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行政管理促进企业信用建设中贡献思考

时间:2022-02-26 08:02:00

工商行政管理促进企业信用建设中贡献思考

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信用的支撑,需要建立个人、企业、政府构成的社会信用体系。在社会信用体系中,企业信用是核心,对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起着关键性作用。推进企业信用建设是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在推进企业信用建设中责无旁贷。

一、武汉企业信用状况分析

企业是经济的细胞,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石。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武汉企业进入了技术、品牌、价格、信用竞争的时代。武烟(集团)公司,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神龙汽车(集团)公司,烽火(集团)有限公司,武锅(集团)公司等一大批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靠质量、信用、品牌赢得市场消费者的青睐。企业信用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武汉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信用的支撑。然而,从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管辖分析,仍有少数企业信用堪忧。主要问题是:1、注册资本不实。有的企业在设立登记时,注册资本采取以物抵资。这些实物并非自己实有,有的是借之其它企业,有的是纯属编造出的实物单据。另有部分企业登记注册后将注册资本抽逃。2、合同履约率不高。在市场交易中,交易双方签订合同后不按合同条款履行,尤其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合同纠纷较多。有极少数企业利用合同诈骗。3、假冒仿冒傍名牌。当市场上一出现知名商品、名牌商品,有的企业便制作假标识假冒仿冒名牌商品,以假充真、以劣充优,欺骗消费者。4、夸大其词虚假宣传。有的企业在广告宣传中,夸大新产品功能、用途,特别是保健品、医疗机构夸大功能、作用欺骗消费者。5、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有的偷工减料,以次充优,有的仿制包装、标识,以假充真。6、违法有奖销售、以回扣取得竞争优势。在市场竞争中有的企业违反法律法规规定,进行有奖销售。有的企业采用回扣方式占领市场份额,这种不正当竞争行为,违背了信用原则。总之,在市场竞争中,武汉市有些企业不讲信用,既损害生产者、经营者利益,又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

二、推进企业信用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

(一)企业自身生存与发展需要推进信用建设

企业是市场交易的主体,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公正公平的竞争,需要诚信的交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激烈化,企业要立足于市场,只能靠信用理念、信用行为与信用形象,没有信用的品格只能获得短暂的利益,如果企业在消费市场没有“卖点”,企业就会淡出市场,甚至破产因此,企业信用是企业立足于市场的基石,是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推进企业信用建设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要求。

市场经济是合作经济,企业依据生产配置完成社会化大生产的一个环节,为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由于企业只是社会化大生产中的一环,因而,要提高企业价值,首要的、根本的因素就是搞好企业合作,而合作的基础在于取得良好的信用,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诚然,企业的知名度需要通过广告宣传,但企业合作的前提一定是企业自身的诚实守信行为。诚实守信的企业在经济交往中,由于彼此间的相互了解,往往起到一个相互传播的作用,传播使得企业的整体形象得以提高,发展空间得以扩大。在相互的经济交往中,企业信用就是一种重要的无形资源,拥有良好的信用,企业则可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游刃有余,领先对手;丧失信用的企业将在市场中寸步难行,无立足之地。

(二)企业立足于国际市场竞争需要加强企业信用建设

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市场更加开放。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联为一体,相学会课题选登19互融合、渗透。国外的企业逐步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企业也逐步走向世界市场。依据国际通行规则进行资源配置与市场竞争势在必然。企业面临全方位、深层次开放所带来的冲击与挑战在所难免,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国际经济竞争需要构建互信平台和采用共同的游戏规则。企业只有提高产品质量,增加技术含量,创品牌,增信誉,提高自身竞争力,才能应对来自国际市场的挑战。因此,推进企业信用建设是国际市场竞争的必然要求。

三、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履行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在推进企业信用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推进企业信用建设中的地位

在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中,政府处于主导地位。政府通过立法,用法律规范约束企业,使之践行守诺,恪守信用。政府通过道德规范倡导信用新风,用道德规范引导企业遵守信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是政府行政监管与行政执法部门,它运用行政管理职能,打击违法经营,引导市场主体合法经营,公平、公正竞争,打击各种假冒伪劣、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倡导诚实生产经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企业信用建设中更具有具体的指导性,居于指导地位。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与企业的“出生”、“成长”、“消亡”、生产经营活动紧密相关,没有工商行政管理的行政管理与行政执法,企业信用活动难以有坚实的保障,没有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通过法律手段与行政手段的导向,企业信用建设难以建立。与其它行政管理部门相比,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企业信用建设中的指导地位更为明显。

(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推进企业信用建设中的作用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推进企业信用建设中具有基础性、独特性、广泛性、保障性作用,为企业信用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职能之一是确认市场主体资格。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代表国家依据法律法规授予进入市场的市场主体以法人资格与经营资格,是企业信用的前提与基础,只有有了经营资格的合法性,才能有生产经营活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建立的“经济户口”是构建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的基础平台。因此,企业登记注册信用信息在推进企业信用中的基础性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是市场行政监管与行政执法的主体,它与其它行政管理机关相比,有独特的层面与角度,它所掌握的市场主体信用资料是直接的第一手的资料。企业登记与否、变更情况如何。企业合同的签订、履约率如何,商标是否为驰名、著名商标。在经营中是否公平、公正,是否有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欺诈行为,是否有假冒仿冒行为、虚假宣传行为等等。

