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贷业务发展状况

时间:2022-06-18 10:44:00

农村信贷业务发展状况

1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的经济背景

一方面,“三农问题”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农村人口占人口总数的50.32%,农村劳动力过剩。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上年增长17.9%。剔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1.4%。但同时,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3979元,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上年增长14.1%,剔除价格因素影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4%。可见我国农民收入仍然偏低,与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差距较大。另一方面,我国政府历来重视三农问题。邓小平在1975年8月就指出:“工业支援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是工业的重大任务。”“农业要现代化,才能适应工业的现代化。工业越发达,越要把农业放到第一位。这就要求工业支援农业。”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党的十七大强调,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准确判断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历史方位,指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出发,专门强调了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这个主题,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2农村信用社在小额贷款业务中的优势地位

2.1农信社发展小额贷款的环境优势

一方面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实力雄厚的全国性大银行或者逐步撤离或者不愿意进入农村金融市场[1]。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经济政策的管制,使得非正式的金融组织难以进入广大的农村金融市场,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农村信用社“一家独大”,基本上是处于垄断者的地位,使其在刚进入小额信贷市场时就具备了别的金融机构无可比拟的天然优势[2]。在可以预见的一段时间内,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向前发展,农村金融市场领域必将会吸引新的竞争者,农村信用社在当前条件下率先进入小额信贷领域可以占尽“天时”和“地利”。

2.2农村信用社在业务经营方面具有的优势

由于农村信用社网点遍布城乡,离农户、农村中小企业以及农村工商户近,使其天然的具有交易成本和信息方面的优势,在向农户、农村中小企业以及农村工商户提供小额贷款时占得了先机[3]。然而那些大型的商业银行和新兴商业银行因为还没有健全的网络体系或与农村金融市场接近的组织机构体系等,要进人农村小额贷款市场,相对来说困难较大。这导致了农村信用社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农村小额贷款市场的主要供给者。

2.3农信社在资金和政策上的优势

2004年以来,人民银行在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过程中,实行区别对待,一直对农村信用社实行一定的政策倾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存款准备金政策方面给予了农村信用社一定的照顾。比如,人民银行只要求农信社执行15.5%的存款准备金政策,而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将国内其他银行业的存款准备金率调高到21.5%,一些城市商业银行甚至到达了18.5%,对于A类地区的农信社的政策就更加的倾斜了,他们执行12%存款准备金政策。虽然近两年农村信用社的存款准备金率一直在上调,但农信社的存款准备金率仍比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普遍低2.5个百分点,A类地区更是低将近5.5个百分点[4]。二是中国人民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业务对农信社几乎没有任何约束力。近年来,为了强化紧缩性货币政策,人民银行面向国内40多家商业银行发行了大量央行专项票据,但这项政策并没有将农村信用社列为发行对象。三是中国人民银行针对农村信用社提供了支农再贷款,使农村信用社正常的信贷活动得到了有效地保证,资金“断链”的风险被基本上消除了。从国家货币经济政策层面看,农村信用社受到了特殊的“照顾”,这一点是其他银行类金融机构所望尘莫及的,由于存在种种政策支持,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活动基本上不会出现政策性因素导致的流动性问题。从现实情况层面来看,近年来,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对农村信用社的流动性影响几乎为零,甚至还出现了流动性过剩的问题[5]。

3我国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现状

3.1我国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的运作模式

总体上来看,我国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业务的运行模式是比较简单的。大致上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是信贷人员对申请发放贷款的农户进行实地调查,并以农户的家庭经济情况,主要是其从事的经营活动等内容为依据,建立起农户的贷款档案。第二步,成立以农村信用社人员和农户代表为主的农户信用评定小组,同时为了更好地发扬民主,更好地了解农户的基本情况,评定小组也积极邀请村官参与其中,评定小组通过调查讨论,根据农户的个人品质、生产经营活动、还款记录、偿还能力、经营能力等具体指标,对农户的信用程度进行评定。一般分为一般、较好、优秀三个档次。第三步,颁发贷款证。在信用评定小组完成了对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后,农村信用社严格依据对农户所评定的结果,对符合条件的农户发放贷款证(见图1基本操作程序)[6]。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采取“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办法,所以,只要农户贷出的金额不超出贷款证上核定的贷款限额,农户在需要贷款时可以携带贷款证随时到农村信用社办理,贷款证可以循环使用,真正做到了贷款像存款一样的方便[7]。

3.2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资金的来源渠道

像大多数金融机构一样,农村信用社发放小额信贷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吸收的社会存款。农村信用社本身网点多,分布广,以山东省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为例,全省共有机构网点5564个,几乎每一个乡镇都有一个网点,每一个较大的村都设有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农村信用社吸收的存款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11年末,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存款超8000亿元,连续七年稳居全省金融机构首位。另一方面,现阶段,我国政府对信用社有着政策倾斜,例如来自于中国人民银行的支农再贷款使农村信用社相比较其他金融机构具有政策上的优势。2011年,人民银行新增支农再贷款额度500亿元,期末全国支农再贷款余额1094亿元,年累计发放额1708亿元,支农再贷款的使用创历史最高水平,对于扩大涉农信贷投放发挥了重要作用。

3.3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运行状况

农村信用社一直都是农村金融市场中的主力军,随着信用社银行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降低成本,整合资源,农村信用社的网点减少了,统计资料显示,农村信用社的机构网点数由2003年的10.05万个降至2007年的9.67万个,但农村信用社仍然是我国网点数最多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之一,相对于其他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还是能够覆盖城乡广大区域。农村信用社具有天然的优势,在国家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的前提下,国家给予了信用社很大的政策支持,但也明确要求农村信用社贷款资金要投放在农业领域[8]。有了政策支持,在社会主义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在实践中取得的巨大成功,据统计仅2008年上半年,全国小额信用贷款就达695亿元,比年初增加368亿元,增幅为高达112.5%,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