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问题法教学运用

时间:2022-09-23 10:24:58

高中物理问题法教学运用

新时期的物理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要以课堂为载体,通过问题导学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问题教学法是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围绕问题,采取自主、互助、合作学习等,相互探讨,得出答案或结论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教师提出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思考中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把握好如下原则.

一、问题要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联系教与学的纽带.赞可夫说:“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动机.”的确,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激发,有赖于他们的学习兴趣的形成.物理学科是高中阶段比较难学的学科.如果学生对物理没有兴趣,就会放弃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因此,在教师设计问题时,要有趣味性.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整合一些新鲜的素材设置问题,或者利用古代的科技发明、最新的科技新闻等创设问题情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要有确定性

如果教师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没有任何思考价值,学生就会感到没意思.为此,教师准备的问题要有确定性.必要时,教师可以先范例性地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相互尝试提问,相互讨论,共同得出结论.例如,实验问题要取材教学实际,有利于引导学生在动手实验的同时学会思考,而且通过确定的问题的提问,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

三、问题要有开放性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创新思维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开放性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发散性.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设置一系列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足够的思维发展空间,使学生养成运用创新思维思考问题的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参与,主动投入到问题的探究过程中.例如,在讲“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时,教师要让学生清楚“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的教学要求:了解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知道元电荷;了解静电现象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认识电荷守恒定律,用原子结构和电荷守恒的知识分析静电现象.提出问题:初中学过哪些与电荷有关的知识?让学生先回顾学过的知识.接着提问:摩擦为什么可以使物体带电?这样,学生就有了电荷守恒的意识.

四、问题要有新颖性

问题的新颖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过程中,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能够让学生熟悉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加快解题速度,提高解题的正确率.新颖的视角,独特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求异,引导他们多想想问题的可能解决办法,做到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到一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以激励表扬为主,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热情,增强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体意识.例如,在讲“物体的形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对比物理实验,在观察不同材料做的相同物体时让学生思考: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形变?物体又在什么情况下不会恢复原样?

五、问题要有全面性

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断地质疑问难,大胆发表他们自己的不同见解,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在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中,“碎问碎答”的模式,不利于学生把握物理知识要领.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涵盖整个章节的重点和要点,使学生深入领会学习内容和重点知识.例如,在复习课讲评中,复习某一专题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归纳解答同一类型专题的方法和思路.教师还要注意问题的有效联系和系统性,如新旧知识的联系,前后章节的联系,等等.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的情感投入,如教师亲切的眼神、及时的表扬,都能给学生一种激励.

六、问题要有合作性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提高学生互相学习、合作探究的热情.这些有效的活动,既能发展学生的合作精神,也能让他们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还有利于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要创设合作学习情境,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主动探求,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督促,从而共同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在实验教学中,通过交流与合作,学生开阔了思路,对实验方法更加明确,他们对实验过程的理解更加透彻.总之,问题法教学对于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要不断探索,培养学生追求卓越的态度和品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王进祥 单位:江苏东台市三仓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