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学报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9 20:17:50

理工学报

理工学报范文篇1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本教育研究;学报

一方面,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历史较短,多数高职院校教师来自于普通高等学校,或者由中职学校教师转化而来,且没有师范教育经历,教育科研素养明显缺乏;另一方面,高职教育创新发展需要探索我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基本规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是高职教育研究中面临的一个基本矛盾,也是高职院校学报必须正视的一个现实。由于职称晋升和职业发展的需要,缺乏研究能力的教师又必须,由此导致高职院校学报质量的灾难。消除此类乱象,降低对教师论文的考核要求只是权宜之计,根本措施是提升教师的教育研究水平。高职院校学报如何为教师教育研究能力提升服务,是编辑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1高职院校学报教研稿件的突出问题

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更加重视对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的研究,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的鲜明特色。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专门知识,对课程规律认识不足,教研成果质量普遍不高,相当一部分处于人云亦云的水平,低水平重复研究占比较高。一些职业教育类核心期刊对高职院校教师稿件印象不佳,就是基于上述原因。从高职院校学报教研稿件来看,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研究问题不明确。高职院校教师的改革思路主要来自于对政府政策的理解和职教专家的政策解读,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的动机主要来自于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和绩效考核的外部压力,而不是工作改进和质量提升的内驱力。反映在学报来稿中,问题往往过大或过小,或者不是现实需要解决的问题。选题不当导致了稿件质量低劣,尽管一些教师文字水平较高,但论文却空洞无物。一些教师极力反对以教研论文考核教师水平和教学业绩,并不是因为教学研究在教学质量提升不能发挥作用,而是由于不能发现和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是缺乏科学的研究方法。目前高职院校教师教研稿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科学的研究方法,编辑无法判断研究结论正确与否。特别是毕业于工程类高校的教师,常常模仿新闻媒体评论文章的写作方法,凭着自身好恶阐述“一己之见”,论点很鲜明,但不提供足够的证据,通篇论文内容都是“假设”,几乎没有科学价值。许多教师不了解调查法和实验法的程序,更不能设计调查问卷和实验方案,缺乏应有的科学精神。还有一些来稿内容完全是工作过程的“白描”,缺乏必要的理性思维,整体上属于记叙文体,而不是学术论文。

三是基本概念不清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一门科学,有着较为独立的研究对象和概念体系。但许多高职院校教师并不了解高职教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经常出现混淆概念、编造概念、乱用概念的现象。对于“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模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学交替”“双师型教师”等概念,不少教师都是一知半解,尽管经常出现在稿件之中,但作者并不理解其内涵,更不懂得如何进行深化和完善改革方案,因此会给编辑留下空洞的印象。

四是研究内容陈旧过时。在以智能化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要求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方式都要随之改变。但是,由于许多教师不了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一些研究往往从零起点开始,不能充分利用已有研究成果;也有一些教师引用的成果都是产生于改革初期的,对最近的相关成果只字不提。这种研究即使得出正确结论,也毫无理论和应用价值。

五是对教学问题关注不够。教学问题是教师最熟悉的问题,也应该是最容易产生有价值成果的研究领域。但是,由于一些高职院校教师缺乏必要的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经常受到理论界研究热点的影响,将研究方向定位在本人并不熟悉的领域,如职教集团化办学、现代学徒制、混合所有制办学等等,其结果必然是事倍功半。

六是作者队伍结构不合理。在高职院校学报稿件作者队伍中,职称为中级和副教授的教师比例最大,而本应产生高水平成果的教授所占比例最小。这种不正常现象,反映出教师评价机制不合理的实质性问题。在教师教育科研水平不高的条件下,出于对教师队伍稳定的考虑,教师水平评价和绩效评价重点不是考核论文质量,而是追求论文数量。一名教师只要有足够数量的垃圾论文,就可以实现职称晋升的目的。论文质量低与评价机制不合理相互促进,导致高职学报作者队伍的畸形发展,这种现象近10年来没有根本性改观。

七是著录格式不规范。在高职院校学报稿件的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和参考文献中,都存在着著录格式不规范的文题。这一方面反映出文理分科的高考录制制度对学习者造成的基本素养缺陷,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高职院校教师在科学精神上与本科高校教师之间存在较大差距。高职院校教师严谨精神和表达能力的欠缺,不仅加大了编辑的工作量,也在整体上反映出高职院校学报应有的教育示范作用。一名在论文中表达不规范的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也很难进行规范表达。因此,学报稿件质量低劣,是一所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低劣的间接表现。

2高职院校学报在教育科研中的示范作用

解决高职院校教研中存在的问题,根本措施是提高教师的教育科学素养和队伍整体水平,从增量上严把教师“入口关”,从存量上开展有计划的专项培训。但是,由于目前高职院校生师比较高,教师素质结构的根本改变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在教研水平普遍不高的条件下,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学报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是高职刊物目前的一项重要职能。

2.1科学选题,增加典型问题稿件的比重

当前,高职院校学报正处于由粗放型向规范型、由模仿型向创新型、由低质量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伴随着母体一起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这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过渡过程,高职院校学报应该通过合理选题加速这一过程,而不能起到阻碍作用。正确选题的关键,就是找到促进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科学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典型问题,呈现出刊物的基本底色。党的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是彰显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根本问题,也是高职院校学报重点关注的问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基本原因就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层次还较浅,仅仅在形式上开展了工学结合,但企业人员实质性参与不够,工学结合的效果尚未充分体现。作为以发表校内科研成果和教学成果为主的高职院校学报,在近期内应该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最主要的选题方向,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建生产性实习基地、工学结合教材建设、校企共用教学资源库建设方面呈现出突破性成果。

2.2及时指导,纠正稿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学术论文是科研工作的一种最终成果形式,其质量反映着科研工作的水平。从根本上说,提高稿件质量需要科研管理部门与刊物编辑部门的协同的工作。就编辑工作而言,可以充分发挥编辑部与校内作者联系紧密的特点,通过提出选题建议、向具有教授职称的高水平作者约稿、开展学术讲座、提出内容修改建议等方式,纠正稿件中的各种错误倾向。当前,编辑应该重点指导作者摆正教学、科研与成果发表之间的关系,以教育科研带动教学质量提升,以教学质量提升确定科研选题,以科研工作质量保证刊物稿件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讲,高职学报编辑不仅仅是文字工作者,还是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学术权威,对教师具有足够的学术影响力。否则,就无法发挥学报应有的教育示范功能。

2.3注重量化研究,重点推广定量研究成果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原来许多未知的事情现在可以得到精准地描述。信息化给人类带来的是一场根本性改变,可以让人们以最低的成本径直地走向目的地。为促进高职教育的创新发展,学报不仅应该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研究成果充分报道,而且应该鼓励作者采用数量研究方法,推动数量教育学的形成。近期一段时间内,应该重点推介运用统计推断、回归分析、数量模型等工具所产生的研究成果。

3结论

高职院校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差是一个需要尽快解决的历史性问题,其根本原因是教师缺乏教育学背景,不掌握教育科研方法。通过学报的引导教育作用,可以逐步提升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掌握量化研究方法,促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嘉丽.创新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学报与本校科研交互关系及其发展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25):139.

[2]徐祖明.高职院校学报定位研究[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2):123.

[3]骆近丹.论高职高专院校学报的作者队伍建设[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07(3):104.

[4]韩翠丽.高职学报责任编辑职责定位及实现[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4(4):84.

[5]李绍明,梁劲南.高职院校学报特色建设研究济南职业学院学报[J].2018(8):116.

理工学报范文篇2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培养;教师激励

一、引言

从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生存发展阶段、规模扩张阶段,现在已进入内涵建设阶段[1]。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专项经费与生均拨款额度都有了大幅提升,使得高职教育的办学条件,特别是硬件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然而,做大做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和关键因素还在于人的因素。在如何建设一支既有较高专业理论水平又有很强动手实践能力,适应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师资队伍方面,还没有好的思路和做法[2][3][4];在如何激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主动承担实验室建设与课程建设任务、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方面,还没有找到优化的途径[5][6][7];在如何科学合理规划和帮助教师专业发展方面也没有好的理念和做法[8]。众所周知,新加坡在高等教育,包括职业教育,都有很先进的理念和做法,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很高的影响力。笔者有幸参加了2016年国家留学基金委组织的赴新加坡的第一个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培训班,考察了新加坡三所典型的理工学院(新加坡理工学院、南洋理工学院、共和理工学院)及南洋理工大学,通过为期三个月走访、听报告、实地调研等活动,对新加坡高职教师培养培训与激励方面的理念与做法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将探讨新加坡理工学院在教师培养培训方面的经验,期望这些做法与理念对国内的高职教师培养与激励有启示和借鉴意义。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新加坡的理工学院(英文称为Polytechnic)在层次上相当于或略高于国内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因此在下文中,将新加坡的理工学院教师称为高职教师。

