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体育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9 07:17:36

阳光体育论文

阳光体育论文范文篇1

通过每天的阳光体育活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提高,增强学生体育运动氛围,并在运动中让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身体的正面影响,培养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习惯,使学生在活动中人人享有体育乐趣,身心协调发展,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2研究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学校五、六年级383人。

3研究方法

3.1文件资料法。通过多种方式查阅我国相关政策、资料等有关数据和信息,为本文提供理论支撑。3.2问卷调查法。运用问卷调查,对学生的健康及每天参与的体育活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学生的兴趣,为课题提供依据。3.3实验对比法。根据实验对象体能素质的个体差异,用运动处方的形式指导活动,动态分组分层次教学,调整教学内容,改变组织形式等教学实验。通过一个阶段的实施,进行实验前后对照的教学分析。3.4经验总结法。多种渠道收集获得有关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的科学方法,并吸取有经验教师的经验,在原有的理论基础上按研究的规范要求进行总结分类,使其更具理论性。

4实施原则

4.1活动项目开设上,遵循科学性、趣味性原则

五、六年级的学生好动、精力旺盛,偏爱竞争性、趣味性的活动项目,设置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内容。

4.2学生体质健康方面,遵循发展性、全面性原则

通过活动的认真实施、有效开展,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在普及与提高的基础上形成良性发展的局面。全面性指的是:活动的实施与开展应面向四、五年级的所有学生;活动内容与形式要丰富多彩,避免单一,能够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

4.3学生安全教育上遵循安全第一、健康第一原则

活动开展前就要做好每项活动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预判,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方案、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最大程度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5实施形式

5.1体育课程除进行传统内容的教学外,还增设一些新兴体育项目的内容

开设阳光体育活动,要与体育课程的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要选择优秀的传统教学内容,也要开展新兴的项目,满足学生求新、好奇的心理需求,如飞叠杯、呼啦圈,等等。

5.2规范体育活动时间,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把阳光体育活动纳入到教学日课表中,使每个学生每周每天至少一次参加体育活动。

5.3营造体育活动氛围,阶段性开展竞赛活动

日常体育教学很重要,但每个项目教学到一定程度时,可以举办一次年段内的专项比赛,如40人循环跳绳赛、40人单脚跳接力赛、20人绕圈接力赛等,每年还可定期举办体育文化节活动,对学生的活动进行一次全校范围内的检测,更是最大程度上给学生竞争、展示平台。

6结果与分析

6.1实验结果

从表中我们不难看出,实验组学生经过一年时间的实验,五项体能素质指标明显高出实验前,如50M*8项目,由实验前19人优秀到实验后55人优秀,优秀率从4.9%到14.4%;坐位体前屈的优秀人数从16人到47人,优秀率从4.2%到12.3%,良好人数从146人到201人,良好率从38.1%到52.5%。指标呈显著差异,说明以多种形式开展体育活动及有针对性的运动处方为手段的实验深具成效。

6.2实验分析

由于各种原因,给学困生的体育活动带来了一定困难,在运动技能上有明显差异,学习效果欠佳。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在实验过程中,针对不同类型学生设定不同的锻炼目标,变换教学内容,转变组织与教学手段,培养他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动机有正能量的影响,从而达到其运动技能和体能有阶段性的提升。6.2.1转变教学模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做好三点:一是培养学生群体意识、合作意识、个性发展的最佳途径。二是有组织的实施阳光体育活动,每天上午大课间集体活动,时间30分钟;傍晚第二节课后进行班级分组活动,时间40分钟;三是活动内容多元化,具体有:集体项目(广播操、跳长绳等);分组项目,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实施由各班选出的2个项目,6个班级共12项,按星期每周轮转,更多方式途径让学生掌握技能;学生自主项目,是以学生自主参与、主动发展的各种活动,有体验游戏(合作跑、弹球、飞叠杯、滚铁环等),球类活动(轻排球、小篮球、地弹乒乓球等),传统体育项目(跳绳、踢毽子、呼啦圈等)6.2.2加强理论指导,总结成功经验,不断完善制度实验组的老师对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分析,建立健康档案,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定期写出总结报告。6.2.3分层次教学根据实验对象体能素质的个体差异,具体教学中由常规的进行分组转变成按学生体能素质情况分组分层次教学,视学生练习进行动态分析并随时做出调整,使学生都能按要求各阶段的目标任务。

7结论

阳光体育论文范文篇2

1管理变革与阳光体育二者间的关系

阳光体育就是充分利用各项体育资源、条件拓宽学生的体育学习和活动空间。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最终目的是彻底改变学生体育课结束即停止体育活动的现象,使学生的体育活动由课内延续到课外。体育课不可能在学校或者教材中就能展示出其全部内容,阳光体育就是要将学生带出体育课堂。阳光体育运动具有完全的开放性,接纳在校的所有学生,倡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体育项目,活动的内容、时间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国家提出亿万学生参与其中的“阳光体育”运动,需要较充足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体育信息资源以及体育人力资源等体育资源作保障,离不开学校体育的指导与支持。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要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配合体育课教学,保证学生平均每个学习日都有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育计划,形成制度[1]。掌握至少两项日常锻炼的运动技能是阳光体育开展的目标之一。学生要科学合理地掌握任何一项运动技能都离不开体育教师的教授,离不开学校体育教学的指导,这就决定了阳光体育的顺利开展必须与学校体育教育紧密结合。学校体育资源相对丰富,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体育资源优势,在不影响学校正常体育教学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为阳光体育运动提供便利,切实做好阳光体育工作。

2学校体育管理变革利益分析

2.1利益

英国思想家霍布斯明确指出:“在所有的推论中,把行为者的情形说明得更清楚的莫过于行为的利益”[2]。毋庸置疑,利益关系无时无刻不在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马克思也曾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3]”个人有自身利益,阶级有阶级利益,国家有国家利益,社会行为的发生、发展与利益有密切的关系。社会是一个充满着各种各样利益矛盾的集合体,学校体育管理领域亦是如此。

