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权担保对信贷创新约束成果

时间:2022-09-01 09:50:01

物权担保对信贷创新约束成果

年第10期《物权法》的公布施行,从法律层面上进一步明确和丰富了担保物权制度内涵,所体现的物权平等保护原则,具有划时代意义。调查显示,担保物权制度从具体的操作实践到最终法律层面的正式确立,对我国经济金融生活已经产生深刻而重要影响与积极作用。

一、担保物权制度在推动信贷产品创新中的效果观察

(一)以应收账款为质押标的物的隐蔽、公开保理业务不断成熟并广泛应用担保物权制度的完善,尤其是《物权法》的颁布实施,为应收账款引入银行信贷的质押标的物打开了法律通道,银行开办应收账款融资业务的法律障碍被清除。人民银行、各商业银行、信用社先后出台了系列配套措施,人民银行制订了《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应收账款电子登记公示系统同步上线运行,工行印发了修订后的《贷款担保管理办法》,并配套出台了《应收账款质押担保管理办法(试行)》等规章制度。孝感市安陆建行、汉川市各银行先后开办了隐蔽保理业务试点,累计办理隐蔽保理贷款1亿元、2.8亿元。据初步统计,2009年,孝感市共有67户企业申请应收账款质押贷款118475万元,银行实际发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116945万元,此品种的信贷满足率达到了98.71%,远高于平均信贷申请满足率35%左右的水平。

(二)动产抵押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相对《担保法》而言,《物权法》关于动产引入抵押的范围更全面,抵押物品种更丰富,有关抵押登记管理的规定更详尽,动产担保在法律制度建设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在此背景下,孝感市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和信用社在具体信贷管理与操作上,改变了贷款抵押侧重于不动产的谨慎做法,也改变了动产抵押仅限于保值和易于变现的保守策略,逐渐消除了“动产易动”的恐贷症心理。调查显示,2009年,汉川市金融机构发放动产抵押贷款余额达到了26.3亿元,就连成立不足1年的村镇银行也对近20家小企业发放动产抵押贷款近3500万元。

(三)权利质押在孝感开始了破冰之旅《物权法》关于银行信贷抵质押物的界定,在法律层面上,最重要的贡献之一莫过于正式把应收账款引入了银行信贷质押范围,扩大了纳入质押的范围,如股票权利,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政策出台后的林权等引入质押不再存在法律上障碍。权利质押贷款在孝感开始了破冰之旅。2007年11月,汉川农发行以股票权利为质押,为某公司发放质押2000万元,这是孝感辖内银行机构首次以股票权利为质押发放贷款的成功尝试。孝感市建行则探索以收费权为质押营销贷款,以4500万元的收费权为质押,发放质押贷款1700万元,汉川市农发行以企业的林权证作为质押标的物,对康欣木业发放的流动资金贷款8482万元等。可以预见,《物权法》将权利引入银行信贷质押的范围,为银行信贷创新预留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银行信贷营销也将有更多新的增长点。

(四)仓单质押信贷试点已经启动担保物权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虽然在操作技术、制度规范、管理方法等多方面没有达到成熟标准,孝感市相关银行还是启动了该项业务的试点。安陆市农业发展银行实行专人驻点,专户管理。贷款专户储存,收购资金凭驻点信贷员签字支取,按入库进度监督资金支付的管理办法,对湖北禾丰米业公司先后发放仓单质押贷款近7000万元。能够预料,随着更多银行信用社启动该项业务的试点,将有更多的中小企业因此受益。

(五)以第三方监管、第三方保证形式的信贷产品创新满足了不同层面的企业所需《物权法》实施后,农业发展银行基于提升竞争力考量,在信贷产品创新力度同样较大,率先推出了第三方监管信贷业务,汉川农发行先后为祥杰农贸、华丰银棉等5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办理第三方监管贷款3500万元,为其他银行信贷产品创新作了有益探索。针对部分中小企业资产抵押不足又急需融资的,工行则通过第三方提供有效资产作抵押向另一家企业提供贷款,缓解企业短期资金所需。可以预见,有了《物权法》的护航,相信有更多的信贷创新产品推出,更多的企业因此受益。

