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和策略

时间:2022-03-04 11:10:17

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和策略

1.研究的主要方法

1.1文献法。文献资料法是最基础的研究方法,因为它能够全面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基本情况,可以避免重复劳动和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进一步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率。1.2访谈法。2018年4月至7月,就相关问题走访有关润州区部分教育方面的研究专家4位,骨干教师等9位小学高级体育教师,以进一步了解润州区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保证本研究的价值和了解到更为全面的研究信息。1.3问卷调查法设计镇江市润州区小学体育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现状问卷,对润州区体育专家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对专家确定的内容逐个设计、反复修改、及时补充,最终形成了问卷。

2.小学体育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途径、策略

2.1自我分析,设定专业发展目标。正所谓:有目标,才有追求。润州区小学体育教师必须对自我的专业发展有清晰的认识,明确设定专业发展目标。首先,应充分认识自我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其次,要对自己现有的教学工作能力有所认识;再次,要对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要有所认识。在此基础上要不断自我分析,自我对照,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缺陷以及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定自我专业发展奋斗目标,努力进行自我提升。专业发展目标的设定可以是一年的、二年的,也可以是长期的,但每次设定专业发展计划后,在计划规定的时间内必须及时总结,剖析自己存在的相关问题,更好的找到提高专业发展的途径,为自己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保障。在自我的分析、评价中,润州区小学体育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结合学生、同事、领导的评价,统筹整合多方面评价,使自我的分析、评价更全面。[1]2.2自我督促,增强自主发展意识。小学体育教师要成为一个专业化的教师,加快专业成长的步伐,关键还是得靠自身努力。积极内在的动力,可以让小学体育教师更为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目前发展的水平和状态,总结回顾自己过去专业发展的历程,规划自己未来专业发展的蓝图,增强小学体育教师对自己专业发展的责任感和信心。2.2.1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体育教师的继续学习是实现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途径。“学会学习”,就是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重点,终身学习,更是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2.2.2增强自主实践的意识。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舞台是课堂,体育教学是小学体育教师增强自主实践意识的保证。相关部门可根据小学体育教师教龄的不同,提供不同形式的专业发展途径,比如高级专业教师的带教引导、校内外的交流考察、探讨学习,充分提高小学体育教师的学界与眼界。2.2.2.1抓住自主实践的“听课”舞台。“听课”,是灵活的将听和思与自身实际相结合的一种自我发展的舞台,体育教师一定要及时抓住一切“听课”的机会,尤其是区市级等层面的听课机会,不断提升自我发展的思路和眼界。如果因相关条件限制无法及时到场观摩,可以通过协调由其他体育老师进行帮助,如:去听课的体育老师通过摄制相关教学录像,以求达到分享共同学习的目的。初级教师可以利用简单的模仿形式将听课的内容应用于课堂内;对于工作5年以上的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情况,对所听课的教材进行分析,选取适合自己的内容进行“消化吸收”……在这样的分析过程中,小学体育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和水平才会不断提高。[2]2.2.2.2深入自主实践的“评课”过程。“评课”是对教学的一种回顾和总结。小学体育教师要及时抓住这样的学习机会,尤其是多层面教师的“评课”学习过程。小学体育教师在“评课”的氛围中,可以领略不同职称教师的风采,每个体育教师都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对体育课堂进行多方面的评价,不同的思想进行了碰撞,不同的操作方式予以了探讨……“评课”过程,能够帮助体育教师的教学获取更多的教学灵感,它是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滋润”途径。[3]2.2.2.3延伸自主实践的“上课”途径。“上课”是体育教师的生命,如果体育教师不会上课,专业发展将无从谈起。目前,润州区小学体育教师自主实践的“上课”舞台主要有教研组内的循环课;学校层面的“上课”途径有教学竞赛课、骨干展示课;润州区层面的主要有选拔各个学校的体育教师进行的区公开课和市公开课。因此,润州区小学体育教师必须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教学展示活动,在教学中努力提高自己的各项专业能力,积极向学校申请,由学校向区体育教研室申请,参加区级以上的教学公开展示课。小学体育教师只有勇于推荐自己,实践自己,才能赢取自我发展的更多机会。2.3增强自主科研的意识。小学体育教师还要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意识,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中去;要积极主动掌握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研究方法,自觉运用合理科学的方法对小学体育教学中某一个突出问题进行研究;要从自我实践的角度研究,进行多层次的思考,探究新的观点,研究中慢慢培养反思的能力,学会使用科学研究方法解决教育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4]2.3.1促进教学科研成果转化,激发教师科研积极性。小学体育教师应该认识到科研对于体育教学能力的促进作用,将科研成果运用在具体的教学成果中,将“教”与“研”结合起来,并促进二者的发展。转变自己的科研态度,正确认识进行科研对于教学的作用,积极主动的进行科研,相关领导负责人应多手段的组织小学体育教师进行教科研活动,并定期组织体育教师和外校进行科研交流,良好的科研氛围和有效的平台搭建都可以很好的为小学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发展起助力作用。积极从事科研工作,对于体育教师学科知识的增长,工作能力的提高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2.4在阳光体育活动中探索体育活动的多样内容。