2.2利益多元分化

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意志在学校体育管理中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学校、体育教师等只是学校体育政策的执行工具。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体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以及价值观念有了全方位的更新,高校体育管理从单一的利益相关者逐渐演变成政府、教职工群体、高校行政人员、学生群体和社会合作办学者等。学校体育管理中的利益逐渐分化,形成了有着不同利益诉求的多元化利益主体并存的局面。我国学校体育管理朝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主要表现为:中央政府有限放权,地方政府以及高校组织取得自主权,体育教师、在校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权,政府、学校、教师、学生、主管体育教学的领导、学生体育社团都有着各自的利益追求,利益分化必然带来利益冲突。如果不对利益冲突进行有效管理,会对学校体育发展甚至对教师专业化发展、学生个人的发展造成影响。学校体育管理变革过程实质上是利益结构重新调整的过程,而利益调整就会使部分人受益,相反还会使部分人利益受损。目前,学校体育资源的分配已经越来越呈现出一种集中化趋向,而这种集中化与不同利益主体对学校体育管理变革的影响有关。而不同利益主体对学校体育管理变革的影响与能力有多有少,学校体育管理变革效果对不同利益主体亦有正面与负面之分。根据这两个维度,可以对学校体育管理变革利益相关者进行如下分类:表1学校体育管理变革利益相关者分类第一类是对学校体育管理变革的影响力强,左右学校体育资源分配的政策决策,决定学校体育管理变革的方向和进程,学校体育管理变革的结果对其最有利的群体。该群体主要有各级体育行政领导部门、学校体育的研究者、分管体育的学校领导等。第二类是对学校体育管理变革的影响力较弱,然而学校体育管理变革效果却对他们有益的人,比如地方的民营企业老板,他们虽然对学校体育管理变革无直接影响,但却对学校体育管理变革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希望学校体育能够培养出更多未来能直接使用的德才兼备、身心健康的员工。第三类是对学校体育管理变革有影响力,但学校体育管理变革对他们没有效果甚至会有负效果的群体。这类人群以体育教师为主,体育教师影响学校体育管理变革的力量是很强的,但分离出来,他们又是学校体育管理变革过程中某些利益的损失者。学校体育管理变革对体育教师的学识、素质、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而需要体育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来满足学校体育管理变革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他们成为管理变革的阻力。第四类是不能影响学校体育管理变革进程,学校体育管理变革的成效很难或者很少普照到的群体,这是一个学校体育管理变革的弱势群体,以广大学生群体为主。普通学生无论在学校体育管理变革方案的制定上,还是在学校体育计划的执行上都无法施加有效的影响。

2.3利益冲突

任何制度或体制改革既包含程序性问题,也包含着深层次的利益冲突,学校体育管理变革也无法避免。学校体育管理变革表面看来是对学校体育管理活动主体行为的进一步规范化的过程,实则是对学校体育利益相关者利益分配的制度化过程。学校体育管理变革就是要改变各利益相关者在学校体育资源上的利益分配格局。因此,有人因变革获利而支持改革,有人因变革丧失利益而阻拦改革。学校体育开展的顺利与否取决于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博弈。学校体育改革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离不开特定的主体,而不同主体之间又都有各自不同的利益,这样势必会影响到不同利益主体对学校体育改革的认识。实际上,目前学校体育管理矛盾重重的背后,很大程度上是利益冲突使然。为了均衡学校体育管理过程中的各种利益矛盾,推进和实现学校体育平稳健康有序发展,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有关政策以协调学校体育管理中的各种利益冲突,确保利益实现均衡分配。

3学校体育管理制度变革中的利益冲突原因

3.1低层利益相关者话语权缺失

话语权意味着一个社会团体依据某些成规将其意义传播于社会之中,以此确立社会地位,并为其他集团所认识的过程[4]。而现实情境下,我国学校体育管理之中的体育教师以及学生组织化程度较低,呈现出“原子化”状态,低层利益相关者难以依靠组织的力量与上层利益相关者进行博弈以实现个体利益。

3.2低层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边缘化

我国现行学校体育管理体制是一种“压力型”体制,这种管理体制特征就是层级管理,下级执行上级任务,并接受上级的考评,以决定干部荣辱与升迁,营造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压力。出于政绩或迎合上级部门、领导的喜好,部分学校在学校体育管理中常常优先考虑如何获得更大的政绩,很难真心考虑学生、教师的意愿,结果造成低层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被边缘化。

3.3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管理

学校体育管理的最终落脚点应为一切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参与学校体育管理监督具有直接的参与性特点,然而作为自上而下管理模式下低层利益相关者的学生缺乏话语权,被排斥在学校体育管理决策之外,进而难以对学校体育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督。造成学校体育管理决策偏失低层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偏好,难以达到学校体育教育的真正目的。

4走向利益均衡

利益相关者与学校体育管理变革二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动态关系,学校体育管理变革会涉及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利益相关者的态度与行为将直接决定学校体育变革能否顺利。同时,不能忽视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可能是潜在合作同盟,也可能是相互排斥的冲突主体,构建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对学校体育管理变革支持性的稳定互信关系,走向利益均衡,对学校体育管理变革有着积极的意义。走向利益均衡首先应着手构建起学校体育管理利益需求表达与利益驱动机制。

4.1利益需求表达机制

各类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参与是学校体育管理变革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只有有效的“重叠共识”的改革方案才具有可行性与操作性,“重叠共识”的达成离不开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表达。因此,以低层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为切入点,进一步畅通与完善学校体育“自下而上”的需求表达机制,是达成各利益主体“重叠共识”的必然选择。可行方案不仅要求形式上的民主,而且“在这个理想化的过程中,参与是广泛的,参与者是充分知情的,话语商谈本身是无压制的,每个参与者都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愿望、态度与需要”[5]。如果从上到下的模式依旧占据统治地位,总体的学校体育管理变革方案主要是政府官员和少数专家小范围设计的结果,那么学校体育管理变革的效果就会与所设计的初衷有所偏失,甚至无疾而终。如果在决策者看来体育教师以及学生只是被改革的目标、被调配的资源,那么真正的改革就难以进行。要不断开拓所有的便于低层利益相关者表达自己真实需求的渠道,将分散在人群中横向循环的信息通过不同的渠道有效集中起来,并及时地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反馈,以便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4.2利益驱动机制

阳光体育论文范文篇3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使用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查阅本研究有关文献,以通过“体育社团”、“阳光体育”为关键词检索并整理了与本研究相关度较高的论文和研究文献近180篇,较全面了解体育社团化管理模式的相关成果,为本研究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

(二)专家访谈法

根据研究内容,走访高职院校团委、阳光体育负责人,体育社团指导教师和社团相关学生,对高职院校运动委员会、学生体育社团现状、组织管理机制、运行机制等问题进行访问,以求进一步获得可靠资料。

(三)案例分析法

通过借鉴国外院校体育活动社团化案例,结合实际情况,对国内外院校社团化体育活动的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等多方面进行考察与分析。为论文构建阳光体育社团化管理提供可借鉴的模式。

二、阳光体育社团化模式构建与实施

(一)构建以服务为导向的阳光体育运动委员会

学校体育运动委员会是负责组织、协调全校的体育工作,制订学校体育工作计划并监督计划实施的管理机构。[2]而在校体育运动委员会下设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委员会,具体负责阳光体育的计划、组织、实施与评价等全过程。(见图1)以服务学生为导向,分类管理各类体育社团,一部分,围绕团委、学生处的发展规划,由分管体育的领导直接管理,如规模较大的、影响力较强的品牌社团;另一部分,则由高校体育部、专业指导教师共同参与管理规模较小的社团。通过分类引导,精简部门设置,可以使人员得到充分利用,实现资源共享。如美国哈佛大学存在着两类社团,一类是通过负责社团的生活委员会认定,并已获得正式批准成立的社团,另一类是学生自主形成的较成熟的社团。但无论哪种方式的管理方法,都必须具备内部严格的管理制度以及外部宏观引导,即社团章程、审批与管理制度、切实可行的宣传制度、严格的财务制度以及社团成员选拔与考核制度,只有从整体上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使体育社团化得到切实发展。

