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与对接

时间:2022-07-25 10:24:50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与对接

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对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明确,在企业文化和高职校园文化之间,存在着严重的脱节问题。对于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来说,既要在专业知识上过硬,同时还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由于高职教育和培养目标的特殊性,使得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之间应当更为接近。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对校园文化起到激励和渗透作用,相应地,高职校园文化在吸收和借鉴企业优秀文化时,又能对其产生一定的辐射与促进作用。因此,促进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合对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

一、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概述

(一)高职校园文化。高职校园文化指的是在高职校园内,学校管理者与广大师生在教学、学习、生活以及服务等活动过程中所创造出的物质与精神的活动方式与结果的统称。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内涵的核心在于教风、校风与学风建设,从物质、精神以及制度文化、技能培养等方面入手,通过构建优美的校园环境、浓厚的学术氛围、高超的技能操作水平以及丰富的文化生活形成鼓励人勤奋上进的学校精神和实用科学的价值理念,促进学校文化形态、技能状态以及师生心态和谐融洽,推动高职院校的全面协调发展,提高学校品牌影响力。(二)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指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并且由大部分员工所接受的价值观念、企业形象以及行为规范的总和。要构建企业文化,必须要满足和战略系统与组织能力系统匹配的要求,企业文化内涵主要包括四个层面:1.共同的价值观念是由企业管理者所倡导的,从而为企业发展使命、战略远景、核心价值观等价值观念提供有利支撑。2.共同的行为模式——往往是由共同行为意识、行为实践与能力构成的行为习惯和结果。3.共同的感觉氛围——组织群体心理上的共同契约,形成了一种全体习惯的感觉氛围,这种氛围就是所谓的文化氛围。4.企业的外在形象——企业外部的利益相关者对于企业的认识与感受。

二、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差异分析

无论是高职校园文化,还是企业文化,二者都具有文化属性,都能够对人进行有效培养与引导。但是,由于二者属于两种不同组织的文化,存在差异也是必然的。因此,对两种文化的差异进行分析是研究高职院校与企业文化的基础,二者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一)文化特性的差异。高职校园文化往往突出的是教书育人功能。高等职业教育往往是在高中教育的基础知识上而进行专业化与职业化教育,主要培养各种专业人才的活动。而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文化,是一种生产经营文化。我国企业作为社会主义经济活动主体,其首要任务是为了创造物质文化财富,从而使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得到有效满足。(二)价值取向的不同。由于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得高职院校文化属于一种学术型文化。高等教育机构的目的决定其应当突出学术的主导地位,在其内部还存在着以知识体系为核心的组织结构。企业是自主经营,自我承担盈利与亏损的经营性单位,往往更为注重内部分工协作,它是拥有一定独立财产的法人与市场主体。

