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05 12:02:03

理工论文

理工论文篇1

工商行政管理理论的基本要求就是依法行政。我国是法制国家,随着法律的不断发展健全,法制意识已经深入人心,工商行政管理理论的基本任务就是要依法行政。

(一)要把握市场的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

应用法律来规范我国经济市场的主体条件,用监管的意识加强和改进对各类工商户的登记管理制度和年检制度,要严格登记和管理许可证等,从准入的方向上规范指导工商业的发展。对完全符合规定、达到条件的主体应给予一定的帮扶和指导;对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中涉及的企业要实行绿色通道等支持。同时,应对市场的退出机制进行完善,对不符合规定和条件的非法企业进行整顿和取缔,从源头上为工商事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要规范经济市场的交易行为

对我国日益发展的经济市场,工商行政管理首先应做好市场监管的工作,推进市场流通机制的改革,根据我国有关政策的规定,对各行各业的市场秩序进行监管和整顿,保持良好的市场秩序;其次应当规范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深入打假,反对不正当的经营模式和竞争机制,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及其他商户的诚信积极性,使市场稳定良好地发展;最后应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支持良性的文化方式,规范广告传媒市场,并且维护好各个企业的商标权。

(三)要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执法

工商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就是执法,以此来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要切实做到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使各类商户有法必依,达到规范经济市场交易行为的目的。首先,要对工商行政管理人员进行一定的培训,使工作人员的法律知识不断更新。执法首先要懂法学法,只有自己学好了法律规范,才能更好地约束他人。其次,要加强工商管理立法,不断研究当前市场上新出现的情况和新问题,对其进行调研,在恰当的时机提出立法的建议,完善我国工商管理的法制体系。

二、工商行政管理理论的基本要求

工商行政管理理论的基本要求就是深入研究当前的工商理论,要在态度、内容、方法、风气上深入研究,要特别重视理论的研究,加强实践,推动发展。

(一)深入推进理论的研究

在理论上深入研究就是为实践指明道路。我国的工商管理发展历程反复证明:工商行政管理永远都离不开理论的指导,要想深入发展,必须增强对理论的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商行政管理从零起步,至今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然而,从指导实践的层面来看,这些理论体系还需要进一步扩充,对理论的研究和发展应当永无止境。要认识到理论的创新对实践的重大意义,增强责任感,不断地用研究的成果丰富工商管理的理论,促进工商事业的发展进步。

(二)破解工商行政管理的改革难题

社会主义理论指导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和实践永远不能割裂脱节。当前应把握好工商业方方面面的特点和环境,发现其亟需解决的各种难题,提出好的解决方法,结合实际,运用试点到当前的社会发展中。更应当深入对群众的了解,深入市场内部,把握好研究的重点,在实践中丰富理论研究,针对不同的难题提出攻克的方法,使工商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更有深度,更具现实意义。

(三)研究工商管理现象的内涵和规律

工商管理理论的研究是一个严肃的课题,要求我们要时刻端正态度,形成良好的研究风气。开展真实有效的社会调查研究,切实反映当前的社会情况,不能止于表面的了解,要深入问题内部,事无巨细,方方面面地对各种工商管理的现象进行归纳整理,从中找到一定的规律与研究的思路,防止走马观花的研究,要使研究的成果朴实有效,关于工商管理现象的内涵和规律的研究要能够深入人心,使基层的工作人员有认同感。

三、工商行政管理理论的根本目的

(一)用理论提高工商人才队伍素质

工商行政管理理论的最大目的就是使理论的研究能更好地为工商管理的队伍和相关人才所用,即武装干部的思想。理论直接关系到管理水平的高低。根据现实情况形成的管理理论要不断地灌输到工商管理队伍中去,使队伍中的干部能及时了解工商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使工商行政管理理论的研究真正惠及大众。在此过程中更要保证干部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不断深入实际,不断用理论来指导实践,更应培养一批高水平的人才骨干来领导整个工商管理队伍,使工商管理事业更好地发展。

(二)用理论引导实践,推动改革

理工论文篇2

[关键词] 市场监管;行政执法;监督体系;法治教育体系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加强法治建设的专门决定,是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部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就是要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加快推进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法治建设,努力建设完备的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法治规范体系、高效的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法治监督体系、完善的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法治教育体系、有力的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法治保障体系,全面提升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水平。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紧紧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法治规范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目前,作为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部门执法依据的法律有105部、行政法规有204部、部门规章有132件,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但是,改革创新永无止境,执法实践永无止境,立法工作也永无止境。要加快建设完备的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法治规范体系,为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部门依法行政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

(一)增强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权威。要坚持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在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立法立规、制度建设中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各级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部门制定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必须符合宪法精神,不得与宪法法律相抵触,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要完善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机制,未经合法性审查的不得实施。要健全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自觉接受备案审查监督。

(二)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完善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要适应商事制度改革、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的需要,积极配合全国人大、国务院法制办认真做好商事制度改革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工作,确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先行。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积极推进竞争执法、网络交易监管、广告市场秩序维护等重点领域的立法工作。当前,特别是要大力推动《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修改进程,加快启动《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的修订工作。

(三)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提高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立法立规和制度建设质量。要把提高立法质量作为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立法立规和制度建设的核心,进一步健全立法立规和制度建设机制,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立法调研制度、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制度、专家论证制度、立法后评估制度等,切实把科学立法、民主立法贯穿于立法全过程,提高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必须创新执法体制,完善执法程序,推进综合执法,严格执法责任,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部门代表政府行使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能,身处市场监管执法的第一线,要把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作为施政行为的基本准则,加快建设高效的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法治实施体系。

(一)依法全面履行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职能。围绕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对经济社会发展可能造成大的危害的重点领域,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严厉查处各类市场违法行为。要加强竞争执法工作,重点查处供电、供水、供气等公用行业和领域垄断、限制竞争行为,加大对严重损害市场竞争秩序案件的查处力度。要强化网络市场监管,加大网络市场秩序整治力度,规范网络平台和经营主体,依法查处非法主体网站,严厉打击网络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要加大商标专用权保护力度,严厉查处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行为。要强化广告市场监管,进一步加大部门间联合监管执法力度,建立虚假违法广告行为领导和责任人追究制。要严厉打击传销规范直销,以开展“无传销城市”创建工作为抓手,完善网络传销监测查处机制,推动打击传销工作深入开展。加强对直销违法违规行为新动向的分析研究,强化监管,规范直销企业行为。