(二)储备体育社团顾问

社团顾问人力资源的开发,对社团长期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顾问是指在某件事情的认知上达到专家程度的人。[3]其重要作用是协助校方领导实现体育社团统筹管理,优化发展的目的。通过顾问储备,一方面,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对社团长远发展具有高瞻远瞩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加强了团队建设,通过规范管理、咨询、研究,使社团管理思想科学化、管理过程有序化。如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体育社团聘请体育教师为管理型顾问,全面指导体育社团的工作。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在社团管理中缺少体育专业顾问的全面指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社团缺乏具有总体规划和实操能力的专业顾问,管理手段往往局限于形式主义化,缺乏长期有效的规范化指导;(2)体育社团顾问的价值仅体现对社团活动的指导,指导力度不够,不能全方位统筹兼顾,严重阻碍了社团发展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三)鼓励学生“人人进社团”

倡导服务型的社团服务,加大对社团的扶持力度,鼓励学生参与社团活动,人人成为社团成员。(1)培养社团活动品牌,增加经费支持和体育技术指导,从而提升品牌活动的高度与知名度,同时,结合学生兴趣,培育特色体育活动,以健身观赏类为突破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品牌吸引力,培养学生1~2项感兴趣的体育特长,使他们对体育运动充满热情,进而达到阳光体育的目的;(2)开展形式多样的具有时代性的体育活动,如在社团内举办社会公益活动、学术讲座、观赏赛事等主题活动,吸引学生眼球,鼓励学生进入操场,感受体育运动乐趣。美国学生的体育社团活动方式具有很强的自主性,通过平时课余时间、假期时间以及独立活动周期开展内容多样、时间自由、社员自主的体育活动;[4](3)对参与体育社团活动并表现突出者给予精神与物质奖励,并结合专业成绩的总体分数予以相关优先体育培训,观赏体育竞赛的机会,以激励手段鼓励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四)制定社团考核评估激励机制

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具有导向性及示范性作用,建立什么样的考评机制,对于社团管理工作的执行具有显著的引导示范功效。[5]健全的考核评估机制主要包括社团学生骨干、指导教师以及社团成员三方面内容。(1)建立科学的学生社团考核与评估是关键,通过社团联合会对各类社团进行分类,建立不同类型的考核体系,使得考核具有科学性与针对性;(2)将学生社团负责人纳入考核范围,对负责人的工作态度、思路、方法等多方面进行量化。通过考核加强负责人的责任意识与竞争意识,从而提升社团整体水平;(3)在评选过程中倡导学生成为评估主体,对社团指导教师的业绩、能力、态度进行考核,并将工作量纳入考核范围,从多方面激励指导教师。

(五)核定社团专项资金

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对资金、场地设施的依赖性较强。专项资金的设立是开展多种形式活动的保障。目前,较多高职院校的经费严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阳光体育社团化的发展。因此,每年的经费管理中,要对今年预开展活动做财务预算,并向有关部门申请资金支持,来作为社团体育活动的专项资金。如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团委与体委共同设立一定量的专项资金,支持体育社团的发展,并按项目申报制的方式给予支持。与此同时,社团要增强自我“造血”功能,不断扩大自身的影响力来吸引社会资金进入社团。如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采用规范的资金管理制度,通过服务和中介的管理模式弥补自身经费不足,哈佛大学除了受到学校相关部门的经费支持,还允许社团在学校内举办盈利性活动,所取得收入全部免税作为社团活动的经费。国外高校资金来源途径广泛,活动场地广阔以及体育指导专业化,并且管理过程公开透明、财务制度严格。通过基金会的支持和自收自支,使社团呈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景象。

(六)保障活动场馆的数量与质量

阳光体育是以体育活动场馆为物质保障,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目前,高职院校可以为学生提供的可自由活动的体育场地较少,基本用于传统的体育教学,不能满足学生自主运动的需求。体育资源的缺乏,一方面,局限了社团发展的数量与规模;另一方面,影响了学生参与兴趣,使学生的才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高职院校应从基础设施的条件出发,为社团体育活动开展提供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同时,制定相关政策与制度,如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制定了《社团使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管理办法》,从制度层面为社团开展体育活动提供条件保障。

三、完善阳光体育社团化模式的对策

(一)加强对阳光体育社团化模式的功能认知

阳光体育社团化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就要将体育社团纳入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范畴中,进一步加强领导和广大师生对体育运动的功能认知。加大“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充分发挥体育社团的体育活动与文化载体作用。以学生身心健康和适应社会为基本出发点,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坚韧以及乐观向上的个性。

(二)课堂教育与阳光体育的一体化统筹

阳光体育社团化发展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与终身体育为一体的教育过程。必要的课堂教学是对完善阳光体育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高职院校应把课堂教育与阳光体育相统筹,在重视体育课堂教学的同时,落实课外阳光体育工作,培育学生体育兴趣,强化体育技能,并把课堂教学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体育能力在课外阳光体育中得到强化。

(三)建立阳光体育社团化的运作机制

建立阳光体育社团的运作机制是阳光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保障。(1)构建体育社团的人才选拔机制,尤其应选择与配备社团的主要骨干,组成强有力的领导班子;(2)建立社团日常体育活动考核机制,并建立活动档案,社团成员活动状况与体育成绩挂钩;(3)建立沟通交流机制,如校与校之间的体育竞赛表演交流、社团与社团之间的工作经验交流等,以提高阳光体育社团的工作效率。

(四)重视阳光体育社团骨干队伍的培养

骨干队伍的培养是阳光体育社团发展的人力资源保障。校阳光体育委员会在选聘各类体育社团骨干的同时,加强社团骨干队伍的工作培训,并聘请学校体育部教师为他们进行技术培训与裁判培训,提高他们体育活动的指导能力、体育竞赛的组织能力及裁判能力。制定完善的新成员选拔与录用机制,将对某项目感兴趣、有意愿加入体育社团的学生吸收到本社团,达到人人进社团的预期目标,扩大社团的覆盖面。

阳光体育论文范文篇4

1、关于国外的文献

由于“阳光体育运动”是由北京市联合教育局和体育局联合举办的,所以国外针对“阳光体育运动”的文献是少之又少。就算调查起来还是没有代表性和效果,所以直接从国内文献入手。

2、关于国内的文献

“阳光体育”是由北京市联合教育局和体育局联合举办的,针对的是中国青少年学生,所以国外的相关文献几乎没有。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与体育课相结合,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用3年时间,使85%以上的学校能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使85%以上的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掌握至少2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杨浦区体育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中提到:杨浦区在推进新一轮体育发展中,要深刻认识,明确把握国际体育强市的特征、任务、目标和要求,抓住贯彻《全民健身条例》契机,在推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等工作中塑造“精品、精英、精华和精神”,突出重点项目和特色项目,努力加快建设体育强区进程。