二、新加坡高职教师培养与培训的经验

(一)新加坡高职教师实施了严格的准入制度

新加坡的教师分为公务员与非公务员两种,中小学、工艺教育学院(相当于国内的中专与技校)及理工学院教师均属于公务员性质,而新加坡的六所大学的教师一般不属于公务员性质。属于公务员性质的教师在取得相应的专业文凭后,还需要到新加坡指定的机构,比如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NIE)进行为期一年(部分专业为两年,比如体育专业)的全日制职前培训,获得学士后教育课程文凭(PGDE)后才能到学校任教。PGDE课程培养主要目的在于,开阔准教师教育教学方面的视野,提升专业教师在教育、教学和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开拓他们的思维。接受PGDE课程培训的教师的遴选与录取由新加坡教育部(MOE)负责,MOE还负责教师培训期间的薪水的发放(月薪约为1500-2000新元)。拟聘任教师的学校负责新教师的实习,而NIE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教师的培训工作。教育部在遴选时有不成文规定,一般要在初级学院排名前30%的优等生才可能被接收为新教师参加培训。除此之外,还要求新教师口齿清晰、相貌端庄不怪异、服装简朴不暴露等要求。因此,获得受聘资格与职位的教师具有较强的荣誉感与较高的社会地位。由于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这就要求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不仅要懂得一般的教育教学理论,更要求有很高的职业技能。因此,新加坡国内的五所理工学院对教师的引进,均把具有五年以上的企业工作经验作为入职的基本条件。实际上,理工学院受聘的教师都是相关企业的技术骨干和专家能手,这一方面保证了学院教师可以将最先进的技术带到理工学院的课堂上,另一方面也建立了理工学院与企业的联系,为校企合作开展项目开发与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实际上,新加坡国内的理工学院师资培养与引进的政策也经历过一个发展过程。在新加坡建国初(20世纪六七十年代),职业教育(层次为中职)主要是为解决社会问题(待业青年的就业)而设立的。职业教育定位低、拨款少、地位低,没有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的认可(这种情况与今天中国的情况相似),很难吸引优秀的人才从事职业教育。大约从20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为了适应工业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空前发展,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这迫使高等职业院校追求建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因此,理工学院师资队伍建设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早期从企业租借(即企业兼职教师),到后来(约20世纪八十年代)通过校企合作方式来培养,到目前大部分从企业引进这三个发展阶段。新加坡高等职业院校以任人唯贤的理念面向全世界公开招聘优秀人才,教师的国际化程度很高。人才招聘与筛选执行标准的程序,对符合品德、语言、能力、学历、经验与健康等要求的应聘人员要经过非正式与正式的多次面试,最终才能被录用,一般首次签订2~3年的合同。非正式的面试通常由院系的主管教师对应聘者轻松面谈,询问其对理工学院工作量与现职工作量的比较情况,询问其到理工学院工作的设想等;第二次非正式面试通常由系主任执行,进一步了解应聘者对教学与教研方面的看法,之后与第一次面试的主管教师进行沟通,得出可被录用的一致看法后,再进行正式的面试。正式的面试一般由理工学院的人力资源部门组织,面试合格通过的人员由学院与其签订正式合同。在招聘中对应聘者的品德与能力要求较高,当两者不能同时满足要求时,倾向选择品德优秀而能力稍弱的应聘者,他们认为品德的好坏决定了其工作态度,而能力的强弱只是暂时影响其工作贡献的大小,通过后续的培训能力还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二)新加坡高职教师在参与项目中提升技能

由于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从企业招聘到了非常优秀的教师,若没有实时有效的培训途径,经过3~5年(对IT行业可能只要经过1~2年时间),理工学院的教师所掌握的技术就可能落后或遭淘汰,不能满足学生就业与发展的需求。因此,新加坡的理工学院营造了很好的机制与氛围,让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各类项目,在项目的开发中提升技能,保持与企业技术的同步,甚至是获得超前于企业当前所用的技术储备。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创院院长林靖东先生依据医学院学生培养医生的路径提出了著名的“教学工厂”的理念,这一理念的核心点就是要保持和提升理工学院教师的技能的领先性。在“教学工厂”理念指导下,林先生提出了“无货架寿命”理念与“无界化”理念。其中的“无货架寿命”理念是依据一般商品都有使用有效期问题而提出的,他敏锐地感觉到,要保持理工学院教师的价值,就要通过真刀真枪的企业项目的实践锻炼,使教师在学校工作若干年后,还能重新回到企业做研发工作。不仅其价值不会贬损,而且还能得到提升,即理工学院教师的价值是由市场来评判,这就是“无货架寿命”理念的内涵。正是有了高标准从企业引进高素质的人才到理工学院来任教,同时又有“无货架寿命”理念支撑教师参与项目提升自身的技能,从而保持理工学院教师自身的市场价值。一方面能吸引更多更好的企业高技术高技能人才加入到理工学院教师队伍,另一方面还加强了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与沟通,将高水平的应用型开发项目带到理工学院,形成了良性互动,支撑和保持了新加坡理工学院教师队伍的高技术、高技能与高水平。“无界化”理念的内涵是指传统的系与系、专业与专业、甚至是学校与企业之间等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打破其边界,实现无界化,用项目管理的形式来组织和完成任务的一种理念。“无界化”理念的实质是打破过去的边界,调动一切资源高效完成项目。过去企业与学校谈合作项目,可能要分别到很多系、部,有了“无界化”理念,成立了由项目经理牵头的项目组,由其组织校内的人力、物力等资源,企业只需要和项目组打交道就可完成项目的洽谈。通过“无界化”理念指导下的项目,可以让理工学院系与系、专业与专业、学校与企业的人员进行充分的交流与沟通,互相学习,对培养教师的专业技能、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等都有极大作用。理工学院校企合作项目的目的是提升教师技能、能力和培训学生,因此在选择校企合作项目时通常有两个原则:一是不以盈利为目的,二是不做重复项目。由于理工学院师资团队具备高的技能与强的开发能力,加上不以盈利为目的,可使项目合作开发降低成本,因此对于企业的某些技术开发,跟理工学院合作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同时,由于理工学院是以提升教师研发能力为目标,重复完成相似的项目对提升教师能力没有太多意义,因此项目经理在遴选校企合作项目时,会拒绝一些要大量生产和重复性的研发项目。

(三)新加坡高职教师在校企中有顺畅流动机制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要保持高职教师的高水平与活力,必须建立高职教师在校企之间顺畅的双向流动机制。实际上,理工学院的教师由于具备较高的技术能力与项目开发能力,加上“无货架寿命”理念指导下的教师能力得以保持与提升,相关企业与理工学院在人员互聘互用甚至是流动方面相当顺畅。前面介绍了理工学院可以从企业吸收优秀的员工充实到理工学院的教师队伍,相反企业也可经常从理工学院“借用”教师。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企业向理工学院“租借”教师,在租借的半年或更长时间内,被租借的教师完全在企业从事科技开发工作,由企业给教师发放薪水,同时企业还要向理工学院支付相关费用,用以弥补被租借教师离开学校工作岗位后造成的费用。第二种形式是理工学院的教师被企业引进,全职到企业去工作。理工学院对这一种流动持开放包容的态度,不会因“惜才”而不愿意放人走。理工学院的眼光是长远的,虽然暂时减少了一名优秀教师,但同时又增加了一条联系企业与学校的纽带。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动漫设计系的主任之前曾在该学院工作,后被日本SONY公司“挖走”,在公司担任经理职务,经过五六年时间后,该学院计划开设动漫专业时,其开办专业理念与SONY公司的这名经理的背景十分匹配,因此又被学院请回来创办该专业。现在南洋理工学院的这个专业在新加坡享有盛名,几乎每年的新加坡总理的讲话PPT都是由该学院动漫专业承担完成。

(四)提升下属作为上司使命的文化氛围

新加坡社会治理有几个理念,讲求规划、讲求效率、注重务实,同时还形成了上司将提升下属作为自已使命的文化氛围。2001年4月,新加坡教育部推出了教师专业发展计划,依据教师特长、才能和志向,选择职业发展轨道,即教学轨道、领导轨道与高级专业轨道。在理工学院,系主任或项目经理会根据下属的特点与专业,为其选择和设计专业发展轨道,发挥其长处,安排合适的工作任务,锻炼和提升其技能,提升水平。在安排工作任务时,会考虑适当减少其他常规工作量,在时间、人员配备与资源上给予保障。比如参加项目时,可适当减少教学工作量。在考核领导或管理者时,也会特别重视其在培养和提升下属方面的业绩。

