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学院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02:51:45

理工学院

理工学院范文篇1

印度最抢手的出口是什么?有人说,是印度理工学院(IndianInstitutesofTechnology,简称IIT,印度工院)的毕业生。

出口目的地主要是美国,那里的大学研究院抢着要印度工院的毕业生。印度工院卡拉格普尔分校的校长戈什说,美国马里兰大学帕克学院的院长一次打电话给他,邀请他“把整个毕业班送到马里兰大学”去,而且答应给所有学生提供财政补助。这样的待遇可能只发生在印度工院身上。

一、一个庞大“兵团”

美国是最吸引高等教育学生的国家之一。在80年代,世界各地出国留学的学生有四成跑到美国去;到去年,这比例已下降至三成。其他发达国家为了争夺精英分子,也纷纷向印度工院毕业生招手。例如面对工程师不足的德国和法国,都在以交换生的方法向印度工院抛媚眼。

始终,印度工院毕业生最爱前往的国家是美国,也因此成为美国高科技人才的重要来源地之一。加州大学帕克莱分校副教授萨克斯恩最近对美国高科技企业集中地硅谷的新移民企业家进行了一项调查,在约2000个新起家的企业之中,约有四成是由印度人开办的。而当中一半是印度工院培育出来的人才。

印度工院毕业生大批拥至美国,始于70年代。他们进入美国的名牌大学如史丹福、麻省理工学院和卡内基大学的研究院深造,然后加入美国的高科技企业,继而在风起云涌的八九十年代,在电脑、金融、跨国公司等领域尽领风骚。如今,这些来自印度工院的精英分子,已在世界上形成一个庞大的“兵团”,除了反馈祖国和母校,还对西方的企业文化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二、华尔街炙手可热人物

在印度工院这些成就辉煌的校友中,最近又增添了两个世界瞩目的名字。今年11月1日,美国万国宝通银行把49岁的麦尼扎斯(印度工院孟买分校,1970年毕业)晋升为行政总裁;11月18日,美国航空公司(USAirwaysGroup)委任了45岁的甘瓦尔(印度工院坎普尔分校,1975年毕业)为行政总裁。

其实,从硅谷到华尔街,在大企业中执牛耳的印度工院校友名单可以开出一大串:

——太阳微系统(SunMicrosystems)创办人科斯拉,1976年德里分校毕业;

——麦克金斯公司(McKinsey&Co)合伙人古普塔,1967年德里分校毕业;

——集成电路设计商(CirrusLogic)创办人帕蒂尔,1965年坎普尔分校毕业;

投资银行施罗德资本合伙公司(SchroderCapitalPartners)主席特达尼,1968年德里分校毕业;

——数据库美国商业讯息公司(AmericanBusinessInformation)创办人古普塔,1967年卡拉普尔分校毕业;

——互联网浏览器(Jungleecom.)四名创办人哈里纳拉仁、马塔尔、拉贾拉曼与古普塔,先后在1978年至1993年毕业;

……

印度理工学院,它的毕业生竟然成为华尔街的炙手可热的人物,奇怪吗?

华尔街是看中了他们的数理技能,倚重他们对复杂的金融衍生工具的数学推断。也有企业要靠他们推理严密的头脑,去用新方法解决问题。甘瓦尔管理美国航空公司转亏为盈是个好例子。

印度教育素来重视数学训练,尤其是着重心算;相对于美国的学生自小就靠计算机计算,印度学生更显突出。甘瓦尔快捷的心算才能在美国航空界出了名。他本人对于人们都只对他心算敏捷称道不以为然,但人们普遍认为,是他精于计算,把濒临破产的美国航空公司从亏损的泥沼中挽救出来,并把收入增加了三倍。

投向硅谷的印度工院毕业生就更多了。麦克金斯电脑公司每年从该学院招聘大量应届毕业生,写作软件和设计集成电路,或当更高级的顾问。自己创业者成就也不凡,最近的一个例子,是由四个印度工院毕业生创办的互联网浏览器得到著名网上书店American的垂青,以1亿8000万美元予以收购。

三、斯巴达式大学

印度工院究竟是怎样的一家学校?

有人说它是精英工厂,有人形容它是斯巴达式大学,有人把它比喻为接受地狱式训练的新兵训练营,有人称赞它是最有效益的大学……莫衷一是,但都对。

从这里出来的学生都对那几年教育终生难忘,且“分享”一下他们的经验:

——新登上万国宝通银行行政总裁宝座的麦尼扎斯对那几年精疲力竭的生涯记忆犹新,特别难忘的是卡马思教授的电机工程课。他把这位IIT孟买分校的教授形容为“最令人敬畏的教授”,但是学生都渴望能上他的课,他的班因而是最难进的。一旦进入他的班,恶梦随之而来。他的评分法别具一格,是对那些自命不凡、认为自己是印度学术界精英的学生的当头棒喝。不论全班学生的成绩如何,他只会评出一个A给最好的一个,第二个最好的是B,也只有一个,其他的不管与头两名只差了多少,都只配得C、D、E,甚至F。卡马思现已退休,住在孟买郊区。他对当年被学生称为“校院暴君”不以为然:“我常常对学生说,印度工院是英才云集之地,我不想你们成为三流货色。”

——互联网浏览器4名创办人之一的哈里纳拉仁1988年从印度工院马德拉斯分校毕业,对该院考试评分之严格,他例举了另一名“暴君”的“手段”。他也是电机工程教授,叫雷迪,他的办法很简单,就是每条题目的答案要求准确到小数后第4个位,答不准,零分。就这样,“吃鸡蛋”是常事,有些由年头吃到年尾。

——当哈里纳拉仁来到美国史丹福读硕士学位的时候,知道自己可以独享只属于自己的教科书,一下子给怔住了,他说:“这是叫人吃惊的。”在印度工院,他要同十几人共用一本教科书。在印度,大学教科书很昂贵,在工院里常常25人的一个班就只有一本教科书。学生因而必须把握每分每秒读书,读到凌晨两三点是闲事。

——电脑软件公司AspectDevelopment的行政总裁瓦德瓦尼到卡内基·马龙大学深造的时候,大学配备了Univac1108,IBM370和DigitalPDP电脑主机。他轻松地说:“当这些电脑出现毛病的时候,对我来说就好像小孩子玩意一样。”他1968年在印度读书的时候没有这样先进的电脑,那时,孟买分校得到的第一台电脑主机是苏联提供的明斯克2型,大得占了一座建筑物的整整一层楼,靠一个谁也不明白的俄罗斯操作系统运作,使用手册也是俄语的,没有人看得懂。于是瓦德瓦尼与两名同学重写了一个操作软件,把这庞然大物变为一台原始的多媒体电脑,还给它写了一个程式,让它在启用的时候奏出印度国歌。

这些小故事,从不同的侧面映照出工院面貌。

四、不满意在印度的出路

印度理工学院的历史不长,是印度脱离英国殖民统治独立之后才成立的。当时,印度第一任总理尼赫鲁要有一批精英分子帮助他治理百废待兴的国家,和庞大的国营单位如发电厂、水坝、桥梁等。于是在1951年成立了印度理工学院。

它是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样板建立的,资金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个校院设在加尔各答附近的卡拉格普尔,校址原来是英国的一所监狱,专门用来囚禁反对英国的印度政治异见分子。此后又陆续在坎普尔、德里、孟买、马德拉斯建校,最新的一所分校设在古瓦哈蒂,要到明年才培养出第一批毕业生。

这里的学生要接受填充式的教育,要死背强记,但正如孟买分校电脑系教授帕塔克说:“学生不能只死记定理,必须懂得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于是学生都要自己动手,在实践中学习,要像在某些地方的技术学校的学生一样,操作机床。

从很多方面来看,它都是印度数一数二的大学,条件优胜,但相对于外国尤其是美国的大学,它就显得是斯巴达式的训练营了。不过有一点是美国的大学也自叹不如的,就是它的师生比例特别低,只有一比六至一比八,是世界最低的,麻省理工是一比十一。学生因而都在学业上得到很好的照顾。

进入这所工院的门槛很难。每年五月,全印度有超过十万人报考,接受那折磨人的入学考试。到最后,只会有2500人获录取,而能完成磨练成为该院毕业生的,只有大约2000人。

另一方面,由于竞争激烈的原故,能够“杀”进该院的学生,有不少带着傲气。到毕业,大都不满意在印度的出路,心存外骛。最受青睐的自然是美国。单在今年,就有五百多名应届毕业生,跑到美国去深造或打工,占毕业人数三成多。在较受欢迎的领域,近八成跑到硅谷去。美国的一些大学和机构也会主动向印度工院找寻人才,例如加州理工学院会定期与他们通讯,要求为它的奖学金推荐人才。大公司如英特尔、菲利蒲等,都是招揽印度工院毕业生的大户,都在该院设有奖学金。

印度工院的一个特点,是由教授兼做行政工作。印度令人摇头的官僚主义,在这里受到抑制。盛行的贪污和政治党派纷争,也被拒于校院之外。有人把它誉为印度今天最没有贪污的机构。

美国有人提出,印度工院的经验值得亚洲国家,也包括美国的大企业和大学借镜和思考:为何印度工院可以用如斯有限的资源养出这样一大批有出色专业的技术、又有出色管理才能的行政人员、企业家、科学家、发明家、工程师?

