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研究

时间:2022-10-31 04:14:57

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研究

1来宾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治理模式的转变

来宾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仅仅限于对农村文化产生作用,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治理模式的转变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1农村治理的模式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的治理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时期的“村队模式”,二是改革开放的“乡政村治”模式。[1]前者主要在于保证国家权力对基层的牢牢控制,具有明显的“行政化”管理特征,忽视了我国悠久的“乡村自治”传统。而后者则以“村民自治,推进基层民主化”为主要特征,是对前一种模式的改革,对传统模式的扬弃,但是在具体的实践当中,仍有“过度行政化”、“过度自治化”的两种极端倾向。总而言之,理想的村治模式应该是实现“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国家权力进入或退出农村社会需要有一个合理的度,既要保证“村民自治”的主体格局,又要保障国家意志的有效表达。因此,在当前“后农税”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治理模式仍要继续深化改革。

1.2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平台建设具有“服务型”村政的新取向在如何把握当前我国“村治”的改革方向,来宾市无疑迈出了正确的一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从组织上变革农村治理模式,创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已是大势所趋”。[2]来宾市以“三求”文化惠农工程为切入点,促进了“村民自治———公共服务化”新模式雏形的形成,明显有别于以往的村治模式,具有“服务型”村政的新取向。(1)服务平台的建立与功能。来宾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开始亦称为“五个一”工程,即:全市每一个行政村各建“一个文艺舞台、一个灯光篮球场、一栋(科技文化卫生计生)综合楼,一支农民文艺队、一支农民篮球队”。目前,除了全市80%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及60%的社区建有标准配置的公共电子阅览室外,724个行政村已建成文艺舞台732个,篮球场755个,综合楼改造与建设137个,农民篮球队1211支、农民文艺队828支,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地位凸显。从功能上来看,目前比较突出的有:形势政策宣传、文化娱乐、强身健体、科技培训、卫生计生服务以及其他办公服务等功能。据统计,全市已开展10万场次,文艺演出3万多场次,显然“三求”文化惠农工程平台成为了村民的主要活动场所中心,打破了“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封闭格局,初步把传统型农村变成了“社区”服务型新农村。总而言之,“三求”文化惠农工程实施后,来宾市农村初步打造了一个农村公共服务平台,并具备了社区的基本功能,即经济生活功能、社会化功能、社会控制功能、社会福利保障功能、社区参与功能等,体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治理的新方向,体现了时展的新要求。(2)村委干部角色的转变。以“三求文化”工程集中打造村级公共服务平台,对来宾市许多村委干部来说是一大挑战也是一大锻炼,从而有力地促进了他们角色的转变:第一,从“领导者”转变为“主持人”。许多村委如象州县“妙皇乡”盘古村,鉴于“三求”文化惠农工程建设的艰巨性,凡重大事情都采取“一事一议”原则,由村委干部主持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党员代表大会,通过群策群力,解决了投工投劳、筹集资金和征地问题,从而使得“一事一议”和“村民自治”深入人心,改变了过去“为民做主”的方式。第二,从“最大受益者”变为带头示范的贡献者。在以往的旧观念当中,村委干部被村民视为最大的“受益者”,“三求”文化惠农工程实施后,许多村委干部牵头发动捐款,有的还无偿出让土地,专注于公益事业;与此同时,还借助于现有的“三求”服务平台,组织文体活动和科技培训,为群众提供娱乐、向群众传播科技知识、致富知识,成为了为民服务的领头羊和“贡献者”。三是从“行政管理者”变为“服务管理者”。“三求”文化惠农工程的基础设施大多数集中于村委办公室周围,村委干部每日轮流值班不再仅仅限于传统的“行政”班,还要对图书室、文化活动室、卫生计生服务中心等进行管理,为村民提供借书、咨询、娱乐等服务,同时还负有收集村民意见向有关政府部门反映之责,从而改变了“上级人”的角色,成为了村民代言人的“服务管理者”。(3)国家权力与村民自治融洽发展。来宾市“三求”文化惠农工程没有实施前,国家各部门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是分散的,各自为政,比如文化部门负责农村文化扶持资金,体育部门负责农村体育健身工程,卫生部门负责农村卫生室,新闻出版部门负责农家书屋等,投资的效益不明显,而且村庄处于被支配的地位,不能自主。该工程实施后,农村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变得相对集中,不但便于管理、易于培养村民的凝聚力,更大的意义在于有利于解决“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矛盾。一是通过统一的服务中心平台,把国家各部门分散提供的农村公共服务统筹协调集中起来,让国家的投入有地方可投,有效益可出;同时通过卫生服务中心,通过策划农民运动会或其他文体活动,如2009年5月来宾市市委书记张秀隆带领市委领导班子与六合村村民开展了篮球友谊赛,使得政府、党组织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从而打破了国家权力生硬介入或无介入,保证政府与上级党组织服务进入有载体;二是通过特殊节庆和特色文体活动,村委作为村民的代言人,可以向政府和上级党组织发出邀请,从而使得村民自治得到政府及上级党组织的指导和帮助;通过策划、参与文体竞赛活动等,党员干部可以融入群众当中,了解民情、民意,并向群众说道理、讲政策,从而打破村民自治不开放,保障政府、党员、干部、群众之间上下联系有途径。

