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法与劳动法的界定

时间:2022-04-05 08:46:50

社会保障法与劳动法的界定

摘要:社会保障法和劳动法在原则上类属于社会法,是与公法和私法相区别的第三法域。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将劳动关系中与社会保障有关的福利内容作为劳动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科学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不存在社会保障法所规定的范畴。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单位人逐渐开始向着社会人的方向转变,因此必须对社会保障法和劳动法进行科学的界定。

关键词:社会保障法;劳动法;界定

一、劳动法的概述

(一)劳动法的概念

劳动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主要是具有形式意义的劳动法,主要是针对社会劳动法律的调整、实现、保护以及对其他关系的产生,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所颁布的具有全国性和综合性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广义的劳动法是具有实质意义的法律,不仅包括狭义劳动法,还包括上述法律规范中的其他法律。通常情况下,劳动法会被定义为“劳”,所谓的劳资冲突主要针对的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对于劳动法的独立地位非常强调,它在一定程度上与一般的民法有所不同。对于劳动法的理解要从相关侵权立法的角度出发,将“劳”重点凸显出来。不少学者认为雇主通常情况下是在出现一定的劳资冲突和劳动者合法权益被侵害的角度上出现的,这也就是在相关劳动法律规定下雇主与劳动者地位不平等的重要原因之一,一般雇主受到的限制作用比较多,保护作用相对较少。劳动法在通常情况下主要是对不正当隶属生产关系的有效纠正,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劳动法律不应该将从属于经济活动中的属性改变,为此这就要求劳动法律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能够准确的把握好各种尺度。

(二)劳动法的特征

1.能够实现劳动者保护法和管理法的有机统一:劳动法侧重于保护当事人双方,劳动者作为一方弱势群体,在总体上劳动法会向劳动者方面有所倾斜,而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将公平、公正的原则充分的体现出来。同时,劳动法作为劳动者管理法,它的建立有助于维持劳动法良好关系的有效运行,有助于促进效率的显著提高。2.能够实现劳动关系协调法与标准法的有机结合:从某种意义上,劳动标准在一定程度是劳动法对劳动关系进行科学协调的重要前提,换言之,在劳动法中要对众多的劳动标准进行科学的规定和确认,并严格按照劳动标准协调劳动关系。劳动关系协调法和标准法的关系十分密切,在劳动法中的地位同样不可撼动,并且二者共同构成了劳动法的基本内容。3.实体法和程序法的配套:劳动法所需要进行调整的对象主要是一个系统,劳动关系是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由劳动领域中的多种劳动关系所组成的,程序性关系的存在有助于与劳动关系相关的各种社会关系的形成,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调整对象分别对应着特定的劳动法内容和运行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讲为劳动关系的正常有序运行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和必要条件。因此,劳动法的规范既包括实体的也包括程序性的,二者唯一的区别仅仅是所占比例上的差别。

二、社会保障法的界定

(一)社会保障法的概念

社会保障法与劳动法一样,同样具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狭义上讲主要是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所颁布的各种法律,如《社会保障法》、《社会救助法》以及《社会保险法》等一系列法律;广义上讲主要是指社会保障关系中关于各种法律规范的总和,除了包括狭义保障法以外,其他法律法规中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决定、指示等文件统统包括在内。

(二)社会保障法的特征

1.社会保障法的本位——社会利益:利益主要产生于生产基础上对社会内容与特性的需要上面,离不开人们对其进行必要的社会转化,并且它所反映和体现出来的关系来自于人与人之间,不管是在哪种利益的背后,一定的社会关系都在其中潜伏着。因此,社会利益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的是一种与全体社会成员有关的共同利益,尤其是在现代化社会中,它将公民一种对文明社会状态的需要和愿望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2.社会保障法的价值追求——社会公平:保证社会公平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保障制度得以建立的基本理念,其与人们对于平等的良好追求密切相关,但是要想在现实生活中实现绝对的平等非常困难。人们在不仅在智力和体力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且基于社会背景和机遇的不同,致使弱势群体取得成功、共享成功机遇的可能性非常低。3.社会保障法的实施手段——社会强制性:在众多的私法领域中,所涉及到的关系都是私人之间的,其基本原则主要是私法自治,并且在对法律和公序良俗不相违背的前提下,原则上私人之间是可以就合同的具体内容进行随意的创设的,合同一旦签订,便立即具备一定的法律约束力。同时,持有权利的人自身和对方义务的消除是可以通过权利的放弃来实现的,而义务人要想真正促进自身权利的实现则可以通过义务的履行来进行。这种所谓的平等理想,实际上与完全平等的实现并没有多大的关系,充其量这主要是一种对平等进行不懈追求的漫长过程。

三、社会保障法与劳动法之间的关系

社会保障法和劳动法在原则上同属于第三法域的范畴,即社会法,二者部门法的距离最为接近。所谓的社会法主要是国家为社会利益提供重要的保障,借助对社会生活的强化干预,由此所产生的立法的一种,其主要是一种经过法律洗礼的社会化,也就是常说的私法公法化与公法私法化,公法与私法互相融合,共同构成了一种以法律为主体的现象与观念,其存在的形式主要依靠的是社会和公共场所所制定的政策,对公平、安全和平等的社会公益格外重视,而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了对社会发展目标的不懈追求。关于二者之间关系的讨论,国内专家的看法各不相同,一种认为社会保障法在劳动法中,一种则认为劳动法在社会保障法中,还有人则认为二者相互交叉,密不可分。