在印度,语言复杂,除了分种族外,还划分阶级。在万国宝通银行险恶的内部环境中脱颖而出的麦尼扎斯,应该感谢该院校和印度这样的复杂环境,他说,在印度校院,必须要学会如何与不同种族、阶级的人相处,“如果不明白人的思想和行为会有多大差别,是无法生存的”。

五、与世界经济接轨

美国有舆论称,印度不把这些第一流人才困于国内值得称赞。从另一面来看,印度每年让这样一大批精英分子流失,当然是悲哀的。不过,印度工院校友如今在海外已建立起强大的事业之后,开始向母校和祖国有所反馈,这或者可以给予一些安慰。

理工学院范文篇2

一、“建筑工程学院师生共建,争创理工先锋党支部创新项目”启动仪式举行

根据校党委《关于在全校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争做理工先锋活动”的实施方案》的要求,5月27日下午,建筑工程学院城市规划系党支部在12#311教室举行师生共建,争创理工先锋党支部创新项目启动仪式。建筑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李新红,城市规划系教师党支部书记杨光杰,学生第二党支部书记赵鹏参加了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上,首先由杨光杰宣布了《城市规划系党支部“创先争优争做理工先锋”活动实施方案》,从创建目标、创建措施、创建成果等三个方面对本支部的活动实施方案进行全方位的解读。紧接着,赵鹏从活动目标、活动措施、成果展示等三个方面阐释了《建筑工程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关于开展“创先争优争做理工先锋”的工作计划》,并宣读了该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人员名单及分组情况。

李新红书记从要求广大学生党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从学风建设的重要性、措施及学生党员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真正成为广大学生利益的代言人。她对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氛围给予了肯定,并对与会者进一步说明了关于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意义。最后,李新红对学生党员提出了“带”“树”“帮”三点要求,她希望学生党员要以“带”字当头,“树”字为先,“帮”字为重,用自己的毅力去践行各项举措,以自身的努力去帮助后进者,力争做学习上的标兵,生活上的模范。

本次会议标志着建筑工程学院城市规划系党支部科技创新活动的正式启动,该党支部将以暑假山东省新农村建设资料社会实践调查为基础,以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研究立项和教师科研项目为重点,以参加部级和省级科技创新竞赛为突破口,以树立先锋党员为典型,层层推进,扎实推进师生支部创新活动的进行。

二、出课堂进企业——组织学生党员走进山东亿嘉农化集团

作为建工学院开展“创先争优争创理工先锋”活动下的一次社会实践活动,5月30日下午,建筑工程学院组织学生代表近40人来到“中国蔬菜之乡”——山东省潍坊寿光市,走进山东亿嘉农化集团参观学习。学生第二党支部学生党员也积极参与其中。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颠簸,同学们首先到达山东亿嘉农贸南潘连锁店,店内负责人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公司的基本经营、销售模式及公司产品的基本概况。

随后,集团公司负责人带领大家来到了“亿嘉.好旺角”房地产的施工现场,在工程负责人丁主任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观了施工现场的施工生产部、质检部、安全部、技术资料部等十几个部门,并向同学们一一介绍了各部门的职能。紧接着,在丁主任的引导下,同学们一同来到正在施工的工程现场,在施工现场丁主任对同学们提出的地基处理、钢筋编制、屋面防水、室内装修等专业方面的问题做了详细解答并对同学们所学专业的就业状况与前景进行了分析。针对建筑行业更注重施工经验的行业特点,他建议同学们利用好在校时间,在夯实好专业知识的是基础上注重实践,在实践中消化吸收相关知识。

最后,同学们来到了亿嘉农化集团位于市中心的办公总部,集团主要负责人与同学们进行了简单交流。交流中公司负责人和员工首先对同学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们表示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本次参观实践把课本中的知识切实与实践联系起来,并把课本中没有的知识带回学校。同学们则就毕业后就业方向的把握及就业环境的选择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本次走进企业参观学习为该院“创业论坛”活动的一次实践回访,该院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增强学生就业、择业、创业的观念,在全院范围内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据悉,本次活动也是该院在党内开展“创先争优争创理工先锋”活动下的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三、“争先创优党员公开承诺”大会召开

会议由学生第二党支部书记赵鹏老师主持,学生第二党支部全体07级党员参加。

会议由支部党员轮流发言,宣读自己积极参与“争先创优争做理工先锋”个人承诺书,党员们纷纷表示,在未来的一年中,一定从思想、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全面贯彻号召,从实际出发,积极学习党的先进理论知识,带领广大同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学习上,都对自己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如在2010年下半年通过英语六级考试,每周练习一幅快题表现画等等。党员们公开承诺,会积极参与各项创新活动,并在其中做好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全院同学参与到创新活动中,通过活动、实践提高自己的各项素质和专业竞争力。

四、常规活动——党支部接纳新一批预备党员

6月3日,学生第二党支部召开日常会议,讨论发展新一批预备党员事宜。会议由党支部书记赵鹏老师主持。

理工学院范文篇3

一、抓好“三个落实”,切实加强师德建设工作。

院工会积极争取学院党委和行政的重视与支持,严格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中提出的“要将师德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做到组织落实、制度落实、任务落实”的要求,把师德建设纳入到学院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统筹部署,在组织、制度、任务目标等方面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

一是抓好组织落实。学院成立了由党、政、工主要领导和党委宣传部、学工部、教务处、人事处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院工会,具体负责师德师风建设的计划安排、组织协调、宣传教育、检查督促等工作。学院还把师德师风建设列为对系、部进行目标管理的重要指标,每年进行考核评比。各系、部也成立了师德师风建设的相应机构,由总支书记和分工会主席负责。此外,学院每年召开的教代会,都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议题进行讨论决策,在2005年召开的二届二次教代会上,以全体代表的名义向全院教职工发出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倡议书,在今年召开的二届三次教代会上,专门就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指导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作了部署安排。全院形成了统一领导、统筹部署、分工负责、协调一致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格局。

二是抓好制度落实。为了建立起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使之常态化、规范化,院工会协助学院党委和行政分别制订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湖南理工学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工作规范及职责条例》、《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的暂行规定》、《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办法》、《教师培训工作若干规定》等一系列文件和规章制度,体现正确导向,为师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学院每年结合期末考评和年终考核等工作,定期检查对这些文件和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了解师德师风建设现状,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情况作为教职工评先评优、晋职晋级和进行教学科研奖励的重要条件,实行一票否决制。同时,学院严格按章办事,加大对师德表现的奖惩力度。近三年,先后有6名教职工因师德师风不合格受到辞退、停课、记过等处分。

三是抓好任务落实。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任务艰巨,仅靠工会孤军奋战是力不从心的,必须统筹安排、通力合作。院工会请示党委同意,将师德师风建设的具体任务分解到了相关党政职能部门:党委宣传部、院团委等部门主要负责组织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教务处、科技处等部门主要负责规范教风和学术风气;人事处、教学督导办等部门主要负责以师德为主要内容的教师培训教育和师德考评奖惩等工作。全院各部门单位紧密配合,把师德师风建设贯穿于各项管理之中,出现了党政工齐抓共管,各部门分工负责,教职工全员参与的师德师风建设新局面。

二、采取有力措施,保证师德师风建设落到实处。

为了确保把师德师风建设扎实有效地开展起来,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学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一方面坚持党委学习中心组和二级学习中心组定期学习制度,举办中层干部培训班,首先要求领导干部提高政治素质,做建立良好师德的带头人。另一方面,通过分工会经常组织教职工学习政治理论,学习职业道德规范,举办、职业道德知识竞赛,努力提高教职工的政治素养、职业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

二是开展师德建设理论研讨。近三年,学院工会每年都开展了以师德师风建设为主题的理论研讨活动,共交流论文171篇,并将其中20篇获奖论文在校报《云梦学刊》上辟专栏发表。2005年,工会组织教职工参加中国科教文体工会举办的全国学校师德建设论文征集评选活动,有1篇获一等奖,3篇获优秀奖,获奖层次和数量在全国同类高校中位居第一。此外,工会积极鼓励和资助教师加强高校师德建设课题研究,先后有13项师德建设方面的课题得到省教育厅和省社科基金立项资助。

三是组织“三育人”经验交流。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职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职业道德和工作水平,以分工会为单位经常开展“三育人”工作经验交流。2003年以来,先后有146名教职工在“三育人”方面成绩比较突出,受到学院和系部表彰。