二、通过查阅文献我发现

1、周泽琴和陈应武的论文“遵义地区中学关于“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的情况”中,主要是从每周参与活动的频率和影响学生参与“阳光体育活动”的因素方面来调研的。在这篇文章中主要是调查的遵义地区的中学生,然而在这里面根本没有提到学生为什么要参与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来,学生对于阳光体育运动项目的喜欢程度都没有提及,所以还是有待遇提高的。

2、杨烨老师和张亚琴老师调查的“阳光体育”背景下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中提到,课外体育活动也是“阳光体育”运动中的一项主要的内容,他们主要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考虑开展的体育活动的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身体发展和兴趣所在。不难看的出来这篇文章主要是提及到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一些详细情况,他们主要也是从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频率和每次活动的时间来展开进行调查的,初中、高中、小学的数据都有,了解的很详细。他们把每个层面的学生都调查过了,但是这样也有一个弊端,这篇文章只是从各个体育试点的学校调查的,而真正其他学校的情况没有数据表明,所以不能具有太大的说明性。

3、新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09级研究生关于喀什地区的调研主要侧重于“阳光体育运动”所开展的项目和影响因素,还有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动机,然而没有提及到每个项目的开展实施情况,在这篇文章的结语中提到锻炼的时段主要以白天为主,但锻炼的质量并不高。说明这一阳光体育运动在喀什地区开展的情况还是有所欠缺的,但是里面提到维吾尔族舞蹈取代了内容单一的广播操,丰富了课间课余活动。

4、广西民族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的杨军调查的南宁市中小学阳光体育开展情况,也是从影响因素和最重要的一点:中国永远是用分数来衡量一个人的身体素质等,这样也大大降低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南阳市部分中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影响因素中也提到了国家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他们提到了家庭方面对阳光体育开展有很大的影响。

阳光体育论文范文篇5

一、小学阶段推进阳光运动模式的重要意义

小学阶段是孩子发展的基础阶段,是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是体育运动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小学生近些年来的课业负担不断加重,课余时间较少,繁重的课业负担使得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断下降,近视、肥胖的小学生数量逐年上升。在小学阶段推行阳光体育运动,正是贯彻了教育部的号召,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不单单重视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同样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小学生养成乐于运动的习惯。阳光运动模式的推广正是“以人为本”思想的最佳体现,它以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作为体育运动的重点,结合多样的体育运动形式,使孩子在快乐中享受体育。小学的阳光体育教育要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充分了解学生喜欢什么样的体育运动、学生喜欢怎样的运动课模式,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课程设置。阳光运动模式在小学体育教育的推广能够使学生作为体育课堂的主体,能够使老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加强小学生的健康意识,培养小学生的个性、运动技能以及意志力,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大有裨益。阳光运动模式的推广是对传统小学体育教育的改革,在传统小学体育教育的基础之上,扬其长,避其短。它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小学体育教育的弊端,在传统体育教育中,课堂中老师是主体,忽略了学生的感受,体育课往往表现为一种“被迫的运动”,而阳光运动模式的推广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再是老师唱主角,学生唱配角,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体现。阳光运动对推进小学体育教育的改革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

二、阳光运动模式推广存在的问题

由于阳光体育运动是一种新的体育教育模式,其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和以往的教学目标有所不同,在现阶段的小学教育中,因为教育体制的因素,小学的文化教育的重要地位始终无法撼动,都是“一切服从于科学文化教育”,体育运动的教育往往不受重视,甚至有的学校的操场就是一片空地,没有任何运动器材,这种教育模式和教学观念都使阳光体育运动的推广举步维艰。由于我国小学教育的特殊性,往往许多班级的体育课都是由一个老师教授,有的老师甚至还会承担其他的教学任务。阳光体育运动则需要老师花费很大的精力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备案课堂教学内容,甚至有的新颖运动形式需要老师花费时间去学习再来教授学生,老师繁重的教学任务使之无法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丰富体育课堂,这是阻碍阳光体育运动进行的重要客观因素。阳光体育运动提倡引进多种样式的体育运动形式,但是引进的体育运动要简单、易操作危险系数低,适合小学生。太极拳是我国的传统运动,难度系数不高,而且容易学习,对于改善体质有着极大的作用;健美操是一种相对新颖的运动形式,传统思想认为健美操不适合孩子,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健美操有利于展现孩子的活力,活动身体各个环节,增加身体柔韧性;队列比赛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激发学生运动热情,但是由于现阶段思想的局限,多样式的体育运动很少被引进。阳光体育运动是以多样的运动形式为基本特征的,目前我国小学阶段的体育课程仍然缺乏多新颖的体育运动形式,依然在沿袭传统的体育教育方式,踢足球、跑步以及拍篮球仍然是体育课教授的重点内容。另外,体育课的形式也趋于单一,仅仅是老师教授,学生模仿,缺乏师生互动,更是缺乏一些趣味比赛,无法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

三、阳光运动模式推广的可行性措施

1.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进一步推广阳光体育运动模式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了解学生的意愿,根据学生的需要设置体育教学课程,树立牢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小学体育老师应该积极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根本目的,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阳光体育运动的推广必须避免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运动的意识,使学生养成终生运动的习惯。

2.营造融洽的教学氛围

阳光体育运动的课堂教学是在一种师生关系融洽、其乐融融的氛围中进行的,阳光体育运动不仅仅是为了学生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更是为了学生有一颗阳光的心。愉快和谐的气氛能够使孩子们在快乐中运动,因为运动而快乐,也能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被迫运动”的尴尬局面。小学体育老师要注重把快乐带进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平等,教学相长,拉近自己和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有一个放松的心情,正式运动之前要进行课前热身运动,老师可以讲一些关于体育趣闻笑话,充分活跃气氛。

3.引进多样化的运动形式

阳光体育运动要充分体现其多样化的运动形式,要实现师生的平等互动。在课堂教学中要引进新颖的运动形式,同时又要适合小学生,这样才有推广的价值,诸如队列操、健美操、太极拳等简单易行的体育运动形式。同时,老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比赛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孩子积极参与运动,组织运动,积极发言,促进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动。

四、结语

阳光体育论文范文篇6

根据大庆普通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设计调查问卷,邀请专家对问卷内容进行研究和审核,制定出《大庆市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调查问卷》。本次共发放问卷240份,回收24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为220份。最后使用电子软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为研究大庆普通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及对策提供有效的实证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国家及政府主管部门对普通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要求

