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专业转型与发展研究

时间:2022-03-29 10:07:14

社会体育专业转型与发展研究

摘要:积极响应省教育厅2014年关于省属本科高校中开展转型发展的试点文件,以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和开展对口就业两方面为突破口,进行集教学、管理、科研以及实训等多方面的校企全面合作;重点完善实践和操作类课程,融入职业证书考试类课程;结合荆楚民俗体育的文化内涵,遵循民俗运动的内在规律,把民俗体育中用于庆典、祭祀活动的有龙舟、舞狮、舞龙、巴山舞等项目引入社会体育教学,服务地方群众体育活动,从而实现具有职业教育特征的社会体育专业办学转型。以期为我国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系统、全面、可持续性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职业教育;社会体育;转型;发展

2014年4月30日省教育厅下达关于省属本科高校中开展转型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是以推进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推动省属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办出具有职业特色本科专业。近年来从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的情况来看,暴露出许多突出问题,社会市场需要大,而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还不太吻合,课程的设置还跟不上发展的需要,造成社会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困难,这对我国现行教育制度提出了挑战。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的是体育科学健康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本文以社会体育专业发展为出发点,从办学模式、培养方向、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条件、师资力量、社会实践等方面,及10所开设社会体育专业院校的培养方案来分析其转型和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系统、全面、可持续性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职业教育的概念和属性

职业教育是指注重提升个体职业素质的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针对性,主要以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态度为教育内容。职业针对性是其特有属性,职业教育必须围绕职业来实施教育,关注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和需求,并根据劳动力市场的需要调整培养目标、改进课程内容以及采取其他应对策略。

2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模式转型与发展应遵循的原则

2.1以人为本的原则。体育人文精神的出发点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全面了解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学生的最优发展和文化育人的功能。把体育文化中的体育哲学、体育理念、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规范融入教学活动中,人文精神和职业技能双管齐下,突出社会体育人文育人的特色和亮点,培养服务大众体育且具有职业素养的高规格的应用型人才。2.2市场需求的原则。人才培养的规格是否符合市场的要求一直以来都是高校比较关注的热门话题,能够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培养模式才是成功的。只有经过市场调查制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马上可以投入工作的第一线,所以我们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的完善课程设置,社会体育专业应该增设的运动营养学、健身处方、社区体育、体育公共关系、体育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实用体能训练与方法、传统健身理论与方法、人体机能评定理论等课程。学生面对的是市场,市场的需要是人才培养模式遵循的根本原则。2.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就是在最大限度的满足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持续发展的目标和过程。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要与社会资源、教学投入、教学体制和教育环境相和谐,保护资源持续利用的能力。实现社会体育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利用各种资源,开拓一条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培养途径,做好毕业生的职业规划,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3以职业教育为特征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做出指导,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为实现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目标而采取的人才培养活动的组织样式和运行方式。在当前发展群众体育与科学健身的环境下,社会体育的人才养模式的要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不断调整充实新的内涵。3.1以职业定向性和职业技能为特点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者对所要培养出人才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规定。它是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决定因素,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大辞典》对培养目标的解释是指教育目的或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具体培养要求。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包括:职业知识,主要为人体运动的科学知识;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大众体育、养生健身、休闲娱乐及特殊人群的基本知识;营养卫生知识;体育保健康复;体育市场经营管理理论知识等;职业能力,主要为外语交流能力;设计健身计划能力;健身技术指导能力;管理协调能力;市场营销能力;运动营养和保健康复能力;运动能力和裁判能力;规划并组织实施健身场馆能力等;职业素养,主要是专业知识与技能;交际沟通能力;创新能力;职业道德;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组织协调、领导能力;敬业及进取精神;社会责任感;信息处理能力等。体育教师市场供大于求,而体育健身俱乐部、体育产业部门、大型社区管委会、设有健身休闲中心的大酒店等市场人才需求迅速增加,掌握他们对社会体育人才的具体要求,来归纳分析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职业定向性和职业技能。职业定向性人才的主要特点是将人体运动的科学知识、体育学科的基本理论、社会体育的基本技术应用于各种类型的训练指导、管理工作之中,直接转化为现实的经济效益,使劳动者的才能在职业岗位上得到迅速、直接的体现,其职业技能性得到凸显。那么,学生的实践能力应得到高度重视,特别是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将成为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3.2以“职业教育”为特征的课程与教学模式。人才培养目标的职业定向性决定了其课程和教学内容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各省属高校根据就业岗位所要求的职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进行开始课程,将具体要求和标准融入教学中,使教学各个环节与工作环境紧密联系。最终使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模式能在专业结构与职业分类无缝对接的基础上通过学校人力与市场人才完满融合的途径来实现其有效建构。为了使学生职业能力的获得与发展,还必须创造特定的职业情境或职业活动,对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素养进行迁移和整合。3.3大胆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双师型”师资队伍的重构。以市场、职业和技术为坐标的社会体育专业设置具有很强的岗位针对性和职业定向性,教学设计也是以职业岗位的要求为出发点,这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成为高校本科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双师等同于双素质和双证书,一方面要具有非丰富的体育健身专业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具有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并获得相关的国家一级社会指导员、体适能、体育舞蹈C级、瑜伽、肚皮舞等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教师资格证书。3.4走校企联合融资办学的道路在湖北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下,省属院校之间、用人单位之间都面临着竞争压力,建立社会对话机制是高等院校和企业双方寻求发展的必然途径。对高等院校来讲,应以提高教学质量、科研能力、社会服务能力水平、突出特色获取多层次的办学经费,得到企业和用人单位的支持。而企业的竞争力来源于技术、人力、组织、战略等因素,要想维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有一批保持领先技术的技能型和技术型人才,以保证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于是院校与企业形成异质性资源交换,双方合作交易成本低且收益大,从而省属院校担负起职业型高等教育的任务。社会体育专业在校企联合的尝试中,可以依据本校自身硬软件情况、专业特色、企业需求,采用多样化的形式来实现合作。

