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体育课啦啦操开设的可行性研究

时间:2022-02-03 03:36:00

公共体育课啦啦操开设的可行性研究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据统计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惠州学院体育教师、全日制非体育专业学生对啦啦操运动的认识和参与意愿、课程开设所需场地和教材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为惠州学院公共体育课程建设、啦啦操运动的未来发展及教学主管部门提供参考。

关键词:啦啦操运动;公共体育课;可行性

啦啦操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1]。啦啦操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岁月,啦啦操运动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1888年美国明尼苏达州一次足球比赛。[2]啦啦操是体育运动中的一个新兴项目,在短时间内便得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们的青睐。最初的啦啦操是为美式足球呐喊助威的活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体育运动项目。啦啦操是以团队的形式出现,在音乐的衬托下,通过运动员完成高超的啦啦操特殊运动技巧并结合各种舞蹈动作,集中体现青春活力,健康向上的团队精神,并追求最高团队荣誉感的一项体育运动[3]。高校是大学生们追求时尚、个性张扬、勇于挑战、展现自我的大舞台,在积极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她们同样喜欢用充满青春和活力的运动来展现自我、挥洒激情。啦啦操运动的团队精神是有别于其他运动项目最显著的特征。它符合当代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的需求,以其强烈的团队整体的运动能力;表演的激情;号召力;自信心;感染力;默契配合等功能将人代入到无限美好遐想的境界[4]。因此,啦啦操传入中国,深受国内大学生的喜爱。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产物、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教育手段的啦啦操运动迎来了一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机,更多的大学生对参与这项运动充满了期待。如何能将高校的啦啦操运动红火开展起来,使之成为高校的必修课,这就需要我们的高校体育工作者从理论和实践上获取成功的经验,切实将这项运动在高校中良好地发展起来。目前,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中啦啦操只能说是尝试性的点缀,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是与当代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精神[5],而啦啦操运动啦啦操具有综合锻炼价值和功能,广泛地影响人们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啦啦操强调整体效果,注重团队之间的合作,因此能有效地培养人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有利于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6]。以高校啦啦操运动的发展带动整个学校啦啦操运动的发展和啦啦操社会化是国家的发展方针,因此优先在高校中发展啦啦操运动,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开设啦啦操将会成为高校体育课的一个亮点。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惠州学院全日制非体育专业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检索国内啦啦操网站,健美操协会等相关网站,同时在中国知网查阅和本课题相关的期刊论文、报纸和新闻等中文资料;利用百度检索国外啦啦操网站进行资料归纳和分析;查阅相关课程的设置和有关书籍。

1.2.2问卷调查法

在参阅大量文献和面访有关体育专家的基础上设计了能反映研究问题的教师和学生调查问卷。问卷分发给惠州学院全日制非体育专业学生200份和体育教师7份,分别回收有效问卷185份和7份,有效回收率为92.50%和100%。

1.2.3专家咨询法

就有关学术问题访问全国啦啦操委员会和各高校啦啦操有关专家学者,以及利用电话、邮箱等通信手段访问相关业内人士。

1.2.4数据统计法

对所得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惠州学院啦啦操队现状

随着国内各大院校啦啦操项目的兴起,为了丰富学生的文化,让体育专业训练更上一个台阶,并加强与其他高校的交流,惠州学院2012年5月份正式组建啦啦操队。我院啦啦操队现有55名队员,其中40名体育专业学生,15名非体育专业学生。从表1可以看出,我院啦啦操队组建3年多来,参加部级比赛4次,省级比赛2次,正备战国际级比赛,获得4次第一名和2次第二名的成绩。这说明啦啦操运动在惠州学院的课外体育活动中开展的好,深受大学生的喜欢。啦啦操赛事是一种在特定氛围里进行的体育文化传播[7]。惠州学院啦啦操队参加各类竞赛,吸引了大量的学生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推动了我院啦啦操运动的开展,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建设,为培养和选拔更多的优秀人才奠定了基础[8]。

2.2惠州学院师资的状况

教师是教学任务里的组织者和设计者,他们的自身素质修养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实施和教学的水准。教师的学历、职称和专业知识技能情况直接反映了教学、科研和运动训练的潜在能力,也影响着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喜爱和投入程度,只有高水准的教师和学生协调配合,才能共同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啦啦操是一项具有活力和需要一定体力的运动,因此更受到年轻教师的青睐。为了深化我校体育课程的改革,我校体育专业教师大多数可通过自学,参加培训和进修等方式拓展自己专业的学习,具有一专多能的能力。愿意承担啦啦操教学的教师,目前大多担任着健美操、体育舞蹈、形体、瑜伽、体操等项目的教学。由于这些运动项目与啦啦操存在相通性,教师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适应于啦啦操教学,教师可通过自学或参加培训完全有能力胜任啦啦操的教学工作。从表2的可以看出,在调查的7名教师中有3名教师,占85.72%;对开设啦啦操课程都是出于赞同意见,同时在教授啦啦操课程的意愿上,老师们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大多数老师愿意通过专业的培训后进行啦啦操课程的教学,并对自己胜任这项教学任务充满了十足的信心。课程的开展,教师起着非常关键、不可替代的主导性作用,85.72%的教师看好啦啦操的前景,表明教师对教授啦啦操课程充足信心,给这项课程的开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表3可以看出,教师的学历和职称结构较为乐观、合理。这些教师拥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较强的科研意识和强烈的敬业精神,这为我校开设啦啦操课程提供了坚固的师资保障。