国家教育部及体育总局在2006年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并在同年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第五条也明确提出,应积极投入“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在这一背景下,大庆政府及教育部门鼓励学生多多走向室外,享受阳光和大自然,形成体育锻炼的热潮,并鼓励教师耐心引导学生按照目的和计划来进行有规律的体育活动,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于运动的热爱,改善学生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最终实现强身健体的目的。2007年5月25日,国务委员陈至立在全国性的《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电话会议上再次强调:应积极贯彻中央下发的7号文件要求,努力改善体育教学的暂行局面。大庆市教育局根据国家要求,从“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入手管理,要求学生确保每天一小时锻炼时间,并高效开展体育课程。

(二)大庆市普通高校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落实计划

自从2007年全国全面开启“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以来,全国各地的各级高校都积极响应,不断开展具有当地特色的阳光体育运动。大庆市教育局也立刻投入行动,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并在当地开展了“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启动仪式——万人长跑活动”。此后各大高校陆续开始制定具有特色的阳光体育运动计划,号召本校学生积极参与至阳光体育运动中。在历时五年的长跑活动结束之后,全市高校学生的心肺功能均得到了有效改善,身体素质显著提高。除此之外,学生的耐力和毅力也得到了锻炼,养成了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

(三)大庆市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

本文以大庆市各大普通高校为研究对象,并向研究对象高校发放了《大庆市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调查问卷》,通过对回收问卷进行整理和分析后可以看出,大庆市阳光体育运动主要是围绕以下方面展开的。

1.体育课堂教学。

大庆市各大高校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都积极宣传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并将政府下发的相关文件传达给师生,让学生对该活动有一定的了解。除此之外,还结合《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在课堂内为学生讲授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2.开展体育竞赛。

大庆市各大高校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制定不同的体育锻炼计划,创造各种条件,培养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热爱,使学生形成健康第一的思想和锻炼身体的观念。部分高校还在学校内以阳光体育运动为口号开展各项体育竞赛,例如篮球赛、排球赛、田径赛等等。通过一些比赛,阳光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得到更有效的开展,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兴趣也被成功激发起来。其中,东北石油大学从2008年开始坚持每年一度的全校师生阳光体育运动大会,并设计了很多具有学校特色的趣味体育项目,例如“师生长跑”“轮滑花样表演”“健美操比赛”等等。这些体育活动各具特色,风格迥异,顺利完成这些项目,不仅需要学生个人的灵活机智,更要注意团队之间的合作程度。另外,大庆师范学院还在冬季开展冰雪阳光运动,带领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入滑雪场,并鼓励学生报名参加国际滑雪比赛。

3.课外体育活动。

大庆市普通高校在校内通过社团和俱乐部的方式开展各项体育活动。笔者对高校几种体育俱乐部形式进行分类,主要有以下类型:球类(包括羽毛球、乒乓球、垒球、铅球、网球、篮球等项目),武术搏击类(包括跆拳道、太极拳、武术等项目),现代体育类(包括轮滑、徒步等项目),娱乐类(包括象棋、围棋、桌球等项目),健美类(包括瑜伽、舞蹈、体操等项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高校诸多类型俱乐部中,参与球类俱乐部的学生人数排名第一。除此之外,健美类俱乐部的参与人数也相对较多,其中主要参与人群为女生。排名第三的是武术搏击类俱乐部。这些社团和俱乐部的活动深深受到了高校学生的喜爱,并推动了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三.制约大庆市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发展的因素

(一)大庆地区经济及气候因素制约了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大庆市地处我国东北地区,气候寒冷且经济不够发达,常年雨雪导致很多体育项目很难在室外开展。大庆市经济状况较为落后,缺少足够的资金来建设室内运动场所,且思想较为保守,缺乏开放性,难以满足学生的健身需求和体育项目的开展需求。这是导致大庆市“阳光体育运动”难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原因,其实际开展效果与预期效果相差甚远。

(二)大庆市普遍存在“重教育,轻体育”的现象

体育是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试教育”的传统观念导致多数高校重视文化成绩的提高,而忽略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加之学校并未制定具体的改善措施和配套管理制度,导致高校体育教师对于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逐渐下降。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大庆市高校学生每日锻炼频率和时间远远没有达到阳光体育运动所提出的要求。

四、大庆市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持续发展对策

(一)建立“阳光体育运动”保障体系

1.广泛宣传健康学习理念。

完善阳光体育网络教育信息体系。通过各种途径传播阳光体育运动的健康理念,让学生自主地投入到阳光体育运动中。并由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管理部门统一安排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防止因个别时间段异常拥挤,导致影响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情形的发生。

2.完善体育硬件设施。

政府有关部门和学校要为阳光体育运动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提高学校体育硬件设施完善程度,加大阳光体育运动经费的投资力度等。建议对阳光体育运动项目进行专项拨款,改善学校体育健身运动设施,增加现代化教学设备,提高体育运动场馆的利用率。

3.增强师资队伍力量。

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与体育教师的水平息息相关,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会直接影响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效果。因此,必须扩大师资队伍的建设,增强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及综合水平,拓展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巩固体育教师的基础知识。同时,可以实行教师竞争制度,充分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之成为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优秀领导者。

4.做好安全保障工作。

学校应制定相关安全防范措施,做好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的安全保障工作。学校应配置充足的医疗设备,并由医务部门统一管理。除此之外,学校还应鼓励学生购买意外险,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享受到安全的阳光体育运动。

(二)“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方式

1.提高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力度。

各高校应该将阳光体育运动视为一项长期的教学任务,并按照计划进行重点发展。学校体育部门应联合党委宣传部、教务处、学工处、团委(学生会)等部门共同整合校内有效资源,开展一系列体育相关活动,宣传阳光体育运动的口号,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使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中得到长期有效的开展。

2.改善学生身体素质,创新课外体育活动。

高校应充分结合阳光体育运动要求,创新课堂教学内容及课外体育活动内容,不断深化体育教育改革。具体应对学生体质进行定期检测并记录,根据记录做好汇报工作,让学生准确掌握自己的身体状况。

3.开展丰富多样的阳光体育文化活动。

高校可以在校内开展体育文化节和阳光体育周,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或假期来开展各种阳光体育文化活动,拓展体育运动形式,最大程度地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休闲运动,丰富学生的课余时间。例如,可以开展一些活动力度较小的轻体育项目,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使学生养成热爱运动的习惯,深化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体育锻炼氛围,推动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中的开展。

(三)“阳光体育运动”的评价监督工作

高校应成立阳光体育运动的监管部门,建立评价体系,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情况进行实时监督与评价。定期对各大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具体评价内容包含阳光体育运动在校内的宣传效果、体育课程的开展情况、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施情况、体育比赛项目的开展情况、体育俱乐部的发展情况、学生体能测试的进行情况等等。监管部门应对一些表现较好的高校进行表彰,推举其成为优秀模范学校,在其他高校之间树立榜样。同时,还应督促高校对于一些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实现阳光体育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语