三、新加坡高职教师的激励机制

(一)公平公正不公开的机制

新加坡社会讲求公平公正,但不是非常强调公开,甚至在某些方面不公开。在理工学院,系部主任或项目经理给下属安排工作任务时,讲求公平与公正。这种公平公正不是建立在某一时某一事基础上的,而是建立在一段时间内的。比如某下属刚入职或家里有小孩要照顾,上司就可暂时先少安排一些工作,等过一段时间后再适当增加一些工作量。对于年龄超过55周岁年长员工,上司也酌情减少工作安排。对员工的年终考核结果和收入分配等情况,对同级的同事是不公开的,而仅对员工本人告知结果。为了减少这种不公开造成了不公正不公平的情况,考核结果虽然对同级同事保密,而对上一级的领导和管理者则是公开的。当下属感觉到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时,可以找上司的领导表达自已的意见。这种机制与安排,充分调动了考核的正面作用,同时极大地抑制了考核的负面效果。

(二)协商式的目标管理机制

新加坡大学与理工学院都引入了协商式的目标管理机制。每年年终,员工都要对本年的工作进行总结,提出下一年的工作目标与计划,写成书面的报告,呈交给系主任或经理。系主任或经理要对照上一年的计划,对下属一年来的工作进行评价,帮助他分析成败得失的原因,总结经验。系主任或经理根据下一年的工作重点与方向,大约会花两小时时间与下属一对一协商,讨论确定下一年的工作重点与内容,提出在教学、科研与管理等方面的目标要求,并形成书面的报告,呈交学校主管领导。当上司提出的目标要求与员工的要求不一致时,还可以进行协商修改,直到双方都满意,双方最后签字同意。这种协商式的目标管理方式充分尊重了教职员工的个体差异与自身特点,这样制定出的目标得到了员工的真正认同,更能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以致达成目标。

(三)心理收入激励

新加坡大学与理工学院都十分重视心理收入的激励。所谓心理收入激励,就是我们所说的精神激励,而非物质激励。例如南洋理工大学成立了“许文辉奖学金”,其特别之处不在于它的奖金有多高(每项大约5000新元),而在于它的机制。获得这一奖励的毕业生除了自已可以拿到奖金外,还由其提名一名在几年大学学习生活中对其影响和帮助最大的教师获得“大学教育奖”,同时还由其提名一名中学时期对其帮助和影响最大的中学教师获奖,两名教师与学生一同上台,由部长或南洋理工大学校长颁发证书与奖金,获奖教师的心理收入是相当巨大的。当理工学院的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国内大赛或国际大赛获奖归来时,一般安排学校或部门领导到机场迎接,或在公共场合给他们颁奖,用这种隆重的仪式激发指导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获得很高的心理收益。实际上,这种激励有时会取得比物质与金钱激励更优的效果。

(四)培训激励机制

培训激励也是新加坡的一种很特别的激励方式。新加坡已形成一种文化,当某人获得了一个培训的机会,表明其受到重视,工作和能力得到认可,上司对他又提出了新的希望和要求,因此也是对个人的一种激励方式。新加坡教师的职责不仅局限于教书,还体现在学生管理、项目开发、行政管理工作等方面。短期的工作一般以项目形式来开展,设置项目经理,并组织团队开展工作,等项目结束后,经理与团队解散,形成了一种能上能下的机制。这种机制无形中增强了员工加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提升员工的技术能力与水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物质激励机制

新加坡大学与理工学院的物质激励主要体现在花红的分配与晋升优先性方面。根据员工一年来在教学、科研、管理及多方面工作表现,对照上一年提出的工作目标与任务,由系主任或经理,对本部门的所有员工进行打分排序,根据打分排序情况分配年终花红。在一个部门内全体员工的花红分配总体呈正态分布,即极少数最优秀的员工获得约3倍月薪的花红,大4444部分员工获得约1倍的花红,排名最低的员工获得的花红为零。当然员工的排序与花红的分配是不公开的,仅对员工自身与上司公开。

四、新加坡经验对我国高职教师培养的启示

通过学习新加坡多所理工学院教师培养与培训的经验以及激励机制,比照国内高职院校的实际,可以得到以下四点启示。

(一)建立协商式的目标管理机制,有利于目标达成和教师成长

国内高职院校虽然也要求教师制定填写年度目标与计划,但大都流于形式,没有通过系主任和二级学院领导坐下来与教师进行一对一的认真讨论,所订的目标不是好高骛远就是轻易达成。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在现行考核评价机制下,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与单位或学院的部门发展目标错位。教师的个人目标往往集中在个人擅长的研究领域,期望拿到几项科研课题,多发表几篇有影响的研究论文,或自己承担的课程能冲击高级别的精品课,因为这些工作与教师职称评定或工作待遇升档等密切相关;而学院或部门每年或一段时间都有若干项中心工作,比如学科的建设、实验与实训室的建设工作、开展新专业的申报或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等工作,这些工作的成绩往往只记在少数几位负责人头上,导致参与教师的兴趣不高。引入了协商式的目标管理机制后,二级学院领导将认真分析每位教师的特点与特长,充分了解每位教师的个人需求,认真规划设计其专业发展,制定出教师真正认可的目标与计划,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落实;同时,通过一对一的交流,也让教师换位思考,充分了解二级学院或部门的工作重点和方向、整体的发展思路,自觉将人个的发展纳入学院与部门的发展轨道中来。协商式的目标管理机制,加强了二级学院领导与教师之间的沟通,让双方的发展目标得到充分的交流与融合,最后形成了高质量的书面目标计划,自然也能得到很好地执行。

(二)讲求公正公平和在某些方面不公开

策略,可更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公平公正公开是我们历来所提倡和重视的原则。实际上,当涉及到教师的收入及排名等隐私和敏感问题时,过度公开不但不能激发教师的积极性,相反会挫伤教师的积极性。我国很多学校每年都搞教师的教学水平排名、教师科研成果排名、年终奖励排名及师德水平排名等。管理者的初衷可能是想通过公开排名,让先进者感到光荣,让后进者感受到压力,从而引导后进者向先进者学习,但实际效果往往却适得其反。比如,我国很多学校每年都搞绩效考核,并根据考核排名分配绩效工资,并将考核排名与绩效工资在单位张榜公开。尽管第一名与最后一名只有三两百块的绩效工资差距,但教师在此关注的不只是奖金的多少,而是其工作成效与面子,这很容易影响领导与教师、教师之间的和谐。还比如,有些学校为促进教师重视教学、提高教学水平,每学期搞教学水平排名,在校内公之于众,且不说这种排名评分的客观性,单就其公开方式与客观效果就值得商榷。排名考核靠后的教师往往很受打击,然而又不能获得有针对性的帮助与指导,使教学水平排名失去意义。可取的做法是这些排名对教师本人公开,对二级学院领导和学校领导公开。这一方面保护了广大教师的自尊心与隐私,同时也避免个别领导偏袒或打击个别教师的行为,保证评比的公平与公正性。

(三)学校工作不过度量化,讲求总体公平

我国高职院校将很多工作都量化起来,比如授课、实训室建设、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修订、新专业的申报等都折合成若干课时与工作量,按工作量发放相应的补贴。这种做法是将过去只计教学工作量的模式加入了非教学工作量的部分,似乎更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但当这种作法过度采用后,就会造成一种消极的后果,即:没有报酬就消极怠工。实际上,在一所学院,有很多工作是没有办法量化的,比如给学生做思想工作及开展一些调研工作等。新加坡高校的作法是,不将教师的工作过度量化,由系主任和项目经理统筹部门的工作,有些教师在一定时间(比如上一学期或一年)里少做工作,在下一段时间则多承担工作,但在整个时间范围内做到大致平衡。这种做法就能减少很多的矛盾,从而极大地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为保证这种做法顺利实施,要求部门领导要有很高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艺术外,更要有一颗公平公正的心,同时也要形成部门领导工作向学校领导公开的机制,保证总体的公平与公正。

(四)减少横向比较,加强心理收入激励

新加坡所有理工学院年终花红的总额是按部门员工的平均薪水发放到部门,再根据部门成员的表现排名发放,使分配额大致呈正态分布。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工作与成绩是不易比较的。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的年终奖金分配没有形成制度,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往往进行重复奖励。比如对当年获得高级别教学成果奖、学生竞赛奖等奖项的部门,会分配到较多的年终花红总额资金,导致往往一项成绩有专项奖励外,还有学院奖励和部门奖励等重复奖励。而且,不同的学科和专业性质不同,取得成果的等级与形式也有很大的差异,比如,有的专业发表一篇国内的核心期刊论文是很难的事,而有的专业可能发表一篇国际级的SCI或EI论文却相对容易。因此,不能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一所学校各部门和专业所取得的成绩,而应减少不科学的横向比较。在不排斥物质与金钱激励的前提下,学校要更加注重对教师的心理收入激励,对获得荣誉的教师给予更多的精神奖励,比如在网站报刊上进行报导宣传,安排获奖人上台发言、分享心得与经验、发荣誉证书等,这往往会有更好更持久的的激励效果。

五、结语

新加坡教育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在教师队伍的培养、培训与激励机制方面的成功,从而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高素质的劳动者,促进了该国经济的腾飞和现代化的实现。由于国情、文化与体制等方面的差异,今天我们学习该国理工学院在教师的培养培训与激励机制方面的经验时,要学习其理念与精髓,须依据本土实际进行批判性的学习与借鉴,切不可盲目全盘照抄照搬。

作者:张立 单位: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孟源北,查吉德.高职院校发展与校企合作的互动关系[J].高教探索,2013,(3):119-122.

