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困境及策略

时间:2022-07-20 09:43:20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困境及策略

摘要:文章指出武陵山片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困境为:人口的空心化;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碎片化;体育公共服务需求表达不畅;供给组织体系弱化;资金来源单一,资金投入不足。根据十八大以来公共体育服务相关政策,提出以下对策:完善政策执行机制,强化监督控制;推进新型城镇化为公共体育服务开展提供基础;大力发展社会组织提供多元的公共体育服务;加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宣传的力度,提高农村居民对公共体育服务的认识水平;建立公共服务需求表达机制。

关键词:武陵山片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

研究显示慢性病已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发病人数快速上升,疾病负担日益沉重。我国现有慢性病确诊患者2.6亿人,占总人口的19.1%,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由1991年的73.8%上升至2011年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1]。武陵山片区农村,由于公共健康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突出,健康问题已经成为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艰巨任务。发展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公共体育服务是满足武陵山片区农村居民的健康服务需求,提高农民健康水平,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内容。本文旨在探讨武陵山片区农村公共同服务的困境,以及如何有效推进武陵山片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开展。

1武陵山片区农村公共服务的困境

1.1人口的空心化。长期以来由于武陵山片区农村受到自然环境限制,土地收益低,许多农村年轻人为了生活离开原来生活的农村涌向城市务工或经商。农村知识水平较高、能力较强的年轻人大量流向城市,导致农村人口下降,青壮年人口比例下降。而武陵山片区留下来的人多为无法外出的老年人、儿童、妇女。人口空心化导致武陵山片区农村生产建设和公共服务管理力量不足和智力支持严重缺乏,农村医疗卫生、体育文化等农村基本公共物品和建设的缺乏导致一些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公共体育文化活动面临无人组织、无人参与的局面严重影响了武陵山片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1.2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碎片化。公共服务供给的碎片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自上而下条块分割的项目制供给方式所致[2]。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如文体活动属于文化部门负责,体育场地设施由体育部门负责,涉及卫生保健由卫生部门负责。这些供给主体在农村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中很多时候并不能形成协同合力,而是各自为政,造成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碎片化,供给效率低,无法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1.3体育公共服务需求表达不畅。社区体育公共服务需求是供给的源动力,需求的量及结构同时决定了体育公共服务供给内容、方式和主体[3]。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供给都是由上向下的,上级部门政府制定公共服务供给的产品。如国家体育总局开展的“雪碳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这些公共服务供给虽然改变了一些农村体育场地设施情况,但由于政府在提供公共体育服务时出现信息不对称,与农村居民的实际需求有很大差距。武陵山片区一些村寨虽然建有篮球场、乒乓球台和健身路径,现在的村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儿童大多时间在学校,老人和妇女很少参与篮球和乒乓球运动,导致体育场地设施无人问津、长期闲置。现有的农村公共体育服务需求表达机制不能满足农村居民多样的公共体育服务需求,造成了武陵山片区农村居民公共体育服务需求表达不及时、不完整、不正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效率低。1.4供给组织体系弱化。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之前一直由体育部门负责,机构改革后武陵山片区市、县一级的体育部门一般与教育部门合并或与文化部门合并。合并后的教体局或文体局群众体育活动部门都已弱化,人员也偏少,只能开展一些城市群体活动,对于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关注很少。乡镇一般会设文体干事,但大多还是兼任,只能组织乡镇的常规文体活动。村或社区基层干部大多精力关注农村经济发展建设方面事物,无暇关注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这些情况导致农村缺乏完整的公共体育服务组织体系,很难为农村居民提供多样的公共体育服务。1.5资金来源单一,资金投入不足。经过调查了解武陵山片区公共体育服务资金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靠政府投入,主要是中央地方政府利用体育公益金的投入;二是来源于村民集资,主要是一些乡村精英在外获得成功后回村对公共体育服务进行投入;三是来源于村财政补贴,主要是一些先发展起来的村委会或社区有了一定资金开始投入公共体育服务。大部分农村主要靠政府投入,但由于长期以来我国体育投资主要集中于竞技体育,群众体育投入也主要集中于城市,因此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资金投入普遍不足。

