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探讨10篇

时间:2022-12-04 10:02:15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探讨10篇

第一篇: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探究性教学的运用

一、探究教学和探究性教学和高中物理相结合的合理性

(一)探究教学的定义

探究性教学就是一种以探究性为主要特点的课堂内容教学方式,一般情况下的探究性教学是指在课堂上,教师围绕某一问题对学生进行某种引导,学生则采用自主思考与小组讨论合作的模式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和解决,从而提升学生自身各方面的能力,让课堂学习变得更有效率,也体现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探究性教学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适应性

实验的探究性教学就是在教师针对实验本身的启发或者引导下对实验进行自行设计,并对该实验设计进行执行,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对实验目的、实验过程、试验结果等有一个较好的感悟,从而真正地对实验进行理解和掌握,对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也有一定的帮助和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是实践性较强的科目之一,在课程的设置和课堂教学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创造性,对学生的思维和探索精神有着很大程度的提升,在高中的物理教学中要以实践探究教学为重要部分,按照观察、假设、逻辑推理、实验设计与探究、结果分析的步骤来进行合理的课程设计,加上使用情景教学法等方法辅助,对课堂中所需要探索的物理问题进行一定的探索,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一种高思维活动水平的状态,从而使得课堂效率得到很大提升。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应该有以下的几种特点:探究性实验教学应该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注重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保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地位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要保障学生对实验有自己的解释和理解,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下对实验的核心和精神进行理解。

二、高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采用探究性学习的具体策略

(一)要时刻明确学生在探究性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

突出学生在探究性教学的主体性地位,就要做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提供条件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从而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同时在明确学生在高中物理探究性学习主题地位的时候也要重视教师在引导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对学生创设一定的情景,和以往的高中课堂物理实验课堂教学不同,教师讲解物理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适用于探究性学习的课堂,而应该让学生来主导实验。

(二)要具有探索性

探索性是针对高中物理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未知结果的必要探究特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和自己的实验来发现事物所蕴含的规律,探索性原则是指教师以激发学生探索欲望为目的,根据学生以往的知识和经验,把事物或现象所遵循的规律设置为不同的“疑问”,让学生在好奇心驱使下,分析现象,总结规律,解开“疑问”,通过探索完成实验。例如,在“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实验中,根据初中的经验,学生一般会认为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从而产生感应一定的电流,可是在实际的情况下,把整个电路放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时没有产生感应电流,这与以前的经验相矛盾。这时这种矛盾就会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兴趣,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效率以及使学生的课堂集中程度得到增强。

(三)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通过科学的问题设置,引导在高中物理实验开始之前,就开始进行相关方面的思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加深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体系的深入了解,帮助学生在更深的层面上进行学习与体悟。当实验结束以后,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反思,对自己在实验中的表现进行阶段性的总结,找出自己的不足与缺陷,发掘自身的潜能,而反思的实现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的积极参与,1.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主题是什么?2.需要自己在实验之中验证什么?3.进行实验的最好方式是什么?4.自身在试验中学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5.我们需要在哪些方面进一步提高?通着这些方面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更为科学的进行物理实验。

三、结语

在高中物理课堂的实践教学当中,探究性学习是贴合实验本身的内涵和科学要求的最佳课堂教学模式,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要对此进行分析和实际策略的探索,这样才能使物理课堂的教学变得更有针对性,能带给学生更多和更大的进步。

作者:顾国梅 单位:江苏省南通西藏民族中学

第二篇: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

一、重视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演示实验的教学模式,教师为主体,由于教师拥有较高的实验技术和教学经验,实验都能够达到预期目标,这样在学生心理上就会形成一种权威,即教师做的都是正确的,减少了对教师教授内容的质疑,课堂缺少活跃的气氛,学生缺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就要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演示实验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参与度,鼓励学生实验,消除学生害怕失败的心理。即使实验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也是对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启发。在教师的引导下实行探究性实验,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应该给予尊重,并且积极引导学生通过一次次的实验,消除或者解除学生的质疑,并进行总结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探究性实验,也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且通过动手实际操作实验的过程,学生能够主动地从实验中获取物理知识及物理原理,深化学生对抽象的物理原理和知识的理解。随着探究性实验次数的增加,学生能很好的体会创新带来的快感,逐渐产生创新思维意识和创新理念,增强实践创新的欲望,这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让学生提高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增强创新的自信心。