二、当前实现担保物权的制约因素

(一)从法律体系协调性观察,缺乏统一并相互衔接的优先权制度担保物权优先受偿以及法律除外规定与其它法律法规并不统一,缺乏衔接。《民法通则》和《担保法》中均未对优先权作出系统规定,只是在《〈担保法〉司法解释》、《民事诉讼法》、以及《海商法》、《民用航空法》等一些特别法中有所体现,而这一优先顺位体系尚欠缺明晰和周全,政策选择缺乏充分合理性。《合同法》第二百八十六条规定的建筑公司的债权优先于有担保的银行债权,《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的欠税在先的税收债权优于担保债权,新《破产法》规定企业职工劳动债权优先于银行担保债权等等。《物权法》第一百七十条则规定,担保物权人在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依法享有就担保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由此看出在特殊情况下有担保的银行债权不一定就优于无担保的普通债权。应受法律保护并作为优先权确立的社会关系游离于法律之外。信贷权人不能确定其担保物权的优先受偿顺序,一旦发生清偿,信贷人的担保权益将有可能受到侵害。

(二)从司法实践效果观察,担保物权制度保障物权的手段与效果有瑕疵担保合同裁定无效的多。据对某县市近400件破产案件调查统计,出于安置职工和社会稳定需要,在新《破产法》出台前,该县市比照试点城市破产政策,91.6%的企业破产案件裁定银行与企业间订立的担保合同无效,裁定有效的8.4%案件中,银行贷款受偿率普遍不足5%,有的甚至只有0.2%。诉讼执行难,债权银行往往是赢了官司,资金很难完全执行到位。抵押担保审查不严,担保合同问题多。表现为重复抵押担保,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主管部门对外担保,为自己担保,办理抵押物登记机关不对等。调查的82件案件中,出现了6件国家机关对企业债务担保无效的情况,3件因抵押合同未办理抵押登记导致合同成立但属无效。抵押物管理难、处置难,银行合法权益常受侵害。部分贷款企业随意处置、变卖、毁损抵押物现象时有发生。银行在行使抵押物处置权时,交易成本远远高于企业办理抵押时成本,个别高达22%,使银行蒙受巨大的资产损失。

三、优化担保物权实现环境建议

(一)构建统一的优先权制度,制定明确的优先权规则立法部门应专门研究优先权统一衔接问题。优先权制度是担保物权制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在优先权制度中,同一担保物上索赔权之间的优先顺位规则应该是明确的,以保证担保权人及其他债权人清楚了解自己设立于该担保物之上的债权优先受偿顺序。优先权制度应体现“登记在先,受偿在先”的基本原则。建议专门出台对《物权法》中有关担保物权的优先权司法解释,方便金融机构及时做好资产保全工作,对已有的法定优先权的适用附加合理的条件,减少金融债权的风险,适时修改《民事诉讼法》,规范担保权的实现程序,保证基本担保权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抓紧建立统一的担保物权登记管理制度与便捷、低廉、高效的执行制度建立统一的担保物权登记管理制度。借助《物权法》实施的契机,相关部门抓紧研究建立统一的担保物权登记管理制度,将分散于十多个相互独立的登记管理权集中于一个部门统一行使。建立便捷、快速、低廉、高效的担保物权执行制度,使债权人能够准确地预见执行所需的时间和费用以及处分担保资产所能够回收的金额。

(三)优化司法执法程序,降低物权实现成本在如何保证法律相互衔接与有效实施,以及实施过程中的纠偏问题,强化司法监督必不可少。法律允许债权人选择自助救济、简易司法程序等多种方式实现其担保利益。合同双方有权对其权利和救济措施达成协议,发生违约时债权人有权根据合同约定在司法程序外回收和处置担保物,降低当事人的司法成本。法院介入担保物的回收和处置时,应使用快捷的司法程序,法院的审议应当仅限于核实建立担保物权的合约是否存在以及违约事件是否成立,提高审判效率,减轻债务讼累,节约实现债权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