2发展武陵山片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相关政策分析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健康问题,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表1)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这些政策的制定引领武陵山片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保障公共体育服务开展,如《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通知中特别对贫困地区农村提出:依法保障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推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向农村延伸,以乡镇、农村社区为重点促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兜底线、可持续、因地制宜的原则,重点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全民健身事业。

3发展武陵山片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对策

3.1完善政策执行机制,强化监督控制。我国公共体育服务政策要逐级经历中央、省、市、县、乡(镇)治理场域,最后才能落实到行政村。这个冗长的政策实施链条大大增加了公共体育服务政策执行的难度。因此,要制定各级政府可行的标准,并对照标准检查政策执行效果,及时发现偏差,防止政策执行效果不佳和执行满意度不高的问题。同时,要建立科学、公平、有效的监督反馈体系,在公共体育服务政策的实施过程和效果两方面加强常态化巡视、督导和检查以及社会监督,实现对政策执行过程的有效监督。3.2推进新型城镇化为公共体育服务开展提供基础。小城镇脱胎于乡村,又反过来带动乡村发展[4]。党的十八大为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提出了更高目标,强调“要科学规划城市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促进城乡共同繁荣”[5]。在当下扶贫攻坚的关键时刻,以小城镇建设为载体的农村城镇化,是推动武陵山片区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途径,对于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具有重要作用。城镇化一方面可以人口、资金、技术、信息等各种要素有效聚集,有利于公共体育服务集中供给,改变一些村寨由于交通不便、居民少公共体育服务无法供给局面。另一方面城镇化可以有效提高农村居民参与民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有利于形成相对完备的社区组织为居民提供公共体育服务。3.3大力发展社会组织提供多元的公共体育服务。市场和社会组织供给在一定程度可以弥补政府供给效率低的问题,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商业价值和利润少,因此无法通过市场提供供给。社会组织作为一种新型的服务载体,不以利润最大化为服务供给的终极目标,而是致力于提高服务+服务对象(即民众)的自由选择权[6]。提升社会组织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效率,满足农村居民多样的公共体育服务需求。3.4加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宣传的力度,提高农村居民对公共体育服务的认识水平。通过对一些农村居民的调查,了解到他们对于公共体育服务不是很重视,但提到公共卫生服务大家都很关心。村民没有认识和了解体育公共服务可以有效的预防疾病提高身体健康,体育活动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康复也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利用多渠道、多形式、多角度宣传体育在健康促进中的重要作用,使农村居民逐渐树立“科学健身、健康生活”的理念,提升居民的健康素养。3.5建立公共服务需求表达机制。一方面要积极宣传公共服务方面的相关政策法规,引导与规范农村居民参与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决策;另一方面完善表达渠道,如利用现代网络等手段积极让农村居民参与到公共服务的供给中来,让村民充分表达自己的需求。政府或相关组织提供公共体育服务时,根据收集的居民需求信息,提高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滔,王秀峰.健康中国的内涵与实现路径[J].卫生经济研究,2016,345(1):4-10.

[2]杜春林,张新文.乡村公共服务供给:从“碎片化”到“整体性”[J].农业经济问题,2015(7):9-18.

[3]彭英,唐刚.基于需求与满意度耦合视角的“村改社”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研究——以成渝实验区为例[J].中国体育科技,2016,52(3):3-12.

[4]罗淳,罗玲.以小城镇发展深化新农村建设之思考[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8(3):92-96.

[5]王志章,孙晗霖.西南地区新型特色小城镇建设的对策[J].经济纵横,2016(1):74-77.

[6]霍笑敏,赵雨.社会组织参与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来自上海的启示[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6,31(3):252-258.

作者:马志军 石红 单位: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