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习题教学论文8篇

时间:2022-09-25 09:13:00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论文8篇

第一篇

一、抓好课堂效率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要注重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具体如下:

1.在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当中,教师只注重自身所要灌输给学生的教学内容,而不注重学生的吸收状况。在对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优化过程当中,我们要充分考虑自身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选择物理习题方面,要选择那些典型的、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习题作为例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2.对于课堂的层次性要进行很好的把握,对于习题的设计要讲究层次递进,由浅入深,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吸收程度以及课堂的教学效率,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收获自身想要获得的物理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水平。

3.在传统物理习题讲解的基础上,还要注重知识的延展性,对于习题要学会不断地变化让学生做出解答,确保以不变应万变,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4.注重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学会一题多解和多题一法,不断强化加以锻炼,让学生铭记于心。

二、做好学习方法指导

对于教学,我们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主动地学。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在日常教学当中,就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把握好审题、解题的关卡,培养学生做到读懂题,学会做标记,理顺解题的思路。具体包括:第一,弄清题目当中所包含的信息,题目的知识点在哪里;第二,将解题的思路进行条理化之后,想好从哪里做起以及怎样做;第三,进行有条不紊的解答,做到准确无误。

三、加强课后辅导

由于班级学生的智力存在差异、思维方式不同,所以在课后就要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以最快的速度和方式成长。对于掌握物理知识稍慢一些的同学,应该督促其掌握牢固基础知识,再进行其他方面的尝试。对于中等学生,要让其掌握基本方法的同时,反复练习,争取更上一层楼,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最好的锻炼,确保因材施教。综上所述,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已经成为教育界最广泛的话题,与此同时,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优化势在必行,高中物理老师应该科学地选择习题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物理成绩。

作者:李伟娜 单位: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第一中学

第二篇

一、选择趣味性的习题

高中阶段的物理知识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抽象性,很多学生不喜欢学习物理。为了促进学生物理习题学习的质量,教师在选择物理习题时应注意趣味性,提高学生对物理习题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让学生自然地融入到物理习题教学中,接受物理知识,掌握解题方法。例如利用这样一道物理习题:一只偷油的老鼠通过传送带运输油,传送带的速度是0.1M/S,不计转轮a和b的大小。AB=1.2M,老鼠跳到A点,以相对传送带0.3M/S的速度向B点跑去,到达B点后又以相对传送带0.3米每秒的速度回到A点。回到A点后又以相对传送带同样的速度向B点爬去,到达后又返回。速度不变在A,B点掉头的速度不记。问从A点开始记时,经过多久传送带上将布满老鼠身上的油污渍?通过老鼠传送油的题目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进而促进物理教学效果的实现。

二、探究合作学习

新课改要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积极作用,因此在物理习题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探究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对物理习题进行合作分析和探究,强化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题目:在方向水平的匀强电场中,一不可伸长的不导电细线的一端连着一个质量为m的带电小球,另一端固定于A点。把小球拉起直至细线与场强平行,然后无初速释放。已知小球摆到最低点的另一侧,线与竖直方向的最大夹角为θ。求小球经过最低点时细线对小球的拉力。然后引导学生探究问题:题目中的小球处于分为哪几个状态,受力情况是怎样的,在小球无初速下摆过程中,可以分为几个过程,分别有几个力对小球做功?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对物理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实现良好的物理学习效果。

三、习题与实验相结合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很多物理概念和规律现象等都需要通过物理实验来验证,物理实验是进行物理习题教学的有效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指导学生得出物理问题的答案,同时在物理实验中,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也能够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印象,实现良好的学习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感应电动势的大小》问题时,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演示导体切割磁感线,导体和磁体发生相对运动,闭合电路的磁场发生变化,利用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变化越快,感应电流和感应电动势就越大”的结论,然后总结出“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四、一题多解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很多物理习题存在着多种的解法,教师可以在习题教学中引用一些可以一题多解的题目,让学生积极发散自己的思维,开发自己的智力和创造性,提出物理习题的不同解决方法,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习题是高中物理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教师应提高对习题的重视程度,采用多样化的习题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重视,实现良好的物理学习效果。

作者:蔡金友 单位:安徽省明光市第二中学

第三篇

一、把握物理习题课的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习题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高中物理教学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实现服务。所以,习题教学的目标一般有以下几个:(1)通过习题课的教学,使学习者能够选择正确的技能,依据正确的解题步骤,解答教学中的习题。这是学生所要达到的“知识与技能”目标。(2)通过习题课的教学,使学习者理解解决一类习题的方法,并在新情景下正确运用该方法。这是学生所要达到的“过程与方法”目标。(3)通过习题课的教学,使学习者理解一类习题的题型特征,以及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图式。这是学生所要达到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两者整合。