四是举办以师德建设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近几年,院工会与党委宣传部、教务处、院团委等部门联合举办了“爱岗敬业、以德育人”、“为了祖国的明天”、“知荣辱、立师德”等主题演讲活动,对强化教职工的职业道德意识,营造良好的师德建设舆论氛围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是开展“师德十佳”评选活动。学院工会坚持师德师风建设以团结鼓励,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每两年开展一次“师德十佳”评选活动,现已连续评选了三届共30名“师德十佳”先进个人,并通过校报、电视、网络、宣传窗、报告会等形式宣传推介“师德十佳”的优秀事迹,进一步带动和激发了广大教职工加强师德修养,争创育人佳绩的积极性。

六是开展女教职工素质达标竞赛活动。学院工会根据省教育工会的统一部署,积极组织全院女教职工开展了以“学习成才,岗位建功”为主要内容的“芙蓉杯”素质达标竞赛活动先后有191名女教职工被评为院级素质达标竞赛先进个人,有6人荣获全省教育系统“芙蓉百岗明星”称号,有2人被评为全省“芙蓉百岗明星”。

七是开展以师德为主要内容的教师上岗培训。工会与人事部门紧密配合,严格执行教师上岗培训制度,首先组织他们学习有关教育教师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规章,帮助他们确立教师的职业道德标杆,自觉按照师德规范要求履行教师职责。

八是组织教学比武。工会与教务处每年都按计划、分层次、有组织地开展教学比武活动,对帮助教师进一步提高师能、端正师风、注重师表、培养师德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九是开展爱生助学活动。根据院党委和行政的要求,院工会向全院教职工发出了《爱生助学倡议书》。近三年来,全院教职工先后为300多名贫困学生和患严重疾病的学生捐款21万多元,捐衣物3978件,没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辍学,表现出了对学生的深情厚爱,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十是加强师德督查评议工作。院工会和各系(部)、教研室组成三级师德教风督查系统,经常开展督查活动,发现问题,当场指出,立即整改。同时,还通过网络、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开展了学生评教活动。这些活动有利于及时发现和纠正教师中的某些失范行为,鞭策教师严谨执教,为人师表。

三、坚持长抓不懈,全院师德师风建设效果明显。

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蹴,一劳永逸,必须长抓不懈,与时俱进。学院工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把师德建设落在实处,引向深入,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全院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涌现了一批教书育人的先进典型。

化工系主任、教授曹佐英同志,作为系主任,他一心扑在工作上,狠抓教学质量不放松,连续三年使全系学生考研率保持在30%左右,创造了新办本科院校的奇迹;作为一名教授,他除了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外,还利用课余、双休日、节假日深入寝室辅导学生考研学习,他具体辅导的307寝室的5名女生,2004年全部一次性地考取了重点大学的研究生,被誉为“五朵金花”,因此学生赞誉他“谱写了新时期的园丁之歌”。

土建系教授杨岳兰老师兼任班主任,为了激励学生学习成才,她用自己的工资设立班主任奖学金。2002年以来,全班半数以上的学生得到过她的奖学金。特困学生陈艳香今年考上了研究生,她接到通知书后的第一反应就是向杨老师深深地鞠了一躬,含着热泪说:“是您的奖学金使我顺利地完成了学业,是您的激励使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我要感谢您一辈子,叫您一辈子杨妈妈”。

到目前为止,我院共有6人荣获“全国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13人荣获“湖南省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和劳动模范”称号,7人荣获曾宪梓优秀教师奖。

二是全院教师严谨治学,从严执教,创造了一批教学科研成果。

在教学上,绝大多数教师都能自觉遵守教学纪律,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刻苦钻研教学业务,认真做好备、教、批、辅、改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在科研上,全院教师潜心学术研究,坚持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带科研,取得了一批教学科研成果,先后获国家和省级教学成果奖和科研奖励125项,有60名教师被评为省级学科带头人和省级培养对象。特别突出的是,全院教师恪守学术道德,反对学术腐败,2004年在我院举办的“全国学术期刊发展战略研讨会”上,由我院教师率先发起,与到会代表共同签署了“遵守学术规范,推动学术发展”的《岳阳宣言》,被列为当年全国学术界的十件大事之一。

三是全院教师关爱学生,爱生如子,形成了一种以学生为本的良好育人氛围。

2003年的一个中午,院党委书记、院长彭时代在对学生食堂进行例行检查时,看到一个瘦瘦的女生只买了两毛钱的饭菜,便赶忙过去询问她的生活情况,得知她来自边远的贫困地区,父亲病故,母亲有病在身,生活费没有着落。彭书记当即掏出200元钱给这位学生补贴伙食。然后,他亲自组织有关部门对全院贫困生的生活、学习状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在充分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召开党委会议和院务会议,要求党政班子成员象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为解决贫困生的生活、学习困难出谋划策,最后决定:提高特困生补助标准;扩大勤工俭学门路,为贫困生自立创造条件;发动教职工开展爱心助学活动;对孤儿学杂费、学生上网费、课程重修费、假期留校住宿费和水电费等费用一律免收,确保学生生活好、学习好、成长好。许多学生在网上给彭书记留言:“您就象父亲一样关怀着我们……”,“我们切身感受到了您父亲般的爱……”。

理工学院范文篇4

虽然新加坡高职教育发展时间不长,但其典型的东西方融合特色使其成为亚洲乃至其他地区国家竞相学习的榜样.南洋理工学院在办学策略上,重点突出市场导向、柔性系统、能力开发、国际合作、面向世界以及重应用、重开发的办学策略,可谓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的代表.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更具个性化的创新教育理念,为学生的职业生活与创新创业作好准备,使他们成为新加坡科技创新、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南洋理工学院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专才、创意及创新能力来支持企业之发展需求,如此远大而又切合实际的使命定位,使其办学策略和教学模式更加具有了科学的发展依托.

1.1无界化校园理念下的实用主义

无界化校园管理理念是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灵活学习,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见解和判断有针对性对教学内容按照社会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使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得到保证.现实中的问题往往不分专业界限,任何一个项目都是综合性和系统性的,依赖于多个学科之间专业知识的融合和创新,从现实中对具有创新创业特质的复合型人才的热衷追求也可看出其重要意义.这种复合体现在校园教学中就是强调各学科之间的紧密沟通和联系,而南洋理工学院将这种联系制度化地高度融合,并以此来强化行政管理部门和教学系之间合作的团队精神,同时强化资源与人才的共享,促进不同学系间的项目合作及教学活动交流,提供更多综合科技创新创业与应用机会.通过这种复杂的综合应用项目,提升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学能力,强化学生的专业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可以加强学院的灵活度和反应能力.在此理念下,学校培养了更多具有开放性创新思维和国际眼光的教师和学生,这种国际化使教师具备更加宽广的视野和领先的专业技能以及跟踪国际最新发展趋势的创新能力,使得学生无论是从教师处学习,还是参与国际竞赛,抑或参与国际企业的项目,都主动或被动地置身于国际化的环境中,进而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都体现了真正的全球无界化.

1.2注重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技能培养

南洋理工学院开创的“教学工厂教学方式通过高度仿真的环境使学生有直接的感悟和现场感,尤其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学工厂是以学校,而不是企业为本位,在现有的教学系统的基础上设立,是将实际企业环境引入教学环境之中,由模拟到模仿再到融合的过程.其中企业和研发项目是教学工厂里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使学生能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多元化、多层次的工作环境中.教学工厂的办学理念经历了4个阶段:第一阶段,学院与企业开展伙伴关系,尽可能多地吸收先进企业的技术和资金,全面模拟企业环境;第二阶段,学院全年不间断地为学生安排项目,以配合企业需求;第三阶段,学校开始着手系统地进行专业开发;第四阶段,树立全面的教学工厂理念,帮助学校实现自己的理想.

1.3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

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紧密地结合了起来,实现了职业教育的高等化和高等教育的职业化,其推行的教学工厂教学模式以及全方位的校企合作使其具备了高职教育高速发展的动力.这种源于企业、用于企业的校企合作精神,使其可掌握市场发展最新信息和趋势,扩充教学与发展资源,开拓科研和创新项目,不断引入国内外企业实习机会.南洋理工学院各系部都与产业实现了较强的融合,通过校企共同设立的实验室让教师与学生和企业共同研发项目,或通过学系专业咨询委员会成员来增强与产业间的融合,另外还通过在职培训课程加深与企业的联系.令人侧目的是,该学院的各学系都具有与新加坡国内外企业的融合项目,其中很多都是国际知名的大公司,如信息科技系与企业合建的实验室,就涉及微软、思科、甲骨文等大型企业,其提供在职培训的专向专业如电子商务、IT安全等,主要服务对象是在职的专业人员,以此来满足企业在各关键领域对专向人才的需求.

2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2.1教学体系不统一

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多数高职院校并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当作高等职业教育主流教学体系中的一部分,创新创业教育仍处于自发、分散的探索阶段.现行的教学模式中,创新创业教育多以选修课讲授为主,没有形成统一的课程目标,教学效果、教学内容差异很大.很多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人员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教学效果不明显.另外,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学术研究深度不够,没有与生产企业相互融合,导致创新研究成果转化率低.

