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探讨

时间:2022-03-04 10:39:38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探讨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对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存在的困难,以及如何实现融合发展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要促进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深度融合,党和国家必须有政策大力支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学校和社区应该合力举办相应的体育运动,实现二者文化融合,为实现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深度融合贡献出一份力量.

关键词:学校体育;社区体育;融合发展

随着我国在全球经济地位的迅速提升,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也迎来新的挑战.我国在《面向21世纪的教育圆桌会议报告》中明确指出,最适宜21世纪学习的学校体系与现时的模式完全不同,其中最重要的标志可能是学校日益社区化,社区日益学校化的原则[1-2].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密切融合是达到社会化标准,让学校体育走向社区体育,也使社区体育的教育功能得以体现.因此,实现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融合是大势所趋.

1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深度融合的必要性

1.1有效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对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作出明确规定,其中对学校体育的要求是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考察对象,关于社区街道做好体育工作也作出明确指导[3],国家现已将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列入全民健身计划中.要想顺利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必须要打好基础,也就是说学校体育建设在国民身体素质提高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是群众体育的突破口.然而社区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延续,社区体育顺利实施,才会实现全民健身在社会的横纵向发展,因此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深度融合是今后发展的重中之重[4].1.2社区体育推动学校体育走向市场.随着人们文化生活逐渐丰富,深受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越来越多,如攀岩、网球和滑冰等.但其投入资金较大,学校维修费用、场地和师资培训方面尚且不足.由于学校场馆主要以义务型为主,其它经营方式为辅助手段,而作为福利与半福利混合的社区体育如果能够与学校体育有效衔接,那么社区体育的运行将为学校体育的转型带来契机,为成功走向市场充分发挥优势[5].1.3社区体育的开展主要集中在学校的非授课时间.调研发现,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不同多数体现在时间维度以及锻炼的习惯[6].学生的体育活动主要集中在周一至周五的第2~8节课之间,而社会成员进行活动的时间是8:00之前和18:00之后,或者集中在周六、周日.因此,如果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有效结合,那么学校体育的资源设施也都能被充分利用,将二者体育资源合理共享,使其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2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存在的主要困难

2.1研究角度狭窄.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对社会体育的研究主要从体育角度进行分析,结合教育层面进行深入研究的极少.对学校体育的研究以多元发展为根基,但体育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仍是理论多实践少.同时,不在全局下系统分析二者结合发展及相互作用,导致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在互相融合时产生很多问题,并且在二者结合过程中,社区体育未能体现其教育性,学校体育也未能很好地体现其社会性.2.2社区体育的教育化特征不明显.目前,我国实行社区体育的总体发展还不健全,没有与学校体育的发展相互衔接、协调发展.社区体育物质设施严重匮乏,不仅不能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体育锻炼大环境,还不能提供安全的体育锻炼场所,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二者融合发展的进程.此外,没有专业的体育人才队伍,社区宣传力度不够,参与体育锻炼的人员较少,社区管理人员缺乏社区体育意识,同时在社区建立体育设施和开展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并没有将学生划入到体育锻炼范围内,将学校体育完全排斥在社区锻炼队伍之外.2.3学校体育的社会化程度不够.学校体育社会化是学校体育在教育教学中不仅教授理论课程,更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学生能够独立适应社会日益发展的需求是学校社会化的主要评判标准.学生在多年的学校体育学习后,虽然掌握了理论知识,但在进行社区体育锻炼时,多方面的体育运动不够标准.同时,在与社会的联系上,学校体育社会化对社区体育发展不够重视,不能对社区体育给予物质和人才的支持,对社区体育的关注缺乏主动性.2.4二者融合的运行经费缺乏保障.学校和社区体育要想相互融合,活动之间的融合也是根本,实践活动中经费支持是其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7].我国即使在全民健身开展比较顺利的城市,实践经费也仍然不足.政府拨款不够,学校缺乏经营意识,使二者在融合实践中的医务人员配备、场地卫生、运动员装备、运动员休息室及奖品等缺乏保障,体育运动缺乏吸引力,为二者融合制造障碍.