二、强化学生的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实验方案在实验过程中具有指导性的作用,同时也是体现创新意识的重要阶段。教师在物理实验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有意识的设计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研究这些问题,并且使学生设计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实验方案。在开始阶段,学生设计的方案一定不完善,需要教师从旁帮助学生不断的修改方案,最终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能够自己设计出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来。然后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合作探究等方式不断的对实验方案进行改进完善。既提高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提高了对物理课程学习的兴趣,学习物理课程更为有热情。另外,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教师不断的探索实验教学的模式,将带有科研性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引入到实验教学中,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通过与教师、同学相互交流沟通,不断完善实验方案。这样一方面是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是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应该给予学生最大限度的尊重,对学生的看法和观点给予公正的评价,不因为学生提出的观点不可实现,就给予严厉的批评,首先要给予学生表扬,再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启发学生继续思考,不断完善自己的思维,增强学生创新的自信心,提高创新的热情。

三、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对实验方法进行创新改造

在物理实验课堂上,为锻炼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发散思维能力,教师提倡学生在物理实验中,创新实验方法。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实验器具,通过不同途径和方法进行实验。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做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学欲望,也能提高学生的反应及应变能力。在不断的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树立全局意识,在实验情景发生变化时,能够及时改变实验方法和方案,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促进学生分析、概括等综合能力的提高。此外,还应该开始一些综合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强化物理知识与人们生活工作的联系,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深入到实践环节当中,以合作探究的形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在课余实践,教师和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废弃物品进行实验。比如利用玻璃杯做热、力、声、光等小实验,利用废纸盒做小孔成像的实验等等。这种利用生活废弃物进行实验的方法,既是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是对物理这门学科最好的诠释,物理学科属于自然科学,源于生活实践。学生在不断的思考、分析、实验的过程中,对物理知识加以灵活的运用,对学生创造新事物起到重要的作用,为促进创造新事物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总结

创新教育是响应当今时代和社会的号召,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途径。学校是知识的海洋,能够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知识,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前行。但是传统的教育模式,课堂气氛压抑,经常使学生学习兴趣低迷,使学生不能很好地运用学校教授的知识,不能使知识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对学生的生活学习起不到帮助。因此,学校领导和老师应该注意到创新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开展创新教育。在物理实验课堂中,转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明确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使学生真正参与到物理实验中,体会动手实践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重视起探究性实验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采取多种实验方法的模式,鼓励学生进行发明创造。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促进创新意识的觉醒。并且利用生活废弃物进行实验,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作者:杨宏燕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丰利中学

第三篇: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云模式的构建

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云模式介绍

关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云模式,是从计算机网络用语中借用过来的。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有一系列的各种实验相关的子模式,所有这些模式有一定的相通性,单一对比起来也各有特点,但是实验教学是一个整体概念,因而,各种模式的集合可以形成一个庞大的“云模式”,这种云模式下,所有定义、概念、原理、设备、程序、公式等都可以形成一个数据库样式的集合,掌握了这种模式,学生可以自如地在这个集合中攫取实验应选用的方法、归纳实验结果、总结实验效果和理论等。云模式具体表现则是在物理实验教学新课改的四个要素思想的指导下实现的,这四个要素是“理论指导”、“教学目标”、“实现条件”和“教学评价”。当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将目光集中于实验步骤和结果的记忆时,云模式将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引入进新的境界,在云端数据库中,建立“问-答”形式,将实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需要掌握的问题进行统一的资源建设,以解决实验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根本目标,促进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发展。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云模式的教学框架可总结如下:新课改理论指导—新课改教学目标—操作程序—新课改实现条件—新课改教学评价这种教学模式,主要实现了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构和超越”,这与创新精神相一致,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

