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现状研究

时间:2022-03-11 04:36:07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现状研究

【摘要】社会体育专业是很多体育院校、一般高校开设的专业,这个专业有着较强的专业特点与发展空间,通过调查发现,当前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并不理想,社会体育专业在办学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就业率,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源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沈阳师范大学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进行研究,并就如何提高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为促进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社会体育;指导管理;就业;现状;创新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身、休闲成为人们当前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花钱买健康,体育消费成为社会经济中一个重要的增长点,这也促进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发展,为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就业机会,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发展。

1.研究对象

对沈阳师范大学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进行调查研究。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广泛查阅中国知网上关于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就业的相关论文文献,对网上的论文进行文献整理,总结当前的研究现状。

2.2专家访谈法。通过电话、邮件、访谈的形式对沈阳师范大学、沈阳体育学院、沈阳大学、东北大学社会体育专业的教师进行访谈,针对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拓展策略对教师进行咨询。

2.3问卷调查法。随机抽取沈阳师范大学社会体育专业在校学生100人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97份,有效率97%。

2.4数理统计法。对问卷的调查结果运用SPSS等软件进行整理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学生就业的工作去向调查分析

对学生进行了就业工作去向的问卷调查,从表1的调查结果来看学生的就业倾向于一些比较稳定的事业单位,其中有23.7%的学生想去健身俱乐部工作,有35.1%的学生想当教师,有12.4%的学生想当社区指导员,有20.6%的学生想考公务员,另外有8.2%的学生不清楚自己未来的工作去向。由于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学的多是一些关于休闲、健身的内容,很多学生在校期间都到健身俱乐部进行兼职工作,健身俱乐部是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另外,教师、公务员、社会指导员也都是学生比较向往的工作。从学生的就业倾向来看,学生还是比较向往一些稳定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

3.2影响学生就业的因素调查分析

对学生进行了影响就业因素的问卷调查,从表2的调查结果来看,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还是比较多的,其中有23.7%学生认为当前社会体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单一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有28.9%的学生认为自身综合能力不强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有33%的学生认为缺少对口的工作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有14.4%的学生认为当前社会上对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认知不足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分析这些数据,通过对近几届毕业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很多的学生都改行易业,从事与体育不相关的专业,这些学生反映的问题大多是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学生能力不强,虽然社会的实际需求量大,但是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毕业生较少。学校的“供”与社会上的“需”出现了对接的问题,如何提高社会上对体育专业学生的认知,完善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社会体育专业发展道路上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4.结论与建议

通过调查发现,当前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式比较严峻,很多体育院校都取消了社会体育专业,社会体育专业发展遇到了问题。学生对就业的期望值较高,都向往一些稳定的工作,而实际上社会体育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并没有针对学生的想法进行课程设置。学校的一些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相脱离。为了更好的提高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率,促进学生高质量的进行就业,要对当前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建立以市场为导向,进而科学合理的设置课程,增加学生的实践时间,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完善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力争培养出优秀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促进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立.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十大问题的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06).

[2]潘小非.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01).

[3]王树宏,李金龙.社会体育专业发展速度、布局与规模态势及其存在问题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0).

[4]舒云久,陶冶.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05).

[5]陈章玉.我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方向设置及其培养目标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06).

[6]郭宇亮,汪伟.医学院校办社会体育专业的几点思考[J].贵州体育科技,2006(01).

作者:王蒙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