(二)深化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执法体制机制改革。要重视竞争政策作用,注重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协同,推动建立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和竞争政策评价机制,充分发挥竞争政策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积极参与竞争规则的制定,在行业垄断规制、地区封锁制止、政府扶持行为规范等方面,推动统一竞争规则的制定,完善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要更新监管理念,牢固树立信用监管意识,认真落实《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改年检验照为年报和即时信息公示,运用企业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等信用约束机制强化监管;推动部门间信息互联共享,把企业信用信息作为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颁发荣誉等方面的重要考量因素,实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要深化执法体制改革。按照减少层次、整合队伍、提高效率的原则,合理配置执法力量,积极推进基层综合执法。要转变监管方式,健全完善登记与监管相互衔接的工作机制,改市场巡查为随机抽查和重点检查,完善以随机抽查为重点的日常监督检查制度,促进宽进与严管紧密结合。要创新监管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主体、行业协会、行政

机关和社会公众的作用,着力构建“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社会共治机制。要依托大数据实施监管,以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对企业的商业轨迹进行整理和分析,全面、客观地评估企业经营状况和信用等级,挖掘工商数据信息的重大价值;完善市场主体信息动态监测,充分利用市场主体登记注册基础信息服务宏观决策、经济发展、投资引导。(三)坚持公平公正文明执法。要推进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部门的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坚决纠正和查处不作为、乱作为以及失职、渎职行为。要完善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执法程序,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要完善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决策程序,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要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对各级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部门决策严重失误或者依法应该及时作出决策但久拖不决造成重大损失、恶劣影响的,严格追究领导干部和相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要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工商行政管理执法证管理办法》,未经工商行政管理执法资格考试合格,不得授予执法资格,不得从事执法活动。要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工商总局、公安部、最高检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工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配合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实现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有机对接。

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保障行政权力正确行使的关键。全国各级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部门的广大行政执法人员分布在不同岗位、行使着不同的权力,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加快建设严密的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法治监督体系,既是对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事业负责,也是对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执法队伍负责。

(一)强化行政执法监督。要加快修订《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执法监督暂行规定》,着力解决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处罚畸轻畸重等问题,切实维护市场监管执法的统一性、权威性和有效性。要突出对各级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部门立案销案、监督检查、自由裁量权行使、涉案财物管理等重点环节的监督制约,减少行政执法的随意性。要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在层级监督和解决矛盾纠纷中的作用,努力将涉及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部门的行政争议化解在初发阶段和行政程序中。要依法规范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执法人员与当事人、律师、特殊关系人、中介组织的接触、交往行为,坚决破除各种潜规则,防止利益输送。要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确定系统内不同部门及机构、岗位执法人员执法责任和责任追究机制。要严格落实各级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党组(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严惩行政执法腐败行为。

(二)创新执法监督方式。要完善案件评查、执法检查、法治建设评价等常态化执法监督方式,改进上级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机关对下级机关的监督。要建立大要案和跨区域案件交办督办制度,上级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机关在必要时发出执法监督通知书,要求下级机关就案件办理情况作出说明。要建立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等重大案件执法监督函告制度,上级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机关可以就行政执法工作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或者区域性风险,向下级机关发出执法监督建议书,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上级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机关对下级机关落实执法监督通知书、执法监督建议书等情况进行通报,并纳入法治工商建设评价指标的重要内容。下级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机关在行政执法中发现有地区封锁、限制竞争等行为的,应当及时向上级机关汇报,排除对执法活动的干预,防止和克服地方保护主义,维护国家法治统一、政令统一和市场统一。

(三)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要认真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扎实做好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部门政务公开和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工作。要按照《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和《工商行政管理行政处罚信息公示暂行规定》要求,扎实推进行政处罚决定书全文和行政处罚信息摘要的公开工作,自觉接受当事人和全社会的监督。要推进政务公开和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信息化,加强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部门互联网政务信息数据服务平台和便民服务平台的建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法治工作队伍承担着法规起草、法制宣传、执法监督、行政复议、应对诉讼等重要职责,在推进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法治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要加快建设完善的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法治教育体系,努力培育一支德才兼备、有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法治工作队伍。

(一)加强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的教育培养。要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要完善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把宪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列入各级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部门党组(委)中心组学习内容,列为干部学习培训的必修课。

(二)加强行政执法队伍依法行政能力的教育培养。要教育和引导广大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执法人员牢固树立社会主义

法治理念,努力做到忠于法律。要加强法治宣传培训,提高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要强化基层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法治工作机制,探索建立上下级行政执法人员双向交流机制。要进一步重视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部门法制队伍建设,把政治素质高、法律素养好、工作能力强的干部充实到法制机构。要深入推进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部门公职律师队伍建设。(三)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在全系统普遍开展宪法、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意识。加强普法讲师团建设,不断创新法治宣传载体,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在全社会开展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经营者和消费者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推进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法治建设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健全法治工作领导体制和机制,加快建设有力的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法治保障体系,为整体推进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部门法治建设提供体制机制支撑。

(一)健全法治工作领导体制。要把法治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单位主要领导作为推进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法治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法治建设负总责,分管负责同志靠前指挥,督促指导本部门法治建设深入开展,保证各项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

理工论文篇3

我国水工建设的管理想要进一步提升,最主要的是针对当前的施工管理水平予以加强,在全面了解管理内容的基础上,文章针对施工的不同时期中施工管理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分别对施工前期的管理、施工中期的管理以及施工后期的管理三个阶段的内容进行了论述,主要内容如下:

1.1前期

在该阶段应当形成必要的合同管理模式,以建立工程师作为整个管理的核心,充分协调施工各方的利益,包括承包方、业主以及监理之间的关系。其主要的管理内容即合同管理,主要是对合同内容予以明确,包括质量要求、工期要求以及对投资予以明确。

1.2中期

在这一时期的施工管理中,其主要的管理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施工人员必须对施工图纸进行审核,通过严格审核制度,保证施工能够按照图纸严格予以执行,同时也能够对现场的安全措施予以核查。另外还需要对工程量的完成状况以及相关文件资料进行整理。

1.3后期

这一时期的管理主要是针对竣工后的验收,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配合监督部门的工作,保证验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以此对施工的质量予以保障。

2实际存在问题

文章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通过多年的施工资料总结,针对水利施工项目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如下内容讨论:施工人员缺乏相关的管理意识;管理工作人员也不具有与岗位相符的管理素质;在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中没有充分的予以准备;对于施工管理的目标没有予以明确,最后则是现场管理混乱,没有明确的管理手段予以规整控制。

