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通信专业课程开发体系

时间:2022-08-16 10:22:16

职校通信专业课程开发体系

0引言

把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新的类型是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一个最直接的体现。借鉴国外先进的职教理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探索出了称之为“1221”中国模式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即一个资源汇集与共享的开放平台、实践动手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知识两个人才培养体系、学历和职业资格两类证书、一个终身学习的培训基地。要使“1221”模式切实贯彻执行,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规划必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评价体系等要素均衡利弊,进行整体化设计,体现每个环节的发展要求,形成固化的、可推广利用的、符合高等教育特征的课程体系[1]。高职高专通信专业教育的宗旨是直接为通信行业培养高技能人才,其生命力在于不断满足社会,特别是满足通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由于通信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通信课程开发体系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在领会1221模式内涵的基础上,根据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思路,探讨了高职通信专业课程的设置。

1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通信课程开发职业教育要想培养“解决综合实践问题”的能力,必须让学生有机会在涉及技术、社会和环境等因素的真实工作环境中,过程完整地解决一次实际问题。因此从岗位的需求构建高职课程设置和从工作过程的完整性设置课程内容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思路为:确定工作岗位或岗位群→分析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学习领域→进行学习情境单元设计→构建通信专业的课程体系。通过调研通信行业企业,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分析典型企业岗位,按以上思路对高职通信课程开发,过程如下:

1•1通过职业岗位分析,确定通信专业培养目标调研武汉电信、中国铁通、深圳华为、上海通号等通信企业,确定高职通信企业核心工作岗位和相关工作岗位。综合其知识能力、技能能力和素质能力的要求,确定通信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如表1所示。

1•2典型工作任务归纳(1)归纳同类工作任务:根据通信专业对应工作岗位及岗位群,由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对职业工作中同类工作任务进行归类。(2)能力素质描述。对具体岗位的工作任务应掌握的知识、能力、素质作出较为详细的描述。如表2给出了交换机务员知识、能力、素质描述示例。(3)归纳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对各工作岗位能力素质的详细描述,总结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表3包括了通信行业的部分典型工作任务。

1•3确定学习领域课程其大致可分为以下3步:(1)确定行动领域。在分析通信行业职业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召开教学研讨会,组织专业教师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梳理、归类、整合、提炼,结合相应中、高级职业资格标准在归纳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进行能力整合产生行动领域。(2)确定专业核心学习领域课程。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对行动领域进行教化处理产生高职通信技术专业的学习领域课程。(3)确定公共基础和拓展学习领域课程。系统分析以核心学习领域课程前期所需的基础知识,结合学生适应通信行业岗位群的需要,确定公共基础和拓展学习领域课程,表3为部分核心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学习领域和前期所需的基础知识示例。

1•4学习情境设计学习领域确定了课程的框架性内容,这些内容需要在实践教学情景中进行具体化构建和实施。学习情境的设计要便于教师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组织教学,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情境设计的一般思路为:(1)设计教学内容。与通信行业企业合作,将学习领域课程内容进一步细化,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项目,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反馈”的过程,设计每个教学项目的教学内容。(2)设计学习任务。对每个教学项目设计若干学习任务,根据学习任务的难度和职业成长的逻辑规律由低到高进行排序,并对每个学习任务设计课后作业。(3)构建学习情境。学习情境应被设计成真实的或模拟的工作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为完成“学习领域(课程)→学习情境设计”的转换,学习情境的设计可以用不同的载体。表4给出了高职通信技术专业部分学习领域情境设计示例。

1•5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通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方案,同时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单元。职业教育的课程不仅包括所有理论教学的内容,而且包括所在职业学校或企业及其他机构实施的实践教学活动。职业教育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有能力胜任职业工作岗位的现时要求,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发展学生的个性,适应个人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具备接受继续教育的可能性,从而为获得有效的工作岗位的职业资格创造条件[3]。根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体系思路,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从低级到高级,进行学习领域课程设计。根据通信设备维护岗位的工作流程、知识认识和技能形成规律、教学规律等,将通信技术专业的学习领域课程进行排序,并分配到不同的学期,形成工学结合、开放型认证的课程体系[4]。表5为高职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通信技术课程体系。

2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通信技术专业课程实施的基本要求通过推行工学结合、岗前综合认证实训、顶岗实习等主要措施,形成“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实际生产岗位技能的、具有各自专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已在职业院校达成共识,但要贯彻实施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通信技术专业课程,必须满足以下基本要求:65第1期黎雯霞,鄢江艳:基于工作过程探索高职通信专业课程开发体系

2•1提供一个职业模拟环境的支撑平台搭建一个工学结合的职业模拟支撑平台。这就要求校外实习环境与校内实训基地统筹规划,布点合理,功能明确,为通信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工程环境,能够满足学生了解企业实际、体验企业文化的需要。

2•2合理设计基础课教育系统和专业技能培训系统由岗位技能要求作为出发点构建教学计划,把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计划制定及执行的终极目标,因此需要合理设计基础课教育系统和专业技能培训系统。为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高职基础课程系统重点要解决“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为培养学生实践动手的能力,实践课程系统重点要解决“做什么,如何有效做”的问题。在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后,关注学生普适性培养与个性化辅导相结合,根据专业发展需求,可适当设置注重学生个性化能力培养的拓展学习领域课程系统。

2•3贯彻实施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的有效融合专业学习领域的教学内容按项目、工作任务的实施进行组织,教学训练目标应该与职业认证相结合。如在高职通信课程实施中,可将“市话交换机务员”、“移动通信机务员”、“线务员”等职业考证内容纳入教学计划,采用“以证代考”的考核方法,实现双证融合。使每一位学生毕业前至少能取得3个职业资格证书或岗位技能鉴定证书。这样,学生毕业后除了获得毕业证外,还能获得既反映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又反映实践技能程度的职业资格证书。

2•4精心设置职业素质课程,培养学生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劳动者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们,其生存条件变得越来越好,然而其吃苦耐劳与尊重他人的意识、合作与交际能力等方面显得尤为欠缺,因此要求职业素质课程贯穿于教学的各个阶段,职业素质课程主要包括入学教育、社会调查、军训、安全教育、毕业教育、知识讲座、兴趣小组以及各种比赛等,这种类型的课程在学生的个性发展、特长培养及顺应学生的兴趣来引导学生的发展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作用。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可结合职业岗位的素质要求进行。如通过企业参与,把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从传统的学校和专业的认知教育转换为对行业、职业的认知启蒙,并引导学生正式进入职业生涯模拟状态,帮助学生在校期间尽早实现自我职业定位,提高人才培养效率。

3结语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对传统的教学管理、教学方法、教材建设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在具体的实施中受到以下因素的制约:一是由于受到资金的限制,原有的实验设备也只能满足学生验证性实验,不能提供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活动,与企业联合兴办各种类型的生产车间或基地受到企业效益的影响,难以落到实处。另一部分还在于重视学历教育的师资队伍难以从工作过程的完整性来考虑开发来自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的实际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三是虽然政府“把职业教育的大门向每一个孩子打开”,但是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不高,政府的热情没有被社会、家长完全接受,学生学习动机不强烈,致使教学任务难以落到实处,因此在推广应用工作过程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时,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