二、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云模式的特点

1.拥有宏观的视角,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传统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在教学和实验的步骤上都墨守成规,学生很难在实验中有自己的思想和发挥,只不过是按照课本上的要求来完成实验内容。而云模式下,实验的操作程序是开放式的,这种模式改变了教师主导的教学方式,而变成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己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不断地自我发问和自我解答中完成实验内容,这对高中生理解实验、掌握实验方面有非常大的帮助和提高。

2.创新应用新课程理念,实现实践为主的教学创新。物理学习归根到底学习的是一种实验方法和实验精神,并不是单纯学习物理概念和解题思路。传统的物理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思想停留在记忆理论和学习解题方面,而对于真正的物理实验精神无从知晓。云模式是一种以实践为导向的新的教学模式,它将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教学资源和方法实现了最大化的共享和利用。

三、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云模式的实现步骤

1.根据每次实验课的要求,提前确定实验的“理论指导”和“具体目标”。以电磁转换实验为例,教师需要给学生提前安排好实验目标,学生应自主预习实验所需的器材和操作程序,预先明确实验的教学目标。在电磁转换实验中,学生需要明确了解电磁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究竟是通过何种原理进行转换的。

2.教师需预先检查实验的实验条件,包括实验室、实验设备、器材,以及实验展开的形式要求。这一步对于学生参与物理实验有着基本的保障作用。

3.提前制定出一套适合高中生的实验评价体系,这种评价体系应是双向的,既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又有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二者相辅相成。

4.建立物理实验的“操作程序”库。高中阶段学生要学习的物理实验主要是电学、力学方面的实验,这些课本上标注的必做实验都有相应的操作程序,而其他的相关的拓展学生知识面的物理实验可能并没有既定的指导程序。通过建立物理实验的“操作程序”库,可以让一个学校的学生共享操作程序库带来的便利,学生可以自己预习实验,在某些时候,学生还可以自行从库中学习新知识。如果这一数据库继续扩大,对学生们学习物理实验是大有裨益的。在操作程序这一步中,学生遇到的问题可分为“可解答问题”与“不可解答问题”,对于这些问题,还可以为每个实验再建立“知识问答库”。

5.将所有“不可解答问题”向“可解答问题”实现过渡,建立愈加完备的物理实验数据库,实现物理实验教学的资源共享。四、小结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云模式的构建还在初步的探索之中,具体这一模式的构建需要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进行探讨,但作为一种新的实验教学方法,相信它能够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作者:康志娟 单位:甘肃皋兰县一中

第四篇:高中物理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

一、分组实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

物理分组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通过思维、实践,对物理概念和规律深入领悟并升华成理论思维的一个动态过程。教师必须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实验目标,激发学生积极观察、认真思考实验问题的兴趣,让学生知道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进行实验的时候,教师要善于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实践。比如,在使用打点计时器对小汽车速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时,由于测量过程中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所画的V—T图并不能与书上的规律一样,即每个点都在一条直线上。在实验作图的时候,有的小组会把所有的点精确地表现在一条直线上,这显然是学生在收集数据的时候改变了原有的测量数据。对于这一问题,教师要理解学生追求完美的初衷,但一定要让学生知道,即使进行准确的实验设计,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也难以避免出现误差,我们只能尽量减少误差而不能消除误差,并且在现有的实验条件下测得各点并不完全落在一条直线上,在偏差不是太大的情况下同样可以得出在没有误差存在时V—T图像中各个点在一条直线上的结论。这样在分组实验时学生就会摒弃追求完美的心态,力求使实验数据更准确。