2.1施工人员缺乏相关质量意识

对于工程项目来说,质量永远是第一位的,一旦质量有问题,其它的一切都是免谈。要想提高质量,首先要培养施工相关人员的质量意识。而目前,我们很多的水利施工单位中,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相对淡薄,导致出现了较多的豆腐渣工作,严重影响工程的质量,究其原因都是由于施工人员疏忽大意,没把质量放在第一位,没有按照规定办事所致。由此可见,施工相关人员质量意识淡薄是影响我国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2.2管理工作人员管理素质较低

在水工建设中,低素质的工作人员是影响管理工作质量的主要因素。施工中,很多技术人员都没有经过专业的技术培训,因而不具有专业的技术素养,在控制工程成本、进度以及质量等共组欧中,无法正确的予以抱我,有些人甚至没有现场技术以及管理经验,这些都是影响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会直接导致水工建设的质量受影响。

2.3前期工作不充分

前期准备工作的充分与否直接影响了后期的水工建设质量,并决定了施工管理水平的发挥。一个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能够有效提升施工管理水平,而我国当前的很多水工建设项目,并没有充分的重视前期的准备工作,在调研中变遇到了诸多问题,但是往往为了协调施工进度,而没有对此类问题予以充分的解决,带着问题开始施工,这样就使得在后期的施工中便存在问题,无法保证工程的总体质量,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施工管理工作质量。

2.4管理目标不明确

工程的顺利推进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即管理目标,但是很多单位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并没有对此进行明确,导致了管理方向模糊,且无法落实和有效控制施工成本,如此一来,不但无法对工程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也加大了成本,降低了管控力度;并且在质量管理中往往存在注重形式的现象,这都会对项目的推进造成影响。

2.5现场管理秩序混乱

现场管理是施工管理的重点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场管理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的推进状况。当前很多施工单位没有有科学合理的现场管理经验,因而现场无法得到有效的监管,这是造成现场管理混乱的主要原因。

3改进措施

水工建设项目仍居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问题,针对此类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解决。

3.1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从多年的工作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出,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可以知道施工管理,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在施工中遇到质量问题,做到了有章可循,因此,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对于管理水平的提高尤为关键。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不断的完善质量保障体系,从措施、制度、组织等各个方面着手,建立健全工程质量保障体系,从管理层面加强对工程质量监督与监控,只有这样,工程质量才能有切实、有力的制度保障。

3.2强化资金管理

资金是保障施工顺利进行的关键。因此,必须强化水利工程施工的资金管理,尽可能的做到用最小的成本,建设出较高质量的工程。避免浪费,对资金做到合理有效的利用。

3.3重视材料管理

很多的水利工程所处环境复杂,需要的材料品种多,变化性大。因此,为了保证施工管理,必须重视材料管理,一定要做好材料的计划管理,做好材料的进场验收,做好材料的储存与保管,做好材料的使用和监督,做好材料的回收利用。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节约投资成本,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3.4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

为了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必须做好以下几点:人员和机械一定要相对固定,实现操作证制度,加强机械设备维护保养工作,保证机械设备的安全作业。

4结束语

理工论文篇4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房建工程;施工管理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工程施工项目越来越复杂,所以施工项目管理在房建施工企业中难度日益加大。近几年,我国在房建施工管理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升,但是房建施工是非常复杂的工程,工种多、涉及广,也加大了房建施工管理企业之间的竞争,从而对房建施工的质量和创新工作要求越来越高,房建施工管理便成为房建项目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精细化管理成为房建施工管理的重要部分。

1房建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房建工程施工管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效益和发展,是企业的重要组分。一个优异的房建工程,其施工在技术和设备方面都要有所突破和创新,需要不断提升企业技术管理水平和人员技术。天气原因也是进行房建施工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规模的大小所需的时间不同,好天气所需的天数就相应增加。同时,复杂的技术以及综合施工等也是做好管理工作的要求之一,只有严格的管理,才能让施工工程正常进行、预期结束。

2精细化管理

2.1细节方面

在房建工程施工中,细节决定生命,这不是危言耸听。施工管理者一定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检测,同时需要管理人员的时时监督,以保证高层管理者随时掌握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对施工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确保施工现场中每一个数据的准确无误。

2.2制度方面

确保房建施工工程质量也是施工中的一大难题。一个企业的制度能够决定工程质量的优劣,好的制度能够提高工人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把握能力,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施工工艺进行有效的落实和质量控制,提高房建工程的整体水平。

2.3系统方面

在房建工程施工过程中,工人们必须有较强的系统意识。庞大的建筑工程有很多不同的系统,每个系统内施工企业都要派专人进行质量监督和控制。

3房建施工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施工过程中缺乏安全管理

在复杂的房建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由于人员很多,导致对施工的进行产生很大的阻力和影响,在管理过程中加大了理论上的施工难度,一不小心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意外事故。有很多引发安全事故的因素,比如工人在作业时没有正确佩戴安全帽和安全带,或者设立的警示牌位置不当;临时配电箱,现场搅拌机未正确设置安全防护。货运电梯、施工电梯和物料提升机没有要求施工人员对其进行了解和使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等。这些普遍的细节一旦不加以谨慎对待,将给施工企业带来很大且不可弥补的伤害和损失。

3.2房建工程项目施工质量不合格

在我国,房建工程质量水平需要不断提高和改进,房建工程要打下扎实的基础,主体施工环节要特别注重质量,这些方面的不足将会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水平。实际施工过程中,技术处理不够好,混泥土的强度不够,混凝土的表面粗糙程度都会受到影响,进而给房建工程的施工质量造成影响。

3.3建房工程中管理力度不足

在房建工程项目过程中,需要用到各种各样的建房材料,建房材料堆积的杂乱也会造成安全隐患。建筑材料乱堆乱放的现象,材料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会造成建筑场所的安全隐患,进而导致其质量降低。另外,在机械使用前要经常检查机械设备能否确保正常运行,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要经常不断的观察和检测,机械设备出现故障后,其使用会给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同时影响施工进度

4加强房建工程施工管理的对策

4.1前期管理

在项目进行施工计划过程中,项目的负责人必须进行综合的考虑和统计,确保施工计划的可行,以使得房建工程可以顺利进行。另外,只有编制相关人员对工程的结构进行深入了解之后才能实施施工计划编制的精细化管理。在施工项目各个细节中,要充分的对施工过程中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进行考虑。在选择施工方案的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对房建工程整体布局和房建工程的施工预算准确把握。有效把控施工材料的质量。施工人员必须要在机械设备使用前做好充分的检查,需要在使用原料前准备好机械设备施工原料,确保整个施工过程的安全度,这样才能保证房建工程的整体质量。