[2]赵海东.适应形势培养高素质“双师型”教师[J].辽宁高职学报,2008,(6):70-71.

[3]汪玲.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6-10.

[4]张立,孟源北,汪建宇,邝卫华.校企协同创新培养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探索[J].机械职业教育,2015,(6):16-18.

[5]易兰华,邬移生.高职“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7,(12):65-66.

[6]刘立云,齐泽旭,谭寒冰.河北省高职院校教师激励机制问题探究[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4):46-50.

理工学报范文篇3

经教育部批准,原河北联合大学正式更名为华北理工大学。根据期刊管理规定,学报亦需随之更名,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原《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自2016年第4期正式更名为《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新编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为CN13-1421/R,原刊号CN13-1411/R作废。

华北理工大学的前身河北联合大学是2010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河北理工大学和华北煤炭医学院强强联合组建而成的。河北理工大学前身为创办于1895年的北洋西学学堂矿务学学门,1958年建校,1959年天津大学矿冶系成建制并入,曾沿用唐山矿冶学院、河北矿冶学院、唐山工程技术学院、河北理工学院等校名;华北煤炭医学院前身为创办于1926年的开滦高级护士职业学校,1963年开始本科建制,曾沿用唐山煤矿医学院、河北医学院等校名,是原国家煤炭工业部所属唯一一所本科高等医学院校。合并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国际合作、社会服务、整体办学条件和综合服务实力等方面均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更名为华北理工大学,是河北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等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校友及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愿望和期盼,是学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不仅有利于学校依托曹妃甸区的功能定位,辐射华北等地,为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和智力支撑,而且也有利于学校历史传承、延续原河北理工大学和华北煤炭医学院的历史底蕴和学科特色,更好地为华北地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有利于学校树立良好社会形象、提高知名度、拓宽服务范围、快速提升办学水平。华北理工大学校名的启用,将为学校今后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和平台,极大地推动学校快速发展、建成为国内知名大学。

学校将以更名为契机,按照教育部、省委省政府及省教育厅要求,全面实施综合办学实力提升计划,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高水平国内知名大学,为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华北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理工学报范文篇4

华北理工大学的前身河北联合大学是2010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河北理工大学和华北煤炭医学院强强联合组建而成的。

河北理工大学前身为创办于1895年的北洋西学学堂矿务学学门,1958年建校,1959年天津大学矿冶系成建制并入,曾沿用唐山矿冶学院、河北矿冶学院、唐山工程技术学院、河北理工学院等校名;华北煤炭医学院前身为创办于1926年的开滦高级护士职业学校,1963年开始本科建制,曾沿用唐山煤矿医学院、河北医学院等校名,是原国家煤炭工业部所属唯一一所本科高等医学院校。

合并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国际合作、社会服务、整体办学条件和综合服务实力等方面均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理工学报范文篇5

关键词: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职业学院;教学管理

为满足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需求,提出了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为学校和企业联合办学提供了思路。在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职业学院教学管理还需继续创新,以便明确职业教育发展目标,进而顺利进入制度改革创新发展阶段。

1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的职业学院教学管理问题

1.1工学结合认识不足

现阶段,很多职业学院对工学结合认识不足,普遍理解为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模式,将实践当成是检验理论的手段,单纯地将工作与学习相结合,通过将学生“投送”至工作岗位中加强技能锻炼,却忽视了学生职业素养培养[1]。这样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容易陷入功利论,在培养学生技能时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岗位竞争意识等职业素养的培养,无法满足后工业时代产业结构调整对高素质职业人才的需求。

1.2未能实现工学的有效结合

一直以来,校企双方都存在负责部门权责不明、管理任务和目标不清晰的问题,导致一项工作由多人管理。受这一因素的影响,校企的交流与合作力度不足,合作层次始终处于浅层,企业参与教学的力度不足,造成职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在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由于企业未能参与工学结合顶层设计,造成各方利益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而校外实训基地也未经过教学化处理,现场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有限;同时给企业带来了负担,最终影响了工学结合教育效果。从企业发展角度来看,学院培养工作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培养长远性和流动性等方面的要求,将导致企业缺乏参与学院教学的动机。

1.3缺乏深度合作保障

就目前情况来看,职业学院未能在深度合作方面给予相应保障,造成管理创新工作流于形式。从合作办学与教学深度融合角度来看,需要对企业岗位和人才培养需求进行全面的分析,然后对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进行改革,通过加强考核评价实现各项工作不断改进,最终达成人才培养目标。但由于职业学院缺乏同时具备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教师,无法从服务企业和社会角度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导致工学结合成效无法得到保证。此外,职业学院大多未能建立与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相匹配的育人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在实践考核活动中,分别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分别进行校内和校外教学工作的评价,造成课堂教学与工作实践结合效果不佳的情况[2]。

2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的职业学院教学管理创新对策

2.1明确工学结合管理目标

以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开展工学结合培养活动过程中,职业学院需要转变教学管理思想,切实了解企业、行业和社会对食品药品领域职业人才的需求,联合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管理计划,体现教学管理工作的协同性和系统性。明确这一目标后,职业学院要将教学管理当成是复杂系统工程,全面地实现工学结合,使企业参与学校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加强对师资、教学质量等各种要素的管理。在达成一致人才培养目标的情况下,学校和企业才能围绕目标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对不同教育环境进行优化调整,保证教学任务能够顺利实现,形成共同办学、共同育人和通力合作的办学理念。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按照这一思路,与合作企业一同制定了“紧扣食品产业链、做强优势专业群”等合作育人目标,结合社会转型发展对食品工业和人才的要求,强调完成德技双馨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满足人们对合理、健康饮食的追求。在教学管理方面,围绕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要求,从日常教学、实训管理等各方面实现校企联合,完成对深受企业欢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此外,要重点对食品加工类、旅游餐饮类、生物技术类等专业群人才进行培养,使其能够满足食品药品管理企业、农业技术企业、制药企业等各种企业的人才需求,继而为推动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作出贡献。

2.2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

学校和企业的教学环境不同,想要达成相同教学管理需求还要灵活安排好教学管理工作,完善管理制度体系,保证教学活动得以有序开展。在实践工作中,需要完成相应教学管理规范的制定,建立适应工学结合的管理体制加强教学管理,保证学生职业竞争力、综合素养等得到提升。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多元融合、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制度标准,在对企业管理标准、产品标准、职业技术标准等展开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提出了“六融合、分层递进”特色培养模式;针对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提出了“三段递进,学做一体”模式。结合专业人才培养需求提出相应教学管理模式及规范,可以确保学校理论教学与企业生产实践训练能够交替开展。此外,需要成立工学结合领导小组,负责校企合作协调,并开展跨系、跨专业合作,保证工学结合工作全面落实。在管理流程上,需要按照社会需求调研、岗位工作分解、工作任务分析、教学转化、项目任务制定、教学标准和方案编制的顺序开展工作,全面加强教学管理。以任务为驱动,实施项目化教学,使学院教学能够直接与企业生产对接,形成模块化的课堂体系,从而结合企业要求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推动学院和企业的共同发展[3]。

2.3构建校企资源共享平台

在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学校和企业需要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以便在教学管理方面开展深入合作。联合完成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平台,促使双方实现资源共享,做到共享人才培养经验和成果,达到互利共赢的目标。为实现“共平台”课程体系建设,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与许多知名食品企业合作建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统一的顶岗实习平台进行一体化管理;在学生管理、学业考核方面加强沟通,通过多元投资完成股份制校企实训基地共建,保证学院教学与行业先进技术保持同步。通过建立文化融合沟通机制,开展企业品牌、文化展示等活动,依托实践基地在资源共享、技术开发、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加强沟通协作,促使企业参与教学管理积极性得到了提高。此外,学院将行业协会当作载体平台,将产业当成是纽带对校企合作资源进行了整合,深化校企合作,完成了现代职教体系平台的构建,促使校企合作向优势互补、整体提升方向发展,成功促进了企业利益链和学院教育链的结合。

