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工程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8 03:24:42

阳光工程

阳光工程范文篇1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简称阳光工程)是国务院批准在全国实施的惠农项目。以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阳光工程是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广泛调动广大农民和各类教育培训单位的积极性,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财政资金直补农民,农民培训推荐就业的工作机制。实施阳光工程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努力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转产转岗就业的能力,帮助农民实现稳定转移就业,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序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长久之策。

一、重大意义。解决“三农”问题已成为我们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收问题,增收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就业问题。富裕农村的根本出路在于减少农民。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多,转移就业的任务非常艰巨。二是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已成为当前面临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加快农村劳动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增强我国产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2003年中央3号文件明确要求农业部、劳动部牵头会同财政部、教育部、科技部、建设部制定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2003年9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79号文件转发了《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2004年在全国实施。《规划》提出了明确目标任务和具体的政策措施,要求各级政府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认真领会和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指示精神,把它作为一件全局性的大事出有因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培训目的。阳光工程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一项示范工程。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帮助青壮年农民掌握一门基本适应转移需要的专业技能;通过开展引导性培训,帮助青壮年农民初步了解有关法律法规、文明道德规范以及城市生活常识、寻找就业岗位等有关知识,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和非农产业就业创造条件,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

三、培训对象。农村户口,年龄在16——45岁的青壮年农民。

四、培训工种。面向二、三产业确定培训工种,当前培训的重点是驾驶与维修、计算机应用、电工电子、机械制造、焊工、建筑、家政服务、服装缝纫等用工量大的行业。

五、培训内容。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就业岗位要求安排培训内容,包括适应转移需要的岗位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政策、法律法规知识、安全生活常识和公民道德规范,以岗位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辅助开展引导性培训。

六、培训时间。一般培训时间为15——90天,具体培训时间由培训单位根据不同工种及用人单位要求确定。

七、报名方式。参加培训的学员持农村户口本和本人身份证到县阳光办公布的培训基地报名参训,培训单位必须按实际登记造册。

八、资金配套及补助标准。农民培训经费衽政府和农民共同分担的投入机制,2006年每培训1人中央财政补助170元。省、市、县按中央财政1:0.5:0.3:0.2的比例安排配套补助经费。

九、培训基地收费标准。培训机构向学员收费标准是,县物价局核定的收费标准减去财政补助标准之差。

阳光工程范文篇2

一、全市阳光工程工作开展情况

从本次督导调研情况看,各县、区阳光工程办公室都非常重视阳光工程培训转移工作,迅速行动,采取有力措施,认真抓好许昌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并紧紧围绕全省阳光工程规范管理年活动的开展,狠抓了各项工作的落实,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具体表现如下:

(一)下达了培训任务。今年省下达我市的培训任务为1.8万人(含直管县xxx0.2万人),各县(市)区已逐级将培训任务分解下达到各培训机构。全市共有45所培训机构承担了培训任务,其中公办18所,承担培训任务7650人,占任务的47.8%;民办的27所,承担培训任务8350人,占任务的52.2%。

(二)举办了项目管理培训班,市阳光工程办公室举办了项目管理和信息监管培训班后,各县(市)区都相继举办了项目管理培训班和信息监管培训班,对各培训机构负责人和网管人员进行了系统的培训。据统计,各县市区已举办培训班16期,共培训人员100人次。

(三)“五项制度”的执行情况。从督导调研情况看,各县、区都较好地执行了第一节课制度,县、区阳光办的负责同志亲自到培训班给学员上第一节课,到培训机构认真进行学员身份,数量等内容的核查,并把培训券发放到学员手中,对领券学员登记造册,并对发放情况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各培训机构和县、区阳光办均建立了台帐,并按月及时上报月报。

(四)培训转移情况。从本次督导调研情况看,抽查的13所培训机构,共承担培训任务4600人,已完成转移就业652人,占承担任务14.2%,正在培训703人,占承担任务15.3%。截止9月底,全市已完成转移2484人,占任务数的15.5%,完成招生3040人,占总任务数的20%。其中,xx、xx培训进度较快,网上管理较好。

二、存在问题

(一)生源少,工作进度慢。从督导调研情况看,各培训机构普遍存在招生人数少,生源紧张的局面。截止9月底,全市仅完成转移2488人,占任务数的15.5%,转移不到任务数10%的县有:梁园区、睢阳区、虞城。个别培训机构至今未转移一人,如xxx劳动就业培训中心,xxx技工学校,xx县农广校、阳光技校。

(二)网上管理不健全。各县(市)区虽举办了网络监管培训班,但个别县区的培训机构仍未联网。截止9月底,x县、xx区、x县、xx仍未有上网。

(三)部分培训机构操作不规范。主要表现为:一是“订单培训”中订单不规范。培训机构和用工企业签订的订单没有标明月工资收入,合同期限、就业岗位等,订单内容模糊,反映情况不明确;二是招生简单不规范。不能清楚地反映阳光工程的收费标准,补贴标准、培训专业、时间、就业去向等内容。三是专业设置不科学,计算机相对专业太多,不能保证对口就业。四是部分培训机构档案管理不规范,没有专门的档案盒。

(四)工作管理经费不落实。从督导的六个县区看,都没落实管理经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阳光工程的顺利实施。

三、下一步要求

现在离完成全年的培训任务仅剩75天时间,时间紧,任务重,各县(市)区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加大力度,加快培训转移进度,确保全年任务完成。

(一)加强领导,规范管理。各县(市)区阳光办,要切实负起责任,抽调精干人员,配备必需的办公设施,解决必要的工作经费,严格阳光工程规范管理年的要求,认真落实“五项制度”,规范好“七项工作内容”,确保任务完成。

阳光工程范文篇3

一、开展权力运行“阳光工程”活动的重要意义

在全镇开展权力运行“阳光工程”活动,实行党务公开,统筹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各类公开,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实践党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促进基层和谐稳定的有效途径;是改进党的作风,促进科学民主决策,加强权力运行监督,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建设廉洁高效大桥,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权力运行“阳光工程”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促进社会和谐为主线,以服务群众为目的,以权力运行阳光操作为核心,以加强党务公开为契机,统筹推进各类公开,努力形成各类公开协调推进、相互支撑、效能积聚的综合公开体系,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大桥提供坚实保障。

基本原则:一是服务发展原则。围绕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民主意识和接受监督意识,调动全镇广大党员群众参与和监督党务以及各项社会事务的积极性,努力营造快速发展、科学发展的良好环境。二是注重实效原则。尊重和保障党员群众的民主权利,真实、全面、及时公开党员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建立反馈和沟通机制,切实解决党员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三是统筹推进原则。党务公开要注意吸收借鉴其他各类公开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其他各类公开也要体现党务公开的重要决策和主要措施,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推进全镇民主政治建设。四是积极稳妥原则。既要积极推进,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又要科学安排,规范操作,有序展开。要善于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不断丰富公开内容,完善公开形式,建立长效机制。