2来宾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了新农村软实力的发展

2.1文化的类型

在农村社会里,安全文化(制度文化、意识形态上的价值观念体系、生态环保意识等)是控制性力量、文化产业是发展性力量、公益文化是平衡性力量,它们共同构成了农村文化的体系。[3]这三种类型的划分是我们对农村文化内涵的一个整体的认识。但是,这三种类型的文化如何在农村获得全面的发展却是一个难题。

2.2“三求”文化惠农工程提升了农村的软实力

(1)安全文化发展有突破。在意识形态和法制观念方面,改革开放之后,农村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比如、迷信增多,“”泛滥等,削弱了村民对社会主义的信仰。“三求”文化惠农工程实施之后,乡村文体活动常态化,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得到有力宣传,近3年来农村治安案件下降了67%,农村三大纠纷案件下降了37%,牢固了农村的社会主义信仰和法治信念。在组织文化方面,一是通过比赛加强了村集体的观念;二是以建立“三求”文化惠农工程长效运行机制为中心,进行了一系列的组织制度创新,如村村建立了文体队伍的组建办法、人才的培养机制,制定了文体队员管理制度和文体设备管理使用制度,规范了村委干部、文体队伍带头人以及各类管理员等工作职责,并进一步完善了群众监督机制等。正由于组织化、体系化的发展,来宾市安全文化建设有了突破口。(2)文化产业兴起有基础。来宾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后,文体活动蓬勃发展,进一步挖掘了本土文化特色,篮球比赛出现了“订单”球赛等新形式,一些农村文艺队如武宣县大祥村文艺队还出现了具有文化产业特征的创收性演出等新现象,来宾市农村文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创造力,为农村文化产业的兴起奠定了基础。(3)公益文化辐射有深度。据统计,一年来,来宾市平均每个行政村的文艺队演出3次,篮球队比赛7场左右,文体娱乐、健身活动几乎覆盖了全市的所有农村,让全市的农民普遍受益,在满足精神方面缩小了城乡的差别和贫富差别。与此同时,这些活动的举办,一是在组织文体比赛当中,大量吸引了党员队伍的参与,锻炼了基层党组织,更大的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作用;二是在各种比赛尤其是跨村的竞赛当中,村村比技术、比知识、比致富能力,进一步提高了村际竞争与信息交流,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三是在全社会的踊跃参与下,在学知识、学技术的强烈氛围下,村民们恐为人先,奋发向上,不甘落后,通过亲身参加文体活动或通过借书、看演出、看远程教育、看比赛等,有效地改变了村民个体的精神风貌,培养了农村新式的现代公民。可以说,公益文化惠及党的基层组织、恩及百姓、触动人的灵魂,辐射力大并且有深度。