阳光体育论文范文篇7

本文作者:高晓红杜养军工作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体育部

高校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基本情况

1.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分析。调研结果显示:有1/3的学生除了每周90分钟体育课学习外,几乎不参加课外体育锻炼。这主要是因为学生自身对体质健康概念不明确。有80%的学生有锻炼的愿望,但因为运动技术差、没有锻炼习惯、不知道锻炼什么,加上运动场地和器械不足等导致不喜欢体育锻炼;而且在选择运动项目时,往往喜欢运动量小、强度低和锻炼环境舒适的室内运动项目。学生无法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很难达到锻炼的目的,造成体质和健康水平下降。2.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情况分析。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是学校体育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通过对我省六所高校进行调查发现:首先,因为扩大招生以后,高校体育锻炼的场地、器材、设施和以前相比呈相对减少的趋势,学生走出教室,来到操场却找不到适合自己锻炼的项目,加上可以锻炼的器材、设施少之又少,严重影响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导致学生身体机能逐步下降。其次,是大学四年的课程被压缩到两年半完成,大一、大二学生学业负担重,学生体育活动的时间空间越来越少,加上运动场档次较低,体育设施质量差,器材配备不齐全,导致学生不喜欢体育锻炼,没有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体质下降。3.大学生体育理念、意识分析。大学生健康理念缺乏,主动参与体育锻炼意识淡薄。调查发现,有26.6%的学生,有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有63.5%的学生,是被动参加体育锻炼;还有9.9%的学生,不喜欢体育锻炼。数据反映出大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意识淡薄。阳光体育运动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意识、增强青少年体质的重要方针,正确开展实施必须首先强化舆论引导作用,使学生清楚阳光体育运动要求的健康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三个方面,从而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风气,吸引学生走向操场,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形成锻炼习惯。

高校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策略

1.阳光体育运动的组织领导和宣传。阳光体育以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第一”为出发点,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终身体育思想。通过体育文化氛围、体育文化环境、体育文化活动、学校体育制度等各方面建设,为学校体育教育搭建广阔的实施平台,丰富学校体育教育内涵。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号召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应采取多种形式传播阳光体育运动的健康理念,利用各自学校好的资源,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组织大学生主动参加全民健身。2.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基础。体育经费、场馆设施、教师编制是高校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硬件保障。普通高校运动场地、健身器材、体育环境以及师资队伍建设与中小学相比,有很大改善。大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可以自主选择体育活动的项目及内容,但多样化的健身要求仍无法满足。对此,首先,高校应加大经费投入,多安装一些实效的锻炼器材,多修建和开辟一些体育场地,吸引学生主动接近健身场所,增强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愿望。其次,要充分利用高校各自资源优势和资源共享,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科学、巧妙地设计、布置好各种体育器材设施,利用共享资源及现有条件,创造性地开展好阳光体育运动。3.阳光体育运动的组织形式。体育教学课、课外活动、训练与竞赛是实施阳光体育的组织形式。体育教学课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不可缺少的组织形式。阳光体育要求在体育教学课上要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学习和锻炼,掌握运动技能及运动知识,增强学生体质。教师应加强对阳光体育运动的科学研究,明确阳光体育运动的基本思想,即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体育意识的培养、终身体育思想。教师在体育课堂中应言传身教,围绕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来进行和实践。因此,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和素养,加强体育教学内容与方法的研究,更新体育知识、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真正使学生掌握健身知识、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运动技能,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逐步形成终生体育意识。课外活动是阳光体育运动组织形式之一,是体育教学课的延续和补充。要完成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仅靠每周90分钟的体育课是不够的,需要课外体育活动来实现。为了实现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标准,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是高校顺利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有力措施和保障。课外活动要从大学生实际出发,区别对待,组织方法要灵活多样,如通过举办体育节、体育日、体育俱乐部、体育兴趣组等,鼓励学生利用清晨,课间操,上、下午的课后活动以及晚上自习后等自由时间进行课外体育锻炼。训练与竞赛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组织形式。组建各个项目的学生代表队,利用早操、课外活动、节假日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代表队学生是体育活动的示范,有力推动了学校的群体比赛。因此,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应与群体竞赛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开展不同规模、不同级别、不同项目的学生体育竞赛活动。活动内容应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安排娱乐性强的项目,使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多元化。五、结论与建议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和开展,不仅仅贯穿体育教学课、课外体育活动、群体训练与竞赛,而且通过高校体育文化氛围、体育文化环境、体育文化活动、学校体育制度等各方面的建设来完成,体育经费、场馆设施、教师素质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硬件保障。阳光体育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并增强体质,鼓励学生走出教室,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在身心放松状态下,养成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阳光体育论文范文篇8

共设计中学生、体育教师两套问卷,发放中学生问卷1400份,收回1363份,回收率为97.36%,其中有效问卷1324份,有效率为94.57%,吉首市307份,泸溪县113份,凤凰县231份,花垣县115份,保靖县149份,古丈县71份,永顺县187份,龙山县151份;发放体育教师问卷份140份,收回136份,回收率为97.14%,有效问卷133份,有效率为95.00%。

向州教育局、市教育局、县教育局、分管学校体育工作的行政领导、体育教师负责人进行咨询。

通过检查实习期间对各学校实地观察了解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真实情况。1.2.4数理统计法对调查所得到的数据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求得百分比、平均数、相关系数等参数,根据统计数据绘制表格。

2结果与分析

2.1湘西州学校启动阳光体育运动的状况

通过表1调查可知,“阳光体育运动”实施3届以来,湘西自治州8县市35所学校领导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其中2007年启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只有8所学校占22.86%,2009年有19所学校,占54.29%,2012年启动的有5所学校,占14.29%,至今未启动的还有3所学校,占8.57%。从调查情况看,市区35所中学启动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不同,关键是学校领导对阳光体育运动的理解还不深刻,主要是抓学生学习,忽视学生的健康因素,在落实“阳光体育运动”政策上还存在一定局限。因此,几年来启动的时间不一样,说明领导重视程度也不一样。

2.2湘西州体育教师对阳光体育运动认识情况

通过表2对学校体育教师的调查发现,湘西自治州8县市35所学校133人教师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情况为:非常必要有33人,占27.82%;有必要61人,占45.86%;不太有不要28人,占21.05%;没必要7人,占5.26%。在调查中大部分体育教师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到位,说明很有必要,但还有少数教师思想上没能领会到阳光体育运动的精髓,对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落实不到位。

2.3湘西州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了解情况

通过表3,可以反映出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重要性的认识程度,有很了解和了解的同学占76.66%,主要从网络、启动阳光体育长跑仪式、体育课堂教学等途径了解阳光体育运动长跑活动,还有23.34%的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的了解程度较低,这也反映出部分学校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和发动不到位,使学生不能很好的了解阳光体育运动的信息,更不利于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2.4湘西州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知情况

学生是阳光体育运动的载体,阳光体育实施的好坏,关键看学生对阳光体育的认知情况的了解。通过调查发现,湘西自治州8县市35所学校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情况还比较理想,其中认为非常有必要和有必要占66.61%,表明学生对阳光体育的整体认识比较全面,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知有一定的认识。

