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现状与对策

时间:2022-10-29 04:56:19

理工科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现状与对策

【内容摘要】目前我国部分理工科学生存在传统文化认知程度低,文化不自信的问题。对此,教育工作者需要深耕教育理论,创新教学观点,分析理工科院校在传统文化教育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对策。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理工科院校;人才

素养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立身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是一个民族发展壮大的尊严所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党的报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我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梦实现的重要基石,其所蕴含的精华与对于青年人的寄语不谋而合,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历史性和开拓性,影响了我们的历史,开创了我们的事业。理工科院校是我国科技生产力发展最重要的一环,其培养的大量科技人才既是科技发展者,又是技术实践者。我国理工科院校一直以来受到前苏联教育体系影响巨大,工程技术专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主体在特殊时代具有一定的现实意识,但忽视了传统文化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中的作用。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加强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的丰厚资源。近年来,全国各大高校相继在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培养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因此需要更加广泛地开展改善传统文化教育讨论,本文试从一定的角度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一、一般理工科院校传统文化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西方社会利用过去几百年资本主义发展的优势,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借全球化浪潮对我国传统与当代文化进行冲击。多元的外来文化,强烈影响了我国文化的传承和创作,削弱了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国文化的传播。加之青年人对陌生文化具有天生的好奇性,对西方元素文化具有较强接受意愿,使“崇洋媚外”似乎成为一种“社会时尚”与“集体无意识”。

(二)网络文化的不良影响。新时期中国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青年学生生活、学习、交流、娱乐的主体平台。互联网中的文化存在碎片化、零散化、暴力化、高刺激性以及高成瘾性。网络文化的不良影响,使一部分青年学生信仰缺失,价值观不坚定,沉溺于虚拟世界,对于个人的社会性产生重大影响,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些都需要教育工作者引起重视并进行反思。

(三)过分重视学科技能。历史因素影响下普通理工科院校仍以学科技能为主要教育内容,将就业率列为考核学校教育学生、发展素质的唯一衡量标准。同时,社会和用人单位存在一定的认识偏差,录用标准单一且严苛。这更导致了学校、家长以及学生都把技能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置于首位,传统文化教育课不自觉地被边缘化,普通理工科院校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沦为了职业技术训练所。

(四)对传统文化不自信。西方文化冲击之下,电视媒体大众文化以及垃圾文化对青年学生影响加剧,更加使他们对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不自信,认为传统的就是过时的,外来的才是时尚的。从根本上否定自己,否定传统文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持一种冷漠的态度,导致了诚信缺乏、团体精神缺失、仁爱缺失、基本礼仪丢失、抗挫折能力下降等问题。

(五)学校教育重视不够。必修课没有,选修课不修,是几乎所有普通理工科学校学生面临的问题,同时传统文化选修课也存在课时少、质量差、内容单一的问题。理工科学校的特点是理论基础深厚,学生课业负担较重,其根本原因是在复制原苏联教育体系的过程中,没有结合中国特色、与时俱进,导致了偏重专业教育而忽视了人文教育的错误,成为影响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原因。

二、改善理工科院校传统文化教育薄弱问题的对策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去伪存真,逐步成为中国人的思想内核和精神支柱。重视文化传统,崇尚文化自信是民族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一)提升学校重视程度。人才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育水平的高低和重视程度,且一定是完整而全面的。为了提升理工科学生传统文化水平,学校不仅要抓好理论基础学习,更要把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放在一个与理论专业同等重要的位置,要及时更新传统教育理念,由传统技能型教学方式向通才全能型人才教育方式转变。善于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使理工科大学生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学,如何去学,最终把自己塑造成有利于国家的人。

(二)合理完善教学计划。偏重专业学科教育,忽视传统文化教育是几乎所有理工科院校在课程设置以及教学计划安排所存在的问题。尽管一些优秀的理工科院校已经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着手改变,但也存在专业课与传统文化教育结合不紧,传统文化教育过分政治化的问题。其实,在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上,学校方面需要考虑将传统文化课必修化、专业课与传统课融合化,并且也需要更多地开设一些传统文化的选修课,增加学生兴趣和选择,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扭转重科技技能,轻传统文化教育的局面。

(三)增强教师素质,提升传统文化水平。“打铁还需自身硬”,解决当前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问题,重点在于增强教师队伍的传统文化水平,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教师是课堂中知识的讲授者和主导者,只有在传统文化方面加强学习,才能对于传统文化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和认知,才能在课堂中引入传统知识,使学生在学习专业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四)营造文化氛围,创造高雅校园环境。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同化能力,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因此,学校需要在点滴之间创造校园的高校环境,通过营造一种舒适的文化氛围,逐步熏陶自身情操,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得到提升。

三、结语

世界文明发展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的崛起、发展和传承,无一不是依靠自身的传统文化作为基石。离开这个前提,发展就会失去动力,复兴就会成为泡影。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是瑰宝,是最终实现中国梦的助力磐石。青年大学生不仅要做学习者、还要做实践者、最终要做传播者。因此,改善我国传统教育方式,与时俱进地将人文精神与科学理论培养相结合,完成专业培养的同时,提升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前进。

【参考文献】

[1]张海波.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培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8

[2]鲍平平.经济全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

[3]马志清.高等工程教育论[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

作者:赫腾飞 牛佳 朱颖杰 单位:河北建筑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