主要目标:通过开展权力运行“阳光工程”活动,完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公开机制,使党员群众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表达权、监督权进一步落实,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满意度不断提高;党员领导干部工作作风明显改进,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加强。

三、总体安排

全镇开展权力运行“阳光工程”活动,总体上分动员部署、全面实施、总结提升三个阶段,到2012年12月底基本结束。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5月底前)。认真组织全镇党员干部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的意见》,学习市委《关于在全市实行党务公开的实施意见》、《关于在全市开展权力运行“阳光工程”活动的意见》、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和镇党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市政务信息公开暂行办法》以及全区有关政务信息公开、科技防腐等方面的制度规定,学习最高两院等上级部门有关司法公开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性文件,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普遍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通知》、《省村务公开条例》,学习《市企业民主管理条例》等。充分认识在全镇开展权力运行“阳光工程”活动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对开展权力运行“阳光工程”活动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公开牵头部门要分别制定牵头事项实施意见,各部门各单位要根据各类公开的实施意见,结合实际制定涉及公开事项的具体实施办法。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5月底至10月底)。围绕制定目录、确定方式、建立制度、整改反馈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做好各项工作。一是制定公开目录。各类公开牵头部门要按照有关要求,分别制定牵头事项公开目录;各部门各单位要根据公开目录,按照公开程序实施公开。二是确定公开方式。各部门各单位要根据公开的内容和范围,选择便捷、实用的公开方式实施公开,防止形式主义。三是建立相关制度。建立健全例行公开、监督检查、考核奖惩等制度,保障各类公开工作规范运作。四是认真整改反馈。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通过召开民主生活会、发放调查问卷、开展调查研究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广泛征求党员群众对公开工作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制定整改方案认真进行整改,并及时向党员群众反馈整改情况。要立足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开展活动,集中力量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第三阶段:总结提升(11月至12月)。各部门各单位对权力运行“阳光工程”活动进行认真总结,各公开牵头部门向镇党委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工作报告,镇党委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汇总、整理并报区委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总结活动经验,建立完善各类公开运行长效机制,提高公开工作水平。镇党委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会同镇组织科,对全镇权力运行“阳光工程”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四、组织领导

各部门各单位要把开展权力运行“阳光工程”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研究部署,精心组织实施,扎实推进活动开展。

(一)建立完善工作机构。镇党委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做好全镇权力运行“阳光工程”活动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工作,负责职责范围内的权力运行“阳光工程”活动。各类公开牵头部门要设立办事机构,明确职责,充实人员,切实抓好牵头事项的公开工作。各相关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协调配合开展工作。

(二)努力营造良好氛围。各部门各单位要积极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宣传我镇开展权力运行“阳光工程”活动的重要意义和目标任务,切实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和群众参与权力运行“阳光工程”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广大党员和群众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广泛宣传各部门各单位开展公开工作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努力营造权力运行公开、透明的良好氛围。

阳光工程范文篇4

接省阳光办的通知,为贯彻落实今年中央、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切实服务当前春季农业生产,推进今年全省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经研究决定,从2012年4月启动阳光工程培训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培训任务

2012年全省阳光工程培训任务分两批下达,第一批培训任务从即日起下达,第二批培训任务待国家阳光工程实施方案下发后下达。在2012年国家计划未下达前,各县(市、区)可按照《省2011年阳光工程工作方案》中下达任务数的30%,确定第一批培训任务数。未完成2011年培训任务的项目县应采取措施,继续完成培训任务,暂不启动今年的培训工作。

二、培训内容

以开展农业职业技能培训为主,主要对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从事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以及从事农业经营和农村社会管理的农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重点培训农业生产及管理技术、农产品产地贮藏保鲜及加工技术、农机操作及维修技术、沼气建设及维护技术、农业经营管理及农村社会管理知识等内容。

三、培训方式

培训工作继续参照《省2011年阳光工程工作方案》进行。各地应按优胜劣汰的原则,在2011年认定的培训基地中,择优选择培训机构。培训方式应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培训质量。

四、补助标准

培训补助资金仍按《省2011年阳光工程工作方案》中规定的每人380元的标准,采用培训券的方式进行补助。

五、有关要求

1、提高认识,服务大局。各地要进一步将思想行动统一到全省科技促进年活动工作中来,增强大培训意识,积极策应,迅速部署,充分利用好阳光工程培训项目的平台作用,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切实为春季农业生产提供智力支撑。

2、统筹安排,择优培训。培训工作既要充分体现当前的农时农事需要,也要符合当地产业特色、贴近当前技术需求和农民意愿。各地要择优确定培训机构,结合去年年底各地的检查情况,对去年实施阳光工程过程中培训组织得力、师资力量较强、效果较好的培训机构优先安排培训。还要结合今年年初开展的培训需求调研,合理安排当前的培训专业和分配培训任务。各地请填写《2012年阳光工程第一批培训任务安排表》(见附表1),于4月5日前报市阳光办汇总统一报省阳光办,分别报送纸质版和电子版。

阳光工程范文篇5

2014年12月26日—2014年12月28日

二、复查方法

按照三堂课抽查和分班验收情况,采取询问培训机构,查看课程表、考勤表,深入现场询问学员、乡镇干部的方式对阳光工程培训进行复查。

三、复查结果

(一)培训时间

符合2014年阳光工程培训的培训要求。基本保证技能培训4天,每天6个学时,即:上午9:00——12:00点,下午从13:00——16:00点,培训期间,没有把下午的课程提前到中午上,完课后回家吃饭不再上课的现象发生;专项技术培训采用连续两天,集中培训,每天培训达3个课时以上。

(二)生活安排

技能培训采用统一煮饭或吃方便面的方式,解决学员的生活问题。

(三)培训内容

技能培训开班以阳光工程的目的意义、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村地区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和慢性病、地方病防治方面的知识及宣传培训《阳光工程实施方案》培训相应专业为主;专项技术培训以马铃薯或玉米种植技术、病虫防治为主,另应农民要求增加魔芋和蔬菜种植技术培训内容。

2.学员到课率

阳光工程范文篇6

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证校园及周边良好秩序为目标,各部门共同参与,有效整合社会联动资源,积极探索校园工作机制,全力维护师生人身、财产安全,创造良好的校园及周边社会环境。

二、总体目标

(一)校园及周边的治安防范能力得到有效增强,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得到切实保障。预防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校园及周边涉及师生死伤的道路交通和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发生。有效遏制校园及周边针对师生的刑事案件的发生。

(二)校园师生的饮食、饮水卫生得到切实保障。有效预防食物中毒等事件发生。严防大规模疾病传播、蔓延事件。

(三)校园周边无非法经营、无证经营、占道经营、非法出租房屋的现象,经营秩序井然。

(四)校园周边无不符合条件的网吧、游艺厅、音像放映厅等文化娱乐场所。

(五)师生、家长和社会对校园及周边治安状况的满意率明显提高。

三、工作措施

为确保校园阳光工程的有效开展,市政府要求在20*年7月25日前,以公安、教育部门为主,各相关部门协作联动,全面建立健全以下七项工作机制。

(一)社会联动工作机制

1.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公安、教育、财政、关工委、综合执法、广电、卫生、工商、文化、质监、安监、交通、环保等单位和部门之间要建立校园安全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共同研判校园及周边秩序状况,研究制定解决措施。

