等技术手段,加快建设城市移动接收平台,并将城市应急广播系统建设与城市移动接收平台建设相结合,充分用好应急广播的政策资源、城市移动接收平台的平台资源和广电传播技术资源等优势,把城市移动接收平台建设成为城市综合信息的智能化公共平台,使应急广播系统真正体现平战结合,造福城市、造福百姓。3.前瞻优质传播,全面升级满足受众高质量需求的广播电视播出平台公共服务是广播电视机构的一项重要职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听好看好用好广播电视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进一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提升传统广播电视传播质量,常州广电于2013年底在全国城市台中率先获得高清播出牌证,并于2016年7月10日实现了全频道高清化。此前,早在2013年传媒大厦建成时,常州台就对制播网络基础和基带信号基础实现了高清化设计,同时,广播节目制作、播出也都升级成高效完备的系统。为适应融合传播需要,音频制作系统与电视系统也都实现了互联互通。此外,近两年,常州台还先后联合相关研发机构,联合开发生产出了融广播、电视、新媒体转(直)播于一体的融媒体高清车,以及依靠中央财政扶持建设的ICS音乐类型化播出系统,并在全国率先通过国际化技术合作,携手加拿大专业发射机生产商及相关商联合打造了广播数字实验室。并携手南京、苏州、无锡、南通、扬州等六家城市台技术同行,成立了江苏城市传媒技术协作联盟,整合各家设备、人才、项目等方面优势资源,形成了合作共赢的设备库、人才库和项目池,聚各家之长,合发展之力,破发展之困。尽管如此,随着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受众接收信息的兴趣变化和传播方式的迭代加速,常州台现有的技术支撑与新兴主流媒体建设的需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先进技术支撑软肋日渐彰显。(二)结构不优,软件不足。进入全媒新时代,常州台先进技术支撑瓶颈突出表现为技术团队专业结构不优、学习能力不强、融合转型不快。1.专业结构不优本次调研范围涉及常州台技术人员109人。从所学专业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占43%,自动化、电子等其他工科40%,文科和艺术类17%,其中高级职称15%、中级33%、助理(初级)32%、无职称20%。岗位分布:播出28人,演播16人,传输总控25人,计算机8人。常州台编程开发、新媒体传播、技术产品经理、演播室技术及舞美设计方面人才严重缺乏,能独立开发项目,包括体感游戏、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Arduino互动应用、数据可视化、仿真模拟的Unity高级工程师更是奇缺。2.学习能力不强年龄上,30岁以下的人明显偏少,只有11%;45岁以上接近60%。而且,不仅高级职称不到10%,学历本科以下的人也有33%。专业成果看,最近五年在全省科技创新、岗位技能大赛中获奖偏少且成绩中等。个人兴趣及特长看,尽管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已对广电技术升级形成重重包围,但常州台技术人员对此真正感兴趣的人并不多,这意味着他们中对互联网及新媒体方面的平台开发、渠道维护、数据分析等领域感兴趣的人很少。3.融合转型不快主要体现在对新技术尤其是结合广播电视从满足日常的制作播出、传输发射运维,向移动优先传播迁移的技术演进的系统性规划的考量部署上。比如,作为移动优先的常州手机台的后台系统和全媒体生产指挥平台功能都存在难以满足现行需求的瓶颈,系统升级、功能优化迫在眉睫。尤其是全台内容生产的媒资系统与日常节目生产的衔接尚未真正完全打通。从技术人员岗位现状看,无论专业结构还是兴趣特长上,都反映出这支队伍的主要经历还是集中在传统的广电安全播出运维上,不仅所在岗位与全媒传播的“台报网端微抖”联系不紧,观念上也有抱残守缺倾向。近年实施的技改项目大多是资金投入型,其研发基本来自专业公司。