二、选题要针对学生和教材的实际情况

物理习题是实际物理问题、物理现象的科学简化、科学抽象和理想化模型。因此,在教学中,选取优化组合好的物理习题,是物理课堂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物理习题的选题不应太难,最好选取教材里面的题目,也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水平,使学生感到物理题目高深莫测;更不能太易,一目了然,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过程,选择适应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题目。既要一定的坡度,又要有丰富的层次。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循序渐进逐步加深理解,以求全面掌握,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练习从中有所得。差生不会因不能正确求解问题,而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丧失学习的信心;优生也不会因自己的“余热”无处发挥而觉得物理枯燥无味,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总之,习题教学所选的题目要具有典型性,能够充分反映物理概念、规律的本质和关键,所选的题目要有层次性,根据学生和教材的实际情况,从注重基础出发、多考虑学生的智力水平、可接受能力,从而来提高物理习题教学的有效性。

三、分析问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不仅要注重教师的“教”,更应关注学生的“学”,在讲解物理习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来分析题目的物理过程,启发学生分析、理清解题思路,寻找解答习题的正确方法;另外判断学生的解答是否正确,不能看答案是否正确,也不能把解答过程是否符合“标准答案”作为判断的唯一标准。教师不能因为完成教学任务,节省时间,忽略中间的物理过程和思维过程的分析。

四、注重解题方法的指导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解题方法的指导,必须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只有学生掌握了好的解题方法,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轻松解题。(1)审题。审题就是通常说的读题。在读题过程中掌握和分清标点符号,对于分析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和构建物理情景有很大的帮助。一般在读题的过程中,要找出题中所给出的物理量和物体的运动状态以便构建物理情景,选择解题方法。(2)建构。就是构建物理情景,并将此情景进行简单化。建立一个物理模型,使解决的问题清晰明朗化。这为解题选择哪些相应的物理知识提供了依据,更是为解题成功埋下伏笔。(3)求解。求解就是将解题思路文字化,条理化的过程。具体来说就是根据构建的物理情景选择合适的解题公式。但要使学生解好题要考虑答题顺序,做到解题过程有条不紊;考虑每一步的理论依据,做到步步“有理可依,有章可循”,灵活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4)验讨。就是解完题后,引导学生从物理的角度来看,对结果进行验证是否符合实际和物理规律。验就是检验结果,检验结果是否符合物理规律和实际。例如解决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问题时应用基本思路:(1)审题后选取研究对象。(2)根据研究对象的物理过程,进行受力,做功分析,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3)恰当选择参考面,确定研究对象在过程的初,末状态时的机械能。(4)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建立方程,求解并验证结果。在终结了基本解题方法后,在解题的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思考:①本题考察的知识点;②解此题的方法有几种,孰优孰劣;③解题中暴露出知识上的不足和思路的偏差;④有哪些启示等。

五、习题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探索高效的习题课堂的核心之一是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教师发现学生存在问题的最好机会。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帮助者,而不是权威的知识讲授者,要为学生创设积极主动参与习题教学的条件和环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注重自主学习的同时,还要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师可以适当选取一些具有开放性或探究性的问题,采用讨论或探究性学习方式,或者多种方式相结合,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独特、新颖的想法或见解,学生通过参加探究性学习活动,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提高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作者:尚春霞 单位:河北省昌黎卫生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第四篇

一、混淆物理公式的适用条件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这类问题往往能够反映出学生在知识掌握上的缺漏,也能够体现出学生认知上的一些偏差,是非常有价值的一类教学素材.随着学生积累的知识不断增多,掌握的各种公式不断丰富,学生在做题时常出现的一类问题就是混淆物理公式的适用条件.教师首先要深化对于学生这方面的引导,在知识教学时要明确告诉学生每一个公式的适用条件,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今后应用公式时不至于出错.同时,教师可以结合一些有代表性的例题,将一些学生容易混淆的公式进行知识串讲,比较公式间的异同,并且强调每一个公式的适用条件.这样才能够深化学生的记忆,避免学生再犯类似的错误.物理公式都有一定的适用条件,而学生的错误来源往往是扩大物理公式的适用条件.例如,在讲“电磁感应”时,有关磁通量的习题,根据磁通量的计算公式Φ=BS,此公式仅适用于匀强磁场,而且线圈面积小于磁场区域面积的情况.部分学生在解题时往往扩大了公式的使用条件而引起解题错误.这一类型错误的本质是学生对磁通量这个概念没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因此出现随意取代公式的举动.教师可以列举各类有代表性的范例来深化学生的认知,让学生明确每一个公式具体的适用条件.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相关知识,而且能够避免类似的错误再次产生.