三、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通的具体体现

由于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使得高职院校毕业生必须能够尽快适应企业的现代化管理理念与方法,积极融入到现代企业文化中,并参与和建设现代企业文化,实现由“学生”向“企业员工”角色的顺利转变。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出职业性的特点,实现与企业文化的相互融通。具体表现为:(一)建立企业技术氛围浓厚的校园文化。高职院校主要是为国家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这也就意味着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必须突出一种企业技术氛围,无论是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手段、教育资源配置,还是在课程体系建设、考试考核以及校园文化活动等都必须充分体现出技术教育的特点。同时,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注重培养“双师型”教师,重视技术开发学科的发展,创造出一种在技术上学与练相结合的学习氛围,突出以技术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有条不紊地实施技术创新。通常,企业类型的不同决定了对技术人员不同的要求,那么各专业必须结合各个企业不同的技术要求,建立自己的“专业文化”。掌握相应行业对人员的素质要求,并将其贯穿于各专业的教育过程中,甚至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也要突出对这些专业素质的培养。(二)建立企业化的价值标准。一方面,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为企业提供服务应该是其根本奋斗目标,在衡量自身办学水平时,应当考虑培养的学生是否适应企业工作需要,是否受企业喜欢。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时,应将其视为生产力要素的人加以培养,突出人本主义思想。换言之,高职院校在各种办学实践过程中,应注重师生积极性与创造性的调动,并切实维护好他们的权益。(三)树立企业化的办学理念。第一,在办学思想上,要突出现代化和开放性,并对社会企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第二,在办学目标上,高职院校应致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第三,依托自身有利条件,实行“产、学、研”的办学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如果条件允许,高职院校也能自己兴办企业。第四,树立资本经营观念。对于学校的每一笔资产,高职院校应当像企业一样进行合理经营与管理,从而在产学研结合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四)采取企业化管理措施。高职院校毕业生大多都在企业基层车间工作,具有典型的团队性工作特征,都需要严格的纪律和规范化的操作,在效率和技术上都有比较高的要求。所以,高职院校在制度和行为上都应吸收和借鉴现代企业的做法,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搭建起高效的管理体系。比如,在学习与生活方面,应当加强过程管理,帮助学生养成守时、守纪的良好习惯。注重师生细节意识培养,努力做好每件小事。(五)充分利用企业条件,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高职院校应当注重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引入实践相关教学设备与设施,为学生创造真实或模拟的职业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技术,了解今后工作的具体流程。还可以充分利用企业力量,与企业联合投资、联合经营,使企、校、生三方均受益。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是对校园教学环节的延伸,在基地建设上应当选择优秀的企业,这样才能让学生接受优秀企业文化的深刻洗礼。

四、促进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互融通的有效策略

在高职院校培养模式中,学生往往有很长一段时间在企业内顶岗实习,那么高职院校就应主动走出去,去面向企业和融入企业,让学生去了解和适应企业。由于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使得两种文化必须相融互通。为了促进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相互融通,应当采取如下策略:(一)加强职业素质教育,合理搭建文化融通平台。职业素质的高低体现了劳动者对社会职业的了解与适应能力,特别是在职业兴趣、能力、个性等方面。职业素质往往受众多因素影响,如受教育程度与经验、工作经历、所处的社会环境等。通常,员工的职业素质越高,就越有可能取得成功。(二)注重团队精神培养,确立文化融通交点。在企业分工日益细化的当下,团队精神已经成为重要的企业文化要素。团队精神指的是团队成员为了确保团队的利益和目标得以实现而互相协作的作风。团队精神是以奉献为核心,并转化团队成员工作的推动力。团队精神的精髓在于承诺,需要团队成员共同承担责任,对于一个没有承诺的团队而言就好比一盘散沙。在高职院校中,团队精神也是十分重要的,同学相处、社团合作、运动队拼搏,都需要团队精神来维持。因此,高职院校应当注重团队精神培养,这一点也是符合高职院校要求的,也是两种文化相互融通的交点。(三)加强校企合作,搭建文化融通桥梁。对于现代企业来说,他们往往更为关注高职院校能否为其培养出符合现代企业需要的人才,与此同时,高职院校也关注现代企业发展需要何种人才,这就为校企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了更好地适应客观实际需要,校企合作不应仅仅局限于技术适应层面,而应继续深入到文化融通层面。在这种情况下,加强校企合作就成为了促进两种文化融通的桥梁。(四)实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创建文化融通新模式。工学结合就是要让学生在一边进行课堂学习的同时一边在企业参加实践,两种活动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即“学中有工,工中有学”,目前,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已经是国际性普遍规律,同时体现了中国的职教特点,突出了职业教育的亮点,对于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通也是大有裨益的。可以说,采用工学结合的职教办学模式,不仅仅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突破口,也是促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融通的有效举措,能够极大地推动我国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工学结合办学模式下,

通过企业文化理念的引入,使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相互对接,为学生进行角色转变提供有利环境,为国家培养出创新高职人才,从而达到现代企业实际工作标准。员工在现代企业中工作,其态度和观念会对企业生产力和效益产生直接影响,要想做出一定的工作成绩,就必须具备诚实、坚定、勤奋、勇敢和守信等优良品质。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教育培养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企业文化精神渗透,深入到学校活动的方方面面,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品质,这样在毕业后更能适应实际工作需要。

作者:袁国伟 单位: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