2.4打造专兼结合教学团队

想要有效推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需要完成与之相适应的教师团队建设,为教学管理创新工作开展提供人力保障。实际在教学管理创新上,还应突破“终身制”的局限性,通过加强考核实施弹性管理,激发教师群体的创造性。遵循“走出去,请进来”原则,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加强校企互通实现了专兼结合,从行业企业一线聘请了大量能工巧匠和技术大师,使兼职教师占据了专任教师比例的80%以上,以推动双师队伍的建设。针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每两年到企业或现场实践两个月的要求,促使教师服务企业和社会的能力得到提高,能够结合企业人才培养要求思考教学管理问题。在教学团队管理方面,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采取了工学结合管理制度,从企业评教、教师到岗率、学生评教三方面开展考核工作,并结合教师考核结果执行激励制度。从考核内容上来看,包含日常教学行为规范、实践教学运作等,完成了学分制、弹性学制等配套管理制度的建立,使“双证书”制度得到全面落实,从而使教师队伍教学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2.5构建德技并修评价体系

采取工学结合培养模式,需要实现培养大国工匠及工匠精神的职业教学管理目标,将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纳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良好人文素质、专业技术能力等,达到德技并修的水准。针对开设的各种校内实训课程、校外认知实习、顶岗实习等活动,都要从德技并修的角度加强评价,实现教学评价管理创新。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在教学管理创新中,将德技并修评价看成是重要环节,对育人成效进行全面衡量,以推动学校教育管理工作持续创新。实际在育人评价体系创建时,由学校、校企合作单位、行业协会等组织共同选派负责人、行业专家等作为评价主体,从工学结合水平、职业教育情况、技能培训状况等多个方面开展评价。同时,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结合评价客观要求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进行评价指标筛选,反映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职业学院教学管理工作能否正常发挥教育激励和引领功能等各种功能,以便将个人发展与学校、社会发展结合在一起,最终实现德技并修的人才培养目标。在评价机制建立上,专门设立了合作办公室负责制定考核办法、合作事宜等,实施统筹管理,保证评价过程透明、公开,能够使工学结合成效得到全面反映,继而为教学改革推进提供依据。

3结束语

为落实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应明确人才培养教学管理目标,从校企合作角度建立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借助平台加强校企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联合完成双师教学团队和德技并修评价体系构建,从而通过全面创新教学管理工作满足职业人才培养需求。

参考文献:

[1]吕景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制度创新永远在路上[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7):24-28.

[2]张明明,邱伟龙,邵清东.“工学结合双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67-69.

理工学报范文篇6

关键词:“皮肤性病学”课程;QQ平台;腾讯会议;PBL教学法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许多高校的线下教学得不到保障。采取互联网线上教学是高校在疫情期间维持教学活动有序进行的有效手段[1]。因此,湖北理工学院第一临床学院皮肤性病学教研室采用QQ平台和腾讯会议等线上教学方式来满足教学需求。“皮肤性病学”课程的教学与其他课程有所不同,大多通过皮损图片来对皮肤病进行辨认和鉴别。目前,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方法在发达国家被广泛采用。这一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鉴于此,为了分析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皮肤性病学”课程PBL的教学质量和完成情况,基于QQ平台和腾讯会议开展了“皮肤性病学”课程PBL教学效果分析,旨在形成一种适合“皮肤性病学”课程临床教学要求的综合教学模式,进一步改善“皮肤性病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1教学对象及方法

1.1学生、教师来源及课程安排

106名学生来自于湖北理工学院2016级临床医学本科班;5名教师均来自湖北理工学院第一临床学院皮肤性病学教研室,其中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各占比60%和40%,临床和教学经验丰富。“皮肤性病学”课程安排了24个教学学时:理论课20个学时、技能操作4个学时。

1.2QQ平台授课方法

QQ是腾讯公司开发的一款基于Internet的即时通信软件,于1999年2月推出,支持在线聊天、视频通话、共享文件、网络硬盘、自定义面板、QQ邮箱等多种功能,并可与多种通信终端相连,使用非常方便。通过建立2016级临床医学本科教学QQ群,将授课教师和学生都纳入群内。教师根据教学安排,在课前、课中及课后阶段的教学中充分利用QQ群平台的各种功能布置教学任务。课前,授课教师在QQ群中提前需要讨论的病例和问题;学生通过课下搜集整理病例特点,查阅相关参考文献,对病例和问题进行初步分析总结,将相关资料制成PPT在课中汇报。课后,授课教师将讨论总结到QQ群,便于学生复习巩固课上所学知识,同时将本次讨论课上重点内容做成测试题;学生完成测试题,教师通过测试结果可以更好地了解教学效果。通过这种课前、课中及课后相互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提升教学水平,了解教学效果并及时调整完善。

1.3腾讯会议授课方法

腾讯会议(TencentMeeting)是腾讯公司打造的专属会议软件,具有卓越的音视频功能,可进行远程音视频会议、在线协作、会管会控、会议录制、指定邀请、布局管理、同声传译等。腾讯会议与雨课堂等专业教学软件不同,其使用方便而且网络流畅度佳。教师可提前预定会议,将会议号或者二维码发送到QQ群中,学生通过手机或者电脑上腾讯会议APP及时进入会议。会议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音频和视频开关,要求学生们打开视频面对面交流发言,营造一种线下课堂氛围,更好地调动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上,学生还可以按照课前准备好的PPT以小组为单位在腾讯会议上进行汇报,老师和同学可以针对幻灯片提出问题,汇报组学生给予解答。最后,由授课教师对病例和讨论结果进行总结。这种会议形式可以让学生和老师进行良性互动,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线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分心和逃课等现象。

1.4“皮肤性病学”课程PBL教学实践

PBL教学主要有5个阶段,即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和小组总结[3]。通过采用QQ群及腾讯会议的形式对2016级临床医学本科班学生进行线上PBL教学。比如,在进行“皮肤真菌镜检”PBL教学时,课前教师通过QQ群向学生发送关于皮肤真菌感70湖北理工学院学报2022年染性疾病的讨论问题和病例,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通过QQ群查看病例,讨论问题,并针对问题查询文献,收集资料;课中,教师通过腾讯会议让学生以PPT形式分组汇报收集的信息,展开讨论并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最后由教师分析总结,并进行PPT授课;课后,教师在QQ群里讨论总结并布置课后测试题,学生复习并完成测试题,教师通过测试结果来分析教学成果。“皮肤真菌镜检”PBL教学的具体流程见表1。

2教学效果评价及分析

湖北理工学院第一临床学院皮肤性病学教研室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已经组织教师参加培训。要求教师能熟练掌握QQ平台及腾讯会议的安装和使用方法,并进行线上预讲演练。学生也要掌握QQ平台及腾讯会议的安装和使用方法,通过打开教师在QQ群发送的会议链接进入课堂。通过对课前—课中—课后的整体教学数据采集和总结,分别从教师端及学生端进行分析[4]。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课前和课后教师会优先选择使用广泛、功能全面的QQ群,课中会选择可以面对面教学的腾讯会议,相对简单且更为流畅,很少出现在网络流量占用高峰时段会议卡顿、闪退等现象。课前QQ群里,学生在参与教学过程中大多数都会按照要求提前预习课件。腾讯会议线上课程开始后,大多数学生能够准时上线并进入授课平台,课中师生互动良好,尤其是教师可以及时点名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参与度高。课后对于QQ平台发送的课后题目,要求学生做好后发给老师,作为期末考试成绩的一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完成。

2.1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动力,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皮肤性病学”课程PBL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其自主探究、学习知识的主动性,通过远程互动进行预习、查阅资料,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及信息。

2.2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皮肤性病学”课程PBL教学模式以小组协作的形式完成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讨论和交流,自主解决问题,有助于提高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在PBL教学过程的5个阶段里,学生在共同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既要善于合作,又要勇于承担责任,逐渐提高交往技能,即同伴教学、同伴评价、网络信息共享等。在PBL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不管是调查问卷的设计、统计资料的获取,还是统计资料的加工整理和分析应用,都需要学生协同完成。在交流讨论中,学生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自信心及沟通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

3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思考

疫情期间,湖北理工学院第一临床学院皮肤性病学教研室积极探索“皮肤性病学”课程PBL教学方法,采用了以QQ为主要平台、腾讯会议为主要工具的线上教学模式,并针对课后效果分析设置了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对基于QQ平台和腾讯会议的“皮肤性病学”PBL教学模式的喜爱程度、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否能够提高学习效果以及该模式是否值得在教学中推广。问卷由选择题和开放式答案构成,每题的答案按照Likert五分量表法设计,“A”表示完全同意,“B”表示同意,“C”表示中立,“D”表示不同意,“E”表示完全不同意[5]。鼓励学生积极填写问卷,并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最后收集到了100份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的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注:Ⅰ—喜欢;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Ⅲ—能提高学习效果;Ⅳ—值得在教学中推广。图1问卷调查的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图1可知,大部分学生喜爱基于QQ平台和腾讯会议的PBL教学方法,表示此模式能够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且值得在教学中推广。但是,线上教学也同样面临一些问题,存在局限性,如网络承载量短时间内激增,软件运行速度较慢,偶尔还会出现网络掉线,音频断续、消失或与视频不同步[6-7]等问题。“皮肤性病学”课程的教学需要以图片为载体分析和辨别皮损,对像素有较高要求,每个学生的终端接收设备分辨率不同,会影响图片清晰度。此外,“皮肤性病学”课程的实践课教学,如皮肤科小手术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线上教学只能让学生观看视频,不能亲自动手操作,会对教学效果有所影响。同时,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不同,老师不在学生身边监督,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可能会导致学生心情焦虑,学习效率低下[8],因此这一教学模式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4结论

PBL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借助互联网、智能APP、线上教学平台等工具可以较好地完成PBL教学的5个阶段,以分组形式进行课前讨论,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其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团队协作的能力,能保证教学质量,因而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莹,潘晨,张静,等.疫情背景下高校在线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徐州医科大学为例[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20,10(3):41-46.

