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培养对策

时间:2022-07-20 10:09:51

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培养对策

所谓社会体育,就是指全体社会成员为满足其娱乐、休闲、健美、保健、社交等方面需求,增强其身体、心理素质和运动技能,根据各自意愿,利用业余时间参加的内容多样化、形式灵活化的群众性体育活动。社会体育与群众体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社会体育是群众体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所谓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就是指在社会体育中专门从事运动技术传授、运动防护、体育场馆经营管理和体育经纪等职业的人员。就粤西地区对社会体育指导人员的供给与需求情况,本文作者开展了深入调查,发现粤西地区急需教育、培养大批社会体育指导人员。为此,提出改进粤西地区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中职院校教育、培养社会体育指导人员的对策。

一调查的对象和方法

2017年12月,随机抽取112位分布在粤西地区的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发放《粤西地区社会体育指导人员状况调查问卷》112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为89.3%。另外,随机抽取108位分布在该地区的体育人口发放《粤西地区体育人口健身项目与技能状况调查问卷》108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97份,有效回收率为89.8%。两种有效调查样本比较均匀地分布在粤西地区的肇庆市、云浮市、阳江市、茂名市和湛江市。两种调查问卷均为结构式问卷。在调查问卷中,封闭式题目为主,开放式题目为次。同时,还深入到岭南师范学院、广东海洋大学、肇庆学院以及相关政府部门、企业开展访问调查,与36位师生、相关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体育场馆经营人员访谈,调查了解粤西地区社会体育指导人员供给与需求情况。另外,还开展了文献调查。处理问卷调查数据后发现,问卷调查结果与在同期开展的访问调查、文献调查中所掌握的基本情况总体相符,表明调查结果是真实可信的。

二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一)粤西地区发展体育产业和教育、培养社会体育指导人员的政策供给。所谓体育产业,是专门从事体育实物性和服务性产品以及体育劳务要素生产和经营的行业或部门。体育运动不仅仅有益健康,而且,体育还是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产业之一。国家体育总局于2017年5月正式印发《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我国在“十三五”时期体育产业发展的经济指标,到2020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1%,体育产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区域,广东的体育产业也将在新时代迈上新台阶。2015年7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开始实施。根据《意见》提出的体育产业发展目标,到2025年,包括粤西地区在内的广东省,基本建成门类齐全、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体育产业体系,体育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市场机制更加完善。体育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到2%左右,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9000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产业。在粤西地区,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体育运动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适应人民群众对发展体育产业,提高体育运动水平的需要,粤西地区各级政府正在密锣紧鼓地贯彻落实《意见》,大力投资建设社区体育设施,发展社区体育。调查结果表明,粤西地区所有地级市、县(区)、镇(街)和行政村都已经建有公共体育设施。同时,鼓励、支持有条件的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中职院校调整专业设置,加强学科建设,重点发展运动防护、体育场馆经营管理和体育经纪等专业。支持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中职院校,体育培训机构和企业按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的要求建立体育产业培训、教学和科研基地,多渠道培养复合型体育人才。由此可见,这将给粤西地区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中职院校,体育培训机构和企业带来教育、培养社会体育指导人员的难得机遇。(二)粤西地区社会体育指导人员的现状。经过多年发展,粤西地区体育市场消费需求明显增长。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观赏性体育消费者人数以及实物型、参与型体育消费的需求不断增长;另一方面,社会体育指导人员严重不足也成为制约体育产业发展的“瓶颈”因素。粤西地区社会体育指导人员来源渠道主要包括: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已经退役的运动员、校外兼职的学校体育教师,自己拜师学习获得运动技能者,自学运动技能者。当然,从表1看到,还有相当部分没有经过专门训练,不具备资质的人员从事社会体育指导这一职业,这种情况相当普遍。调查了解到,粤西地区社会体育指导人员的配备及其资质与该地区的体育市场需求极不相称。在对该地区体育人口的一项调查中发现,在97个调查样本中,首选简单、易学的走路、跑步、广场舞作为经常性体育活动项目的,共计63人,占65%。首选运动技术要求高、需要社会体育指导人员组织、指导、防护而开展的打篮球、踢足球、健美操作为经常性体育活动项目的,共计23人,占23.7%。主要通过社会体育指导人员而获得健身技能的调查样本,只有6人,占6.2%。61%的调查样本表示,希望在体育活动中在健身技能方面获得个性化、多样化指导,即使是收费合理的有偿服务。可见,该地区体育市场对社会体育指导人员的需求量很大,但是,社会体育指导人员缺口也很大。在当地居民中,体育人口呈明显增长态势。但据调查,由于该地区人口基数大,每个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平均指导体育人口的数量约为4500人,但是,在日本,这个数量约为2200人。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从总量上来说,该地区社会体育指导人员数量严重欠缺。由于欠缺社会体育指导人员等原因,使得80%以上的体育人口在开展体育活动时在健身技能方面未能获得个性化、多样化指导。另外,目前,该地区在群众性体育领域中没有设立专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岗位,也没有相关政策作保证,不能给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提供明确的就业岗位。由于在政策上未能明确设立专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岗位,导致从事社会体育指导职业的人员未能获得稳定的薪酬保障。据调查,相当一部分从事社会体育指导职业人员属于兼职,兼职薪酬都是由其提供服务的时间或次数来确定,待遇低且波动很大。本专业毕业生原本就是凤毛麟角,在这种情况下,也就只能考虑另谋高就。同时,该地区社会体育指导人员数量还存在城乡分布不均衡问题。在乡村,社会体育指导人员数量还不足其总量的10%。这些不利因素,必将影响该地区体育产业发展,成为制约该地区体育市场发展的“瓶颈”因素,并对该地区贯彻落实《意见》产生不利影响。(三)粤西地区3所普通本科高校教育、培养社会体育指导人员的现状。社会体育专业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高校适应社会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专业。目前,经教育部批准,我国设置社会体育专业的普通高等学校增加到200余所,并由最初的单科体育院校开办发展成单科体育院校与综合性大学共同开办。在粤西地区,普通本科院校开设本专业的高校有3所。这3所高校分别是:岭南师范学院、广东海洋大学、肇庆学院。目前,在粤西地区,还未有高职和中职院校设置本专业。综合比较以上3所高校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情况,发现其中包含一些共性:①这3所普通本科院校开设的社会体育专业,都是一个年轻的正处于探索发展阶段的专业,专业建设时间不长。②这3所普通本科院校本专业教育培养方向均为大众体育健身、休闲娱乐指导,体育领域的组织、管理、经营、开发,在教育、培养方向上,与教育部规定的本专业教育、培养目标基本一致。③这3所普通本科院校本专业发展缓慢且不平衡、不充分,招生总人数逐年呈缓慢递增趋势。④就3所普通本科院校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而言,占据主导地位的还是教育部门,这与该地区社会体育发展尚处在初级阶段的大环境密切相关。