2.2办学定位模糊

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在办学目标和办学理念上界定模糊,很多高职院校依据普通高校的办学模式组建,有着普通高校的共同特点,重理论轻实践,特别是缺乏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学策略.另外,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在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上还不够完善,有些高职院校的管理机构、校园设施、师资队伍等方面类似本科院校,但运行模式又按照中专时期的方法进行,无法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突出反映在教学上注重理论体系讲授,忽视实践技能和创新创业理念的培育;理论课时占用比重较大,实践实训时间不足.另外,考核方式比较单一,注重理论知识考核,实践实训考核方式不够完善和科学,使很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的人才无法获得公正评价,埋没了大量具有潜质的人.

2.3校企横向联系结合度不高

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是完成教学使命的需要,提高教学科研能力的需要,加强学生实训基地建设的需要,也是多渠道筹措经费的需要.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已初步形成.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的产学研也呈现了蓬勃发展良好势头,但限于各种条件的限制,高职院校的产学研发展并未达到其应有的高度.无论是职教集团还是实习基地,都没有真正实现学校的主导地位.究其原因,根源在于企业的需求并没有得到充分满足,造成了学校方面主动,企业方面被动的单向合作局面.应通过寻找适当模式促进我国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充分满足企业方需求,避免学校方面单方索取,使校企双方真正实现共赢.

3南洋理工学院职业教育理念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

3.1革新教育理念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多元化的不断深入,各经济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也加速了各国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革.大学的作用和活动范围从纯理论科学研究转为倾向于实用性,更直接地参与科技成果产业化,更多地介入行业或区域经济发展,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结构更注重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育过程中更强调实践环节,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元素开始成为当前很多高校的发展特征.教育部2014年提出对全国600余所高校进行转型,将其办学理念进行重新定位,以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为自己的目标,在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同时,创造条件,培养“行业创业者或领导者.如何寓学科能力培养于应用能力训练中,做到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相结合,融合通识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新一代大学生,需要改革高等教育理念与人才培养机制,通过跨领域全方位的教育,培养有创造力和创业精神的未来行业领袖.应在大学教育中推广和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支持学生、教师把创新点概念化,然后拿到企业中去测试、调整和提高,不断完善并实现转化.这是实现创新和转变的最佳办法,也是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与“无界化校园教育理念之典型写照.

3.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匮乏是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动力不足的重要原因,必须加强师资引进和培养力度.可借鉴南洋理工学院的做法,从企业、政府中聘请有实际工作经验和理论修养的企业家、咨询师、创业投资家等担任兼职教师.同时,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咨询、研发和管理工作,增加实践经验.高职院校应当将培养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作为自己持续发展的动力来源,通过现场引进、教师锻炼、行业兼职等方式加强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将对学生的教育与教师的教育紧密结合,以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水平.《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同时,应制定和完善职业教育兼职教师聘用政策,支持职业院校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与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另外,要建立良好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体系,通过校际之间合作,共建地区性的职教师资培训中心,多方面加强师资培养工作.

3.3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借鉴南洋理工学院的职业教育理念,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积极探索分层教育,构建多方位课程体系,开展包含普惠、小众、精英等类别的分层教育,建成了必修保基、限选强能、公选拓展、网络延伸、实践提升、“二课熏陶的“三层次六方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第一层次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普惠教育.通过《创业基础》必修课和各专业创新创业限选课的理论教学,启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创业意识,点燃学生的创业激情,挖掘学生的创业潜能,发现创新创业型人才,提升学生创造性就业的能力.第二层次面向有意向创业的学生开展小众教育.通过创业类公选课与相关的实习实训,进行创业知识、创业素质拓展教育和创业技能培训,引导学生为自主创业做出积极准备,一旦时机成熟即可创业.第三层次面向已经进行创业实践的学生开展个体教育.针对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培训,让学生全过程、全方位地体验创业历程,全面提升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鼓励其毕业后直接创业,同时创造就业岗位带动其他学生就业.

3.4建设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体系

2000年以来,科技部、教育部先后在全国部分省(市)和高校相继建立了部级与省级大学生科技园、产业园及创业孵化器等服务保障机构.但是,与新加坡相比,投入和产出非常有限.可借鉴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工厂模式,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校内外大学生创业园,把大学的人才、技术、信息、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综合智力优势与其他社会资源优势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企业创立与运行、资本运作、风险规避、知识产权等创业实务咨询与人员培训服务;

2)建设校企合作的研发中心,把企业的研发任务移植到校园内,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各取所需,提升大学生的科技创新创业能力;

3)建立由政府或企业参与,高校主导的科技园区或孵化器,在政策、资金层面给予支持和投入,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后勤保障.

4结语

理工学院范文篇5

一、“建筑工程学院师生共建,争创理工先锋党支部创新项目”启动仪式举行

根据校党委《关于在全校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争做理工先锋活动”的实施方案》的要求,5月27日下午,建筑工程学院城市规划系党支部在12#311教室举行师生共建,争创理工先锋党支部创新项目启动仪式。建筑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李新红,城市规划系教师党支部书记杨光杰,学生第二党支部书记赵鹏参加了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上,首先由杨光杰宣布了《城市规划系党支部“创先争优争做理工先锋”活动实施方案》,从创建目标、创建措施、创建成果等三个方面对本支部的活动实施方案进行全方位的解读。紧接着,赵鹏从活动目标、活动措施、成果展示等三个方面阐释了《建筑工程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关于开展“创先争优争做理工先锋”的工作计划》,并宣读了该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人员名单及分组情况

李新红书记从要求广大学生党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从学风建设的重要性、措施及学生党员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真正成为广大学生利益的代言人。她对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氛围给予了肯定,并对与会者进一步说明了关于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意义。最后,李新红对学生党员提出了“带”“树”“帮”三点要求,她希望学生党员要以“带”字当头,“树”字为先,“帮”字为重,用自己的毅力去践行各项举措,以自身的努力去帮助后进者,力争做学习上的标兵,生活上的模范。

本次会议标志着建筑工程学院城市规划系党支部科技创新活动的正式启动,该党支部将以暑假山东省新农村建设资料社会实践调查为基础,以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研究立项和教师科研项目为重点,以参加部级和省级科技创新竞赛为突破口,以树立先锋党员为典型,层层推进,扎实推进师生支部创新活动的进行。

二、出课堂进企业——组织学生党员走进山东亿嘉农化集团

作为建工学院开展“创先争优争创理工先锋”活动下的一次社会实践活动,5月30日下午,建筑工程学院组织学生代表近40人来到“中国蔬菜之乡”——山东省潍坊寿光市,走进山东亿嘉农化集团参观学习。学生第二党支部学生党员也积极参与其中。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颠簸,同学们首先到达山东亿嘉农贸南潘连锁店,店内负责人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公司的基本经营、销售模式及公司产品的基本概况。

随后,集团公司负责人带领大家来到了“亿嘉.好旺角”房地产的施工现场,在工程负责人丁主任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观了施工现场的施工生产部、质检部、安全部、技术资料部等十几个部门,并向同学们一一介绍了各部门的职能。紧接着,在丁主任的引导下,同学们一同来到正在施工的工程现场,在施工现场丁主任对同学们提出的地基处理、钢筋编制、屋面防水、室内装修等专业方面的问题做了详细解答并对同学们所学专业的就业状况与前景进行了分析。针对建筑行业更注重施工经验的行业特点,他建议同学们利用好在校时间,在夯实好专业知识的是基础上注重实践,在实践中消化吸收相关知识。

最后,同学们来到了亿嘉农化集团位于市中心的办公总部,集团主要负责人与同学们进行了简单交流。交流中公司负责人和员工首先对同学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们表示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本次参观实践把课本中的知识切实与实践联系起来,并把课本中没有的知识带回学校。同学们则就毕业后就业方向的把握及就业环境的选择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本次走进企业参观学习为该院“创业论坛”活动的一次实践回访,该院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增强学生就业、择业、创业的观念,在全院范围内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据悉,本次活动也是该院在党内开展“创先争优争创理工先锋”活动下的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三、“争先创优党员公开承诺”大会召开

会议由学生第二党支部书记赵鹏老师主持,学生第二党支部全体07级党员参加。

会议由支部党员轮流发言,宣读自己积极参与“争先创优争做理工先锋”个人承诺书,党员们纷纷表示,在未来的一年中,一定从思想、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全面贯彻号召,从实际出发,积极学习党的先进理论知识,带领广大同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学习上,都对自己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如在2010年下半年通过英语六级考试,每周练习一幅快题表现画等等。党员们公开承诺,会积极参与各项创新活动,并在其中做好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全院同学参与到创新活动中,通过活动、实践提高自己的各项素质和专业竞争力。