[2]李天,严清华,蔺增榕,等.医学教育网络式PBL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10):61-63.

[3]于凯,齐殿君,祁慧萌,等.PBL或PBL联合其他教学模式对医学教育环境影响的Meta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15):10-13.

[4]阳志军,向杰,陈文康,等.微信辅助PBL教学在骨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6):155-156,159.

[5]马海涛.微课和雨课堂混合式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21):49-50.

[6]景丽.疫情期间多平台线上教学在高职内科护理课程中实践与思考[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7(1):110-112.

[7]陆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线上教学研究述评[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0,34(6):687-690,695.

理工学报范文篇7

关键词:思政教育;教育理念;高等数学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思想政治课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需要结合教育发展的现状,遵循相关原则与规律,适时调整教育的原则和机制,使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1]。新形势下,如何把握高等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教育问题,如何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使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成为每一名高校教师需要面对的课题[2-6]。学生初入校园,无论是生活环境还是学习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生活方面,远离了家长的悉心照顾,新的环境,相对自由的生活,没有了老师、家长的督促,考验着每一个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学习方面,面对大学里新的教学方法,不一样的课堂氛围,考验着每一位同学的适应能力。同时,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完全定型,各种思潮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各种诱惑在蛊惑着他们。我们希望通过课程中部分知识、概念的延伸,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课堂中传递正能量。高校必须加强对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突破传统的理论教育,在教学中,引入实践育人的教育理念,把理论和实践完美的结合起来[7],以我校高等数学课程为例,高等数学课程主要是面向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基础课,在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前提下,尽力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和教育性素材,将高等数学的教学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融思想政治教育于高等数学教育之中,不仅能够寓德于教,而且两者相辅相成,学生既受到了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又端正了学习态度,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将思政教育融入高等数学课程,具有以下优势:

一、课程普及优势

高等数学是高等院校中经济类、理工类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基础理论课程,主要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思想与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高等数学课程开设于大学一年级(第一、二学期),主要面对刚刚走入大学校园的新生,历时一年,影响力较大,影响范围较广。将思政教育融入高等数学课程中,可以对学生良好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起到督促作用。

二、课程内容优势

高等数学课程内容丰富,从高等数学课程的角度弘扬主旋律,可以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范围。讲到连续的概念,强调时间是连续的,要让同学们在大学期间珍惜时间,把握四年的大学生活,不能让任何事物、任何坏习惯成为打破完美校园生活的“间断点”;同时,生命也是连续的,珍惜生命,不要碰到问题就走极端,生命一旦出现间断点,便不可能“补充”为连续了。在高等数学课程的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章节中,我们的教学名师杨金远教授给出了经典的中国梦坐标解读法[8]。将坐标系中三个坐标轴分别定义为国家坐标、社会坐标和个人坐标,从数学方法的角度立体解读中国梦,同时引发学生思考,坐标轴有正半轴和负半轴,正如我们如今频繁提到的正能量和负能量,大学生如何做到积累正能量,如何处理负能量,如何传播正能量,逐步构建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的提出,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脱困境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科学把握“中国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契合点,以“中国梦”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9]。

三、历史文化优势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曾经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中国古代数学,由于其自身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与西方迥然不同的风格,成为世界数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的一支不容忽视的源头。中国古代在数学方面编写了一些伟大的数学书籍,比如《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孙子算经》、《缀术》等等。在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将历史文化融入课程内容中。比如在极限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三国时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在《九章算术》的注文中,运用庄子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无限分割思想,提出用增加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来逼近圆,并以此求取圆周率的方法。刘徽利用割圆术把圆内接正多边形的面积一直算到了正3072边形,并由此而求得了圆周率为3.14和3.1416这两个近似数值。这个结果是当时世界上圆周率计算的最精确的数据。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这些有说服力的历史事实,可以提供给学生丰富而实际的材料,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古代和现代数学的辉煌成就激起了学生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近代数学的落伍又激起同学们强烈的民族责任感,通过课程中相应内容历史文化的介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四、人为情怀优势

高等数学的核心部分是微积分,微积分有今天的成熟和完善,是很多著名数学家共同推动的结果,用数学家的成功经历鼓励和鞭笞学生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教材中多次提到的数学家如牛顿、莱布尼兹、欧拉、柯西和拉格朗日等,我们可以在学习中和学生分享数学家的奋斗故事。希望通过数学家的事迹,鼓励大学生克服自身不足,端正态度,踏踏实实学习,特别是在他们遇到人生的低谷时,这些奋斗的故事可以给他们一个信心继续前行,高校作为大学生最主要的学习、生活场所,应重视对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他们乐观的精神和面对困难、战胜困难挫折的决心[10]。

在课堂上传播正能量,逐步使学生构建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学中渗透育人思想,把教书育人看做教学内容的主线。将高等数学的教学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支持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高等数学课程的角度弘扬主旋律,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范围,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充分发挥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同时,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的过程中,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黄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34-46.

[2]黄秀玲.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探析[J].知识经济,2011(3):86.

[3]涂庆皓.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大学生自律精神培养对策的探析[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6,33(8):55-57.

[4]赵飞.新时代创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8,35(8):1-3.

[5]赵婵娟,李海涛.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课“课内外一体化”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8,35(8):45-49.

[6]洪宇.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管理新模式分析[J].高教学刊,2018(21):182-184.

[7]吴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研究[J].成功(教育),2013(11):224-225.

[8]杨金远.一段教学插曲的来龙去脉及思考———中国梦的坐标法解读[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4,31(6):1-3.

[9]张泓.以“中国梦”引领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思考[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5):19-22.

理工学报范文篇8

1高校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的发展现状

国外很多知名高校,校园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成熟,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知名高校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以及营销系统。拥有款式丰富、设计新颖、特色鲜明的校园纪念品商店,受到在校师生、校友及观光旅游者的喜爱。通过校园文化创意产品,在体现学校文化内涵及品牌形象的同时,收获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成为集校园文化于一体的综合类产品的世界品牌。相比于世界知名高校的校园文化创意产品市场,我国国内的校园文创产业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国内只有少数知名高校已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创产品,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等。然而绝大多数高校的文化创意产品的发展仍需不断完善,在外观造型、种类样式及与学校文化内涵的融合等方面还需创新和提升,需注重原创及个性化设计,需建立运营完善,拥有自主开发能力的设计及营销团队,不断促进校园文化品牌的建设。