4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建立校内和校外实践基地

面对转型时期的教学理念,首先要激发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思维方式和教学反思,其次是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必须在特定的职业活动和职业情境中形成和发展,必须引导学生通过教学实践对所获得的知识进行“活化”和“内化”。高校可以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多元化的相对固定教学实践基地,基地的选择必须是与社会体育相关企业和单位。整合学校资源和社会资源同时建立校内教学实践基地和校外教学实践基地两种类型。

5结合荆楚民俗体育文化,办服务地方的社会体育特色专业

在荆楚大地的文化传统中,龙抬头节舞龙、舞师、端午节龙舟节、划旱船等这些民俗体育项目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也充分的体现出荆楚民俗体育文化的内涵。高校本科体育专业应肩负起荆楚优秀传统文化的保存、丰富和发展,从而承担起传承民族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的责任,也是对现行高校体育课程有益的补充和完善。作为地方高校社会体育专业,除了还应注重课堂社会实践,还要深入社区和民间组织了解民俗体育项目的民族特色和文化背景。建设具有本地区特色的民间体育课程体系和教材。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民间体育项目的魅力,让原生态的民间体育项目在高校课堂中传承发展。

6结语

(1)大型健身企业、社区、体育产业管理机构等可以采取多种合作方式进行联合办学;中小健身企业、培训机构、舞蹈中心可以以合同的方式依托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2)劳动保障部门的职业资格证书与教育部门的学历证书相互融通,企业社会机构资源和学校教育资源相互整合,企业单位和教育体系相互衔接沟通,打破隶属关系的限制进行资源重组。(3)在地方性高校社会体育教学中传承与发展地域性民俗体育项目,既是多样性社会体育专业建设的需要,也是荆楚体育民俗文化传播与交流以及加强本地区文化认同感培养的需要,改变雷同的课程设置,建设具有特色的社会体育专业课程;搭建高校社会体育教育与民俗体育合作的桥梁。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李娣.职业型高等教育混合提供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

[3]夏亚莉.校企合作委员会[D].华东师范大学,2008.

[4]梁成艾.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2.

作者:孔祥魁 单位:长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