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组织在高校文化建设的作用

时间:2022-05-23 05:11:00

党组织在高校文化建设的作用

[摘要]党组织在高校文化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培育社会主义理想接班人的重要纽带,是保持高校优良校风、教风、学风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我国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动力。党组织在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主要体现为在文化建设中发挥出导向引领作用、组织协调作用、凝聚唤醒作用以及激励示范作用。

[关键词]党组织;高校文化;建设

高校文化是以高校校园为载体,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积累和沉淀的为高校师生所认同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以及精神追求的集中体现。同时,高校文化所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和谐包容的精神环境可以通过潜移默化把外在的要求内化为校园文化主体的自我要求,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逐步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塑造优良的个性品格。然而,在世界多元文化尤其在西方意识形态文化的冲击、碰撞与斗争中,高校文化的育人作用也被削弱和消解。如何站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高度,契合三严三实深入开展的时代背景,搭建出一条“自在的校园文化”通向健康优秀的“自为的校园文化”桥梁呢?高校党组织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领导核心,其“理所当然”地承担起提升高校文化构建与完善的时代任务,成为高校文化建设的“引领者、服务者、推动者和保障者”。

一、党组织在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高校党组织之所以能够承担高校文化建设的创新与引领重任,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高校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共同决定的。一方面,我国社会制度性质决定了在高校人才培育上的大方向,高校校园文化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取向与精神追求必须与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相符合。另一方面,高校文化要真正地实现对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的塑造与完善,就必须增强“抵抗”不良社会文化“侵袭”的能力,而党组织建设所展现出来的先进文化能够真正地引领高校文化的建设,最终使其成为符合社会主义制度要求的“自为的校园文化”。可见,高校党组织在高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的重要作用,这具体表现为:(一)党组织是培育社会主义理想接班人的重要纽带。在当今多元文化舆论场域下,如何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这关键在于培育出一批对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具有高度认同感与忠诚度的“接班人”。校园文化作为高校教授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优化育人环境、发挥环境育人是校园文化的首要功能。大学时期作为人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大学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不同于课堂教学中的单向灌输教育功能,更有别于以强制性手段让学生接受教育,它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感染、陶冶校园主体,使生活、学习在其中的学生能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并转化成风格、习惯,以此达到育人的真正目的。(二)党组织是保持高校优良校风、教风、学风的重要保证。高校的校风、教风以及学风的“三风”是高校校园文化最为集中的呈现。要衡量高校“三风”是否优良,取决于其能否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来引领校风,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纯洁教风,用“两学一做”、“三严三实”等科学教育方法来提升学风。可以说,高校“三风”的建设,也就是其“党风”的建设。因此,要打造出一种优秀的高校先进文化,就必须以高校党组织为基础,实现高校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与高校文化“三风”建设相互融合。只有“党风正,校风才能正,教风才能严,学风才能浓”。(三)党组织是促进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动力。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动“十三五”期间人才强国的基本方略,对高校教育的架构进行一系列改革,最终使我们高校的人才培育水平逐渐地达到国际化一流大学的标准,同时形成更加开放、包容、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然而改革必然会带来对原有教育体制结构、管理制度、评价模式所形成的利益关系的触及与背离,甚至会引发既得利益部门直接或间接的反弹与阻滞,严重影响高校教育改革与高校文化完善的进程。高校党的各级组织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能够通过发挥思想引导的功能来厘清、协调、捋顺各个利益关系,使校园主体能够真正认清高校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并且充分调动起他们投身改革的积极性、协作性以及创造性,最终,这才能形成高等教育改革与高校文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

二、党组织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导向引领作用。党组织的导向引领作用主要体现对师生员工整体与个体的价值观和行为取向起引导作用,使之达到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目标,保证高校发展的正确方向。其促进校园文化逐渐形成与建立起一套符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系统价值和规范标准,能够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引导、调节学生的行为与心理,把校园文化主体引导到正确的政治方向上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与学习意义,积极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这主要表现为:一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为指导,帮助校园文化主体树立科学世界观去辩证看待世界。当前“90后”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着独立思考与分析能力较低的问题,尤其在新媒体环境下更容易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迷惑与“洗脑”。因此,通过党组织在高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增强以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的教育与引导,能够提升校园文化主体“透过现象看问题”的能力,从而帮助他们准确理解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新态势,认清当下文化碰撞下意识形态斗争的残酷性,摆正和坚守社会主义政治立场,最终树立为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事业奉献终身的信念。二是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引导校园文化主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生观的最重要表现是“为谁服务”。通过以高校各级基层党组织为主体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校园的展开,不仅让党组织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还能够通过组织谈心、座谈会等一系列方式让党员干部发挥辐射引领作用,从而感染更多的师生对“为谁服务”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与反省,有助于帮助他们形成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三是以“两学一做”、“三严三实”、“家风家训”教育为契机,通过各级党组织开展各类的专题讲座以及校园比赛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主体爱家、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责任意识,并且让他们在这种崇高精神与爱国情感的氛围熏陶下,逐渐地培育顾及大局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二)组织协调作用。组织协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动力和基本要求。一所高校里若没有健全有效的组织协调制度的保证,校园文化建设就容易发生流于形式的危险。高校党组织在开展自身的组织建设过程中能够打牢、带动以及活跃校园文化的组织建设,为建设可持续的、和谐校园提供强大的组织保证。党组织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协调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粘合剂”作用。高校党组织通过对民主集中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对校园文化主体开展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相应的渠道对他们思想生活状况进行客观与充分了解和把握,从而有针对性地组织协调教学、科研、后勤的相关部门布置相应校园文化活动去解决校园文化主体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使得高校各部门能够在党组织的协调工作下构建出联动合作的机制,从而形成强大的育人文化能力。二是“强心剂”作用。党组织对高校文化建设的组织协调作用突出表现为在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高校运行模式下,党组织能够充分地调动与优化高校资源的配置,更为有效地加强高校的教学科研队伍的建设,增强教学科研的质量,为培育与国际接轨的一流大学生而提供强大的制度保障。同时,党组织通过对干部队伍考察与建设,充分挖掘、吸收与发展在校园文化群体中德才兼备、实绩突出、学生公认的优秀人才来壮大党组织的队伍,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影响力,从而为高校文化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三)凝聚唤醒作用。党组织对高校文化建设的凝聚唤醒作用主要表现为对校园精神的提炼与升华。高校文化要有“魂”,就必须拥有文化的精神。而这种精神能否凝聚出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关键取决于该精神是否崇高与神圣。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展现出来的“艰苦奋斗”、“革故鼎新”、“博大包容”、“自强不息”的丰富精神意蕴能够唤醒校园文化主体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历史记忆与深厚情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同时,也使其成为校园文化主体所认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信仰,提升校园文化的凝聚力、向心力,从而把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力量与智慧资源凝聚在共同目标上,使其时刻感到自己的荣辱得失是与学校息息相关的。(四)激励示范作用。党组织能够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提供能够激励大学生产生一种高昂的奋发进取的精神。党组织发挥的激励示范作用体现在尊重、理解以及关心师生各方面需要的基础上,利用校园文化主体的从众和“见贤思齐”的心理特点,通过发挥高校基层党员和积极分子的先锋模范作用,树立表率和模范,以正面的形象、榜样的力量以及鲜活的案例来激励全体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抵制消极、负面的思想意识,磨炼和强化个人的意志。在这种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激励广大校园文化主体为自己的目标和任务的实现而不懈努力。

作者:翁楚歆 郑智华 单位: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胡惠兰等.谈建造党建网络工作平台[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90-92.

[2]吴小英.高校党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