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求与实践

时间:2022-07-12 09:51:42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求与实践

[提要]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党中央日益突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地位,不断推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程。当前,内蒙古已经初步建立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形势不断加剧以及就业方式的多样化等情况,社会保障事业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方面仍然面临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内蒙古;社会保障;社会保险

社会保障是国家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用以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是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在党的报告中指出:“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党的五中全会明确“十四五”时期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蓝图,指出我国已基本建成以社会保险为主,包括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制度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6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在保障体系建设工作中取得重大成就,但面对党中央对新时代社会保障体系的总体要求,仍然面临艰巨的任务。

一、内蒙古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

自内蒙古自治区成立至今,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切实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重解决民生领域中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内蒙古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

(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社会保险方面,内蒙古自治区于1999年11月29日正式实施《内蒙古自治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2011年建立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2012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在内蒙古101个旗县(市、区)实现了全覆盖。2015年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办法》,实现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保险的并轨,并加入职业年金模式。1999年自治区面对全区开展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2003年下发《内蒙古自治区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管理暂行办法》,完善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2007年全面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2016年出台《内蒙古自治区整合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工作方案》《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实现了全区公民享有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工伤保险条例实施办法》,对工伤保险基金、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工伤保险待遇等相关问题做了细致的说明。为保障女职工在生育期间的权益,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生育保险试行办法》。为保障失业人员在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促进再就业,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失业保险实施办法》。2019年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印发了《关于降低社会保险缴费率有关问题的通知》,涉及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费率,切实为企业减轻负担。社会救助方面,2015年12月1日实施的《内蒙古自治区社会救助办法》,自治区的社会救助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社会福利方面,2014年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全力推进养老服务业全面健康快速发展。2015年出台《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关于促进全区残疾人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发展的意见》,推动全区残疾人事业实现新的发展。《内蒙古自治区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的实施,为内蒙古儿童福利发展指明了方向。在社会优抚方面,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要部署,在保障优质安抚对象的基本生活、维持其合法权益、提高社会政治地位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

(二)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持续扩大。截至2019年末,内蒙古自治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768.2万人,比2018年增长2.4%,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763.4万人,增长4.1%,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178.4万人,增长0.6%。其中,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数1,647.7万人,下降0.7%;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在职职工人数359.9万人,增长2.3%。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267.4万人,增长4.6%;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4.6万人,下降6.1%。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100%,基本实现全区适龄人口的全覆盖。医疗保险方面,全区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已由制度启动之初的120万人增长至2019年底的2,1784万人,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实现了内蒙古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的全面覆盖,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社会救助方面,截至2019年底,内蒙古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7.84万人,与建制之初的6.8万人相比,保障覆盖人数增加了31万余人,增长率达到450%;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的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126.39万人,与建制之初相比增加了86.39万人,增长率超过200%;全区救助供养人数共计8.24万人,比2004年的4.2万人增加了4万人。社会福利方面,实现80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全覆盖。

(三)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在养老保险方面,2020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已连续16年实现上涨,同时也是连续5次实现机关事业和企业同步调整,年均增长5%左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从2015年的85元增长到现在2018年的128元,并于2019年底出台了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节机制的实施意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将稳步提高。进一步提高了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不断提高失业保险金的发放标准,2018年6月提高到1,548元/月。医疗保险方面,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164.34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出110.48亿元,全区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医保政策内住院费用平均报销比例达到了85%和75%左右。2020年,自治区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明确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到550元,在稳定待遇水平方面,要求强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功能。社会救助方面,内蒙古实行城乡低保标准和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2020年自治区印发《关于2020年全区社会救助标准有关事宜的通知》,确定内蒙古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至月人均732元,位居全国第八位,内蒙古农村牧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至年人均6,307元,位居全国第九位。内蒙古城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达到月人均1,246元,农村牧区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达到年人均10,043元,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对象照料护理平均标准达到月人均430元。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对象照料护理平均标准达到月人均1,078元。