2南通理工学院校园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与实践

2.1基本情况。南通理工学院位于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南通市,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2015年开始新建海安校区,2016年招收首批本科生,海安校区位于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湖大道,拥有优越的地理环境,交通十分便利。海安校区按照欧式风格设计建造,尖塔、拱劵和修长的立柱,透着浓浓的“欧式气息”,砖红色的主色调和主校区建筑色彩相呼应,色彩搭配及装饰相对简化,将欧式古典主义的建筑风格和简约的现代建筑风格巧妙融合,给人一种清新、典雅、大气又别致的视觉感受,花园式的大学校园,成为理工学子学习生活的理想乐园。经过调研,南通理工学院并未开发相对成熟且丰富的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现有的产品,如信件纸、文件袋、纸杯等办公类产品款式造型单一,图案印花也均为南通理工学院校名、校徽等,缺少设计感和人文特色。海安校区作为新校区,是南通理工学院对外宣传的亮点和窗口,设计开发具有南通理工学院特色、集功能性、创新性及文化内涵于一体的校园文创产品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和创作空间,对展现学校的独特个性,传播特色和文化理念,促进品牌形象的创建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2.2设计分析。通过调查问卷形式的调研分析、挖掘采集,识别出学校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点,首先围绕“校园建筑文化”展开,挖掘整理南通理工学院本部及海安校区建筑的风格和文化内涵,提取有代表性的特色建筑元素及景观形象,凝练出一组独具校园特色的设计元素,结合手绘、摄影、软件设计等多种设计手法进行校园建筑、景观等图形设计和插画设计。其次围绕“校园生活方式、校园情感”等展开,捕捉设计灵感,提炼设计元素,通过校园文创产品设计将理工学子积极向上、敢于创新、活动充沛的精神面貌以丰富的表现形式诠释出来。2.3设计表达。(1)收集资料与草图绘制通过拍摄海安校区独具特色的建筑,如学校正大门,食堂、新建的图书馆大楼、新颖独特的气膜体育馆等独具欧式气息的地标建筑,收集校园建筑图形资料,并进行草图的绘制。(2)设计元素的提炼和再设计将摄影图片进行简化和提炼,通过平面化的手法,结合手绘草图,运用photoshop软件将特色建筑物的造型轮廓和建筑特征勾勒出来,并予以平面化的呈现,图形和插画设计转换为视觉语言,造型语言清晰,对海安校区代表建筑及其景观进行创意设计,从图形和色彩方面进行创新,扁平化的插画风格把观者融入校园情境,概括简练的表现出理工学子心中的通理工模样。色彩在设计表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恰当的运用色彩的色相、明度和纯度,需要全面把握,做到画面整体的协调和统一。以特色建筑物的砖红色为主色调,选择明度、纯度较高的蓝色为背景,风格上简约、现代,象征青春与活力,将南通理工学院充满活动、敢于创新的特征与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相融合。(3)插画设计应用从校园文化、校园生活情境、校园生活方式、情感因素等中捕捉设计灵感进行产品系列化设计,将原创插画设计应用于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创意产品中,如明信片、书签、环保袋、帆布袋、台历等。明信片、书签设计中融入校徽、校训等文字图形元素,设计制作出既能符合大众审美要求又能符合功能性要求的具有南通理工学院特色的校园文化创意产品(见图1、图2)。同时结合校园生活情境,进行绘本创作,以“毕业季”为主题,以大学校园里最为熟悉的四个场景串联故事情节,通过手绘的形式画出主场景,即海安校区大门、教室、操场和宿舍,并运用photoshop软件添加场景内的细节物件,使画面更加丰富灵动,所有画面进行整体编排并印制成册,这本能唤起毕业生校园记忆的绘本具有一定的纪念意义,与其他校园文创产品相呼应,形成系列作品。在后期的创作实践中,将不断努力创新,力求让南通理工学院校园文创产品更加多元化,体现一定的文化和商业价值。

3结语

高校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通过南通理工学院校园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实践,对设计思路和方法进行了总结,提供可借鉴的实例参考。在设计过程中要将学校的校园文化与人文气息通过艺术创意和视觉形象得以展现,结合现代设计的理念和创作形式通过创意产品充分展现高校的文化底蕴与内涵,提升全校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提升校园生活品质,更好的传承校园文化精神、获得更广泛的认同,促进校园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快速协调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汤京花.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与探究.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7(8).

[2]任菲.校园文化产品设计研究与实践-以《ILOVESISO》系列文创设计为例.美术教育研究,2016(8).

理工学报范文篇9

关键词:新工科;实践能力;应用型本科

一、新工科视域下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的高速发展,重大科技创新正在引领着数字智能化工业产业链和人类高水平生活的价值需求相融合。随着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出台,科技和产业的融合度、效率值、品质影响力等因素将会在国际市场经济环境影响下持续攀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新工科不再是传统的单一学科发展,而是瞄准多学科交叉融合和社会服务,将衍生出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应用放在实际工程实践上。为此,作为新建的工科类本科院校,该如何把握时代大潮将应用型本科的教育理念和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结合起来,为区域性经济发展输送人才“血液”和科研“力量”,是新疆理工学院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探索新疆理工学院工科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新疆理工学院工科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

新疆理工学院是一所新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学院工科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在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下,培养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一线生产活动的人才[1]。学院目前下设工科专业14个,涉及人工智能、计算机技术、电气、机械、化工、土木、过程控制、物流等学术领域,配备专业实验室5个,实训基地4个,校企合作单位1000余家。学院硬件设施基本完善,但是学术科研型和企业实践应用型的高层次教师力量还比较薄弱。从学院近两年的就业率和市场人才调查来看,2019年学院(不含乌鲁木齐校区)工科就业率为87%,2020年工科就业率达到94.8%,并且呈逐年递增趋势。由此可以看出市场对工科人才的需求很大,但是统计就业学生工作单位时发现,工科毕业生从事本专业的仅占60%,而留在新疆南疆工作1年以上的毕业生只有10%左右。就业数据体现出学院工科发展存在的两个问题:一是工科毕业生的能力水平是否满足市场需求,二是南疆工科产业链对工科人才的需求是否饱和。

(二)南疆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和产业短板

1.南疆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情况新疆南疆地区近五年的经济发展情况处于稳步增长的趋势。近十年的统计年鉴显示,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和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占比正在缓慢下降,第三产业(交通运输、邮电业)的占比在稳步上升,但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整体产业结构中的占比依旧排在前两位,并且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占比几乎持平[2]。由此可以看出,制造业和服务业是南疆经济发展的重心,符合国家经济发展大局,但是与国家平均水平相比仍然存在差距。这个差距主要体现在第二产业占比较少,工业、制造业发展不充分,高新技术产业偏向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整体发展乏力。2.南疆产业结构发展存在的短板相关信息显示:南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关联度较高,说明农业和服务业在南疆经济发展中占主导地位,工业发展则更多依托于农业发展的需求。根据近几年高新技术的应用情况发现,新疆高校对农业推广技术和与农业相关的制造业研究较多,对一线重工业的研究偏少。

(三)人才市场需求和毕业生就业能力分析

根据2015年至2019年工科类专业人才的就业趋势(见图1)可以看出:电气类、土木工程类、人工智能专业就业率高且基本稳定,浮动不大,电子通信、大数据等高新技术专业就业率增长迅速。这说明市场经济发展的天平正在朝着高新技术产业倾斜。企业对毕业生的职业需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专业基础知识应用,二是实际动手能力。通过对用人单位的回访发现,工科毕业生中能应用专业基础知识的不超过50%,在工程实际操作中,需要进行岗前培训,而能在培训后独立完成工作的仅占30%。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在走出校门前,专业工作的职业性和实践性都十分薄弱,需要企业进一步培养[3]。

(四)学院工科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案中的不足

目前新疆理工学院工科类培养方案中主要涉及理论教学环节和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环节。根据国家教育部提出的新工科要求,学院需要加大实践能力培养在专业教学中的比重,主要通过校企合作、科研项目联动以及实训中心培训三个板块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应用能力。但是根据用人单位和学生就业经历的反馈发现,培养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第一,专业实践与市场应用匹配度不高。毕业生在进入企业后,大多接触的都是新设备和新技术,与本科实践教学不匹配。第二,专业实践培养目标不明确,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环节不合理。实践教学课时有限,主要是由任课教师演示操作,留给学生的实操时间过少。不仅如此,多数专业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是分段进行的,理论和实践间隔周期过长,不利于学生理解和应用。第三,校企合作利用率较低。学院校企合作方式主要有学生、教师下企业实习和企业高工进校园授课两种模式。在下企业实习的过程,部分学生反映企业规模小,专业核心技术涉及面窄;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靠,在实际工程实践中表现平平。结合毕业生就业和企业回访两方面来看,校企合作效率低,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第四,学生实践创新参与度较低。工科科研项目和专业性竞赛比较多,基本上都是由教师引领学生参与,但参与的人员多是几支常规队伍,这就意味着大多数学生没有得到实践创新锻炼。

二、新工科视域下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法的改进策略

新疆理工学院的办学定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新工科发展蓝图中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储备区,因此学校不能囿于“就业”导向的办学定位,盲目追求“职业化”的实践培养目标[4],也不能一味追求规范化,盲目地向研究型、综合型大学模式发展,过度强调实践创新能力,从而导致人才培养同质化严重,失去市场竞争优势[5]。根据新工科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新疆理工学院主要从新视角下开展学研交叉实践、进行多元化实践课程设计、设计新思维实践课程评价机制和进行校企通关测试四个方面改进现有的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案。

(一)新视角下学研交叉实践

坚持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的原则,以基础性工科应用为突破口,将学科交叉和学术融合放在解决实际性专业应用难题上,提高学生的攻关兴趣和动手能力[6]。通过解决问题培养实践能动性,再通过实践提升专业知识应用水平,以此进行循环,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实践应用水平。具体设计思路如图2所示。

(二)多元化实践课程设计

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流程就是从看开始,再到模拟操作,最后到实践应用。工科实践课程过程和地点的安排不能刻板,要在不同地点、不同环境,通过不同形式穿插开展知识原理和实践应用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岗位适应能力。具体模型如图3所示。

(三)设计新思维实践课程评价机制

设计新思维实践课程评价机制是为了保证实践课程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成效,根本目的是为了将实践课程输入在转化成学生实践能力输出时的损失率降到最低。可通过结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和实践教学逆向思维评价指标设计新思维实践课程评价机制。设计内容以实践能力测试为主,比重占70%,企业实践反馈和学生满意度反馈占30%。

(四)校企通关测试

前期通过一系列实践课堂、企业名师进校园、科研项目和专业竞赛等主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一种常规的实践能力培养措施。但日常的实践训练最终都要进行检测,这个检测就是校企通关测试。测试形式是:由企业专业人士出卷,用真实工作环境检测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专业的师资团队也为学生出卷,以知识应用为考查目的设计专业特色实践能力考试,针对团队协作和个人创新分批分类选拔人才,并通过大数据推送给企业用人单位。综上所述,新疆理工学院作为新生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空白和学生对知识应用实践模式的向往展开探索,研究多专业融合创新培养和职业素质培养相辅相成的实践培养模式,为学院今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之路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1]史秋衡,王爱萍.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8(21):34-37.