二、先进技术支撑建设对策:向移动优先、智慧广电、高质融合转型

当前,技术创新正推动媒体形态、传播方式加速演变,技术要素为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受和反馈打开了更多想象空间。在“全程”“全息”“全员”“全效”这四全媒体相互影响、无处不在、无所不及的新的传播生态中,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技术创新驱动愈发明显。在加快构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区域性新型主流媒体进程中,常州台融合纵深推进的全媒体传播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当前,一方面要继续加快对移动优先战略的生产平台、指挥平台、传播平台的资源整合和系统功能的优化升级;另一方面更要帮助技术人员开拓视野、提升能力,以此锻造能满足新型主流媒体传播需求的技术团队。本着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下一步先进技术支撑应紧扣加快构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区域性新型主流媒体目标,从硬件设施的持续完善和技术人员理念转型的软件建设两方面,结合加快移动优先和推进智慧广电建设,一体规划、同步推进。具体围绕“三问”展开:一是移动优先谁当先?二是智慧广电怎么干?三是高质融合怎么办?(一)移动优先谁当先。坚持导向为魂、移动为先、内容为王、创新为要,是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行动遵循。全媒体时代,围绕优质和新型,如何加强内容建设、构建新型传播格局?面对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的传播技术迭代更新,如何保持技术敏感和技术理性、践行先进理念和先进支撑?这是当下破局媒体融合纵深推进的两大时代考题。今天的移动优先,一方面指人们接受信息方式已经由传统的报刊和固定的客厅电视以及台式电脑PC端,转为了手机、APP等移动端;另一方面指内容传播渠道也要因应受众接受渠道改变而从固定端转向移动端。这样,原本主要服务于广播电视制作传输发射的技术,工作重心要转向移动传播。过去广电技术职能是运行、维护,现在应围绕尽可能开发满足人们喜闻乐见的传播端而专注于新技术的研发运用和新的运用技术开发,工作重点从当前的值机、检修,转向更好地让技术服务于内容生产的移动传播。移动优先重中之重是实现好三个维度的优质转型:一是做强自己的移动传播平台,形成全媒体传播矩阵;二是传播对象要紧盯移动的人,实现广电“凡聚集,必有屏;凡移动,必伴随”的传播覆盖,紧紧跟住、盯住、黏住一切移动的人,人在哪里,宣传到哪里,扩大主流媒体的影响力版图;三是加大适合移动传播的优质内容供给。就常州台而言,目前移动优先方面的技术支撑,硬件上重点攻坚三大项目:一是怎样让全媒体生态圈中的常州手机台的传播体验功能更优,也就是通道更流畅、内容更时尚、传播更精准,用户更活跃;二是怎样让现有的全媒体指挥平台业务覆盖更全、功能体验更优、使用互动更好;三是怎样让内容演播效果更优质。这方面主要是结合全台当前演播室布局多而散,但因后续规划和优化未能跟上,使用效率不高,表现手法不多,特别是与移动优先传播矩阵结合不紧,难以充分满足全媒传播节目形态需求等不足,充分调研论证,系统规划设计,分步实施推进全台融媒体综合演播室建设项目,尤其要结合电视供给侧改革,从移动优先的全媒传播需求整体考量该演播室的功能优化。上述三大项目中,全媒体指挥平台优化是常州台构建新型主流媒体的核中之核。全媒体指挥平台1.0版自2016年年底运行以来,目前已成为全台融媒内容生产的“指挥大脑”和资源中心。随着融合传播要求的不断变化以及对功能的深层次挖掘,需要进一步对平台进行升级,以加强各媒体间的黏合度和系统的自动化程度,重点是为新媒体尤其是移动端提供更多资源信息,全面实现移动优先战略。为此,下一步平台要对线索云汇聚、指挥调度、资源管理、文稿管理、音频处理、播后数据统计分析、数据统计与分析、消息管理、手机APP、通联功能、新媒体制作与、媒资功能、现有数据库等13个板块功能,以及平台主要流程设计上的线索调度、素材管理、文稿编辑、视频剪辑等4项功能都进行优化。重点是线索云汇聚和播后数据统计分析以及平台数据统计与分析、新媒体制作与、媒资功能和将现有SQL数据库升级成ORACLE数据。通过持续投入和在相关软件开发机构指导下的联合研发、系统优化,使之既实现借助4G、5G的快速回传、也实现包括内容资源全面融合、智能唱词、在线剪辑的快速生产,实现满足传统媒体,对接省、县、区融合平台以及新媒体渠道统一分发的全网,和数据回流(全媒传播数据的回流分析和平台用户数据的存储与统计分析),使其真正成为全台信息汇聚、指挥调度、内容生产、全媒、活动创意、数据管理、媒资开发、用户运维的内容池、指挥桌、生产线、厅、企划台、数据库。