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思考

时间:2022-10-22 08:35:57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思考

摘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是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目的,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向全社会提供公共文化设施、产品、服务的一整套富有中国特色的体制、系统、政策和制度”。“十二五”以来,宁夏以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目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就。

关键词:宁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扶贫

党的报告指出,“满足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公益性文化事业的主要任务就是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的标准化、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所谓公共文化服务,“就是主要由政府提供的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为目的的文化服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是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目的,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向全社会提供公共文化设施、产品、服务的一整套富有中国特色的体制、系统、政策和制度”。具体是指“努力建设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设施网络、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撑和运行评估为基本框架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加大众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充分体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的基本特征。

一、“十二五”以来宁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就

“十二五”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以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目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就。(一)全区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建立。截止2014年上半年,宁夏共建成图书馆23个,文化馆2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31个,村文化室2146个。初步建成了自治区、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实现“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有综合文化站”、“社区有文化活动中心”、“村有文化活动室”的目标。2017年,宁夏以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中南部9县(区)为切入点,全面实施文化扶贫工程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程,大力推动文化扶贫惠民工程,支持资金6060万元,自治区财政配套资金6090元,全面完成贫困地区606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完成555个村功能提升任务,建成县区“两馆”3个,新建8个标准化乡镇文化站(16),实现“四到”目标,即文化设施到村、文化服务到户、文化普及到人、文化扶贫到“根”,率先在全国实现了贫困地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二)通过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全区群众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基本解决。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是“为了解决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盲区”的农民群众收听广播、收看电视问题,由国家组织实施的一项民心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广电系统实施的投入最多、时间最长、覆盖面最广、受益人数最多的一项系统工程”。2017年7月,宁夏共有9套广播电视节目通过直播卫星覆盖全区80万直播卫星户户通用户,使宁夏省级广播电视节目覆盖面扩大了近1倍,实现了省级广播电视节目在全区覆盖率100%的目标。(三)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全面实现了一村一月放映一场数字电影目标。《国家“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期间,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实现农村流动银幕达到5万块,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一场数字电影,每学期农村中小学生观看两场爱国主义教育电影的目标”。“十二五”期间,自治区政府连续5年将农村电影放映列入民生计划,全区连年超额完成年度放映任务4万场,实现了农村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全数字化覆盖;进入“十三五”以来,宁夏农村电影放映立足全面小康目标,在坚持继续完成“一村一月一场电影”目标的基础上,以电影放映的“提质增效”,促进农村电影发行放映的可持续发展。2017年确定为农村电影放映“提质增效年”,即电影放映质量、监管质量、保障质量明显提高,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增强。(四)农家书屋工程基本解决了农民看报读书难的问题。农家书屋工程主要针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农民读书看报的基本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始建的。“十二五”期间,全区基本实现了农家书屋行政村全覆盖,农家书屋的建设任务全面完成。进入“十三五”,将农家书屋的持续发展重心转移到了管与用方面,如都以固定的资金以及专家选定书目,以更加符合农村实际、农民需要的各类图书,为每个农家书屋持续供应补充书籍,推动农家书屋有效性的使用。(五)广场群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百姓生活日益丰富。“十二五”时期,宁夏具有代表性的广场文化活动有“清凉宁夏”、“湖城之夏”、“星海之夜”、“彩色周末”、“农民艺术节”等。宁夏“自2002年开展“清凉宁夏”广场文化活动。多年来,全区已建成40个特色品牌文化广场,年均演出1200场以上,“百乡千场”送戏下乡每年演出1500场以上”,形成了群众文化天天有,广场文化周周有,节庆文化月月有,大型活动年年有的局面。2017年“清凉宁夏”广场文化活动示范展演109场次,同时还将适时精选各地近年来广场文艺演出中的优秀节目进行巡回、交流、慰问演出,满足广大群众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需求,让“没有围墙的剧场”深入民心,扎根人民;新疆以“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为主题,持续开展“百日广场文化活动”、“百姓周末大舞台”等系列群众文化品牌活动,特别是“百日广场文化活动”自2001年以来连续举办,活动从每年的5月初到10月底结束,广场文化活动总场次由最初2001年的2435场上升到2011年的4374场;从2014年起,创新实施了“四个一批”(即恢复一批、新创一批、下去一批、扶持一批)文化惠民演出活动。2014-2016连续三年,自治区级文艺院团下基层演出1600多场次,带动地县两级文艺院团演出近20000场次,大力开展结对帮扶基层文化带头人、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此外,自治区财政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以及文化惠民工程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充分体现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政府为主导,以财政为支撑的特征,财政支持成为我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图书馆、博物馆以流动图书馆、博物馆,网上图书馆、博物馆的创新服务渠道,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社区文化中心以及农家书屋、常态化的都在以其特有的供给方式服务于大众百姓。