二、学生认知上的偏差

每一个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时都是以自己的认知习惯为出发点,这就容易造成学生认知上的偏差,学生会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错误判断一些问题,进而导致一些解题差错.要想避免这类问题,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纠正学生的认知偏差,要让学生对于每一个知识点有更加准确的理解与认知,并且要通过有效的引导调整学生的思维习惯.这样才能够避免学生由于认知偏差而导致的各类解题错误,这是提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例如,在讲“导体棒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对于导体棒两端的电势差,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认识,有的学生认为这个电势差大小应该就等于电源的电动势,其理由是导体棒是电源,其两端的电势差自然是电动势;有的学生认为这个电势差大小应该等于导体棒本身的电势差(即内电压),其理由是这两端是电源的内部;有的学生认为这个应该是外电压,其理由是负载所得到的电压应该是外电压.这是非常典型的前概念错误所造成的知识理解上的偏差,也是学生对于知识掌握不够牢固的一个体现.对于这类问题,教师一定要纠正学生的观念,要展开对于相关知识点的深入讲授,让学生对于这些内容形成准确认知.

三、对于二级结论的不当使用

二级结论是指在做了若干习题后归纳出的一些推论,这些推论往往是基于某种特殊的情况而得到.很多学生解题时会受到经验的影响,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受到一些二级结论的错误引导,在实际知识应用中一定要注意避免.不少学生由于对于知识掌握的不够深入,自身对于很多内容缺乏判断.学生会将一些自己见过的二级结论随意使用,但是这些结论往往都有非常明确、十分有限的适用范围.学生如果对于这一点没有良好的把握能力,容易在解题时出现错误.对于这类问题,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教师可以透过一些范例,让学生直观认识到这些二级结论的适用范围,并且让学生了解如何在解题过程中正确使用这类资源.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要随意使用一些习题后的推广理论,如果使用必须保证清楚其使用范围,这样才能避免这类问题的重复产生.例如,在讲“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学生对于小灯泡会闪一下再灭的现象记忆犹新.教师可以将新授课中的断电自感实验再做一遍,此时教师有意设置线圈的直流电阻大于小灯泡的电阻.学生看到小灯泡没有闪一下再灭,立刻产生疑惑,纷纷问道: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重新分析小灯泡为什么会闪一下再灭,并归纳产生这一现象的条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将断电瞬间至稳定过程的图象通过计算机显示出来.透过这个教学过程,学生脑海中对于这一知识点的印象会更加深刻,类似的错误也能够有效得到避免.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利用习题教学中的错误资源,并且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学生常见的错误有:忽略公式的适用范围,对于知识点存在认知偏差,以及对于二级结论的不当使用,等等.这些都是很好的教学素材,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让学生意识到其中的问题所在.这样才能够纠正学生的观念,避免类似的错误再次产生.

作者:沈明 单位:江苏省大丰高级中学

第五篇

一、定性试验的定义和作用

所谓定性,是相对于定量而言的,直至目前,关于定性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定义和解释仍没有一个客观定论,但综合多国学者的观点可知,定性实验是将实验者置身于大自然或模拟环境中,让实验者亲自去体验和观察某一客观现象,并收集和归纳信息材料,进而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进行论证、得出结论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引入定性实验,一方面,可以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能让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思维、逻辑推理能力、探究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等.

二、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现状

习题教学的主要作用在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好坏决定着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习题教学虽然也广受重视,但在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上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习题教学中题型的安排不够科学,未能严格遵循“少而精”原则,并且实践性题型过少,导致学生思维受限,并且难以学以致用.另外,还表现在教师授课方法单一,只着重于讲解教材内容,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致使学生基础参差不一、学习效率低下.因此,将定性实验应用于习题课堂无疑是改善高中物理习题教学困境的有效途径.

三、高中物理定性实验在习题教学中的应用

定性实验是以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生活实际经验来进行探究式学习的一项实践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方式特别适用于高中物理这门实践性较强的科目.高中物理习题教学过程中灵活应用定性实验讲解物理现象和物理问题,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保证教师教学质量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

(一)习题教学中应用定性实验能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习惯

定性实验的实施过程需要借助大量假设与推论,这要求学生放开思维,以科学的态度分析生活现象,进而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并通过实验论证,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习题教学中引用定向试验进行问题分析和讲解,不仅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也有助于学生融会贯通各方面知识,从而在整体上感知物理.例如,在介绍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时,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木棍、塑料管、钢管等材料在敲击下发出的声音效果来做比较,这样既便于学生感知和记忆,也容易启发学生对其他介质材料产生好奇心理.除此之外,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习惯也能得到培养,眼界也会更加开阔.

