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时间:2022-11-29 09:09:26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货币银行学是财经类专业基础课,知识点覆盖较广,是一门兼有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综合性课程。当前,该课程在教学上普遍存在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方式枯燥以及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有鉴于此,本文对该课程提出了改革与探索的方向,即教师以科研带动教学,加强案例教学,开展金融实训模拟实验,让学生参与金融机构实习,以及建立相应的综合考评体系,以确保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打好基础。

[关键词]货币银行学;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

货币银行学课程是金融学专业基础课,也是财经类本科生的必修课,在课程体系里占有重要地位。尽管全国各高校的财经类专业都开设该门课程,并作了相应的课程改革研讨,但是作为专业基础课,依旧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方向。

一、货币银行学课程特征分析

作为财经类专业基础课,货币银行学课程的知识点覆盖面较广,注重概念的引入,既强调实践性又强调理论性,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金融课程。该课程主要学习金融学基本概念、货币理论与金融机构业务,为后续的金融类课程奠定良好基础,具体内容包括:货币制度、信用与利率、金融市场、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货币供给理论、货币需求理论、通货膨胀理论、货币政策及其目标。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如下的能力和素养:一是理解金融学基本知识、基本概念,较系统地掌握金融学基本理论;二是能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一定的金融实操能力,对金融市场实际走势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三是了解金融法律法规,把握当前金融总体演化趋势。货币银行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对教师与学生都提出了较高要求。一方面注重理论性,有自身的理论范式。该课程的先修课程是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需要理解微观经济学范畴的商品供求理论、边际成本———边际收益、利润最大化、规模经济等经济学基础,以及宏观经济学范畴的宏观经济总量概念、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等理论框架,这就要求学生前期要有一定的经济学基础。货币银行学的货币理论与通货膨胀理论,可以让学生比较系统地理解货币在宏观经济学体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强调实践性,培养真实金融市场的实操能力。金融市场是国际国内变化频率最快的市场,相应的金融创新层出不穷,比如第三方支付、众筹、余额宝、区块链技术等,需要师生投入更多精力跟踪金融最新发展趋势。货币政策是重要的宏观调控工具,央行经常会出台一系列政策,学生要随时学会理论联系实践,能够对现实经济作出正确分析。

二、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货币银行学是专业基础课,对金融知识点更多地是起到引入作用,而无法真正展开,课程内容包罗万象,章与章之间跳跃性较大,加以受制于课时量,许多金融理论光靠课堂讲授无法学透,是一门具有一定教学难度的课程。当前,该课程教学普遍存在如下问题:(一)教材内容跟不上。金融形势金融市场非常活跃,即便是最新的货币银行学教材,依旧滞后主流金融创新数年。因此,从学生角度会认为教材内容陈旧,无法学习到真正想学的金融知识,就会很自然地认为学不到东西。同时,货币需求理论、通货膨胀理论需要比较强的宏观经济学基础,对基础不好的普通学生就显得比较吃力,对理论的理解很模糊,会主观地认为理论性过强,不太适用,以致丧失了学习兴趣。(二)授课方法枯燥单调。货币银行学是金融基础课,性质上具有广而不精,知识点多但不够连贯,理论也无法深入探讨,只起到引入效果。相对其它财经类专业课,技术性、趣味性都显得相对不足。同时,课程内容多,课时量较少,教师经常处于赶进度状态,对教材内容无法精致讲解,只能自觉或不自觉地采用满堂灌的传统讲授方式,与学生互动环节较少。至于理论性较强的货币需求、通货膨胀理论,教师对学生的宏观经济学基础缺乏总体把握,径自按教材要求对模型一一罗列。如此一来,学生参与感越来越低,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三)考核方式较为单一。大部分高校的货币银行学考核方式采用一次性期末考试,加上听课表现作为平时分。考试题型一般采用名词解释、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和论述题。尽管金融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是该课程的考核却表现出死记硬背迹象。为了全面复习知识点,一些勤奋学生将要点列出在白纸上,其它学生会加以复制,为了提高复习效率,只背诵纸条细则,不再翻阅课本,这样更加限于死记硬背。虽然不少学生考试可得高分,但是实际上背完就忘,无法真正学到课程知识。

三、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改革方向探索

鉴于《货币银行学》在财经类课程体系的重要地位,教师需要根据课程特点,有针对性地探索教学改革,让学生更好地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一)教师以科研带动教学。鉴于教材的内容比较陈旧,就需要教师积极从事科研,才能把握学术最新动态,避免与当前金融情势脱节。只有从事科研,阅读大量相关文献,进行深入思考,才能对所教授主题有深刻理解,授课时自然会讲解得生动有趣。教师在做科研时,还可以让优秀学生一同参与课题研究,从资料收集、文献搜索、谋篇布局、学术规范等多角度加以辅导。由于学生在整个科研过程中需要亲力亲为,其积极性必然会空前提高,有利于强化对该课程的学习,同时可以初步培养其学术能力。(二)加强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可以将理性知识转化为感性知识,国际国内金融市场经常会产生具有影响力的大事件,成为社会热点。案例讨论可以改善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给学生充分的讨论空间,形成互动式教学,便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增强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金融案例往往具有复杂性、综合性特征,比如可引入美国次级贷危机,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学会分析金融风险的缘由,还可以了解到资产证券化的原理,国际性商业银行的资产构成等隶属货币银行学课程的总体知识。(三)开展金融实训模拟实验。货币银行学课程中不少章节需要紧密结合实际,特别是股票市场,光靠教材的基本概念讲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学会实际操作能力,这就需要安排实训课程。金融系要拥有现代化金融实验室,构建出股票市场实时系统模拟环境,让学生上机身临其境进行证券交易。在学生模拟股票交易的过程中,能初步体会股票交易的风险性。通过这样的股票市场实训,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且有利于其今后从事金融工作。(四)让学生参与金融机构实习。在适当阶段,教师可安排学生去证券公司、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参观实习,让学生直接接受一线实务部门工作人员指导。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可以自行判断出课程哪些知识是重要的,自身的金融知识结构还需要哪些方面的补充,并可以初步尝试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用在实习工作中。学生通过面对面观察业内人士如何与客户打交道,如何处理日常金融事务,对今后毕业入职工作有了直观了解,可以进一步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五)建立综合考评体系。课程考评可以采用综合方式,而不是在期末考试毕其功于一役,否则那样的突击式复习,只能流于死记硬背,无法真正达到货币银行学学习要求。平时的案例讨论课,学生的表现要计入平时成绩;鼓励学生尝试撰写主题论文,可以作为附加分计入成绩;证券模拟实验室作业完成情况也要作为考虑因素。期末考试试卷要安排好主观题与客观题、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比重,便于全面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度。最终成绩是各项成绩的加权,可以让学生更加注重学习的过程,也保证了总评成绩的公平性与合理性。

[参考文献]

[1]赵华伟.《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0(4):105-108.

[2]王晓光.关于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J].长春大学学报,2003(10):23-24.

[3]申韬.对《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8):203-205.

[4]赵何敏.“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的创新与互动[J].中国大学教学,2007(7):43-45.

作者:王劲屹 单位:五邑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