四、常规活动——党支部接纳新一批预备党员

6月3日,学生第二党支部召开日常会议,讨论发展新一批预备党员事宜。会议由党支部书记赵鹏老师主持。

理工学院范文篇6

一、“建筑工程学院师生共建,争创理工先锋党支部创新项目”启动仪式举行

根据校党委《关于在全校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争做理工先锋活动”的实施方案》的要求,5月27日下午,建筑工程学院城市规划系党支部在12#311教室举行师生共建,争创理工先锋党支部创新项目启动仪式。建筑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李新红,城市规划系教师党支部书记杨光杰,学生第二党支部书记赵鹏参加了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上,首先由杨光杰宣布了《城市规划系党支部“创先争优争做理工先锋”活动实施方案》,从创建目标、创建措施、创建成果等三个方面对本支部的活动实施方案进行全方位的解读。紧接着,赵鹏从活动目标、活动措施、成果展示等三个方面阐释了《建筑工程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关于开展“创先争优争做理工先锋”的工作计划》,并宣读了该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人员名单及分组情况。

李新红书记从要求广大学生党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从学风建设的重要性、措施及学生党员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真正成为广大学生利益的代言人。她对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氛围给予了肯定,并对与会者进一步说明了关于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意义。最后,李新红对学生党员提出了“带”“树”“帮”三点要求,她希望学生党员要以“带”字当头,“树”字为先,“帮”字为重,用自己的毅力去践行各项举措,以自身的努力去帮助后进者,力争做学习上的标兵,生活上的模范。

本次会议标志着建筑工程学院城市规划系党支部科技创新活动的正式启动,该党支部将以暑假山东省新农村建设资料社会实践调查为基础,以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研究立项和教师科研项目为重点,以参加部级和省级科技创新竞赛为突破口,以树立先锋党员为典型,层层推进,扎实推进师生支部创新活动的进行。

二、出课堂进企业——组织学生党员走进山东亿嘉农化集团

作为建工学院开展“创先争优争创理工先锋”活动下的一次社会实践活动,5月30日下午,建筑工程学院组织学生代表近40人来到“中国蔬菜之乡”——山东省潍坊寿光市,走进山东亿嘉农化集团参观学习。学生第二党支部学生党员也积极参与其中。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颠簸,同学们首先到达山东亿嘉农贸南潘连锁店,店内负责人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公司的基本经营、销售模式及公司产品的基本概况。

随后,集团公司负责人带领大家来到了“亿嘉.好旺角”房地产的施工现场,在工程负责人丁主任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观了施工现场的施工生产部、质检部、安全部、技术资料部等十几个部门,并向同学们一一介绍了各部门的职能。紧接着,在丁主任的引导下,同学们一同来到正在施工的工程现场,在施工现场丁主任对同学们提出的地基处理、钢筋编制、屋面防水、室内装修等专业方面的问题做了详细解答并对同学们所学专业的就业状况与前景进行了分析。针对建筑行业更注重施工经验的行业特点,他建议同学们利用好在校时间,在夯实好专业知识的是基础上注重实践,在实践中消化吸收相关知识。

最后,同学们来到了亿嘉农化集团位于市中心的办公总部,集团主要负责人与同学们进行了简单交流。交流中公司负责人和员工首先对同学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们表示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本次参观实践把课本中的知识切实与实践联系起来,并把课本中没有的知识带回学校。同学们则就毕业后就业方向的把握及就业环境的选择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本次走进企业参观学习为该院“创业论坛”活动的一次实践回访,该院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增强学生就业、择业、创业的观念,在全院范围内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据悉,本次活动也是该院在党内开展“创先争优争创理工先锋”活动下的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三、“争先创优党员公开承诺”大会召开

会议由学生第二党支部书记赵鹏老师主持,学生第二党支部全体07级党员参加。

会议由支部党员轮流发言,宣读自己积极参与“争先创优争做理工先锋”个人承诺书,党员们纷纷表示,在未来的一年中,一定从思想、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全面贯彻号召,从实际出发,积极学习党的先进理论知识,带领广大同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学习上,都对自己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如在2010年下半年通过英语六级考试,每周练习一幅快题表现画等等。党员们公开承诺,会积极参与各项创新活动,并在其中做好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全院同学参与到创新活动中,通过活动、实践提高自己的各项素质和专业竞争力。

四、常规活动——党支部接纳新一批预备党员

6月3日,学生第二党支部召开日常会议,讨论发展新一批预备党员事宜。会议由党支部书记赵鹏老师主持。

理工学院范文篇7

一、“**学院师生共建,争创理工先锋党支部创新项目”启动仪式举行

根据校党委《关于在全校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争做理工先锋活动”的实施方案》的要求,5月27日下午,**学院城市规划系党支部在12#311教室举行师生共建,争创理工先锋党支部创新项目启动仪式。**学院党总支书记李新红,城市规划系教师党支部书记杨光杰,学生第二党支部书记赵鹏参加了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上,首先由杨光杰宣布了《城市规划系党支部“创先争优争做理工先锋”活动实施方案》,从创建目标、创建措施、创建成果等三个方面对本支部的活动实施方案进行全方位的解读。紧接着,**从活动目标、活动措施、成果展示等三个方面阐释了《**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关于开展“创先争优争做理工先锋”的工作计划》,并宣读了该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人员名单及分组情况。

**书记从要求广大学生党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从学风建设的重要性、措施及学生党员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真正成为广大学生利益的代言人。她对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氛围给予了肯定,并对与会者进一步说明了关于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意义。最后,李新红对学生党员提出了“带”“树”“帮”三点要求,她希望学生党员要以“带”字当头,“树”字为先,“帮”字为重,用自己的毅力去践行各项举措,以自身的努力去帮助后进者,力争做学习上的标兵,生活上的模范。

本次会议标志着**学院城市规划系党支部科技创新活动的正式启动,该党支部将以暑假山东省新农村建设资料社会实践调查为基础,以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研究立项和教师科研项目为重点,以参加部级和省级科技创新竞赛为突破口,以树立先锋党员为典型,层层推进,扎实推进师生支部创新活动的进行。

二、出课堂进企业——组织学生党员走进山东亿嘉农化集团

作为建工学院开展“创先争优争创理工先锋”活动下的一次社会实践活动,5月30日下午,**学院组织学生代表近40人来到“中国蔬菜之乡”——山东省潍坊寿光市,走进山东亿嘉农化集团参观学习。学生第二党支部学生党员也积极参与其中。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颠簸,同学们首先到达山东亿嘉农贸南潘连锁店,店内负责人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公司的基本经营、销售模式及公司产品的基本概况。

随后,集团公司负责人带领大家来到了“亿嘉.好旺角”房地产的施工现场,在工程负责人丁主任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观了施工现场的施工生产部、质检部、安全部、技术资料部等十几个部门,并向同学们一一介绍了各部门的职能。紧接着,在丁主任的引导下,同学们一同来到正在施工的工程现场,在施工现场丁主任对同学们提出的地基处理、钢筋编制、屋面防水、室内装修等专业方面的问题做了详细解答并对同学们所学专业的就业状况与前景进行了分析。针对建筑行业更注重施工经验的行业特点,他建议同学们利用好在校时间,在夯实好专业知识的是基础上注重实践,在实践中消化吸收相关知识。

最后,同学们来到了亿嘉农化集团位于市中心的办公总部,集团主要负责人与同学们进行了简单交流。交流中公司负责人和员工首先对同学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们表示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本次参观实践把课本中的知识切实与实践联系起来,并把课本中没有的知识带回学校。同学们则就毕业后就业方向的把握及就业环境的选择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本次走进企业参观学习为该院“创业论坛”活动的一次实践回访,该院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增强学生就业、择业、创业的观念,在全院范围内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据悉,本次活动也是该院在党内开展“创先争优争创理工先锋”活动下的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三、“争先创优党员公开承诺”大会召开

会议由学生第二党支部书记赵鹏老师主持,学生第二党支部全体07级党员参加。

会议由支部党员轮流发言,宣读自己积极参与“争先创优争做理工先锋”个人承诺书,党员们纷纷表示,在未来的一年中,一定从思想、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全面贯彻号召,从实际出发,积极学习党的先进理论知识,带领广大同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学习上,都对自己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如在2010年下半年通过英语六级考试,每周练习一幅快题表现画等等。党员们公开承诺,会积极参与各项创新活动,并在其中做好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全院同学参与到创新活动中,通过活动、实践提高自己的各项素质和专业竞争力。

四、常规活动——党支部接纳新一批预备党员

6月3日,学生第二党支部召开日常会议,讨论发展新一批预备党员事宜。会议由党支部书记赵鹏老师主持。

会议对**等8名同学的情况进行公示,对其入党动机及现阶段表现进行评定,经过党员讨论、表决,同意发展他们为党的预备力量,并对他们提出了新的要求。与会的预备党员也表示,今后他们将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学院各项活动,起到党员带头模范作用。

活动实施的一个月以来,学生第二党支部认真贯彻校党委提出《关于在全校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争做理工先锋活动”的实施方案》的要求,按照计划,循序渐进的开展各项活动。初步形成了党支部认真组织,党员积极投入的良好氛围。在以后的一年里,学生第二党支部会一如既往,立足学院和支部的实际情况,把发挥专业优势,浓厚学术科研氛围,切实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作为支部活动的创新目标,激励广大党员增强先锋意识、把握先锋内涵、实践先锋要求,积极创新。

