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多元文化教育论文

时间:2022-05-09 09:02:00

教师多元文化教育论文

摘要:多元文化教育专业素养是“9+3”学校教师基于学生文化背景的多元化开展教育工作必备的重要素养,是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标准(试行)》的重要补充。在借鉴国外学者关于教师多元文化素养观点的基础上,结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从理念与态度、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方面分析“9+3”学校教师多元文化素养构成,反思“9+3”教育实践中教师的专业发展历程,提出“9+3”学校教师多元文化教育专业素养的内容和结构。

关键词:“9+3”学校;多元文化;教师

多元文化素养多元文化素养是多元文化学校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是多元文化学校顺利实施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保障。我们在借鉴国外教师多元文化素养构成的基础上,分析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内容和结构,反思“9+3”教育实践中教师的专业发展历程,提出“9+3”学校教师多元文化教育专业素养的构成。

一、构建“9+3”学校教师多元文化专业素养的必要性

学生文化背景的多元化,促使“9+3”学校教师必须用多元文化视角来重新审视新形势下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因为教师必须具备有关多元教育的理念、知识和教学技能,才能有效解决教育实践遇到的各种问题。由于“9+3”学校教师普遍缺乏多元文化素养,国家《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也未对多元文化教育作相关要求,所以构建教师多元文化专业素养既是“9+3”学校多元文化教育的现实需求,也是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必要补充。(一)是教师顺利实施“9+3”多元文化教育工作的现实需求承担“9+3”免费中职教育任务之前,这些中职学校的生源基本上都是内地学生,学校教师也没有遇到过多元文化教育问题。学校教师无论是职前教育还是职后培训,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多元文化教育相关培训,教师普遍缺乏多元文化素养。随着“9+3”计划的实施,大批藏区学生来到“9+3”学校,打破了学校单一化的文化环境,教师原有的教育观念、管理经验和教学方法受到了巨大的挑战,教师没有足够的知识去解读学生的文化差异、文化适应和文化冲突问题,更缺乏相关的教育教学应对策略。面对新的形势、新的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必须做出转变,培养教师多元文化素养是“9+3”学校的必然选择。(二)是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重要补充我国现行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内容,在态度与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虽然关注了学生差异,但是对学生差异性的强调主要指学生在文化知识水平、个人成长经历、兴趣特长、个性特点、身心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未涉及不同民族学生文化背景的差异,也未将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能力作为重要内容加以强调,未涉及教师的多元文化素养。学生文化背景的多元化,要求“9+3”学校的教师除了具备《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规定的素养外,还必须具备多元文化教育专业素养。所以,探讨“9+3”学校教师多元文化教育专业素养是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重要补充。