4.2质量管理

整个施工企业管理的重点在于质量管理,质量管理的优劣关系着整个施工企业的发展命运。在项目工程完成以后,要选择有效的方法,对工程进行检查以及评定,正确判断施工工程是否合格,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工程存在问题,工程相关人员就要上交检查报告,进行进一步的修改,使整个工程的整体施工符合相关规定,工程达标,才能获得优良的评定结果。

4.3安全管理

作为房建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需要认识到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对于整个施工过程的重要性。要充分重视安全问题,根据自身企业的特点来建设安全施工体系。施工人员要求树立一定的安全意识,要用严格的规章制度来要求工作人员,必须把施工安全作为施工建设过程的基础。同时要对施工人员在施工前进行安全知识的培训,着重提高施工人员对安全的重视度,如果有施工人员出现违章作业时应及时纠正,并对其进行一定惩罚,将安全责任分配到人,加强施工安全的监管工作。

5结语

房建工程施工精细化管理在建房过程中是一个很关键的组成部分,在经济快速发展,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施工企业必须重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加大对施工设备的管理。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管理,在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把施工人员的安全作为第一考虑的重要环节,这样才有助于施工企业的发展。

作者:付晓峰 单位:南昌市建筑工程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贾金利.分析房建工程施工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运用[J].工业,2015,(63):44.

理工论文篇5

关键词:施工监理投资控制

--------------------------------------------------------------------------------

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监理的中心工作是“三控”,即工程质量控制、施工进度控制和项目投资控制。而投资控制是监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建设项目管理中,经常出现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概算一调再调的情况,致使国家和建设单位的利益蒙受损失。除有概预算编制不当,国家政策变化等原因外,主要是工程投资管理不善造成。如何做好施工阶段建设项目投资控制,是目前监理工作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1加强投资的宏观控制

建设项目总投资是由初步设计概算来控制的,对招标工程来说,一个建设项目要划分几个分标项目。如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一般分为挡水工程、泄洪工程、引水工程、发电工程和升压变电工程等分标项目。针对不同的分标项目,尤其是单价承包的工程,监理工程师必须明确分标项目投资目标,从宏观上对投资进行控制〔1〕、〔2〕。因此,在建设项目开工之前,监理工程师要做好执行概算的编制工作。如:××水库工程,拦河坝、溢洪道、输水洞的招标,实行单价承包。概算总投资为46779.15万元。监理工程师在认真分析研究招标及合同文件后,编制了执行概算。通过编制执行概算,对工程项目进行合理调整,有针对性地进行项目划分和临时工程与费用的摊销,各项目投资构成和费用内容一目了然。事实证明,这对投资进行宏观管理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①有利于投资归口管理,便于概算投资与招标报价作同口径对比;②总目标和分目标明确,在进行建设项目投资控制时,有据可查。

2对建设项目投资的跟踪控制

在施工阶段,随着工程进展,投资不断加大,投资结构越来越复杂。监理工程师对投资的控制是动态控制,为此,必须加强对建设项目投资的跟踪控制〔2〕。

①认真审核承包单位提交的施工总进度计划和年、季、月施工进度计划;②依据年、季、月施工进度计划和合同报价,编制相应的投资计划;③实行“日清月结”的价款结算制度,随时掌握实际完成投资情况;④将实际投资与计划投资进行比较,发现偏差分析原因,采取措施纠正偏差。

通过对建设项目投资的跟踪控制,将施工进度控制与投资控制结合起来:①可及时调整投资结构,保证资金合理使用;②可以优化施工进度计划,使投资控制有效地促进建设项目施工进度按计划完成。

3对影响投资控制因素的控制

在施工阶段,影响建设项目投资控制的因素很多,除料价上涨因素外,工程计量、变更、施工索赔是引起投资失控的主要因素,必须严格控制,以确保实现建设项目投资控制目标〔2〕。

3.1加强工程计量控制

单价承包的工程是以实际完成的工程量作为工程款结算依据。工程计量是否准确,将影响投资。因此,监理工程师必须公正,认真做好工程计量与复核工作。①要明确计量内容和程序,根据设计图纸,按照合同规定的计量方法和单位进行计量;②对隐蔽工程计量,监理工程师必须严格控制,并预先做好测算工作。如:××水库工程土坝清基施工中,关键是开挖高度如何确定。如果挖方高度差5cm,将会造成上万m3的开挖方量和回填方量。为此,监理工程师在开挖前后应作加密断面测量和现场记录。同时,经设计、建设和承包单位三方认可,作为结算的依据,起到了控制建设项目投资的作用。

3.2严格控制工程变更

工程变更往往会引起工期、造价的变化,并可能引起工程索赔。因此,监理工程师必须加强对工程变更的控制。要仔细分析和审核变更是否符合合同文件和技术规程,并评价变更在技术上是否可行,经济是否合理,是否会拖延工期作出决策。例如:××水电站工程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设计单位认为上坝石料质量较差,要求放缓坝坡。监理工程师接到设计变更通知后,经认真分析研究,指出虽然上坝石料质量差些,但经计算几个主要参数仍能满足设计要求。若放缓坝坡,将追加投资100多万元,且工期拖后近1个月。因此,没有同意变更坝坡,既节省了投资,又保证了工期。

3.3加强施工索赔控制

水利水电工程由于工期长、规模大、技术复杂,不可预见因素多,常发生施工索赔。索赔将导致追加额外工程项目或费用,是监理工程师控制建设项目投资的重点。因此必须加强控制。①针对引起索赔的各种原因,做好预控措施,防范或减少索赔事件的发生;②加强合同管理,严格按法律、法规办事;③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做好协调工作,创造有利条件,保证工程按计划进行;④正确对待施工索赔,严格按照索赔程序妥善处理。

作者简介:程富,男,1962年生,工程师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哈尔滨,150080