二、实验教学要与生活紧密联系

物理是一门以生活和实践为基础的科学,书本上介绍的许多有趣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都会出现。因此,物理实验教学要加强与生活的联系,积极营造有趣的实验氛围,让学生真正喜欢学习物理。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二定律”时,需要用实验来探究力、加速度和物体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对牛顿运动定律进行深入理解。教学时教师可以对生活中涉及的与牛顿运动定律有关的现象进行讲解,如坐电梯、去游乐场玩过山车等,由于学生有相关的生活体验,因此对牛顿第二定律的原理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就会有更深的认识,对质量、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也会更加明了。又如,学习《超重和失重》时,学生会有超重就是物体质量增加的错误认识,同样,他们也会认为失重就是物体质量减少。为了消除学生的误解,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实验:在塑料瓶中装满水,然后在瓶侧钻一个孔,问学生:“装满水后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回答:“水会流出来。”教师接着追问:“要是让装满水的瓶子做自由落体运动会出现什么情况?”这时学生会出现不同的意见,教师可以借机开展实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当学生发现水并没有从瓶中流出时,教师可以引入失重的概念,也可以设置同样的实验引入超重的概念。

三、采取有效的设计性实验

现行的物理课本中没有多少设计性实验,教师可以结合所学内容有选择地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完全可以将其设计成探究性实验,以此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如利用现有的实验设备,你能把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测出来吗?测当地重力加速度,你有几种方法?学生进行实验时,在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小组内的同学可以使用不同的设备、按照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测量。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还有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又如,学习伏安法测电阻时,教师可以提问:“测电阻的方法有哪几种?”学生进行实验方案设计后得出结论:运用电路的串联关系、使用电压表以及电阻箱、利用并联电路的分流关系都可以测出电阻。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在一旁相机指导,但切不可打乱学生的学习计划。如在对电压进行测量时,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怎样运用串联法和并联法,以及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串联法和并联法。总之,高中物理实验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非常有效,教师要高度重视实验教学,精心准备实验材料,优化实验设计,运用恰当的实验方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达到实验的预期目的。

作者:黄静 单位:福建莆田华侨中学

第五篇: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小议

一、转变观念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很大程度上与观念有关,要促进实验教学改革,转变观念是关键问题。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行动,我们不能把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单单归咎于物理教师,应该从家庭、学校、社会来统一考虑。其实不少教师是深知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的,但迫于各方面的压力、教学课时等的限制,最后不得不放弃找寻更好的实验教学方法。因此要转变观念,就要转变整个社会的观念。要让学校和教师以及社会上的人们认识到教育不能急于求成,追求暂时的表面的效果,而要着眼于未来,特别是要着眼于学生在未来社会的作用与价值,使他们从追求短期学生成绩和升学率的片面认识中转变过来。这样才能给广大物理教师一个广阔的发挥才干的空间,使他们自觉地投身于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中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采用创新教学方法。因此,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树立新的教育观念,不断提高对实验教学基础地位的认识,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二、改变教材结构

1.优化实验教学目标,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在分析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意识渗透进备课的过程中,优化实验教学目标。制定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多层次实验教学目标。

2.注重实验的开放性、多变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以在实验目的、原理、器材以及实验条件和数据的处理上进行创新,可给出多种方案让学生思考、选择,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究能力。

3.预习是上好实验课的基础。教程可根据实验内容布置一些与本节实验相关的知识点和习题让学生在课前思考,为实验做好理论准备。

三、改革实验教学模式

将由教师一手包办的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共同设计、探索、改进、完成的演示实验。让学生预习教材中的演示实验,邀请学生参与演示实验的课前准备及课堂上的实际操作,并鼓励他们把自己设计的实验带回课堂进行演示。实验完成后,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思维的积极性。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自觉钻研教材,研究实验原理,探讨实验方法。