2.建立综合整治工作制度。各相关部门互相配合,适时联合开展整治校园周边音像社、网吧、小书店的黄、赌、毒,小食堂、小饭店、小餐桌的餐饮卫生以及各类场所噪音的行动。定期开展校园周边出租房屋专项清理整顿活动,杜绝向未成年人出租房屋等各种非法出租房屋行为,严厉打击学生或不良人员利用租住房屋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及时排除影响校园周边环境的各类不安定因素。

(二)服务工作机制

1.建立联系点工作制度。各部门的主要领导,每人要落实两个联系点,定期听取学校的意见,帮助学校解决突出的安全问题。

2.建立交通安全服务工作制度。在学校上学、放学及学习等重点时段,安排相关工作人员维持校园门口及周边的交通、治安秩序,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确保师生安全。

3.丰富服务措施。通过开展安全教育课、发放联系卡、发放安全标志物等形式,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能力。

4.各部门要聘请师生和家长担任校园安全监督员,对本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

(三)校园防控机制

1.逐步建立以社区(村)民警、教师、学生及相关部门为基础的校园安全组织机构。

2.根据公安部的“八条措施”和教育部的“六条措施”,结合实际,由公安机关派出民警指导学校、幼儿园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严格实行制度化管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确保警、校共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合作宣教机制

建立以公安、教育部门为主体,卫生、文化等相关部门协同参与的宣教机制。通过与学校合作,定期采用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加强对师生的法制、卫生常识以及治安、消防、交通、安全防范、自救知识的教育,增强师生遵纪守法、安全防范以及遇险自救的意识和能力。

(五)考核激励机制

1.各成员单位要制定本部门校园阳光工程考核评比标准,定期开展考核评比工作,推动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

2.开展“平安校园”评选活动。各相关部门要对本系统内实施校园阳光工程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市政府将对工作开展卓有成效的包扶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

(六)责任倒查追究工作机制

对因工作落实不到位,出现严重后果,造成社会负面影响的单位和个人,市政府一律实行责任倒查。

(七)宣传机制

各部门要加强与新闻媒体等单位的沟通和联系,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以及召开新闻会、开辟专栏等形式,加大宣传工作力度,营造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

四、职责分工

公安部门:

一是落实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工作制度,加强对师生的法制、禁毒常识教育以及对消防、交通等安全防范知识的普及,不断提高师生员工的法制意识、安全防范意识。

二是严密防范和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敌对分子和别有用心人员对学校的宣传煽动和渗透破坏活动,加强抵制宗教势力和非政府组织向学校的渗透活动。

三是排查、化解影响学校稳定的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四是检查、指导学校内部安全防范工作,督促学校依法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五是强化对校园消防设施以及消防通道的安全检查,确保学校消防措施的落实。

六是有针对性地对校园周边的非法出租房屋进行清查,对将房屋出租给没有亲属、监护人陪同居住的未成年学生的行为要坚决予以制止。

七是强化对校园周边娱乐场所中涉及黄、赌、毒以及网吧、电子游戏室等娱乐场所违法行为的清理整治,建立责任倒查追究制度。

八是完善城区学校、幼儿园周边道路交通设施的设置,大力开展重点时段校园门口维护交通秩序的“护花使者”行动,确保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通畅。

九是加强对接送学生专用车辆的监管工作力度,杜绝恶性交通事故的发生。

十是积极配合其他相关部门,加强对校园内部及周边的各种专项整治。

教育部门:

一是与实施校园阳光工程有关的部门、单位密切配合,积极协调、抓紧准备,做好学校安全机构的筹建。

二是为公安机关校园警务室提供15平方米以上的办公场所,以及必备的办公设施。有条件的学校还应设立谈心室、德育教育室等。

三是积极协调财政、公安等部门,加强校园及周边视频监控、红外报警等技防设施的建设。

四是加大法制教育力度,将法制教育列入德育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保证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每学期保证法制宣传教育课不少于4课时。

五是会同公安等部门制作“安全常识”、“各类紧急情况下自救防范知识”的宣传片、学生安全手册,并确保安全教育进教程、进课堂。

六是组织专门力量经常开展安全演练。重点是火灾演练、自救演练、紧急情况下疏散演练等,提高师生员工在各种危险情况下的应对能力。

七是协助公安、工商、文化、卫生、综合执法等部门做好校园周边秩序的整治和校园师生的管理教育。

财政部门:

按照省、铁岭市政府的要求,逐步加大对全市实施校园阳光工程的财力投入,切实保障校园周边整治、学校警务室建设、学校专职保安配备以及校园及周边视频监控、红外报警器等技防设施的专项经费,确保校园阳光工程的顺利开展。

综合执法部门:

与学校进行经常性沟通,根据学校反馈情况,及时对校园周边的秩序进行整治。重点清理占道经营、非法散发张贴广告等现象,特别是要坚决取缔不法流动商贩兜售不卫生食品的行为。

广电部门:

要积极配合各相关部门,以开辟专栏的形式,加大对校园阳光工程的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

卫生部门:

一是加强对供给师生的食品、饮用水,校园内部食堂以及校园周边小饭店、小餐桌、快餐店的卫生监督。

二是强化校园内部的疫病防控工作,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

工商部门:

一是进一步规范校园周边各类经营者的经营资格,严把市场准入关。

二是严厉打击不法商贩,坚决取缔无照经营。

三是配合有关部门搞好综合监管,维护校园周边的正常经营秩序。

文化部门:

会同公安、工商等部门,强化对校园周边文化娱乐场所的管理,严厉查处各种违规行为,对校园周边不符合条件的网吧、游艺厅和音像放映厅一律予以取缔。

质监部门:

加强对学校购置使用的无3C认证或自制的卫生用具、食品器具、试验教学器具、体育教学器械、安全防护器材以及学校使用的锅炉、压力容器等教学生活设施、设备的质量检查,确保广大师生的教学和生活安全。

安监部门:

加强对学校各类建筑、楼道等基础设施、生活服务设施、公共活动场所的安全检查,清除上述设施和场所存在的不安全隐患,确保学校不发生因上述设施和场所存在隐患而引发的责任事故。

交通部门:

一是进一步规范校车运营秩序,强化督导,严加管理。

二是对校车进行定期安全检查,保证校车营运安全,确保不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三是加强对城区以外学校周边的道路的保养,确保师生上学、放学的道路平稳、畅通、安全。

环保部门:

依法对校园周围的大气、水、噪声污染进行清理整治。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展校园阳光工程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举措,也是惠及千家万户的一项民心工程。维护好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对保障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确保学校、家庭和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切实推进校园阳光工程的深入开展,确保工作取得实效,市直各相关部门要确立本部门的落实意见及责任领导,各乡(镇)、街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并充分运用各种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加强校园阳光工程的宣传报道。要广泛发动广大师生、社会各界群众,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进来,共同推进校园及周边安全防范工作,营造校园阳光工程的良好社会氛围。