参考文献

理工论文篇6

国有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一直是个难点问题。本文结合国有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对其成本管理的现状及其成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强化国有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和相应问题的对策。论文频道的管理学论文提供。 论国有施工企业成本管理 一、国有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 1.导致国有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意识淡薄的原因 (1)建筑市场不规范。突出表现在:工程招投标中的行政干预、地方保护、部门分割和行业垄断行为比较严重,虚假招标、暗箱操作、幕后交易等违法违纪现象屡见不鲜;工程立项审批不严,业主行为缺乏制约,导致压级压价、索要回扣、垫资施工和拖欠工程款等;行业主管部门在审批企业资质时把关不严,导致市场竞争主体良莠不齐;缺乏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施工队伍发展失控,的供需关系失衡,导致恶性竞争的产生。(2)建筑产品价格改革滞后。长期以来,我国建筑业执行的是低价微利的价格政策和国家定价的计划价格制度,即定额取费制度,建筑产品的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这种制度用固定的定额和取费比例去套瞬息万变的市场,既不能真实反映市场的供求情况,也难以真实显示企业的实际消耗和效率水平,使价值规律难以发挥作用,造成建筑产品价格严重扭曲,无法激励企业降低消耗,提高效率,挫伤了企业进行成本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宏观成本管理体制不完善,监督弱化。一是成本管理法规、制度不健全,宏观成本控制、监督职能弱化,使企业的成本行为失去了约束。二是在财务会计制度中,把成本报表作为内部报表,不要求企业向政府有关部门报送,使国家对企业成本管理行为的调控失去了信息来源。三是在国家制定的企业经济效益考核和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中,反映成本构成和成本水平的指标数量明显偏少;在国家有关部门对企业检查、评比、排名等活动中,侧重于利税指标,缺乏相关的成本指标。这样,从客观上助长了国有施工企业不重视成本指标、忽视成本管理的倾向。(4)在过去由国家直接管理企业成本所形成的外部压力消失后,观念转变慢,对市场经济体制下成本管理压力主要来自企业内部,成本管理是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重要表现,成本竞争力的强弱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决定因素等缺乏足够的认识;受“成本无法再降低”思维定式的束缚,习惯于按传统观念想问题、办事情,忽视了企业的成本管理具有追求极限的基本特征;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后,只包实现利润和上交财政任务,而不问成本,企业为了完成承包任务,千方百计地抓利润,不遗余力地承揽施工任务、扩大生产规模,认为成本管理是难度大、奏效慢的苦差事,因而对成本管理重视不够。 2.成本管理内容片面 (1)仅仅注意施工过程的成本管理,而忽视经营全过程的成本管理。许多企业对成本管理内容的认识仍然局限于传统观念,认为成本管理就是管理施工过程中的工程制造成本,忽视投标报价、供应过程和经营管理成本的管理。(2)只注意成本水平本身的高低,忽视成本效益水平的高低。许多企业由于受“成本管理就是降低成本”的传统成本管理观的影响,仍然把成本的升降作为评价成本管理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片面强调成本管理就是降低消耗和节约开支,忽视整体成本效益水平的高低,影响了企业的信誉,为获取长期效益设置了障碍,又直接增加了企业的损失,有悖于降低成本的初衷。(3)只注重节约,忽视工程索赔的管理。“开源”与“节流”相结合是现代成本管理应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但国有施工企业在成本管理中普遍存在着重“节约”、轻“开源”的倾向,特别是对作为“开源”重要内容之一的工程索赔管理重视不够。 国有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一直是个难点问题。本文结合国有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对其成本管理的现状及其成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强化国有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和相应问题的对策。论文频道的管理学论文提供。 论国有施工企业成本管理 一、国有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 1.导致国有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意识淡薄的原因 (1)建筑市场不规范。突出表现在:工程招投标中的行政干预、地方保护、部门分割和行业垄断行

理工论文篇7

一、统一思想,增强学习的自觉性。一是提高学习认识。中心组学习是加强新时期党的理论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提高班子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有效方法,特别是机关工委作为县委的一个工作部门,主要职责就是加强和改善机关党的建设和作风建设,因此,始终把学习当成一种政治责任、一种党性修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从而使班子成员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学习上积极主动。二是明确学习定位。明确中心组学习的任务和目的就是学理论、转观念、拓思路、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克服无所谓、没时间、走过场等消极思想和形式主义,力求在求深、求精上下功夫,在领会、吃透上做文章。三是作好学习表率。机关工委人员较少工作繁杂,今年以来,经常抽调人员参与端午文化活动节、迎接全省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检查等中心工作,但是,我们并没有因此影响理论学习的有效开展。单位“一把手”带头学习,班子成员主动学习,全体干部自觉学习,坚持作持久学习的表率,学以致用的表率。

二、端正学风,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指导实践,在于推动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一是紧密联系机关党建的实际学。突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加强理论武装。扎实开展党的大、届中、中、中全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知识的学习教育,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头脑,努力建设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干部队伍。二是紧密联系全县的大局学。围绕全县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先后以文明创建、“五个基本”、廉政准则、普法教育为主题开展集中辅导,收到了武装头脑、明确形势、把握大局、推进工作的良好效果。三是紧密联系党员干部的需要学。结合工委队伍实际状况,先后开展了政务礼仪、干部心态、屈原文化、综合治理等专题讲座,不断适应形势发展要求,提高驾驭机关党建工作能力和水平。

三、创新方式,增强学习的生动性。一方面在学习内容上不断丰富充实。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主线,突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结合本单位实际和县直机关党员干部队伍现状,加强理想宗旨和党的基础知识教育,加强作风和党的纪律教育,加强党员意识和党的先进性教育,加强政策形势和法律法规教育,保证党员干部政治坚定、纪律严明、作风扎实、爱岗敬业,为建设一支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提供了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在学习形式上不断改进创新。采取集中研学、分散自学、专题讲学、交流述学等方式,开展理论学习培训和读书活动。今年以来,我们努力发挥县直机关工委的管理、服务职能优势,创新思路,用规模经济的理念来谋划政治理论学习,以县直机关联合工会所在的八个小单位党组织为基础,联合其他单位,组成了“松散型”的大中型理论学习中心组,先后开展了《廉政准则》、干部心理教育、屈原文化、政务礼仪等理论辅导4次,38个县直单位的1800多人参加了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节约了成本,营造了氛围,激发了热情,得到了县委领导和县委宣传部的充分肯定,受到了县直机关的一致欢迎,人们将其总结为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县直机关的理论学习。同时,采取典型引导、警示教育、远程培训等方式加强理论学习。组织县直机关党务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参观县看守所,进行现场警示教育。每名干部参加党校远程理论学习3次以上,班子成员参加县委中心组集中学习6次,完成县市干部调训3人次。

理工论文篇8

我们知道企业在制定工资的时候是以合同的形式签订的,并且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不变(传统的凯恩斯理论并没有假定工资不变,而只是假定工资是由粘性的,以使工资不会迅速变动以出清劳动市场)凯恩斯理论中假定名义工资是刚性的,工资可以提高但不可以降低,即工人反对工资降低,欢迎工资提高。由于“货币幻觉”工人会反对在价格既定下工资的降低,而不反对在货币工资一定下,价格的上升,工人会对同样的结果采取截然不同的反应。本文就效率工资来进行分析说明,内容如下:

一、效率工资理论分析

由于名义工资和名义价格具有粘性的假说缺乏足够的微观基础,以此开凯恩斯的理论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批评,因此“新凯恩斯理论”试图找到对名义工资和名义价格具有显性的理论解释,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劳动合同,工资工会安排,隐性合同,菜单成本和效率工资等一系列理论。其中费希尔是最早在一般均衡宏观经济模型中研究工资合同的人,他考察了一个经济行为主体具有理性预期同时实行长期合同的经济中,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效果,它的结论是:即使是在理性预期下只要工资是实现预定的。货币政策对产量没有影响。泰勒指出:当工人关心他们相对于其他工人的工资时当合同交错时货币政策对产量的影响的时间爱女可能远超过合同的有效时间(1)。《宏观模型中的交错工资设定》发表于《美国经济评论》1979年5月林德贝克和诺斯主要从内部人和外部人的角度来分析工会在工资谈判中的作用,他们描述内部人可以拥有谈判优势的条件和内部人为了保持工资水平高于市场出清率而增强这种力量的方式(如通过罢工)《就业和失业的内部人和外部人理论》1989

隐性合同理论以阿扎里迪斯《隐性合同和就业的不均衡》1975年12月,贝利《不确定需求下的工资和就业》为代表,假设在工人和雇主之间存在着基本的不对称性,认为虽然企业是风险中性的,而工人却是风险厌恶的,为了确保风险厌恶的工人避免收入的变动,甚至在面临冲击的情况下,企业承诺保持实际工资不变,这个协议可能被正式写入合同,甚至在没有正式谈判的工资协议的情况下,也可能隐含地反映在企业制定的工资中。

在这些理论中应该说效率工资理论是相对较完善的,该理论将劳动生产率与工资率联系起来,该理论指出,一方面由于训练和天赋的原因,人们的能力差异大,同时,工人能够改变他或她在工作中的努力,很显然企业对工人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有兴趣,但对企业来说,监督这些变量不是容易的事,而且还要有一定的成本,这个理论试图将实际工资的粘性解释为由评价单位工人的努力和劳动生产率而支付的成本引起的。假设工人有一种在工作中“偷懒”的倾向,对工作投入一点的努力,因为工人知道企业想知道他们的努力程度需要较高的成本,所以他们在工作中倾向于投入较少的努力,但是企业偶尔也会检查工作情况,一旦被发现,就会被解雇,那么被解雇的机会成本就是工人从这份工作中得到的工资减去他从下一份工作中得到的工资,其实企业会发现支付高于市场出清的工资是有利可图的,如果在企业里的工人得到高于市场的工资时,他们就会发现偷懒有较大的风险,被解雇的代价就高,企业诱使工人不在偷懒,并付出他们更大的努力。

二、以上只是对一些工资理论的概括,接下来的重点将试图从数学模型角度对效率工资加以分析,以使所分析的问题更加有说服力。

其实在企业中企业和工人之间敬爱能够产生委托和问题,企业可以通过提供报酬来引导人正确行动之外,还可以直接监控他的行为,但是这两种方法的代价都是昂贵的,委托人的问题是寻找到成本最小的两种方法的组合。

考虑一个雇主,他想引导工人提供X单位的努力,不努力的工人将以概率л被发现,合同包括标准工资W和惩罚性工资W0,如果工人不偷懒或偷懒未被发现,他们能够得到补偿工资为W,如果偷懒被发现,将得到惩罚性工资W0(W0可以为负)对处分低的W0偷懒的期望成本会很高,雇主因此能够使工人提供所需水平的努力,而发现偷懒的概率可以充分趋于0,这是熟知的强制合同,但是强制合同并不总是可行的,仅仅是因为有对W0的底限,比如,投篮最大的惩罚就是解雇,对应于W0=0,即使当工人被发现偷懒时,要求赔偿雇主时,赔偿额也不会超过工人的财富。

令K(л)为期望监控成本,假定这些成本是л的递增函数。假定雇主和工人都是风险中性的,为引致努力水平X,雇主选择лW和W0使成本最小(工资和监控),问题可以表示为:

最小化W+K(л)

使得:W—C(X)>=u0-------------(1)

W—C(X)>=TW0+(1-л)W----------------(2)

W0>=0-----------(3)

第一个不等式是参与约束,它说明工资减去努力的成本必须至少与工人的保留效用一样大,第二个不等式是激励相容约束。如果工人偷懒提供0单位的努力,期望的报酬是лW0+(1-T)W,而成本C(0)=0。这一约束说明工人必须更愿意提供X单位的努力而不是丝毫不提供,第三个不等式给惩罚工资制定了下限,为方便起见,设其为0。

注意到不等式(2)可以改写成л(W-W0)>=C(X),我们可以下结论监控概率л必须严格为正,进而标准工资W也必须严格大于惩罚工资W0。

最小化问题的拉格朗日乘数为:

L=W+K(л)-λ1(W-C(X)-U0)--λ2(W-C(X)-Лw0-(1-л)W)-λ3W

W0和л的一阶条件分别是:

LW=1-λ1-λ2л=0---------(4)

LW0=λ2л-λ3=0----------(5)

Lл=K`(л)-λ2(W-W0)=0--------------(6)

不等式约束在补充的松弛性下也成立。

从式(6),λ2=K`/(W-W0)>0,所以激励相容约束(2)是紧的,进而,因λ2>0,л>0,从等式(5)中说明λ3>0,所以对惩罚工资数量的限制(3)也是紧的,

可以得出结论:л=C(X)/W

注意,最优的W0包含了最大可能的惩罚。同样注意л和W是相互替代的,如果支付更多的工资,需要引致工人提供努力的监控力度就可能减弱。

把л=C(X)/W代入目标函数,雇主的问题就成了在满足(1)的约束下,选择W使

k(w,x)=w+k(c(x)/w)-------------(7)

最小。可以证明k(w,x)是W的凸函数。这样,若在(1)约束的边界处эk/эw>0,那么最优工资为角解点,即:

W=U0+C(X)

否则,最优工资由一阶条件:

1-K`C/W^2=0-------------------(8)

确定。在后一情形中,将工资提高至超出保留水平U0+C(X)将是令人满意的,因为根据激励相容约束,提高W可以降低л,只要监控成本非常高,直接工资成本的提高会被监控成本的降低所抵消,而工人的参与约束(1)仍是松的,这样的一种工资政策,即顾主给予工人高于保留工资的报酬,就是所谓的效率工资政策,当参与约束在成本最小化的解中仍然松弛时,工人确实愿意选择次优工作,但工资不会下降,因为降低工资必然导致高的多的监控成本。