四、改变实验评价体制

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应该与课程标准相一致,促使学生提高用实验方法研究物理现象与规律的能力,使学生在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等方面受到较系统的训练,加深对物理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作者:焦顺生 单位:山西省曲沃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第六篇: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实验器材的创新

实验器材是帮助教师开展物理实验的主要工具,如果器材出现损坏、缺失等情况,不仅影响整体的实验效果,而且还浪费了时间。因此,在研究物理实验创新策略时,对实验器材进行创新是物理教师所要优先考虑的方面。对此,笔者围绕牛顿管的创新为例展开分析。牛顿管是《牛顿管演示自由落体》实验的重要器材,如果出现缺失或损毁,必然会导致实验活动的终止。我们可以创造出一个新型的牛顿管。材料方面需要准备永久磁铁、固定铁环、透明玻璃管(长度一米左右)、铁片和羽毛、密封性良好的物质(环氧树脂等)、空气阀门开关、胶管、三通联通器。在制作的过程,可以将准备好的羽毛、铁片放到玻璃管当中(分开放入),然后利用密封良好的物质封住玻璃管,并按上空气阀门。当密封物质干涸后,再利用铁环和橡胶垫对玻璃管进行固定,然后再使用胶管连接三通和两个阀门。这种创新设计在试验中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实验的效果,并降低无关因素的干扰。为了增强可视性,还可以将材料中的羽毛涂上明艳的色彩。当然,除了新型牛顿管之外,还有许多实验仪器值得创新,比如楞次定律实验中所要用到的魔术筒,简易电磁波接收演示器等等。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二、实验方案的创新

1.革新探究实验,让实验具有创造性

探究实验具有神秘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其未知因素具有无尽的魅力,可以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在参与的同时增强自身的操作能力。如果对探究实验进行革新,让其具有创造性,那么一方面可以提高探究实验的整体功能和价值,一方面还可以有效提高实验的乐趣。但具体该如何实现这一点呢?以《自由落体运动》为例:在创新阶段,老师修改了原实验的相关理念和目标,让探究实验具有了更深层的内涵。原实验中提及“硬币和纸片在下落的过程中会出现哪些不同的现象?这些现象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如果将硬币和纸片都放在真空环境当中,那么将会出现哪些变化?”。经过修改,变成了“在大风天,下落状态中的硬币和纸片会发生哪些变化?如果将纸片团成一团,那么在下落的时候会出现哪些变化?”通过这样的整改,不但让探究实验更具备了悬念性的特点,而且还可以让高中生感受到挖掘知识和探究知识的乐趣,从而增强他们对物理的热爱情绪。值得注意的是,在修改实验方案和目标方面,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自行改良,目的是为了诱发学生潜意识中的探究积极性,间接增强他们观察事物和挖掘问题的良好习惯。

2.修改演示实验,给学生提供参与机会

高中物理教材中包含了许多演示实验,通过组织这些演示实验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但是在传统课堂中,这些演示实验都是由教师在课堂中完成,而学生只能机械地观看,偶尔配合教师进行思考。这种方法不仅有局限性,而且不利于学生操作能力的提高。对此,让学生成为演示实验的操作者,由教师配合指导,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还加强了学生操作能力。以《牛顿管演示自由落体》为例,在这次实验中,教师改变以往的实验规则,由学生在台下进行自主操作,观察实验的过程,以及出现了哪些情况和问题。笔者观察发现,学生在操作期间兴致都非常高昂,虽然他们出现了不少的错误,但经过老师指点,他们都能快速发现错误、修改错误。在这期间,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把握知识,还可以延伸性地提出一些问题,比如:如果不存在空气阻力,所有的物体都只会受到重力的作用,不同物体从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下落会出现哪些结果?由此点燃学生的探究热情。综上可见,学生在亲身经历实验之后,他们对知识的把握能力将会得到提高。期间,哪怕出现了一些问题,在经历改良后,他们也会及时地把握重点。总之,实验是物理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和功能在物理课堂中不可或缺。合理地对实验进行创新,可以让严谨、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更具直观性、具体性和可视性,可以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把握知识的运作规律和原理,从而达到“看得到、摸得着”的效果。但是,如何完成创新,如何保证创新后的实验活动具有价值,这却是一个难点中的难点,也是对广大物理教师专业技能和素养的综合性考验。