二、加强宁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党的报告指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在国家的统一部署和有步骤地推进实施下,宁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实现了“十二五”目标。“十三五”时期如何更好更快地构建宁夏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笔者提出对策建议。(一)有效利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指出,“互联网是一个社会信息大平台,亿万网民在上面获得信息、交流信息,这会对他们的求知途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会对他们对国家、对社会、对工作、对人生的看法产生重要影响”。“十二五”以来,宁夏自治区在公共文化硬件设施建设方面进展很快,覆盖城乡的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形成,该阶段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投入高,软件(管好和用好)建设薄弱。今后应加强以管理和服务为核心的“软件”建设,管好和用好公共文化设施,不断探索馆、站免费开放的内容和方式,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一是省(区)、市、县级图书馆以及区级和行业博物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方式不够,服务基本停留在免费开放一个渠道。比如可以探索有效利用流动图书馆、流动博物馆、数字图书馆、博物馆的创新服务方式,在现有人力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管理人员的培训业务,高效发挥自身所具有的资源,充分发挥软、硬件的社会效益。二是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这些基层文化设施,普遍存在管理人员文化水平低,兼职管理或专干不专,使得图书管理不能到位;有些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存在“空壳化”现象或将设施挪作他用、挤占或时常不开门;农家书屋的图书配置结构不尽合理,存在供需之间不能很好对接的问题。目前农家书屋的图书配置结构是图书报刊类多,视听类和电子音像制品较缺乏,借阅率低,影响了农家书屋的使用效应。要发挥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的作用,首先要对现有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这是改善文化站、农家书屋使用状况不良的核心问题。其次,优化农家书屋图书配置结构。针对农村常住人口的老龄化和低龄化现象,多增加一些试听类的图书和设备,多配置一些适合儿童类的图书;由于我区农业产业结构的不同,不同地区的农民对于技术类书籍的需要不同,配送的“三农”书籍应多增加一些针对性强的农业实用技术类的图书。(二)理顺文化行政管理体制。现行的文化管理体制中,文化服务的职能分属多个行政主体部门,尤其是农村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分别由县(市)广电局、县(市)文化局、县(市)委宣传部等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问题。如乡镇文化站行政上隶属于乡镇政府领导,业务上接受文化局指导这种现象,是当前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开展得不顺畅的重要原因。建议要以文化体制改革为契机,积极探索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变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状况,实现统一领导、统筹规划、合理配置与资源共享。(三)建立健全评价监督机制。目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绩效评价监督机制从国家到地方都严重缺失,个别地区探索性地建立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评估监督指标体系。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评估监督机制显得越来越迫切,绩效评价监督机制作为宁夏未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软件”建设,建议开展探索性地建立适合宁夏实际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绩效评价监督机制,将该评价机制纳入地方政府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作为评价地区发展水平、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以此机制的建立能和不断完善,激发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四)提升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度目前,虽然我区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供给渠道通畅,已经成为西部民族地区基层群众看书、看戏、看电影、听广播、上网等消费公共文化产品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建立完善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供给体系过程中,政府主导下的一元化供给模式带来的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仍然存在适销不对路的弊端,造成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效能低下的情况。文化产品既具有意识形态属性,也具有商品属性。当下,我国经济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大力推进,这一经济理念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思维方式值得在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有效度时加以借鉴,要借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思路,着力提升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益,以有效供给激活文化需求,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菜”,改变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有效供给低下的现状,推动我区乃至西部地区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一次新的文化长征(视域?公共文化服务系列报道之一)[N].人民日报,2010-05-04.

[2]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之路[N].中国文化报,2012-06-14.

[3]公共文化服务[N].光明日报,2011-12-07日.

[4]宁夏农家书屋建设发展报告[M].宁夏人民出版社,2013:113.

[5]鲁忠慧.宁夏公共文化发展述略[J].《共产党人》,2014(23):50.

[6]2017年宁夏文化发展态势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M].宁夏人民出版社,2018-01.

作者:鲁忠慧 单位:宁夏社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