3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深度融合的方法

3.1坚持政府主导的融合理念.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目标,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融合是关键,但只靠一方的力量难以推动且无法完成融合.二者的有效融合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因此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管理制度大力支持和保障社区体育建设,明确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同时对二者融合过程中和融合后经费问题做出明确规定,以市场为角度,进行有偿使用的运作方式,对公共设施和学校设施如何经营问题也要涉入法律法规中.坚持政府主导的融合理念,可以对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融合过程中的责任问题进行明确划分,同时调动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民健身活动持久、深入地开展.3.2打造体现融合的活动机构模式.通过建立活动机构模式促进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之间融合是很好的方法和关键所在.首先,学校和社区相互合作联合举办体育培训班,由学校体育教师担任不同项目的培训教师,学校周围区域内,学生带动家长共同参与培训,如各种舞蹈和球类等运动项目,带动家长参与活动的同时,不仅能够提升亲子关系,还能带动各类人群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8].在社区内成立俱乐部,不同年龄的居民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俱乐部内的不同项目,同时社区内可以根据青少年的数量适当建立相关的活动或者成立业余体校等,运用社区管辖内的学校体育设施,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有偿服务,同时还可以挖掘学生的运动潜能,为国家培养体育健儿[9].3.3建立促进融合的经费保障机制.学校和社区之间的融合离不开共同活动的建立,经费保障是促进融合的有效机制.在政府的领导下,对经费投入是首要任务,应该在财政预算中加入融合经费的预算.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全民健身的公益性活动得到国家财政支持势在必行,参与单位和社区也应对相应活动有经费上的支持,社会各界等也应该对所在省市县的融合活动进行捐助.只有建立促进融合的经费保障机制,学校和社区共同的体育竞赛活动才能正常开展.3.4探索二者融合发展的典型结合模式.首先,从场地的融合入手,社区体育设施较少,场地匮乏,因此可以对学校体育设施、场地进行有效利用.其次,在师资问题方面,学校体育教师都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体育运动实践经验,如果与社区合作,不仅可以提高社区体育锻炼质量,还能改进中老年的错误观念和错误锻炼形式,真正实现全民健身.最后,促进融合方式上,可以在学校举办运动会时,邀请社区成员参加,不仅增加新鲜血液,还能减少相应的经费和人力物力的重复使用,从实质上促进二者的融合.此外,通过学校文化和社区文化共生共长的模式,使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功能、特点相互覆盖,实现二者文化的渗透,通过二者之间体育资源的互动,以其为载体实现了相互回归的探索,学校渗透社区实现体育的全民性,社区进入学校实现体育的规范性,二者的融合真正实现了人民身体素质提升,在全民健身下发挥特有的作用[10].

21世纪,教育是人类发展的根本,要想推进全民健身,必须实现学校和社会的有力融合.要促进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深度融合,党和国家必须有政策支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学校和社区应该合力举办相应的体育运动,实现二者文化融合.当然,我国目前区域发展还很不平衡,学校资源不能合理运用,社区资源匮乏的现象仍是主要问题.因此,二者有效互补融合,不仅可以推动我国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而且也是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的有效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杨枭.试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良性互动[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5):75-77

[2]张继明,梅玲.试论在和谐社会中如何统筹发展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J].体育世界:学术,2007(9):30-31

[3]程慎玲.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一体化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4):96-99

[4]陆丽娟,吴菊华.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发展的资源背景与策略选择[J].浙江体育科学,2005(3):8-12

[5]兰林,杨肇云.整合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初探[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社科版,2008(1):46-48

[6]张洪潭.试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关联互动[J].体育与科学,2004(9):68-73

[7]何艳君.论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协调发展[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05

[8]钟天朗,陈燕辉.上海社区体育竞赛运作的管理模式[J].体育社会科学,2008(4):15-19

[9]张晓林.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互动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7

[10]高凯.山东省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互动发展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

作者:马甜 潘文文 许嘉明 单丽媛 常娜 刘佳青 单位:齐齐哈尔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