(二)习题教学中应用定性实验,可以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

物理知识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应用,因此,有必要在习题教学中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机会,而定性实验的应用正是满足了这一点.例如,在讲解电流、电压表改装习题时,让学生运用实验器材亲自动手操作来解出答案,这样既便于学生理解,也能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因此,学生学习不能光用脑,也不能脱离生活,只有不断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

(三)习题教学中应用定性实验可将抽象概念直观化,提高学生解题的效率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的概念性题型往往比较抽象,学生不仅理解起来费力,而且还容易理解错误,而运用定性实验的方法可将抽象的物理概念直观化,以便于理解和记忆.例如,在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运动规律时,借助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上的黑点分布规律来讲解,就能直观地反映出两种运动的具体情况,让学生一目了然.这样一来,可以将抽象化为形象、让无形的物理名词在学生脑海中变得有形,从而帮助学生举一反三、快速解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定性实验应用于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不仅顺应了“新课改”政策中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而且还能带动学生学习物理及其他学科知识的积极性,并在开发学生探索、创新思维及动手实践能力上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也大幅提高,进而推动高中物理教学改革发展的进程.

作者:何书凤 单位: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第一中学

第六篇

1采取“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的教学模式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对一些经典物理题型进行适宜变化,引导学生发现、探究、分析并解决问题.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自由交流、畅所欲言中正确认识问题,快速抓住问题本质,深化知识体系,从而促进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应变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的逐步提升.实践证实,通过这样的变式训练,不仅能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还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平抛运动知识体系,即便题目再变,学生都能快速抓住其本质,顺利得出正解.

2积极采取“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

在进行物理习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针对一些与日常生活、社会生产存在紧密联系的物理习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有效结合现有物理知识体系来认真分析问题;对于一些理解难度较大的知识点,教师应引导学生遵照“积极猜想→大胆假设→设计实验→探究实验→观察现象→验证猜想”的步骤来发展思维、深化知识体系.

3“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精心选编习题

事实证明,物理习题选编的恰当与否,直接决定习题教学成效的高低.因此,广大高中物理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认真优化习题选编.这就意味着,在物理习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秉承“减负增效”的先进思想,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合理选择习题,明确每一道习题的教学目的以及应达成的教学效果,努力实现有的放矢、专项突破.此外,教师应注重所选编的习题的特性,既要符合学生当前学习情况,又要有助于学生的持续发展,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在新课程视野下,广大高中物理教师们应在深刻认识物理习题教学现状不足的基础上,积极转变教学模式,认真优化习题选编,从而显著提升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成效,让学生真正脱离题海战术.

作者:王勇 单位:江苏省江浦高级中学

第七篇

一、让学生表达,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1.小组讨论

量子力学创始人之一海森堡曾经说过:“科学植根于讨论之中。”在物理习题教学中引入小组讨论能激发学生思考和培养学生科学表达能力。物理概念是物理学的基础,但是学生受日常生活影响、知识的负迁移和对语词的曲解会形成前物理概念,有不少前物理概念是不正确的,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来澄清错误认识。如在巩固“摩擦力”概念的习题教学中,教师可提出一系列问题:摩擦力是怎样产生的?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有何关系?只有运动的物体才受摩擦力吗?摩擦力一定是阻力吗?然后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相互说明自己对问题的理解,相互补充、相互质疑,教师也可以“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其中给予指导。小组讨论结束后,由各个小组的“中心发言人”发表本小组的讨论结果,综合、纠正与补充各小组的发言,从而达成对物理概念正确的认识。这样做比教师直接讲解的效果好得多。