阳光工程范文篇7

一、阳光工程实施情况

进一步加大阳光工程的实施力度,认真贯彻落实省《关于深入推进“阳光工程”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体系,充实工作内容,狠抓过程监管。结合实际,围绕我县中小学招生、教育收费、人民教育基金会建设、教育惠民工程开展工作,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主要做法

(一)明确要求,落实专人负责

“阳光工程”是一项体现党和政府惠民、惠农的暖心工程,为更好落实该项工作,县教育局继续深入实施了《县教育局“阳光工程”实施方案》,落实领导责任,安排专人负责。形成共同做好“阳光工程”工作的良好局面。

(二)适应形势,调整工作思路

根据我县教育发展实际,确定“阳光工程”工作内容,把家长和学生普遍关心的教育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围绕中小学招生、教育收费、人民教育基金会建设、教育惠民工程开展工作

(三)积极宣传,努力营造氛围

为加大对阳光工程的宣传力度,使阳光工程深入民心,做到家喻户晓,县教育局充分利用报纸、互联网、学校宣传栏等媒体,对“阳光工程”内容进行宣传,确保广大家长和学生对该项工作的知晓率。

(四)规范管理,确保工作质量。

为提高阳光工程的培训效果,分学期前、学期中、学期末三次指派专人到全县中小学校督查落实“阳光工程”实施内容。确保各中小学校将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广大家长和学生真正受益于“阳光工程”。

(五)实行阳光操作,确保公开透明

严格按照有关要求要求,对“阳光工程”的工作内容涉及的收费、招生、资助发放等信息及时公布,并广开监督渠道,接受家长和学生监督。确保“阳光工程”“阳光”操作。

三、取得的成效

通过一段时间来的工作,我们深深感到:规范管理、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阳光工程”工作,是做好教育基础保障工作有效途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通过实施“阳光工程”,广大家长和学生明确了自己在招生报名、教育收费等工作中享受的权利。增强了我县招生报名、教育收费等工作的透明度。

二是通过实施“阳光工程”,我县农远学生,更进一步获利“营养餐”工作,对增强体质起到积极作用。同时,通过各类教育捐赠,同等享受城区学生权利。

三是通过实施二是通过实施“阳光工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享受了与本县学生同样平等的就学机会和就学权利,为我县“小县大城”发展战略实施提供积极支持。

阳光工程范文篇8

为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和就业技能,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实现农村稳定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2005年,我县重点以实施阳光工程项目为载体,抓好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在阳光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我县坚持“政府推动、培训基地主办、农业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认真按照农业部等六部委制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管理办法》的要求,切实抓好阳光工程的组织实施和项目管理工作,通过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严格管理、并强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使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得到了顺利的实施,并带动了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全面开展。

一、我县农村青年劳动力总体状况

1、我县农村青年的规模与结构。根据全面统计,2004年我县14—35岁农村青年6.6万余人。其中男性占53.5%,女性46.5%。17—40岁外出务工青年占40%左右,

2、我县农村青年转移状况与特征。从总体上看,我县农村青年转移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特征之一:农村青年转移数量增加。近几年,我县农村青年外出数量呈现上升趋势,部分外出青年返回到本地,仍然从事二三产业,农村青年向非农业转移,已成为我县农村的一道“风景线"。

特征之二:农村青年转移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在农村青年的转移中,具备初中文化的青年农民唱主角,是主力军,占到8O%以上。这些人头脑灵,接受新事物快,到外面闯荡见世面、学技术的欲望高,去外地谋求职业的机会大。

特征之三:工业、建筑业、制造业、商业、饮食业和服务业仍是农村青年转移的主要行业。在2004年,农村青年转移的行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生产建设第一线和低层次的商业饮食服务业,主要流向为深圳、东莞、广州、上海、福州、北海等发达地区,占到70%以上。

特征之四:我县青年转移具有明显的兼业性。这些外出务工的农村青年绝大多数还保留着对土地的承包权,每年除在外务工外,农忙季节都要回家从事农业生产。

3、农村青年转移的积极作用。农村青年向非农产业的大转移,对缓解农村就业压力,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县域经济,促进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重要作用:

第一,农村青年以其工资要求低、就业期望值不高、勤劳能干、能吃苦等特点,增强了在城市就业的竞争性,这对促使我县劳动者就业观念的转变,推动劳动就业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具有积极的作用。

第二,农村青年在城市从事的大多是脏、苦、累和城市人不愿干的工作,而提供的是城市居民生活中迫切需要的家政、医护、环卫、建筑等特殊服务,对方便城市人民生活,适应社会化服务需要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三,农村青年向城镇的转移,是城乡之间劳动要素相互吸引和互动过程,更多地表现为追求在城市扩大视野、增长见识、掌握技术等人力资源积累,通过城市经济的“扩散效益”,为农村的城市化、工业化发展注入更多资金、技术、信息,对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四,农村青年向非农业转移,是解决农村剩余青年就业以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据调查,外出农村青年的年平均纯收入为3000元左右,比全县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大约高出1500元左右。同时,外出青年返回农村,又将城市的生活方式、观念及有关信息带回农村,对于缩小城乡生活差距,改变传统生活方式,提高消费水平与生活质量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客观上为开发农村消费市场做了观念和物质的准备。

二、主要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我县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实施工作,把其作为贯彻中央一号文件,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就业能力,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紧抓好,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阳光工程实施工作进行研究部署,要求有关部门要从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搞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做到统一思想,齐抓共管,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把这项惠及广大农民的民心工程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二)加强部门协作,整合培训资源,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2004年,县委、县人民政府在县农业局设立了“阳光工程”办公室,配置了相应的工作人员专抓此项工作,制定了培训计划和方案,对培训专业、人数、时间、方法提出了具体要求,做到了年有规划,月有安排,有底数的步步推进。今年,县委政府召开了人事、财政、教育、城建、扶贫、职教中心等部门座谈会,要求相关部门各施其职,在培训过程中的各种情况要相互反馈,及时协调解决。就业办、职教中心两个培训基地要安排足够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以确保培训顺利进行;财政部门要及时拨付培训资金;农业、扶贫部门要随时加强监管,如在某一环节出了问题,追究负责这一环节的部门领导人责任。

(三)、狠抓培训基地建设,提高培训质量。

为将我县阳光工程项目实施好,工程领导小组认真对县内的教育培训机构进行审核,通过对师资力量、教育教学设施、培训经验的对比,认定三都县劳动就业办和三都县民族职业教育中心为我县培训基地,这两个培训基地有一定的培训经验、培训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能提高培训人员素质,保证受训农民的转移就业。得到认定后,这两个基地及时地安排人员,成立了项目实施小组,购置了相应的教学设备,确保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今年,县职业教育中心在去年所开设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酒店管理、县就业办增加了沼气池建设等课程,进一步拓宽了培训课程,增大了农民工的就业面。