二、党中央关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要求

在党的报告中指出:“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明确提出“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一方面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发挥的作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就是要保证社会保障对人民群众最基本物质生活需求的兜底职能;强调社会保障的普惠作用,使人民群众能够共享社会保障赋予的基本权益;对政府在提升社会保障制度化和法治化水平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可以理解为新时期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具体思路。首先,体现了社会保障对广泛性、全面性、公平性的要求,实质是要求社会保障的项目都能够覆盖到全部有需求的人身上,重点在于打破城乡间差别。其次,提出了政府、个人、企业与社会各方均需要依法自觉地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社会保障应尽可能满足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同时也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避免滋生不劳而获的依赖心理,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再次,要注意社会保障制度的延续性,不仅要能够满足当代人的需求,维护代内公平,也要努力维护其代际间公平,强调为了满足不同人民群众对社会保障的差异性需求等。党的报告为新时代社会保障体系在思想上建设提出了总体要求,而且从实践层面为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准则。报告中明确要求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完善统一的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及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促进各项社会福利事业与住房保障的全面发展等。这些论述是我国社会保障领域中人民群众广泛关注的关键性问题,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案的执行准则。党的五中全会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更健全的发展目标,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提供了行动指南。

三、内蒙古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思考

结合党中央对新时代社会保障体系的总体要求,内蒙古自治区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仍然面临艰巨的任务。

(一)努力实现社会保障覆盖全民。社会保障覆盖率反映一国社会保障体系对广大人民的惠及程度,以社会保险为例,当前自治区的社会保险体系主要是以非私营企业和大中型企业的正规就业者为主要的参保对象,小企业员工的参保情况还处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一些新兴商业模式下的就业人员,比如“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等工作人员的参保情况更是得不到保证,违背了制度中人人参与、共享权益的理念。在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还对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做了强制性的要求,而对于城乡居民和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社会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则可以自行选择是否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因此这部分人群是否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从法律或国家政策的规定上来看,并非是一种强制的法定义务,这就导致有相当一部分人员由于个人或用人单位的原因而没有参加养老保险,尤其是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制度在覆盖面上的问题比较突出。当前情况下,扩大社会保障参保覆盖范围的重点是充分利用媒体加大宣传《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不断向企业经营者灌输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法律意识,逐步提高非公有制单位员工和非正规的从业人员的参保积极性,提高参保的待遇,把更多的人员纳入到社会保障的范围之中,推动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率。

(二)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内蒙古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存在着城乡发展不均衡、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等一系列问题。不断对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是推进和完善我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必经路径。当前,社会保障资源的城乡差距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以养老保险为例,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基金支出额分为740.94亿元和43.82亿元,参保人员分别为694万人与743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年人均基金支出10,676.4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为年人均基金支出589.8元;2018年,内蒙古农村牧区的养老保险基金无论是收入总量还是人均收入都远低于城镇。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过程中应该坚持共享的价值理念,逐步增进社会保障的包容性和公平性,使人民群众实现平等共享的社会权益。进一步完善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努力实现自治区政府的社会保障支出向农牧区倾斜,优先保证农牧民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待遇水平。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以养老保险为例,内蒙古的法定保险体系处于以政府为主导的独大局面,补充养老保险发展滞后,职业年金是机关事业单位强制性建立的,但是绝大部分企业尚未建立企业年金,发展缓慢且覆盖人群较少,退休企业职工的商业养老保险在当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多层次的社会保险体系发展严重滞后。未来应在以政府主导的基本养老保险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发展企业年金或职业年金、鼓励有条件的个人积极参加商业性保险等,在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社会保障的多层次建设需求。

(三)不断夯实社会保障物质基础。内蒙古自治区与全国同步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使老年群体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障、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存在缺口,制度的稳步运行存在一定隐患。以养老保险基金为例,2018年全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714.9亿元,其中,保险费收入519.3亿元,财政补贴收入173.7亿元;基金支出739.8亿元,中央调剂金受益30.5亿元,基金当期结余5.6亿元,全区基金累计结余572亿元,养老基金当期出现结余说明其收支是平衡的,但是分析数据的具体构成便可以发现,养老金收入和支出的平衡只是一种表象,是建立在个人账户空账以及各级财政资助前提下的平衡,如果做实个人账户,养老金目前已经出现了基金短缺的情况。随着未来老龄化的加剧,基金短缺情况还会进一步加剧。另外,结余积累的社会保险基金从安全性的角度出发,当前仍面临投资渠道窄,保值和增值相对困难,社会保障长期资金平衡和基金保值增值压力加大。下一步自治区应研究如何稳步推进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和运营,完善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制度,扩大基金投资规模,充分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强化投资监管,努力实现基金的保值和增值,不断夯实社会保障的物质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委员会.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M].人民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9.

[2]朱炳文,刘银喜.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内蒙古社会建设70年)[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7.

[3]郑功成.全面理解党的报告与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建设[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7(05).

[4]丁建定.试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保障思想[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双月刊),2018(02).

[5]郑功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现状评估与政策思路[J].社会保障评论,2019(01).

作者:杨艳 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