2.说题教学

说题教学通过让学生说清题意、说清解题过程及解题后的感想,把学生从“被动听”推到“主动说”的位置,易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让学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实验是以直观形象为先导,而习题教学则是以抽象逻辑为前提,如果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将抽象思维具体化、形象化。习题所依托的物理情景如能在课堂上设计再现出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动脑动手,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开拓性思维,养成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在习题教学中通过“体验”让学生感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以致用意识,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让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提出的核心理念之一,《标准》指出了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要素”不同于“环节”。一个过程缺少必要的环节就会中断;而课程标准指出的要素是科学探究的标志,一个具体的教学过程只要具有一两个这样的要素,它就有了探究性。也就是说,课堂学习时的科学探究不一定是“完整”的。只要包含了科学探究的若干要素,但不包含学生实验或演示实验的教学过程,也是科学探究。因此科学探究不一定都要动手做实验。科学探究需要有钻研精神,然而钻研精神又是学好物理的重要的精神品质,教师应尽可能挖掘习题中的探究要素,教会学生钻研的方法,培养学生钻研的能力。

四、让学生评价,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又是教师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方面。《标准》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体现评价的内在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关注过程性评价,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在传统教学中,对教师评价关注过多。在新课程教学中,要调动学生来参与评价,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体。学生之间存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教师应给他们充分的时间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互评是一种重要形式。可将同桌学生的作业互换,取长补短,相互帮助,共同提高。或以小组为单位,使学生在“你来我往的思维冲撞”中相互交流,互相评价,相互赏识、相互纠正。实践证明,通过学生互评可以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深化所学的知识,增强协作精神与团队意识。当学生完成一个练习或回答一个问题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判断,养成自我检验,自我调控的意识。例如,“想一想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是什么?”让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既是对知识的再现,又是对自己的能力和方法的全面反省。学生自评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有效途径。习题课应该成为进行评价行为最多的一种课型,通过适度、中肯和及时的评价,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营造和谐互助的学习氛围。并不是每一节习题课或习题评讲课都要涉及以上方方面面,只要体现了其中一个或几个方面,我认为就是在实践新课程。至于采用需要哪些教学策略,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确定。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三中学

第八篇

1生活结合,认真物理审题

高中物理学是探索自然界最基本、最普遍规律的科学,物理学的探索过程是通过观察现实生活,明白生活中的原理,用学到的物理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得出结论,再用实验去检测所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这充分说明物理习题的研究来源于生活并且作用于生活,因此教师在教授学生对高中物理习题进行审题时,要要求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将习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以此来达到对题意的准确把握,仔细读每一句题干,找出对应的知识点,为下一步的解题打好基础。例如,有这样一道物理题,用常见的田径场跑道进行比赛,问:运动员跑完一圈路程是多少?位移是多少?这道物理题及时即是一道需要用到田径常识的问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题中给出的隐形条件,启发学生结合常识考虑到“常见的田径场跑道”一圈的周长为400m,同时结合课堂的物理知识得到此题是考察路程的定义: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还有位移的定义:物体的位置变化。此题重点在于考察路程和位移的不同之处。所以教师教授学生如此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得出答案,路程为400m;位移为0。

2根据要求,选择解题方法

现在有些学校采取传统的教育方式,要求学生采用题海战术,让学生大量且盲目的做题,导致学生身心俱疲,苦不堪言,导致做题效率低下。如果光让学生自己做题就能找到规律,就能学好物理,那还需要我们教师做什么?首先,我们作为高中物理教师要善于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做题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题,合理巧妙的为同学寻求解题方法,将所有出现的习题都能合理有效地做好分门别类的归纳,为学生节省时间。第二,充分利用课堂上物理习题讲解的过程,要让学生达到触类旁通,教会同学们一道题就要让同学们会做一类题,之后再给学生留好相对应的习题,巩固上课讲到的解题方法,真正将学生从题海中解救出来。现在最为常用的物理解题方法有数学模型解题法和微元法解题。数学模型解题法,高中的物理与数学知识结合的极为紧密,所以数学中的许多知识也可以充分运用到物理的解题过程中,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物理问题。

3总结错题,拓宽习题思路

高中物理三年,学生要做许许多多的习题,有些学生做过的错题,由于认识不深刻过几天再做还是会做错,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学习的做题量,严重降低了做题效率。针对这种现象首先教师应要求学生对做错的习题要及时进行归纳总结,认识到自己哪里知识点掌握的不足,及时改正,避免下次再错。其次教师应要求学生对做过的题进行一题多问,深入挖掘题目,设置第二问、第三问,挖掘题目隐藏价值,拓宽学生解题思路。总之在新课标下的物理习题教学,要紧密联系课本,联系实际知识,根据题目寻找最适合的解题方式,加强学习举一反三的能力,提升学习效率。高中的三年时间太短,好的学习习惯往往会使同学们,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获,教师还要教导学生使用错题本,对错题进行归纳总结,来进行自己解题能力的提升,努力培养出一批热爱课堂,热爱物理的新一代高中生。

作者:胡杰 单位: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