作者:施正华 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大江中学

第七篇:高中物理实验设计中的问题及措施

1高中物理实验设计中的问题

1)实验设计缺乏学生主体性考虑很多教师在实验设计阶段,往往过多地站在自身角度去思考问题,虽然是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但处处以教师为中心,缺乏对学生主体性的考虑,导致物理实验教学效果不佳,实验过程中,学生没有较高的参与度.比如,有些教师在“牛顿第一定律”这节实验课中就从头到尾自己在台上做实验,学生并没有参与其中,只是看老师做实验,听老师灌输知识而已.

2)实验设计中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还存在偏差现如今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很多教师会考虑在实验设计阶段把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实验当中,但却对如何应用多媒体技术举棋不定,于是在实验设计中便考虑把实验的过程通过多媒体视频展现出来,认为这种方法不仅节省时间,还节省精力.学生在这样的实验教学中不能真正体会到实验的乐趣,同时也违背了实验的初衷.3)物理实验设计过于僵化教师在物理实验设计中,普遍存在“重知识,轻方法;重讲授,轻活动;重结论,轻过程”的情况.整个实验过程的设计都是沿袭旧的教学理念,当学生在实验中出现误差较大的数据时,教师往往不会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而是直接归结为实验存在误差,导致学生也养成不良的实验习惯,不能从知识上分析实验结果与结论不相符的原因,不能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地去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造成实验作用甚微.

2高中物理实验设计问题的改进措施

1)在实验设计中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物理实验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因素,教师要不断创新物理实验,把实验变得更加生动形象,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建立和谐的学习氛围的同时,也能够把学生对知识的欲望激发出来.在实验中体现出对每一位学生的认真负责.

2)在实验设计的思想上考虑实验与生活的结合物理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很多教师在物理实验设计中往往只注重知识理论,忽视了在实验设计中对生活因素的考虑.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是无处不在的,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同物理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所以在高中物理实验设计中,教师要在实验设计中体现物理联系生活的思想,要善于把物理知识同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存在的物理知识,把同生活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融合到物理实验中,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理解物理是来源于生活的.例如在学习“频率”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测量脉搏的实验,使用秒表测出1min之内心脏跳动的频率,由于这个实验同物理知识有着直接的关系,学生的注意力能够有效集中.

3)在实验设计中对信息技术的选用传统的物理仪器在数据的分析、处理方面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存在很多漏洞,而在物理实验中应用计算机技术,以计算机为终端,通过接口、传感器等仪器形成计算机辅助实验系统,这个系统能够对数据和图像进行处理,实验的结果更加精确,极大地弥补了传统实验过程中存在的漏洞,更加完美地把物理实验展现在学生面前.例如在学习“自感现象”这部分知识时,教材中的实验虽然能把自感现象的存在体现出来,但还是存在一定的漏洞,例如通电时电流的变化情况是不能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的,而运用计算机辅助实验系统就能够很好地展现这个问题.再例如在学习“动能和动能定理”这部分知识时,传统的验证动能定理的方法是使用光电计时器和气垫导轨来实现的,在计算方面和图表的处理方面都比较复杂,而应用辅助实验系统则能够精确地记录滑块的速度,把数据统计起来并进行图表的制作,能够把实验的最终结果真实合理地呈现出来,科学而高效.综上所述,在高中物理实验设计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实验资源,尽最大的可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把物理知识同生活联系到一起,打破传统实验教学设计中的弊端和不足,营造一个和谐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地学习物理知识,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作者:王平 单位: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