2.5湘西州学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时间情况的调查分析

通过表5可以看出湘西自治州8县市学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时间情况,其中在体育课堂教学时间占的比率较高,均在35%以上,而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主要是早操时间和课间操时间,只有阳光体育运动落实较好的个别县市在其他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实施得比较好,如吉首市、花垣县、龙山县。由此可以看出,民族地区学校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还存在一定不足,将学校体育课等同于阳光体育活动,片面的理解为阳光体育活动。

3结语

阳光体育论文范文篇9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新的组织形式,与课间操相比,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长,活动内容多,组织形式活,练习强度适宜。它不仅可以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调剂作用,而且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明显的实效。因此,学校应充分发挥大课间活动的综合效益,把大课间体育活动与中小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变化结合起来;广泛继承、借鉴传统课间操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以及其他省市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经验与做法,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

一、制订大课间活动的目标

1.开展大课间活动,要时时优化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加,主动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锻炼。2.通过大课间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确保“健康第一”落在实处。3.关注差异,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在大课间活动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感受体育魅力,体会运动快乐。4.通过大课间活动,促进师生间、学生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以及交往能力。5.通过大课间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

二、大课间活动的内容设置

1.创编室内徒手操及游戏,如青少年塑身瑜伽、拍手游戏等。2.创编户外徒手操、沙瓶操、绳操、韵律操、舞蹈、健身拳(刀、剑、棍)等。3.扩充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竹竿舞、抖空竹、跳绳、踢毽子、玩沙包、跳皮筋、呼啦圈、各种跳跃练习及各种游戏活动等。

三、大课间活动的组织形式

围绕大课间活动目标,根据季节、气候、学生人数、学校场地设施等情况,以年级组或班级为单位采用合操、分操、任意操、课间体育活动、课间跑步等形式。同时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展班级之间的体育活动比赛。

四、大课间活动的运动负荷及时间控制

大课间活动学生运动负荷:心率控制在120~150次/分区间,活动时间安排30分钟为宜。运动负荷控制,以不影响后几节课教学为主。

五、大课间活动的展示

阳光大课间活动一定要保证“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年年有评比”。最好每学期组织一次大型大课间活动展演,并组织评奖,给组织较好的班级以奖品(体育器材)鼓励。活动开展情况纳入评选优秀班级的条件之一。上学期我校开展的“阳光、运动、健康、快乐”主题大课间活动展演井然有序、精彩纷呈,其中七、八年级展示的舞蹈就有多种,有跳兔子舞的,有跳江南style的,有跳锅庄舞的,还有跳校园华尔兹的,等等,效果非常好。

六、大课间活动开展的效果

我校积极实施“快乐大课间”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实现“体育与艺术、科技与创新、趣味与竞技”的完美统一,构建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模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受到市、县有关部门的好评。学校领导、教师真正认识到了学校体育的重要性;所有学生大大提高了锻炼的自觉性、积极性、锻炼质量和效果。学生在文明、和谐的氛围中学会了多种运动技能,锻炼了身体,陶冶了情操,为将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杨秀萍单位:皋兰县第四中学

第二篇

一、有效推进“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的必要性

“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的有效推进,增加了各式各样的体育运动项目,给学生自主选择喜爱的运动项目,如此多的运动类型可以供学生进行自主选择,解决了学生心理的喜好问题,提升了学生对“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与更大的活动欲望,也就使得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大大地增加,因为学生通过参与跳绳、接力棒、打篮球、打羽毛球、踢毽子、投靶子、拔河、跳远、贴膏药、跳舞、健美操、绘画、猜拳游戏等各个方面的运动类型,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形体美和对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与参加活动的兴趣、期待、好奇,同时可以衬托出他们最美的运动姿态,以全新的自我、积极向上的态度呈现在别人的面前,是一件值得高兴和令人振奋的事情,久而久之,学生在不知不觉之间会觉得“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让他们觉得非常舒服,也就非常喜欢参与各种类型的“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这些体育活动的逐步开设,在无形之中使得学生能够锻炼了身体,从而保障了自身的生命健康安全,提高了安全系数。

二、有效推进“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的策略

1、学校应该制定各种安全制度,为有效推进“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保驾护航

假如老师确实有事情不能按时达到指定位置,应该提前打招呼让学校临时安排监督老师,时时刻刻把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践行现代素质教育理念“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提前安排好一切需要注意的事宜,为学生的生命健康安全作保障,千万不能一走了事,对学生不闻不问,任其自由活动,否则一旦发生事情,后果将不堪设想;建立校园意外伤害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对于一些突发状况的应急处理预案,为学生的健康打上双保险;学校应该让学生办理意外伤害险、生命安全险、人身伤害险、健康平安险等保险,保障学生的生命健康安全,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和谐、安全、愉悦的活动氛围,也就能够为大力推动“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保驾护航,从而更好地推动“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的稳步、健康、持续前行。

2、增加各方各面的体育运动项目,为有效推进“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创造有利的条件

学校应该增加各方各面的体育运动项目,让学生通过参与各个方面的运动类型,这样可以大大地增加学生各方面身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在实际运动的过程中体会运动带给自身的那种满足感、心灵的美感以及心情的愉悦感,还可以使得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浓厚的喜爱兴趣以及不断地投身体育运动中,并且坚持运动下去,同时可以让其他学生一睹自己的运动身姿,不是有句俗语说:运动中的人是最美的。这句话很完美地阐释了这个道理,运动可以使得我们面对生活的态度发生质的飞跃,以积极向上、开朗、乐观、全新的自我为人处世态度呈现在别人的面前,为以后的发展道路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能够让学生与人们之间的交往更加和谐、融洽,推动自我向更加广阔的明天行进,开垦出一片属于自己的美好明天。如此长期的发展下去,肯定会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渐渐地产生了一种持之以恒的追求与不断地渴求,也就在无形之中为大力推进“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快速地向前创造了有利的发展条件,为学生身体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基础,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身体,保障了生命健康安全。

3、把基本的体操运动当做运动的基础,不可忽视,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进“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

众所周知,大课间活动的最基本任务就是:课间操和跑步项目,它们是学生在课间之余应该做到的最基本的体育活动要求,学生进行课间操的锻炼,可以增加学生对纪律的高度集中,同时可以使得学生热爱运动,并且不断地产生想要进行体操(这个体育项目)锻炼的兴趣,也是学生在学习之余的一种愉悦身心的积极活动,课间操和跑步要求学生必须整齐排列、按广播体操节奏进行运动,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加和谐、完美,同学之间就会逐渐地形成一种很好的合作精神,这就在无形之中为学生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课堂中能够进行很好地交流、沟通、不说话就可以进行眼神的交流,从而打造和谐、友好的学习氛围,更好、更快地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鉴于课间操和跑步项目在课间活动中有这么多的好处,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更加和谐,当然应该再接再厉,继续坚持把基本的体操运动坚持下去,不可忽视,大力推进“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给体育活动加入了新型的运动项目,同时把最基本的体操和跑步也继续进行下去,这些运动应该同时进行,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随心所想,随遇而安,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不能为我们所推广,自然也不是“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实施的根本要求。我们只是希望在大课间这个共同的活动范围内,能够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活动样式,为学生在学习之余可以多多地放松心情和锻炼身体,创造更多的活动机会。因此,在大课间活动时间内,还是需要老师先带领学生进行体操和跑步训练,做好基本的工作,增加学生的爱国情操和热爱运动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去发展和开拓更大、更多、花式变幻多样的体育活动。