二、“9+3”学校教师多元文化教育专业素养结构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我们建构“9+3”学校教师多元文化教育专业素养提供了基本结构参考,主要包括维度、领域、基本要求三个层次。其中维度分别是“理念与态度”、“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我们在借鉴国外经验和分析“9+3”学校教师多元文化教育专业素养的构成时也是按照这三个维度去分析和归纳的。(一)国外学者关于教师多元文化素养的观点美国著名的多元文化教育学者班克斯认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师应该具备以下素养:1.教师有一定的影响力,要有足够的知识与技能去解释族群文化;2.充实各族群的历史文化知识;3.注意自己对不同族群的态度、行为及语言;4.利用多种不同方式传递不同族群的文化特征;5.正视学生中存在的种族差异,对学生表现出来的种族态度要保持敏感;6.审视地选择教材,筛除有种族歧视、偏见等内容的教材;7.选择课外书籍或视听材料补充教材的不足,增强学生对其他族群的认识;8.由了解自己的文化开始,进而与来自于其他文化背景的学生分享不同的文化;9.尽量选用有一致观点的教材,而避免选用在一些问题上有冲突认识的材料;10.避免在概念、内容及各科教学活动中渗入偏见的成分;11.对少数族群的学生要有较高的期望,激发他们的上进心;12.力争取得少数族群学生家长的合作与支持;13.提倡合作性学习,以促进族群间的整合;14.在学校的各正式和非正式的族群中,保持其相互间的平等、创造整合的气氛。[1]威利格和卢卡斯把多元文化背景中教师成功教学必备的能力归纳为六条主线:1.具有社会文化意识;2.对来自多样化背景的学生持肯定的态度,将学生的差异看作所有学生的学习资源,而非需要解决的问题;3.具有这样一种使命感———他们有责任并且能够使学校更加适宜多样化的学生;4.对教学和学习持建构主义的观点;5.熟悉学生先前的知识和信仰,认识到这些知识和信仰是源于个人的文化经验;6.在学生现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设计,并使教学拓展学生的知识和技能。[2]英国多元文化专家林奇认为,教师需要具有多元民族的态度和价值,对学生不同文化以及各民族、群体文化的历史因素有充分了解,能从多元文化的观点来看待社会的诸多问题;教师要能代表社会的文化多元性,要把年龄、宗教、社会阶级、民族、种族、语言或任何这些因素结合而成的文化主动地包容进教学策略、课程教学方法、考试和组织模式中,同时也强调或增强社会中的核心价值。[3]上述学者的观点对我们分析构建“9+3”学校教师多元文化素养有一定的启发。(二)对“9+3”学校教师多元文化素养构成的分析“9+3”学校多元文化教育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教育,是中国特色的多元文化教育;在注重国家一体教育的同时,提倡尊重和发扬各民族的文化传统;要求人们在尊重多样性的基础上遵守具有普遍意义和共同价值观的行为准则。因此,构建“9+3”学校教师的多元文化专业素养,并不是对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否定,而是基于“9+3”学校多元文化教育的需要,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素养的必要补充。1.理念与态度方面(1)对自身文化的意识。主要指教师要常常提醒自己、反省自己是否无意识地惯用自身文化为标准去评判“9+3”学生的民族文化;教师能意识到自己可能存在的文化偏见,才能在工作中尽量避免因偏见对学生造成伤害。(2)对学生文化差异的认识。主要指教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所持的态度,要求教师对不同民族学生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持尊重、接纳的态度;同时要求教师能意识到“9+3”学生的文化适应、文化冲突问题,意识到不同民族学生因为文化隔阂可能产生误会和冲突事件等问题,教师要有促进不同民族学生和谐相处的意识,尽量减少或避免冲突事件。(3)对民族文化的态度。主要指教师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态度。教师要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教育事业的建设。各民族文化组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多元一体中华文化中各民族文化有自身的优势和特色,也是平等的。教师要主动学习“9+3”学生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能将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增强学生对各民族文化的了解,引导他们树立文化意识,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归属感和自豪感。2.专业知识方面(1)民族政策。作为“9+3”学校的教师必须了解我国少数民族政策,理解我国和我省民族教育政策,理解教育法律法规中有关少数民族方面的规定。(2)“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政策。“9+3”学校的教师必须准确理解“9+3”计划的实施背景、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理解四川藏区“三大民生工程”的内容,理解“9+3”计划对教师的要求。“9+3”学校的教师,必需深刻认识到自身肩负的历史重任和教育责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要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勇于实践、开拓创新,努力提升教育质量。(3)“9+3”学生所属民族的历史与文化。“9+3”学生由藏、羌、回、彝等少数民族学生构成。教师要深入了解相关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民族禁忌,相关民族的文化对于国家建设所做的贡献,相关民族的认知特点与社会性发展规律等知识,以便于全面、深入地理解不同民族学生的差异,有效实施教育教学管理。(4)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基于学生文化的多样性,教师还必须掌握文化、文化差异、多元文化教育、文化适应、文化冲突等关键概念,理解并秉持“文化差异观”,在教育中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并采用与少数民族文化特征相配合的教学策略,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业成就。3.专业能力方面(1)营造安全、全纳的学习环境。教师能营造安全、平等、尊重、互助的课内外学习环境,促进每个学生公平、有效地学习,顺利就业;能营造兼顾学生共性和个性发展需求的教育环境,既重视统一性教学,又重视个别化教学与辅导,既遵循国家中职教学标准,又充分考虑不同民族学生的文化差异、知识基础和认知方式的差异,促进学生完成学业目标,促进学生的特长发展和个性化发展。(2)课程教学设计中体现文化多样性。教师教学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造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在新旧知识之间搭建有益的桥梁,有效帮助学生建构新知识;能选择不同文化群体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式,为“9+3”学生提供差异性教学和个性化帮助,确保每个学生学业有成。教师要能有效促进“9+3”学生与内地学生合作学习。(3)课程教学实施与评价中体现多样性。教师在教学评价中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将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将过程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相结合,重视激励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增强学生的信心,真正实现评价促发展的目的。(4)有效预防和处理不同民族学生间突发事件。教师必须具备预防和处理不同民族学生间的突发事件的能力,能做到事前积极预防、事中果断控制、事后妥善处理,有效引导不同民族学生相互团结、相互包容、相互促进、共同进步。(5)与家长、驻校干部、同事、社区、企业等沟通学习。由于教师自身文化与学生文化的差异,教师必须具备向家长、驻校干部、同事、社区、企业等沟通学习的能力。教师如能与“9+3”学生家长良好地沟通,可以更熟悉藏区、学生家庭所独具的文化,有助于教师采用得当的教学策略,开发丰富的课程与教学资源。要多与驻校干部、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发挥集体智慧,实现共同育人。要积极向学校所在社区、学生实习企业宣传交流,消除社区、企业对“9+3”学生的歧视和偏见,促进社区、企业主动接纳“9+3”学生实习和就业。(三)“9+3”学校教师多元文化教育专业素养的结构根据“9+3”学校教师多元文化教育专业素养的内容,按照我国教师标准的层次结构,形成由3个维度、12个领域、30个基本要求组成的“9+3”学校教师多元文化教育专业素养结构(如表1所示),该结构可作为“9+3”学校教师发展、培训和评价的依据。

参考文献:

[1][美]班克斯.多元文化教育概述[M].李苹绮,译,台北:心理出版社,1994:2-4.

[2]王艳玲.美国教师多元文化教育能力研究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13,(9):19-27.

[3][英]詹姆斯•林奇.多元文化课程[M].黄政杰,主译,台北:台湾师大书苑,1994:73-74,22.

作者:周承琼 单位: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