监控成本的存在也可应用于投入的供给方面,,令K*(X)为成本最小化问题(7)的解,对于雇主而言,投入成本为K*(X),收益为B(X)。首先假设参与约束是松的,从(7)我们可以用包络定理得到:

dk*(x)/dx=c`(x)k`/w

注意,一阶条件(8)意味着k`/w=W/C。而且,因л=C/W,这说明k`/w=1/л。因此,dk*(x)/dx=c`(x)/л>c`(x).,下买内考虑参与约束紧时的情形,我们将W=U0+C(X)代入(7)的目标函数得到:

K*(X)=U0+C(X)+K(C(X)/(U0+C(X))

对X求导,有:

dk*(x)/dx=C`(X)+K`C`U0/(U0+C)^2

显然,上式第二项为正。因此,无论参与约束是否紧,我们有

dk*(x)/dx>C(X)。追求B(X)-K*(X)最大化雇主选择的X*将低于B(X)-C(X)

最大时的X,监控成本高不仅是因为它直接消费了资源,还因为它导致了低于充分有效水平的投入选择。

参考资料:

1、[美]萨克斯,拉雷恩,全球视觉的宏观经济学费方域译2004年6月第一版

2、[美]EugeneSilberbergWingSuen经济学的结构------数量分析方法2003年12月第一版

3、[美]奥利维尔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理工论文篇9

由上述,本文认为,独立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应该以就业为导向,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以“应用型能力结构、管理—工程型专业知识结构、内向型服务范围”为主体的培养目标。首先,作为独立院校,在办学实力上较为薄弱,科研能力普遍较低,所以在学生能力机构的培养上应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主;其次,独立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一般是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依托发展而来,所以在学生知识结构的培养上应该发挥优势,建立管理—工程型结构,即以经济管理类知识为主,兼顾土木工程类知识;最后,独立院校的毕业生,主要的服务范围一般是面对地区、面对国内,应建立内向型的服务目标。

二、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

根据调研,用人单位对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在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上可以总结为六点:一是要求掌握扎实的工程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二是要求掌握投资经济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三是要求熟悉土木工程技术知识;四是要求熟悉工程项目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五是要求毕业生具有施工、测量、材料等方向的初步实践能力;六是要求具有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由此,本文认为,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步骤:1.首先,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调查,从岗位需求、精化岗位知识和技能出发,设定专业主干课程设置。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应该包括建筑施工、工程概预算、工程测量、工程项目管理、建筑材料、项目可行性研究、工程监理、物业管理等。2.其次,根据专业主干课程的需要设置专业基础课程。结合专业特色,工程管理专业应设置四大类的专业基础课程:一是工程类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工程制图、建筑设备、工程力学等;二是经济类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经济学、工程经济学、投资经济学、统计学等;三是管理类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管理学原理、运筹学、工程财务管理等;四是法律类平台课程,主要包括经济法、工程建设法律法规。由于该部分课程较多,独立学院应该根据自己的优势,进行轻重点抉择,以便突出自身特色。3.最后,结合公共基础课程,毕业论文(设计)和实习,共同构建系统、务实,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上充分考虑社会需求、考虑学校的具体情况,考虑工程管理专业的特色,考虑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从而才能构建出系统,合理、务实和操作性强的课程体系。

三、应进一步强化工程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条件的建设

理工论文篇10

本文的90后员工定义为20世纪90年代初出生的拥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年轻知识型员工。同时为了研究需要,将1990后出生的从业人员界定为新生代员工。对于90后员工的特点,不同的学者站在不同的研究角度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中山大学的伍晓奕从新生代员工的成长环境进行分析,指出他们生活在物质丰富的时代,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习惯了独占;对于生活中的压力往往表现出相对消极的态度,厌烦循规蹈矩的工作。纪海楠认为新生代员工受全球化的影响,具有多元化价值观;思想活跃开放、创新意识强、崇尚自由的生活工作方式、向往自主管理、喜欢享受工作中的乐趣,排斥让工作控制自己的生活。吕翠、杨培兴等人从富士康员工“12跳”入手分析,认为新生代员工具有自我意识强、团队协作能力薄弱、抗逆能力较差、文化技术水平较高以及发展潜力大等特点。黄洪基等通过研究得出新生代群体具有个性突出、思维独立、接受新事物能力强等特点。付艳荣等结合新生代员工在职场的特点及社会企业各方对新生代员工的评价的基础上总结出该群体具有高度自信但又好高骛远、学习能力较强、注重实现自我需求的特点。在总结以上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新生代员工的访谈调查,总结出新生代员工的行为特点如下。

1.1以自我为中心,团队协作意识不强

受家庭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90后员工的自我意识较强。他们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以他们为中心,使其长期以来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凡事习惯优先考虑自己,忽略他人的感受。在兴趣爱好方面,90后员工多才多艺,热衷于表现自己;在个人理想方面,90后比较注重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利益最大化。再加上他们的成长环境优越、视野开阔,导致不少90后自我感觉良好、眼高手低。所有这些特点汇集起来,在工作中就表现为个性独立、集体意识不强、团队协作能力差的特点。

1.2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创新意识强

90后员工成长在知识爆炸、信息爆炸的时代,可谓在变化中成长,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他们通过先进的手段从网络上获取大量信息,大大开阔了其视野。他们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学习渴望,因此接受新事物能力也逐渐增强。突出的个性、开阔的视野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他们敢于创新,想法独特,不走寻常路,热衷于做对自我有挑战性的事情。

1.3抗挫折能力较差

90后从小就生活在各方面条件相对优越的环境中,受到各方呵护,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少遇到挫折和磨难,所以与父辈们相比,吃苦精神较差、缺乏忧患意识。在顺境中长大的90后,未走出校门前个个雄心壮志,对未来的美好期望超越了现实。当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时,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复杂等问题接踵而至,就会表现出情绪低落、轻言放弃的消极情绪,其正视困难、勇于解决问题的勇气比较欠缺。

1.4注重精神需要的满足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们的需要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前两个需要可称之为物质需要,后3种需要属于精神需要。当低层次的需要满足后,高层次的需要就会出现,满足后的需要不再起主导作用。90后生活在物质丰富、社会环境稳定的时代,物质需要不再是主导需要。他们追求深层次的精神需要,比如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乐意做自己感兴趣的、有挑战性的工作,注重工作带来的心理愉悦和精神享受。

290后员工工作现状分析

在研究90后员工个性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他们在职场中的共性特征,对企业管理者实施管理具有积极作用。

2.1工作创新能力强

90后员工生活在相对宽松、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从小就受到竞争氛围的熏陶,他们在工作中表现出开拓创新的精神,不喜欢重复单调的工作,希望通过自己丰富的知识、灵活的头脑、独特的创意去从事有挑战性的、能实现自身价值的工作。在工作中也确实展现了他们智慧的成果。同时,他们也喜欢进行各种新的尝试,比如接触新的工作环境、体验不同的职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突破自己。