第八篇:误差理论在高中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一、误差理论的应用价值

高中物理课程中有大量的物理实验现象,这些现象都是现实中实际存在的,但是要经过合理、严密的实验来完成。而实验的正确性又要根据实验中得到的实验数据来判定。怎样的实验数据才是最可靠的,这是影响老师讲好实验课程的重要因素。由于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的共同作用很多实验产生的数据都会出现不同的误差,但是这又是不可避免的现实情况,只有在保证实验原理没有错误的同时将实验数据进行正确的处理,并运用误差理论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说在物理实验中物理实验数据是必不可少的,而对物理实验数据的记录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实验步骤。

二、误差理论的具体应用

如果一个实验的误差范围比较小,得到的实验结果比较接近于实验的实际值,这样的实验质量就比较高,实验的数据就是有意义的;当然如果一个实验的实验误差比较大,那么这个实验的实验数据值与实际值就会有严重不符的情况,那么这个实验就没有任何的意义。下面我就以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又如,学习“打点计时器”的数据处理应用。在判断小车是否在匀变速的直线运动时,随着小车的速度加快,小车所受到的阻力其实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这种由于快速运动产生的风的阻力是我们在实验当中不可控制的。但是到最后我们依然可以打出小车在做着匀变速的直线运动。小车在向前奔跑时在打点计时器上产生的距离,由于受到外界不可控制而产生的误差并没有影响到实验结论的正确性。所以根据误差理论的数据分析,这样的误差是在误差范围内的,所以得到的结论也是正确的。高中物理实验数据的处理对误差理论的应用是广泛的,使得实验过程与得到的实验结论更科学有效。很好地促进了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真正理解。同时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在以后的物理试验中形成科学严谨的态度,增强他们对实验的探索精神。

作者:康昌厚 单位:江西省吉安市第十二中学

第九篇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和动手欲

对于物理实验课堂而言,好奇心是学生学习的一大动力,但是在传统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课堂上,物理实验教学主要是以演示性的实验教学为主,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位置,这会让学生觉得物理实验课堂枯燥乏味,很难长时间保持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也不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和物理现象的认知、理解与记忆,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物理学科教学的客观规律.因此,在高中物理实验课堂上,高中物理教师要打破传统实验教学思维的限制,要积极创设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激发出学生在物理实验学习中的探究欲望.例如,在高中物理“摩擦力”的教学中,教师不妨先设置一些“趣味化”的实验,从而会有效激发出了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学习兴趣.

二、强调物理实验教学的生活化,拓宽学生的实验空间

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理论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单纯让学生观察实验、记诵知识,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物理实验的掌握,也容易让学生感觉物理知识学习起来比较枯燥,影响到学习热情的保持.但是,物理课程作为一门与现实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科学,如果教师能够加强物理实验教学的生活化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物理科学的价值,还能够降低学生学习物理实验的心理障碍,激发出学生对于物理实验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要有意识的将生活化教学策略贯彻于物理实验教学当中,通过更多的生活现象与案例的引入,拓宽学生在物理实验课堂上的探究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亲自动手实践中实现物理知识结构的完善以及物理探究精神的培养.

三、优化实验教学流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基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性、应用性等主要特征,以及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职能.高中物理教师在实验课堂上必须保证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增强学生在物理实验课堂上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物理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对此,高中物理教师可以在原有物理教学方案的基础上,对原有的实验流程进行改进和优化,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物理应用意识以及独立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能力.例如,根据自己所学的“牛顿运动定律”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流程,这样增强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加强学生动手实验过程的指导

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让学生边做边学,实现理论学习与实验操作的有效结合,无疑是最理想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但是,每个学生的物理知识基础、兴趣偏好、学习积极性等都不尽相同,如果教师单纯进行统一化的指导,难以实现理想的效果.这就需要高中物理教师能够结合物理实验课堂上每个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以及在实验过程中面对的各种困难和遇到的各种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和引导措施,强化对学生实验过程的监督和控制,提高学生在自主实验过程中的科学性和针对性,维护好课堂教学秩序.尤其是在教学评价环节,要全面考核学生在物理实验中表现出的学习态度、进步情况、动手实践能力,保护好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的信心和勇气,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总之,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贯彻与实施,高中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必须转变传统以单向演示实验为主的教学方式,要给学生更多亲自动手、主动思考的空间,增强学生在物理实验课堂上的主体意识和探究欲望,从而让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更具趣味性、实践性、探究性,加快学生物理科学思维能力的养成.