(四)、认真调研,有的放矢搞好培训

近年来,我县每年都要采取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对农村青年思想状况进行调查。从近年来的调查结果来看:广大农村青年致富成才的愿望更为强烈,60%以上农村青年认为增收无门路,其原因,67%的农村青年认为缺乏技术,37%的农村青年认为缺乏资金,他们普遍认为外出是解决技术和资金问题的有效途径,所以60%以上

青年希望外出务工。

(五)实行订单培训,提高就业率。

我县采取整合社会资源,借机发展的方式探索出了一条培训与就业结合的培训形式。与企业的培训基地联合,由企业出就业岗位,出培训设施设备,出技术力量,就业办负责招生、教学和管理,共同建立集吃、住、教学于一体,同时容纳几十人的培训基地,如由东莞市石排镇金飞达电子厂、深圳运发集团等企业提供就业岗位,创办了技工技术培训班,取得了多名大龄农民工集体就业的好成绩。这种培训方式是我县与外地一些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公司、企业合作的硕果,我们借助这些公司的技能设备和师资力量举办培训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由我县培训基地教师和企业培训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现东莞市石排镇金飞达电子厂已招收300名农民工。

(六)加强培训管理,搞好跟踪服务。

搞好农民工转移就业跟踪服务是转移农村青年剩余青年的重要环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结合实际不断充实完善,每个月都进行就业培训跟踪服务。首先是搞好信息服务,一是与企业建立了信息联系制度,经常性地了解输送的农民工的工作、生活情况,二是加强与乡镇就业指导站联系,引导广大青年合理流动,与法律服务站共同维护外出务工青年合法权益,提供法律帮助等。其次,是协调党政及有关部门为农村青年外出务工或在家领办项目提供政策、资金、物资帮助。再次,营造氛围,对外出务工青年典型、青年星火带头人、返乡创业的青年典型进行大力表彰和在报刊、电视台等媒体上对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政策措施、办法等进行大力宣传,从而营造一个为转移农村剩余青年劳动力服务的好环境,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

(七)多方联动就地输出。

对于愿意离土,但难以离乡的农村富余劳力,立足于“短”、“平”、“快”,着力于整体联动,“就汤下面”,就地转移。一是开发本地就业资源。目前,县内正在加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如民用建筑、农村沼气建设、道路改造、堤坝施工、酒店管理等需要大量的熟练技术工人,针对这一情况,县就业办、职教中心联合城建、能源、水利等部门,召收了部分具有一定经验的农村劳动力进行相应的技术培训,并就地转移从事民用建筑、沼气池建设和酒店管理工作;二是培训促动。建立多层次、适用型、较灵活的培训网络,拓宽培训领域。鼓励培训基地发挥各自的特长,实施培训就地转移,着重培训农村困难户子女,培训一人,转移一人,脱贫一家;帮助务工农民适应打工岗位,促进培训与转移对接,供求与需求对路,劳力与岗位对口。

(八)完善制度,狠抓管理,保证补助资金落实到每一个学员

我们通过建立制度,狠抓管理,做到阳光工程实行阳光管理,坚决杜绝弄虚作假行为。严格按照公示制度、“第一节课制度”、台帐制度、工作月报制度执行。

三、取得的成效

(一)培训与转移工作稳步推进

今年到目前为止,我县共培训4期429人,占培训任务的53.5%,其中就业办共转移培训400人,职教中心共转移培训29人,主要是就地转移就业和转移到深圳市、东莞市等,培训专业有沼气池建设、酒店服务与管理、电工电子、机械制造、民用建筑等,计划10月底完成培训任务800人。

(二)经培训农民工就业稳定、收入增加

目前转移的429名农民工,有100名在县内从事沼气池建设,29名从事酒店服务与管理,300名转移到深圳从事电子设备制造,劳动强度相对较轻,而薪酬却相对高一些,农民工反馈的信息,他们的月工资在800—1000元左右,就业环境相对稳定,用工单位反馈的信息还表明,参加过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就业更容易,更能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其掌握的技能与劳务收入成一定的正比关系。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取得明显转变。

一是由低收型向高收型转变。打工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由季节型向常年型转变。人多地少的先天不足,驱使劳务输出,打工经济的比较效益,吸引农民打工。资料显示,一年有半年以上在外务工的占63%;三是由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几年来,县委、县政府组织加大先培训、后输出,再培训、再输出力度,技能型劳务输出比例大幅提高,去年比历年提高26%。在他们看来,自觉钻专业,学技术是“必修课”,主动争技术岗,干技术活,吃技术饭是新时尚;四是由打工型向创业型转变。精明、文明、勤劳、肯干的三都“打工仔”、“打工妹”,用自己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努力实现由“蓝领”向“白领”过渡和转变,涌现出了班组长、车间主任、部门经理等;五是由无序型向有序型转变。前些年,亲戚带朋友、熟人带老乡,自然输出十分普遍。随着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农村富余劳力输出工作,政府引导、部门组织、中介参与、职业培训,一个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输出格局逐渐明朗;六是由个体型向整体型转变。个人外出,带动举家外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因父母外出务工,携带子女全家外迁。据各乡镇反映,农村土地二轮延包以来,全县已有几十户农户外出打工后举家外迁。另一种是经培训输出的农家子弟,大都跳出了“农门”。输出一人,盘活一家,影响一片的农村劳力转移链,正在带动子女在外就业安家,父母随之料理家务的连锁效应。

(四)效益

1、经济效益

由于采取了系统的培训,所输送的农民工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工作能力有了显著提高,目前输送的429名农民工全部得到就业,月工资比自行进厂就业或自寻职业的工人高15O元左右,月纯收入若按最低600元计算,430名工人每年收入将达250万元左右。这可进一步改善农民工及家庭的生产生活条件,对促进家乡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社会效益

一是提高了我县农民的整体素质。我们实施阳光工程项目的过程中,通过引导性培训、技能培训和农业科技培训,大大地提高了农民的整体素质;二是党和政府的优民政策更加深入民心。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对“三农”问题日益关心,各种优民政策不断出台。总书记、总理等中央领导多次指示要改善农民工的待遇,提高农民工的素质。特别是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实施,使广大农民不断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关怀。广大的农民对党和政府更加贴心、更加爱戴。所以阳光工程真正成为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四、存在的问题

在实施阳光工程近一年多的实践中,我们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同时也发现了农民和培训基地反映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财政的补贴资金不足,对农民学员的吸引力不大。

二是转移就业学员流动性大,大量跟踪服务比较困难。

阳光工程范文篇9

一、2005年阳光工程实施情况

2005年,我市进一步加大阳光工程的实施力度,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体系,狠抓工程监管。共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1.8万人,其中引导性培训10.2万人,职业技能培训1.6万人;转移就业15124人,占职业技能培训人数的95%;完成培训补贴性投资450万元;认定阳光工程培训基地45所,较好地完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农民务工总收入50亿元,占全市农民纯收入的47%,成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充分发挥政府推动作用。