4、采用花式多样的多角度、多形式、多功能玩法,为“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的发展添光增彩

学校应该积极地鼓励学生采用花式多样的多角度、多形式、多功能的“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比如说:在拔河的过程中可以进行男生的对决、女生的对决、男女混合对决的形式,跳舞的时候,可以想出各种舞蹈的跳法,比如说:像街舞、广场舞、交谊舞、华尔兹、迪斯科等,尽可能多地为学生的运动提出新花样、新玩法,因为,新鲜的玩法往往能够出其不意地抓住学生的眼球,不断地满足学生对于不同事物多方面的新式要求以及学生对于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渐渐地跟上时展的步伐,为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最大的有利发展条件。只有符合了学生的要求,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与不断追求新事物的意愿,才能够促进其更快地发展,体育教育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让学生对“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爱,也就可以增加学生的身体健康、培养他们注重体育活动的节操以及养成勤于锻炼身体的一种良好习惯,对自己将会是一笔无法用金钱购买到的健康财富,这将影响学生的体育运动积极分子一直延续开来,对未来的生活道路产生深远而积极的作用,让学生在做一件事情的过程中能够长期地坚持下去,使得学生们终身获益匪浅。

5、通过比赛激励的方式,大力推进“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

“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应该通过比赛激励的方式来进行体育活动的开展,这样能够激励学生热爱运动,比方说:踢毽子的体育活动中,可以进行个人的比赛模式、集体比赛模式、男生比赛组、女生比赛组等,形成一种你追我赶,齐头并进的趋势,使得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活动中学到体育知识,如此长期发展下去,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兴趣将直线上升,不断地想要参加体育活动,自然能够促进“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的发展,既可以更快地提高自己的各方面体育技能,锻炼学生的身体健康,还可以增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助合作精神与帮助别人的优良品德,也能够推动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壮大。

6、对活动结果进行总结、评价、奖励,从而促进“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的发展

我们需要设立一个专门的评价组,对“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进行一个整体的概括、总结,对每次学生们的体育比赛结果和过程进行详细地记录在案、总结、评价,对学生、小组、班级之间的比赛情况进行汇总,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然后对先进运动的个人、班级、小组给予一定的奖励,可以通过颁发荣誉证书,学习用具,篮、排球羽毛球等体育用品,或者是给予通报嘉奖等方式来激励学生,使得他们的运动兴趣更加浓厚,逐渐地形成一种良性发展的循环模式,彼此竞争,生怕自己落在别人的后面。打个比方:对班级整体活动奖励,给予通报嘉奖,对个别优秀的学生给予个人体育活动积极奖,对团体合作的人员进行集体奖励,给有进步的学生发进步奖等,并且鼓励其他学生积极地向优秀的学生学习,这样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热爱与追求,形成一种你追我赶,齐头并进的势头,如此长期发展下去,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喜爱兴趣必定会呈现出直线上升趋势,自然能够促进“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健康,也能够推动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壮大,岂不是两全其美的事情。在开展“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地利用好学校的有限资源来为体育活动的进行提供有力的可行性资源,不断地创新与改革体制,并且随时准备着变革,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跟着学生发展的需求来变革体育运动项目,适应时代前进的洪流,积极地融入到体育事业的发展之中,共同促进“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的发展。

三、结束语

阳光体育论文范文篇10

阳光体育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它要求学生每个学习日都要有一小时的锻炼时间,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标准,至少掌握2项运动技能,坚持锻炼。但是,通过对阳光体育活动的调研,我们发现,乡镇学校活动的开展效果非常不理想。首先是学校没有重视阳光体育活动,教育的重点依然放在学生成绩的提升上。同时,阳光体育活动的教学模式没有凸显体育活动的阳光性。体育活动内容严重违背了阳光体育活动的宗旨,相应的运动计划和实施方案和现实的教学现状契合度不高。此外,很多乡镇学校的体育教师严重缺乏,教师没能真正把握阳光体育活动的教学精髓,体育活动缺乏针对性。

二、乡镇学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意义

青少年只有拥有了强健的体魄,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化课的学习中,并成为支撑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随着我国素质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教育界对于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体育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创新。我国依然是一个农业大国,大部分学生都集中在乡镇学校中,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地弥补乡镇教育中的漏洞,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阳光体育活动的重要意义还体现在弥补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逐步将教学资源引向乡镇地区,以体育活动教学为抓手,逐步实现城乡教学资源的统筹化和均衡化。

三、乡镇学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策略

1.强化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认知。乡镇学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首先要强化对于体育活动的认知,学校领导要从思想上重视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要争取得到学生、家长、教师的广泛认可,鼓励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把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教师要以身作则,融入阳光体育活动中,带领学生完成体育活动,并及时总结活动经验,保证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例如,在广东某乡镇学校中,新任校长以组织学校春季运动会为契机,在学生群体中树立了爱运动、敢比拼的体育作风,促进了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的发展。2.提升教师水平、创新活动模式。乡镇学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支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活动开展的有力保障。在一些乡镇学校中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师都是兼职教师,不具备现代化的体育教学思维。因此,乡镇学校要积极招聘优秀的体育教师任职,提升学校的体育教学质量。再者,阳光体育活动要凸显乡村特色,乡镇学校的活动场地比较充裕,学生可利用的活动空间较大,但是体育教学设施却很难配套,对此,学校可以将体育活动引申到娱乐性和游戏性较强的项目上,例如,广东某乡镇学校组织女学生开展了踢毽子活动,并选择较为平整的场地设置了简易的足球场,让学生沉浸在参与体育活动的欢乐中,实现了阳光体育活动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的教学目的。3.教师参与、弘扬特色活动。教师是阳光体育活动的组织者,更是参与者,因此教师要和学生打成一片,和学生保持融洽的关系,带领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学生健康的体育观。乡镇阳光体育活动要和当地特色的体育活动结合在一起,集成本地的体育资源,将宝贵的传统资源和现代化的体育精神结合在一起,实现传统体育项目和现代体育精神的融合。例如,在太极拳发祥地,河北地区就将这一古老的功夫技艺和阳光体育教学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操场上练太极拳,这种古为今用的体育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对传统体育文化的探究热情,也起到了强健体格、塑造人格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