[2]唐龙.新疆南疆产业、就业结构分析[J].市场周刊,2019(7):44-46.

[3]申立泉.工科类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策略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24):276-277.

[4]翁伟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基本特性和推进策略[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62-68.

[5]夏蓝.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培养基本问题研究述评[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21(2):60-66.

理工学报范文篇10

学院构建了以汽车现代设计为主线,以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其中车辆工程专业培养了具有汽车及零部件产品设计和试验能力,且具有鲜明汽车行业特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交通运输专业培养了具备“懂技术、会经营、善服务”素质,能够适应汽车生产服务、汽车营销服务、汽车技术服务、汽车运输服务等多领域工作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了车用内燃机设计与试验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这三个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具备了上述特色。然而,近些年,人才市场需求出现了变化。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高校毕业生在就业人口中的比例日益扩大,高校就要根据社会需求设置多种多样的专业,培养多品种的应用型人才[1]。又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的职业需求也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而且这种发展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因此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还应该是动态的。今天我们遇到的应用性问题十分复杂,往往会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2],因此,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往往又是复合型的。

2、突出汽车类人才培养特色的对策

2.1课程教学改革

德国汽车工业不仅与德国制造部门紧密相连,而且活跃于全世界。奔驰、宝马、大众等著名汽车品牌经久不衰,德国汽车工业早已名扬例外。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柏林工业大学等著名学府都开设汽车工程专业,修读该专业所包含的主要课程中有《汽车学》,这个就相当我国的《汽车构造》和《汽车理论》两本书。在美国大学中,汽车工程专业并不是很多见,一般没有自己成一个系所的,大部份是依附于机械系、动力机械系或者交通运输工程系里。在本科阶段开设汽车工程专业的学校大多数集中在社区学院、以及名气不大的技术院校和综合类大学里,以五大湖附近以及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些学校的科研水平比较高。美国综合排名前100的学校很少专门开设独立汽车工程专业,大部分都是机械工程专业的学习方向或分支,例如著名的康奈尔大学。机械工程分支下汽车工程专业的相关课程中有《VehicleSystemsDynamics》、《VehicleDesignProject》;《VehicleSystemsDynamics》相当于我国的《汽车理论》加上《汽车振动》两本书,《VehicleDesignProject》相当于我国的《汽车设计》。日本也没有特别独立出来一个汽车工程专业,该专业多属于工学科的机械工学专业,比如东京大学工学部机械工学科、早稲田大学创造理工学部综合机械工学科、福冈大学工学部机械工学科等。西日本工业大学开设了《汽车行驶机理》和《汽车工程学》,相当与我国的《汽车构造》和《汽车理论》。意大利汽车设计居世界领先地位,拥有一批被世界公认的汽车设计大师。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汽车工程专业课程中设置了《Motorvehicledesign》,相当于我国的《汽车设计》。英国作为老牌汽车工业强国,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拉夫堡大学、巴斯大学、考文垂大学、谢菲尔德大学等高校开设了汽车工程专业,其课程中设置了《VehicleEngineering》,相当于我国的《汽车构造》和《汽车理论》。香港理工大学汽车工程设计专业课程中设置了《汽车设计》。新西兰Unitec理工学院汽车工程本科课程开设了《汽车构造》和《汽车理论》。国内现有155所高校开设了车辆工程专业,都将《汽车构造》、《汽车理论》和《汽车设计》作为专业主干课、学位课。国内现有246所高校开设了交通运输专业,都将《汽车构造》、《汽车理论》作为专业课。国内现有157所高校开设了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其中以汽车发动机为专业方向的都将《汽车构造》作为专业课。国内现有127所高校开设了汽车服务工程专业,都将《汽车构造》列为专业主干课。《汽车理论》课是我院车辆工程专业、交通运输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汽车构造》课是我院车辆工程专业、交通运输专业和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而且是学校的跨学院跨专业选修课,《汽车设计》是我院车辆工程专业的专业主干课。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汽车构造》、《汽车理论》和《汽车设计》就构成了汽车类核心课程群,为汽车类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汽车类核心课程建设是一项全方位的综合工程、系统工程、质量工程,包括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材配备、教学效果等等[3]。《汽车理论》课程概念多、公式多、内容复杂抽象、不容易理解,学生有时缺乏学习兴趣,很多学生对学好本门课程都有畏惧情绪,可采用多媒体演示和黑板板书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手段[4]。利用Matlab等软件编程实现其可视化教学,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抽象概念,并鼓励和指导学生自己动手编制仿真程序,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动手能力[5]。利用计算机软件(主要包括AVL/Cruise、ADAMS/Car、LabVIEW、CarSim和Matlab/Simulink&Simdriveline)、互联网、多媒体等技术手段,将视频、动画或者图形等信息有效的载入到《汽车理论》课程教学中,从而将粉笔和黑板无法表达的信息形象地传递给学生,有助于学生消化吸收一些难以分析理解的知识点[6]。《汽车构造》书中内容图例大部分以货车车型为例,以满足不了学生的兴趣,拟在授课过程增加轿车、客车及其它新能源车型图例,条件成熟时编写《汽车构造》特色教材。《汽车设计》课程涉及内容广泛、概念众多、公式量大,对其进行模块化教学改革,结合汽车改装设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服务辽宁专用车生产基地建设,可拓宽学生就业面。将CAD/CAE/VPT等先进设计方法引入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将项目教学法引入教学中,便于在某个总成或部件的设计上,如麦弗逊独立悬架的设计、转向器的设计、驱动桥的设计、变速器的设计、离合器膜片弹簧的优化设计等等,通过项目教学进一步巩固学过的东西,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对《汽车构造》、《汽车理论》和《汽车设计》等汽车类核心课程的建设,会使学院车辆工程专业、交通运输专业和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学生受益,辐射到装甲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

2.2教材建设

近年来,学院新增了“整车动力性、经济性和制动性试验测试系统”、“振动噪声测试分析系统”“汽车电子开发实验平台”、“汽车电路分析实验平台”、“汽车传感器测试实训实验平台”等实验设备,导致实验内容和设备都进行了更新,原有的教材不能满足日常的教学,有必要编写《汽车构造实习指导书》、《汽车理论实验指导书》、《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和《毕业设计指导书》等核心课程实验教材及设计指导书,以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

2.3实践教学环节改革

通过车辆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可为学生开设汽车动力性、汽车燃油经济性、汽车制动性、汽车平顺性和汽车操纵稳定性等仿真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开放制度与学生自主创新设计实验环节,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2.4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环节改革

《汽车设计》综合课程设计和本科毕业设计的选题要尽量来源于教师的科研项目或企业的实际课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至用;引导学生参与教师、企业的科研项目,利用学科优势和实验室条件,进行创新性设计。毕业设计期间,可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以校内外双导师的方式进行毕业设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5课程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

进行课程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增加课外大作业、设计性内容、创新性内容等考核环节及分值比例,强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6积极参加汽车类高水平综合竟赛

核心课程的建设及效果要靠实践来促进和验证。除了组织学生参加"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车大赛、东北地区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辽宁省大学生挑战杯竞赛、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辽宁省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辽宁省大学生创业大赛等竞赛外,还要鼓励学生参加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的中国大学生汽车方程式大赛、中国汽车设计大赛、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等高水平赛事。通过动手来验证书本上的知识,做到学以致用。

2.7开辟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提高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场所,是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可与“沈阳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沈阳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广汽日野(沈阳)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辽宁专用车生产基地”、“苏州市奥杰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沈阳金杯江森自控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等进行合作建设。利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弥补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2.8建设高水平特色师资队伍

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背景的青年教师,通过实践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到研究所、企业、工厂工作和实习。打造一支能吃苦、执行力强的高水平特色师资队伍,可为核心课程建设的实施提供人才保障。

3、结语

通过对汽车类核心课程、教材、实践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课程考核方式方法、参加汽车类高水平综合竟赛、开辟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师资队伍等环节改革建设为学院正在实施的“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提供保障。

作者:王靖岳 黄树涛 董浩存 陈克 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叶飞帆,高校怎么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N].光明日报,2014-11-25(13).

[2]王关义.对行业特色类高校适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5(3):50-54.

[3]黄海午.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探索[J].高教论坛,2011(12):26-28.

[4]王靖岳,陈克,岳峰丽.“汽车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2(4):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