为落实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从强化领导入手,着力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1、抓规范管理。2005年是阳光工程的规范管理年,为了高标准、高质量地抓好这项工作,我们主要从四个环节进行了规范管理。一是及时下发了《关于转发《关于在全省开展阳光工程规范管理年活动的通知》的通知》(商阳光办[2005]2号);二是签定目标责任书。为确保任务完成,市政政府与各县(市)区签定了项目管理责任书,将各县(市)区阳光工程培训工作列入年度考核目标,实行目标管理,建立了相应的奖惩制度;二是举办了项目管理培训班。6月23日,市农业、财政、劳动、教育、建设等阳光工程领导小组成员联合举办了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项目管理培训班,尔后各县(市)区都相继举办了项目管理培训班和信息监管培训班,对各培训机构负责人和网管人员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各县(市)区共举办培训班16期,培训人员100人次;三是召开专题会议。7月14日我市召开由全市农业、财政、劳动、教育、科技、农办,建设等局委负责人参加的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会议,会议传达贯彻了省阳光工程座谈会议精神,副市长xxx和市委副书记xxx分别作了重要指示。为我市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规范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2、抓规划布局。根据国家六部委《2003至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结合我市工作实际,市政府下发了《商丘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制定了《2004—2010年商丘市农民工培训规划》,对全市转移培训工作做了全面规划。就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重点等工作标准和要求作出具体部署和安排,并将各个指标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进行严格的年度考核。

3、抓宣传引导。为了使“阳光工程”深入民心,家喻户晓,我们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在春节前后务工农民返乡高峰期,市、县、乡三级积极组织人员利用快板、河南坠子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了集中宣传。此外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媒体(制作专题片,开辟专栏),出动宣传车、刷写墙标和制挂过街横幅等形式,进行了有深度的和广度的持续宣传。部分县(市)区组织取得突出成绩的外出务工人员及其家长现身说法,开展巡回演讲。05年7月10日,市阳光办对各县(市)区下发了《xxx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宣传月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商阳光办[2005]3号),规定活动时间为2005年7月1日至8月1日,把我市的阳光工程宣传活动推向了高潮。据统计,2005年,全市共出动宣传车160余辆次,张贴宣传画、宣传标语3000多张(条),制挂过街横幅3600多条,举办各类讲座34期,接待咨询人数2.6万人次,编发简报92期,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引导作用。

4、抓扶持政策落实。一是各县(市)区从本地实际出发,出台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就业政策,对参加培训的农民工采取发放培训券的形式进行直接补贴,让受训农民直接受益。二是充分利用商丘农业信息网,建立农民工培训人才资源库,设置农民工培训、就业专栏,建立农民工培训档案,供用人单位从中选择。同时,做好跟踪服务和就业指导工作,定期调查并公布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逐步建立上下贯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资源信息体系。

(二)资源共享,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质量

为整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资源,促进培训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多层次、多渠道开展阳光工程培训,市阳光工程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做好培训基地认定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做好培训基地认定工作的紧急通知》等文件,并在商丘日报上公布了培训基地认定的条件。在2004年的基础上对全市132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包括公办、民办),重新逐一进行摸底登记,通过自愿申报、公开招标和认真审查,认定45所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为商丘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市政府与承担阳光工程培训任务的45所培训学校签定了项目合同书。并按统一授牌、统一编号、统一建档进行了规范管理。45家培训机构都严格按照培训任务和审定的收费标准进行了招生培训,并建立了比较完备的阳光工程学员花名册、培训台帐和转移就业台帐。

(三)强化监管,切实规范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管理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涉及面宽、工作量大。市农业局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的主管部门、牵头单位,为抓好抓实该项民心、德政工程,在政府的统筹下,密切协作各部门,狠抓了阳光工程各项制度管理,保证了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向有序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

1、严格执行公示制度。以发《通告》的形式,将通过严格审核确定的培训单位、培训计划、培训专业、收费标准及资金补助等情况在各县(市)区的乡、镇、村和车站、商场、农贸市场等公共场所张贴,并在xxx报和xxx农业信息网上公布了市阳光工程办公室监督电话和45个培训基地的名称、地址和联系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2、认真实行“第一节课”制度。在各培训机构开办培训班的第一节课上,要求各县(市)区“阳光办”的同志到培训班给参培学员讲课,让农民学员明白阳光工程涵义、实施阳光工程的重要意义及如何实施等内容。同时检查培训机构是否按照《项目管理办法》实施招生、培训。

3、严格资金管理制度。在各县(市)区财政配套资金到位后,市财政足额下拨中央、省、市财政补助资金,实行专帐、专户、专人管理。培训机构完成培训任务后,要凭检查验收合格报告,培训转移台帐等材料到,到财政部门报帐。坚决杜绝资金挤占、挪用现象的发生。

4、坚持培训月报制度。县(市)区都配备了专职信息统计人员,每月5日前定时向市阳光办、报培训内容、培训人数、结业人数、转移就业人数和就业去向等。每月8号市阳光办向省阳光办报告全市的阳光工程进展情况,较好地完成了信息报送任务。

5、强化系统监管制度。为认真落实今年“阳光工程”学员管理透明化、网络化的要求,市阳光办要求各县(市)区阳光办及属地化管理的各个培训机构都要配备电脑及上网设备,明确专职网络管理人员。各县(市)区阳光办督促培训机构对已转移学员及时上报转移台帐,做到学员进厂,名单上网。同时各县(市)区也安排专职网络人员,对各培训机构学员上网情况进行定期查看,发现问题及时上报解决,充分发挥网络系统监管功能,提高了商丘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管理网络化水平。

6、强化督导监管制度。一是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县(市)区阳光办和培训基地,检查核实项目落实情况,每季度召开一次各县(市)区阳光工程负责人参加的培训工作督导会,总结、交流培训中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2005年共组织专项检查3次,及时纠正存在问题,对弄虚作假、不执行项目有关规定、不按期完成培训任务等各种违纪违规行为,视其情节给予限期整改、通报批评。二是检查指导承培单位使用微机上网情况,按要求及时把转移出去的农民工上网登记、是否有有登记错误的,及时提醒上报更正。三是检查承培单位建立培训台帐及学员转移安置台帐。同时市阳光工程办公室还不定期对每个县(市)区的项目完成情况进行电话抽查,有效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抓转移就业,积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培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就业。在引导农民工外出就业方面,我们首先积极发挥各级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和民间组织就业机构的积极性,指导外出务工农民成批结队外出务工,统一联系用人单位,统一时间运送务工人员,使过去“散兵游击”变为“正规部队”,变过去的无序流动为今天的有序转移。据统计,在我市去年输出的148万人次中,政府部门指导性转移输出农民工达17万人次,民间组织就业机构引导性输出达92万人次。如:xx县郭店乡王刘庄村原来有5个人在常熟打工,从事服装加工业,后来发展成为个体私营业主。由于他们的带动,该村有600多人学了技术到常熟务工,年收入达360余万元,劳务输出成为该村一大支柱产业。其次,加强跟踪服务,切实解决了转移劳动力的后顾之忧。全市各级劳务输出机构及培训基地对50人以上的外出务工群体都有专人管理。管理人员除监督履约情况外,还采取巡回检查和寄慰问信等方式,掌握务工人员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及用工单位的意见和要求,并定期召开外出务工人员家庭代表座谈会,进一步了解他们的困难和要求,在农忙季节组织互助组,支援务工者家属,帮助他们抢收抢种,扫除外出务工的后顾之忧,从而形成了一人带四邻,一户带全村的良好局面,既稳定了输出队伍,又增强了劳务输出的吸引力。