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以“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为宗旨,大力推进体育大课间活动为重点,蓬勃开展“阳光体育活动”。[5]2.4.1优化大课间活动的准备阶段。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要以准备活动为前提条件,只有加强和重视了准备活动环节,才可以更有效防止活动中可能出现的运动损伤。准备活动内容的顺利开展可以让一线小学体育教师有更多的创新发展空间,准备活动中可以结合学校的特色进行统一或者自主的选择,例如:全校统一听广播进行原地各种舞蹈练习(舞蹈音乐4分钟左右),各班级带班老师也可以在大课间活动前进行自主的准备活动设置。2.4.2丰富大课间活动的内容。三课两操两活动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必须,小学体育教师必须优化课间操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结构,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以及特色,有效地开展和设置各项活动,促进学生乐于参加,积极地掌握科学健身的方法,并自觉参与锻炼。还要拓宽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以求更好的达到对学生的德、智、体、美的教育功能,要重视活动过程中的教育。[6]2.4.3张扬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大课间活动能够不断促进学生体质的增强,还要注重培养和挖掘小学生体育的特长。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不同个性等特点,灵活多样的设置各项体育活动内容,力求达到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及特点,要能够区别对待和留有余地。以及能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科学的安排体育活动内容。2.5校本教材中,挖掘自我的潜力。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课程提出的重要举措,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是新课程实行“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学校和体育教师本人要能够不断树立课程主人的意识,创造性地实施《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积极开发校本课程,让学生从学校富有特色的多样的体育课程中得到更多的益处,使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得到更持续的发展。[7]2.6体现健身性特点和终身体育理念。提高学生的体质,增进健康是体育课程的根本目的。体育课程受身体发育规律的影响远胜于其他课程:一是动作掌握和进步并不呈直线式上升,人体体质状况也许已经处于一种最佳状态,甚至下降阶段;二是体育锻炼效果需要长时间的坚持才能表现出来,只有当学生对体育锻炼有了足够的认识,使体育锻炼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和生活方式,才能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和生存环境,运用已经掌握的或学习新的运动项目来锻炼身体,使体育锻炼伴随人的一生。[8]因此,在目前体育教学的客观条件下,把使学生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思想作为体育课程的主要目标,是比较现实和科学的。2.6.1强调非系统性与完整性的有机结合。我们认为校本体育教材知识结构由体育常识、体育竞赛和活动基础知识、体质健康保健基础知识构成,传授健康概念与体育常识、体质健康检测和保健等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2.6.2操作流程细致化。体育校本教材从开发到实践,它包括的方面很多,有校本教材课程目标的设定、保障措施的体现、课时安排的细化、教学目标的彰显、教学进度的编排、单元流程的描述、课程实施的管理等环节,体育教师必须将流程细致化、专业化。[9]只有操作到位,才能保障校本教程从理论成功过渡到实践,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不同学生的共同成长。2.7摸索各途径,拓宽科研的多层面。小学体育教师进行科研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如:体育社团、运动会、体育节等,体育教师应及时做个有心人,开拓视野,以突出学校的特色为起点,摸索适合自己的方式,有效的拓宽科研的多层面,不断尝试新鲜事物,获得新的经验。[10]2.8加强小学体育教师职后教育。校方相关领导应当鼓励并支持教师进行职后的再教育,在资金上给予支持,如报销或者补助进行再教育教师的学杂费用,同时给渴望职后再教育的教师提供良好的平台,教师通过再教育能在原有的基础上从学历、教学技能、教育理念等方面获得更大受益,对自己教学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小学体育教师的质量上升了,那么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也会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林彩岫.影响国民中小学教师专业自主性的因素[J]台中师院学报,2011,12(5):80-91

[2]朱小蔓.论师范精神及其现代师范教育的专业化特征[J]江苏高教,2015,12(1):35-38

[3]唐玉光.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外国教育资料,2009,12(6):35-40

[4]教育部师范司编.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J]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12(9):34-35

[5]彭茜.三十年来教师专业化的国际回顾与展望[J]外国教育研究,2005,12(2):66-69

[6]朱新卓.“教师专业发展”观批判[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12(8):32-34

[7]肖丽萍.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述评[J]中国教育学刊,2008,12(5):56-57

[8]申继亮,费广洪,李黎.关于中学教师成长阶段的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2010,3(3):1-4

[9]傅树京.构建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培训模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2(6):56-59

[10]朱玉东.反思与教师的专业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2013,12(11):26-28

作者:林进 单位: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