理工学院范文篇8

②7月20日完成学生食堂、活动中心、办公楼桩位图。专家楼7月25日完成桩位图。组织落实供桩、打桩准备;(倪友德、保障部)

③督促学生公寓静载试验进度。(唐雪康)

2、南片运动区:督促网球场整改工程进度。(唐雪康)

3、环路东延伸工程:认定连接道路施工方案,核准施工段各类管线的预埋工作。(秦维勇、胡桂楚)

4、5号楼宿舍:房屋拆迁动工,落实完成时限,组织土建施工队进场。(秦维勇)

5、车队停车场:完成场地初步验收。(陈镇国)

6、二期工程招标:

①完成图书馆、学生公寓工作量清单;(保障部)

②完成招标前相关问题的落实;(保障部)

③市招标办组织报名。(保障部)

7、二期准备工作:

①组织图书馆装饰方案认定会;(管翔)

②督促学生活动中心和食堂、办公楼、专家楼月底完成施工图;(倪友德)

③体育活动中心落实初步设计时限;(倪友德)

④化学实验楼确认方案并反馈。(胡桂楚)

8、跟踪落实:

①体育活动中心场地拆迁户搬迁;(华正睦)

②完成二期跟踪审计合同;(盛中民、保障部)

③完成二期工程计划进度。(指挥部) 7月11日—7月17日 1、桩基工程:

①图书馆开始静载试验,7月25日完成;(倪友德)

②学生公寓完成打桩,并进入静载试验,确保7月底完成;(唐雪康)

③全面完成地质钻探,组织与设计单位技术交接会。(倪友德)

2、南片运动区:网球场整改动工,确保8月20日完成。(唐雪康)

3、环路东延伸工程组织全面动工,确保基层7月30日全部完成。(秦维勇)

4、5号宿舍楼改建:督促全面完成搬迁及设备清理,组织房屋拆迁。(秦维勇)

5、车队检修场确保7月20日完成。(陈镇国、秦维勇)

6、二期准备工作:

①图书馆:A完成报建工作;(倪友德)

B督促装饰方案7月24日完成;(管翔)

②体育活动中心:A落实光、声学设计单位做好扩初设计衔接;(胡桂楚、保障部)

B完成市消防对方案设计的认定并反馈;(倪友德)

③学生活动中心及食堂、办公及专家楼:督促7月20日完成桩位图;(倪友德、秦维勇)

④化学实验楼:落实方案设计完成时限;(秦维勇)

7、跟踪落实:

①体育活动中心督促拆迁户搬迁;(华正睦)

②确认二期跟踪审计合同;(盛中民、保障部)

③田径场地标准验收确认。(保障部、唐雪康) 1、桩基工程:

①落实静载合同,组织技术交底;(建设部、保障部)

②落实图书馆静载试验及工期计划;(倪友德)

③督促完成地质钻探工作。(秦维勇)

2、南片运动区:督促网球场整改,7月10日开工。(唐雪康)

3、环路东延伸工程:完成技术交底并开工,落实工期计划。(秦维勇)

4、5号宿舍楼工程:组织房屋拆迁,落实拆迁工期计划。(秦维勇)

5、车队检修场:组织开工,落实工期计划。(陈镇国、秦维勇)

6、二期准备工作:

①图书馆:A落实图纸送审等报建工作;(倪友德)

B落实装饰方案设计,7月24日完成;(管翔)

②体育活动中心:组织扩初设计协调会落实完成时限;(倪友德、秦维勇、胡桂楚、管翔)

③学生活动中心及食堂:7月20日完成桩位图;(秦维勇)

④办公楼专家楼:7月20日完成桩位图;(秦维勇)

⑤化学实验楼:落实方案设计完成时限。(秦维勇)

7、跟踪落实:

①落实体育活动中心拆迁户搬迁;(华正睦)

②落实基建档案建档相关工作。(华正睦) 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1、桩基工程:

①完成桩基静载招标;(倪友德、保障部)

②组织学生活动中心及食堂、体育活动中心、办公楼、专家楼地质钻探。(建设部)

2、南片运动区:完成网球场整改合同签订。(唐雪康、保障部)

3、环路东延伸工程:完成施工段绿化及障碍物搬迁。(秦维勇)

4、二期前期:

①图书馆:A完成施工图设计全套资料接收,落实图纸送审;(倪友德)

B完成内装饰设计任务书认定;(管翔)

②体育活动中心:落实方案设计二次修改,组织扩初设计相关配套工作;(秦维勇)

③学生活动中心及食堂:落实方案设计最终修改,组织施工图设计相关配套工作,确保桩位图7月20日完成;(秦维勇)

④办公楼、专家楼:落实施工图设计相关的配套工作;(秦维勇、倪友德)

⑤化学综合楼:按学校认定的功能,落实方案设计单位;(秦维勇、保障部)

5、5号宿舍楼工程:

①与中标单位落实工程合同;(秦维勇、保障部)

②完成原住户搬迁工作;(指挥部)

③组织房屋拆迁及开工准备工作。(秦维勇)

理工学院范文篇9

学校最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教学是我们教师永恒的主题。一年来,**老师主讲过的课程有数学分析等三门课,年教学210课时。同时负责一项学校重点教改项目,参加一项国家教改项目。通过教学改革,他注意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的能力等十种数学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在课堂上采用了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加大信息量。在课堂上,同学们上课认真,思维活跃,效果良好。班上出现了不少数学的尖子,考研的苗子。由于和同学沟通较好,许多同学毕业后和他一直保持联系,到美国读博士的李中效同学,到华工读硕士的何敏藩,林正春等同学,**老师感到其中有这样的好学生,这是教师的快乐。

上学期他义务为理学院数学系考研同学进行数学辅导,结果有四名同学考上了研究生,其中两人是他作为班主任所在的班01数学1班的同学。

从99年开始负责组织我校同学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模型竞赛,取得了全国一等奖一队、二等奖二队,广东省排名第三。作为教练,他带的学生获全国二等奖一项。**老师坚信只要对学生有爱心、信心和耐心,我们是一定能够培养出一流的大学生,一定能够把我们学校办成一流的大学!

当然,要培养一流的学生,教师本身必须有过硬的科研素质。所以,**老师注重自己的科研工作。在我校工作以来,作为项目主持人负责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二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各一项,作为主要参加者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十五”重点攻关项目等10余项。在科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出版专著、国家“十五”规划教材等五部,在四种国际学术杂志如《journalofsoundandvibration》,《nonlineardynamics》等、多种国家一级学术刊物如《物理学报》、《力学学报》等发表、录用论文40余篇,论文被《sci》、《ei》等摘引40余次,获陕西省自然科学进步奖三等奖一项。现为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随机振动分会理事,广东省“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应用数学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公务员之家:

理工学院范文篇10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培养;教师激励

一、引言

从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生存发展阶段、规模扩张阶段,现在已进入内涵建设阶段[1]。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专项经费与生均拨款额度都有了大幅提升,使得高职教育的办学条件,特别是硬件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然而,做大做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和关键因素还在于人的因素。在如何建设一支既有较高专业理论水平又有很强动手实践能力,适应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师资队伍方面,还没有好的思路和做法[2][3][4];在如何激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主动承担实验室建设与课程建设任务、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方面,还没有找到优化的途径[5][6][7];在如何科学合理规划和帮助教师专业发展方面也没有好的理念和做法[8]。众所周知,新加坡在高等教育,包括职业教育,都有很先进的理念和做法,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很高的影响力。笔者有幸参加了2016年国家留学基金委组织的赴新加坡的第一个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培训班,考察了新加坡三所典型的理工学院(新加坡理工学院、南洋理工学院、共和理工学院)及南洋理工大学,通过为期三个月走访、听报告、实地调研等活动,对新加坡高职教师培养培训与激励方面的理念与做法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将探讨新加坡理工学院在教师培养培训方面的经验,期望这些做法与理念对国内的高职教师培养与激励有启示和借鉴意义。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新加坡的理工学院(英文称为Polytechnic)在层次上相当于或略高于国内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因此在下文中,将新加坡的理工学院教师称为高职教师。