3来宾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问题

(1)公共文化事业的经费投入和从业人员的战斗力严重不足。按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要求,在三年投入方面不低于本省的平均水平,但部分县仍未进行统计,全市资金缺口多达3亿多元。部分图书馆因经费投入少,年购书经费不足最低的4万元,办公经费少,运转困难。部分文化馆无专用设备,无法开展正常业务活动,下乡开展文艺辅导天数偏少,有的人均不足10天/年,全市6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中只有极少数有业务经费,全市需要73辆服务车,2012年市政府投入尽管有100万但仍无法全面落实,各县因缺经费、设备,很多文化站无法正常开展职能工作。此外,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各文化站以及“三求办”从业人员因主管部门不统一、编制缺乏、借调、老龄化、人口频繁流动等原因,人力不足,整体素质不高,管理不到位,战斗力不强。(2)重建设和政绩、轻管理和效用。一是行政管理体制的考核中重视建设指标而忽视建成后的管理、运作目标,因此造成了建成后粗放式的管理和运行。二是求速度和数量,在一些乡镇和行政村超出了政府和村委的承受能力,使得基层无暇顾及管理和运作,甚至有些地方影响了干群关系。此外文化工程项目之间缺乏合理规划,造成重复建设和浪费,政府提供的一些公共文化产品与农民群众的需求不吻合,如电影下乡农民不爱看,图书下乡少人看等,主要原因在于没有摸清对象的情况,针对性不强,妇女、儿童、老人等这些留守农村的主体需求重视不够,群众参与性的文体活动过于单一。(3)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机制不健全,创新提升的能力减弱。一是多头管理,有些文化站站的人财物属广电部门管,有的属乡镇政府管理而业务属文化部门管理,有利益大家争着管,没利益大家都不理的现象时有发生,从而造成多个部门管却谁也管不好的结果。二是体制创新经验总结不到位,没有形成清晰可见的体系化,投入机制、建设机制、运营机制、管理机制方面缺乏理念更新,创新措施减少,创新能力减弱,徘徊于过去。(4)体系结构失衡,“两头重中间轻”。“来宾模式”根据本地实际首先从农村做起,然后在全市推广。由于历时短,仅仅三年多,形成了重行政村、市县两级而轻城镇的局面。一些圩镇的文体设施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甚至落后于农村,配套补助圩镇的专项资金迟迟不能到位,“两头重中间轻”的局面对公共服务均等化、城镇化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4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创新的思考