2.3惠州学院学生对啦啦操的认识和态度

从表4调查结果可知我院学生中有18.92%的学生非常了解啦啦操这项运动;35.14%的学生比较了解;41.08%的学生一般了解;4.86%的学生不了解;没有学生根本不知道该项运动,这说明啦啦操运动在我国虽然是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但在我院学生中的认识程度非常高。啦啦操运动是一项有竞技比赛和专门为比赛加油的表演、有高昂的呐喊声、有绚丽多彩的服装、活动场面活力四射、由多人合作完成、动作元素多且动作新颖、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道具多样化、音乐动感、独特有风格的一项运动[9]。同时啦啦操是一种有氧运动,它不仅能锻炼人体的心肺功能,而且能发展身体柔韧性和灵活性,啦啦操严格按照有氧运动进行,因此,其强度适中,运动量可以控制,动作的选择也是以增进健康与避免伤害为原则,它的动作虽然简单,却要用躯体的多部位参与,因此其锻炼更具全面性,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身体素质、不同技术水平的人都适合,所以是非常好的终身体育项目[10]。在了解啦啦操运动渠道中,学生了解啦啦操的渠道主要是通过媒体宣传、电视(球赛中场休息的表演,啦啦操比赛的转播等)、网络、学校啦啦操队的推广和朋友介绍。多形式的传播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和了解了啦啦操运动,在了解和认识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对啦啦操运动的兴趣和爱好。这对在高校中推广和普及啦啦操运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和意愿对学生的行为、活动起着特殊的调节作用,这种作用表现为对活动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11]。学生的喜爱程度与学生参与冲动的程度是成正比的。有了参与意愿,对于能正规的进行啦啦操课程的教学就有了新的期待。在开设这门课程的期望值上面,学生的反响也是比较强烈的。从表5可以看出,有49.73%的学生非常希望开设啦啦操课程;31.89%的学生比较希望开设啦啦操课程;14.59%的学生保持无所谓的态度;只有3.78%的学生不希望开设啦啦操课程;没有学生非常不希望开设啦啦操课程的。该数据调查为学生对开设啦啦操课程的期望值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啦啦操运动具备的健身性、娱乐性、团体性、观赏性和艺术性特点深深吸引了大学生,充分调动了大学生的好奇心,使大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意愿。

2.4惠州学院现有可利用的场地与教材

体育教学场所和设备是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必备条件,对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起着重要的作用[12]。作为公共体育课的啦啦操教学在教学场所和器材设备的科技含量要求上不需要像竞技啦啦操训练那样严格,有室内教学场地、简单的辅助器材、电化教学设备基本上就可以满足教学了[13]。现我校金山湖体育馆二楼有体操垫场地可以使用,三楼有舞蹈训练房可以使用,场地已经满足啦啦操教学场所的基本需求。体育教材也是教学活动的必备条件,啦啦操传入我国十多年,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现有的啦啦操教材还是比较缺乏的。到目前为止,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啦啦操教材如下。北京体育大学马鸿滔教授主编《啦啦操运动》一书。该书是全国体育艺术类专业教材,分两篇分别介绍场地啦啦操运动和看台啦啦操运动[14]。王洪主编《啦啦操教程》一书。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审定的《全国啦啦操规定套路》(第一套),并录制了光盘。该套路秉承“一个不能少”的团队理念,结合“阳光体育工程”,促进青少年素质教育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而编制。该套路分为技巧啦啦操规定套路和舞蹈啦啦操规定套路,技巧啦啦操设一、二、三级套路;舞蹈啦啦操分为花球舞蹈、街舞舞蹈、爵士舞蹈。该套路集健身性、时尚性、娱乐性、艺术性于一体,动作浅现易学。中国学生健美操艺术体操协会发行《中国学生动感啦啦队》光碟。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组织创编的《系列校园青春健身操》中神采飞扬与活力无限两套啦啦操动作。周燕主编《系列校园青春健身教师指导手册》一书。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啦啦操队参赛经验丰富、有较强竞赛水平及普及程度高,为学校公共体育课开设啦啦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2)愿意参与公共体育啦啦操课程教学的教师职称结构整体分布比较合理,且有能力胜任啦啦操的教学工作。同时,啦啦操的发展前景被大多数教师看好,表现出积极乐观的态度。3)学生对啦啦操认知程度高,参与意愿强烈。4)惠州学院公共体育课开设啦啦操课程可行。

3.2建议

1)加强对啦啦操运动项目的重视和投入,改善啦啦操教学的场馆设施条件。2)提高教师队伍专业素质,加强啦啦操师资力量的建设。

作者:李 强 李志芳 卢宥良 单位:惠州学院

参考文献:

[1]BODENBP,TACCHETTIR,MUELLERFO.Catastrophiccheerleadinginjuries[J].AmJSportsMed.2003:(6):881-888

[2]CheerleadingMagazine.Cheerleading[M].RandomHouseInc,2007.

[3]徐中秋,邱建刚.国际全明星啦啦队竞赛评分规则(2006-2009版)[M],北京: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4]苏荔榕.啦啦操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J].宜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7(4):167-169.

[5]蒋新国.我国体育教学原则的历史演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2):81-85.

[6]王国娇.北京奥运后我国高校啦啦队运动的发展前景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8:12.

[7]邱建钢.我国啦啦操“五级”赛制体系构建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38(,9):66-69.

[8]李强.广东高校公共体育课开展啦啦操的可行性研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13(5):93-96.

[9]聂英涛,刘成香.广西高校设置啦啦操课程的可行性研究[J].体育科技,2007(3):82-85.

[10]冯道光.发展中国啦啦队产业的探索.体育科技文献通报[J].2007(10):21-23.

[11]李惠娟.对我国啦啦队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05(5):46-47.

[12]易剑东.体育文化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285.

[13]钟利.浅析健美操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J].吉林体育学院学院,2005:34-35.

[14]马洪韬.啦啦操运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