(一)二者的关系密不可分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关系十分紧密,社会保险法作为社会保障法的核心内容主要是在劳动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主要是劳动法发展在一定阶段的重要产物。二者分别隶属于两个不同的法律部门,相互独立,但是不具任何的包容性,换言之:社会保障法不被劳动法包括,劳动法也不被社会保障法包括,然而作为相关距离非常相近的法律部门来说,二者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站在法产生的角度而言,社会保障法和劳动法都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的重要产物,其法律部门的出现也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快速发展,是国家进行干预的重要结果;站在法律属性的角度出发,社会保障法和劳动法均隶属于社会法的范畴,其本位主要是社会利益,通常会被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并且社会保险法是社会保障法和劳动法对各自关系进行有效调整时相互交叉的重要产物。

(二)二者立法关系的区别

站在调整对象的角度上,社会保障法和劳动法有着本质的差别,以接近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都十分接近的社会保险来说,便可以将二者之间的具体区别概括和总结出来。1.性质上的区别:劳动关系和劳动过程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而社会保障关系和社会保障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2.主体上的区别:劳动关系所涉及到的关系主要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社会保障法所涉及的关系却十分的复杂。如:养老保险中所涉及到的主体主要包括四方:国家、经办机构、劳动者以及用人单位等;而医疗保险中所涉及到的主体更多,诸如药店和医院等。3.内容上的区别: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劳动关系的多重性逐渐显现出来,换言之一个劳动者所建立的劳动关系有很多个,而社会保障关系的单一性十分的明显,也就是一个劳动者只能将一个社会保障关系建立起来。4.后果上的区别:由劳动关系所产生的一系列劳动争议,出于一些私法关系的本身特点,主要用来解决民事程序;而由于社会保险关系所产生的争议,出于公法性非常的明显,因此在争议的处理上主要依靠的是行政诉讼程序。

四、基于改革趋势的角度上对社会保障法和劳动法的关系进行透视

(一)国家该退位的地方退位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在调整劳动法的过程中,过重的行政因素是最主要的问题,虽然中间对改革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与调整,但是仍然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系列重要问题,需要国家从更深层次意义上进行让步。目前,劳动关系中存在着大量的行政审查,诸如在施行劳动报酬时所制定的管理工资总额制度、在执行特殊工时时所进行的行政审批制度以及某些地方执行在劳动关系建立基础上所强制性实施的鉴证等等,以此在建立和正常运行劳动关系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大量的行政因素。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劳动关系的产生、结束和运行过程中,并且为增强施行行政管理的简便性,我们必须突破那种一个劳动者只允许建立一种劳动关系的观念,待两种逻辑出现矛盾与冲突时,即现实与观念逻辑,我们便需要重新对观念逻辑进行审视。为确保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都能够充分有效的发挥出来,我们需要那些能力突出的人建立具有多重性质的劳动关系,以此来更好的满足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将落后的、传统的观念逻辑摒弃掉。

(二)国家该仅进位的地方应当进位

社会保障法与劳动法相比,一些该到位的领域并未完全到位是社会保障法中最突出的重要问题之一。1.在征收社会保险费方面,立法者并没有设置行之有效的刑事立法作为重要的保障,在那些修改过后的刑法中也并没有明确的规定那些对社会保障制度造成严重危害的违法行为,制裁的力度在某些行政规章中比较薄弱,且这种滞后性的负面影响非常明显,进一步导致征收保险费用的困难。2.经办社会保险的机构缺乏购买保险基金的增值保值资格,且在我国的具体执行过程中社会保险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导致经办机构很难将自身的作用充分有效的发挥出来。3.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国家将那些应于支付职工养老保险的成本进行了转嫁,而多数国家普遍认为隐形的养老金债务应该由国家承担。

五、结语

本文从概念和特征两方面分别对社会保障法和劳动法的界定进行了科学的研究,二者的关系相互交叉,彼此独立又有区别,二者关系清晰明朗,不仅具有非常明显的理论性意义,并且又具有明显的社会层面作用。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重要产物,将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发展的具体历程充分且有效的发挥出来。

作者:魏华 单位: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董保华.社会保障法与劳动法的界定.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1(3).

[2]林嘉.论社会保障法的社会法本质——兼论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关系.法学家.2002(1).

[3]黄昆、曹燕、徐芳宁.中国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2002年学术研讨会综述.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2).

[4]孙林.论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关系.法制与社会.2007(2).

[5]豆志旗、豆志恒.论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之间关系的思考.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1(7).

[6]李海明.论劳动法上的劳动者.清华法学.2011(2).

[7]刘佳.论弱势群体之法律保护——基于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经济法之考察视角.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2(4).

[8]李志明.中国社会保障法:一个初步的研究述评.社会保障研究.2008(2).

[9]罗超.典型案例在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教学中的功能.大学教育.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