由于工商行政管理的广泛性,决定了企业信用信息的广泛性,既有企业出生、生存状态的信息又有消亡的信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执行着经济法规中的10多种法律几十多种条例,涵盖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诸多方面,对企业的公平竞争、平等交易信息的掌握是多方面的。

四、企业信用分类标准及监管措施和方法

(一)企业信用分类及其标准

企业信用标准严格地讲应包括道德和法律两个范畴,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社会主义大市场的行政执法机关,设定的企业信用指标应反映企业遵守法律规范的情况,标准应属法律范畴,结合企业行为本身与信用密切程度依据企业指标所反映的信用情况,将企业信用标准分为守信标准,警示标准,失信标准和严重失信标准较为合适。

守信标准

遵守法律法规和诚实信用原则,具有良好的商业信用,具体认定标准是:

1、具备法定条件;

2、投资人的出资已到位;

3、年检为A级(当年设立的企业不涉及);

4、除不可抗力,对方当事人违约以及依法变更解除合同外,合同履约率应达100%。

5、年内无任何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记录;

6、一年内无任何有效投诉记录;

7、以下情况在认定时作为参考:

(1)资产运营状况良好;

(2)一年内在有关行政部门无行政处罚记录,

司法机关无违法记录;

(3)获得符合国家规定的有关信用类荣誉称号;

(4)银行信用良好。

警示标准

有一定的失信行为,具体认定标准是:

1、具备法定条件;

2、年检为B级;

3、以非货币出资企业设立后法定期限内尚未办理过户手续;

4、除不可抗力,对方当事人违约以及依法变更解除合同外,合同履约率未达100%;

5、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给予警告和1万元以下(含1万元)罚款记录;

6、一年内有效投诉达五次(含五次);

7、以下情况在认定时作为参考:

(1)在有关部门有降低资质等级记录;

(2)持有其他企业的股权被司法机关冻结尚未解除;

(3)银行信用等级较低;

(4)生产经营上出现较大亏损。失信标准

有严重的违法行为,具体认定标准:

1、具备法定条件;

2、年检为C级;

3、利用合同进行欺诈;

4、一年内有效投诉或举报6次以上10次(含10次)以下

5、有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给予1万元以上罚款或责令停业整顿记录;

6、以下情况在认定时作为参考:

(1)已出现严重资不抵债;

(2)有违反专项规定被有关部门吊销相关行政许可、取消资质但不构成吊销营业执照处罚的;

(3)法定代表人有因违法生产经营被追究刑事责任的;

(4)有严重骗贷行为的。严重失信标准有严重违法行为,被责令停业或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二)企业分类监管的措施

分类监管是以企业登记和各类监管信息为基础,根据企业信用标准将企业相应地分为不同的管理类别即A、B、C、D四级,A级为守信企业,用绿牌表示;B为警示企业,用蓝牌表示;C级为失信企业,用黄牌表示;D级为严重失信企业,用黑牌表示。这种分类有利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从工作职能出发,就企业信用行为本身有针对性地实施不同的管理措施,以期达到有效监管的目的。实施分类监管是企业信用监管的重要环节,关键是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

建立企业信用激励机制。对A级企业要重点予以扶持,并享受以下待遇:

1、符合年检免审条件的,随到随检;

2、除专项检查和举报外免于日常检查;

3、在服务方面可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便利;

4、公开良好信用记录。

建立企业信用预警机制。对B级企业实行警示制度,在日常监管工作中予以提示,采取以下监管措施:

1、采取案后回查,定时抽查;

2、办理登记和年检时进行重点审查;

3、公开有效投诉次数和违法记录。

建立企业失信惩罚机制。对C级企业要作为重点监控对象,并采取以下强制监管措施:

1、列出重点监管对象并采取案后回查;

2、办理登记时进行重点审查;

3、年检时列为C级,并依法进行限制;

4、加强日常检查,不定时抽查;

5、公开有效投诉次数和违法记录。

建立企业严重失信淘汰机制。对D级企业属于责令关闭的,要依法办理注销登记;属于吊销营业执照的,要吊销公告,并实施以下措施加强后续监管工作:

1、采取案后回查,重点检查其是否停止经营活动并进行清算,发现未停止生产、经营活动的要予以取缔,未进行清算的,要注明未清算和负有清算责任的投资人,待清算完结后,再消除未经清算的提示;

2、被吊销营业执照企业设立分支机构,要责令停止经营活动并依法办理注销登记,对其投资的相关企业,要责令限期办理变更登记,以此督促被吊销营业执照企业进行清算,否则,对分支机构和相关企业要依法予以查处;

3、对吊销营业执照负有清算义务的投资人在履行清算义务的情况下,可限制其对外投资;

4、对被吊销营业执照负有个人责任的法定代表人,以及法律法规规定进行限制的原法定代表人或有关人员依法进行限制;

5、公开违法记录选择典型予以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