作者:王维 肖利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吉林省德惠市第一中学

第十篇:以建模推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1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弊端

(1)做实验成了背实验。教师注重讲解实验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甚至连实验结果都会和盘托出,直接呈现。学生不需要动手实验,也没机会动手实验,只需要记住老师讲授的实验内容,这样,做实验演变成了“背实验”,一节实际操作的实验课就演变成了一节理论课,学生兴趣不大。(2)实验课互动少。通常是学生机械地、盲目地照搬教师安排的实验计划。(3)分组实验自主少。由于书本的约束多,造成学生自主发挥得少;分组实验中,个别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只是在旁边观望,而不是实验的参与者。(4)常规实验探究少。对于教材中的众多实验来说,多数是验证性实验,而探究性实验实在是少之又少。学生对实验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上,体会不到实验的真正意义,当然也就谈不上探究与创新。(5)实验结果单薄。课堂上的实验往往只是为了验证教师设计的实验计划是否成功,学生很少从实验中真正得到启发。

2物理实验教学中引入建模教学的必要性

物理建模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是解题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突出地呈现了对原始问题的分析、假设、抽象的物理加工过程和物理工具、方法、模型的选择和分析过程,较完整的体现出学物理和用物理的关系。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是一种可实现的、科学的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获得物理思维的材料,检验物理理论规律或假说是否正确。利用建立物理模型,可得出一些与实验事实相符合的结论,从而解释物理现象或实验定律。例如,爱因斯坦建立了“光的波粒二象性”模型对“光电效应”实验事实作出了完美解释。运用物理模型开展高中实验教学,意义重大。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运用建模教学开展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不可缺少的环节。物理建模,正是解决高中物理实验教学问题的纽带与载体。

3如何以建模推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根据这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把用建模推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做法归纳如下:

3.1用建模教学培养学生对常规实验的兴趣。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一种直接的动力。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正如教育家布鲁纳所说的“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物理建模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创设情景,可以根据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提炼出物理模型,将学生引入其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3.2让学生先建模后实验,避免盲目机械实验。所谓“通过模型解决问题”,就是根据物理的基本性质和特征,分条缕析,剖切成各个层次的过程模型,并抓住同一模型中各类问题的共同特性,列举有代表性的实体模型,综合运用各种物理知识,各种定理、定律,运用不同的观点、方法,归纳出解决问题的一般途径和方法技巧。让学生先建模,后实验的做法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动手不动脑”,机械的进行实验。自然界发生的各种现象,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决定某一个现象的产生和变化的因素往往也很多。为了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必须设法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因素用人为的方法控制起来,使它保持不变,然后来比较,研究其它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

3.3以建模来引导实验,最终收获实验的创新性、探究性、自主性、拓展性。书本上大多数的物理实验约束多,这样就造成学生自主发挥得少,实验实施的过程中,个别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只是在旁边观望,而不是实验的真正参与者。为调动的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完成一些实验设计。深化课改下的物理实验教学面临着巨大挑战。我们可以有效地将建模教学应用到实验教学中,解决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弊端,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建模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良好方法。运用物理模型开展高中实验教学,可使学生对物理实验本质的理解更加细致深入,对物理实验问题的分析更加清晰明了,培养学生对常规实验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从而提高科学素养。

作者:杨耀忠 单位:吉林省吉林市双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