二、新加坡高职教师培养与培训的经验

(一)新加坡高职教师实施了严格的准入制度

新加坡的教师分为公务员与非公务员两种,中小学、工艺教育学院(相当于国内的中专与技校)及理工学院教师均属于公务员性质,而新加坡的六所大学的教师一般不属于公务员性质。属于公务员性质的教师在取得相应的专业文凭后,还需要到新加坡指定的机构,比如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NIE)进行为期一年(部分专业为两年,比如体育专业)的全日制职前培训,获得学士后教育课程文凭(PGDE)后才能到学校任教。PGDE课程培养主要目的在于,开阔准教师教育教学方面的视野,提升专业教师在教育、教学和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开拓他们的思维。接受PGDE课程培训的教师的遴选与录取由新加坡教育部(MOE)负责,MOE还负责教师培训期间的薪水的发放(月薪约为1500-2000新元)。拟聘任教师的学校负责新教师的实习,而NIE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教师的培训工作。教育部在遴选时有不成文规定,一般要在初级学院排名前30%的优等生才可能被接收为新教师参加培训。除此之外,还要求新教师口齿清晰、相貌端庄不怪异、服装简朴不暴露等要求。因此,获得受聘资格与职位的教师具有较强的荣誉感与较高的社会地位。由于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这就要求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不仅要懂得一般的教育教学理论,更要求有很高的职业技能。因此,新加坡国内的五所理工学院对教师的引进,均把具有五年以上的企业工作经验作为入职的基本条件。实际上,理工学院受聘的教师都是相关企业的技术骨干和专家能手,这一方面保证了学院教师可以将最先进的技术带到理工学院的课堂上,另一方面也建立了理工学院与企业的联系,为校企合作开展项目开发与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实际上,新加坡国内的理工学院师资培养与引进的政策也经历过一个发展过程。在新加坡建国初(20世纪六七十年代),职业教育(层次为中职)主要是为解决社会问题(待业青年的就业)而设立的。职业教育定位低、拨款少、地位低,没有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的认可(这种情况与今天中国的情况相似),很难吸引优秀的人才从事职业教育。大约从20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为了适应工业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空前发展,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这迫使高等职业院校追求建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因此,理工学院师资队伍建设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早期从企业租借(即企业兼职教师),到后来(约20世纪八十年代)通过校企合作方式来培养,到目前大部分从企业引进这三个发展阶段。新加坡高等职业院校以任人唯贤的理念面向全世界公开招聘优秀人才,教师的国际化程度很高。人才招聘与筛选执行标准的程序,对符合品德、语言、能力、学历、经验与健康等要求的应聘人员要经过非正式与正式的多次面试,最终才能被录用,一般首次签订2~3年的合同。非正式的面试通常由院系的主管教师对应聘者轻松面谈,询问其对理工学院工作量与现职工作量的比较情况,询问其到理工学院工作的设想等;第二次非正式面试通常由系主任执行,进一步了解应聘者对教学与教研方面的看法,之后与第一次面试的主管教师进行沟通,得出可被录用的一致看法后,再进行正式的面试。正式的面试一般由理工学院的人力资源部门组织,面试合格通过的人员由学院与其签订正式合同。在招聘中对应聘者的品德与能力要求较高,当两者不能同时满足要求时,倾向选择品德优秀而能力稍弱的应聘者,他们认为品德的好坏决定了其工作态度,而能力的强弱只是暂时影响其工作贡献的大小,通过后续的培训能力还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二)新加坡高职教师在参与项目中提升技能

由于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从企业招聘到了非常优秀的教师,若没有实时有效的培训途径,经过3~5年(对IT行业可能只要经过1~2年时间),理工学院的教师所掌握的技术就可能落后或遭淘汰,不能满足学生就业与发展的需求。因此,新加坡的理工学院营造了很好的机制与氛围,让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各类项目,在项目的开发中提升技能,保持与企业技术的同步,甚至是获得超前于企业当前所用的技术储备。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创院院长林靖东先生依据医学院学生培养医生的路径提出了著名的“教学工厂”的理念,这一理念的核心点就是要保持和提升理工学院教师的技能的领先性。在“教学工厂”理念指导下,林先生提出了“无货架寿命”理念与“无界化”理念。其中的“无货架寿命”理念是依据一般商品都有使用有效期问题而提出的,他敏锐地感觉到,要保持理工学院教师的价值,就要通过真刀真枪的企业项目的实践锻炼,使教师在学校工作若干年后,还能重新回到企业做研发工作。不仅其价值不会贬损,而且还能得到提升,即理工学院教师的价值是由市场来评判,这就是“无货架寿命”理念的内涵。正是有了高标准从企业引进高素质的人才到理工学院来任教,同时又有“无货架寿命”理念支撑教师参与项目提升自身的技能,从而保持理工学院教师自身的市场价值。一方面能吸引更多更好的企业高技术高技能人才加入到理工学院教师队伍,另一方面还加强了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与沟通,将高水平的应用型开发项目带到理工学院,形成了良性互动,支撑和保持了新加坡理工学院教师队伍的高技术、高技能与高水平。“无界化”理念的内涵是指传统的系与系、专业与专业、甚至是学校与企业之间等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打破其边界,实现无界化,用项目管理的形式来组织和完成任务的一种理念。“无界化”理念的实质是打破过去的边界,调动一切资源高效完成项目。过去企业与学校谈合作项目,可能要分别到很多系、部,有了“无界化”理念,成立了由项目经理牵头的项目组,由其组织校内的人力、物力等资源,企业只需要和项目组打交道就可完成项目的洽谈。通过“无界化”理念指导下的项目,可以让理工学院系与系、专业与专业、学校与企业的人员进行充分的交流与沟通,互相学习,对培养教师的专业技能、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等都有极大作用。理工学院校企合作项目的目的是提升教师技能、能力和培训学生,因此在选择校企合作项目时通常有两个原则:一是不以盈利为目的,二是不做重复项目。由于理工学院师资团队具备高的技能与强的开发能力,加上不以盈利为目的,可使项目合作开发降低成本,因此对于企业的某些技术开发,跟理工学院合作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同时,由于理工学院是以提升教师研发能力为目标,重复完成相似的项目对提升教师能力没有太多意义,因此项目经理在遴选校企合作项目时,会拒绝一些要大量生产和重复性的研发项目。

(三)新加坡高职教师在校企中有顺畅流动机制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要保持高职教师的高水平与活力,必须建立高职教师在校企之间顺畅的双向流动机制。实际上,理工学院的教师由于具备较高的技术能力与项目开发能力,加上“无货架寿命”理念指导下的教师能力得以保持与提升,相关企业与理工学院在人员互聘互用甚至是流动方面相当顺畅。前面介绍了理工学院可以从企业吸收优秀的员工充实到理工学院的教师队伍,相反企业也可经常从理工学院“借用”教师。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企业向理工学院“租借”教师,在租借的半年或更长时间内,被租借的教师完全在企业从事科技开发工作,由企业给教师发放薪水,同时企业还要向理工学院支付相关费用,用以弥补被租借教师离开学校工作岗位后造成的费用。第二种形式是理工学院的教师被企业引进,全职到企业去工作。理工学院对这一种流动持开放包容的态度,不会因“惜才”而不愿意放人走。理工学院的眼光是长远的,虽然暂时减少了一名优秀教师,但同时又增加了一条联系企业与学校的纽带。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动漫设计系的主任之前曾在该学院工作,后被日本SONY公司“挖走”,在公司担任经理职务,经过五六年时间后,该学院计划开设动漫专业时,其开办专业理念与SONY公司的这名经理的背景十分匹配,因此又被学院请回来创办该专业。现在南洋理工学院的这个专业在新加坡享有盛名,几乎每年的新加坡总理的讲话PPT都是由该学院动漫专业承担完成。

(四)提升下属作为上司使命的文化氛围

新加坡社会治理有几个理念,讲求规划、讲求效率、注重务实,同时还形成了上司将提升下属作为自已使命的文化氛围。2001年4月,新加坡教育部推出了教师专业发展计划,依据教师特长、才能和志向,选择职业发展轨道,即教学轨道、领导轨道与高级专业轨道。在理工学院,系主任或项目经理会根据下属的特点与专业,为其选择和设计专业发展轨道,发挥其长处,安排合适的工作任务,锻炼和提升其技能,提升水平。在安排工作任务时,会考虑适当减少其他常规工作量,在时间、人员配备与资源上给予保障。比如参加项目时,可适当减少教学工作量。在考核领导或管理者时,也会特别重视其在培养和提升下属方面的业绩。

三、新加坡高职教师的激励机制

(一)公平公正不公开的机制

新加坡社会讲求公平公正,但不是非常强调公开,甚至在某些方面不公开。在理工学院,系部主任或项目经理给下属安排工作任务时,讲求公平与公正。这种公平公正不是建立在某一时某一事基础上的,而是建立在一段时间内的。比如某下属刚入职或家里有小孩要照顾,上司就可暂时先少安排一些工作,等过一段时间后再适当增加一些工作量。对于年龄超过55周岁年长员工,上司也酌情减少工作安排。对员工的年终考核结果和收入分配等情况,对同级的同事是不公开的,而仅对员工本人告知结果。为了减少这种不公开造成了不公正不公平的情况,考核结果虽然对同级同事保密,而对上一级的领导和管理者则是公开的。当下属感觉到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时,可以找上司的领导表达自已的意见。这种机制与安排,充分调动了考核的正面作用,同时极大地抑制了考核的负面效果。