2.2纪律观念差

每一个组织都有相应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和约束员工的行为,以顺利实现组织目标。长期以来,遵守组织的规章制度也成为员工工作的基本准则。但90后对组织的规章制度不够重视,甚至是轻视或无视,他们崇尚自由,纪律观念不强,在组织中违反规定的现象比较常见。当管理者以更为严厉的规定约束时,其可能会坚持一段时间,但也有可能会出现辞职的情况。

2.3离职率高

研究表明,90后由于自我意识强、随意性强、心浮气躁、缺乏吃苦精神、眼高手低、纪律观念不强以及团队协作精神不足等特点,使他们刚入职1-3个月就可能选择离职。离职的原因通常有“工作没意思”“提供的饭菜不可口”“管的太严”“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太长”等,他们感觉辞职是很正常的事情,干的不满意就走人。同时也不乏一些90后员工想尝试其他职业或由于在工作中不能真正发挥自我价值等原因而离职。

3关于影响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双因素理论分析

双因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的。20世纪50年代末期,他对11个企业中的200多名工程师和会计师进行调查,请他们列举在其工作别满意或不满意的方面。从调查所获得的资料中,他发觉使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和使他们感到不满意的因素是完全不同的,不满意的因素往往是由工作环境引起的,满意的因素是由工作本身引起的。在此基础上,赫茨伯格提出了影响人们行为的双因素理论。

3.1双因素理论的内容

3.1.1保健因素

指那些与人的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工资、福利、工作环境、公司政策、管理制度以及人际关系等。赫茨伯格把这类因素称为保健因素,意思是只能预防问题,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当这些因素恶化到不可容忍的程度时,员工就会对工作不满意。改善这些因素,只能消除员工的不满,并不能使员工受到极大地激励。

3.1.2激励因素

指那些与人的满意情绪有关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挑战性的工作、工作中的成就感、受到的赏识以及工作中成长和发展的机会等。当这些因素具备时,可以使员工感到很大程度的激励和对工作的满足感,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推动企业生产率的增长。如果不具备这些因素,尽管也会引起员工的不满意,但影响不是很大。

3.2管理者实施双因素理论应注意的问题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对管理者来说具有很大的借鉴价值。管理者要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需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管理者首先要注重保健因素,具备必要的保健因素,才不会使员工有不满情绪。在保健因素满足后,更重要的是激励因素,赫茨伯格提出的成就、责任心、发展以及成长等因素应引起管理者的注意。第二,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没有绝对界限,应善于将保健因素转化为激励因素。如把奖金当做附加工资,不论好坏一人一份,就失去了作用,如果按劳分配,则会起到激励作用。

3.3基于双因素理论的管理对策

3.3.1重视保健因素的满足

根据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如果没有得到满足的话就会引起员工的不满情绪,使其出现离职、消极怠工等情况,影响企业效益。消除不满因素可以从改善物质条件、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制定人性化的企业制度等方面入手。具体对策如下。

3.3.1.1满足90后员工的物质需要

90后在成长过程中虽然不受物质所困,但一旦走上工作岗位就面临着生计问题,所以必须首先在工资方面保证满足他们基本的生存需要。一个企业家根据自己亲身实践得出结论:在给员工高工资的时候,其实是企业成本最低的时候,这时候管理者会占有主动权。当然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贴心的福利条件等都会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3.3.1.2提供丰富的业余生活

90后员工追求自由快乐的生活,不喜欢工作的束缚。企业可以根据情况安排弹性的工作时间,比如在高质量完成所属工作的前提下,可以提供更多的自由时间,保证其有充足的时间享受生活的乐趣。企业可以针对90后员工喜欢休闲的特点,增设符合他们兴趣特点的娱乐设施和场所,如健身休闲中心、电子阅览室、足球场、篮球场以及游戏厅等,让他们在工作之余尽情放松。此外,企业还可以不定期组织一些活动,如歌唱比赛、趣味运动会、服装表演等,增进员工间的沟通和交流,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丰富的业余生活能使员工劳逸结合,减轻工作压力,提高工作积极性,同时会降低员工的离职率。

3.3.1.3健全管理制度,管理方式与时俱进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是规范组织运作的客观要求,因而在制度建设上要严谨、严格。让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执行时对所有员工一视同仁、公平对待。一般来说,传统的领导者都比较喜欢听话的、服从自己的员工,不希望自己的权力受到威胁。然而90后员工不乐意接受那种强制、批评、责怪的管理方式;不喜欢那种高高在上的管理者;他们需要尊重和关怀。要有效管理90后员工,就要注意实施更多的人性化管理,而非传统的硬性管理。另外,管理者还要改变权力至上的命令式,采用民主方式分配工作和解决问题。营造出彼此尊重、和谐、公平、包容、民主的工作氛围,给90后员工多一些关爱、理解和引导,少一些批评、挑剔和抱怨。

3.3.2注重满足激励因素

3.3.2.1注重90后员工职业规划管理

90后员工刚刚进入职场,不少人对自己的未来缺乏规划,选择工作时随意性较强,所以会出现频繁跳槽的现象。其实,他们也迫切希望找到真正能发挥自己特长的岗位,但由于缺乏经验,对未来发展感到迷茫,因此定位不准。这就需要管理者多深入了解员工的个人和工作情况,帮助员工设立合理的未来职业目标,并鼓励员工将目标转化为实际行动,努力实现目标。

3.3.2.2增强工作的吸引力

工作本身是激励90后员工的最直接因素,90后员工的职场观念是:快乐地工作和生活。与父辈们的埋头苦干相比,90后员工有更多的追求,喜欢丰富化、具有挑战性、富有激情的工作。企业可根据具体情况把工作设计得既富有挑战性又具有趣味性,深深吸引90后员工,保持并提升他们的工作热情。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加工作的宽度来减少工作的单调性,比如企业可以考虑实行岗位轮换制,使90后员工尝试不同的工作内容,增加工作新鲜感;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工作的深度,比如适当授权,使90后员工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来,以此增加他们责任感和归属感。

3.3.2.3提供职业培训机会

90后员工崇尚实现自我价值,渴望成就一番事业。他们喜欢接受新生事物,需要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非常愿意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自身能力,渴望在职场中有更多培训和提升的机会。因此企业管理者要充分利用90后员工的这一特点,尽力为他们提供提升机会和施展才华的平台,使其不断提升自身技能,在工作中看到未来的希望。

3.3.2.4注重保健因素转化为激励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