三粤西地区教育、培养社会体育指导人员的对策

当前,粤西地区体育产业方兴未艾,对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具有大量的社会需求。为此,该地区必须瞄准这一市场需求,设置主体多元化、组织形式集团化的社会体育指导人员教育、培养机构,鼓励、扶持有条件的普通本科院校,高职、中职院校,各类体育协会以及企业参与到社会体育指导人员教育、培养行列中。同时,由于社会体育指导属于公益事业,所以,要在政策上按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办法设立专门社会体育指导机构,明确社会体育指导员岗位设置及其编制,按公立学校体育教师管理办法保障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地位和薪酬待遇。另外,要参照扶持学生报读师范专业的政策扶持学生报读社会体育专业。这样,才能吸引更多学生报读社会体育专业并专门从事这一职业,发展壮大社会体育指导人员队伍。(一)普通本科院校与高职、中职院校合作教育、培养社会体育指导人员。源于普通本科院校社会体育专业竞争的压力,目前,在粤西地区,还未有高职和中职院校设有社会体育专业。粤西地区贯彻落实《意见》,鼓励、扶持有条件的高职和中职院校设立体育产业、体育服务相关专业。目前,当地普通本科院校与高职、中职院校应当抓住历史机遇,化竞争为合作,抱团发展,共同教育、培养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在人才教育、培养上,为满足体育市场的消费需求以及高职、中职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升学需求,要构建社会体育指导人员教育、培养的“立交桥”,为就读本专业高职、中职学生升学打通“断头路”。普通本科院校与高职、中职院校合作构建本专业人才教育、培养“立交桥”,就是要让接受本专业中职和高职教育的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后才能在对口行业获得就业岗位,或者,逐级接受更高级别的本专业学历教育。这样,才能完善社会体育指导人员教育、培养体系,改变目前本科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多,中职和高职层次社会体育专业欠缺的现状,使本专业呈现出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发展,多层次、宽领域地为体育产业输送兼具本专业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能够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以及经营开发等方面工作的人才,为贯彻落实《意见》提供更多、更好的人才与技术支撑。在本专业建设上,无论普通本科院校,还是高职、中职院校,都要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实际情况,发挥自身优势,突出自身办学特色,适当调整课程设置,通过各种渠道为本专业人才教育、培养争取更多的优质资源,为本专业发展争取更大空间。(二)学校与各类体育协会、企业合作教育、培养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在党的报告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本文所指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就是利用学校和各类体育协会、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通过学生在课堂或各类体育协会、企业参加理论教学与技能实训,以培养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一种教学模式。这里所指的学校包括上述的普通本科院校,高职、中职院校。这种教学模式让学校和各类体育协会、企业在人、财、物资源方面实现优势互补与共享,提高技能型、实用型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让学生学习各类体育协会、企业拥有的优势技术,这是学校和各类体育协会、企业结成合作伙伴关系的动机。学校把自身拥有的理论优势和各类体育协会、企业拥有的实用技术优势结合起来,彼此之间形成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合作关系,提高合作双方技术水平,从而使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社会体育指导实用技能技术。这些适应合作方——各类体育协会、企业用人标准的有知识有技能的本专业人才,进入用人单位后,在用人单位发挥、展示才华。

参考文献:

[1]王燕.河南省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梁微.罗琼书.广东省高职院校社会体育专业才培养方案探析[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5):3.

[3]王居河.高职院校体育养生课程设置问题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34):307-308.

[4]朱瑞平.基于课改背景下初步探索高效课堂的建设[J].教育现代化,2017,4(35):345-346.

作者:苏燕健 单位:广东省高州农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