(二)协商式的目标管理机制

新加坡大学与理工学院都引入了协商式的目标管理机制。每年年终,员工都要对本年的工作进行总结,提出下一年的工作目标与计划,写成书面的报告,呈交给系主任或经理。系主任或经理要对照上一年的计划,对下属一年来的工作进行评价,帮助他分析成败得失的原因,总结经验。系主任或经理根据下一年的工作重点与方向,大约会花两小时时间与下属一对一协商,讨论确定下一年的工作重点与内容,提出在教学、科研与管理等方面的目标要求,并形成书面的报告,呈交学校主管领导。当上司提出的目标要求与员工的要求不一致时,还可以进行协商修改,直到双方都满意,双方最后签字同意。这种协商式的目标管理方式充分尊重了教职员工的个体差异与自身特点,这样制定出的目标得到了员工的真正认同,更能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以致达成目标。

(三)心理收入激励

新加坡大学与理工学院都十分重视心理收入的激励。所谓心理收入激励,就是我们所说的精神激励,而非物质激励。例如南洋理工大学成立了“许文辉奖学金”,其特别之处不在于它的奖金有多高(每项大约5000新元),而在于它的机制。获得这一奖励的毕业生除了自已可以拿到奖金外,还由其提名一名在几年大学学习生活中对其影响和帮助最大的教师获得“大学教育奖”,同时还由其提名一名中学时期对其帮助和影响最大的中学教师获奖,两名教师与学生一同上台,由部长或南洋理工大学校长颁发证书与奖金,获奖教师的心理收入是相当巨大的。当理工学院的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国内大赛或国际大赛获奖归来时,一般安排学校或部门领导到机场迎接,或在公共场合给他们颁奖,用这种隆重的仪式激发指导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获得很高的心理收益。实际上,这种激励有时会取得比物质与金钱激励更优的效果。

(四)培训激励机制

培训激励也是新加坡的一种很特别的激励方式。新加坡已形成一种文化,当某人获得了一个培训的机会,表明其受到重视,工作和能力得到认可,上司对他又提出了新的希望和要求,因此也是对个人的一种激励方式。新加坡教师的职责不仅局限于教书,还体现在学生管理、项目开发、行政管理工作等方面。短期的工作一般以项目形式来开展,设置项目经理,并组织团队开展工作,等项目结束后,经理与团队解散,形成了一种能上能下的机制。这种机制无形中增强了员工加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提升员工的技术能力与水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物质激励机制

新加坡大学与理工学院的物质激励主要体现在花红的分配与晋升优先性方面。根据员工一年来在教学、科研、管理及多方面工作表现,对照上一年提出的工作目标与任务,由系主任或经理,对本部门的所有员工进行打分排序,根据打分排序情况分配年终花红。在一个部门内全体员工的花红分配总体呈正态分布,即极少数最优秀的员工获得约3倍月薪的花红,大4444部分员工获得约1倍的花红,排名最低的员工获得的花红为零。当然员工的排序与花红的分配是不公开的,仅对员工自身与上司公开。

四、新加坡经验对我国高职教师培养的启示

通过学习新加坡多所理工学院教师培养与培训的经验以及激励机制,比照国内高职院校的实际,可以得到以下四点启示。

(一)建立协商式的目标管理机制,有利于目标达成和教师成长

国内高职院校虽然也要求教师制定填写年度目标与计划,但大都流于形式,没有通过系主任和二级学院领导坐下来与教师进行一对一的认真讨论,所订的目标不是好高骛远就是轻易达成。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在现行考核评价机制下,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与单位或学院的部门发展目标错位。教师的个人目标往往集中在个人擅长的研究领域,期望拿到几项科研课题,多发表几篇有影响的研究论文,或自己承担的课程能冲击高级别的精品课,因为这些工作与教师职称评定或工作待遇升档等密切相关;而学院或部门每年或一段时间都有若干项中心工作,比如学科的建设、实验与实训室的建设工作、开展新专业的申报或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等工作,这些工作的成绩往往只记在少数几位负责人头上,导致参与教师的兴趣不高。引入了协商式的目标管理机制后,二级学院领导将认真分析每位教师的特点与特长,充分了解每位教师的个人需求,认真规划设计其专业发展,制定出教师真正认可的目标与计划,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落实;同时,通过一对一的交流,也让教师换位思考,充分了解二级学院或部门的工作重点和方向、整体的发展思路,自觉将人个的发展纳入学院与部门的发展轨道中来。协商式的目标管理机制,加强了二级学院领导与教师之间的沟通,让双方的发展目标得到充分的交流与融合,最后形成了高质量的书面目标计划,自然也能得到很好地执行。

(二)讲求公正公平和在某些方面不公开

策略,可更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公平公正公开是我们历来所提倡和重视的原则。实际上,当涉及到教师的收入及排名等隐私和敏感问题时,过度公开不但不能激发教师的积极性,相反会挫伤教师的积极性。我国很多学校每年都搞教师的教学水平排名、教师科研成果排名、年终奖励排名及师德水平排名等。管理者的初衷可能是想通过公开排名,让先进者感到光荣,让后进者感受到压力,从而引导后进者向先进者学习,但实际效果往往却适得其反。比如,我国很多学校每年都搞绩效考核,并根据考核排名分配绩效工资,并将考核排名与绩效工资在单位张榜公开。尽管第一名与最后一名只有三两百块的绩效工资差距,但教师在此关注的不只是奖金的多少,而是其工作成效与面子,这很容易影响领导与教师、教师之间的和谐。还比如,有些学校为促进教师重视教学、提高教学水平,每学期搞教学水平排名,在校内公之于众,且不说这种排名评分的客观性,单就其公开方式与客观效果就值得商榷。排名考核靠后的教师往往很受打击,然而又不能获得有针对性的帮助与指导,使教学水平排名失去意义。可取的做法是这些排名对教师本人公开,对二级学院领导和学校领导公开。这一方面保护了广大教师的自尊心与隐私,同时也避免个别领导偏袒或打击个别教师的行为,保证评比的公平与公正性。

(三)学校工作不过度量化,讲求总体公平

我国高职院校将很多工作都量化起来,比如授课、实训室建设、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修订、新专业的申报等都折合成若干课时与工作量,按工作量发放相应的补贴。这种做法是将过去只计教学工作量的模式加入了非教学工作量的部分,似乎更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但当这种作法过度采用后,就会造成一种消极的后果,即:没有报酬就消极怠工。实际上,在一所学院,有很多工作是没有办法量化的,比如给学生做思想工作及开展一些调研工作等。新加坡高校的作法是,不将教师的工作过度量化,由系主任和项目经理统筹部门的工作,有些教师在一定时间(比如上一学期或一年)里少做工作,在下一段时间则多承担工作,但在整个时间范围内做到大致平衡。这种做法就能减少很多的矛盾,从而极大地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为保证这种做法顺利实施,要求部门领导要有很高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艺术外,更要有一颗公平公正的心,同时也要形成部门领导工作向学校领导公开的机制,保证总体的公平与公正。

(四)减少横向比较,加强心理收入激励

新加坡所有理工学院年终花红的总额是按部门员工的平均薪水发放到部门,再根据部门成员的表现排名发放,使分配额大致呈正态分布。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工作与成绩是不易比较的。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的年终奖金分配没有形成制度,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往往进行重复奖励。比如对当年获得高级别教学成果奖、学生竞赛奖等奖项的部门,会分配到较多的年终花红总额资金,导致往往一项成绩有专项奖励外,还有学院奖励和部门奖励等重复奖励。而且,不同的学科和专业性质不同,取得成果的等级与形式也有很大的差异,比如,有的专业发表一篇国内的核心期刊论文是很难的事,而有的专业可能发表一篇国际级的SCI或EI论文却相对容易。因此,不能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一所学校各部门和专业所取得的成绩,而应减少不科学的横向比较。在不排斥物质与金钱激励的前提下,学校要更加注重对教师的心理收入激励,对获得荣誉的教师给予更多的精神奖励,比如在网站报刊上进行报导宣传,安排获奖人上台发言、分享心得与经验、发荣誉证书等,这往往会有更好更持久的的激励效果。

五、结语

新加坡教育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在教师队伍的培养、培训与激励机制方面的成功,从而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高素质的劳动者,促进了该国经济的腾飞和现代化的实现。由于国情、文化与体制等方面的差异,今天我们学习该国理工学院在教师的培养培训与激励机制方面的经验时,要学习其理念与精髓,须依据本土实际进行批判性的学习与借鉴,切不可盲目全盘照抄照搬。

作者:张立 单位: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孟源北,查吉德.高职院校发展与校企合作的互动关系[J].高教探索,2013,(3):119-122.

[2]赵海东.适应形势培养高素质“双师型”教师[J].辽宁高职学报,2008,(6):70-71.

[3]汪玲.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6-10.

[4]张立,孟源北,汪建宇,邝卫华.校企协同创新培养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探索[J].机械职业教育,2015,(6):16-18.

[5]易兰华,邬移生.高职“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7,(12):65-66.

[6]刘立云,齐泽旭,谭寒冰.河北省高职院校教师激励机制问题探究[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4):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