“来宾模式”对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具有借鉴和启示的作用,以下笔者提出几点新的系统的思考。(1)如何创新投入机制。资金瓶颈问题仍是制约“来宾模式”发展的最大问题之一。单依靠上级解决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资金问题是远远不够的,来宾市是全国首批创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城市,也不过获得中央、省两级补助资金约2亿元左右而已,不足整体工程的四分之一,对其他普通地区就不言而喻了。因此,必须创新,形成多样化投资局面。一是明确各级财政分级负担比例和责任,减轻没有财权却担当重任的乡镇政府的压力,避免专用资金、配套资金管理混乱。二是成立公共文化发展专项基金会,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一定比例经费用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摆脱长期依赖拍卖土地发展文化的缺陷。三是制定明确的法规政策,奖励民间捐赠,鼓励非营利组织和个人参与建设,实施企业进入优惠税收、获得冠名权的政策,积极引入市场机制走出一条政府、社会、企业三赢的局面。三是扶持、引进发展新兴的“社会企业”。“社会企业”的特征在于它不是纯粹盈利的企业,它赚取利润大部分贡献给社会,如贵州的“刘大姐”等。欧洲发达国家普遍重视“社会企业”,英国的“社会企业”比较发达,全国拥有6.2万家,雇佣80多万人,对其社会公益事业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上海民政局2010年也大胆创新建立了“上海社会创新孵化园”,目标是未来三年,每年为30家以上社会组织提供支持,每年举行50场公益活动,孵育出一批成功的“社会企业”。四是发展农村公共文化基金,或设置底额度收费的有奖群众活动,学习上海民政局用基金筹集公益资金的经验。(2)如何创新建设机制。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包括“八大平台”即:文化设施分布平台、文化信息平台、文化人才数据平台、文化产品展示平台、文化服务评价平台、文化遗产保护平台、文化理论研究平台、文化政策指导平台等,我们应尽可能在建设中清晰地展现出来,形成系统的、整体的认识。基于此,欠发达地区要搞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必须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城乡需统筹规划编制,保证建设有章可循;二是设施建设需体系化,功能要完整,有地方特色和亮点。对照于来宾市本身的现实进行思考,笔者认为小城镇(圩镇)作为农村地区有周期性的群众聚集地、较大规模的居民居住点,应与农村、城市相互衔接,发挥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价值,增添小城镇的独有魅力,促进城镇化快速发展。首先,在文化设施分布平台建设中,建议每个较大的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点制作一个“公共服务向导台”,像景区导游地图平台一样展示本地区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点,便于群众选择;其次,文化产品展示平台建设方面,在地里空间布局和内容布局上要考究,应尽可能地充分发挥“规模效应”,把地缘和资源合理地整合起来,以便提高知名度,打造出一些具有连片特征的有主题的民族风情公共服务带(圈)、党建文化公共服务带(圈)、康体活动公共服务带(圈),建立起类似发达地区构建“15分钟、半小时公共文化服务圈”的特色文化阵地。第三,以项目为载体带动,建立一地一精品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城乡宣传网络化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人才队伍建设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文化扶助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文化下乡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等,实行项目化建设。第四,加强小城镇中小学内部及其周围文体设施的建设,进而创新推行卡式管理,有条件地开放校园,向当地群众提供便利服务,提高农村地区文体设备的使用率。(3)如何创新运营机制。首先,大力倡导政府主导多元参与运营,政府不包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而应实行契约式管理,主要管宏观、定政策、做规划、抓监管,把其他的运营权交给社会办理。因此,欠发达地区应积极向发达地区学习,以公开招标的方式大力向社会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香港购买占85%),大力发展民间组织,鼓励民间组织参与建设,激活民间文化。比如来宾市向社会购买红水河文化艺术节的同时也应该继续划拨一定的资金购买农村农民的精品文体活动,以此扶持农村文艺的健康发展。其次,努力推进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明晰产权,顺理关系。第三,依托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以及乡镇企业等,广泛开展农村社会区文化、村户特色文化、庭院文化活动,形成“以文育人、以文化人、以文养文、多业助文”四种模式,促进农村公益文化的繁荣和农村文化市场的崛起。第四,借鉴党建网的建网模式建立专门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向《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过程管理几项规定》提及的重要刊物、媒体积极投稿,培育民间诗社、百姓讲坛等,使之形成一套宣传有力的运营机制;第五组织力量各打造一个具有鲜明主题的进城文化、下乡文化品牌,并针对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城市农民工等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容易参与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比如秋千比赛、慢行单车比赛等,探索一系列成功产品开发的运营机制。(4)如何创新管理机制。首先,顶层设计管理制度实行“六个纳入”,把农村公共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纳入立法立规体系,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纳入扶贫攻坚计划,纳入相关党政部门责任制和考核体系,统一管理。其次,操作管理流程化方面,立项目、做调研、定标准、交申报或招标、专家审、发资金、跟踪指导。再次,服务管理方面,引入第三方评估(如评估公司、专家团等),实行严格的监督和服务信息反馈机制,确立明确的奖惩机制。最后,队伍管理方面,要培训促提升、交流共进步、聘用有职称,志愿者可补充、待遇荣誉能留人。尤其是打造志愿者服务平台方面,政府应有具体的指导政策和信息的平台,同时有专人负责审批,实施奖励制度。

本文作者:宁金工作单位:中共来宾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