为实现这一目标,下一步对常州台技术人员的组织架构和专业组合上要系统思考、全面优化,在此基础上组建新媒体技术团队,专司全台移动优先中的技术支撑。初步计划通过一年左右的引导,和走出去、请进来的系统培训,使现有技术人员中45岁以下的人至少一半转型为新媒体技术岗。同时,针对高端稀缺人才加大引进力度,确保骨干岗位有人撑。(二)智慧广电怎么干。广电总局2018年11月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广电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将2019年定为智慧广电建设启动年,今年将全面推进。贯彻好《意见》精神,对城市广电加快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意义重大,也是城市台媒体融合纵深推进的大好机遇。关键要立足城市,深刻领会意见精神,研究谋划工作路径。领会《意见》精神实质,核心是两大内容:一是结合移动优先,通过融合创新,实现传统广播电视制作播出、传输发射新的打开方式,也就是推动广播电视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慧化发展;二是结合智慧城市建设,通过多元化资源整合和生态化产业融合,推动广播电视从功能业务型向创新服务型转变。以上两方面,广电技术都大有可为。常州广电倡导“深耕本土、深化改革、深度融合”。深耕本土,重在强化三项供给:一是优秀采编队伍的内容供给;二是引领百姓的创意活动供给;三是融入智慧城市建设服务的技术供给,包括以智慧政务和智慧生活为主的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所有智慧广电业务的开发。深化改革,就是围绕保障三项供给,重组架构、再造流程、创新机制,配强内容生产、活动创意和技术服务三支团队。深度融合,对内要围绕三项供给全面整合资源,对外则促进广电覆盖城乡各方面的服务融合,实现无所不在的广电+。目前要解决的就是内容资源、能力资源、数据资源、计算资源的开发和转化利用问题,以及生产效能方面的全媒手段、技术手段、传播渠道、数据跟踪和技术服务的思维转变、理念转变、环境转变和业务创新问题。假以时日,当技术与服务、技术与产业的“任督二脉”真正打通,将会是思维革命带来工作质量蝶变之时。届时,常州台不仅是信息传播的供应商、文化产品的生产商,也是政务、商务、教育、医疗、旅游、金融、农业、环保等综合业务的创意和技术服务的提供商。(三)高质融合怎么办。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高质量融合的目标是“你就是我”“我就是你”,这也是新型主流媒体的基本特征。当前,广播电视高质量发展重在深化广播电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瞄准建设新型主流媒体,不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着力提供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高质量服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就城市台而言,广电高质量融合主要体现两个方面:第一是突出移动优先战略,主动适应新技术条件下媒体服务泛在化、移动化、交互化、个性化的潮流趋势,贴近受众需求、提升受众体验,把资源、技术、力量向移动端倾斜,补齐广播电视移动短板,把握移动机遇,服务移动受众。第二是立足城市服务,推进智慧广电,即加快智慧广电内容生产体系、节目制播体系、传播体系、安全与监管体系、科技创新体系、生态体系建设等六大体系建设。其中每一个体系都与先进技术支撑密切相关。

三、结语

全媒体时代,媒体正从新闻者、信息传播者向服务提供者、关系构建者转型,今天的技术已经从新闻报道的保障要素变成了生产要素。这种背景下,技术人要主动求变应变,强化互联网思维,把加快广播电视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作为推动智慧广电发展的重要手段,加快体系重构、流程再造,推动广播电视“云、网、端”等资源要素的有效整合、融通共享、智能协同,着力打造融媒化制作、智慧化传播、精准化服务的广播电视智慧融媒体。总之,无论移动优先、智慧广电,还是高质融合,技术人只有全力以赴、全情投入,才能不断克服专业障碍、知识瓶颈、岗位束缚,只有切实做到心态融、行动融、技能融,才能使自己在先进技术支撑上跟得上——视野、知识、思维具有时代感,用得好——全媒体时代的传播理念、能力、技能上有存在感,干得欢——移动优先、深度融合、高质发展中无论工作、生活还是心理上都有获得感。

作者:许建俊 丁小峰 吴鸿庆 单位:常州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