(五)保障农民权益,充分发挥“阳光工程”的最大效益

农民受益是实施“民心工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我们工作的根本目标。为此,我们通过保障“四权”,让参训农民实实在在受益,充分发挥了“阳光工程”的最大效益。

一是保障政策知情权。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网络、明白纸等形式,让广大农民知晓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相关规定和优惠政策;通过宣传表彰“十佳劳务输出能手”和“十佳农村致富能手”,来激发更多的农民参加培训。

二是保障培训选择权。我们重新认定的45所学校承担了个培训工种。我们把培训时间、培训人数、培训地点、收费标准、财政补助标准、联系人、联系电话等内容,以《通告》的形式张榜公布,为农民参加培训提供多种选择。

三是保障补助经费使用权。我们采取的培训代金券管理办法,农民培训,政府补贴,让农民用钱不见钱,保证了财政补助资金一分不少地直补到了参培农民身上,05年7月13日市财政局于对各县专门下发了《关于下达2005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性任务和补助资金的通知》(商财字[2005]208号),确保了农民直接享受政府补贴的实惠,提高了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也加强了对承培单位培训和就业工作的监督管理。

四是保障合同就业权。只要学员愿意,入学后均可与学校签订就业安置合同,凡参训合格的农民,培训机构都履行承诺,安排就业,没有安置的退还学员全部学费,并且跟踪服务,为农村劳动力培训后就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几点体会

(一)提高了我市农民的整体素质。我市农民外出务工的人数多,受教育程度比较低,其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2.8%,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3.6%,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0.7%,达到中专以上文化程度仅占2.9%。由于缺乏专业技能,致使大多数外出务工农民只能从事建筑、养殖、种植、运输、缝纫、家政服务、仓储、捕捞等工种和行业,工资待遇很低。提高务工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既是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一是通过引导性培训,提高其遵守法律、法规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选择就业的能力。二是通过技能培训,大大地提高了农民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能力和就业的竞争力。三是通过农业科技培训,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

(二)实实在在增加了农民收入。实施阳光工程项目以后,效果最明显的就是加快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凡经过阳光工程培训的农民工绝大部分都已转移就业,而且比普工工资每月高200-300多元。许多学员和家长反映,经过职业技能培训的比没经过培训的相对来说就业稳定、待遇好、工资高。因此,大批的学员在培训单位踊跃报名,参加培训后外出务工,都得到了实惠。如:在xx县中华技校培训后输送到江苏昆山桦晟电子厂的xxx,女,今年20岁,现在每月工资1200多元。在xx县蓝天技校培训后输送到广东深圳佳冠华电子有限公司的xx,女,今年21岁,现在每月工资1300多元。而且她们的工作、生活情况稳定,每次往家寄钱,家长和乡邻都感到十分的欣慰和羡慕。xx县城郊乡李七庄村经过培训后外出务工人员达到418人,占该村劳动力的60%,2005年农民外出务工收入达到508万元,占全村总收入的56%,年收入万元以上的家庭就达到100多户。xx县马头镇韩楼村,全村1206人中有500多人经过引导性培训后,在大连搞仓储,收入十分可观。永城市城关镇农民陈加志务工后回乡创办了运输公司、养殖场、养鸡厂,年产值500多万元,培训安置了当地300多名农民就业;酂阳镇孟油坊村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农民农闲外出务工,年增加劳务收入800多万元。目前该村共建起了两层楼房100多间、平房500多间,户均存款万余元,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达20多户,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小康村。外出务工的农民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快车道。

(三)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更加深入民心。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实施,农民反响非常大,都感到通过学习长了见识,开了眼界,学到了技术,感受到了国家和政府对农民的关心和支持,享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xx县一农民用快板说唱道“各位朋友听我言,过去一年不平凡。皇粮国税成历史,农民种地还奖钱。“阳光工程”送温暧,学习技能前途来。党的政策真是好,幸福生活比蜜甜、比蜜甜!”表达了他对支农惠民政策的感激之情。大家普遍反映阳光工程是“农民满意、企业满意、政府满意”的德政工程。

四、今年打算

2006年,我们将认真贯中央、省有关指示精神,结合本市实际进一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步伐,扩大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好部门协调。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和协作,发挥好牵头作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科技、建设、财政、工、青、妇等部门一道,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做好阳光工程培训工作。

二是突出就业主题。把培训机构的就业推介能力、就业培训能力作为项目管理的重点,特别是监督检查、考核验收都要突出转移就业这个主题,把农民是否真正转移就业作为检查考核的重点。如果没有转移就业,即便是培训的时间再长,培训的内容再丰富,也要一票否决。

三是加强监管,注重实效。监管工作突出任务落实、监督实施、资金使用、检查验收等重点环节,做到环环相扣,一丝不苟。加强对项目的经常性监督管理,定期对培训机构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和检查,了解和掌握培训工作进展情况,确保了培训质量和转移效果。

四是加大宣传力度,优化劳动力转移的外部环境。增强创品牌、树形象的意识,加大对阳光工程的宣传力度,有计划、有目标地在报纸、电视、网络上开展宣传报导,优化劳动力转移的外部环境。

五是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研究。及时总结经验和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补贴机制、基地认定机制、培训机制、就业服务机制、检查验收机制等,充分调动培训机构和受训农民的积极性,推动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全面开展。

阳光工程范文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证校园及周边良好秩序为目标,各部门共同参与,有效整合社会联动资源,积极探索校园工作机制,全力维护师生人身、财产安全,创造良好的校园及周边社会环境。

二、总体目标

(一)校园及周边的治安防范能力得到有效增强,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得到切实保障。预防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校园及周边涉及师生死伤的道路交通和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发生。有效遏制校园及周边针对师生的刑事案件的发生。

(二)校园师生的饮食、饮水卫生得到切实保障。有效预防食物中毒等事件发生。严防大规模疾病传播、蔓延事件。

(三)校园周边无非法经营、无证经营、占道经营、非法出租房屋的现象,经营秩序井然。

(四)校园周边无不符合条件的网吧、游艺厅、音像放映厅等文化娱乐场所。

(五)师生、家长和社会对校园及周边治安状况的满意率明显提高。

三、工作措施

为确保校园阳光工程的有效开展,市政府要求在2007年7月25日前,以公安、教育部门为主,各相关部门协作联动,全面建立健全以下七项工作机制。

(一)社会联动工作机制

1.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公安、教育、财政、关工委、综合执法、广电、卫生、工商、文化、质监、安监、交通、环保等单位和部门之间要建立校园安全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共同研判校园及周边秩序状况,研究制定解决措施。

2.建立综合整治工作制度。各相关部门互相配合,适时联合开展整治校园周边音像社、网吧、小书店的黄、赌、毒,小食堂、小饭店、小餐桌的餐饮卫生以及各类场所噪音的行动。定期开展校园周边出租房屋专项清理整顿活动,杜绝向未成年人出租房屋等各种非法出租房屋行为,严厉打击学生或不良人员利用租住房屋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及时排除影响校园周边环境的各类不安定因素。

(二)服务工作机制

1.建立联系点工作制度。各部门的主要领导,每人要落实两个联系点,定期听取学校的意见,帮助学校解决突出的安全问题。

2.建立交通安全服务工作制度。在学校上学、放学及学习等重点时段,安排相关工作人员维持校园门口及周边的交通、治安秩序,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确保师生安全。

3.丰富服务措施。通过开展安全教育课、发放联系卡、发放安全标志物等形式,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能力。

4.各部门要聘请师生和家长担任校园安全监督员,对本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

(三)校园防控机制

1.逐步建立以社区(村)民警、教师、学生及相关部门为基础的校园安全组织机构。

2.根据公安部的“八条措施”和教育部的“六条措施”,结合实际,由公安机关派出民警指导学校、幼儿园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严格实行制度化管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确保警、校共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合作宣教机制

建立以公安、教育部门为主体,卫生、文化等相关部门协同参与的宣教机制。通过与学校合作,定期采用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加强对师生的法制、卫生常识以及治安、消防、交通、安全防范、自救知识的教育,增强师生遵纪守法、安全防范以及遇险自救的意识和能力。

(五)考核激励机制

1.各成员单位要制定本部门校园阳光工程考核评比标准,定期开展考核评比工作,推动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

2.开展“平安校园”评选活动。各相关部门要对本系统内实施校园阳光工程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市政府将对工作开展卓有成效的包扶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

(六)责任倒查追究工作机制

对因工作落实不到位,出现严重后果,造成社会负面影响的单位和个人,市政府一律实行责任倒查。

(七)宣传机制

各部门要加强与新闻媒体等单位的沟通和联系,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以及召开新闻会、开辟专栏等形式,加大宣传工作力度,营造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

四、职责分工

公安部门:

一是落实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工作制度,加强对师生的法制、禁毒常识教育以及对消防、交通等安全防范知识的普及,不断提高师生员工的法制意识、安全防范意识。

二是严密防范和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敌对分子和别有用心人员对学校的宣传煽动和渗透破坏活动,加强抵制宗教势力和非政府组织向学校的渗透活动。

三是排查、化解影响学校稳定的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四是检查、指导学校内部安全防范工作,督促学校依法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五是强化对校园消防设施以及消防通道的安全检查,确保学校消防措施的落实。

六是有针对性地对校园周边的非法出租房屋进行清查,对将房屋出租给没有亲属、监护人陪同居住的未成年学生的行为要坚决予以制止。

七是强化对校园周边娱乐场所中涉及黄、赌、毒以及网吧、电子游戏室等娱乐场所违法行为的清理整治,建立责任倒查追究制度。

八是完善城区学校、幼儿园周边道路交通设施的设置,大力开展重点时段校园门口维护交通秩序的“护花使者”行动,确保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通畅。

九是加强对接送学生专用车辆的监管工作力度,杜绝恶性交通事故的发生。

十是积极配合其他相关部门,加强对校园内部及周边的各种专项整治。

教育部门:

一是与实施校园阳光工程有关的部门、单位密切配合,积极协调、抓紧准备,做好学校安全机构的筹建。

二是为公安机关校园警务室提供15平方米以上的办公场所,以及必备的办公设施。有条件的学校还应设立谈心室、德育教育室等。

三是积极协调财政、公安等部门,加强校园及周边视频监控、红外报警等技防设施的建设。

四是加大法制教育力度,将法制教育列入德育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保证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每学期保证法制宣传教育课不少于4课时。

五是会同公安等部门制作“安全常识”、“各类紧急情况下自救防范知识”的宣传片、学生安全手册,并确保安全教育进教程、进课堂。

六是组织专门力量经常开展安全演练。重点是火灾演练、自救演练、紧急情况下疏散演练等,提高师生员工在各种危险情况下的应对能力。

七是协助公安、工商、文化、卫生、综合执法等部门做好校园周边秩序的整治和校园师生的管理教育。

财政部门:

按照省、铁岭市政府的要求,逐步加大对全市实施校园阳光工程的财力投入,切实保障校园周边整治、学校警务室建设、学校专职保安配备以及校园及周边视频监控、红外报警器等技防设施的专项经费,确保校园阳光工程的顺利开展。

综合执法部门:

与学校进行经常性沟通,根据学校反馈情况,及时对校园周边的秩序进行整治。重点清理占道经营、非法散发张贴广告等现象,特别是要坚决取缔不法流动商贩兜售不卫生食品的行为。

广电部门:

要积极配合各相关部门,以开辟专栏的形式,加大对校园阳光工程的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

卫生部门:

一是加强对供给师生的食品、饮用水,校园内部食堂以及校园周边小饭店、小餐桌、快餐店的卫生监督。

二是强化校园内部的疫病防控工作,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

工商部门:

一是进一步规范校园周边各类经营者的经营资格,严把市场准入关。

二是严厉打击不法商贩,坚决取缔无照经营。

三是配合有关部门搞好综合监管,维护校园周边的正常经营秩序。

文化部门:

会同公安、工商等部门,强化对校园周边文化娱乐场所的管理,严厉查处各种违规行为,对校园周边不符合条件的网吧、游艺厅和音像放映厅一律予以取缔。

质监部门:

加强对学校购置使用的无3C认证或自制的卫生用具、食品器具、试验教学器具、体育教学器械、安全防护器材以及学校使用的锅炉、压力容器等教学生活设施、设备的质量检查,确保广大师生的教学和生活安全。

安监部门:

加强对学校各类建筑、楼道等基础设施、生活服务设施、公共活动场所的安全检查,清除上述设施和场所存在的不安全隐患,确保学校不发生因上述设施和场所存在隐患而引发的责任事故。

交通部门:

一是进一步规范校车运营秩序,强化督导,严加管理。

二是对校车进行定期安全检查,保证校车营运安全,确保不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三是加强对城区以外学校周边的道路的保养,确保师生上学、放学的道路平稳、畅通、安全。

环保部门:

依法对校园周围的大气、水、噪声污染进行清理整治。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展校园阳光工程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举措,也是惠及千家万户的一项民心工程。维护好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对保障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确保学校、家庭和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切实推进校园阳光工程的深入开展,确保工作取得实效,市直各相关部门要确立本部门的落实意见及责任领导,各乡(镇)、街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并充分运用各种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加强校园阳光工程的宣传报道。要广泛发动广大师生、社会各界群众,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进来,共同推进校园及周边安全防范工作,营造校园阳光工程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